登陆注册
7145000000019

第19章 辑三芳草天涯(1)

金陵访琴

“这本书,算是向你们借;不过读完了,或许我就不还了。”我笑嘻嘻地说。

“凭什么?你老兄……”这边陈平原还在诧异我的唐突,夏晓虹已经一口回绝了,“不行不行,这书我们得留着,平原和我,最近都在对这个话题有所关注……”

我其实是倚熟卖熟。趁着暑假回国探访亲友,向大学老同学——如今已经名满天下的北大教授陈平原“讹”书来了。

茶几上摊满了学生们题赠给他俩“指教”的书——都是学生毕业离校后的“著述”,“桃李满天下”之谓,莫以此甚也。我品着平原沏的潮州风味的酽茶,一边翻看着这些“桃李”们,从一摞书下面,抖出了这本不甚起眼的《古琴丛谈》。觉得话题冷门,离他们的专业行当也远,便大刺刺提出这个“连借带拿”的要求。

说起来,我的“关注”古琴,倒是有年头了。20年前在哈佛燕京图书馆,从北京、台北两家的“故宫博物院院刊”上,都读到关于故宫收藏的传世古琴的研究文字——从“大圣遗音”到“九霄环佩”,再旁及“飞泉”和“玉玲珑”,当时就心生异动,觉得像是有哪根弦儿被拨动了一下。

由此想起:多年前,在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读研究生的时候,住在廉价的学生公寓里,曾有一位同是中国大陆来的留学生,托我代他存放一个粗布囊包着的一把老琴——我当时是“琴”、“筝”不分,对古琴毫无概念;只是随眼看了看,见是琴弦蹦散的一方旧物。只记得琴底镂刻着黯晦不清的文字,琴面上有隐隐可见的蛇腹裂纹,当时还以为是古旧残缺之征,不知道,这原来就是书上说的“五百年一断纹”的传世珍稀的标记!那把旧布包裹着的古琴,大概在我没上锁的衣橱里存放了几个月,就被主人取走了。事情想来有点蹊跷:他和我并不太热,我事后甚至连他的名字都没记住。

大概是当时,国门初开,百业萧条,这位朋友带上这把或许是家传的珍宝,想到海外来探探古物行情,期间又因了什么原由,出于对我个人的信任,求我代他暂为寄放的吧?若不是这几页文字的触动,我几乎要把此事淡忘了。我复印留存了故宫资料,自此就留心起所有关于古琴话题的书籍、文字,想:也许,可以借着这个由头,写一部与古琴有关的小说?

第一次听到的古琴录音,是听的成公亮先生的《广陵琴韵》——上世纪80年代由香港雨果公司录制的盒带。那琴声一起,像流水抚过山壁,整个人就觉得澄静下来。自此,古琴就成了我读书、小憩时常陪伴的背景音乐,响起的时候尘埃不惊,休止下来也是不惊尘埃。这一听,就听了进去。

我大口大口喝着茶,向平原、晓虹絮絮说着我跟古琴的这些因缘旧事,晓虹便笑着说:“这样吧,这书的作者其实不是我们的学生,却是平原一位学生的好友,在南京师大教书,跟我们也熟。你不是有计划去一趟南京么?我给他发一个电邮,你向作者讨一本书好了。”

放下书本,对他们前面说的“关注”,我的兴趣倒是起来了——本来,古琴千年来就是孤清之物,早在隋唐年代,就被白居易感叹“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自来很少知音,更少“关注”的。

平原、晓虹随后断断续续向我言说的古琴故事——其间也掺进了我这一路听来、读到的各种野史传闻,值得在此记下的,有以下几则:

几年以前(2003年11月),当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定为全世界第二批公布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北京某主管部门曾准备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一个“盛世古琴大演奏”之类的晚会,以为庆祝。其弘隆盛况,或可想象这些年来流行的某某打破吉尼斯纪录的万人功夫表演、千人钢琴、古筝演奏等“盛世”之举。

结果,通知传达下去,晚会的组织却遇上了滞碍——在世的老一辈琴家反应者稀,了解古琴传统的学者更是对此大摇其头。却原来,古琴虽乃雅乐重器,“贯众乐之长,统大雅之尊”,自古被视为“八音之首”,却以“清微淡远”为旨趣,从来就不是一件供燕乐喧集、庆祝热闹用的表演性乐器。以《红楼梦》八十六回中的林黛玉所言:“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所以,古来文人弹琴,“坐必正,视必端,听必专,意必敬,气必肃”。各种传世的琴书、琴谱中,更是有诸种“五不弹”、“十四不弹”等的讲究。比方,《文会堂琴谱》定的“五不弹”为:“疾风甚雨不弹,尘市不弹,对俗子不弹,不坐不弹,不衣冠不弹。”其中“对俗子不弹”,在千百年形成的规矩俗例里,就特别强调了对“王公巨贾”的“不与趋附”的态度。

据闻,即便1949年之后,进中南海、人民大会堂表演成为多少艺术家们翘首期盼的隆厚盛誉,却被好些老一辈琴人视为畏途,每每委曲推搪而难就。在网上一篇介绍当代琴坛领袖查阜西的文字中,有这样的披露:尽管查老生前一直热心于各种推介古琴的社会活动,对1955至1965十年间的琴事复兴居功至伟;但是,“迟至50年代,他还曾因不将琴视为自己职业而对参加演出产生排斥情绪”。某些琴人热衷于“紧跟时代”,改编创制入时新曲,还曾受到过琴会前辈“弃雅从俗”的内部批评(这是当年参加过北京琴会活动的一位兄长向我言及的掌故)。其因由,说深亦简——古来琴人,无论各门各派,或显或隐,都墨守一条“不入时俗”、“不为王者门下伶人”的清规。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自是东晋名士戴逵、戴勃两代琴人。父亲戴逵在皇庭太宰司马唏登门,强令他为王府弹琴之时,当门把琴砸碎,道出“不为王者伶人”的金石之言;儿子戴勃在中书令王绥带人登门求访,邀弹一曲时,默然不予答理,埋头继续喝他的豆粥(见郭平《古琴丛谈》)。

自然,在那个高扬“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根本问题”的火红年代,这个一点儿也不“火红”、甚至刻意求“清”求“淡”的古琴及其琴人,就更加重了其“封建余孽”与“遗老遗少”的罪名,在“文革”时期,必欲埋之葬之毁之灭之为快了。琴坛、画坛的一代宗师、清室后人溥雪斋,就是在“文革”高潮中的1966年8月30日,遭受到抄家、毁琴、焚画、批斗的羞辱之后,离家出走,传说被清陵守墓人偷偷藏到了陵墓中,还被红卫兵追剿包围,最后无声消失在旷野大荒之中,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一这是管平湖先生一位晚年弟子亲口告诉我的故事。

那么,千岁以降,古琴究竟为谁而弹、弹给谁听呢?弹给自己听,弹给知音、好友听。或者,就抚琴于水泽林泉、舟中松下,直直弹给高山流水、清风明月的万籁大自然听。古琴贵“古”,贵“清”,贵“雅”。用今人文词,作为一种“琴格”,古琴从来都是“小众化”、“个体化”的,同时也是不求闻达、甘于寂寞的。论“文化保守主义”,千岁古琴,可谓笙弦鼓板中崛崛走出来的“陈寅恪”——“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实在没有任何别的乐器,比它更特立独行,择善固执而洁身自好的了。

回到起初平原、晓虹提到的故事——那场“盛世献演”的僵局,在“有关部门”的从善如流下,最后处理得还算妥帖:古琴既不宜作大轰大嗡的“公演”,也不宜作“首长讲话”、“颁发奖状”式的官式捧场,最后,便回归“以琴会友”的传统套路,请来了如陈平原、夏晓虹等一众京中大学文科教授与学生作东道与听众,以“为古琴传承立命”作题旨,总算费心费力,请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各流各派的琴家,在人民大会堂雅致的厢厅里举行了一次百余人汇聚的“琴会”——据说,就各派琴家汇聚的规模而言,已破了1949年后的纪录。各方新老名家,各持珍稀古琴,挑抹吟揉,将传世的大部分琴曲弹奏了一遍。

其中,因为故宫藏的几张传世国宝名琴不宜用作演奏,还特别把本山王世襄先生珍存、后被以天价拍卖的稀世之宝——传世唐琴“大圣遗音”,专程从宝物的新主——深圳某富商手中隆重“请”回北京,参加了这一次没有冠名的“世纪琴会”。“……可惜的是,”平原淡淡说道,“这么难得的琴会,我当时环望一周,发现本来不多的听众里其实懂琴的人很少——像我和晓虹就不懂,老一辈的琴家琴人就更少了。许多老先生都没来,比方,我本来以为一定会到场的王世襄先生。”

没有想到,平原和晓虹随后向我提到的一段关于王世襄与古琴的故事,却草蛇灰线一般,成为本文故事的日后伏笔。

前面提及,王世襄老珍藏的那张“大圣遗音”琴(故宫存有另一张同年代、同品题的宫中藏琴),是1948年王世襄夫妇“鬻书典钗”,以倾家之资从一位藏琴世家手中求得的。作为一代古物“玩家”、收藏家和鉴赏家,《明代家具赏识》等传世名著的作者王世襄,本人并不是古琴家。他的夫人袁荃猷,却是占琴一代宗师管平湖的入室弟子。家中藏有的几把唐宋元明的传世名琴,都是夫人袁筌猷追随管平湖学琴、抚琴的日常用器,所以王世襄常常以“琴奴”自居。年前夫人久病辞世,王老先生悲痛恒久,实不忍睹物思人,便将家中所存古琴连同与夫人共度几十岁艰难时光的各种珍藏,尽数释出,交付古物市场拍卖。上言之稀世“大圣遗音”琴,在嘉德“俪松居长物”拍卖会上竟然拍出了891万元(人民币)的天价,创出中国古琴迄今为止世界最高的拍卖纪录。

然而,正是在这样一琴值连城万金的卖场喧嚣之中,王世寝却轻轻一挥手,将家藏的另一张同是传世稀珍的宋琴(一说明琴),无偿送给了一位年轻的琴人——曾跟随袁荃猷学琴、也是平原、晓虹的学生某君。据说,当日看王老事忙,某君上门搭手相助。“你懂琴,这张琴,你拿去。”就这么一句话,万金过手而不假辞色。可以用倾世之价为心爱宝物寻一个华贵的寄托,也可以将一言九鼎之约托付给两袖清风的少小知音——这就是古琴。和静清远,宏细自持。“放情宇宙之外,自足怀抱之中。”虽千万人吾往矣,虽万金难鬻却举重若轻。——千岁之下,清风朗澈,古琴的高格若此,琴人的高风若此啊。

我想,近些年在杏坛学府过尽千帆的平原和晓虹,近时对古琴的“关注”,大概就肇因于此吧。

离开平原、晓虹家,我是带着一肚子对古琴的牵挂走的。掐着指头算算,离赴南京还有一段日子,念琴读琴之心却是等不得了,便忙着到就近各家书店去淘书。没有太费功夫,这本<古琴丛谈》,很快就被我从三联书店当眼的摊架上找见了。京中连日高温,时髦的叫法是“桑拿天”——赤日炎炎且潮闷逼人。挥汗捧读,却难以释卷。从“削桐为琴”读到“管先生手斫‘大扁儿”’,有时汗水把书本濡湿了,冲个澡再坐下来,拼力摇着扇子,贪婪吞嚼着纸页字辞,一时觉得自己这副狼狈样子很是不雅,实在与古琴这样的千古雅器不称当的,便想:你这是抽哪门子疯呢?隔洋隔海的一介布衣俗人,离古琴的清雅世界何止渊壤之遥?万里迢迢地归访故地,怎么倒是一不问进退二不问桑麻,天天废了耕罢了织的,一头沉进古琴的虚渺幽深里而不知自拔呢?

“不合时宜”。忽然想到本家老祖宗苏东坡当初那个“一肚皮的不合时宜”。似乎是宗族祖传的一种宿命?从下乡的海南岛儋州开始(那是苏老祖的贬谪故地),一直到越走越远的海国大荒,这个“不合时宜”就像一方城堞古月,始终隐隐照临着我,魅惑着我,追引着我……

古,距今远矣,距时尚远矣,是时间的概念,但更是心理的一种时间尺度。好古之人,爱琴之人,不肯随波逐流,不肯相信时间可以改变永恒的美。他们固执地坚守着,心里充满悲愁,也充满欢乐。众人以为他们明智的,因为他们现实;好古之人也以为自己不糊涂,因为他们有固执的梦想。到底谁超越了生的病痛和烦恼,各有各的标准和道理。执著于古的人们,当然是迷恋被时间之浪淘洗之后留存下来的精华,以为它们的美得到了肯定,它们已经具备了不朽的证明,想把超越依托于这种不朽,可是这与当下的眼光不合。现在的人不爱它们,于是,古便被当下抛到了一旁,而爱古的人却正因此而超越了时俗。

这是什么人说的话?能写出这样的话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放下书卷,窗外细雨霏霏。此时于我,南京一行,已不为求书了——我想识人。当此欲海横流、灯红酒绿之世,能把“不合时宜”说到这样的点子上——如此心水清明的一个人,就是过蒸笼、下刀子,我也要见一见!

带着女儿上路。妻此时恰正在南京师大修读一门暑期课程,就落榻在玄武湖边。不若各地大兴土木的那些“盛世风景”,六朝故都的金陵古城,从城街景观到民风民情,倒还旧貌依稀,闻得见几分熟习的“江北气”——南京乃南城中的北郭,南人而有北气。最是心喜的,是没有为着那些“旅游景点”而毁掉那连城蔽天的绿树浓荫。几天下来,朱雀桥、鸟衣巷无暇光顾,夫子庙、秦淮河匆匆浏览而过,心头念着的,还是古琴,古琴,古琴。却偏偏,和我“念兹在兹”的人物搭不上联系——他恰好出国归来,似乎尚未返抵家门。眼看明天就要离宁回美,看来,真是要与这位“郭平”仁兄,继续“索昧平生”下去了。

电话终于拨通,已是临行前的午后——他总算在昨夜里回到南京。兴致勃勃赶到那个临街的住宅小区,迎接我的,是一声平静的招呼,一个平静的人。“早就接到夏老师的电邮,我一直担心我赶不回来呢,还真赶上了。”郭平,比我约略年轻十岁的样子,理一个短平头,清爽,干练,瘦挑的个子恰似一杆临风青竹,平实的眉目五官,泛着一层暖暖的喜色。趁着他返身进厨房沏茶,我静静打量着眼前的厅堂——线条简洁的木质家具,墙上几幅装了框的字画、没有装框的油画,再加上架子上几排年月古久的瓷器,点缀出一种素雅的文人趣味。我注意到朝阳的一角窗户上堆满了植物绿影,有一个深色的大盆里清水盈盈,轻轻响着滤水器的声音,似乎养着鱼。

品着茶,因为来意自明,话题倒是开门见山——就是古琴。我掏出已经快被我读成残本的“大作”,请他为我题写一个作者签名;然后也奉上一本自己题签了的“小书”——这是文人相交最惯常的见面礼吧,似乎完全没有经过初识的寒暄阶段,知道我不为求书,反而专为谈琴而来,话题便直直从琴人琴话撒漫开去了。

人和人的相交相知,真是一门大学问。有的人,相识一辈子,识时相距一丈远,老时仍是一丈远的相距;有的人,陌路相逢又陌路一程,却最终仍是形如陌路。对于迅捷的投契融合,中文里的“一见如故”,其实是寓涵了西文里说的复杂的“化学反应”(Chemistry)的。

事后追想起来,我和郭平这一个下午的相聚海聊,究竟谈了什么了?似乎把彼此心弦儿都拨动了的,究竟都有哪些话题?——如今写来,我记起的,都是一些趣事:比方,他养鱼,喜欢直用长江之水。早晨初潮的江水相对清澄,正是上下班时间,他常常不管不顾的,挽着裤腿,提着大桶,踩着一脚泥到江边去汲水。好几回被他的南师学生撞见了,“老师,早晨我看见一个人蹲在桥下滩头汲水,很像是你,真的是你么?”“不错,正是我。”学生听着觉得有点难为情,他倒显得坦然而又怡然——那是一种都市渔樵似的谐趣。又比方,早时为了向镇江一位难得找到的老师学琴,孩子还小,妻子上班,他要尽照顾之责,就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抱着琴,大半年的节假日挤在长途汽车里往往返返,在奶瓶、尿布之间操习《白雪》、《幽兰》,越是学得苦,就越是学得上心。

同类推荐
  • 趣味斗智谋划(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斗智谋划(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探案故事的模式由4部分构成:一是神秘的环境。二是严密的情节,包括介绍侦探、列出犯罪事实及犯罪线索、调查、宣布案件侦破、解释破案和结局。三是人物和人物间关系。主要有4类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侦探;④侦探的朋友,牵涉进罪案的好人。四是特定的故事背景。
  • 怒砸官箴碑

    怒砸官箴碑

    宋绍兴十一年(1141)二月的一天,当朝宰相秦桧以“不服诏命”和“蓄意谋反”的罪名,在朝庭上弹劾率兵抗金的名将岳飞。文武大臣有的惧怕秦桧的势力,不敢为岳飞保本;有的想保本,却又不清楚岳飞率兵在外的详情。就在秦桧奏请皇上削夺岳飞兵权的时候,一名从七品的小吏竟出面诤谏起来。这位小吏名叫辛次膺,官居规谏讽谕的右正言之职。
  • 人间耳录经(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人间耳录经(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甲申岁末,山西作家组团赴韩国作一周游访。作家们平日或有闲暇,不乏聚会,难得有十数同志如此多日朝夕相处,结伴共同休闲。男士离家,群雄麇集;长夜漫漫,旅途遥遥;口欲耳欲驱使,不约而有同好。故卧榻两侧、车辆上下,人人献艺,各各卖弄本事。说故事、讲笑话,侃黄色段子、来文字游戏,竟成旅途一大节目。韩国风景秀丽,所谓赏心悦目;而有“说部”相伴,同行诸君益发乐甚。
  • 告诉我们真的历史

    告诉我们真的历史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买假烟悟出的道理、看不明白的文章、热门话题、令人鼓舞的序幕、盗贼的幽默、变形、挂在墙上的邮箱、文明的成长、民主是人的素质的体现、教鞭等。
  • 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

    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

    进入新世纪以来,华语电影日益成为国际电影研究领域的一门显学。华语电影跨越地域局限、注重文化语言共同性的研究视角,呼应了两岸三地在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心理层面的多元互动。《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本书立足当代华语文化政治与工业的“活实践”,以跨地产业合作、美学流变、独立影像与都市电影为研究切入点,以期推动华语电影的学术范式更新,促进学科专业知识积累,为读者奉上国内外优秀学者在相关领域的最新创见。
热门推荐
  • 转角旁的咖啡屋

    转角旁的咖啡屋

    一个爱打抱不平,有时会犯傻的千金小姐离家出走一年,考进自家赞助的学校。她,为学校里的胖妞打抱不平,误打误撞认识了花心大萝卜林逸天。她,帮闺蜜送花遇见了钢琴王子在智凡。她,上学第一天迟到摔了一跤,被暖男高阳扶起。她,被暖男扶起后又认识了调皮的高兴。她,与他六年不见,直到在家的舞会与他相见。她,被男友抛弃之后,被他嘲笑:身材不好,还是个眼镜妹,难怪被甩,哈~哈。他花心;他高冷;他暖男一枚;他外表像个小孩子内心却是暖男;他是表哥,暗恋了自己六年;他是黑社会老大;她该如何选择?就当她选择了他后,发现他骗了他,于是对他说“在智凡,我放弃了你”就在大雨那天晚上,他出了车祸。
  • 重生逆袭boss

    重生逆袭boss

    本文是一篇商女小说。一个商业女天才过完自己坎坷一生直到死也还依旧是个老光棍。可能老天怜悯她这个老光棍吧!就重生了呗,成天才了呗!当女boss了呗!就发财了呗!遇男boss然后下不了床了呗!……就和作者一起见证她第二世也传奇的故事吧!
  • 人体健康预测手册

    人体健康预测手册

    本书帮助人们正确识别自己身体反映出来的或是潜藏的、过去的或是现在的各种信息,科学地预测身体状况,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控制。
  • 逆天炼药师:绝世医妃

    逆天炼药师:绝世医妃

    原主是个废柴,穿越之后还是个废柴,老天为何如此不公,说好的外挂呢?好吧,不能修武魂就算了,我炼药去总行吧,身负血海深仇,却爱上了仇人之子,想逃,却越陷越深,摔得遍体鳞伤,才发现,原来一切都是局。两世,被爱弄得狼狈不堪,于她,尝尽爱背后的孤独。于他,错过了一生,今生,宁负天下,不负卿。
  • 我的捉鬼人生之决战巅峰

    我的捉鬼人生之决战巅峰

    王海原本是一个普通而平庸的少年,家住农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得到了一本古书上面记载的是各种关于捉鬼之术。从此,王海便开始了自己的捉鬼人生。。。
  • 我能成为创世神

    我能成为创世神

    本书绝不是第一人称在神之大陆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神祗,在这些神之上的创世神,更是成为传说。我们的主角能否在这里崛起,是成就辉煌,还是就此消除在历史的长河中。
  • 神魔二魂

    神魔二魂

    天地万物都有神魔二魂、神魂代表光明,魔魂代表邪恶。一个人的好与坏取决于神魔二魂的多于少,当一个的神魔二魂平衡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一念为神魔,风云全由我!!!
  • 故事与他

    故事与他

    那一年夏季,她15岁时遇见了美好如他的17岁,整整十年,他们从相知,相识,走到了相爱。见过海的人不会太喜欢山见过雪的人不会太喜欢冰,所以当夏霏桐遇见了于晨阳,他就是她的海,他就是她的雪。自从遇见他,她在没有爱过任何一个人。最后他对她说,爱你没有后悔过,只是应该结束了。然后就突然没有了那份非要留下他的执拗。夏霏桐曾经以为他们能够在一起,可是他却给了她最大的错觉。他们的爱情经过时间的折磨,经过生活的磨练,经过所有的物是人非,最终她离开了他。
  • 一叶无敌

    一叶无敌

    叶生知春,叶落知秋。一念之间,生机盎然,挥手之际,万叶飘零。
  • 重生娱乐圈之女神也男神

    重生娱乐圈之女神也男神

    本文的真实名字可以叫做《重生之请叫我学神》,《女神的魅力日常》,《女神的傲娇你不懂》。网文界第一大神是谁?安莫。歌界百变小歌后是谁?安莫。影视界双栖影后是谁?安莫。......网友:我知道你绝非常人,拜托再普通点,求活路。求可爱哒小甜心哪位会制作封面啊?我其实也做过,不过......还有,楼下的别刷广告了,我每个都去删太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