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45000000036

第36章 辑四海国观想(8)

世纪之交,在纽约、华盛顿和罗马、巴黎、伦敦,有三位写实派绘画的经典大师——沙金特(JonhsingerSargent)、凡代克(VanDyck)和安格尔(Ingres)的画作,在做综合回顾性的国际巡回展览。这几个展览,年度上跨世纪,参观人数破记录,有些则在一两年间在同一地一展再展(如沙金特)。西方艺术评论界由此已经预言:新世纪之初,艺术写实的潮流又蔚然而起,写实派绘画将成为占领21世纪艺术视野的一道重要的风景。笔者在此,却不愿意仅只从“潮流走向”的角度,去触及这一话题。

具像性、写实性的绘画历史,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悠长久远了。由洞穴画、岩画、镶嵌画、壁画,一直到脱离壁画以后多样、飞速发展的整个人类绘画史,写实,始终是其基本构成。写实技法尽管历经演变,种类繁多,也涵盖不同种族的不同画种,但已是一门重复千年、并必将继续重复、演变、发展下去的技艺。广义的写实主义绘画至少包含这样两个方面的要求:一、人类的视觉对具像实体的敏感及其复制表现的欲望;二、对表现对象的描摹,首先基于物理性的具像真实,然后加入画家的主观情感与想象。这也就是库尔贝那句名言——“我从没见过天使,怎么画天使”所要表达的双重意思。前者,是不可更易、万变不离其宗的人性的视觉要求;后者,则是历经千年变异、流派更新,至今仍在激烈演变的艺术创新的需要。着眼于前者,写实绘画的存绩不是一种“潮流”,而是“人性”和“存在”的本身,我们大可对“摄影、电视、电脑影像必将取代写实绘画”、“信息时代没有写实绘画的位置”之类的“末世”悲观论调略而不论。着眼于后者,沙金特、凡代克和安格尔三写实大师在世纪初的国际巡回联展,则就非常具有独特的象征意味了——我们面对的,正是写实绘画面对的又一个新世纪的早晨。

经历过上个世纪艺术史上激烈频繁的挑战、反叛和颠覆,各种主义、流派的竞争,曾经使得写实绘画一度被挤出院校和主流殿堂。由此,写实绘画也经历了自身不断的更新与蜕变,似乎是潮水退下之后,仍然留在艺术彼岸高高眺望着的礁石——写实绘画(或者包括所有希望存绩发展的文学艺术样式),在新世纪的步子,应该怎样走?怎么样站在20世纪艺术的肩头——这个“肩头”既有高峰也有深壑,既有光环也有陷阱——构筑艺术表现的新世界话语,立起属于自己的富于新世纪气息的身影?上文言及的陈衍宁绘画的近期求索——关于写实与抽象,技法与规范,美与深刻诸方面的命题,确实是我们站在新世纪的“山谷”清晨,听到的一个亮丽峭拔的歌音。这个歌音期待着回音,期待着共鸣,也期待着另一个音调的加入——期待着质疑和批评。

不论是走在大街上,或是置身在笔者熟悉的画家群之中,陈衍宁都属于那种最不起眼、最不会引起瞩目的人物。把“跨世纪”、“新世纪”之类的吓人名头与他的名字和画作相联系,一定让他本人吃惊,也令一般读者意外了。这是一个不爱社交应酬,从来不作惊人之论,更不会作商业炒作,而孜孜埋头于自己的绘事世界之中的人。这也是为什么虽然在西方画坛(尤其是肖像画界)取得了可谓“惊世”的声名——获得各种衔头、奖项与巨大的商业成功,除了同行以外,一般社会人士对他的名字还感到相当陌生的缘故。这恰恰正是笔者完成拙文的动因之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不显山不露水”的陈衍宁,以他扎扎实实的创作实迹,在新世纪的早晨,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别开生面、别有洞天的“山水”世界——它给予包括笔者在内的有心于文化思考和艺术探索的人士的启示,同样是实实在在的:

概而言之,首先,“面对”。艺术家应该敢于面对时代、社会提出的真问题,比如,除了上言者关涉艺术价值本身的问题以外,艺术家在今天激烈的流派兴衰市场竞争面前,如何自我求存?在当今信息和消费时代,艺术家敢不敢正面面对所谓“中产阶级趣味”问题?敢不敢把自己的创作投入商品和消费市场,同时在“商品”和“艺术品”之间给自己确立明确的标准和规范?艺术家在面对市场挑战中,如何在“画别人”(接受订约)与“画自己”(确立艺术自我)之间寻求平衡和妥协……陈衍宁的实践,都作出了非常富于建设性意义的正面回答。

其次,“消化”。如果说,刚刚过去的上个世纪的艺术行旅里充满了太多“推倒重来”、囫圈吞枣式的“创新”和“突破”,则在今天看来,这些创新和突破,并不是没有意义的。以笔者之拙见,20世纪,如果堪称为一个艺术“革命一颠覆”的世纪,那么,2l世纪的艺术探索,或许可以扬弃“要么就是新创造的,否则什么也不是”(德里达语,见《文学行动》)的激进立场,不必忙着重做“爆破手”和“解构家”,其中特别包括,也不必把虽然创痕累累的20世纪艺术探索成果“爆破”和“解构”掉,而应该成为消化者和建设者。21世纪,应该成为消化前人,尤其是消化、融汇20世纪众多深具创意的“思潮”、“主义”的“艺术消化世纪”(姑且一言)。在陈衍宁的近期创作中,这种不求“颠覆”、但求“消化”的艺术取向是相当鲜明、可贵的。一如上言,他的不断丰富的油画语言中,不但深受古典时期、浪漫时期以及印象主义大师的技法影响,而且消化吸收了20世纪从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照相写实主义一直到后现代主义绘画的许多观念和技法,形成了自己有别于传统、也有别于他人的独特写实语言。不做逐观念、潮流而居的浮萍,但做在潮流底下的深壤之中伸根汲养、因而可以开花结实的荷莲,这,或许是21世纪艺术家可以采取的一种“艺术立场”或“文化策略”吧。

最后,“传承”与“开拓”。新世纪的艺术起点,不应该再是上世纪之初的“推倒重来”与“另起炉灶”,反而应该摈弃“诅咒读者(观众)”的文化策略,从弥合艺术与社会受众的“断裂与断层”开始,迈出传承与开拓之路。回到文首提及的那个“tobeornottobe?——存在或者毁灭?”的艺术困境和挑战,以“面对”、“消化”、“传承”的文化姿态步入新世纪的门槛,我们或许可以丢掉那些辛勤劳作之下、中国艺术绘画正在国际艺坛上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越来越大的声誉,艺术各领域(包括写实绘画)的新的典范、新的大师、新的传统,正在云蒸霞蔚的晨光。借用本文主人公的画题,陈衍宁的近期创作,正是新世纪艺苑的一朵“清晨之花”,我们从中聆听到了新世纪艺术的蹀蹀足音。

以笔墨悟道

——读刘国玉焦墨

之一:以笔墨悟道

刘国玉先生的画作,是要“走进去”才能读深读透的。

“走进去”,是要走进笔墨的枯润肌质里去,走进笔力的隐忍触觉里去,走进挣扎拼打着抓咬纸张纤维的大黑大白里去,走进大满大舍的章法布局后面颠连颤栗着的精神世界里去——走进古来中国士人独自面对的人世苍茫,走进满目青山一席琴棋所透见的心底乾坤,走进山水血脉、泉石心魂之间的的生命感悟,走进无论进退显隐、丰益损毁一仍潇然洒然、坦然荡然兼且安然怡然的襟怀与自信,走进因无欲无求而宠辱不惊、因不离不弃而苍天不负吾道不孤的天道天理……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有言:“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刘国玉来自莽莽粤北翁源丛山,一身泉涧尘土的素淡谦厚,但笔抒墨舞里自见衣冠风华,清肃疏淡间难掩书卷贵胄之气——此乃真逸士,真高人也!

笔者本与刘君素昧平生。在为他写出第一篇画评时,甚至尚为隔洋隔海无缘得识的“远人”。或者更具体地说,我是在对熟口熟面渐成陈套的中国山水画的厌倦偏激里,突然被刘国玉的焦墨隔洋“击中”而震撼不已、低徊不已且寻思不已,从此才观察追踪起刘国玉风霜披沥的笔墨履痕的。日前接刘君来鸿,邀我得便返国时到粤北翁源宅中看看他的近作,曰:有朋友认为,对照1995年香港展览时的作品,已有“今非昔比”之感。我心下一惊:可能么?有《秋山赋》《根桥》《客家山居》《雨瀑图》《迎风翠竹千杆起》等奇篇大制的珠玉在前,不就是那么一套皴劈刮折的笔墨么,还可能“今非昔比”到哪里去呢?

穿越两洋云烟,好奇心促使我在短窄逼仄的假期内硬是挤出两日空隙,飞车越岭,顶着滂沱大雨雷暴,终于站到了山城闹市间局促一隅的“井观居”前。我以往曾用过“想哭泣的力量”一语去言述读刘国玉画作给予我的独特视觉冲击。当言谈举止一若粤北农人一般质直淳厚的刘国玉先生,站在他的陋室中略显奢侈的书斋画案前,徐徐向我展开他的近作——《劲松图》《春山》《白云深处》《山之脊梁》《雪霁》《丹山霞韵》《万里江山铁铸成》《宫墙柳》《岭南秋气图》《山魂》……我整个人被慑住,心底里被撞击得欲歌欲哭的那个声音,化作了一声浩叹:这样的笔墨巨制,这样的绝尘高格,再也不应该只是让我这样的“惜玉者”千里万里、隔山隔洋的寻访而“藏在深山人未识”了!画家的经历坎坷及其“出身寒门”,不应该成为如此高标超拔的画作被冷遇被忽略的应然性理由。它——其中的精品上品,应该毫无异议地、理所当然地,进入中国传统经典大师所传承绵延的山水笔墨巨册里,成为值得我们当世人重视、景仰的雄山大岳。

是的,我今天把自己当时心中涌出的“重话”“撂”在这里,反而是基于一种接受历史检验同时为历史负责的心情:我深信,时间将可以证明一切:只是,我们不应该被“时间”所姑息。

南朝画家宗炳有“含道映物,澄怀味象”之语。以之讨论刘国玉的近作,恰切确当。

听过这样一个说法——笔墨就是形式。离开形式的需要,“笔墨等于零”。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今天中国画里的笔墨功夫,确实仅仅沦为一种“材料意识”、一种形式表现的手段了。坊间众多时行画作,说根底不能说无根底,师承、出处、用笔、章法都有丁有卯;说中看也不能说不中看,虚实有序,浓淡有致,东方情调,富装饰性。但是,就是——空,空泛的“空”而不是空灵的“空”。笔墨是浮在纸面上、挂在墙根角头、消散在空气里的,不管多大尺幅的作品,都像背景音乐似的,有它不多,没它不少,完全抓咬不住视觉感受——既留不住眼睛,更留不住心魂。这里说的还是最好状况的“画境”,亵渎视觉的那些“作品”且先勿论。

眼前刘国玉这些焦墨、水墨却是“异物”:一经展开,你一待站在它面前,就休想“轻轻带过”了——这笔墨里面“有东西”!这“东西”非得要抓住你的目光心魂,让你驻马留步、屏息凝神,非得要“走进去”,不探究出个因由究竟,而不忍离去。

——《山之脊梁》。撞眼而出的焦黑绝白里满布笔力的经纶,山势淋漓倾泄却又昂然坚挺,山形的骨骼脉络清晰却又有一种劈甩摔打出来的浑然率意。那滃朦抖颤的墨色既是具象的,也是抽象的,小小的斗方尺寸里,竟凛凛然有一种横空出世的大气大象。其布局章法,则简直是用一种挑衅观者视觉的破局式处理,一上来就是不留余地、逼得你喘不过气来的大黑大满。这“黑”、“满”里你可以读出黄宾虹、李可染的影响,细读却自有画家的跳脱与超越:敢以纯黑绝色出之,落笔坦豁且胸有成竹;墨色破满得几乎要溢出画面去,却含蕴着不愠不火的笔力节制与收蓄。

——《劲松图》。夺势而起、浮凸而出的枝干叶丛,骨挺墨饱而格相高古,凛然穆然扑向你的襟怀,真乃雄山大岳一般傲视古今的一巨松也!这样慑人的气势,是要让人站在跟前禁不住会倒抽一口冷气的。以山之形画松,以松之姿喻山,霜枝有节,墨点有灵(请注意此画中“点”的运用,成了画面构成的最重要的元素)。从形式的意义,刘国玉或许打破了许多古来画松的笔墨格局,但是仅以形式的话语已无法容纳包含《劲松图》的意蕴了。谈论此画,非得用“气”、用“度”、用“势”、用“魂”这样玄虚的字眼不可。“铁杆数枝峰上横,凌霜傲雪抚云生。任凭风雨张狂过,总是无声胜有声。”细读画侧题写的诗句,你就可以体味出画家在笔墨后面的寄托——是咏物抒怀,更是人生自况,形诸于岁月磨砺出来的遒劲笔墨。这《劲松图》画面上“呈现”的“东西”,便有了一种令人颤栗、令人动容的内在精神力量。

借用此二作(一山水、一木石),我们或许可以领悟所谓“含道映物,澄怀味象”的意义了。在这里,“道”与“物”之间,不仅仅是一个对应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那是传统写实的根基——“反映论”的意思),更是一个“道”映照“物”,进入“物”,化解“物”;以心魂(“道”)的真生命与自然(“物”)的真生命对话,从而在升华自然的同时升华一己生命的过程。因之,“物”(形而下的具象)也进而升华为“象”(形而上的具象)。经此“升华”(所谓“澄怀”),“象”则不但已不复为“物”,更进而与“道”(精神、心魂)相融和,刘画中的山水、木石,也就别具另一种情味,另一种境界,另一番气象了。明乎此,笔墨的意义,在刘画里(或者在一切形神兼备的传统中国画佳作里),就既是“术”(技法),也是“艺”(形式表现),更是“道”(生命、境界)。以石涛在《画语录》中的“一画”说言之,则笔墨与“道”的关系,更是洞烛分明。石涛曰:“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神,藏用于人,而世人不知。……一画之法,乃自我而立。”

笔墨,须以创作者主体的内在生命动力为本。

“以笔墨悟道”,此之谓也。

以传统笔墨根基为起点,融进了一己的真生命,同时也画出了山水的真生命,因而画得诚恳,画得自信。这是刘国玉近作值得我们思味再三、加以具体讨论观照的地方。

“传统笔墨根基”,今天一般人们总是想到皴染、斧劈、刮铁、乱柴、乱麻等一类的笔墨技法,却往往忘记了,“中国画”之谓“中国画”的最根基性的东西:诗书画合一,与诗书画同步。前者,指的是画幅的文本呈现:诗境是绘画的内容,而书法是绘画的形式表现手段。也就是宗白华先生说的“中国画以书法为骨干,以诗境为灵魂,诗、书、画同在一境层”。——后者,则是要求创作者的“内外兼修”,即把诗、书、画放在同一个技法层次去追求,去训练、去经营,使形式(笔墨)与内容(精神文化修养)同步俱进,因之,作者笔墨传送的就不仅仅只是山水具象,而且是意幽韵远的精神文化内涵。

同类推荐
  • 西欧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西欧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车行途中

    车行途中

    《车行途中》主要内容包括:隐身术;你是我的唯一;水塔上的云;什么是音乐;在廊桥酒吧;失忆者的下午;我在寒风中跑;与同一条河流相遇等。
  • 读书与成才

    读书与成才

    本书通俗讲述读书与成才的关系,读书的方法,并引证古今中外贤圣之士读书成才的事例,以及他们读书的方法等。
  • 西厢记故事:英文

    西厢记故事:英文

    SincetheappeanceofthisplayTheRomanceoftheWesternChamberinthethirteenthcentury,ithasenjoyedunparalleledpopularity.Ithasinfluencedcountlesslaterplays,shortstories,andnovelsandhasplayedacrucialroleinthedevelopmentofdramacrilicism.
  • 小人物史记Ⅰ

    小人物史记Ⅰ

    本书为《杭州日报》“倾听·人生”专栏精品结集。该栏目以“用小人物的命运来反映时代的变化”为宗旨,以“说亲身经历,看世道人心”的方式口述历史。该栏目为首届浙江省名专栏,其作品贴近实际,深刻表现了普通人的光辉心灵和坚韧力量,多次问鼎中国新闻奖。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外挂人生要逆天

    穿越之外挂人生要逆天

    一朝穿越,身心都是自己的是余蓝最大的安慰,只是……这样的安慰在遭遇一连串的意外后,余蓝认为她的穿越其实就是为了给某人撑腰而发生的。“蓝蓝,有身孕可不能站这么高。”男人起身抱住正高高站在桌子上叫嚣且彪悍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维护他的爱妻,语气是那样深刻的痴恋还有挚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道:封天传

    大道:封天传

    风云动地,兵刃沙场,对酒当歌,乾坤朗月,只读今日封天,望得一世大道。
  • 穿越空间之开间茶餐厅

    穿越空间之开间茶餐厅

    平凡女,淡定男单恋。什么,穿越唯一的爱恋成亲姐。不可接受,远离她,成就霸业。寻找他,只为最后的一丝亲情。
  • 天骄战纪

    天骄战纪

    大千世界中,一个名叫林寻的少年,独自从矿山牢狱中走出,掌御灵纹,心通万古,踏上了一条古今未有的传奇之路。
  • 爱之裂痕

    爱之裂痕

    一切以爱之名的罪恶,都来自人心的贪婪不计后果的爱,彼此伤害的家人唯一剩下的,只有一片废墟绝望的人生不再有一丝阳光原来一切都可以不一样只是悔之已晚
  • 千幻雪

    千幻雪

    千幻雪是现代富翁的女儿,平时看起来端庄得体,但其实她所在的地方的案件都和她有关,她所在的组织叫鬼影,而她是个绝顶高手,但她在一次任务中失手穿越到了古代成为丞相府的二小姐,在家中父母不爱,本来要见轩辕清却阴差阳错的见到了轩辕墨轩辕墨是轩辕王朝最优秀的王爷,一度成为战神,父王想让他做太子,但是这时候弟弟轩辕清向他挑战,如果他攻打敌国成功,就让轩辕墨做太子,否则就把他的皇后夺走,当时的轩辕墨年轻气盛,随口答应了,没想到中了他轩辕清的计,整个轩辕王朝只有轩辕墨和轩辕清两个王爷,轩辕墨生死一线间被神秘人救下,但此时的轩辕清已经成为了当朝太子,当轩辕墨知道了千幻雪的身份,便利用她回到王朝,却慢慢喜欢上了她
  • 农门贵女

    农门贵女

    杨羲一觉醒来,竟然穿越到了家徒四壁,什么都没有的古代农村。天啊!穿越了····不会吧,别人穿越都是公主啊,千金啊,什么高贵身份的~~~~~怎么到我就那么悲催啊,竟然穿越到了家徒四壁,什么都没有的古代农村。但是,都穿越了,认命吧!凭着现代所学的东西,我相信一定能在古代混的风生水起翻身致富一定不成问题!加油吧!要是能遇到到一个美男,两情相悦,一生一世一双人!那自己就更值得了!
  • 斗灭九霄

    斗灭九霄

    少年自有少年事,少年自有少年狂,风起云涌,九霄之上,谁与我笑傲九霄,俯瞰苍生,道!何为道?待我成神,自身就是道,道由我定,法随我身。天!又奈我何?莫笑少年穷,有朝一日虎归山,定要血染天涯,破灭九霄,一道一刀,一语一乾坤。天若拘我,我就劈开那天,地若拘我,我就踏碎那地。少年事,天奈何?地又能奈何?一部属于强者的修炼历程,一段属于王者的道古心路往事,世人的天在最后也不过是一刀之下化尘为烟,世人笑我太疯狂,我笑众生不懂道。
  • 澎湖续编

    澎湖续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真实与游戏

    真实与游戏

    本想玩个游戏,却不料成了生死之旅。“我没有感觉。痛都没感觉,累也没感觉,也不觉得饿。”“我们不用打字,我们之间能说话交流!”“我们不用睡觉!不用休息,不用吃饭!”可是我们怎么办?活在游戏里?怎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