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体育和文化活动场合款待朋友是相当流行的方式。
◎ 中国人
△ 中国人喜欢在饭店里招待朋友。中国人都喜欢出去吃饭,因为家里的空间通常很有限,他们喜欢保留自己的私人空间。因为他们常常和其他家人住在一起。
△ 如果一个中国朋友邀请你到他家中吃饭,那就说明你对他而言是比较特殊的,并且被当作很好的朋友。
△ 中国人喜欢用很好的食物款待朋友。如果你的朋友请你吃非常昂贵的食物,说明你是一个特殊的朋友。之后,如果他请你帮个忙,你应当尽力帮他。
△ 虽然中国人喜欢食物,他们也会通过其他方式,比如社会和文化活动,甚至以陪同购物来招待朋友。
下班后喝酒
我们谈论这个话题是因为在这方面,中国人的习惯与美国人、澳大利亚人的期望有所不同。中国人没有在下班后去酒吧喝酒的习惯。他们倾向于直接去吃饭,并且在那里喝酒。
文化差异要点
◎ 澳大利亚人
△ 下班后去喝酒在澳大利亚是很普遍的,人们经常会在周五时聚在酒吧或者工作地点喝酒。
△ 办公室里提供的酒通常是啤酒和葡萄酿造酒,有时候还会提供不含酒精的饮料。
△ 你至少应当参与当中并且喝一杯。
△ 如果去酒吧,每个人都应当轮流付账。你在吧台叫上酒并且拿给其他人喝,称为“你埋单”。
△ 公司在特定场合招待客人时,也会举办鸡尾酒会。这通常是在下班之后,持续1~2个小时。你可以迟到15~20分钟,也可以适时离开。通常,还会供应一些食物。一般的饮料有橙汁、啤酒、酿造酒、香槟,而不是其他类型的酒。
△ 人们经常会在某个地方吃饭之前在其他地方喝酒。
△ 当很多人一同旅行时,人们经常会在晚餐前后聚在宾馆酒吧里喝酒。
◎ 美国人
△ 下班后在办公室喝酒已不是一个普遍的习惯,尤其是在大城市中。许多公司禁止在办公室内喝酒。
△ 大部分人(尤其是大城市中)需要乘火车上下班,因为他们住得很远。同时,工作时间也很不一致。很多人下班后需要继续加班,工作更长的时间。但一群工作伙伴还是会在下了班之后去酒吧喝酒。同时也可能邀请客人同去。
△ 通常,每个人在酒吧都各自付账。
△ 公司在特定场合招待客人时,也会举办鸡尾酒会。这通常是在下班之后,持续1~2个小时。你可以迟到15~20分钟,也可以适时离开。通常,还会供应一些小吃。一般的饮料有橙汁、啤酒、酿造酒、香槟,而不是其他类型的酒。
△ 人们经常会在某个地方吃饭之前在其他地方喝酒。
△ 当很多人一同旅行时,人们经常会在晚餐前后聚在宾馆酒吧里喝酒。
◎ 中国人
△ 中国人不喜欢在下班之后去喝酒,除非是商业应酬。然而,他们喜欢出去吃晚餐,并且在就餐时喝酒。
△ 如今,年轻的上班族,尤其是一些曾在国外居住过或受过教育的人喜欢下班之后去喝酒(啤酒、软饮料、鸡尾酒)。
△ 中国人选择喝的酒类经常是白酒(浓度很高的地方特色酒)以及啤酒。洋酒是进口的,通常相当昂贵。有些中国人开始选择喝洋酒。 △ 最普通的非酒精饮料是热茶、热水、橙汁、西瓜汁或者柠檬类的碳酸饮料。
△ 中国人在吃饭时会喝酒,尤其是特殊场合的正式晚餐。在这些场合所喝的酒可能浓度很高。
吃
吃的重要性
有人“活着是为了吃”,也有人“为了活着而吃”。
中国的民族爱好之一就是食物。中国人“活着是为了吃”。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生意都围绕着“吃”。接受朋友提供的食物说明你接受他的友谊。有时候,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每个人的口味都不同。中国人几乎吃任何可食的东西,包括很多西方人根本不会想到去吃的动物和植物,比如鸽子、狗、蛇、海蜇、海草和海胆等等。有个中国人曾经说过,他们会吃任何背朝着太阳走路的东西,但不会吃任何站着走路的东西(比如,像人一样背不朝着太阳的其他动物)。中国人也会吃动物身上各种西方人不吃的部分,比如鸡脚爪、鸭舌、燕窝以及动物的内脏。
中国的食物很有地方特色,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菜式风格和特色菜,有些地区由于其重油重辣的菜式风味闻名,还有些地区以精细和清淡的食物闻名。
大部分中国地区的人吃饭时都会喝热茶,他们有各种类型的茶。通常,茶在饭桌上不是免费供应的。很多中国人也会喝鲜果汁,尤其是橙汁。人们在正式的晚宴上都会喝酒,特别是啤酒和白酒。白兰地是他们很喜欢的酒。中国有很多地方特制的啤酒和蒸馏酒。虽然酿造酒在中国逐渐普遍起来,但只是局限在顶级饭店里供应这类酒。相比于酿造酒,大部分中国人还是喜欢啤酒和白兰地。酿造酒可能非常昂贵,选择范围也比较有限。许多中国人用“酒”这个词来指蒸馏酒,因此你要在主人点菜之前搞清楚他所指的酒究竟是什么酒。
一荤三素是传统的澳大利亚人晚餐。一个荤菜通常是羊肉或者牛肉。然而,澳大利亚人的饮食习惯在上一代人身上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澳大利亚汇聚了来自176个不同国家的人,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找到任何食物,这些食物多少都保留了其原来的风味。如今在澳大利亚几乎可以找到来自任何国家的各种美味食物,尤其是在大城市里。在澳大利亚的大城市以及小镇的大型食品商店里,你可以买到很多不同种类的食物(包括新鲜的食物)。可供选择的食物以及人们经常吃的东西品种很多。虽然我们之前说过澳大利亚人的口味在过去二十年中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还有很多人喜欢蔬菜、香肠和肉饼。另一种传统的澳大利亚食物是酒吧餐。酒吧里提供的食物通常相当不错,但还不能达到美食家的要求。与中国、美国不同的是,澳大利亚的食物在全国范围内都没有太大的差异,尽管墨尔本的人觉得他们所住的地方是澳大利亚的美食之城,拥有最好的饭店。
很多澳大利亚人出去吃中饭和晚饭时都会喝酒。澳大利亚的酒很棒。啤酒和软饮料、鲜果汁同样受欢迎。除非要求,不会自动为你提供水。在酒吧及很多咖啡厅中,有水站可以让客人自己倒水喝。虽然澳大利亚人喜欢冰镇的饮料(包括啤酒),但他们都不会在饮料中加冰块,即使要加,也不会像美国人那样加入一整杯冰块。许多澳大利亚人近来在大城市中最喜欢的东西是意大利咖啡。很多澳大利亚人如今喜欢在咖啡厅、饭店、家里享受极具意大利风味的咖啡(卡布奇诺),甚至家里还拥有研磨咖啡的机器。大部分澳大利亚人到美国后都会觉得他们的咖啡味道很淡,不好喝,虽然还是有许多澳大利亚人会喝速溶咖啡。
美国人与澳大利亚人一样,把很多国家的美食融合到自己的菜式中。不同的地区有其明显的特色和风味。由于美国人比以往更加繁忙了,只有一个人上班的家庭越来越少了,因此方便就变得尤为重要。快餐业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速度令人惊讶。许多到美国参观的澳大利亚人和中国人似乎都会认为美国人只会吃快餐。美国是许
多连锁快餐业的发源地。令澳大利亚人和中国人印象深刻的还有美国食物的分量,不论是食物还是饮料,量都极其大,软饮料尤其如此。大多数美国人也喜欢在饮料中放入很多冰块。他们会在倒饮料之前在杯子中放入大量冰块。但是,美国有很多品种和风味各异的美食,也有许多美国人喜爱和值得称道的很棒的食物。但总体而言,美国人是“为了活着而吃”,而不是“活着为了吃”。也有例外,比如路易斯安那州,很多人都是法国人的后裔,他们对饮食比较讲究。
你可以在美国买到大多数种类的食物,但是选择的范围经常因地区喜好和流行的食物而有所区别。
美国的大多数饭店免费为客人供应水。除了喝水,美国人还会喝各种软饮料、咖啡、冰茶(在南部)、啤酒和其他酒。
文化差异要点
◎ 澳大利亚人
△ 澳大利亚人对食物的兴趣与中国人或者法国人相比,总体上是“为了活着而吃”,而不是“活着为了吃”。
△ 这并不意味着澳大利亚没有出色的厨师和饭店。墨尔本因其饭店而闻名,但悉尼、布里斯班以及其他州也在顶级饭店市场中各占一定份额。
△ 澳大利亚的菜式在全国都没有大大的差别。但是靠近海岸线的地方更容易吃到海鲜,在大城市中比其他偏远的地方有更多食物可供选择。
△ 随着移民数量的增多以及多元文化的渗入,澳大利亚人的饮食习惯在过去20年中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 你可以在大城市中找到几乎任何国家的美食,也可以买到各种调料和配料。
△ 澳大利亚人传统的一顿饭是一荤三素。这种传统已经发生变化。
△ 传统的食物包括肉饼、牛排、香肠、炸土豆条、烤三明治、烤鱼加炸土豆、汉堡包加甜菜根、巧克力脆皮蛋糕、松软的蛋糕、烤饼、手指形小圆面包和威滋味酱。
△ 大部分全球性的连锁快餐店都能在澳大利亚找到。许多澳大利亚人会光顾这些地方,但不如在美国那么受欢迎。
△ 澳大利亚有很多其他卖外带 (外卖)食物的地方,比如印度菜、中国菜、泰国菜、烧烤等。这些东西与全球流行的快餐食品同样受欢迎。
△ 大部分小镇和村庄中也有所谓的“牛奶酒吧”,提供汉堡包、三明治、炸土豆条、比萨、培根、鸡蛋、蛋糕、咖啡、奶昔等。这曾经是当地人吃中饭和早饭的地方,也是可以买到牛奶的地方。
△ 大部分酒吧还会像在英国那样提供柜台食物。
△ 很多人不吃某些食物,可能是源于宗教原因、个人喜好,或者对某些食物过敏。问问客人有什么不吃的东西是一种礼貌的做法。客人应当如实告诉主人,这不需要任何理由。
△ 许多澳大利亚人喜欢喝好的酿造酒。这是吃饭时最普通的酒类饮料。啤酒也很受欢迎。
△ 除非要求,不会自动提供饮水。很多咖啡厅和酒吧设有水站,客人可以自己去倒水喝。
△ 澳大利亚人喜欢冻的饮料,但也会喝不放冰块或者只放一两块冰的饮料。
△ 咖啡最近已经成为很多澳大利亚人钟爱的饮料,尤其是在大城市中。他们对于咖啡的品牌和风味已经变得很挑剔。咖啡厅的流行风尚纷纷趋向意大利咖啡的风味。以至于大多数澳大利亚人都觉美国人的咖啡味道太淡,奇怪美国人喝咖啡究竟是为了什么?
△ 通常,如果你不吃完食物,澳大利亚人会敏感地认为你不喜欢这些食物。
△ 许多商业会议都是在工作午餐期间举行的。这些饭都是为了辅助商业会议而安排的。比如,一顿工作快餐的内容很可能是三明治和一杯饮料。
◎ 美国人
△ 美国人“为了活着而吃”。虽然有许多美国人喜欢美食,大多数美国人“为了活着而吃”,而不是“活着为了吃”。
△ 美国有很多世界上顶级的饭店,有一定比例的美国人“活着是为了吃”。
△ 各个地区的食物都有其不同的风味,美国人通常因自己地方特色的食物而感到自豪。
△ 他们的食物以汉堡包、比萨、热狗、许多软饮料和甜饼(比如苹果派和红樱桃派)闻名。
△ 大多数快餐公司开始迎合人们生活节奏的变化,提供更快捷、更便宜、更简单的食物。许多美国人每周都要吃好几顿快餐。
△ 吃饭的地方免费供应水。
△ 美国人倾向于在小孩喜欢的地方吃“家庭餐”,但在高级饭店里不会理会孩子的喜好。如果小孩子到高级饭店去,他们就需要表现得像个大人。
△ 很多地方供应的食物和饮料量很大。
△ 大多数冰镇饮料(不是啤酒和酿造酒)中会放入满满一杯冰块。
△ 比起热茶,美国人更喜欢喝咖啡。以澳大利亚人的标准来看,他们的咖啡味道很淡,量很大。
△ 带某人出去吃饭被认为是一种款待(礼物)。
△ 通常,即使你吃剩下东西,美国人也不会过于敏感地认为你不喜欢这些食物。
△ 许多商业会谈都在用餐的同时进行。这些饭都是为了辅助商业会议而安排的。比如,一顿工作快餐的内容很可能是三明治和一杯饮料。但如果你是国外来的客人,他们喜欢向你炫耀地方特色的食物。
△ 很多人不吃某些食物,可能是源于宗教原因、个人喜好,或者对某些食物过敏。问问客人有什么不吃的东西是一种礼貌的做法。客人应当如实告诉主人,这不需要任何理由。
◎ 中国人
△ 中国人“活着是为了吃”。食物以及吃饭的过程对大部分中国人而言都很重要。
△ 中国人喜爱食物。他们努力工作,以便能够吃得更好。请客吃饭是为了表达友谊。大多数中国人是在饭桌上谈成生意的。他们在饭桌上培养友情、讨论问题。这就是为何中国饭店中有很多包房的缘故。这是他们谈论私事的场所。
△ 中国各地的饮食各有特色。
△ 中国人吃的很多植物和动物种类是澳大利亚人和美国人都不吃的。
△ 中国人能吃大部分东西,但是所有的蔬菜都要煮熟,肉类要烧得熟透。他们觉得生的食物是不干净的,这与中国传统种植蔬菜的方法有关。
△ 中国人很看重食物的新鲜度,甚至可能是一种奢侈。很多饭店的水槽里养着活海鲜,在点菜的时候,你先要自己去挑选。
△ 上了年纪的中国人不吃乳制品,比如乳酪。乳制品对许多中国人而言相对还是个比较新的概念。年轻一代现在喜欢喝牛奶,吃的乳制品也越来越多。
△ 中国人通常不吃生的蔬菜(色拉)、乳制品 (乳酪等)以及半生不熟的肉类。
△ 大部分中国人会在用餐期间喝热茶。有些人也可能点新鲜的果汁或者酒类。
△ 中国人喜欢在大型的晚宴上喝很多啤酒或者白酒。如果你很能喝,就可以尽情喝。主人会因此而很高兴。如果你不能喝酒,你必须告诉别人,并且说明理由。如果被主人知道你实际上能喝酒,那就难免会造成对他的不敬。
△ 虽然酿造酒只在中国的高级饭店里有供应,而且可供选择的品种有限,但这类酒也在逐渐变得普遍。这种酒很昂贵。许多中国人还没有习惯它的口味,仍然喜欢烈酒和啤酒。但是“酒”这个词经常被用来指酒精饮料,而不是指“酿造酒”。
△ 如果需要喝水,你要告诉侍应生。
△ 咖啡变得越来越流行,但还是不如茶那么受欢迎。你可以找到喝好咖啡的地方,但不是到处都有的。
△ 把食物吃完会令人感到欣喜,说明你喜欢这些食物。这也是对主人的赞美之意。
△ 中国人似乎在任何时候都喜欢携带着孩子。在顶级饭店,孩子也受到欢迎。
△ 许多中国人会在街上的小摊上吃东西,因为和在家里吃同样便宜。这和美国人吃快餐有点相似,但更加便宜。
△ 如果中国人在饭店里吃得起饭,他们经常会这样做。在外面吃饭是很多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 由于大部分中国菜可以在灶上做好,许多中国家庭没有烤箱。大部分中国人会在买烤箱之前先买微波炉。蛋糕和面包之类的食物通常是外购的。
上菜的程序
这一章我们来说说上菜的顺序。
之所以要谈到这个话题,是因为中国人与美国人、澳大利亚人上菜的程序相当不同,甚至可能令人糊涂。由于中国人喜欢吃,而且他们至少会邀请客人吃一顿饭,我们觉得这部分比较重要。同样的,中国人也发现美国人和澳大利亚人在这方面的做法与自己有很大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