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53100000032

第32章 操作资本的一等高手(1)

操作资本的一等高手

---邵逸夫稳中取胜之道

邵逸夫说:"我做人的态度是要把每件事都做好,即使是最细微的部分,也要彻底做好,一样事情不做到十全十美,我绝对不放松的。"

操作资本要有算计,算计越多,取胜的概率越高。邵逸夫极其擅长投资,因为他手中有成功的底牌。

邵逸夫原名邵仁楞,浙江宁波人。上海青年会中学毕业。1925年与兄弟在上海创办天一影片公司,负责外埠发行业务,并学习摄影和编剧。1928年与仁枚携影片去新加坡、马来西亚开辟放映市场。后成立邵氏兄弟有限公司,并在南洋各地拥有数十家电影院。1957年与仁枚在香港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接办邵氏父子公司的制片业务。并辟建邵氏电影城,摄影棚扩展至十余个,拥有拍摄、录音、彩色洗印、放映等全套设备,使之成为香港规模大、设备先进的电影制片厂。公司成立后每年约生产三十部影片,至80年代中期已生产影片七百余部。并常以其影片领风气之先,如李翰祥导演的《江山美人》、《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影片使黄梅调电影风行香港影坛数年之久;胡金铨导演的《大醉侠》,张彻导演的《独臂刀》等又使60年代沉寂一时的武侠片重新兴盛起来;影片《后门》、《万古流芳》、《珊珊》等也接连在亚洲影展获奖。其中多部优秀影片均由其亲自监制。同时,在东南亚各地,其戏院已扩展至一百六十余家,形成一个庞大的发行网,并在东京、巴黎、罗马、伦敦、柏林等大都市设常驻代表,使中国影片打入世界电影市场。由于他对电影事业的贡献,1974年和1977年分别获英国女皇颁授CBE勋衔和爵士勋衔。1983年获第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高荣誉奖,并兼任香港无线电视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校董、香港艺术节主席、香港艺术中心主席等。

邵逸夫是世界上拍电影最多的中国人,也是世界上看电影最多的中国人。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拥有的影院为中国私人拥有量之首,建造了亚洲最大的电影拍摄基地,掌握了全球最大的中文电视节目制作公司。

冲破十里埋伏的危境

邵逸夫祖辈原是浙江宁波的富商,从父辈开始向上海发展。20年代初,邵逸夫的父亲在上海经营漂染业,膝下4男2女。这4兄弟都没有继承父业,全都投进了娱乐圈。4兄弟中的大哥邵醉翁,20年代在上海成立了"天一影片公司",开始大展拳脚。"天一影片公司"摄制的第一部影片《立地成佛》放映后,卖座率极高。他们所投的成本不仅很快收回,而且像一个雪球般滚起来,越滚越大,也就在这时,年仅17岁的邵逸夫,对电影开始入迷了。

"天一影片公司"的问世,成为上海滩上街谈巷议的新闻,轰动一时。当时,上海的各大报章,纷纷在显著位置予以报道,庆贺沪上电影界的这一盛事。

"天一"推出伊始,即宣称其拍片的宗旨是:"注重旧道德、旧伦理,发扬中华文明,力避欧化。"这个适合当时国情的提法,令社会各界交口称赞。

常言道:一个好汉三个帮。邵醉翁里里外外一把手地奔波操劳着"天一"的事务,总感到自己孤军奋战,人手不够。邵醉翁一纸急召,他的三个兄弟赶至帐下,听候大哥的调遣。

邵醉翁按照兄弟三人的年龄、经验、特点,扬长避短,各尽其才,委以公司的要职。老二任会计,老三任发行,老六(逸夫)任外埠发行,他希望三个弟弟好好锻炼,提高商战能力。而他自己则担任公司的总经理兼导演。

拉得三位弟弟的入伙相助,邵醉翁简直如鱼得水,可恣意遨游了。

后起之秀"天一"在上海电影界虽属无名小辈,却来势凶猛,锐不可当。

不多时,"天一"就拿出创业之作,投拍的影片是《立地成佛》。剧情讲述一个军人,机缘巧合成为大军阀,就无恶不作。后因儿女战死沙场,于是大彻大悟,遣散妻妾,放下屠刀,削发入山,终成正果。女主角是吴素馨,男主角为谭志运,演出者均是"笑舞台"的一批演员。

由于题材新鲜,影片不落俗套,故事生动,情节感人。一经"笑舞台"上映,便大爆冷门,场场满座。公司自然也就盈利丰厚,财源滚滚。

头炮打响,一鸣惊人。邵老大再接再厉,乘胜追击,紧接着开拍第二部影片。

这第二部影片值得一提,它可是中国第一部武侠片。因此,人称"邵醉翁乃是中国武侠片的开山鼻祖"。

此片名叫《女侠李飞飞》。邵醉翁出手阔绰,不惜重金,请来饮誉当时的梨园红人、京剧名人菊花主演。她那时年轻漂亮,扮相甜美,大受市民的欢迎,号召力极强。

结果可想而知,《女侠李飞飞》比《立地成佛》更为轰动走俏,几乎到了万人空巷的地步。两部影片的打响,不仅给邵家兄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使他们声誉鹊起。"天一公司"在上海滩,可谓家喻户晓了。

创业的惊世骇俗之作,不仅大获成功,而至关重要的是,"天一"在电影界脱颖而出,迅速崛起,竟能从当时另外两家势大财雄、根基深厚的老牌电影公司"明星公司"和"大中华百合公司"的手中分得一杯羹,咄咄逼人。

未几,"天一"即同"明星公司"与"大中华百合公司"成为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共执上海电影界的牛耳。

邵家三个兄弟,在大哥的亲手栽培下,经历了商场上的磨练,逐渐适应了商战中的风云变幻、冰刀霜剑。他们对业务已十分稔熟,都能独当一面了。

老六邵逸夫,虽然年纪最小,却智力超群,勤奋好学,进步神速。电影行当的十八般武艺,他样样拿得起放得下。

尚在求学的邵逸夫,最初进入大醉翁的"天一公司"时,学做编剧,但没有正式挂名。当年的戏院还是加映新闻片的时代,若一遇突发性的事件,邵逸夫便跟着两位兄长抬摄影机到处抢拍。每次归来,总是大汗淋漓,衣衫湿透。邵逸夫始终无半点怨言,乐呵呵地一笑,又准备着下一场战斗。

就在这拍新闻片的真枪实弹的摔打演练中,邵逸夫学会了推、拉、摇、移等最基本的摄影知识。

掌握摄影术入门之后的邵逸夫,在镜头前已从容不迫,运用自如。他再也不满足于拍新闻片的小打小闹了,他渴望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于是,他开始尝试拍剧情片。

起初,他跟着大哥邵醉翁的老搭档徐绍宇学习,拍了几部片之后,已能独立操机摄影了。

1925年,"天一"出口上下集影片《珍珠塔》,邵逸夫锋芒毕露,独当一面。他的名字和徐绍宇并列排在银幕上。

这部影片由邵醉翁导演,演员有当时的大牌红星胡蝶、吴素馨、金玉如、丁子明、王无恐、王谢燕、肖天果、周空空等人。由于阵容强大,上映后反响不俗。

同年年底,摄影技巧日臻娴熟、镜头感觉更趋完善的邵逸夫,已能执掌大印、领衔挂帅了。他正式扛起大旗,担起头牌摄影师之重任。

他主执机器,王士珍为副摄影师,拍了一部《孙行者大战金钱豹》。主角仍然是20年代上海滩头号女星、"影后"胡蝶。此片卖座甚佳,获利丰厚。

此后,邵逸夫士气高涨、兴致大增,又接连拍了许多片子,均创佳绩。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天一"公司财源广进,生意兴旺之时,岂料风波陡起,厄运袭来。

究竟邵家兄弟得罪了何方神仙?还是与江湖黑帮产生过节,而引来逼"天一"封门的灭顶之祸?

原来,"天一"未成立前,上海滩的"明星公司"在申城是一枝独秀,无人匹敌。该公司老牌字号,旗下人才济济,明星如云,拥有名扬四方的胡蝶、杨耐梅、阮玲玉等大红大紫的明星,无人敢与之较量。

独揽影坛三分之二江山,领导中国电影潮流的"明星公司",一向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只要他们脸色一变,吼上一声,上海的电影界也要抖上三抖。

"天一"出道之前,曾有数家不信邪不怕死的小电影公司,不自量力地斗胆上阵,要同"明星公司"分庭抗礼。结果,有的公司刚刚诞生数日,便早早夭折;有的公司虽然苦苦支撑,最终还是惨败收场。

慑于"明星公司"的威势,很长一段时间里,再也没有胆大妄为者敢于以卵击石。

"明星公司"的老板周剑云曾在公开场合口出狂言:"谁敢同明星公司作对,我定要杀他个片甲不留!让他尝尝明星公司的厉害。"飞扬跋扈的"明星公司"称霸上海影坛多年,要想撼动这棵大树,简直难于上青天。

初降人间的"天一"对影坛老大"明星"造成了威胁,将其业务抢走了许多,"明星公司"旗下的明星们要跳槽,导演们要出走,"明星"失去往日的八面威风。"明星公司"老板周剑云气得咬牙切齿。

周剑云急不可耐地召来"大中华百合"、"民新"等几家同盟公司的老板商议对策,以图夺回失地。

周剑云认为:要彻底打败天一,就必须效仿当年美国八大公司的做法,联合起来逼走小公司。"明星公司"当即出面,以他们为主,联合"大中华百合"、"民新"、"友联"、"上海"及"华剧"等五家电影公司,成立了"六合影业公司",组成强大的联合发行网,共同抵制、围剿"天一公司"。

其中有一条最为严厉的规定:任何发行商和他们签订了合同,就绝对不准购买"天一"出品的影片。必须严格遵守,不得违反。

这便是中国电影史上有名的"六合围剿"。

这场刺刀见红的商战,也埋下了邵逸夫日后远赴南洋开创新天地的伏笔。

避实就虚能解决大问题

身为"天一"公司营业经理的三哥邵仁枚,深谋远虑,看准了南洋市场,决心将邵氏事业向南洋发展。1925年,邵仁枚带着3部"天一"公司拍摄的影片,只身南下来到新加坡,由于邵仁枚具有生意头脑,善于经营,很快在新加坡打开局面,并立即通知当时在上海的六弟邵逸夫前来共同大展鸿图。1926年,年仅19岁的邵逸夫离开上海,南下新加坡。最使邵逸夫终生难忘的,是和哥哥一起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搞流动放映。他们像苦力一样,扛着电影机和影片,在烈日下长途跋涉,深入到华侨众多的农场去放露天电影。那时的放映设备很落后,要用手工一格格地摇片子,一场电影放下来,放映者都累得腰酸手痛。更要命的是蚊虫叮咬,奇痒难受。邵逸夫只好坚持一天两次冷水浴,又用虎牌万金油涂抹全身,总算走遍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大小乡镇。终于,在邵逸夫和邵仁枚的努力下,"天一"在南洋建立了完整的电影发行网,成为南洋和香港的电影巨擘。

1929年至1933年,美国的经济危机引发了世界性的经济萧条。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也受到冲击,人们连生存都感困难,看电影的人自然大大减少。1930年,美国和欧洲出现有声电影,已经有了有声电影,但中国和东南亚还停留在"哑巴电影"的时代。邵逸夫看准了默片已没前途,有声电影是今后的发展趋势,知难而进,提出拍摄有声电影的建议:"现在大家都困难,舍不得拍有声电影,我们正好乘虚而入,捷足先登。"

邵逸夫决定先去美国考察。没有飞机可乘,只好坐轮船去,一路晕船,吐得死去活来,差一点把命丢在太平洋上。到达旧金山时,他已经虚弱得不能走路,被人送进了一家黑人医院,第二天他就从医院里溜走了。

美国之行使邵逸夫大开眼界。他购买了大批器材,在自己的电影院里安上了有声设备,并静下心来写剧本。一写半个月,可是连自己看了都不满意。两只腿被蚊虫咬得吃不消,他只好打上一桶水,把脚泡在水里。邵逸夫谈到当时的心境时说:"如果有声电影最后拍不出来,我就要去跳太平洋了!"

1932年,邵氏兄弟在香港摄制成了第一部有声片《白金龙》,开创了中国电影从无声进入有声的新时代。到1937年,兄弟俩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爪哇、越南、婆罗州等南亚各地已拥有电影院110多家,游乐场9家,游乐场设有舞台、剧场,每晚可娱乐观众数万人,几乎雄霸了东南亚影业市场。

邵逸夫取得的巨大成就,首先来自他强烈的事业心。他是一个精通业务的电影企业家,他熟悉电影制片的几乎每一个方面和环节的工作。从剧本、摄影到导演、演员的选聘以及化妆、剪辑,他样样内行。公司从审查剧本到影片拍摄、推销、发行和剧院管理等每一步工作,他都要研究、过问,他与公司里的同事讨论工作,意见总是十分中肯,使人口服心服。

作为一个电影制片人,看电影已成为邵逸夫日常生活与工作的一部分。他通常早上6时起床,吃少许早餐,做一些中国式的柔软体操,然后更衣,读一两个剧本,就驾着他的两部"劳斯莱斯"之中的一辆,直驱影城,在清水湾山道曲折迂回大概5分钟,就可以到达片场。那时大概是早上8点钟,巡视完各片场之后大概是9点15分,以后整个上午就用来看影片,包括昨日所拍的毛片。在70年代,他每年要看六七百部影片,最高纪录是一天看9部片子。近年来,他仍每天看两三部影片。对世界各地的影片以及其竞争对手的片子,他尤为注意。看完片子,如果还有时间,就读剧本,直到中午,午餐后休息半小时左右。再回到办公室,直到黄昏。星期日,他也要看半天电影。因此,邵逸夫被称为"看电影最多的中国人。"

对拍电影,邵逸夫更如醉如痴。他说:"你拍过两套电影,便知道全世界没有一样事有这么好玩,这么够刺激。我爱上这种行业。电影不知给了我多大的满足。""我好钟意电影事业。"

邵逸夫的事业,毕生离不开娱乐,虽然从60年代开始,也旁及股票、房地产,那不过是副业罢了。商场流传邵逸夫做房地产的一段轶事。80年代初,曾有人愿出40亿元,再加一处同现在"邵氏"大小相同不过地点较远的地皮,与邵氏交换他名下的资产和片厂土地。结果邵逸夫却放弃了这桩交易。他说:"40亿是笔不少的钱,放在面前,自然动心,不过,再回头想想,我现在的钱以后也用不完,至少下一代也用不完,40亿不过是个银行户口里的数字,哪里用得到,因此我决定不找这个麻烦了。"的确,邵逸夫的精力只用在他所钟爱的影视事业上,影视之外的事情,他并不过多用心,自然也不计较成败得失。

成就霸业的扎根术

1959年,邵逸夫将新加坡的业务交给了邵仁枚,来到香港开始创立他自己的电影事业,他一边在钻石山租借片场拍摄影片,一边与香港政府接洽买地事宜。香港政府官员对他说,地少,供不应求,一定要买地的话,可以把清水湾卖给他,那是一座小山。邵逸夫别无选择,他毅然地把这座小山买了下来。他买下后,将这座小山削低了18米,使高山化为平地,再在上面建立制片场,这项工程,光是地价和土方就花费近50万港元。从此,从这里拍摄的影片源源不断地流向邵氏电影发行网,每年高达40多部影片,远远超过香港其他电影公司的影片产量。邵氏影城全盛时期,员工超过1300人,被外国传媒誉为"东方的好莱坞"。70年代,邵氏影院开始走出东南亚,打入世界影片市场,先后在美国、加拿大与欧洲若干国家自建戏院,或组织发行渠道,使中国影片在世界影坛崭露头角。进入80年代,邵氏公司已有300多家自办或代理的电影院发行网络,每年拍摄的40多部港产片可及时发往世界各地,对传播中华文化有莫大之功。

同类推荐
  • 疯狂销售夺冠秘籍:魔鬼销售话术360°全解

    疯狂销售夺冠秘籍:魔鬼销售话术360°全解

    本秘籍采用模板学习法,将高频率的关键词,以及关键情景,融入于常用的话术中,让销售员学习起来更加方便,更加高效!具体包括下面几类话术:初次接触话术、自我推销话术、产品推介话术、诱导购买话术、价格谈判话术、异议处理话术、促进成交话术、扩展销售话术。
  • 开店生意经:各种店铺业务优化与管理细节大全

    开店生意经:各种店铺业务优化与管理细节大全

    如何才能开一家能赚钱的旺铺?这需要一定的技巧。从开店项目的选择、店址的选址、店面的装修、卖场的打造到店铺的经营,哪个环节都马虎不得。本书就开店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实用性很强的说明,是开店经营者不可多得的操作指南。
  • 美元的诡计

    美元的诡计

    本书针对国际金融形势,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揭示了美元对世界的影响,并进行了深入阐述。
  • 领导必修的8套潜学问

    领导必修的8套潜学问

    本书介绍了领导必修的8套潜学问,包括领导者消弥于无形的平衡学问、领导者方圆互用的变通学问等。
  • 李嘉诚教你把生意做大

    李嘉诚教你把生意做大

    提起“李嘉诚”,就会让人想到“财富”。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李嘉诚就是财富的代名词。自从1999年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至今已经连续15年蝉联该榜榜首。在世界富豪排行榜上,李嘉诚排名第20位。他是经商赚钱的天才,也是管理企业、领导团队的帅才,但其实他还是一个出身贫穷的苦难少年。李嘉诚不仅是财富的象征,还是道德上的楷模,更是商业领袖的杰出代表。他的成功充满传奇色彩,但又是一种必然,这是因为他懂得做生意就是做人,坚持以和为贵、分享共赢的经商策略。
热门推荐
  • 中国哈萨克

    中国哈萨克

    《中国哈萨克》这部书,通过介绍哈萨克民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情况,向我们展示了哈萨克族的历史沿革、地理分布、语言文字、文化传统、科学教育、医疗卫生、宗教习惯、风俗礼仪、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内容,是我们了解哈萨克民族的一个窗口。希望通过此书的出版,能在增进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加强团结,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中起到积极有益的作用。
  • 成神漂流瓶

    成神漂流瓶

    宁无天意外捡到了一个漂流瓶系统,从此,屌丝逆袭开始!不管用什么电脑手机捞漂流瓶,都可以捞到一些奇怪的瓶子!恭喜你!拾到一枚洗髓丹!是/否提取;恭喜你!拾到一本九辰吐纳法!是/否提取;恭喜你!拾到一个皓月扇!是/否提取;恭喜你!拾到一个渡劫期老祖的神秘礼包!是/否提取;恭喜你!拾到华夏修真群加入名额!是/否使用;恭喜你!拾到一枚破碎的玉皇大帝神位令牌!是/否提取······这。。。。。还TM是我们熟悉的企鹅漂流瓶吗?(书友QQ群:558721018名:《成神漂流瓶》书友群)
  • 能力开发学院

    能力开发学院

    一个充满超能力的世界,一所专为培养超能力使用者战斗能力的学校,能力开发学院,又名“校园”。以干架为原是本能的邵康,在进入校园之后遇见了不少强者。直到世界惊变,邵康与强者们一同崛起。什么外星人,异界人,未来人。在邵康的面前,只不过是一只蟑螂罢了。邵康,这个名字会变成传奇吗?
  • 十年之约之爱你无悔

    十年之约之爱你无悔

    女主角上官依殤,拓雅娇,席蕊馨是三位四叶草以及与三小只的偶遇他们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一段爱情故事让我们一起期待吧里面会有虐的哟
  • 混迹异域

    混迹异域

    平行时空的异域中,一个战火纷飞,朝代更替的世界中,十二国互相征伐,各国帮派林立,各种武学闪耀四处。正所谓一阁(武绝阁)、二派(峨嵋派)、三盟(天下盟)、四教(圣火教)、五门(神剑门)、六帮(丐帮)、七城(傲剑城)、八谷(药王谷)、九山(飞衡山)、十宗(冥神宗)、十一堡(苗家堡)、十二堂(天鹰堂)、十三庄(天幕山庄)十四会(无旗会)、十五寺(天隆寺)等……但凡有些潜力的习武之人,都会得到武探的青睐,由武探们推荐给各个门派,赚取情报费,不过一些不入流的小门小派,往往也能培养出别样的武林高手。本书融合武学、战争、猎艳、奇遇、复仇、争斗、夺权、勾心斗角等框架结构,带给读者一种别样的感觉。
  • 重生土豪万岁

    重生土豪万岁

    当叶悠米在金融市场上奋战多年终于取得成功实现名利双收时,正是意气风发的她却悲剧地重生了,穿回15岁那年,家里一贫如洗,一切重头再来,叶悠米悠决定继续向钱迈进,带领全家发财致富,做不了富二代,姐就做富一代。
  • 一生,一代,一双人

    一生,一代,一双人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纳兰性德《画堂春》初见他时,他是垂髫稚子,他,是翩翩少年那日阳光正好,他伸出手,而他回握住,这便是一,生,一,世他是丞相家的孩子,从小无忧无虑,他生在帝王,勾心斗角王言熙说过“江山,我要,你,我也要,可是如果没了你,我便什么都不要”本文为★朝代架空★(重点注意)小说,实打实的宠文
  • 天龙帝王

    天龙帝王

    少年林星得神奇玉佩,得上古传承,笑傲九州。戏美人,历红尘。纵远古遗迹,斩天成神。
  • 那人,那梦

    那人,那梦

    初见,欧杨:这个男孩子真心好矮,soshort。慕溶:……我竟无言以对。一学期后,慕溶:小羊,你好矮。欧杨:小蓉蓉,我该不会长不高了吧,呜呜。
  • 另一个世界:天赐之眼

    另一个世界:天赐之眼

    我的眼睛,可以看到另一个世界。所以,我活在不同的世界。母亲说,这是天罚。而他说,这是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