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56900000023

第23章 神采篇(13)

延德郡别驾冯崇债是个佛教徒,久仰鉴真大师的佛学修养。听说鉴真大师来到蛮荒的海岛,喜出望外。立即调遣400兵马,一路护送到州郡。设斋供奉,殷勤款待。冯崇债更亲自跪伏墀前恭候,并在太守府内设坛,请鉴真登坛讲法。并安排在大云寺下榻。鉴真大师一边在寺中讲律授戒,一边主持修缮佛殿,并将自己准备带往日本的佛具、经典捐献大云寺。这样在海南停留了差不多一年时间,但一日东渡日本传经之愿未实现,鉴真就一日不安。他坚持要回扬州,再行东渡。冯崇债见拘留不住,也只好放行。他亲率800人马,一路护送40天,护送鉴真一行直至万安州。在万安州受到当地大首领冯若芳的款待,供养3日。然后从海路抵达崖州(海南文昌)。崖州游奕大使张云也是十分敬仰鉴真,亲自到城外拜谒。并安排大家在开元寺,设斋参拜。请鉴真上座为因火灾烧毁,重新修缮好的开元寺主持重开仪式,鉴真欣然答应。开光那天,鉴真登坛讲律,主持法事,传授佛学义理,讲经度人,成为当地一时盛事。事后,用官船送鉴真大师北渡。

鉴真大师在雷州登陆,接受众人礼迎后,马不停蹄赶赴扬州,一路上深受僧众,官民隆重的礼拜。到达肇庆,在龙兴寺稍事休息。不幸的是,荣睿因长期辛苦跋涉,染上重疾,奄然圆寂。荣睿的去世,使鉴真深感哀恸。并将其埋葬在寺后山岗上。荣睿五次邀请鉴真东渡日本讲律不果,屡遭灾难挫折而不移志,终于客死异乡,葬身岭南。明代雷州高僧憨山法师曾来肇庆凭吊荣睿,有诗悼念:

海国千秋留胜迹,乾坤终古落尘埃。

登临莫问飞仙事,一啸高空成壑哀。

办完荣睿的丧事后,鉴真启程往南海郡(广州)。逗留一春后,复乘舟北行,至始兴郡(广东韶关)分别。天宝九年(750)年,鉴真因长期受暑热,身心不佳,患了目疾,虽经一胡人治疗,仍不能奏效,双目终于失明。63岁的鉴真回到扬州。扬州僧侣闻得鉴真和尚回来,真如喜从天降,在鉴真从扬子亭既济寺小憩入城至龙兴寺的途中,陆上迎接者奔填道路,江中迎舟舳舻相接。鉴真回到龙兴寺安顿下以后,立即在龙兴、崇福、大明、延光等寺,讲律授戒,从无停断。

鉴真最后的一次东渡是天宝十二年(753年)十月,这时他已六十六岁了。这一年日本遣唐大使藤原清河、副使大伴宿祢胡麿、吉备真备、安倍朝衡等到扬州来访鉴真,更请东渡传戒,他即毅然允许,乘日本使船出发。同行的有扬州等地高僧共二十四人。带去的经像法物有:如来舍利,弥陀、药师、观音、弥勒等造像,金字《华严经》、《大佛名经》、《大品经》、《大集经》、南本《涅槃经》、《四分律》,法砺、光统《四分律疏》,天台《止观法门》、《玄义》、《文句》、《四教仪》、《小止观》、《六妙门》等,定宾《饰宗义记》,观音寺亮律师《义记》,南山道宣《含注戒本疏》、《行事钞》、《羯磨疏》,怀素《戒本疏》、《比丘尼传》、《西域记》、《戒坛图经》等共四十八部。菩提子、青莲华茎、天竺革履及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之真迹行书等。

经过五天航行终于到达日本,受到日本朝野僧众热烈欢迎。鉴真大师登坛为天皇、皇后、皇太子授菩萨戒。鉴真曾经主持过法事的奈良唐招提寺被日本国人视为国宝,鉴真当之无愧地被日本佛教界奉为律宗始祖。

五、第七洞天

1、抱朴子

道教是中国古代传统宗教信仰,奉先秦道家老聃为教祖,以《老子千字文》为主要经典,渐臻形成。南海沿海地区的广东罗浮山就是方术之士活动的中心。秦代就有郑安期来游,以金丹法授朱灵芝,传阴长生、苏元朗、葛玄等。还有华子期、周隐(毛公)等也来罗浮山修道,周隐的弟子有七十二人。

葛玄

东晋元兴三年(404年)道教五斗术道士卢循率孙恩败兵余众,攻入广州,据七年之久,在岭南传播五斗米道。东晋时期,有郑隐、鲍靓和葛洪。鲍靓是南海太守,葛洪则更是魏晋以来神仙道教最杰出的理论家。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江苏丹阳句容人,晋武帝太康四年(283年)生于士族之家,其父悌,仕于吴国。葛洪十三岁时丧父,家道中落。但好学不倦,采樵以易纸笔,夜间写书诵习。16岁时通读《孝经》《论语》《诗》《易》经典,他不图虚荣名利,不善与人交往,却不怕远涉千里寻书问义,因而遍览书籍,以儒学和好“神仙导养之法”知名。

据广东省文史馆专家黄淼章《葛洪在罗浮山》一文记述,葛洪从祖父葛玄是三国东吴著名道士,得道于江西阁皂山,被尊为葛仙翁,称太极仙翁。葛玄招郑隐为徒,而郑隐又招葛洪为学生,把炼丹秘术传给了葛洪。西晋太安元年(公元302年),江南处于兵燹之乱,郑隐负笈持仙药,携入室弟子东投霍山,唯葛洪仍留丹阳。葛洪为避“八王之乱”来到了较安定的广州,得遇南海太守鲍靓。

鲍靓,原籍东海人,生于吴景帝永安九年(260年),自小博学强记,尤好道学,精于仙道,有神仙太守之称。葛洪在广州拜鲍靓为师,继续修道。鲍靓知葛洪好学高志,道行修养,将独生女儿鲍姑嫁他。葛洪与鲍姑情投意合,承袭鲍靓道学,并对医学、化学、药物学多有研究,学问大长。

建兴四年(316年),葛洪回丹阳家乡。朝廷多次礼聘为官,但葛洪坚辞。后闻岭南交趾饶有炼丹汞料,即求为其县令。葛洪到岭南赴任经广州,刺史邓岳留住了他,提供给他丹砂,于是葛洪就隐居在东樵罗浮山,从事炼丹。

粤岳罗浮山是中国十大道教名山之一,道教十大洞天第七罗浮山洞,名曰朱明辉真之洞天。葛洪在其《抱朴子外篇?自叙》写道“荣位势利,譬如寄客既非常物,又其去不可留也……于是乃绝弃世务,锐意松乔之道。”他就放弃官职,隐居在罗浮山,一心炼丹采药济世,潜心著述,开创了岭南的道教圣地。

葛洪和鲍姑在罗浮山隐居和修炼,采药济世,创建九天观、黄龙观、冲虚观、酥醪观、白鹤观。葛洪在罗浮山的活动,对岭南道教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使岭南在中国道教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罗浮山因此成为岭南道教名山。葛洪是岭南道教圣地的开创者。在罗浮山冲虚观内还有葛仙祠,供奉葛洪和鲍姑,祠后有“葛洪炼丹灶”。

葛洪在罗浮山著书立说,治学严谨,笔耕不辍,著述甚丰,有《抱朴子》内篇20卷、《抱朴子》外篇50卷,《金匮药方》100卷、《肘后备急方》4卷、《神仙传》10卷、《隐逸传》10卷等等。《抱朴子》一书为其代表性著述,分为内篇和外篇。《内篇》是神仙家理论,论述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之事,并集魏晋时代炼丹术大成及炼丹理论。这20实际上是世界上最早的化学实验的系统记录,他在炼丹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丹药的药性并应用于医疗实践。《外篇》是政论性著作,论述人间得失,社会政治观点。葛洪从小喜欢读有关医药、保健和炼丹制药的书,还很留心民间流行的一些简便的治病方法。他把在广大的农村里搜集到的验方,结合自己学到的医药知识,写成了一本书,取名叫《肘后备急方》。这部书里的治病药方,都是容易得到的到处都有的草药,又便宜,又方便,更重要的是灵验有效,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欢迎。葛洪在罗浮山的十三年,是他一生中最有成就的十三年。

葛洪之妻鲍姑在岭南民间也是为百姓尊敬的人物,对道教的教义十分有兴趣,深受道教影响,嫁给了葛洪后,成为葛洪炼丹、著述的得力助手。鲍氏医术精湛,尤长于灸法,以治赘瘤与赘疣擅名。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当地盛产的红脚艾进行灸治,取得显著疗效。在广州三元宫内建有鲍姑殿,存有鲍姑针灸的穴位图,对骨节经络腑脏都有清楚的说明,指出舌为肠的表征、目为肝的表征、肺为呼吸之根、肾乃精气往来之道等,此皆符合医学科学。三元宫内有虬龙井,相传为鲍姑所掘。据说当时广州发生几次瘟疫,葛洪夫妇用此泉水煎药向百姓施药、救人。后人为纪念鲍姑,将此井称为“鲍姑井”,可惜早已煙灭不存,但因井得名,广州三元宫一带至今仍被称为“清泉街”。传说中,鲍姑也随葛洪修炼成仙,被称为“鲍仙姑”。

道家分丹鼎派与符箓派,葛洪是道教丹鼎派最主要的代表,也是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葛洪对后世道教流派影响甚大,他死后不久,其地位即上升到可以与三张(张陵、张衡、张鲁)相提并论。

葛洪以后,岭南地区的道教以丹鼎派为主。葛洪的弟子黄野人,亦于罗浮山修道炼丹,深得民众信奉。又有唐代惠州道士轩辕集,号罗浮山人,为当朝统治者赏识。但南北朝及隋唐,岭南地区佛教盛行,道教发展缓慢,更无著名道士出现。虽唐代李氏尊崇道教,唐武宗亦曾一度废佛,广州著名的佛寺乾明法性寺被改为西云道宫,但岭南地区的道教并没有因此而兴盛,佛教在统治者和一般民众心目中的地位仍高于道教。五代时,南汉主刘爱在今广州教育路一带开凿西湖;聚方士炼丹,意求长生不老药,但佛道两教相比,南汉统治者更重佛教。

2、白玉蟾

《中国道教》2003年第4期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与道教文化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室主任卢国龙研究员所著《浊世佳公子,蟾宫谪仙人》及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文化所研究员,哲学博士李大华所著《岭南道教的真精神及其历史影响》谈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可作参详。

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浙江天台道教大炼师张伯端开创以修命为主的炼养一派,为丹鼎派之南宗。张伯端下传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赡,此五人被后人尊为南宗五祖。陈楠字南木,号翠虚,后人称为陈泥丸,为广东博罗县人,以箍桶为业。师从薛道光,受符箓派影响兼修雷法,设坛关请雷神驱妖除魔,以内炼金丹与外用符箓合而为一,后归罗浮以道法行于世,以精、气、神为核心的南宗内丹学亦影响了符箓派,神霄、清微、净明等新道派,也都主张兼行“内炼成丹”。主要著述有《紫庭经》、《丹基归一论》。他继承并简化炼丹方法,使之接近于禅,并主张和会禅、道:“人若晓得《金刚》、《圆觉》二经,则金丹之义自明,何必分别老、释之异同哉!”陈楠还以内炼金丹与外用符箓合而为一,称内丹炼就便能“役使鬼神,呼唤雷雨”。南宗自陈楠起,兼传行雷法,从而使南宗有了广大的徒众,建立了群众性的教团。

陈楠平日衣裳褴褛,尘垢遍身,终日烂醉,吟诗歌咏,出口成章,皆成文理,但世人多不解其意。曾有诗云“嘉定壬申八月秋,翠虚道人在罗浮……还以金丹火候诀,说与琼山白玉蟾”。

南宋淳熙二年(1176年),陈楠在惠州遇白玉蟾,白因“任侠杀人,亡命至武夷”,陈乃携之周游天下,修道传教。随后,陈楠遣其北向洞庭,经潇湘折至武当山,于北极经邪院研习符法。又复入西蜀之青城,进访金堂,遇老道人授传《度人经》。在外勤求7年后,白玉蟾回归罗浮复师命。随后陈楠又授白玉蟾“太乙刀圭之说”和“长生留命诀”。

绍兴年间(1134年),清朝初年编修的《浙江通志》上说,白玉蟾生于海南岛琼山县五原都显屋村(现今琼山遵潭镇),出生时其母因应蟾蜍入梦,遂取石蜍为乳名。原名葛长庚,字如晦,号海琼子,自称海南道人。6岁丧父,随母改嫁于澄迈县老城九曲涧白氏而改姓白。

《少室山房笔丛正集》卷27引《江湖纪闻》说,“白玉蟾本姓葛,除去草头,以谢天地父母;除去勾曲,以谢兄弟妻子。以中曰字,加撇为姓”。去掉葛字的上下部分以谢天地父母、兄弟妻子,意味着将由此获得精神自由,逍遥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间。

南宋儒生诸葛琰为白玉蟾诗文之友见《梦蟾图》,图中月光斜照高岩,上有雪白蛤蟆,旁立二道士,手持经卷。谓雪白蛤蟆,为“上界真人”。白玉蟾的才华学识、非凡智能,非尘世间的寻常人物,蛤蟆即蟾,雪白蛤蟆为白玉蟾从天上降生凡世之兆,手持经卷的二道士,为白玉蟾两大弟子彭耜和留元长。

不过资料表明,“白玉蟾”这个名号,是白玉蟾自取的,与神仙信仰有关,与宗族姓氏无关。如《图绘宝鉴》、《书史会要》、《绘事备考》等等,都说是“自号白玉蟾”。另据《日闻录》记载,白玉蟾还曾在自己的画像后题过辞,说是“这先生,神气清,玉之英,蟾之精,三光之明,万物之灵。大道无名,元亨利贞”。白玉蟾还用过许多名号,作为诗文的题署或落款,比较常见的两种是海琼子和神霄散吏。海琼子的名号,则表达出白玉蟾的乡恋情结,他出生在海南,接受海南环境的熏陶和教育,他就是这方水土养育出的生命精灵“海琼子”。

白玉蟾年少即谙经书,能诗赋,长于书画。享有“海南第一才子”美誉,其画见载于《中国美术史》,诗章录于《千家诗》。其《道德宝章》经论由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抄写,收入清代《四库全书》。文集字书被历代纂集刻印,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他的道行历炼和颖悟,丰富和臻善了中国道教南宗的理论体系,实际创建了中国道教南宗一脉。

白玉蟾心灵的自由,对于艺术更具敏锐感受力,创造力。无论诗文还是书画,白玉蟾都达到很高的艺术造诣。名山胜景,若能得白玉蟾神来之笔的诗文记叙,便顿时生色增辉。白玉蟾的佳作是一股清新的风,蓦然从南海飘来,虽然只是惊鸿一瞥,也足让人文荟萃的江南社会的才子们,精神为之一振。

幼年的白玉蟾,就已经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九岁时能背诵包括《周易》、《尚书》、《诗经》、《春秋》等等在内的儒家九经;下笔则文不加点,动辄数千言,出口成章。离开海南故乡参加“神童科”考试的时候,白玉蟾年仅十二岁。据《武夷集》记考官南宋一代抗金名将韩世忠以《织机》为题考科。这题目具体而微,创作空间有限。但他熟悉当时领先的海南黎族的纺织技术,天纵其英才,就注定了白玉蟾不接受逼仄题目的束缚,他也不需要审题,揣摩考官的意图,他只是不假思索地随即吟道:

大地山河作织机,百花如锦柳如丝。

虚空白处做一匹,日月双梭天外飞。

这是将天地造化万物当成织布机了,表现出何等丰富的想象力!此诗尽显仙逸气象。他是作为天才少年被推荐到京城去的,按照中国古代品评诗文的通常标准,诗文的高下不仅仅在于主题、立意、修辞等等,还要看诗文的气象,也就是表现在诗文中的精神气质和境界。恐怕再苛刻的考官也不得不承认,白玉蟾必定非池中物,迟早是要腾飞的。然而,白玉蟾终究未能以科举博得一分半节功名。

16岁时,他出家云游,流转于黎母山寻师,曾驻留文笔峰和儋州松林岭养真。23岁时只身渡海拜师学道。游历于罗浮、武夷、龙虎、天台、庐山等诸地。他在《少年游》中写道:

寸心铁石壮,一面冰霜寒。

落笔鬼神哭,出言风雨翻。

气呵泰山倒,眼吸沧海干。

怒立大鹏背,醉冲九虎关。

飘然乘云气,俯道视世寰。

散发抱素月,天人咸仰观。

艰难困苦的云游之途,砥砺着他“三教之书,糜所不究”的求道精神,煅养着他自身蕴积的天成大气。

同类推荐
  • 历史上著名的50个诈术与骗局

    历史上著名的50个诈术与骗局

    本书精选了人类历史上最精彩的50场人性游戏,本着趣味性、思想性、可读性的原则,尝试从人性的视角来解读人类历史,希望您在享受妙趣横生的故事的同时,能对历史和人性有更深入的思考。
  • 興国传

    興国传

    “皇上,该用膳了。”旁边的公公恭敬的对着站在荷花池边的人说道。柳叶随风摆动,轻轻的掠过他的脸颊。他向身边的公公问道,“你说,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公公弯下腰,“老奴迂腐。”他嘴角微微一笑,道“用膳。”转身向殿内走去.....
  • 史上最诡异的人性陷阱

    史上最诡异的人性陷阱

    《史上最诡异的人性陷阱》作者以另类视角读历史,即从今天的视角去追怀与审视历史,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史上最诡异的人性陷阱》由百家讲坛著名主讲蒙曼教授倾情推荐。当我们向前奔跑,看不清未来的时候,让我们回望历史。
  • 崇祯帝的户部尚书

    崇祯帝的户部尚书

    1629年这一年,北京紫禁城,崇祯的炼狱版“拯救大明”才开局还没刷出debuff歪脖树,后金皇太极三路破明。这一年,威斯敏斯特宫,日不落帝国的查理一世叫嚣着解散议会,还没被拿着被权利请愿书的议会按在地板上摩擦。这一年,日本天守阁,后尾水天皇在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光羞辱下退位。而琉球尚宁王还在承受萨摩番大名淫威。倪睿通过一张殉国名臣的画卷走入这个时代,抚流民,虐晋商,西和诸夷东抚朝日,逆战满清,发起大明版经济战争。
  • 访宋

    访宋

    他自认为很纯洁,熟悉的人都说他太无耻他自认为用情很真,熟悉的人都说他放荡不羁穿越对他来说,就如私奔幸福来得太突然反而有些无法适应只好嬉笑怒骂、纵意人生有笑有泪有女人嗯,同样的穿越,只是穿越的人有些不同......合欢主群隆重开通:15644928
热门推荐
  • 全城缉爱:帝少的囚婚情人

    全城缉爱:帝少的囚婚情人

    三年前,她爱他入骨,他却伤她至深。一枚冰冷子弹,一场无情大火,葬送了她对他所有的痴念爱恋。三年后,她为恨而活,步步踏血,只为复仇。酒宴相遇,他柔情缱绻:“女人,好久不……”“对不起,请借过!”她挽着身旁男人的手臂微笑,清润的话语字字如冰。他错愕,惊诧,眼底净是滔天的怒意。她笑靥如花,挥手而去:南宫先生,你已gameover……
  • 电话销售口才

    电话销售口才

    从电话销售的初步入门为起点,按照电话销售的实际操作步骤分为十二章,由浅入深讲解散了电话销售的具体操作方法,操作技巧、提升销售能力的训练,以及辅助大量的经典销售案例。
  • 鲁土司与清朝惊天案

    鲁土司与清朝惊天案

    本书讲述的是发生在乾隆39年至46年之间,以兰州为中心,蔓延全省州县,波及浙江杭州,罪及196名官吏,号称清朝最大集团贪污案的“甘肃粮案”。
  • 星莽

    星莽

    通往强者之路有很多种,然而他却走了这样一条路。废物如他为何要踏上强者之路,苍穹之下他又如何在人之上。看星莽,品读不一样的成神之路。《星莽》交流群234376817,欢迎各位。
  • 妖折

    妖折

    不明白,为什么在幸福得几近完美的日子里,会突然出现一些人,发生一些事,撕裂这些完美,让记忆支离破碎,让美梦碎,尸骨横飞,让我不忍回头,辗转难眠,一生遗憾却无从弥补。既然注定要分开,当初为什么要安排认识,回忆用来忘记还是留恋换来别离,人生浮云,浮云却在耐心等待听经文的不想当神仙的神仙,我错过的,别人也未必珍惜。
  • 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发现

    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发现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云梦睡虎地泰简的发现》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囧男囧女

    囧男囧女

    囧男碰上囧女,不着调碰上了不靠谱,火星装上了地球,不折腾个天翻地覆那是不可能的。一个轻松搞笑的大学爱情故事。
  • 痴心王爷冷情妃

    痴心王爷冷情妃

    酒壮怂人胆,职场失意后醉酒想来个美女救美女,却意外穿越,还是个王妃身上,但是这个王妃似乎也太弱了些吧,难怪不得宠。不过,好像哪里不对,为什么这个王爷一直缠着她不放?还有那个杀手,你不是来行刺的吗?美男退散,美男退散。【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千年劫之倾夜

    千年劫之倾夜

    初见时,他避世千年、俊逸若仙,她对他嫣然一笑;十四年后,他依旧如斯,她痴心以对!他们之间守一年之约,一年后,她如约归来,他却不知所踪。面对与他长相一模一样的另一个人,她越来越好奇、越来越怀疑,终究真相如何,是否真如她的猜测?命运的推动下她的身世一步步呈现,生而带劫之人,又将会给身边人带来什么样的遭遇?是世人太过执着,还是命运如此安排?千年之劫,身在其中又该如何面对?
  • 第一药妃

    第一药妃

    惨遭失身、未婚身子,当现代赏金猎人的她异世重生,成为第一炼药师后,伤害她的人,她一定会百倍奉还!对她好的人,她必会倾心付出。被千夫所指又怎样,有大陆第一王爷罩着,她照样带着娃满天下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