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63400000014

第14章 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中(6)

公案怎么成为禅病呢?过去有甲乙两个寺院,寺院的师父每天早晨都会派一个沙弥到市场去买菜。甲寺院的沙弥比较灵巧,乙寺院的沙弥比较笨拙。有一天,两个沙弥在路上相遇,乙寺院的沙弥就问甲寺院的沙弥:“喂!你今天要到哪里?”

甲寺院的沙弥回答:“我的腿走到哪里,我就到哪里去。”

乙寺院的沙弥一听,不知道如何再继续问,回去就把事情告诉师父,师父一听,说:“你好笨喔!当他说‘腿走到哪里,我就走到哪里’,你可以再问他一句:‘假如腿不走了,你要到哪里去呢?’”

乙寺院的沙弥说:“喔!原来这样子!”第二天,遇到甲寺院的沙弥,他满有信心地问道:“你今天要到哪里去?”

甲寺院的沙弥口气改变了,回答说:“风吹到哪里,我就到哪里去。”

回答的话一变,乙寺院的沙弥不知道怎样回答,回去又把这件事情报告师父,师父听了以后,又说:“你好笨喔!当他回答‘风吹到哪里,就到哪里’,你可以再问他:‘假如风不吹了,你要到哪里去呢?’”

乙寺院的沙弥说:“喔!原来是这样!”

第三天,在路上又遇上甲寺院的沙弥,他又再问:“喂!你今天要到哪里去?”

甲寺院的沙弥回答说:“我要上市场买菜。”乙寺院的沙弥又不知道怎么回答。

话,从侧面来讲,你不能体悟了解,从正面上来说,你也不能直下承当。所以,光从口头上来论禅,不从心里上去觉悟,像这种公案禅是不能悟道的。

公案禅是一种禅病,口头禅也是禅病。口头禅是禅学,是禅的学问,不是禅宗,不是禅行。口头禅只是学了一些禅门的术语、禅门的掌故,搬来弄去,是没有用的。

还有一种禅病,就是鹦鹉禅。看到过去的师父怎么样,我就怎么样,依样画葫芦,鹦鹉学话,不知其义,那也是一种禅病。如临济禅师即将圆寂时说:“吾灭后,不得灭却吾正法眼藏。”弟子三圣出来说:“怎敢灭和尚正法眼藏。”临济:“以后有人问你,向他道什么?”三圣便喝!临济禅师:“谁知吾正法眼藏,向这瞎驴边灭却。”言讫,即端然示寂。

禅,也不能用分别心去参。唐朝圭峰宗密禅师将禅分为五味禅:外道禅、凡夫禅、小乘惮、大乘禅、最上乘禅。其实,禅本来是不应该有分别、有次第的,学禅最好是学一味禅,所谓“百川流入大海,同一咸味”,江、河、溪水流到大海,都是同一咸味。世间上无论什么东西,在禅里面是不可说,不可分别的。

有人问闲闻和尚:“禅有禅病,究竟什么是禅病呢?”

闲闻和尚有一个很精辟的见解,他回答说:“衲子因禅致病的很多。”意思是说,有的弹师没有经过禅学的专家指导,参禅就容易出毛病。病在哪里呢?有的病在耳目,他以为禅是耳朵听,眼睛看,所谓“扬眉瞬目都是禅”。其实,有时候扬眉瞬目也会成为病,因为,禅不是猜谜语,不能似是而非的猜想。有的人病在口舌,以为胡言乱语,随便乱说,大声吼吼就是禅,这是错的,禅不是随便乱说的。有的人病在手足,以为进退、指东画西都是禅,其实都不是。所以,过去曾经有弟子问云门禅师:“假如有一个人,他眼睛瞎了,耳朵聋了,口又哑了,可以参禅吗?”

云门禅师即刻呵斥:“既来请益,为何见而不拜?”

弟子赶忙就地一拜,刚抬起头,云门禅师挥起拄杖就打。弟子大惊,向后急退,云门禅师哈哈大笑道:“你没有瞎嘛!不要怕,来!你到前面来。”

弟子惊魂甫定,依言向前走了两步。云门又笑道:“你听得到,没有聋呀!”举起拂尘,“你会吗?”

弟子应声说:“不会!”

云门禅师又哈哈大笑道:“咦!你不是哑巴嘛!”

其实,就算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聋子、瞎子、哑巴,只要有心,禅在心里,禅不是用眼、口、耳来学的。

但是,也有参禅的人病在心;心里有了分别、计较,就是病。真实的禅,所谓“穷寻究妙,超离于一切境界”,这才是禅。所以,禅非坐卧、非言说、非文字;禅,穷诸内心,心地一明,大地山河,森罗万象,都在我心中,我即宇宙,宇宙即我,到那个时候,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滞目成病的了。

禅,就好像是哑巴吃蜜,甜味点滴在心头,你只有体会,而不能言传。所以憨山德清禅师这样说过:“一身独坐似枯禅,扑尽寒灰何不燃?忽听楼顶钟鼓响,一声清韵满霜天。”禅,不能变成枯木禅,枯木要让它能遇到春风,能生发,也就是不要让禅停滞,成为枯木死灰。

禅,更不能成为野狐禅。有的人以为禅没有什么形式,没有什么规则,可以信口开河,可以随手拈来,其实这是错误的见解。有名的禅宗公案“野狐禅”,就是叙述过去有一个人间一位禅师:“大修行者,落不落因果?”

禅师信口回答:“不落因果。”

不落因果,就是不会堕落到因果里面,就等于不受因果的制裁,这是不合乎佛法的。所以,他这一字之差,五百世堕落为野狐身,后来遇到百丈禅师,向禅师求一句转语,百丈禅师教以“不昧因果”,也就是无论什么好坏都不离因果,终于帮助他脱离野狐身。所以,禅是不能随便乱说的。

现在的人参禅,有时是为了保健,为了健康。禅,用来作为健康之道,当然无可厚非,可是身体总有老病死,身体在无限的时间里,总有它的岁月、年限。而禅是永恒的,不应该只是把它用在健康上面。当然,我们平常每天生活忙碌,能够坐个十分钟、二十分钟,不但能消除身体上的疲劳,还可以澄心静虑,让你有再奋发的精神。不过,禅的重要意义,还在明心见性,不能光用口头谈说,用公案叙述,用身体枯坐,这许多所谓话头禅、枯木禅、健身禅、鹦鹉禅,都是一种禅病。

此外,有了禅定,自然会有神通力,例如久远以前的事物,刹时近在眼前;遥远的地方传来的声音,如在耳边等等。不过,这一切的境界,均不可执著,有了执著,会成为魔境。所以,参禅的人,不但是“魔来魔斩”,还要“佛来佛斩”,不执著,如此坐禅、习定,才能会道。

禅是什么?禅不是随便的胡言乱语,我们不要以为禅师们讲话颠三倒四,在颠倒里面有他的顺序;我们也不要以为禅师们的话自相矛盾,在矛盾里面,有他的统一性。

禅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参禅并非一定要出家,在家也可以参禅。历史上,如裴休宰相、庞蕴居士、王阳明、苏东坡等,都是在家的大禅匠。参禅,也不一定要在寺庙、禅堂或佛殿里才可以参禅。虽然唐朝的马祖道一禅师创建丛林,百丈怀海禅师建立清规,为禅宗立下了千秋万代的规范;但是真正的禅者,不一定要在丛林里,也不拘于什么法定规章,只要在山林树下,就可以参禅,乃至河川水边,也可以参禅。在家信徒在自己家中的客厅里、地板上、床铺上、沙发上,只要有一个位置能坐下来,就可以参禅。平时出门在外,利用搭机、行船、乘车时,也可以参禅。禅,不是从外在的坐相来看;禅,主要的是从心里来净化,来升华,来参透,来悟道。

人生有病、有苦,因为有了禅,就能随来随遣,所以禅是健康之道。禅尤其能令我们认识自己,所谓明心见性、悟道归源也。但是参禅的利益固然很多,有的人参禅不得要领,往往容易“走火入魔”。走火入魔的原因有下列几点:

1.贪图神通;参禅打坐,不能贪图神通。禅定虽然可以引发神通,但是神通必须建立在慈悲心和守持戒法上,如果没有慈悲心,不能持守戒法,便容易着魔。

2.自我闭塞:禅是洒脱、幽默、风趣,禅是非常活泼、开阔的。因此参禅的人不能自我闭塞,不能自我束缚;想不开、想不通,便容易走火入魔。

3.邪知邪见:参禅旨在开发真如佛性,是为了要彻悟本来面目,为了明心见性、了脱生死、成佛作祖。但是有的人参禅是为了妄求神通,以此自我炫耀,甚至打击别人,这种知见上的错误,容易走火入魔。

4.妄动散乱:参禅是为了调伏妄心,是为了找回自己的真心。但是有的人心定不下来,老是妄动、散乱,愈是参禅,愈妄想;愈打坐,愈烦恼。如此不但容易走火入魔,而且还会退失道心。

对于初学者,还须注意以下事项:

1.要名师指导:参禅打坐,如果没有名师指导,盲修瞎练,容易出差错。

2.要自我察觉:禅,完全要靠自己洞察心机,靠自己当下承当。因此参禅要有大善根、大信心、大疑情、大奋志。

3.要虚心无求:我们的心如果能谦虚无求,犹如“朗朗晴空,不着一物”,则容易与禅相应。

4.要把持中道:六祖大师说:“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因此坐禅要能不着心、不着境、不着动、不着妄。也就是要保持一颗平等无分别的心,不落于好坏、是非、善恶、有无的两边。

此外,一般学佛的障道因缘,也都是参禅的阻碍,应该去除,例如:

1.心门不开:我们的“心”好像一扇大门,门不开,外面的人进不来。如果“心门”不开,凡事排拒,则“真理”、“智慧”的法水就无法流进心中。所以心门不开是学佛的障道因缘,也是参禅的障碍。

2.心结不解:心里的结,往往来自猜疑、嫉妒以及对人我是非“执著”不舍,因此产生心结,成为障道因缘。

3.心担不放:心里的“负担”,如金钱名利、恩怨情仇、家庭事业等放不下,因此产生烦恼,自然成为障道因缘。

4.心妄不除:经云“妄念不起处处安”;相反的,妄想、杂念不除,不但无法心安自在,更是障碍佛道的因缘。如《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

5.心忧不喜:世间最珍贵的财富就是欢喜,一个人如果每天心里忧愁、烦闷,心里没有法喜,如何领略微妙的佛法,因此“心忧不喜”也是障道因缘。

6.心暗不明:一个没有般若智慧的人,无法点亮自己的心灯,每天生活在“黑暗”里,自然难以见道。

7.心狭不宽:心量狭小,不能包容、忍受别人的优缺点,也是障道因缘。例如“同行相嫉”、“见不得别人好”等,都是障道的因缘。

8.心恶不善:《七佛通偈》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一个心里充满恶念的人,自然无法与佛道相应。

9.心邪不正:学佛首要皈依三宝、相信因果。一个人如果心中充满邪知邪见,例如“不信三宝”、“不信因果”,这也是障道的因缘。

10.心贪不舍:一个人如果天天贪图别人给我,自己完全不肯喜舍布施,这与佛教的六度、四无量心等教义是背道而驰的,自然无法契入佛道。

11.心迷不信:心里迷惑,不求觉悟,完全与真理“绝缘”,如何能够悟道?

12.心有不空:《华严经》云:“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一个人如果自满、执著、成见不空,正如一个已装满茶水的杯子,再好的法水也流不进心里。因此,心要“空”,才能悟道,才能认识佛境界。

禅,是悟的,不是学的。知识可以学,禅无法学。禅不是从知识上去理解的,它必须从生活中去修行、体验。一个人有禅定的修养、禅定的功夫,他的心很宁静,不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件事而起伏、动乱,不会轻易受到影响。所以,静心的人,恩也好、怨也好、善也好、恶也好,都不能乱其神,不为外境左右,这就是静心的功夫。

六祖惠能大师得法后,辗转到了广州法性寺,时值印宗法师正在那里讲经,当时风正吹着旗幡,幡子随风飘动不停。有一僧说这是“风动”,另外一僧反驳说这是“幡动”。两人争论不休,于是六祖走上前对他们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两位仁者的心在动啊!”这则著名的公案就是告诉我们:如果心能定静,就不会随外境的变动而执著于或风动、或幡动等小见小得的分别知见了。

另一段有趣的禅门公案,说到苏东坡有一次作出一首自认为震古铄今的诗偈,捋起长胡子,一副掩不住的自得之喜,急忙叫书童火速划艇送去给居住江南金山寺的佛印禅师,心想印老一定会大赞特赞个不停。佛印禅师看到偈中题的是: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看完后,佛印禅师一语不发,只批上“放屁”两字,就叫书童带回。接到回报的苏东坡瞪着“放屁”两个字,直气得七孔生烟,连忙叫书童备船。小船过了江,眼看佛印正站在岸边笑迎着,苏东坡更憋不住一肚子火,冲前就嚷:“禅师!刚才我派书童呈偈,何处不对?禅师何以开口就骂人呢?”佛印禅师呵呵大笑说:“我道你是真的八风吹不动,怎么我一声‘放屁’就把你打过江来了呢?”

佛教把“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八种最常影响我们内心世界的境界称作“八风”,苏东坡虽以为自己的心早就不受外在世界的毁誉称讥所牵动,不料还是忍不住小小“放屁”两个字的考验。可见不识本心,内中不定,则心会随物而转;但能了知自心,动静一如,则万象万物都可随心而转。

唐朝的马祖道一禅师,一生提倡“即心即佛”,他的弟子大梅法常就是从这句话而契入悟机,彻悟后一生隐居在大梅山。有一天,马祖派侍者去试探法常,对他说:“法常!你领悟了老师的‘即心即佛’,但是老师最近又说‘非心非佛’呢!”法常听了,不为所动地说:“别的我不管,我仍是‘即心即佛’。”后来,马祖禅师听了侍者的报告,欣然颔首道:“梅子成熟了!”

古德说“竹影扫阶尘不动”,大梅法常既悟了“即心即佛”的道理,就有如稳坐泰山,即便老师真的一百八十度地改成“非心非佛”,对他来说,也不过是阶前的竹影因风摇曳,丝毫也扫不动一点尘埃。

有一位南泉禅师,有一天问陆亘大夫一个问题,他说:“有人在瓶子里养了一只鹅,鹅在瓶里慢慢长大了,瓶口很小,鹅出不来了。现在我们要把这只鹅放出来,但是不得毁瓶,也不可伤鹅。请问,鹅如何才能出来呢?”

陆亘大夫对这个问题茫然,不知如何以对。正当他犹豫、思考的时候,南泉禅师大叫一声:“陆亘!”

陆亘大夫随声响应:“有!”

南泉禅师笑呵呵说:“这不是出来了吗?”

这是什么意思呢?鹅代表的是佛性,瓶子代表的是身体,你以为我们悟道,证到真如法身,一定要把这个身体消灭、毁坏了以后,另外还有一个真如法身吗?不是的,就在这四大五蕴假合的色身上,你如果懂得“内外一如”的话,那就能见到我们的真如自性,也就是我们的禅心佛性了。

因此,禅是佛性,人人本具,人类需要禅,只有禅才能“转”生活中的痛苦为快乐,“化”忧郁为喜悦;只有禅才能“转”生命的烦恼为菩提,“化”生死为涅槃。有了禅以后,我们在世间上就没有恐怖,即使面对生死,也不畏惧。所以现在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就是“禅”,只有“禅”,才能医治功利、物质主义的“时代病”;只有禅,才能根除相对、二元世界观的谬见;只有“禅”,才能帮助人类寻得失落的自我,找回失去已久的精神家园;只有“禅”,才能为东方、西方文化的差别,如生死观、人生观、价值观、宗教观、自然观、道德观等,找出平衡点。

禅能为人类筑起一座沟通东西文化、心识思想、心灵交流的桥梁。禅是人类共有的宝藏,禅原本存在于天地、方寸之间,昔日圣者佛陀发现禅的存在,于是世代相传至今。禅,没有时代的隔阂,只要有人生活在世间,禅就会一直被发现、体悟,因为禅就是我们的生活,是一种完全回归宇宙自然的生活。

禅,平凡、平实,所谓“平常心是道”,所以禅就在眼前,它是那么的自然、纯真、朴实、美好、亲切。有了禅的定力,进而开发吾人本具的般若智慧,才能了生脱死、离苦得乐。所以,禅,会永远地被人类追寻若。

谢谢大家。

同类推荐
  • 李书福的偏执智慧

    李书福的偏执智慧

    本书作者深入分析了李书福多年来的创业经历和经营之道,从案例入手,解析李书福在企业战略和经营中的独到智慧,提炼出他特有的企业家精神。
  • 幸福女人必备的99个真本领

    幸福女人必备的99个真本领

    女人是春天,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幸福的女人,应该是一个有梦的女人,能懂得享受生活的女人!做一个幸福的女人,做传递幸福的天使,让身边的人都感受到那份幸福!
  • 挑战挫折(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挑战挫折(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本丛书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强心智、鼓舞斗志、指导成功的作用。这套书系是当代成功励志著作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成功的奥秘,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付佳精品。
  • 20几岁的人生必修课——男人篇

    20几岁的人生必修课——男人篇

    如果20几岁的你学历不高,从事着一份卑微的工作,拿着仅仅可以维持温饱的薪水,那么,你还敢渴望成功的人生吗?为什么不敢?120几岁是用来做梦、用来努力的,你应该做你想做的事,成为你想成为的人!20几岁的男人,人生的画卷刚刚展开,需要对自己的人生、对社会、对职业发展之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清醒的规划。成功的人生规划设计需要了解自身的优势劣势,需要审视内外环境的变化,并调整自己的前进步伐。文清编著的《20几岁的人生必修课》不仅能给你深刻的启迪和真诚的忠告,还能给你打拼的力量和人生的指引,《20几岁的人生必修课》告诉你怎么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获得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
  • 勤学求索

    勤学求索

    中华民族勤劳勇敢,重文化讲道德、重家庭倡美德,在五千年的历史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美德故事,这些故事多少世纪以来一直为人们传颂,《勤学求索》用简单朴实的文字让我们纯洁的心灵再一次得道洗礼,每当你看完一篇文章,它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让我们打开窗户,让心灵去感受生活。
热门推荐
  • 查理九世之狸猫道具店

    查理九世之狸猫道具店

    DoDo冒险队意外进入了魔法世界,认识了性格火辣内心善良的狸猫道具店兼药剂店店长恺娜,还有恺娜店长的青梅竹马莱西,帅气的魔法师莫之寞和其青梅竹马若曦,金发魔法师梵纳尔多和其青梅竹马梦涵。冒险队的小伙伴们帮恺娜完成了一个又一个魔法任务,殊不知,更大的考验还在等着他们......
  • 重界长歌

    重界长歌

    “时间总是让人遗忘很多东西,神皇族隐藏的够久了,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我,记得神皇女。”“断天界,斩断天地情思,当年我们的祖先来到这里,万年之后,我,终究还是又走出去了。”…………“你说,你要是有一头黑发会不会更美呢?”“不过,银色如雪,就像你的名字一样,筱雪。”男孩的话仿佛还浮现在耳旁。“筱雪。”女孩的眼眸在这一瞬间变得犹如清晨的朝阳,明媚清丽。不过在下一瞬,那种温柔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冷冽的拒人千里之外的目光再次充满金色的瞳孔。“等着我。”
  • 狂兽战歌

    狂兽战歌

    神偷林寒第一次出手,就被神秘卷轴送到了恐怖的恶魔深渊,危机之中,由千年培育的恶魔果实获得左手魔眼,以百世传承的无上卷轴开启右手兽魂,再加一身神偷技能,至此,林寒便开始了他彪悍的异界之旅。新书上传,每天保底两更,下午2点和晚上9点,望支持!
  • 少年要知道空隙存在的地方

    少年要知道空隙存在的地方

    梦境有好有坏,反映的是人内心的世界,究竟是如何掌控这个未知,就是弥补内心空隙的方式~喵~
  • 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

    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

    《窝藏书系·阿来作品·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珍藏版)》是作家阿来的一部随笔散记。作者利用相机这一特殊的介质,将自己所居住的城市中各类花朵的次第开放与凋谢随时记录下来。从一年中最初展露身姿的梅花写起,直至海棠、早樱、玉兰、紫荆、迎春、泡桐、丁香、鸢尾、芙蓉、栀子等等,花期不同的各种植物次第开放,牵引着读者跟随镜头中的影像共同来感受城市中不同时节的多彩风情。
  • 晚晴见终南诸峰

    晚晴见终南诸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亚洲女神

    重生之亚洲女神

    她,被自己的闺蜜与男友杀死,她发誓,如果有来生,自己一定要让他们付出代价,却误入了娱乐圈,仇报了,自己也成为了亚洲女神。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俗语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俗语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一晌贪欢:诱宠撒旦王爷

    一晌贪欢:诱宠撒旦王爷

    嫁给他,非她本意。折磨他,成了乐趣。拳打脚踢,乃是家常便饭。他却浅笑着说:“身为郡主的夫君就该经得起风吹雨打,拳打脚踢。”他笑着说:“只要郡主开心,为夫做什么都愿意。”她迷失在他的笑里,中了他温柔的毒,着了道,倾尽一切地对他好,以为她们可以携手到白头。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重生贵女

    重生贵女

    原以为自己的一生虽然短暂也算得上是平安幸福,哪只在她身死之时才知自己的死是相公一手策划。本为名门贵女,却被诬蔑不是清白之身,何家嫡女何瑶瑶死于自家夫君之手,且被夫君认为是不洁之人。一生安乐的她在恨意伤心之下死了,一睁眼竟回到了二八年华。何瑶瑶一时不知身在何方,重生而来的何瑶瑶不想报仇,只希望再也不见那个男人。大选之时,她不再逃避,名门贵女,锦绣容颜,她所求不过是一心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