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63400000019

第19章 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下(5)

经云:“吾有法乐,不乐世俗之乐。”所谓“法”,就是真理。真理所带来的快乐,才是真正永恒的快乐。什么是法乐呢?五戒十善是法乐,六度四摄是法乐,四无量心是法乐,因缘果报是法乐,有空中道是法乐。心中有了法乐,对于五欲六尘不拒不着;心中有了法乐,对于世间不厌不求;心中有了法乐,到哪里都能安然自在;心中有了法乐,当下就是极乐世界。唯有以无边的法乐为舟筏,才能使我们度过生死的波涛,到达“常乐我净”的彼岸。

三、慧的应用——生活行仪,人间慧用

在《大乘起信论》提到,众生“一心开二门”,即“心真如门”与“心生灭门”。又说一心的本体、相状、作用广大无限,所以称体大、相大、用大。“体相用”三者不可分割,本体的精神、意义,要能随机、随缘、随宜的权巧应用,才能发挥它的价值。

般若智慧就是我们的“心真如门”,般若不是谈玄说妙,要表现在生活行仪上,成为人间慧用,才有意义。当初佛陀在灵山会上拈花,迦叶破颜微笑,师徒印心,禅于是成为人间的一道光明;佛陀成道后,五比丘相约不理睬佛陀,但是当他们见到成道后的佛陀,被佛陀的威仪摄受,忍不住跪地礼拜,并且再度随侍佛陀,于是成为佛教“最初的僧宝”。佛陀的行仪度化,就是人间的慧用。

山东湛山寺倓虚大师,有一次在佛前上香,一位王居士刚好来寺,居士深受大师虔诚肃穆的行仪感动,主动捐钱为他建了“湛山寺”,作为弘法道场。在禅门里,祖师栽松、锄田、筛米、扫地等生活行仪,都是禅;就是喝茶吃饭、着衣持钵、出坡作务、应酬往来、扬眉瞬目、语默动静,也都藏有微妙的禅意和开悟的因缘,这也是人间的慧用。

在丛林里面,所谓“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止间特别注重威仪。甚至平时上殿要排班,吃饭要过堂,举止进退皆有规矩,在在都要学习。但是一般人心里会想:“都几十岁的人了,还不会走路吗?吃了几十年的饭了,还不会吃饭吗?”这是因为不了解寺院的规律。寺院不同于俗家,在寺院中,一举一动都是修行,走路吃饭睡觉都可以参禅,这其中都有很深妙的解脱境界。所以,到了丛林里,你会感到自己确实是不会走路,不会吃饭;身心千般束缚,积年累月成了习惯,确实需要一一用心摆脱。吃饭端碗,要如“龙吞珠”;持箸夹菜,要如“凤点头”;行进走路,要像雁阵一字排开,上身不能动,像头顶着一盆油,四平八稳地走,在丛林里真是事事修行,处处法门!有一首偈语,很能说明这些律仪:

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

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

瞻前顾后轻移步,左右回旋半展眸;

威仪动静常如此,皈依三宝复何忧。

佛门讲究“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用意在培养一个人出众的威仪。昔日马胜比丘以威仪度化舍利弗,成为千古的佳话。因此,树立良好的形象,不但是做人的基本条件,更可以成为度众的方便法门。是以传统的丛林道场很重视制度,不但个人有戒牒,僧团也有清规。所谓“清规”,是指禅宗寺院组织章程及寺众日常生活的规则,也就是禅宗丛林关于大众行、立、坐、卧等威仪所订定的僧制,为众僧所必须遵守的仪规,类似现代的“共住规约”,是为僧众日常修行的规范,以及僧团组织、行事的依循。因此.“清规”是健全僧团的圭臬。

当初百丈禅师为惮宗丛林立下《百丈清规》,使得中国的僧团走向制度化、合理化的僧伽生活。例如明定四十八单职事,各司其职,使得寺务运作组织化、系统化;又订定各种修持行仪、日用规范等,使得僧众具足威仪,心不放逸,身不逾矩。尤其设立住持一职,领众薰修,综理寺务,丛林规模于焉建立。

丛林清规,礼法有度;丛林生活,祥和有序。丛林道场体现了中国儒家所向往的天下为公、人人崇乐好礼的理想蓝图,无怪乎时人每见僧团两序行仪,无不慨叹“礼失求诸野”!

为了树立丛林规矩,落实生活佛法,我在佛光山特别建设宽广明净的云居楼,提供全山徒众与来山信众、游客一起过堂。每天到了用餐时间,全山职事、学生上千人,僧俗依序排班过堂的庄严队伍,常令游客赞叹、感动,可见庄严的威仪也能度众。

在佛门,语默动静安详,一切合法合宜,就是礼仪;身语意的行止,表现在外,就是生活的礼仪。礼仪合度,也能发挥无言的说教。唐朝时,曾因上表“谏迎佛骨”而被贬至潮州当刺史的韩愈,有一天去参访大颠禅师,大颠禅师正在坐禅,久久不出定。侍者看韩愈等得不耐烦,心里很着急,便在大颠禅师的耳边说:“先以定动,后以智拔。”意思是说:“禅师!你的禅定已经打动了韩愈的心,现在你应该要用智慧跟他说法。”韩愈一听到这两句话,很高兴,他说:“幸于侍者口边得个消息。”

“先以定动,后以智拔”,就是人间的慧用,乃至仙崖禅师“感化夜游沙弥”、金代禅师“养兰不是为了生气”,以及佛陀的“杀一救百”、末利夫人的“饮酒救人”、一休和尚的“做人女婿”、丹霞禅师的“烧佛取暖”、石屋禅师的“教人偷心”等等,都是般若的人间慧用。

此外,历代不少僧众以自己的风仪影响帝王,成为佛教的护法。例如,终南山惟政禅师曾入朝为唐文宗解释“蛤蜊观音”之事,启发文宗对佛教的信仰。西域高僧佛图澄,度化残暴杀人的石虎、石勒,解救无数生灵,二石尊佛图澄为师,时常请教社稷大事。佛图澄的弟子道安大师,曾劝谏苻坚休战。唐朝玄奘大师,在主持译经大业的同时,经常随驾太宗左右接受咨询国事,玄奘大师圆寂时,唐高宗罢朝三日,悲恸地对大臣们说:“朕失去了一件国宝!”玄奘大师受到朝野崇仰之深可见一斑。

甚至禅宗初祖达摩祖师来到中国时,与梁武帝一番“对朕者谁”、“并无功德”的论道,虽然彼此机缘不契,达摩于是转往嵩山少林寺面壁,但这段对话却影响了后来中国佛教“有为法的福田不究竟,无为法的福德性才究竟”的思想。

可见一切法,只要能方便权巧、契理契机、随缘教化,就是人间佛教的慧用。我自己虽无古圣先贤的通达智慧,但有幸从小在焦山、栖霞、宝华山乃至常州天宁寺等丛林参学,在禅、教、律门下接受完整的丛林教育,从许多大德身上学习身为出家人应有的威仪。其中包括曾经担任宝华山维那的若舜老和尚、由金山禅堂出身的卓尘法师,都是我的戒师。另外,仁山法师、融斋法师、芝峰法师,我都曾跟他们请益过佛法。乃至一些年轻的学者,都是从闽南佛学院或岭东佛学院毕业出身,所有关于佛门的行仪,在他们严格要求下,我都能心领神会,所以直到现在,养成我走路腰背挺直、目不斜视,坐时只坐半座的生活习惯。佛门的“四威仪”在我来讲,可以说很自然地融入身心生活里,因此我出众入世,在社会上走动,都能把这许多佛教的威仪运用、表现在行为上。

甚至影响所及,在我的思想理念里,时时刻刻无不思想着,如何在不违传统佛教的根本教义下,运用现代化的弘法方式,化为传教的方便。例如,我组织佛教歌咏队、灌制佛曲唱片、利用幻灯片作为弘法工具、开办儿童星期学校、设立学生会与弘法队、制作佛教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举办空前未有的佛诞节花车游行等,乃至以“偈语教唱”、“说唱弘法”、“梵呗音乐会”、“人间音缘”等多样化的风貌弘法,接引不同层面的信徒学佛。甚至我首开在“大座讲经”中安排献供、节目表演等内容,希望达到“解行并重”的效果。

此外,我建设“净土洞窟”,把《阿弥陀经》所描写的极乐世界之庄严境界,以建筑实景呈现;我为了把佛教与艺文结合,从一间佛教文物陈列馆,到现在十余所的佛光缘美术馆,一方面宣扬佛教艺术之美,同时接引许多艺文界的朋友亲近佛教。

我尤其感于今日佛教随着信仰普及,虽然弘法的空间随之扩大,早已不再局限于寺院中,但是寺院永远是信仰的精神象征。寺院是僧众驻锡的道场,是佛法弘传的地方,是佛像供奉的殿宇,有了寺院,才有佛法僧三宝,才有佛教;有了寺院,才能传播教义,才能住持正法。

寺院可以说是佛教的代表,是信仰的中心,是信徒心灵寄托的所在。佛寺建筑是为了弘法,为了度众所需。寺院除了传播佛教真理之外,庄严的殿字、宁静的气氛、祥和的梵唱、慈悲的教义,让社会大众在工作忙碌之余,尤其是遭遇挫折、彷徨无助的时候,自然想到寺院,不管是参加各种修行活动,或者只是在佛前瞻仰、礼拜,都能获得再出发的力量,所以我形容寺院就像人生的加油站,是心灵的百货公司,是希圣成贤的学校,也是善友往来的聚会所,更是去除烦恼的清凉地。

为了让寺院建筑的硬设备能配合现代弘法的需求,我从过去只有佛殿的有限功能,扩增为现在具有讲堂、会议厅、抄经堂、礼忏堂、谈话室、图书馆、视听中心、文物陈列馆、美术馆、滴水坊、法物流通中心、停车场,甚至有研究室、电脑教室等设施。

我顺应现代上班族忙碌的生活,从过去开设都市佛学院,直到人间卫视的电视佛学院,乃至现在有了网络佛学院、远距教学等。我改良寺院仪制,诸如延后早课时间、改良课诵内容、开会唱“三宝颂”、三餐念“四句偈”,以及缩短三皈五戒的传授时间、水陆内坛佛事一律在白天进行等。

除了健全硬体设备,以及弘法方式力求日新月异外,我更尽量使用现代人能听得懂的语言来诠释佛法,务求让佛教与生活没有隔阂,例如:

我把“六和敬”诠释为:

见和同解:就是“思想上建立共识”。

戒和同修:就是“法制上人人平等”。

利和同均:就是“经济上均衡分配”。

意和同悦:就是“精神上志同道合”。

口和无诤:就是“言语上和谐无诤”。

身和同住:就是“行为上不侵犯人”。

我对“普贤十大愿”作了如是说:

一者礼敬诸佛,就是实践“人格的尊重”;

二者称赞如来,就是实践“语言的赞美”;

三者广修供养,就是实践“心意的布施”;

四者忏悔业障,就是实践“行为的改进”;

五者随喜功德,就是实践“善事的资助”;

六者请转法轮,就是实践“佛法的弘传”;

七者请佛住世,就是实践“圣贤的护持”;

八者常随佛学,就是实践“真理的追随”;

九者恒顺众生,就是实践“民意的重视”;

十者普皆回向,就是实践“圆满的功德”。

我对“皈依三宝”及“受持五戒”,做了如下譬喻:

皈依三宝:

佛如光;皈依佛,就是点亮心灵灯光,为自己建设了一间电力公司;

法如水;皈依法,就是储蓄甘露法水,为自己营建了一座自来水厂;

僧如田;皈依僧,就是长养菩提花果,为自己开发了一亩良田土地。

受持五戒:

不杀生,就是对别人的生命不侵犯;不杀生而护生,自然长寿。

不偷盗,就是对别人的财产不侵犯;不偷盗而布施,自然富贵。

不邪淫,就是对别人的名节不侵犯;不邪淫而尊重,自然和谐。

不妄语,就是对别人的信誉不侵犯;不妄语而守信,自然誉好。

不吸毒,就是对自己的理智不伤害;不吸毒而正常,自然健康。

我感于过去一般人认为佛教一再讲布施,好像学佛就是为了要布施给人,自己又能获得什么利益呢?为了扭转一般人的观念,我在《六波罗蜜自他两利之评析》论文中,对“六波罗蜜”做了如此注解:

布施可以种一收十,改造自己悭贪的性格;

持戒可以三业清净,改造自己恶性的行为;

忍辱可以自他得益,改造自己嗔恨的恶习;

精进可以无事不成,改造自己懈怠的因循;

禅定可以身心安住,改造自己散乱的思想;

般若可以观空自在,改造自己愚痴的认知。

所以:

(一)布施,是给人呢?是给己呢?看似给人,实际上是给己。

布施能度“悭贪”,是自己发财之道。

(二)持戒,是束缚呢?是自由呢?看似束缚;实际上是自由。

持戒能度“毁犯”,是自己平安之道。

(三)忍辱,是吃亏呢?是便宜呢?看似吃亏;实际上是便宜。

忍辱能度“嗔恚”,是自己做人之道。

(四)精进,是辛苦呢?是快乐呢?看似辛苦;实际上是快乐。

精进能度“懈怠”,是自己成功之道。

(五)禅定,是呆板呢?是活泼呢?看似呆板;实际上是活泼。

禅定能度“散乱”,是自己安心之道。

(六)般若,是外求呢?是内求呢?看似外求;实际上是内求。

般若能度“愚痴”,是自己明理之道。

另外,对于佛教经典时常利用“偈颂”来重述经文的意思,古德也提倡用四句偈来表达经义。四句偈简明易记,就如中国的诗歌,容易让人朗朗上口一所以我也学习古德,用四句偈来表达佛法。例如,佛陀十大弟子各有第一,我就依照他们的专长,写下:“舍智连通说富那,须空旃论迦头陀,那律天眼波离戒,阿难多闻密行罗。”另外,我也曾以一首四句偈:“密富禅贫方便净,唯识耐烦嘉祥空,传统华严修身律,义理组织天台宗。”点出八宗的特色。

过去古德用科判讲经,我曾经把《金刚经》用“无住生心、无我度生、无相布施、无得而证”四句话,概括讲解。我也曾把《大乘起信论》、《般若心经》等,做成表解,让人一目了然,易于掌握要点。

很多人研究佛教史多年,对整个中国佛教两千多年的发展,始终不容易理清脉络,因此我就想到把佛教自秦汉年间传人中国后的二千余年历史,分为六个时期,正好总结人间佛教的内容。六个时期分别是:

一、东传译经时期(秦汉魏晋时期)

二、八宗成立时期(隋陈李唐时期)

三、禅净争主时期(五代赵宋时期)

四、宫廷密教时期(元明皇朝时期)

五、经忏香火时期(清朝民国时期)

六、人间佛教时期(二十世纪以后)

佛教是开启智慧之教,有时候只要听闻一句佛法能与自己相应,真是终生受用不尽。我平时云游在世界各地,来去匆匆之间,经常有人要我给他一句话,希望对他的人生有所点拨,虽然有时行程绵密,时间紧迫,但我总是尽力满人所愿。因此多年来随缘应机说过很多的“一句话”,现在也在徒众与信徒之间流传,例如:

我是佛

待人好

人家要我

心甘情愿

永不退票

人生三百岁

立场互换

树立品牌

忙就是营养

化缘要化心

拒绝要有代替

吵架一回合

肌肉是要活的

有永远休息的时候

要争气,不要生气

结缘总比结怨好

生气不能解决问题

钱用了才是自己的

多说OK,少说NO

把欢喜布满人间

有佛法就有办法

忍耐就是力量

感动就是佛心

疾病就是良药

残缺就是美

贫穷就是罪恶

要做义工的义工

给人利用才有价值

自己就是自己的贵人

道场是人生的加油站

宁可无用,但不能无明

要常想:我能为别人做什么?

凡事感恩,一切想当然尔

做人要竖穷三际,横遍十方

语言要像阳光、花朵、净水

有钱是福报,用钱才是智慧

成就别人,不要同归于尽

不要让阿弥陀佛代替我们报恩

可以不信佛教,但不能不信因果

宁可失去一切,但不能没有慈悲

信佛可以用“行佛”代替“拜佛”

要用智慧庄严,不要用金钱堆砌

什么都是我的,什么也都不是我的

一个人的心量有多大,成就便有多大

人是死不了的,生死只是阶段性的转换

尽管世间都是污泥,只要我自己做一朵净莲就好

不要做海豚,所有的表演只为了一条小鱼

要明理,不要光是说理;明理才能从善如流

你对我错、你大我小、你有我无、你乐我苦

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

管财、管事、管人都好管,自己的心最难管理

给人一些因缘,因为过去别人也给过我们因缘

学佛不一定要吃苦,苦不是学佛的目的,苦是增上缘

被人责怪,不是末日的来临,而是希望的开始

同类推荐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智慧故事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智慧故事

    本书精选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智慧的闪光点,打开本书就开启了一片智慧的天地。多多阅读智慧故事,对提高学生智力和随机应变能力有着特殊的意义。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插图,带你踏进智慧之门,沐浴智慧的光芒。
  • 开拓潜力(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开拓潜力(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本丛书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强心智、鼓舞斗志、指导成功的作用。这套书系是当代成功励志著作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成功的奥秘,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付佳精品。
  • 活学活用三十六计

    活学活用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活学活用》虽是薄薄的一本,却含千般变化,万般计谋私,《三十六计》以《易经》为依据,根据古代阴阳变化之奥妙,以辩证法思想论述了战争中攻与守的关系和变化,被喻为中国人无形的“智慧长城”。如今,三十六计已远远超出了军事斗争的范畴,被广泛用于各种领域。无论是变幻莫测的商海,还是复杂纷纭的人际关系,都可以从中得到借鉴。为使读者朋友能够深刻领悟三十六计的精髓,真正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三十六计活学活用》在编写过程中穿插了大量的古今经典案例和入木三分的故事点评以供参考。
  • 把公关做得滴水不漏

    把公关做得滴水不漏

    当蒙牛遇上伊利,360遇上QQ……危机公关当如何保护商业底线?公关,不仅能打造一个品牌,也能守卫一个品牌。本书解密公关细节,教你做一名实力派的品牌卫士。
  • 就这样hold住幸福

    就这样hold住幸福

    如果你听过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门德尔松、毕加索、奥本海默、托洛茨基、基辛格、洛克菲勒、普利策、迪斯尼、华纳兄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犹太人骄傲地自称是上帝的选民。《塔木德》是这个古老民族流传至今的智慧结晶,是犹太人终生研读的人生指导。《就这样HOLD住幸福》解析犹太人必读圣经中关于幸福的箴言,并将内容本土化。
热门推荐
  • 爆宠萌妻

    爆宠萌妻

    原本想上个茅厕方便方便,不料一朝穿越,到某个军队区域.。在二次元世界生活的她,当然知道这是是非之地。她为了求生拼命的讨好金主大人。每天做着美味佳肴,不辞辛苦的给金主洗衣服。在某个月黑风光的晚上,刚洗完澡的龙金主准备要穿“睡衣”时,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貌似是从“睡衣”传过来的。他没有这个洗衣液,是吧?片刻后,龙金主一脚踢开某个闺门,“柳莹莹,你…”此时的柳莹莹上身几乎全裸,被子被一脚踢开呼呼大睡着。
  • 逐梦仙缘

    逐梦仙缘

    浩瀚宇宙,星系万千,星系中更有数以万计的星球。在众多星系中有一个以光明而著称的星系——太阳系。太阳奈万物之本,无私的奉献着能量,孕育着万物。我们的故事就发生在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星球上。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逐梦星······
  • 开天辟地:天启

    开天辟地:天启

    各位大哥进来嘛!~~***************************************
  • 夏至心凉

    夏至心凉

    如果有人说他是“暗骚”,他实则是“明骚”。名副其实的骚包,一个有能力的骚包。就这么一个奇葩,偏偏摊上一个矫情的婴儿肥追求者,一个傲娇的“温婉”表妹,一个病娇的“高傲”女神,外加一个斯文败类的“好”哥们!!!虽为夏至,心若尘埃,美好的大学生活呢?平静的日子遗失在了哪个角落!?
  • 北京媒密

    北京媒密

    媒体圈,时刻处在流行和诱惑的前沿。在这个“把女人当男人使,把男人当驴使”的行业里,他们送走了青春和梦想,甚至埋葬了爱情,旁观着稀奇绯闻,或者根本就是制造绯闻的中心……本书是一部反映都市生活的长篇小说。描写媒体人的生存状态和群体关系,反映了现实生活的一个层面,故事结构合理,人物个性鲜明,文笔流畅。
  • 烊光属于我么

    烊光属于我么

    关于三只的哦。家人一定要看。么么哒。三个女生总会有自己的幸福。爱情这事,或许我们还都不懂。
  • 燕王朱棣

    燕王朱棣

    明洪武年,江山初定,一代令主朱元璋为固帝位,杀伐功臣,剿灭乱党,惩贪抑富。却不料杀孽太重,引来上天警示。太子拂逆,皇后重病,爱妃暴亡。洪武皇帝不得不广求天下高僧入京祈福,护佑应天。佛门凋零,后继无人,为了光耀门楣,佛门大师宗泐荐出隐匿径山寺的师弟道衍。却不妨道衍一代奇才,因缘巧合,风云际会,竟引出大明江山的一场场腥风血雨、明争暗斗,成就了千古一帝,是为永乐。
  • 豪门之殇

    豪门之殇

    “放心,就算我死了也和你们叶家没有任何关系,不要用那副可怜的样子看着我,只会让我感觉恶心!”青梅竹马,年少暧昧,情人变成了仇人。嫁入豪门方可拥有一切,可是豪门的生活又岂是那么简单。闺蜜争夺,情人仇恨。生活还要继续,咬紧牙关也要活出精彩。
  • 仙履传说

    仙履传说

    追随主角的步伐,开始这漫漫奇幻旅程。感叹道之奇幻,品会情之缠绵。一介凡俗少年因缘际会,得赐道化仙宝,从此仙凡两别。本文所讲述的便是他踏上修士一途之后所遇奇人异事。东胜神州之地之浩瀚宗门,南瞻仙境之瑰丽神奇,西域古地之沧桑宏伟,北境冰域之清冽迷幻,中兴之州之繁华昌盛。七禁九仙府十三洞天又是怎生光景?美人情深,知己情重。这一切不过从一偏僻凡俗之地开始。(注:本文慢热,升级练功虽然重要,但却不是本文最重心所在,主要还是以事件串联情节.。)作者语: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 海皇志

    海皇志

    曾经两大修士的战斗战场,演变为一个普通渔村。渔村少年怀着一个修仙的梦想,走出平安岛,走向外面的世界……沉星海上天月岛,云雾山中有剑鸣……纳灵、炼气、筑基、金丹……少年不懈的努力,不断的进步,不断迈向新的高峰。海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