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63400000022

第22章 论佛教民主自由平等的真义(1)

——诠释三皈、五戒及生权的内容

一、皈依三宝是民主的精神

二、受持五戒是自由的意义

三、众生生权是平等的主张

现代是一个倡导民主、自由、平等的时代。实在说,佛教的皈依三宝,就是皈依人人和佛陀共有的佛性,这就是民主的精神;受持五戒,就是对人尊重,不任意侵犯,这就是自由的意义;众生生权的提倡,是因为诸佛与众生一如,一切众生都能成佛,这就是平等的主张。

早在二千五百年前,佛陀就已经对现代的民主、自由、平等之精神,向全宇宙发出宣言了。现在兹申其义如下:

一、皈依三宝是民主的精神

所谓“皈依三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称为三宝,就如世间上的金银财宝,可以解决人间经济民生的需要;佛、法、僧称为三宝,表示他是精神上的财富和宝物,有了佛、法、僧,生命才能提升,心性才能解脱。

为什么皈依三宝是民主的体现呢?因为佛说:“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佛性人人平等,每一个众生都是未来的诸佛,所有的诸佛都是当初的众生。自己的本性里面就已具足自性三宝: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有法性,人人都有僧性;佛、法、僧三宝是一体的,如《般若经》卷廿六说:“佛宝、法宝、僧宝,与诸法等无异。世尊,是佛宝、法宝、僧宝即是平等,是法皆不合不散。”

皈依三宝就是皈依自己的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所谓“没有天生的释迦.没有自然的弥勒”,有为者亦若是,直下承担“我是佛”、“我是法”、“我是僧”,这就是民主。

三宝有最初三宝、常住三宝、自性三宝等种种的层次。最初的三宝是:成道的释迦牟尼佛为佛宝,佛陀所宣说的四圣谛、十二因缘称为法宝,佛陀所度的五比丘、千二百五十位大阿罗汉称为僧宝。

从最初三宝进而有常住三宝,因此有佛像、经书、出家的比丘、比丘尼,这就成为现世的“常住三宝”。

皈依三宝的真正意义,是从最初三宝、常住三宝而皈依自性三宝,这才是真正皈依三宝的意义。

佛陀既然说人人皆有佛性,可见皈依佛、法、僧三宝就是皈依自己。吾人与佛同具真如实性,所以“心佛众生,无二无别”。佛陀把众生提升到与他平等,这还不够民主吗?

世界上其他所有的宗教,都把教主定为主宰者,都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而佛陀没有以成佛为大,也没有以众生为低。他认为自己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觉悟的诸佛;自性本心,同一无二,所以皈依佛就是皈依自己的本性。

皈依法,法是真理。真理能普及宇宙万物,真理也即是吾人的真心,它融入大化之中,无始无终。无始无终的法性虽有呈现,在呈现中而能长存永恒,所谓“若诸如来出现,若诸如来不出,诸法法尔如是住。”(《大毗卢遮那经》卷二)“法尔如是”,这就是永恒不灭的生命。因此,众生和佛陀一样,可以证悟自己的真如自性。此一真如自性,又称为法身,此即吾人不死的生命。凡所有流传在世间的“觉者的思想”、“觉者的精神”、“觉者的文句名身”,就是经书。所以,藏经都是佛法,道场都是佛法,善知识都是佛法,这一切都是人人通达解脱目标的正道,是为法宝。

所谓“僧宝”,亦即是代表清净、和谐、安乐的教团,他必须要能做人天的模范,能做众生和圣者之间的桥梁。他们一师一道,同一见解,同一思想,遵守共同的法制,享有均衡的生活日用,他们是能代替佛陀解决众生苦难的指导者,是谓僧宝。

此一三宝的组合,才能成立佛教的教团。伟大的佛陀遗留在人间的此一民主的教团,充分表现了佛陀的民主思想与理念。但此一教团不一定要把它看成是外在的结构,吾人内心都具有此佛、法、僧的真义,都具备和此一教团吻合的精神。例如在家的人士,连杀生为业的屠夫,都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因为此一成佛的佛性,不是从外而有,也不是立刻新生,它是本来具备,所谓“即心即佛,即佛即心”。

有人问禅师:“谁是佛?”禅师说:“我不敢告诉你,恐你不信!”问者日:“禅师开示,我岂敢不信?”禅师说:“实在告诉你吧!你就是佛呀!”问者自觉自己是凡夫,怎能立刻成佛?禅师日:“你有‘我’的缘故!”问者日:“我有我故,不能成佛,禅师!那你就是佛了?”禅师说:“有你有我,更加不见!”(见《惟宽禅师语录》)

所以,人人虽有佛性,但因妄想执著,如同明镜蒙尘,光仍存在,只是尘蔽,不见光生。正如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夜睹明星,证悟正觉的那一刹那说道:“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在我们的自性当中,已经圆满具足了三宝的无量功德:

人人皆有佛性,就是佛宝;

人人都有平等无差别的法性,就是法宝;

人人都有喜好清净和乐的心性,是为僧宝。

因此,皈依三宝无非是藉助佛力,引导我们认识自我,肯定自我,进而依靠自我,实现自我,找回自己心中的自性三宝。我们每个人都像是一座宝藏,皈依就是开采自己心内的宝藏;不皈依,就如同宝藏未经开采,黄金无法出土!所以佛陀临涅槃之际,曾教诫弟子:“自依止,法依止,奠异依止。”(《大智度论》卷二)

由于佛性人人本具,所以皈依三宝,其实就是“皈依自性佛,皈依自性法,皈依自性众生。”乃至“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是未觉悟的佛,佛是已觉悟的众生。”这些都是民主的诠释。

此外,佛陀说:“我是众中的一个”;常不轻菩萨的“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作佛”(见《法华经》卷六),乃至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三世诸佛,佛佛平等,佛佛道同,这就是民主。

佛陀所证悟的真理“缘起性空”,所谓“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佛说初分说经》卷二)说明宇宙世间一切都是依因缘法则而运行。人有生老病死的因缘,世界有成住坏空的法则,因缘聚则生,因缘散则灭,生生灭灭,让自然界有花开花谢、宇宙间有生住异灭、人世里有贫富贵贱等“无常”变化。这不是神明创造,也不是威权左右,甚至佛教的“因果业报”讲“种如是因,得如是果”,无论达官贵人或凡夫走卒,无一不是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定律下循环。可以说,人的祸福穷通,都是自己的行为所造作,没有人可以左右,也没有人可以代受,这就是以民为主的真理。

佛教的“众缘所成”、“同体共生”,甚至“公有共管”、“集体创作”都是民主的原则。佛教的四依止: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就是民主法制的思想;佛教的六和敬: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也就是僧团在身口意之见解、思想、言行上所展现的和谐无诤,也都蕴含着民主的思想。

在《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卷一说:“初地菩萨勇识者,百福庄严,一切行愿皆圆满,顿超十地,证入一生补处位吉祥,三乘速证究竟成正觉。”顿超法门,人人有份,这就是民主;立地成佛,个个都能,这也是民主。

甚至在佛教里,不但佛陀提倡民主、自由、平等;禅宗呵佛骂祖,要人找回顶天立地的自我,不要臣服于神权,更把民主的思想提高到极点。

鸠摩罗什与盘达特,大乘小乘互为师,这是民主观念的呈现;文殊菩萨曾向八岁的妙慧童女顶礼,这正是“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更是民主思想的典范。

太虚大师的“人成即佛成”,黄檗禅师的“不作佛求,不作法求,不作僧求”;乃至慧忠国师称呼侍者“佛祖”,侍者说“我不是佛!”慧忠国师责备他不敢直下承担。从这些禅门公案,都足以说明,佛教主张“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见《般若心经释要》),这就是典型的民主。

丛林生活中,出坡作务,不分资历深浅,人人一律平等,充分发挥了民主的精神;丛林制度里,清众可以选为住持,例如樵夫出身的六祖大师,他也能成为一代祖师,这就表示一种民主。

因此,佛教丛林“传位传贤”,也跟唐尧虞舜的“禅让天下”,乃至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一样,都是民主。

此外,佛教的僧团,凡事要召开会议,经大众“三番羯磨”通过,始能公诸实施,这就是民主政治的先驱。

佛陀认为一个国家政治结构的建立原则,首要条件是“数相集会,讲议正事”。(《民阿含经》卷三)佛陀留给众生一个最可贵的僧团制度,主要是因为在僧团里,凡事都是由多人会议决定,不会独断独行,这就是民主的精神。

佛陀时代的会议形式有布萨、羯磨、灭诤、说法等四类。其中,羯磨是使生善灭恶的作法,行于授戒、说戒、忏悔、结界及各种僧事的处理。当受戒时,正授由羯磨和尚开导受持戒法的意义,并行三番羯磨,一一问以“尽形寿能持否”,受戒者答“依教奉行”,始为证盟受戒。

佛教僧团透过羯磨法,发挥了高度的民主精神,它以大众的意见和力量,圆满解决僧团里的各种事情,成就大众过六和敬的生活。

佛教的羯磨法与现代的会议法相仿,分为三类:

(一)单白羯磨:意思是“唱言”,这是对于不必征求同意的事,向大众宣告常行、惯行、应行的事,唱说一遍即成。此法有如现代会议中的例行工作报告。

(二)白二羯磨:这是宣告一遍,再说一遍,征求大家的同意。如同一般会议,凡是提案皆须交由大会讨论、接纳、决议,才能生效。

(三)白四羯磨:这是作一遍宣告后,再作三读,每读一遍,即作一次征求同意,若一白三羯磨后,大众默然,便表示无异议,而宣布羯磨如法,一致通过议案。

比之现代议会程序,佛教会议法的精神显得更为庄重、神圣,更为民主。现代会议中的提案,通常只要过半数投赞成票,即算通过,很少有要求一致通过的。但是在羯磨法中,通常要求一致赞同通过,僧团中若有人执持歧见,便是羯磨不成;不过,羯磨法中有灭诤羯磨,是以投票方式取多数表决的。

所谓灭诤,就是为了解决僧团中的争议事件,佛陀在戒律中制定七灭诤法,以公正、平和的原则,处理大小诤事。

七灭诤法不但保障个人的权益,且情、理、法兼顾,同时也使僧团得到清净与和乐。佛陀制定戒律,依法摄僧,同时把执行教团制度的权力交由大众,亦即所谓“僧事僧决”,充分流露出民主、法治的精神。

在英国的政治名著《印度的遗产》一书中,对佛教的此一民主会议法,有相当详细的论述,因此塞德兰侯爵(MarguessofZeiland)说:“我们今天国会制度的基阶,竟可从两千多年前印度佛教徒的会议中见到,真是令人惊奇不已。”所以若说,现代民主国家的会议制度,是从佛教的思想中继承来的,实在不为过。

此外,佛陀入灭后,僧团遵循佛陀所制定的会议法,配合时代演进的需求,渐渐发展出许多不同类别的会议。例如,僧团不仅对内召开会泌,达成共识,甚或与信众一同集会,举行四众弟子皆得参与的会议。

乃至佛陀入灭后,佛弟子为了让正法久住,先后多次结集佛陀的教法。第一次是在佛陀入灭后的第一年夏天(约公元前四八五年),以大迦叶为上座,阿难诵经,优婆离诵律,在七叶窟中举行第一次结集,因为有五百大阿罗汉参加,称为“五百结集”。之后陆续又有“毗舍离结集”(或称“七百结集”)、“大众部结集”(又称“窟外结集”),以及在摩揭陀国华氏城举行的“第三次结集”,直至佛陀入灭后四百多年所作的“第四次结集”等,每次结集,莫不是取决于大众的意见,这些都是佛教民主思想的体现。

其实,在上古人类的历史中,根据《大楼炭经》和《众许摩诃帝经》等诸多经典记载,他们“身相端严,诸根无缺,妙色广大,自有身光恒常照曜,长寿喜乐,腾空自在……亦无男女众生之相。”(《众许摩诃帝经》卷一)他们“以好喜作食,各自有光明神足,其寿久长……时天下人,甚端正姝好,不别男女,亦不可别君长庶民人,但共众俱往还。”(《大楼炭经》)因为他们以法喜为食,以没有男女尊卑的平等为乐,因此可以说是再民主、自由、平等不过了。但后来由于世界起了变化,他们之间有了美丑、骄慢、比较、计较、相互斗争,再后有了男女之别、夫妇关系,继而形成家族、乡党、集团,终致造成世界扰攘不停。可见世间上,举凡一切纷争对立,莫不由于“我执”而起,因此也唯有人人真正做到佛教的“无我”,人人能够相互尊重,世间才有民主、自由,也才有和平可言。

唐君毅先生曾说道,世间上,没有比民主自由更好的东西!(见《唐君毅论文集》)确实不错,民主自由乃人间社会大众所共有的财富!因为举世滔滔,唯有民主和自由,才有人权,才有民意,才能共享民主、自由、平等的可贵。

二、受持五戒是自由的真义

为什么受持五戒是自由呢?佛教讲“持戒”,戒不是束缚,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也是世间一切道德行为的总归。戒的根本精神,就是防非止恶、对人不侵犯。所谓不侵犯,就是不能为了自己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所以不侵犯,才是真正的自由。

五戒虽然分别为五,但是根本精神只有一个原则,就是“不侵犯”。不侵犯而尊重别人,便能自由。

《大宝积经》卷八十二载:“所谓五戒:不杀一切诸众生等,不恼一切。……彼应不盗,自财知足,于他财物不生希望。……离彼邪淫,不以染心视他女色。……应离妄语,如说如作不诳于他。……应离酒,不醉不乱。”因此,五戒中:不杀生,就是对别人的生命不侵犯;不偷盗,就是对别人的财产不侵犯;不邪淫,就是对别人的名节不侵犯;不妄语,就是对别人的信誉不侵犯;不饮酒,就是对自己的理智不伤害,从而不去侵犯别人。

五戒也不只是光从消极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吸毒,就叫做持戒;五戒另有积极面的解释,就是不杀生而护生,不偷盗而喜舍,不邪淫而尊重,不妄语而诚实,不吸毒而正行。唯有如此积极的诠译,才更充分发挥佛教扩大自由,成全大众的积极精神。

一般人总以为受戒是增加束缚,因此有人说:何必受戒,自找束缚!其实,持戒是自由,犯戒才是束缚。因为并非学佛受戒的人才要持戒,持戒就如国民守法一样,不持戒就会触犯刑法。你看,凡是身陷牢狱,失去自由的人,探究其原因,都是触犯了五戒,譬如:杀人、伤害、毁容、迫害,是犯了杀生戒;贪污、侵占、窃盗、勒索、抢劫、绑票,是犯了偷盗戒;强暴、拐骗、重婚、妨碍风化,是犯了邪淫戒;毁谤、背信、伪证、恐吓、造谣、仿冒,是犯了妄语戒;贩毒、吸毒、运毒、醉酒等,是犯了吸毒戒。

由于犯了五戒,于是身系囹圄,失去自由,所以持戒不但是守法,而且不会失去自由。若能受持五戒,真实认识五戒,不因犯戒而受国法制裁,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因此,戒的真义是自由,而非束缚,意义不言自明。

同类推荐
  • 国学九家智慧

    国学九家智慧

    如果你要追求成功,可以读读儒家的执着学说;如果你要追求快乐,可以读读佛家的心灵学说;如果你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妨读读纵横家的策划学说;你若功成名就,只想追求健康,那么,你就不妨读读医家的健康学说;退一万步讲,你面对人生,毫无办法谋求改变,你是一个绝对的弱者,那就不妨读读安贫乐道的农家文化,那样,你也会活得怡然自得。
  • 高水平说话的10大诀窍

    高水平说话的10大诀窍

    本书通过对语言艺术的精心提炼,总结了高水平说话的十大技巧,包括找准话题、高屋建瓴、充满激情、善于赞美、以曲为直、幽默风趣、形体语言、善于倾听等。
  • 博弈学(历代经典文丛)

    博弈学(历代经典文丛)

    对博弈论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囚徒困境”这个名词,这是博弈论中一个基本的模型,也是“非合作性博弈”的典型模式。简言之,这一模式代表了处于相同困境状态下,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几种选择,最后必将背叛其他人,作出最利于自己的选择的一种情况。
  • 谈判沟通攻关秘术

    谈判沟通攻关秘术

    巧借外力打开局面关于借,有人曾说:一切都是可以“借”的,借资金、借人才、借技术、储智慧。这个世界已经准备好一切你所需要的资源,你所要做的仅仅是把它们收集起来并且运用智慧把它们有机地进行组合。
  • 怎样有个好人缘

    怎样有个好人缘

    什么叫好人缘?说到底是个人和群众的关系好,招人家喜欢,办事便一路绿灯,平常人们所说的“结人缘”意思便是这样。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身处何地,都免不了要跟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与他们沟通,与他们共事。好人缘可以给你创造机遇,好人缘可以延伸你的能力,好人缘更是你用之不尽的资源财富。
热门推荐
  • 最音乐的青春

    最音乐的青春

    青春就像一首又一首的音乐,有气势磅礴的进行曲,有甜蜜温馨的情歌,有伤感惆怅的悲情曲!主打五月天的音乐,听见五月天,听见你自己。
  • 原来我是钉钯转世

    原来我是钉钯转世

    五个平均年龄只有八九岁的小孩子能做什么?拯救世界吗?没错,就是拯救世界。一个长相普通家世平凡胸无大志的小姑娘能在这个世界掀起多大的浪来?能比的上海啸吗?不。她的威力比海啸更巨大。所有人都会毫不犹豫的相信她其实是一个恶魔。不。她比恶魔更恐怖。-------------------------这是一个腹黑女带领着她的伙伴们在拯救世界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故事,也是他们极赋传奇色彩的成长史。“这个世界如果换我来统治也许会变得更加美好”——猪脚MM
  • 九窍剑仙

    九窍剑仙

    修炼,到底是为了什么?成仙,又是为何?如果成仙就是要让人断绝七情六欲,斩断红尘一切牵挂,那么不成仙也罢!剑圣肖云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明悟,修炼,不是为了争强斗狠,更不是为了登临绝巅,而是为了在家人、朋友、心爱的人需要你的时候,而你恰好拥有强大的实力,可以保他们周全!“如果还有来生,我宁愿放弃我所拥有的一切,换回我曾经放弃的东西……”
  • 综漫里的大反派

    综漫里的大反派

    穿越不是你想穿,想穿就能穿。在正式穿越之后白川终于是领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可是为时已晚,等他明白的时候自己已经是大反派了。既然这样,那么只能和妹纸们嘿嘿嘿来抚慰自己受伤的心了。
  • 神眼剑狂风

    神眼剑狂风

    这是争霸热血的世界,这是天骄挥舞群雄纷争的乱世,这是血与火交织的残酷大道,这是至强者才能够卓立的绝巅,这是问鼎仙道的盛世!来自最末的家族少年,觉醒了隐藏体内的血脉,开启神眼,从此,世界因此震荡!一艘幽灵船,满载罪恶,怀着无以尽述的复杂心情,他,要通过最大的考验重临故地!
  • 女王归位:男人,小心点

    女王归位:男人,小心点

    【一夜迷~情】怀了他的孩子,一碗红花咽下。“慢点喝,别呛到了。”他面带温柔,轻轻扶着她喝下一碗红花。失子之痛,剜心之感。他伤害她的,日后,她要加倍奉还!【蜕变】青涩少女蜕变华丽女王?炼狱中的煎熬,终究没有白费。登上王者之位,做一个世界的主宰也没什么不好。和他平分天下?凭什么!当年的伤害,她都要一点一滴的还给他!【为她单膝下跪】后来,他愿意为她弯腰,愿意为她单膝下跪,“余生,请多指教。”欢迎光临隔壁《开天眼:美美妖孽男缠上元气少女》《青春,一场殇梦》
  • 中华美德2

    中华美德2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独傲凌霄

    独傲凌霄

    她好不容易走出了那片阴影,却又失足滑下了万丈深渊,跌进了那半空中突然出现的漩涡中。再醒来,差点就被勒死!魔法公主跑到地球玩了一圈,却又在地球意外的穿越到了古代,来到了这个仙侠世界!她凭着现代人的机灵古怪、以及不要脸的死缠烂打,好不容易成了人间的公主、清溪派的弟子。却又因为看到了一些事,撕心裂肺,增添了仇恨的烦恼,生出了一场场阴谋!表面天真调皮的她内心却是阴谋重重,可瞒天过海也不长久啊!随着时光渐渐流逝,她的本质也就原形毕露了。这时候哥哥的突然出现,又改变了什么?可是最后呢?到底又是谁爱上了谁的什么?
  • 太元天尊

    太元天尊

    星河幻灭,纪元轮回,天荒地老,唯道永恒!一滴神灵血,一段穿越者的传奇……
  • 重生往事

    重生往事

    2000年,新浪,搜狐,网易刚上市。2000年,传奇还没有来到华夏。2000年,一个人重生了。2000年,一个完美的年代。一个不同于地球的世界,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