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63400000024

第24章 从四圣谛到四弘誓愿(1)

——论大小乘佛教融和的开展

一、四圣谛在佛法里的重要性

二、佛陀对四圣谛的解释说喻

三、大乘佛教四弘誓愿的开展

四、从四谛义到四弘愿的实践

前言

佛陀证悟的宇宙真理是“苦、集、灭、道”,由苦、集、灭、道而展开广大无边的佛法。然而这只是佛陀就真理的本体而设定的义理层次,经过了世间的实践,就发展成为“四弘誓愿”:

所谓苦谛,因为众生多苦,所以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

所谓集谛,因为苦由业集,所以发愿“烦恼无尽誓愿断”;

所谓道谛,为令众生向道,所以发愿“法门无量誓愿学”;

所谓灭谛,为使众生证果,所以发愿“佛道无上誓愿成”。

佛陀当初在菩提树下静思冥想,发现了宇宙人生世间和出世间真理的次第——苦集灭道,而对世间广为宣说。所谓最初的“三转法轮”,第一次为“示相转”,是将四圣谛的内容定义加以解说,内容为:

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

此是灭,可证性;此是道,可修性

第二次为“劝修转”,是劝导弟子修持四圣谛的法门,以断除烦恼获得解脱。内容为:

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

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

第三次为“作证转”,是佛陀告诉弟子,自己已经证悟四圣谛,勉励弟子们只要勇猛精进,必能一样证悟四圣谛。内容为:

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

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

苦、集二谛是迷界的世间因果,集是因,苦为果;灭、道二谛是悟界的出世间因果,道是因,灭为果。

苦集灭道“四圣谛”用来讲说,这是每一个佛弟子都可以朗朗上口,但是若要实践此一佛法的真理,就必须透过“四弘誓愿”的“愿门”实践,而能到达广大菩萨道的六度万行之“行门”。因此,大乘佛教的四弘誓愿,可以说主要就是替佛陀把过去所说的四圣谛义理佛法,落实在实践、修行上,这就是佛教在时空发展中,渐次圆满。

从“四圣谛”的佛教义理,进而到行动的、实证的“四弘誓愿”,说明佛陀说法有其时代性与连贯性,甚至还有发展性,它可以在系统中贯穿起来,所以佛法才超越历史时空。甚至现在有佛教徒研修、规划为大乘佛法、小乘佛法,彼此也是相互贯通,是一而不二的,这正是本文所以提出的主旨所在。

一、四圣谛在佛法里的重要性

四圣谛是一切佛法的纲要,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证悟的内容,是宇宙缘起的真理,只是缘起法则深奥难解,佛陀恐怕骤然宣说,将使尚未起信的众生望而生畏,所以在初转法轮时,佛陀再三以“四圣谛”来说明众生生死流转及解脱之道的缘起道理,进而激发众生厌苦修道的决心,目的就是要使众生“知苦、断集、修道、证灭。”

四圣谛不但是佛陀初转法轮时所说,佛陀在临涅柴时,又对诸弟子说:“汝等若于苦等四谛,有所疑者,可疾问之,无得怀疑而不求决也。”当时佛陀连说三次,众皆无疑,也无问者,唯有阿那律知晓佛陀的心意,又将佛陀的语言重说一次:“日可令冷,月可令热;佛说四谛,不可令异。”(《佛遗教经》)

从佛陀一再强调四圣谛的事实来看,可见在佛陀的一代时教中,对四圣谛的阐扬是自始至终的,以及此中真理的不可变异。尤其,在初转法轮中,佛陀更三度演说四圣谛的妙义,称为“三转十二相”。(如前言所述)四圣谛的重要,由此可见。

四圣谛的内容一如治病的过程:苦,如人患病;集,生病的原因;道,如治病的药方;灭,如病已痊愈(《瑜伽师地论》)。吾人学佛,正是为了断除贪、嗔、痴等种种烦恼,而趋向涅槃的境界,所以四圣谛是从迷的世间,到悟的世界;是从苦集的束缚而趋向灭道的解脱之路。正如《中论疏》说:“四谛是迷悟之本,迷之则六道纷然,悟之则有三乘贤圣。”

四圣谛说明了宇宙人生的关系:人生居住的宇宙称为世间,世间是由“苦集”所构成;如果要超脱苦集,通往出世间的法界,则要“灭道”互通。

四圣谛与十二缘起、三法印构成了佛教教义的三大纲领,名称虽然不同,意义却是相通的:十二缘起的主要内容是三法印的思想基础,而四圣谛则是缘起思想的具体型态,三者都是初期佛陀的根本思想,以后的经论,莫不由此开展出来。因此,我们将四圣谛、十二缘起、三法印,称为佛教的根本佛法。

在诸经论中,佛陀一直非常强调四谛的重要性,例如:

今说有八难,佛法之要行;一难犹尚剧,如板浮大海。虽当离一难,然可有此理;设离一四谛,永离于正道(《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 八难品第四十二之四一五》)

尔时,佛告诸比丘:如人掷杖于虚空中,寻即还堕,或根着地,或腹着地,或头着地。如是沙门、婆罗门于此苦圣谛不如实知,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不如实知,当知是沙门、婆罗门或堕地狱、或堕畜生、或堕饿鬼。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学无间等。(《杂阿含经》卷十六)

佛告比丘:其诸众生于苦圣谛如实知者,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者,如我手中所执土石;其诸众生于苦圣谛不如实知,于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不如实知者,如彼雪山土石,其数无量。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问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杂阿含经》卷十六)

此外,佛陀在波罗奈鹿野苑中,说明世间如果没有四谛法,则如日隐月没,将是一片黑暗;有了四谛,世间就有了光明。(《杂阿含经》卷十六)

佛陀亦曾告诸比丘,对四谛义不如实知者,则容易受外境的影响,做不得自己的主人;正如小绵丸随风飘摇,去向无方,所以对于四谛要如实知解行证。(《杂阿含经》卷十五)

在《菩萨璎珞经》中,佛陀则把四圣谛的重要喻为火炬,它能够破除十二缘起中的根本无明;常念一切法无常,就可以去除烦恼的束缚了。

甚至,佛陀在《四分律卷三十二受戒犍度》中说:“若我不修此四圣谛,三转十二行,如实而不知者,我今不成无上正真道。”佛陀因了悟四圣谛法而成就佛道,所以佛陀告诉弟子:“我于四圣谛三转十二行,如实而知,我今成无上正真道。”(《四分律卷三十二受戒犍度》)“此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正智、正觉、正向涅槃。”(《杂阿含经》卷十六)可见若无四圣谛,则无三宝应世。

综上所述,可见四圣谛在整个佛陀一代时教中,它占有最高、最胜的地位。正如《中阿含卷三十舍梨子相应品象迹喻经》说:“无量善法,彼一切法皆四圣滞所摄,来人四圣谛中;谓四圣谛于一切法,最为第一。”因为四圣谛是整个佛教的综合,它的特点,有以下四点:

(一)四圣谛是佛教的真理

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佛法,都需要从真理展开。例如:人生是苦,这是实相;即使人生也有快乐,但快乐也有“无常”之苦,这是必然的道理。生命有业集的烦恼,即使天上人间、成圣成贤,都必有业感缘起,这也是真理。因为世间一切都离不开因缘果报;因缘果报的真理更把人生的关系解释得透彻无比。这些真理都是不共世间的宗教,而是佛教所独有的。

苦集虽说是世间的因果,但是这也并不可怕,因为有出世间的道谛和灭谛,可以让苦集消灭,例如以八正道修行,便能够灭除苦集,而到达理想的、圆满的涅槃世界。

因此,四圣谛也可以说是佛教真理的原则,因为世间的道理,可以说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佛教的真理是需要有理则的。真理的原则就是要有普遍性、必然性、平等性、恒常性,例如佛教讲一切行无常;无常便具备有普遍性、必然性、平等性、恒常性的条件。其他诸如空性、缘起、业力、因果等根本教理,都同样合乎这许多理则。尤其四圣谛更是具备这许多的理则,尽管世间变迁、人事兴亡,四圣谛是不可更异;四圣谛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所有的经论道理,必不出这四圣谛的范围。

(二)四圣谛是佛教的圣典

佛教的圣典很多,藏经有所谓阿含部、法华部、本缘部、经集部、瑜伽部、大集部、论集部、宝积部、中观部、律部、般若部等,不管千经万论,都是以四圣谛为依归。

四圣谛虽属原始佛教的根本法义,后来佛教发展成为戒定慧的三学,进而经律论的三藏,都是从四圣谛开展而来,因此,可以说,没有四圣谛,就没有所谓的佛法圣典。如《中论》说:

若一切世间皆空无所有者,即应无生无灭;以无生无灭故,则无四圣谛。何以故?从集谛生苦谛,集谛是因,苦谛是果;灭苦集谛名为灭谛,能至灭谛名为道谛,道谛是因,灭谛是果。如是四谛有因有果,若无生无灭,则无四谛。四谛无故,则无见苦、断集、证灭、修道。……又四圣谛无故,法宝亦无。(《中论卷四观四谛品第二十四》)

因此,佛教圣典的内容虽有三法印、十二因缘、空性缘起、平等中道等众家学说、诸派义理,但总说四圣谛不但是圣典中的圣典,而且是最早的圣典,一切法因四圣谛而有,若无四圣谛,则一切法不成。

(三)四圣谛是佛教的纲目

儒家有所谓“四维八德、三纲五常”;“苦集灭道”就是佛教的纲目。今天在全世界所流传中国大乘八宗的佛教,泰、锡、缅的部派佛教,乃至藏传的各种佛教,都不能不依四圣谛作为纲目;因为三藏十二部演绎出来的佛法经义,都是用四圣谛做为这许多法义的纲目,因此只要你懂得四圣谛,只要你讲说四圣谛,只要你修行四圣谛,你就可以说是懂得佛法了。

讲到佛法,光是佛法概论就有数十种之多,但是哪一种佛法概论能离开四圣谛呢?现代佛教的初学者,都应该从四圣谛开始研究,因为掌握了四圣谛,也就知道佛法的根本了,接着再学习以后的枝枝叶叶,当然也就不为难了。

佛陀在很多的法会中,一次又一次地宣说四谛法,说明四圣谛对人生的关系,至为重要。甚至有一次佛陀的脚趾为木刺所伤,阿阇世王等大惊,于是佛陀就说四圣谛的真理,以慰大众的悲伤之情。

(四)四圣谛是佛教的标志

现在的学校、社团,都有标志,甚至国家有国旗,基督教也有十字架;佛教的标志就是法轮,法轮就是从四圣谛“三转法轮”而来。

佛教从印度发源、传播,虽然遍布世界各地;随着各地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化不同,又展开各种适合当地的佛教。但是,尽管各地对法义的解释或许有所不同,甚至对佛陀的认知也有相异;然而对于以法轮、四圣谛作为佛教的标志,全世界佛教徒应无异议。

现在的世界佛教徒友谊会,以五色旗作为教旗,意谓五乘共法;即使是五乘共法,也是以四谛做为基本的中心佛法。

有人说,佛教没有总部,太过自由、分歧,经常有满瓶不动半瓶摇的佛子,各说各话,违背圣意,失去了佛教本身的面目;佛教如果要想统合,今后应该再对四谛“三转法轮”,藉此统一世界的佛教,希望有识之士,朝此目标努力。

二、佛陀对四圣谛的解释说喻

如上所述,四谛是佛陀成道之后,于鹿野苑为五比丘初转法轮所说,为佛教中南北传的佛教、汉藏传的佛教所共遵的基本教义,彼此共同认为这是世间、出世间的唯一解脱之道。后世诸佛弟子虽认为四圣谛为声闻、缘觉之法,意思就是贬四圣谛为小乘法,其实大乘经典中亦多有四谛之论,如《胜鬟经》、《大般涅槃经》等,不仅附有大乘之解释,并对四谛之深义更有所发挥。

四圣谛即指苦、集、灭、道四种正确无误的真理。在《增壹阿含经卷十六 四谛品第二十五》中,佛陀告诉弟子:

所谓苦谛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忧悲恼苦、怨憎会苦、恩爱别离苦、所欲不得苦。取要言之,五盛阴苦,是谓名为苦谛。……所谓习谛者:爱与欲相应,心恒染着,是谓名为苦习谛。……所谓尽谛者,欲爱永尽无余,不复更造,是谓名为苦尽谛。……所谓苦出要谛者,谓贤圣八品道,所谓正见、正治、正语、正行、正命、正方便、正念、正三昧,是谓名为苦出要谛。

四谛的“谛”,就是真理;包含有审察、真实不虚的意思。此四者皆真实不虚,故称四谛、四真谛;又此四者为圣者所知见,故又称四圣谛。

四圣谛大体上乃佛教用以解释宇宙现象的归纳。其中,“苦”与“集”表示迷妄世界之果与因,而“灭”与“道”表示证悟世界之果与因;即世间有漏之果为苦谛,世间有漏之因为集谛,出世无漏之果为灭谛,出世无漏之因为道谛。

若依因果的顺序来说,四圣谛应该是集、苦、道、灭,何以佛陀要先说果,后说因?这是因为众生的根性,“果”易明而“因”难晓,为了方便化导,因此佛陀不得不先明示苦相,令众生生起厌离之心,再示业因.使之断集;继而示以涅槃乐相,令其欣慕,然后再说修道之法,令其行持。

四谛之义,综合《阿含经》、《大毗婆沙论》、《大乘阿毗达摩杂集论》等诸经论所说,就是:

(一)苦谛

苦,泛指逼迫身心苦恼的状态。苦谛即在说明生死轮转的实相是苦的真谛,说明人生实相本来是苦的道理。

根据经典的说法,苦有二苦、三苦、四苦、八苦、八万四千乃至无量无数的苦;若依现代人的生活体验,用现代人的语言来说,苦大致可分为:我与人的关系不调和(譬如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我与身的关系不调和(譬如老、病、死苦)、我与心的关系不调和(譬如贪嗔愚痴苦)、我与物的关系不调和(譬如居住的空间窄小、不能称心如意、所求不得等苦)、我与事的关系不调和(譬如失业、落榜)、我与社会的关系不调和(譬如治安不好、经济萧条)、我与自然的关系不调和(譬如气候寒热不适苦)、我与境界的关系不调和(譬如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正是所谓“天长地久有时尽,人间之苦无尽期”。

不管世间充满多少苦,其实佛教之所以讲苦,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知道苦的实相,进一步去寻找灭苦的方法。因此,了解苦的存在,只是一个过程;如何离苦得乐,获得解脱,才是佛教讲苦的最终目的。

(二)集谛

集,积聚、招感的意思;集谛就是指形成痛苦的原因。根据《成唯识论》卷八说:“生死相续,由惑业苦。”众生由于无明、贪爱、嗔恚等烦恼的驱使(惑),而积集种种恶业(业),然后依照种种业报而招致种种苦果(苦)。如此一来,惑(烦恼)、业(行为)、苦(苦果)辗转相因,循环不息,就形成有情无量劫以来的生死轮回。因此,烦恼能招感业力,引发未来的生死果报,具有“发业润生”的功用。

由于烦恼是迷惑自性的魔障,它能障蔽、遮盖众生的真如佛性,所以又称“障”、“盖”;它盘缠在众生心中,像是重重绞绕的绳索,所以又称“结”、“缠”;它系缚众生的身心,令不得自在,所以又称“系”、“缚”;它像污垢,因能污染众生的心性,所以也叫做“垢”;它如洪水,能使善品流失,所以又称“瀑流”;它驱使众生流转于生死之中,所以又称“使”;它能牵制众生,令不得出离生死,故又称“轭”;众生的烦恼交络繁茂,有如茂密的森林,所以又称“稠林”;众生因为烦恼,常由眼等六根门头漏泄过患,所以又称“漏”;潜在的烦恼随逐众生,眠伏在深层的意识里,以极微细的活动状态,在不知不觉中扰乱众生身心,所以又称“随眠”;烦恼又如尘埃,能染污吾人之心性,所以又称“尘劳”;烦恼本非心性固有之物,乃因迷理而起,所以又称“客尘”。

此外,烦恼又有火焰、毒箭、虎狼、险坑等譬喻。吾人如果想从烦恼痛苦的深渊中解脱出来,首先要灭除集昔的原因,不再造作新的苦业;所谓“随缘消旧业,切莫造新殃”,如此则快乐的人生也就离我们不远了。因此.彻底了解造成痛苦的原因——集谛,这是追求幸福不可忽视的要务。

(三)灭谛

同类推荐
  • 学会涵养心性的小窗幽记

    学会涵养心性的小窗幽记

    这是一本深深蕴藏着文化魅力的书,它来自独具魅力的中国古代经典读本,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符合当下的解读和挖掘。它既有适应当今社会商业发达的一面,又有引导人们在内心回归传统的一面。其读者是对国学感兴趣,同时需要国学在现实中给予自己指导的人们。本书的一大特色就在于版块划分,它编排清晰,内容丰富,是普及国学、引导人生的标准读本。
  • 小故事大道理:十年畅销(全集珍藏版)

    小故事大道理:十年畅销(全集珍藏版)

    本书包括五卷:心灵对话、幸福之门、生命巡礼、成功有约、人生小语。
  • 靠什么有钱——一生必须有的18种眼光

    靠什么有钱——一生必须有的18种眼光

    本书内容包括:推销自我:像猎手般捕捉财富;诚信做人:在感动别人中赚钱;冒做事:账富最大化的不二法门;研究政策:行动在前,财源滚滚;不熟不做:熟能生巧熟能生财;打工偷学:进得熔炉,炼就金刚;就地取财:“不要忽视身边的资源”;创意为魂:先知后行赚大钱……
  • 情绪操控术:走出困境的心理策略

    情绪操控术:走出困境的心理策略

    本书仔细分析了生活中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其引发的后果,结合了诸多生活中的实例,讲述了怎样去调整心态的一些相关理念和思想精华,以简单明了的语言阐述出一个个浅显生动的人生道理。
  • 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

    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

    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变成了钢筋水泥的都市里默默奋斗的年轻人,普普通通地在社会中努力挣扎、载浮载沉的平凡人。我们为一些公认的目标:成功,拼命奋斗。开始变得压力很大,内心压抑,有很多精神上的困惑,拼命追赶的困惑,遇到挫折的困惑,自己真正想要的什么的困惑。越来越疲惫,越来越不快乐。社会不仅需要功名利禄,还是需要一些其他的东西的,而我们的舆论、标准却忽视了。越是浮躁的社会,我们越是需要培养一些品质。坚守我们真正想要追求的,找到自己内心的节奏,让心慢下来,在浮躁现实中从容的生活。
热门推荐
  • 理性履职观

    理性履职观

    罗崇敏,男,汉族,1952年12月生,云南江川人,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0]?,现任国家督学、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曾为下乡知青、乡村卫生员、工厂工人、学校教工、党校教员、机关公务员。曾在江川县政府办公室、江川县政府、中共江川县委、中共新平县委、玉溪市委办公室、中共玉溪市直机关工委、玉溪市委、云南民族大学、红河州委、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履职。历任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副书记、大学党委书记、州委书记、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系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哲学学会、经济学会
  • 萌萌狐狸妃:霸道相公请放开

    萌萌狐狸妃:霸道相公请放开

    什么、?我是你们捡来的?如今你们女儿回来了就是要赶我走是吗?她伤心的哭喊着,一夜之间她失去了千金身份,连说爱她的男人也离她而去!祸不单行,突如其来的车祸使她穿越到了一个以强为尊的世界,斗渣爹,斗庶妹,还和奇幻大陆最强的男人产生了一段复杂的感情纠葛,以及各种无厘头的奇遇!
  • 鲁迅作品里的教育

    鲁迅作品里的教育

    本书内容包括:只有改造社会,才能改造教育;批判封建旧礼教和旧教育;让儿童活泼自由发展;读有用的书,走自己的路等。
  • Demon和恶魔王子

    Demon和恶魔王子

    早上,她兴高采烈的起床,打开一扇门,看见前几个小时还和她在一起腻歪的男人和一个小三生的贱人在一起……那一刻,她觉得世界都崩塌了,但是后来他们一点一点的激怒她,让她难堪,导致他们不好过的生活出来了,她把身上的豪门光环扔掉,让自己变回本来的自己……然后他和她在一所高中开始了一段美好而不美好的感情……看完后一定要推荐……拜托拜托……
  • 清歌啸凡尘

    清歌啸凡尘

    左手翻云,右手覆雨,看山村少年如何屹立庙堂之上,啸傲草莽之间。胸中一腔热血,手提三尺青锋,斩妖除魔,荡尽魑魅魍魉,求证大道!PS:要扑就扑的更猛烈点吧!
  • 永恒圣典

    永恒圣典

    宅男萧天辰意外穿越魔法大陆,却成了不能修炼魔法的废物!可是,他竟然能修行失传十万年的斗气!从他成为第一个斗帝之后!这个世界再没有绚丽的魔法,只有繁衍到巅峰的斗气!
  • 闪婚独宠,总裁宠妻无下限

    闪婚独宠,总裁宠妻无下限

    华灯初上,纸醉金迷。据传,三年男友与名媛暧昧不清。她化身孕妇,混入会场。本想捉奸,却不料红酒反泼一脸。男友却对她人嘘寒问暖。形势所迫,她转身投入另一陌生男人怀抱,另类邀约。如此囧遇,却促使她将自己嫁了,还遭老公夜夜索欢。“喂!我已经超负荷,你这么看我,干嘛?”
  • 男神站住,我要给你生猴子

    男神站住,我要给你生猴子

    是谁说大唐双龙传里的婠婠是唯爱徐子陵的?是谁说的,粗来,我保证不打死你!!该死的顾男神,我的清白,你赔我,呜呜~~某婠面无表情的拧着跪在键盘的顾以宸:“顾以宸,你昨晚去了哪里?”可怜的小宸宸眨巴着大眼睛,蠢萌蠢萌的认错,“老婆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某婠继续面无表情:“夜不归宿,知错不改,罚你一个月不许上我的床…”“不要哇,我真的错了…”小肉包走过来,奶声奶气的说:“爸比你太让我失望了,你居然和我抢男人,算了,我还是去找娘亲吧…”风中凌乱的顾以宸……
  • 现实就是这样

    现实就是这样

    天的尽头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路了。
  • 青梅宠物

    青梅宠物

    青春的路上,我们有说有笑。他们都说,如果我早知道我会喜欢你,我一定会对你一见钟情。而我想说,我更愿意晚一点遇见你,这样我们之间的小插曲会不会更少一些。还有,你会不会,更爱我一些?(黎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