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63400000029

第29章 六波罗蜜自他两利之评析(2)

职是之故,若问佛教对国家社会到底有什么助益、贡献?光是一个“五戒”对净化人心、防患犯罪于未然,便胜于法律的刑罚,所以孙中山先生说:“佛教乃救世之仁,可补法律之不足。”

现在研究行为学科的人,如果到监狱里去调查一番,就会知道,失去自由的受刑人,必定是犯了戒律,尤其是违犯了五戒,例如杀人、毁容、迫害、鞭打、过失致人于死者,皆会失去自由,这是必然的结果;例如窃盗、抢劫、贪污、侵占、勒索、绑票、吞没寄存等,也会遭到因禁而失去自由;例如邪淫、强暴、拐骗、重婚、妨碍风化、妨碍家庭、各种性侵害等,法律也会给你强制关闭,让你不能自由;例如妄语、说谎、诈欺、毁谤、背信、伪证、恐吓、造谣、仿冒,尤其是“未得谓得,未证谓证”的大妄语,说自己是活佛,是无上师,是仁波切,更是罪不可逭;例如吸毒、醉酒、贩毒、运毒、制造毒品等,都会受到国家刑法的制裁。

所以,世间上的人,不持戒而能得到解脱自由的,无有是处。犯戒,就是侵犯别人的自由;杀生,是侵犯他人生命的自由;偷盗,是侵犯他人财产的自由;邪淫,是侵犯他人身体的自由;妄语,是侵犯他人名誉的自由;吸毒,是侵犯自己的智慧健康,进而因为丧失理智而侵犯他人。所以佛教徒只有持戒,才能得到自由,才能远离束缚。

由此说来,持戒到底是束缚呢?还是解脱呢?道理不辩自明。

三、论忍辱波罗蜜的“利衰之间”

佛教把吾人所居住的世界称为“娑婆”,也就是“堪忍”的意思。可见人活着就必须要忍,何况学佛修行,要想成就佛道,忍辱是必修的不二法门。

忍辱,就是忍受别人的侮辱、恼害而不起嗔心,因此忍辱的定义就是:堪受外境加诸于身心的苦恼与痛苦,而丝毫不忿怒、不结怨、不怀恶意,也没有报复之心。

根据《大宝积经》记载,佛陀在过去世修行时,曾被五百个“健骂丈夫”追逐恶骂,不论佛陀走到哪里,他们就跟着骂到哪里,而佛陀的态度是如《法苑珠林》的“未曾于彼起微恨心,常兴慈救而用观察”。因此经云:“何者多力?忍辱最健;忍者无怨,必为人尊。”(《四十二章经》)“能忍之人,第一善心。”(《正法念处经》)“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佛遗教经》)

忍辱并非“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懦弱”行为;忍是一种大勇、大力、大无畏、大担当。一个人如果“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能名为人道智慧人也”(《佛说遗教经》)。因此,忍是一种力量,是责任,是明理,是化解,是般若智慧。

忍有三种层次: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又说为:生忍、法忍、无生法忍。(《四十二章经》)

所谓“生忍”,就是我们忍受生活中所遭遇的各种酸甜苦辣,是担当人我的是非曲直,是负责应尽的任务,是处理是非得失,是化解恩怨烦恼。一个人要维持生命,要生活得自在,就必须要生忍。例如.为了工作上班,必须早起赶公车,必须忍受塞车、寒热、睡眠不足等身体上的疲累之苦,乃至人事上的意见不合、爱恨情仇等。可以说,人要维持生命,要能生活下去,就必须忍耐,这就是“生忍”;而这种忍耐就是一种从生活中淬炼出来的智慧与力量。

所谓“法忍”,就是吾人要维持生活、生命,要能把心理上的贪嗔痴成见,能够自我克制,能够自我疏通,能够自我调适。也就是体认一切诸法和事物的实相为“缘起缘灭”,把心安住于此真理而不为生灭所动。例如世间上的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功名利禄、人情冷暖,不但不为此所动,要能真正的认知,能够处理,能够化解,能够消灭,这就是“法忍”。法忍就是一种体悟“缘起性空”,明白因缘果报,通达事理人情的般若智慧。

所谓“无生法忍”,就是忍而不忍的最高境界,是了知一切法本是不生不灭,无所谓忍或不忍,一切都是法尔如是,这就是“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是一种觉悟无生之理,察见一切无生之法的实相智慧。

总之,忍是一种认识宇宙人生实相的智慧,是一种接受、承担、负责、化解、处理、解脱的力量。人的一生,很难事事称心如意,为了生活,哪一个不是时时都要忍耐?因为能忍,就有力量!因此遇到挫折、委屈、难堪、毁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忍耐。忍的力量,刀枪、毒药、凶残暴虐所不能及。

在《增壹阿含经》说:小孩以啼哭为力,女人以娇媚为力,国王以威势为力,罗汉以少欲为力,比丘以忍辱为力,菩萨以大悲为力。忍辱就是坚强、稳固、磨炼,所谓“白玉还须妙手磨”,一件艺术品须经雕刻师的精雕细琢,才能永世流传;梅花须经霜雪的洗礼,才能芳香扑鼻。人的一生如果不经过寒霜雨雪,反而难成大器,因此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可见一个人要想成功立业,必须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佛陀十大弟子中,舍利弗发大心布施眼珠,而得人天赐助;阿那律精进修行,以致眼瞎,后得佛陀教以修行法而得天眼通。所以《菩萨生地经》说:“菩萨之行,忍辱为本,以立忍力乃疾得佛。”

忍辱是为了对治嗔心,嗔是三毒之一,所以《佛遗教经》云:“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嗔恚。”《法苑珠林》也说:“嗔是失诸善法之根本,堕诸恶道之因缘。”又说嗔心是“法乐之怨家,善心之大贼,恶口之府藏,祸患之刀斧”。嗔心一起,可以障闭我人的智慧,如同天上的乌云掩盖明月;又像野火烧尽林木。所以经云:“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又说:“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吾人学佛修行,累积功德,禁不住一次的暴怒,所谓“佛前多劫修供养,所积广大福德缘;一念嗔心才兴起,尽焚彼福成灰烬”。因此寒山大师说:“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

忍辱的利益,如《忍辱经》说:“怀忍行慈,世世无怨;中心恬然,终无毒害。”“世无所怙,唯忍可恃;忍为安宅,灾怪不生。”“忍为神铠,众兵不加;忍为大舟,可以渡难;忍为良药,能济众命。”《法句经》也说:“恚能自制,如止奔车,是为善御,弃冥入明。”因此,“为欲自利,利益他人,应当行忍”(《正法念处经》)。

世人都以为忍辱是吃亏、受气、退让,是怯懦的行为。其实,如同挑夫,没有力量的人,只能挑二十斤;稍为有力的人,可以挑八十斤;真正有力的人,能挑二百斤,所以能担、能受、能忍,就是力量。有力量的人,面对荣辱毁誉、利衰苦乐,都能担当;因其担当,所获利益,无与伦比。

所以,学习能忍,在世间生活、生存,才能不会灰心动性,这不只是说“忍一口气,风平浪静”而已,以忍处世,功德无比。

忍辱之于人,是利?是衰?不言而喻。

四、论精进波罗蜜的“苦乐多少”

工作要精进勤劳,修行也要精进勤劳;精进究竟是辛苦呢?还是快乐呢?

如果把精进说成是辛苦,谁会心甘情愿的精进呢?如果把精进说成是快乐,这不是很有内涵和意义吗?假如把精进说成有辛苦,更有快乐,这也是很公平的事呀!

谚云:“黄金随潮水流来,也要你早起去捞它。”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也没有不劳而获的道理;“你要怎么收获,就先怎么栽!”这是必然的因果定律。

中国古代的士人举子“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都是由于精进而得;佛陀也曾告诉弟子:“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是故汝等当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佛遗教经》)

所谓“精进”,纯而不杂曰“精”,前而不退曰“进”。依佛教的教义而言,在修善断恶、去染转净的过程中,不懈怠的努力上进,克服困难,务期到达目标,就叫做“精进”。

精进能普遍策发一切善行,与一切功德相应。因此精进虽在六波罗蜜中排行第四,然六波罗蜜若无精进,则其余五者皆不能完成波罗蜜(圆满),因为“精进法是一切诸善法之根本,能出生一切诸道法,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智度论》)。可见精进是修道的根本。

精进,必须是正当而有益于人我的行为,才是正精进。佛经有四种正精进,即: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恶令除灭。(《发菩提心经论》)菩萨若无此四种精进,即不能圆满精进波罗蜜。

精进是为了对治懈怠。“居家懈怠,则衣食不供,产业不举;出家懈怠,不能出离生死之苦。一切众事,皆由精进而得兴起。”(《菩萨本行经》)懈怠是众行之累,是人生之病。在家懒惰,失于俗利;出家懈怠,丧于法宝;故应以“精进”对治而才能波罗蜜。

精进又分“心精进”,旨在断贪嗔烦恼(去恶),以及“身精进”,即广修诸善法(行善)。根据《增一阿含经》记载,弥勒菩萨本与释迦佛同时修行,佛陀因为发勇猛精进心,故早于弥勒菩萨成佛。因此,佛陀曾经告诉阿难尊者:“在家精进,衣食丰饶,居业益广,远近称叹;出家精进,行道皆成。欲得具足三十七品,诸禅三昧,道法之藏,截生死流,至泥洹岸,无为安乐,当勤精进,勤修为本。”(《菩萨本行经》)

此外,《月灯三昧经》卷六说精进有十种利益:“一者他不折伏;二者得佛所摄;三者为非人所护;四者闻法不忘;五者未闻能闻;六者增长辩才;七者得三昧性;八者少病少恼;九者随所得食;食已能消;十者如优钵罗花,不同于杵。”

精进的利益,不但能对治懈怠,而且能够成就菩提。办事精进,事业得成;修行精进,功行必就;今世精进,于未来世必能成就大人奇特功业。但是一般凡夫莫不以精进为苦,视工作与修行为畏途,所以事业无精进之力,修行无精进之因,何能有成就的结果呢?在长远的佛道之上,必须要精进才能完成;精进之道,必须要:

第一,精进常念众生苦:如胜鬘夫人所发愿:“我从今日,乃至菩提,若见孤独,幽系疾病,种种厄难,困苦众生,终不暂舍;必欲安隐,以义饶益,令脱众苦,然后乃舍。”(《胜鬘经》)像如此精进愍念众生的慈心悲愿,自然能激发菩提道念,精进修行。

第二,精进常存无常观:如《起信论》说:“当观一切世间,有为之法,无得久停,须臾变坏,一切心行,念念生灭,以是故苦。应观过去所念诸法,恍惚如梦;应观现在所念诸法,犹如电光;应观未来所念诸法,犹如于云,忽尔而起……”吾人所以懒惰懈怠,大都源于存在着“今日又明日,明日复明日”的心态,故而因循蹉跎;若知生命在呼吸间,正如“普贤警众偈”说:“是日已过,命亦随减。”那么吾人在二六时中,岂敢懈怠?岂能不发勇猛精进之心呢?

假如用数字来计算,则布施加精进、持戒加精进、忍辱加精进、禅定加精进、般若加精进,则又何事不成,何事不办呢?

依此类推,工作加精进、读书加精进、行善加精进、发心加精进,则又何事不办,何事不成呢?

甚至,愿力加精进、慈悲加精进、惭愧加精进、精进加精进,则又何事不成,何事不办呢?

要起精进之心,必须“如救头燃”,要觉“如少水鱼”;如此自能爱惜寸阴、珍惜时光,如夏禹的“不重径尺之璧,而爱每日寸阴”。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所以完成佛道,没有一位不经过历劫时间的煎熬,没有一位不历经各种苦行的磨炼。有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同类推荐
  • 不一样的温州人

    不一样的温州人

    不一样的温州人,温商是世界上最值得学习的商人。他们靠“一元钱”闯天下,从无中生有,自小中见大,迅速网罗世界各地的财富,他们集中力量、勇于冒险、敢为人先、攻城略地、战无不胜。
  • 圈子是设计出来的

    圈子是设计出来的

    人类生活的社会,是一个谁都能成功的社会。但是就人类历史来看,成功的人却为数不多。为什么机会是同样的,而他们就能成功呢?其实,这关键要看你是如何做的,又是如何去努力的。在现在的社会,如果你认为埋头工作、默默努力,就能获得成功,那你就错了。要知道,一个人获得成功,他可以没有权贵的身世,也可以没有富有的父母,但是他必须要认识很多人,拥有很多人脉关系。而仅仅拥有人脉还不够,要懂得增进感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才是人脉的升华。
  • 自己拯救自己:斯迈尔斯成功学大全集

    自己拯救自己:斯迈尔斯成功学大全集

    《自己拯救自己:斯迈尔斯成功学大全集》以一句古训“自助者,天助之”贯穿始终,通过历史上各界名人的具体而生动的事例,讨论了人生哲学中诸如勤奋、勇敢、信念、诚信、金钱观等等,着重教导年轻人正确地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斯迈尔斯一生写过20多部著作,其中最广为流传的除了《自己拯救自己》之外,还有《品格的力量》《金钱与人生》《人生的职责》等。主要探讨人生的成功与幸福,关于良知,关于道德,关于自由与责任等等。斯迈尔斯在研究了历史上多个国家、多个领域的成功者之后发现,在人类文明中,存在着一些历久弥坚的优秀品质,它超越时代和地域,不断地引导着人们走向成功和幸福。
  • 谁将被淘汰

    谁将被淘汰

    近日,国家人事部研究员吴德贵指出,随着中国入世,在某些行业和领域高素质人才“走俏”的同时,有“八种人”将会“滞销”,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将遭遇麻烦事,即将被淘汰,成为“困难户”:知识陈旧的人、技能单一的人、情商低下的人、心理脆弱的人、目光短浅的人、反应迟钝的人、单打独斗的人、不善学习的人。而相反八种“走俏好销”、即将崛起的人,便是与这八种即将被淘汰的人刚好形成对立:知识更新的人、技能多样的人、情商出色的人、心理坚强的人、目光远大的人、反映敏锐的人、团结协作的人、善于学习的人。
  • 说得好更要说得巧

    说得好更要说得巧

    说话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让别人了解自己见解的一种手段。这需要说者言之有意、言之准确,比如想在短时间内向许多人传达大量的信息时,就需要准确地把话说得“恰到好处”。表达能力已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本书的中心意思非常明确:说什么是次要的,关键看你怎么说。说得恰到好处,说得能打动人心,你就是一个“会说话”的人。这更是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的必备素质。
热门推荐
  • 雪球专刊第021期:股民的自我修养2

    雪球专刊第021期:股民的自我修养2

    最近有这样一种想法,即股市投资成功带来的收益,与一个人的层次、境界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不具备一定的层次和境界,即使从股市中得到了暴利,也很容易失去(2006年首次入市,在2007年大赚的投资人,估计只有不到5%的人到目前保住了牛市的成果)。更多的人是从未在股市中得到过较多的浮盈,而是在中国股市这个亿人坑中越陷越深。
  • 天下名人堂

    天下名人堂

    这是一个遵守弱肉强食规则的伪文明世界,这个世界有一袭世界名人榜,记录着世界上顶级的出名人物,不管是英明,还是臭名。其中有一个叫做德道安的公司,德道安臭名昭著,公司里头的榜上人物超过了200名,都是世界各地聚集在一起的狠角色。主角一行人所在的36号公司在一次任务中,遭遇了德道安的天下第一拳王和天下第一毒枭,得知了德道安在进行一项危及全世界的秘密行动...........
  • 佛魔杂谈

    佛魔杂谈

    【成佛?成魔?】一念地狱,一念天堂,成魔成佛只是一念之间。一条路,一直走下去,就是魔;知道停下来,思考,修正,就是佛。冲动是魔,理智是佛。倘若,不顾一切的义无反顾的走下去,撞了南墙也不回头,便是心魔作祟。若是途中觉醒,大彻大悟,不妨回头是岸,立地成佛。所谓魔道,所谓佛道。佛魔之区别只在于魔有魔道,佛有佛道!
  • 道教宫观文化概论

    道教宫观文化概论

    《道教宫观文化概论》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探讨作为道教宫观“神圣空间”的内核与作为社会化外延的因素,以及它们是如何在漫长的历史中产生发展的,从而奠定了宫观文化的研究基础。第二章主要探讨道教宫观内神仙信仰在当时的政府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下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神仙信仰的特点,以及人神交通的斋醮仪式。第三章主要探讨宫观的神职人员——道士的产生发展、清规戒律、组织制度以及经济生活等。第四章重点探讨了道教官观的建筑、美术以及音乐艺术的起源和发展,解读其艺术表象下的神学思维和世俗情怀。第五章,宫观文化的世俗化典型——道教庙会。
  • 素霓裳

    素霓裳

    [花雨授权]当亲生父亲害死了妈妈和外公,她的心就已成了铁石,誓要为妈妈和外公报仇。可名义上的继兄用他的柔情和挚爱融化了她冰封的心。为了爱,她毅然放弃了仇恨,偏偏那个冷血至极的父亲步步逼进,让她不得不继续她的复仇.
  • 八卦联盟

    八卦联盟

    三千年前,为息宁天下,三千年后,无极剑魂逸出,后人偶得《天书》,欲重新召集天命之人,可依旧困难重重,险象环生。
  • TFBOYS天使残留的回忆

    TFBOYS天使残留的回忆

    “说好做彼此的天使呢,你呢,现在呢,那个爱我爱到不能呼吸天真的你去哪了!”“对不起,不要来找我了,我不值得你这样去等,对不起,你的每个十年我不能在,对不起,希望你幸福……”
  • 末世逃脱

    末世逃脱

    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成功找到可以适应生存的星球,科学家已经启动移民的计划。然而…………易寒逃脱的地球计划开始了……
  • 废材狂妃萌萌哒

    废材狂妃萌萌哒

    洛柠檬一个普通医学院的法医,该死的罗绝居然让她当第一个解剖的学生。这不是要她的命吗。“我…我要怎么下手”洛柠檬心里想,手中的手术刀悬在空中,还不停的颤抖。罗绝在一旁的脸色让他更害怕了。……这里是哪里,洛柠檬看着红色的房屋和精致的摆设,低头看自己还被绑着。一袭白衣的男子如同梦幻般的穿来。。。“姑娘你没事吧”他温和的语言说道。“我…我觉得以身相许”洛柠檬心嘚咯了一下,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说这样的话。绝尘我们要一直在一起。。。非常感谢言士免费小说封面为我做的免费小说封面,没封面的童鞋赶紧去吧,百度“言士封面
  • 从冬到夏谈养生:中医养生与二十四节气

    从冬到夏谈养生:中医养生与二十四节气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道法自然”。中医养生从千年文明中不断吸取精华,以中医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精液、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等理论为基础,根据中医“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的特点,以食疗、针灸、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方法为手段,总结出一套神奇且行之有效的养生大法,成为人们预防疾病、保养身体、促进康复的重要依托。本书综合了历代养生名家名著的理论,针对二十四节气制定了饮食、运动、食疗、起居等方面具体的养生方案,读者可以掌握并运用到生活当中,轻松地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