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63400000042

第42章 佛教的生死学(1)

——二○○四年十二月廿四台北国父纪念馆

各位法师、各位嘉宾、各位护法信徒们,阿弥陀佛!

今天和大家讲“佛教的生死学”。

生死是世间最平等、最普遍,也是最必然的事情。古今中外,不论帝王将相或是贩夫走卒都有生死。有的人爱生恶死,有的人稍不顺遂,干脆一死了之,这都太极端。其实生死是最平常的事情,就如同睡觉,睡着了就好比是死了,清醒了就好比是再活过来。生死好像是一张纸,是一体两面的,死了就会生,生了就会死,所以“生也未尝生,死也未尝死”。因此,现象上的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不值得太过计较。

生死是十分美好的,就例如衣服破了、房子坏了、机器老旧了,要汰旧换新,这是一件值得欢喜的事情。死亡如同搬家,再换一个新的身体,这是“乔迁之喜”,应该感到高兴才是。为什么一定要让这个身体用到老旧、不能动、不自由、老病了呢?那很痛苦啊!

说到生死,生物学家也提到,人类身上的细胞不断地新陈代谢,所以才能维护生命的健康。可见得,人不断地在蜕变,昨天的我,不是今天的我,今天的我,又不是明天的我,人应该经过千生万死才会成长。

生死有很多种。说到身体的生死,睡觉的时候,两眼不看,我们说眼睛死了;耳朵不听,耳朵死了;眼、耳、鼻、舌、身都死了,唯有心会起来活动。比如作梦,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是等到天亮了,眼、耳、鼻、舌、身又再活过来了,这就是一个生死的循环。烦恼也有生死,今天的烦恼不要带到明天,更不要把烦恼传染给别人,当下就让它死了。

佛教里有“二种生死”。人是“分段生死”,由于每一世所招感的果报不同,因而有形貌、寿命等区别,一期生命结束后,又再起另外一期。的轮回。菩萨、阿罗汉是“变异生死”,在道德、见解、悟性上和人是不一样的,已经没有身形上的轮回,只有心念的生生灭灭,是精神上的生死。

苦难的煎熬是生死,思想上的提起、放下是生死,知识上的不断进步也是生死。生与死本来是一分二,就像是《大乘起信论》中提到的“一心开二门”。“心真如门”,就是没有生死,“心生灭门”,则有生生死死的现象。无常生死就是真理,所谓真理者,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是必然的、平等的。既然是必然的、平等的,我们就应该接受它,能接受就不会痛苦。好比生病的时候,懂得“与病为友”,就不会苦恼;能接受生死,就不会恐惧。

放下功名富贵容易,放下生死比较不容易。下面谈到生死的解脱自在,希望能让大家放下生死。

过去有一个母亲,因为儿子死了;让她整天忧愁苦恼,于是妇人就去请求佛陀:“佛陀!您神通广大、法力无边,能不能让我的儿子活过来?”佛陀就对妇人说:“你要救你的儿子,有一个办法。如果你能找到吉祥草,我就能救你的儿子。”她问:“什么叫做‘吉祥草’。”佛陀说:“你到每户人家去问有没有死过人,如果没有死过人,他家里面所长的草就叫做‘吉祥草’。”于是这个妇人就到处去问:“你家里有死过人吗?”可是哪个人家没有死过人啊!最后她虽然没有找到吉祥草,但是她突然领悟到:“原来家家都有人死啊!”因为了知生生死死是很平常、很自然的事,她就不再悲伤了。

关于生死的问题,请慈惠法师提问题,我来说明。

问题一:

刚才大师提到,生死是很平常、很自然、很必然的事,有一个问题请教大师,您有过濒临死亡的经验吗?能不能举例?

大师:

到了现在这个年纪,我一直在练习死亡来临时如何处理。不过,我多少年来,对这个世间已不贪不求,什么东西都不是我的,什么东西都能随缘。死亡时最怕的就是有牵挂,舍不得死,一心牵挂着自己的亲人、财富……另外就是对于死后境况的害怕。于是我慢慢预习死亡后的情况,这样的练习,让我自觉对于死亡就不再那样挂碍了。

七八岁时,有一年河面结冰,我在冰上玩耍,看到河中间,好像有一个白色的印子,以为是鹅或鸭在那里生了蛋,其实是冰的破痕,待走过去一看,就这样掉了下去。本来应该是无法得救的,后来自己怎么起来的都不知道,回家敲了门,家人才看我全身结冰。或许就像人家说的命不该绝,要死都死不了。

到了台湾,我在一个寺院里挂单,每天都要拉个“犁啊喀”(木板拖车),走十四华里的路去买米、买菜。有时候东西少一点,就骑脚踏车去买。那时候,骑车的技术不好,骑在小路上,突然看到两个小学生走来,“啊!”我心里想着可能要撞上了,怎么办?于是我大喊:“让路啊!”一分神,车子就从三层楼高的地面翻落到水沟里,沟里面都是石头。掉落的当时,我的头是朝下的,真是惊心动魄、天旋地转,心想我死定了。

几分钟以后,我发现阴间有黄土、有草坪、有树、有石头,跟人间一样,再摸摸耳朵、捏捏肌肉,“咦!这还是我嘛!我没有死耶!”再看看骑来的脚踏车,已经粉碎了,可是我却一点伤痕都没有,我很舍不得,就把脚踏车废铁绑起来,扛在肩膀上,拿回去卖。晚上,我在日记里写着:“平时是我骑脚踏车,今天是脚踏车骑我。”

多年前我住院检查,医生检查出我可能患有不治之症,他不敢告诉我生命不久了,就问我:“出家人会怕死吗?”这个问题实在很难回答。如果我说“怕死”,他会说“没有用的出家人”;如果我说“不怕死”,蝼蚁尚且贪生,人怎么会不怕死,未免太矫情了。所以我就回答他:“死,倒不是那么怕,怕痛。”倘若忍不住痛,英雄变狗熊,就难看了。痛比死亡更苦,好比内心伤痛、给人欺负、失去尊严,这种心中的疼痛比起死亡更加难受。

顺治皇帝曾说:“百岁三万六千日。”意思说在人间活了一百岁,等于过了三万六千个日子,可谓历经千生万死,对人情处世,透露出一些灵巧、智慧,升华、扩大了的一些看法,所以人不必怨叹自己的过去,即使过去的遭遇是违逆的,也能滋养我们、成长我们,给我们助力、给我们经验,所以,面对生死,应该坦然接受,不必惧怕。

几十年前,有一些老人想住到佛光山的佛光精舍里,因为将来死了,有人诵经,但是一住下去,却几十年不死,有的甚至还活了一百多岁,就像李鸿章的孙女李逸尘老居士。为什么不死?因为面临死亡,无有恐惧,就会增福延寿。

问题二:

请大师为我们解释佛教对生死的看法。

大师:

对于生死要有预备。很多家庭,家里的长辈忽然往生了,手忙脚乱,不知道怎么办,这就是平常没有做预备。天热要准备寒冷的衣服,有钱要懂得储蓄,平时就要把生死也规划到我们的人生计划里,免得临时慌乱。生死是无常的,有的人活到八九十岁,还是很健康;有的人,虽然年轻,死亡却忽然找上他,所以常有人慨叹:“阎王要你三更死,不会留你到五更。”生死无常,它是不分年龄、不分健康、不分贫穷富贵、不分智愚的。因此佛教里有句劝人的话说:“莫到老来方学道,孤坟尽是少年人。”死亡是不会等我们的,所以要把生死规划好,想做的事情,就赶紧去完成。

我在佛光山三十八年来,遇到最困难的事情,就是扩建佛光山,每每向民众买土地,大部分的人都不敢卖,都说“以后再说”。我觉得“以后再说”这句话不好,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即刻办理,人生不一定有以后,都等到以后,或许就是来生了,未来毕竟是个未知数啊!

我这一生只要是应该做的事情,就赶快去做;对我有恩的,就赶快报恩;该帮助人的,就赶快去帮助。不能老是说“以后”,就像孝顺父母,若等到父母都去世了,才要来孝顺,怎么来得及?

所以,人生虽是百年,也要把它当作一日来过,好好的运用。对于生死,不要轻易放弃生命,但也不必怕死。死是很自然的事情,虽死犹生。比方说,我发起百万人兴学活动,就是让人把智慧留在人间,把功德留给自己。每天说一句好话,是一个功德;给一个笑容,是一个功德;存一个好念,也是一个功德。把功德留给自己,把奉献、利益、帮助、缘分留给大家。

问题三:

请问大师,关于生的类别与死亡的不同?

大师:

生命的类别,佛教里提到有“四生”:胎生如人类、猪、马、牛、羊;卵生如鸡、鸭、鸟类、乌龟;湿生如蚊虫;化生如神鬼等。生命的类别还可以再区分,有的在山里面,如虎、狼、野兽;有的在空中,如鸟类;有的藏身在土里,如各种爬虫类。生命很奇妙,有的是两只脚,有的是四只脚,有的是多足,甚至还有颜色上的不同。不管是哪一种生命,生有千种万种的不同,死也是一样,有许多的不同。有的寿命尽了才死,有的福报尽了才死亡,等于银行里的存款用完了,寿命就尽了;有的人缘尽了,就离散了,像夫妻缘尽了就离婚。

我们常讲“四大皆空”,宇宙和人的生命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来维持的。以盖房子为例,钢筋水泥是坚硬的地大;搅拌水泥、粉刷墙壁,需要有水,就要水大;把钢筋弯曲,要火烧、焊接,这是火大;建筑要空气流通,就要有风大。人也是一样,骨头是我们的地大增上,大小便、流汗是水大增上,体温是火大增上,呼吸是风大增上,这四大成就人的生命,而四大不调的时候,就会患病,好比长了骨刺、水肿、发烧、呼吸困难……所以“缘具则成,缘灭则散”,又所谓“有缘佛出世,无缘佛人灭”,有缘就来,无缘就入灭。

有的人为了一个理念,为了一个主张,为了救人而牺牲生命,像这种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慷慨赴义精神,都是值得表扬的。有的人是意外而死,这也由不得人,死亡并不可怕,怕的就是很多的意料之外,不应该死却死了。

尤其现在很多自杀案件,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杀人有罪过,自杀也一样罪过,而且自杀并不能解决问题。自杀的人把痛苦、后事留给了家人、亲戚朋友.这实在是太自私了,因此自杀不但是懦弱的行为,而且很自私。一个人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就算是负债累累,也没有关系,慢慢地还,只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有人说:“我生病了、爱情不如意,我要自杀。”这更加莫名其妙,天上的星星千万颗,地上的人儿比星多,真是傻瓜,为什么自杀只为他一个人。

凡事要冷静,即使吵架了,也要提醒自己冷静,如果能有一方说:“我们现在不要吵,五分钟后再来谈。”或许在这五分钟的时间里,想死的念头就会改变了。所以,奉劝世间上的人,生总比死好,即使生很痛苦,可是死了也不见得能解脱,倘若能生得洒脱自在,死了也能洒脱自在。

现代人对于死亡的观念慢慢在进步。过去人死了叫“逝世”,现在不是了,叫做“往生”,往生就是没有死,生到别处去了。所以,只要我们把死亡视为往生、西归,或者上天堂,“死”,就是很幸福的事情。

不过,人很矛盾,像很多念佛的人,你问他:“为什么要念佛?”“我要求生西方极乐净土,希望阿弥陀佛来接引。”但是等到阿弥陀佛真的来了,这个念佛的人反而感到很意外,他就说:“阿弥陀佛,现在我还不能到极乐世界,我的儿子还没结婚、我的女儿还没有出嫁、我的小儿小女还需要我。”所以人在这上面有很多的矛盾。

例如有个年轻人的爸爸死了,他想替爸爸超度,于是找了法师念经。“师父,我爸爸死了,帮他念个经要多少钱?”师父嘀咕着:“念经要多少钱?《弥陀经》、《金刚经》一千元。”“这太贵了吧!”法师就反问这个年轻人:“那你说,你要出多少钱?”“打个八折好吗?八百元。”师父说:“好啦,八百元就念了。”

念完经后,法师开始祈愿祝福,“亡魂啊!我现在超度你,你赶快到东方世界去吧!”儿子一听,拉拉法师的衣服,问道:“别人都是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为什么叫我爸爸到东方去?”法师说:“到西方要一千元啊!你说八百元就好,所以只能到东方啊!”儿子一听:“啊!为了我省两百块钱,让爸爸只能到东方,不能到西方,这不行,法师你重新祈求,还是让我的父亲到西方极乐世界。”

于是法师又再祈愿:“亡灵啊!你的儿子现在改变心意了,他加了两百块钱,所以我现在重新祈愿,你到西方去吧!”这时候,爸爸忽然从棺材里跳出来,指着他的儿子骂:“你这个不孝子,为了你省两百块,叫你的老爸一下子到东方,一下子到西方,跑得很辛苦耶!”

人都希望生之安乐,死之解脱,不过佛经讲,人死的时候,如同乌龟脱壳,如同蛇蜕皮,如同犯人去掉手镣脚铐。人死了以后,没有身体的障碍,就只有精神的作用,所以可以穿墙入壁。西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这个世界有十万亿佛土,而一个佛土是三千大千世界,所以科学家虽然可以登陆月球,却不可能到达西方极乐业界。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只有用念佛,用愿力、用精神力。心念的速度比电、比光还要快,动一个念头要到洛杉矶、伦敦、纽约,心就能立刻到达。所以人死了以后,如果是往生极乐世界,这边死,那边即刻就生了,就没有距离的问题。一念三千,动个念头,三千大千世界即刻就可以到达。

有的老人家过世了,不要以为他死了,虽然他的身体不能动,但神识可能还在旁边跟我们讲话,只是我们听不到,因为精神世界无形无相啊!所以我们祭祀的时候,要祭神如神在,除非我们的祖先转世了,否则我们思念他、纪念他,他应该会知道。

多年前,我看过一本书,提到西方人士使用科学方法,写到有关人死了以后是怎样的情形。书中提到,有一场车祸,四个人都死了,路人交相接耳的讨论:“这个车子怎么会撞成这样?怎么人通通都死了?”这四个亡者当中的一位就告诉大家:“刚刚这场车祸,我知道是怎么样发生的。”但是,路人看不到,也听不到他的声音。后来亡者生气了:“我是当事者,我才是权威啊!事情的始末,我最清楚,怎么我要讲给你们听,你们都不听呢?”可见现在的科学已经慢慢可以证明死后的精神世界了。

同类推荐
  • 熟读《弟子规》争做好员工

    熟读《弟子规》争做好员工

    本书详细讲解了《弟子规》中论述的为人应在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方面达到的基本要求。书中借由先哲风范,引用圣贤智慧,博采众家之长,并结合现代企业员工工作、生活的实际,赋予了《弟子规》全新的理解、全新的立意,讲解了诸多现代企业员工行为规范理念。
  • 思路决定出路大全集

    思路决定出路大全集

    成功没有定式,优秀可以复制,从思维入手,你可以获得改变自己人生和命运的终极力量!这本《思路决定出路大全集(超值金版)》由牧之编著,立足现代人苦于没有出路、存在思维定势这一现状,着重分析有好思路就有好出路这一哲理,并列举了大量浅显易懂而又意义深刻的故事,以期读者阅读《思路决定出路大全集(超值金版)》时有豁然开朗之感,帮助大家开拓思路,走出潇洒人生路!
  • 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淡然是一种心境,于繁华尘世修得此心境,才能收获幸福人生。本书以“修炼淡然心境”为主题,告诉你如何淡然看待世事、修得宁静之心的人生智慧,培养淡然、淡泊、淡定之心境,学着摆脱烦忧,平衡成败,看淡得失,拥有淡然处世的智慧,获得简单的幸福。
  • 1分钟读懂人性的弱点

    1分钟读懂人性的弱点

    戴尔·卡耐基,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他运用心理学知识,对人类共有的心理特点进行探索和分析,开创和发展了一种融演讲、推销、为人处世、智力开发为一体的独特的成人教育方式。《1分钟读懂人性的弱点(戴尔·卡耐基传世经典)》在《人性的弱点》每一章、每一节的开篇部分,增设了导读文字,希望能提供给读者一套实用而全面的励志读物,让戴尔·卡耐基的《1分钟读懂人性的弱点(戴尔·卡耐基传世经典)》继续作为励志经典,指引我们前进。
  • 简单是一种境界:让生活与心灵回归自然的10种修炼

    简单是一种境界:让生活与心灵回归自然的10种修炼

    简单,看起来是生活的一种方式,是审美的一种追求;其实,更是现代价值系统平衡的一个支点,是自由的一种体现。置身其中,便会忘却工作的疲惫、生活的烦恼、人生的忧愁。根植于简单这块土壤而绽放出的人生之花,必定是芬芳而悠久的。如此,简单又是一种美的境界。孩子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们眼中的世界如此简单;成人之所以多虑,是因为成人心中的世事如此复杂。正如禅宗大师提出的参禅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所悟,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确,人之一生,垂髫小儿至迟暮老者,匆匆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也经历着人生的三重境界。
热门推荐
  • 水中霹雳——鱼雷

    水中霹雳——鱼雷

    本套图书从兵器爱好者入门知识、各种枪支、火炮、导弹、军用飞机、舰艇以及军用雷达等各方面入手,全面系统地向读者展示了世界精典武器知识。书中配有精美的图片,讲述武器背后感人至深的故事,对于青少年朋友和武器爱好者来说,这是一套值得收藏的图书。
  • 我的校园生活很无聊

    我的校园生活很无聊

    我本来只是想作为一个宅男默默的度过我的学生生涯,但是却为什么总是莫名其妙的被卷入各种各样的事情当中?作为一个坚守二次元的动漫宅男,却在三次元接触到了各式各样的女孩子,我是应该坚定操守,还是要臣服现实?
  • 绝望孤城

    绝望孤城

    创世中文首发,科幻悬疑末日生存大作《瘟疫》当文明被病毒瘟疫所毁灭后,从昏沉中苏醒而来的自己,究竟如何挣扎求存,
  • 墨染碎瓷

    墨染碎瓷

    暖玉如烟的是他的脸庞,冰寒九天之巅沉睡着她。我只是一个因为家变而沦落被相救的女子,而在耳畔中响起的则是:红月染天,冰晶再现。我到底是谁,我为何而存在?百年的轮回之轴又将转动,也许这一切都是陷阱,都是谜团,当一切的迷雾都消散时,剩下的只有心痛......
  • 龙剑传奇之灵魂在现

    龙剑传奇之灵魂在现

    “小子,站在。”刚放学回家的龙剑天,正走在一条小巷里,突然听到后面传来喊话。无赖的摇了头。“又来啦!”..........神魔乃一念之间.本书讲猪脚龙剑天以灵魂重生到了龙神大陆.本来作为学生的他.将会怎么.面对这一切呢?神.魔.妖....强大吗?一剑在手,天下我有。美女.小弟..座骑..法宝...来吧。且看猪脚如何笑傲苍穹吧.........个平凡的华夏少年,偶然的机遇使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钱,权利,美女…在他身上绽放;看他如何在地球演绎风云,在修真的途中所向披靡,他修随意之道,却因为种种原因牵连纷争之中。看他怎样在修真界、仙界、神界、圣界、混沌界创造不败神话,站在永恒的巅峰。精彩尽在其中…。
  • 长相思:花似伊

    长相思:花似伊

    简介: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伤心别离两相逢,前世,他们许下誓言,生生世世要把自已许给对方。一场变故,他不得不考虑她的安全,只身犯险。然而她却误会了他,当他归来时,最让他痛心的是,她已含恨而终。他发誓,如若有来生,必将她找出,许她一生无忧,给她无限宠爱,只是,来生会有多远谁都不会知道。
  • 偷天杀手

    偷天杀手

    一出生就是奴隶的白起,因为愤怒杀死工头,逃离奴隶村,机缘巧合下,得到垂死风水的传承,凭着过人的胆气,与所学的本领,他站到了宇宙的巅峰,睥睨寰宇!
  • 漫折射

    漫折射

    青春像风,匆匆,带着花和青草香;初恋似水晶,剔透,折射出烂漫的光。人总愿活在青春里,摇曳在轻萤光彩下,却总被时间和距离隔断在过往。只能用力追寻,不想失去的,想要得到的,那些岁月,那些情感!当幸运的情感之光嗖地照进冯依然青葱岁月时,她怎么也不会预料,这水晶折射出的光,穿过了她的青春,她的生命,她的心!
  • 噬天神

    噬天神

    黄震雨本是一枚高三学生,家境贫寒,他的父母在一场地震中丧生,他从小被一个退休老工人养大,苦命并没有摧毁他的信心,他考上了名牌高中而且成绩全校第一,但好运不长一次出游让死神回收了他的生命……一车38人全部失踪。然而两天后的晚上除黄震雨和洛曦玲外全部回到家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敬请期待。
  • 帝道天尊

    帝道天尊

    在山中偏远的贫民区里,有一个小孩子,励志反抗那昏暗的政府,几年后,他成为了刺客,但接受到了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