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67800000004

第4章 庄子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被称之为“老庄哲学”。

据《史记》记载,庄子一生著书10余万言,大多是寓言,书名《庄子》。《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它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期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后世道教继承道家学说,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老庄学说已成为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庄子其人被神化,奉为神灵,所著《庄子》,旧称《南华真经》。

庄子生活在战国时期,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比孟轲的年龄略小,曾做过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他也曾经贩卖过粟,织过草鞋,面黄肌瘦,衣着破旧,但这些他并不在乎。有一次他去见魏王,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魏王因此问道:“先生为何困顿到如此地步?”他说:“是贫穷,不是困顿。读书人有道德而不能实行是困顿;衣服破旧是贫穷,不是困顿。这就是所谓生不逢时吧。”楚威王听说庄子有才干,派使臣携带千金重礼,聘他为相,但是他却对使臣说:“千金是很重的财礼,卿相是尊贵的职位。你难道没有看到祭祀用的牛吗?人们养它几年,然后它披上绣花的衣服,被送进太庙,杀了祭祀。到这时,它即使想做一头自由自在的小猪,难道还能做到吗?”表示自己宁为“孤豚”,不做“牲牛”,甘愿逍遥物外。

虽然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其哲学思想有着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憎的人。庄子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庄子独见》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人只知三闾之哀怨,而不知漆园之哀怨有甚于三闾也。盖三闾之哀怨在一国,而漆园之哀怨在天下;三间之哀怨在一时,而漆园之哀怨在万世。”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的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庄子是以率性而凸显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他认为做官残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这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一种觉醒。

庄子是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的,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是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应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融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行的修养,德行充足,生命自然流露出一种自足的精神力量。

庄子所持的宇宙与人的态度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两忘的,所以他有着通达的生死观;庄子认为是道给予了我们形貌,天给予了我们形体,我们要做的是不要因为好恶而损害自己的本性。他以人的完整生命为起点来思考人应当度过一个怎样的生命旅程。

他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站在天道环中和人生边上来反思人生,他的哲学是一种生命的哲学,他的思考也具有终极意义。

“道德”一词是道家思想的精华。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残生伤性的“道”。在庄子的哲学中,“天”与“人”是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

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要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既然如此,还用得着政治宣传、礼乐教化、仁义劝导吗?这些宣传、教化、劝导,庄子认为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

作为道家学派始祖的老庄哲学是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最伟大的学说。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绝不低于儒家和佛家。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是最为适应创造力的需要,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蔽的部分。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严峻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而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

庄子在中国哲学史上既是一位有着鲜明特色的伟大哲学家,又极富诗人气质,他善于用生动形象而幽默诡异的寓言故事来阐述自己的思想,这种寓言的方式使庄子的思想和想象具有水一般的整体性。庄子的文章结构很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变化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跃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顺或倒,或长或短,更加之词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显得极富表现力,极有独创性。

庄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浑飞越,想象的奇特丰富,情致的滋润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可以说,《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后世的许多文学家在思想、文学风格、文章体制、写作技巧上均受到了《庄子》的影响,即以第一流作家而论,就有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曹雪芹等,由此可见其影响之大。

庄子学派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为强烈的影响。从积极意义上说,它体现了社会统治思想的本质,表达出了摆脱精神束缚的强烈渴望,为封建时代具有反传统精神和独特思想的文人提供了思想上的可能性;从消极意义来说,它所追求的自由只是理论上而非实践的自由,展示给人们的只是逃避社会矛盾的方法,因而始终得以为统治者所容忍。

同类推荐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蒙古开国君主,著名军事统帅。名铁木真,姓孛儿只斤,乞颜氏,蒙古人,庙号太祖。成吉思汗生于蒙古贵族世家。
  • 宋子文全传

    宋子文全传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精练的文笔,叙说了历任国民党中央银行总裁、财政部长、商业部长、行政院长等职的宋子文在26年从政理财生涯中的大起大落,多方位地提示了包括宋子文在内的国民党高层人物明争暗斗、尔虞我诈、横征暴、巧取豪夺。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8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8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

    本书为洛克菲勒家族的回忆录,戴维·洛克菲勒用坦诚的笔锋描绘了自己的一生,介绍了他那非凡的家族、出色的事业,他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等。
  • 李明传

    李明传

    本书以平实的笔触,翔实的资料,记述了李明院士在新中国航空工业领域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讲述了李明如何从一名解放军战士,到全军最高学府的大学生,再到航空工业领域的院士的不懈追求与奋斗的一生。
热门推荐
  • 无敌血脉

    无敌血脉

    无垠宇宙,血脉为尊!出生决定一切,超品血脉者,生有神通,移山填海,捉星拿月,十品废脉者,寿不过百,前途灰暗,蝼蚁一生!少年杨帆,七星宗一普通杂役,注定碌碌一生,怎知偶有奇遇,得至宝吞噬,吞无尽血脉,成无上圣脉,无敌天下,谁人不服?
  • 逆天女帝:废柴丑女要修仙

    逆天女帝:废柴丑女要修仙

    天外九重天十大帝之唯一的女帝凤帝遭到负心汉的暗算导致肉身陨落灵魂出逃至下等位面地球,无巧不巧的重生在一位世家的丑千金身上。她和丑千金的记忆融合之后不甘心使她重新踏上了修仙之路,最恨背叛的她将................
  • 三世缘之爱在清初

    三世缘之爱在清初

    一个平凡的女大学生穿越到战火纷飞的年代,毫无社会经验的她该如何生存下去?面对酷似前男友一往情深的上官逸,青梅竹马的萨哈磷,深沉睿智的帝王皇太极,她该如何抉择?面对特定时代的特殊矛盾,她该如何做?面对历史,她是该遵从,还是该篡改?
  • 血兰花

    血兰花

    传说中有一种不朽之花,唤作血兰花,是盘古大神用鲜血浇灌而生,三十万年生根,三十万年发芽,又三十万年方才开花,闻香气者青春永驻,食花瓣者寿与天齐,整株吞下,便可像盘古大神一般成为天地间最强的化身,然而……
  • 穿越诱君宠:请君入瓮

    穿越诱君宠:请君入瓮

    君记我一瞬,我念君半生。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人生的主人公可如果你发现自己只是别人人生中的炮灰呢我知道发生在武倾城身上的每件事却只知道自己死亡的结局该如何逆天改命,干掉女主掌握自己的人生静待林灵精打细算,步步为营在天下的舞台上,以爱情为局,以命为赌注,设下一局惊心动魄的生死局
  • 天使翼羽

    天使翼羽

    作者懒虫一只,不知道什么时候更,(手动抠鼻
  • 巫御众生

    巫御众生

    “区区钉头七箭书,也敢在我面前卖弄,陆压,你真是不知死活!”
  • 他是我深爱的少年

    他是我深爱的少年

    他是我深爱的那个少年。也许从一开始,从见到他的那一刹那,就注定了我们的故事不会简单。她是我深爱的那个少女。也许开始的那青涩的感觉才是世界上最甜最甜的爱恋。他是我深爱的那个少年。遇到他,我何其幸运。她是我深爱的那个少女。情不知所以,一往情深,只怕情深奈何缘浅。
  • 莫宠吾

    莫宠吾

    命运安排她与他相遇,又安排她与另一个他前世有缘。因为前世所以一见钟情?是对是错?是一见钟情亦或是向往?
  • 莫让韶华付了流年

    莫让韶华付了流年

    那年,她十四,他六岁,她说:若我为男子,必定策马扬鞭,驰骋天涯。那年,她十六,他八岁,她说:天下之大,只你一人还愿真心待我。那年,他十八,他十岁,她说:前尘往事,该断便断。那年,她洗净铅华,他笑:我愿带你踏遍万里河山,看尽天下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