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70400000022

第22章 第七讲(1)

前言

我们先念般若佛母心咒:

嘎得。嘎得。巴拉嘎得。巴拉桑嘎得。波得梭瓦哈。

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诸资粮,为利有情愿成佛。

诸佛所动作,都非无因缘。

乃至出入息,亦为利有情。

菩萨由意乐,若善若不善。

一切成妙善,以意自在故。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慈弥勒菩萨摩诃萨!

诸位善知识,首先让我们共同发起无上的菩提心,为了一切如母有情速速地从生死轮回的迷梦中苏醒过来,因此我们继续来学习《金刚经》。

去年我在灵惠寺已经讲解了《金刚经》的前十二分,从法会因由分到尊重正教分,共作了六讲,今天先稍作回顾。

第一讲主要是说《金刚经》的殊胜和本经的注释。《金刚经》有五种殊胜,《金刚经》是一切佛法的心髓法要,是明心见性、悟道成佛的宝筏。所以在经典之中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可见本经的重要。一切佛和他们成佛的法都是从《金刚经》而出,《金刚经》是斩断烦恼的利剑。

我们都知道,佛经之中《华严经》、《法华经》都很殊胜,事实上《金刚经》也同样殊胜。《华严经》是讲佛的境界;《金刚般若经》是讲佛的行持;《法华经》是讲佛的果位,令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所以说是境、行、果。即华严讲境,般若讲行,法华就讲果。

中国佛教徒都有两大特点:

第一个特点足注重于实修。就是实际的行持,特别重视由定发慧的体悟。

第二个特点就是好简易。《金刚经》的篇幅不长,五千余字,又注重在当下的生活之中行持,证悟空性智慧,最符合中国人的口味,所以非常盛行。很多人虽然没有怎么接触佛法,但是知道佛门里面有一部《金刚经》,由此可见这部经典非常盛行。并且金刚般若法门与净土法门是二而不二。经常说实相无相无不相,《金刚经》就讲实相无相,净土就讲实相无不相,因此合起来就能够让我们迅速地悟入诸法实相。

般若者,如来智慧庄严;净土者,如来福德庄严。所以我们受持《金刚经》,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容易得生净土。所以,修持净土的人要能够以般若为行、以净土为归,能够真正地看破放下,信愿持名,必定得生净土。

第二讲的内容主要是讲《金刚经》的五重玄义,即释名、辨体、明宗、论用、判教相。本经是以法喻立题,以生实相为体。

经上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清净心成就的时候,就是诸法实相;真如法身现前的时候,也就是开悟的时候。怎样来成就清净心呢?要能够无住。那怎样无住呢?要能够离一切诸相。离一切相修一切善,空有不著,是本经的主旨。所以经上说:“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金刚经》修行的宗要是离一切相,修一切善。本经分为前后两番问答,其实就可以用四个字来归纳:前面十六分都讲离相,后而的第十七分到三十二分就是讲离念。

从论用的角度来说,我们通过这样修行达到的效果、作用是什么呢?就是八个字:破我灭罪,成就如来。本经的教相是至圆极顿的大教,是无上醍醐。

第三讲,金刚般若法会的请法者是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尊者,他向佛提了两个实修的问题。第一个就是已发菩提心的人,怎样求保持不变质?即“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就是说发了菩提心以后,怎样能够不退失菩提心呢?第二个就是发了菩提心以后,还会起妄念,那云何降伏其心呢?怎样克服妄念呢?全部的《金刚经》其实就是围绕这两个实修的问题来开展的。

第四讲主要是说能够信受实修般若法门的人要具有什么样的根器呢?

正信希有分第六中,佛陀开示我们要持戒修福的人能信受、实修般若法门,这一讲中还讲了有四个原因,所以持戒修福是修般若的基础。可见,只要在持戒修福的同时打破执著,当下就是与般若相应。其实一切法门都是修不执著,即不执著于一切相棚,不执著于一切的观念、见解。那诺巴尊者说:“显现不会遮障,执著才会成为障碍。”但是,凡夫众生是难以行中道的,你要跟他说不执著,他其实往往就变成取非法相了。妄谈不著戒相,不知全堕在破戒相中;妄谈不著福相,小知全堕在众罪相中。所以这个不执著不是说什么都不在乎,包括持戒、修福,不是说不需要上做,不是这样的。其实,能够证悟空性智慧应该是更加勇猛精进地持清净戒,广积福德。

第五讲,讲到了依法出生分第八和一相无相分第九。

须菩提回答佛陀说:“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这个回答有两个妙处:第一个妙处,正是因为这个福德是无性的,福德的本体是空性,所以福德才可以辗转增上,所以说福德多。第二个妙处是破除众生对福德的一种实执。

接下来就讲真正证悟实相般若的标准是龙树菩萨在《中论》中所讲的六个条件:“自知不随他,寂灭无戏论,无异无分别,是则名实相。”所以龙树菩萨在《七十空性论》里说:“有一切诸法,自性即是空,诸法是缘起,吾等如来说。”

第六讲是讲庄严净土分第十。

前面第九分的时候已经举声闻为证了。要证得声闻果位,要依般若法门证悟空性智慧。到第十分就是举菩萨为证。明心菩提所证的诸相非相是三乘共入的,也就是说般若法门,事实上是声闻、缘觉、菩萨、佛证果位都需要的。所以叫做四圣众母。得无生法忍的菩萨,他的事业就有两个方面:一是庄严佛土,二是成就众生。

世界是缘起假名,所以能够广大庄严。没有自性的世界,就没有不变性。遇到秽恶的因缘,就成秽恶的世界。造集清净的因缘,就会有清净的世界现前。全依众生的知见和行为的邪正善恶而转变。所以我们要发菩提心广利众生,就能够转秽恶的国土为清净的国土。方法就是:“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的相归纳起来就不出六尘。所以,如果我们能够不住相而行六度,就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我们还学习了无为福胜分第十一和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上述是我简要地把去年所讲的前十二分作了一个回顾和归纳。今天开始,我们来共同学习《金刚经》后面的二十分。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本节有三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就是本经虽然短,只有五千多个字,但是她的架构跟《华严经》是一样的。《华严经》可以分为信、解、行、证四分,本经同样可以分为信、解、行、证四部分。

前十二分已经点出了,持戒修福者能够对般若法生信心,那是信。解分是从第九分到第十六分都是讲悟解般若,包括第十四分说:“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深解义趣,即深解般若法空性智慧的义趣,才能断我们的实执,破我们的无明。我们为什么会起烦恼呢?为什么会招感种种痛苦呢?是因为我们对万法都执著于它实有,这种无明实执要用空性智慧来对治。

第二个重点就是前面已经屡次用校量功德来显示《金刚经》福德殊胜,乃至于受持《金刚经》四句偈的福德,都超过以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供养所感得的福德。以那样多的珍宝来供养布施三宝,这个福德还比不上受持《金刚经》四句偈的福德。

并且又进一步说本经所在之处,即如同佛的塔庙,佛与一切贤圣都同在其处。既然本经如此殊胜,那我们怎么可以连本经的名字都不知道呢?所以须菩提就来向佛陀请问:“当何名此经?”就是本经叫什么名字呢?“我等云何奉持?”我们如何来受持,来奉行呢?

我们要知道,一经的名字就能够含摄全经的大意,显示全经的精要。对于有智慧、悟性高的人来说,他仅仅听到这部经的名字就能够悟佛陀的密意。因此,后世也有一些是专称经名来作为修行法门的。比方说,有人专念“南无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咒塔梭哈。”就以这来作为修行法门,当然这也是非常殊胜的。

还有年初圆寂的台湾法鼓山的圣严法师,他从日本留学回来的时候也谈到日本的日莲宗。他们也是专念经名的,一边击鼓一边大声地唱“南无妙法莲华经”这个经名,很有震撼力,能够收摄身心,也是念诵经名作为修行法门。所以,须菩提专门来请问经名。

第三个重点,一般的情况下,其他经典差不多是佛陀讲圆满了,到最后才来问经名的,而本经为什么在中间的第十三分就来说《金刚经》的经名呢?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因为须菩提观察到众生的根器不同。有些人是即解即行,解时即是行时;有些人虽然解般若法,但是不能行持,或者虽然行持而不能相应。所以须菩提就要接着问:“我等云何奉持?”

第二个在中间来请问经名和请问云何奉持,其实也是请问有没有一个总持之法,能够把前面所讲的那些种种修行法门、种种般若法门都归纳起来。本经的前半部分是讲离相,即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乃至于离法相、离非法相;后半部分就是离一切见。所以请问经名,就能使我们由博而返约,依经名而来忆念全经的心要。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这一节也有三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就是佛陀对须菩提尊者说,这部经能够破一切如金刚的戏论妄执,而安住于法尔如是、本然清净的金刚妙慧之中,所以本经的名字叫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要以此经名而摄持经义,如法受持。

对于《金刚经》的注解,有八百多家不同的解说,但是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系的不同。一系是法相唯识宗的观点,另一系就是中观宗的观点。玄奘法师这一系就从法相唯识的角度来讲解《金刚经》,他们说:般若是能断的智慧,金刚如所断的烦恼。烦恼的微细分,一直到成佛才能够断净,才能够除清净,所以是深细难断的,如金刚的难于破坏一样,所以玄奘法师把本经翻译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另一系就是鸠摩罗什三藏法师,这一系从中观宗的角度来讲说:把金刚比喻为般若,般若能够破坏一切戏论妄执,而不被妄执所破坏。般若的坚、明、利,如金刚一样坚固、明亮、锋利。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之中,单单说般若就讲了二十二年,这二十二年可以分为十六会,《金刚经》是属于其中第九会。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是专讲第二会般若的的。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金刚是专指那种金刚宝,不是指金刚石。我们世间说的金刚石就是那个钻石。虽然金刚石(钻石)硬度很高,一般的任何东西都不能破坏它,而它却能够破坏其它东西,但是也有方法能够破坏这个钻石。《大智度论》中说,如果把那个钻石放在乌龟的壳上,用羚羊角来敲它,就能够把这个钻石敲碎,就能够破坏它。由此可见,金刚是指金刚宝。

我主要是从中观这个角度来讲说《金刚经》。

第二个重点就是进一步来阐释般若,般若是清净无漏圆满的大智慧,在此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归纳般若。从前,须菩提在般若法会上曾经提出四个问题:何者般若?何名般若?般若何用?般若属谁?那么也就是说,第一个问题,何者般若?即般若有哪些种类。第二个何名般若,就是为什么称为般若。第三个就是般若有什么作用。第四个就是哪一些贤圣能够证得般若。

般若的种类,当然可以分为两种:共般若与不共般若。人无我慧,这是人小乘共需要共证的,称为共般若。汉传的说法,小乘会我空法有,即执著于还有所修的法。所以在大乘来说,法无我的空性慧是属于不共般若。

当然,般若也可以分为三种: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实相般若就是诸法实相,也就是指现觉现证的、能所不二的实相。观照般若是指以空观智慧来与实相相应。《在智度论》上说:“未成就名空,已成就名般若。因名般若,果名萨婆若。”可见,空观、般若、无上菩提,这三者的关系是由浅至深、假名安立的。最初是抉择我法无自性,人无我、法无我,这个名之为空观。

这时,空慧还没有成就,真正能够彻悟诸法实相的时候,就转名为般若。所以说未成就名空观,空慧成就的时候就名为般若。般若到了究竟圆满的时候,就名为无上菩提,那就是成就佛果位的一切种智。

文字般若是指佛所说的一切言教。事实上一切的动静语默,乃至于扬眉炫目等等能够让众生悟入,这都可以归纳到广义的文字般若这个范畴,主要是安立二谛,抉择空有。

般若的分量又可以分为五种,除了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之外,还可以加上境界般若和眷属般若。

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称为般若呢?般若究竟是指什么呢?是指般若观慧是因,也就是空观的智慧来与实相相应,这是因;而证悟诸法实相是非果之果。佛陀以种种的言说、文字来开示现觉现证、能所不二的实相。

第三个问题是般若有什么作用呢?从实相般若的角度来说,一切诸法都是缘起无自性空的。所以说实相般若是万法的本源,是迷悟的关键。观照般若的怍用是使我们能证真实,以了生脱死,导万行以入智慧海。菩萨行综合包括了大智行和大悲行。菩萨以空慧得解脱,这就是般若道,是大智行。同时又以大悲为本,以无所得为大方便来策励六度万行,悟后起修来广度众生,以此万行的因花来庄严无上的佛果。

其实所有的佛法可以归纳为般若道和方便道。般若道侧重于自利,侧重于破除凡夫的无明实执,从无明系统转到明觉系统中来,明心见性。证得明心菩提以后,以种种的方便来度众生,这个称这为菩萨行,也称之为方便行。可见,般若道与方便道的关系,其相同的部分是般若和方便,都是大智慧。

《大智度论》之中打了一个比方说:般若犹如黄金,方便是犹如炼熟的黄金,能够打造种种的器物,做种种的器皿。般若是侧重于法空的体证,方便是侧重于救济众生的大悲行。所以《大智度论》之中说:“般若将入毕竟空,绝诸戏论。方便将出毕竟空,严土熟生。”可见,般若与方便是不一不异。其实也可以说,本经前十六分是属于般若道,后面的十七开始是属于方便道。

能够听闻般若法门的人,能够迅速地证得无上菩提。所以般若的妙用是让我们断一切迷惑颠倒,迅速地证得无上菩提,从生死轮回的大梦之中觉醒过来。就好像一条鱼虽然还在水中,但是已经被鱼钩钩住一样,很快会被拉到岸边来。同样的,我们遇到了金刚般若法门,那么在轮回之中就不会再流转很长时间,好像那条马上被拉到岸边的鱼一样,我们也马上能够登涅槃的彼岸。

释迦牟尼佛曾经讲过一个他自己因地的公案来说明般若法的殊胜。

无量劫以前,有一位比在森林里面清修,每一天都是一心读诵《般若波罗蜜经》。他那朗朗清脆的诵经声在山谷里回响,就好像潺潺的流水一样。有一位七岁的牧童在山中放牛,每天都能听到读般若经的声音,心里生起无量的欢喜。有一天黄昏,这个牧童实在是太欢喜了,就循着诵经的声音一路找来,到了比丘的茅棚就走进去说:“法师,请问您读的是什么呀?这么美妙动听。”

比丘就说:“小朋友,进来说话吧。我读的是《般若波罗蜜经》,你年纪太小了,长大以后就能够学习了解。”

同类推荐
  • 了烦脱俗:让生命圆满的方法

    了烦脱俗:让生命圆满的方法

    "这是一本精神修行指引书,告诉人们认清人生的本质,从俗世烦忧中解脱出来,从而获得趋向人生圆满的方法。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未知数:我来这个世界到底是干什么的?我的目标是什么?我在这个世界生存的价值是什么?活佛嘎玛仁波切告诫我们: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可以开放的潜能。一个含苞待放的莲花和一个完全开放的莲花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人最不容易了解的就是自己。该是你的就是你的,越“聪明”越烦恼,一日三省吾身,为获得永恒的快乐而自我修养,达到心灵上的逍遥和自在。"
  • 当代妙用

    当代妙用

    本书阐述了作者对当下诸多文化和学科如超心理学、科学、哲学、人文、医学、文学、社学会等等的认识,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关怀。本书分为“对学者说”、“对学生说”、“对读者说”、“对都市精英说”四个部分,讲述了西部心灵文化在文化、信仰、人生、生存等诸多层面的“妙用”。这“妙用”,包括看世界的目光,包括应世的技巧,包括对其他文化的包容,包括对人生选择的阐释,包括一个人追求成功时应该注意的诸多问题等等,包罗万象。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本书着重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佛教的内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先是从佛教的历史、典籍、教义、仪轨制度和寺院殿堂多个侧面,阐明佛教构成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为文化实体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从政治意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民俗六个方面,探索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阐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规律。内容充实,雅俗共赏,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入门书。
  •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为深入浅出、精简而全面的佛教通论,对佛教的义理、历史和各种传承有一个精确的综观。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本书收录的圣经故事有:“一部文学遗产”、“创世纪”、“先驱者“”、“继续西行”、“暂居埃及”、“逃脱奴役”、“荒野漂泊”、“找到新的牧场”、“征服迦南”、“路得的故事”等。
热门推荐
  • 逗皮

    逗皮

    天将降爱情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然后看财产,没钱不扯淡。
  • 翰林学府——问情

    翰林学府——问情

    我不知道这书好不好看,总之好看你就看下去,不好看就请绕过,就算一个人看我也觉得宽慰了,感谢每一位用心去读的书虫儿。
  • 游戏史帝

    游戏史帝

    “此剑乃天下利器,剑锋三尺七寸,净重七斤十三两。”“好剑!”“的确是好剑。”“此剑乃海外寒剑精英,吹毛断发,剑锋三尺三,净重六斤四两。”“好剑!”“本就是好剑。”.....“好剑法!”“不如十年后再战?”“如此甚好!”.....“你来了。”“我来了。”“你不该来。”“可我还是来了。”.....“夺妻之仇,来日必报!”.....当时两人决战的地方叫喜马拉雅山,变成的海就被叫做珊瑚海,而那精灵族的天才的名字叫做西门吹雪,那人族天才叫做叶孤城,而那女天才则自然是孙秀青。
  • 观弥勒菩萨上兜率天经题

    观弥勒菩萨上兜率天经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弑天亡徒风流记

    弑天亡徒风流记

    人间世界,由你主宰,福兮祸兮?邪龙再侵,胜兮败兮?林枫为了提升实力下山历练去了,在山下他的种种艳遇,种种惊险,他的命运又会如何呢?在都市中,他拳打豪门高富帅,脚踢官门富二代。他追校花,泡老师,都御姐。纵横情场,称霸战场!“林枫潇洒一转身,校花萝莉都倾心,林枫向天一声吼,天地为之抖一抖!”“元芳你怎么看?”“我追看!”
  • 佛入涅槃密迹金刚力士哀恋经

    佛入涅槃密迹金刚力士哀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娶我

    娶我

    这是围绕三个美丽单身女人的情感探索展开的故事。陈玫敏感多情,与男友分手后接二连三遇见了各种奇怪的男人——与浪子陈朗一夜激情,终究无缘……
  • 只换不退:再婚超市

    只换不退:再婚超市

    冲出围城,身心重获自由,该与青梅竹马的初恋再续前缘,还是在光怪陆离的婚姻“超市”中寻找精彩,释放空虚?困顿的中年男女,尴尬的兜兜转转,理想的爱情总是遥不可及,再婚超市让你看清自己,看透男女。
  • 后宫漪宁传

    后宫漪宁传

    寂寥深宫,原本是如花一般美好的女子,也许为了权利与荣华,也许为了家族势力,也许为了帝王的爱……尔弥我诈、算计利用……在这宫中耗尽一生最美的韶华,谁才是真正的赢家?或许,即便站在权力的顶峰,也在这条路上失去了太多原本美好的东西,终究不过是一群可怜的女子罢了……我要写的,不过就是这深宫之中的爱恨情仇···
  • 你是我的专属天使之tfboys

    你是我的专属天使之tfboys

    王源,你就是我的专属天使。后来我才知道,王源是多么爱我。后来我才知道,王源为我受了这么多伤。后来我才知道,王源为我做了多少。可是,当我知道了这一切,还来得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