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70400000043

第43章 第十二讲(1)

前言

既得此闲暇,而我不修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

若我已解此,因痴复怠惰,

则于临终时,定生大忧苦。

愿此一切我所行,不为八法念垢染,

以知诸法如幻智,无执离缚而解脱。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慈弥勒菩萨摩诃萨!

南无祗园会上佛菩萨!

诸位善知识:首先让我们共同发起无上的菩提心,为一切如母有情速速地从六道轮回的生死苦海之中解脱出来,所以我们要开般若智慧,证悟万法平等大空性。因此,我们继续来学习《金刚经》。

昨天讲到了“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首偈子可以分为六重含义,前面已经讲了四个要点。总之就是如果我们运用大脑思惟就是活在情绪里面,运用灵性生命思惟就是活在智慧里面。而一个活在智慧里的人就会跟自己的本性连接,跟万法平等大空性连接,所以生命的活力就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正如一棵树,它的树根被斩断就会枯萎,同样的,如果我们迷失本性,跟我们平等大空性没有连接,当然生命力就会越来越枯萎。所以要通过学习《金刚经》而开启般若智慧,并且这首偈子也是防止误入修行歧途的智慧宝剑。

今天继续来讲这首偈子的第五个要点,在玄奘法师、义净法师的译本里面,这首偈子后面还有一个偈子,藏文《金刚经》也是如此。即“应观佛法性,即导师法身,法性非所识,故彼不能了。”应当把佛的本性观为法性,其实就是承着前面那首偈子来的。前面就说不可以色见声求,因为色见声求的都是色身如来。法身如来是什么?是应观佛法性,也就是引导众生的导师的法身,也就是人人都本具的觉悟的能力。这样的法性,它离开一切戏论,不是一般凡夫的分别念所能测量,所能衡量。

在寂天菩萨所造的《入菩萨行》中说:“胜义非心境,说心是世俗。”胜义谛其实是无法言说的,我们这样用语言来表述,我们听闻这个音声,用大脑思惟来理解,那个绝对不是,早就偏离了。而是要用灵性生命思惟来悟,才能够真正地契入胜义空性。胜义谛不是分别心的境界,我们说心法、说心所法、说心与心所之境,这都是世俗谛。《般若经》中说:“天予,然其胜义谛者,远离一切名字,于真实中不生不灭。离一切能说所说及能知所知,乃至超离具胜…切智智之境,此为胜义谛也。”也就是说,乃至于成佛之境也是不可以执著,要超越。如果你有对佛陀的一切种智,萨婆若海的大智慧,还有…丝毫的相,那就不是真正的胜义谛。所以说此为胜义谛也。

《法华经》上面也说:“假使满世间,皆如舍利子,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就算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每一个人的智慧都像佛陀阿罗汉弟子里面智慧第一的台利弗尊者一样,他们一起来思量都不能测佛智。为什么?因为这个胜义谛是唯证方知,你没有到达佛的这种智慧境界,是难以真正了知的。

第六个要点,就是念佛法门与这首偈子并不矛盾。有一些人听说色见声求,不可以见如来。他就会起疑惑:净土法门说要念佛,要念阿弥陀佛,要信愿持名,那不是“以音声求我”吗?《观无量寿经》里面讲修净土十六观,要观想两方极乐世界依报正报庄严,要观想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相好庄严,那不是“以色见我”吗?跟《金刚经》里的偈子是不是矛盾呢?其实并不矛盾。因为般若法门是修实相无相,净土法门是修实相无不相,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开显我们觉悟的能力。因为众生处处著相,所以如来就特垂方便,让众生先能够舍离染相,先能够舍离轮回的染污相而观佛菩萨的清净相。再进一步趋入契入无相无不相的诸法实相。

另一个方面,众生不可能没有念头。无念境界,唯佛一人,自佛以还,九法界众生心体不能离念。所以如来就特垂方便,执持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以一念代万念。既然是不念四圣法界,就念六凡法界,当然就让我们直接念佛法界,念念都念阿弥陀佛,念念都在佛法界之中,所以这是特垂方便。先让众生具足信愿,来以一念代万念,然后万缘放下,单提佛号。久久功深就能够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契入般若无住而住的妙旨,证得无生法忍。所以说其实净土即是般若。所念的阿弥陀佛,所愿求生的西方极乐世界,都是实相般若,能念的心就是观照般若。是心作佛是观照般若,是心是佛是实相般若。是心作佛是始觉,是心是佛是本觉。以始觉觉本觉,成就圆满究竟觉,那当然就是般若。其实,并不矛盾,净土即是般若。要这样地来解佛的意趣。

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一分还是究竟菩提示现化身事业的现化身相,可以分为两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就是不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这决不是如来没有圆满身相。依法身等流所起的千百亿化身。虽然是不可以取著于相,但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相好宛然。所以如来紧接着就开示:须菩提啊,假如你这样想,如来并不是以具足相的缘故,获得无上正等正觉,那你就错误大了,切不可作如此的颠倒想。因为修一切善法而成就的大菩提,所起的化身当然是具有殊胜相好的。

第二点就是前面说了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如果以为具足相好就是如来,那就是见相昧性、执幻为真的凡夫,也就是增益而有的遍计所执。这里面佛陀又说,如果认为如来不具足诸相而得菩提,那就是偏到另一边去了。前面是偏有边,这里就是偏空边。那就是执空昧相,否认因果事相的断见。因果事相,从世俗谛来说是宛然存在的,是不可以否认的,你否认掉那就是断见,就是断见外道了。其实还是遍计所执,就是减损而有的遍计所执。所以,要不否认因果而又不执于因果相,不可以执取。不著相,不坏相。其实,如果你没有真正通达般若空性之前,哪怕是有执著心来修福德,都可以渐次地不断地遇佛闻法,将来还有开悟的一天。如果你堕到断见里面去,所谓的诸佛所不化,那就很麻烦了。因为你堕到断灭空里去了。

故古德说:“宁起有见如须弥山,莫起空见如芥子许。”永嘉玄觉禅师电在《证道歌》里面说:“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弃有著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前面说不可以执著于有,不可以取相。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你弃有著空那还是错误的。就正如说,你避免水溺,但是你又投火,就偏到另外一边去了。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这一节可以分为六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就是修一切善法而得大菩提、而起化身,当然是成就了圆满殊胜的相好。发菩提心修广大行,修六度万行,以这个为因,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因果必然相称。如果有人以为发无上菩提心者成佛而没有功德的庄严身相,那么他就落入了破坏世俗谛因果律的断灭见。要知道,真正发大菩提心的菩萨,是不会破坏因果律的,不会偏执于空而不修、戒、忍进、禅等等的善法,不会堕到顽空里去。

第二个要点,就是前面的法身非相分是讲修福不修慧是不能成佛,这里面就是讲修慧不修福也不能成佛。龙树菩萨认为,断灭空见是一种始终不能恢复的边见。在《中论》上面说:“大圣说空法,为除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大圣说空法是为了除众生的种种执著,种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如果已经成就了我空、法空,—切不执著,那对这个工具也要舍离,空空。如果你执著于有一个空,那就是“诸佛所不化”,是一种很麻烦的边见。

佛讲“空”是为了对治众生的执著,为了对治众生的著相、著见,执著去掉了,当然真正证得我空、法空,并不是落在顽空里面逃避一切,不愿意去度众生,那么你证的“空”是假空,不是真正证悟空性。真正去掉执著,他会更加对那些还在无明实执里面颠倒受苦的众生生起大悲心,生起怜悯心,无我利他,而又不守空执。所以,不可以又偏到空边。

无著菩萨在《大乘阿昆达摩集论》中说:“虽离有情,而有有情可得,虽离作者,而诸业果不坏可得。”这就说得很明白了,就是说明空是空掉对实我、实法的妄执。《维摩经佛国品》中说:“诸法不有亦不无,以因缘故诸法生,无我无作无受者,善恶之业亦不亡。”

第三个要点,就是发菩提心,不应取法,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化身佛。另一个方面,也不应取非法,不可以说断灭相。离相是有相之常见要离,灭相取空的断见也要离。所以《华严经》中说:“色声非是佛,音声亦复然,亦不离色声,见佛神通力。诸佛说空法,为治于有故,若复着于空,诸佛所不化。”因此,修福的时候不著相,就是福慧双修,成佛的时候就会显现相好庄严,具足相,成无上菩提。

有些人会偏执,他听到《金刚经》的校量功德: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一四句偈……,这个功德都胜过恒河沙数七宝布施,那是不是不用修福了?错误的。应该要更精进地修福,但是不可以著相。转轮圣王其实是因为修福著相,所以他所集的福称为有漏福业,只能够得转轮王的果报。

第四个要点,我们读经要很善于细细地去领悟佛陀的大智慧、大悲心。我们连起来看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看这一分,你会觉得这里的话好多是重复的,你看:“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些人就会觉得好奇怪。你看,就是前面几个字不同。前面先说“汝若作是念”,接下来又说“莫作是念”,后面都一样,“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不是重复呢?不是。你要知道这部经的翻译者鸠摩罗什法师,他七佛以来都是做译经师。所以他译这部经里都是意译,他不会完全照原文翻,他只把经的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这不是一般的人做得到的,这要法身大士才行。他是七佛以来都做译经师,怎么会重复呢?其实你要知道,这样译经文就已经体现了佛陀的大悲心在里面。

我们一定要有个临场感,也就是说,我们学《金刚经》就是正在听佛说《金刚经》,要有这样一种临场感才容易开启我们心相续的智慧,在我们心相续之中种入般若这个无漏的智慧,那你就可以体会到佛的悲心。

那前面是说什么呢?“汝若作是念。”就是说,你试着想一想看,先自己思惟一下。后面就是提醒我们“莫作是念”,你不要这样想。这就是佛陀在耳提面命,先让你思考,然后启发你,告诉你哪一些是错误的,是凡夫的执著心,你要去掉。不是一种灌输式的“你要这样、不准那样”,不是命令式的。

你要知道,活在灵性生命思惟里面的圣贤没有控制欲,他没有命令式的,而是尊重,而是启发。用大脑思惟的人,总是想控制什么。在家庭里面就想控制配偶,控制子女。在单位上就想控制其他人。那么,矛盾就起米了,这就是大脑思惟的祸害。一个运用灵性生命思惟的人,任何时候都是尊重,都是启发,我们就可以体会到佛陀的大悲心。所以,学经学法要有智慧H艮,在一字一句之中你都能够体会到佛陀无尽悲心的流露和大智慧的彰显。佛陀畅佛本怀,把他所证悟的生命真相都和盘托出。但是,凡夫众生用大脑思惟永远都没办法明白。

第五个要点,(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再来解说重点是什么?不以具足相故。这个对不对呢?我们都知道不对,如来不可能不具足相而成佛,一定是具足相而成佛。如果从华严的事事无碍法界来说,每一法都包含了法界的无尽缘起,每一法都是要具足相才能成就。

我们看看这盆花,里面有百合花、玫瑰花,还有种种的草、叶子等等,看起来就是一盆花,对不对?这是一法。但是你要知道,这一法之中就具足一切相,它就是具足相才成就。你看,各种花有不同的产地,不同的产地有不同的土壤。这里面就牵涉到什么?牵涉到土壤学、植物学、园艺学、气候学。把这盆花要运过来,我们要到市场去买,那么这里面就牵涉到流通的环节,流通、贸易、经济学、货币等等,每一个环节都有很多的法,无量的法才能够成就这一法。然后,有居士来插好这盆花。为什么会这样子插呢?这里面就牵涉到心理学、美学等等。这一法其实你要是深入思维的话,他就怎么样?要具足相才能成就。可以说,任何一法都是具足相成就,每一法之中都包含了无量的学问在其中。它已经含摄了法界无尽缘起在里面。由此可知,原来任何一法其实都是具足相才能成就。它必须要具足足够的因缘,那一法才能够得以成立。

原来一盆花都要具足相成就,那么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然就不可以于法说断灭相。这样,我们运用法界无尽缘起的智慧来思考,你就明白不可以有断见,不可以于法说断灭相。因为法界无尽缘起。所以,这就是个智慧的提升,你智慧没有提升卡在那个地方,你就会出偏差。

缘起法有四重缘起:业感缘起、阿赖耶缘起、真如缘起、法界缘起。我们之前学习《入中论》其实讲过了,去年在《金刚经》第六讲也提了一下。缘起法,缘起法身生,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要真正通达不容易。

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中就有说过:“以现象有来破实执有,消除执实的偏见,以自性的空无来消除虚无的偏见,来消除断见、消除顽空。”所以说事实上是什么?不是像凡夫所理解的要证性空是什么,以有来破空,以空来破有,你搞错了,不是这样的。而是以有破有,以空破空。以现象的有来破除实执无明的有。以性空来破除断灭见,认为空无一物这个顽空,来破掉这个空。所以说是“以有破有,以空破空。”世俗谛是万法宛然存在,胜义谛上是性空。因此,缘起性空,它一定是缘起故有,超越故空。你把你的思惟局限性~层层打破,这个空就显出来了。

同类推荐
  • 和尚:出家人的日常生活

    和尚:出家人的日常生活

    出家人作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阶层,对我们常人而言一直有其神秘的一面,但该书却以风趣的文笔和详实的图文,向我们描绘了出家人寺院生活的世俗性。他们朴素、简约和体现着人性本真的生存观念,无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佛教的故事

    佛教的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1:心宽天地宽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1:心宽天地宽

    本书为社会议题探讨,此类别收录了大师八篇言论,包括有大师对环保、经济以及自杀的防治与女性问题等提出的应对之道。大师的开示,均针对人们的现实困境与心灵需求提出建设性的见解,并给与疗愈,继而启发人之善言、善心、善行。
  •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是台湾学者郭永进先生经过真修实证以后的解经之作,通过很多幻灯片的生动演示,图文并茂地来诠释《心经》这部深奥经典的真正内涵。让很多人都能轻松读懂这部“无字天书”,透过这些超越经典、超越文字的“心路”,直接指引大家去看到那活生生的生活,进而通过实证而渐入心灵自由的解脱之境。
  • 佛家、道家、儒家智慧一点通

    佛家、道家、儒家智慧一点通

    立足于百姓平民,将高深莫测的道家智慧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述出来。全书从人生、工作、社会、婚姻等方面入手,谈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讲解了儒家智慧的精华,并穿插经典的儒家故事,以修身养性、心态胸怀、谦孝美德、社交礼仪、正视财富等篇章向大家阐释了儒家的博大智慧。立足于佛教圆满无上的智慧,从人生、工作、社会、婚姻等不同的角度着手,依靠古人的智慧,去解决现代的问题,以处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以此给忙忙碌碌的人们一个智慧参考。
热门推荐
  • EMMA

    EMM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晚安萌妻:朵朵抱抱我爱你

    晚安萌妻:朵朵抱抱我爱你

    五年前,言筱抒误以为席邵白和另一个女人发生关系,不想就在当天晚上,真正和他发生关系的人居然是自己!五年后,她带着儿子归来,他却让她把孩子还给他!“言筱抒,我的孩子去哪了?!”“高冷,我拒绝回答你的问题!”“真的吗…嗯?嗯…?”他危险的气息一步步朝言筱抒涌来,她硬着头皮,别过他的令人发指的眼神。“真的!真的,真的…”他的与生俱来的压迫感让她的气势逐渐下降,他把头靠在她肩上,嘴对着她羞红的耳朵,往里面吹气:“那么今晚…我们是不是要考虑一下,造人计划了,嗯…?”“啊?!还来?!”
  • 好莱坞之明星工厂

    好莱坞之明星工厂

    踩纨绔,灭豪门,创造好莱坞最大的美女明星工厂。但凡从明星工厂出来的女明星无疑都是各行业的当红炸子鸡,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而创造这一奇迹现象的就是我们伟大的电影大师,张扬。
  • 蜜恋甜心校草的百分百爱恋

    蜜恋甜心校草的百分百爱恋

    一场车祸剥夺了她的记忆,醒来时是一个中年男子将她重返正常生活。女扮男装,被揭穿,恶魔校草们的‘宠爱’,让她被迫去另一所皇室学校,真是天助她也,但是,他们怎么跟着来了?而且性格大变?不过这样才好玩!甜心到底花落谁手?谜团的谷底,真相又是什么?
  • 勤劳·智慧·财富:18位商界巨子的成功之路

    勤劳·智慧·财富:18位商界巨子的成功之路

    希尔顿的成功经验:发掘自己独到的才智,有理想有志向,诚实热忱,不断自勉、充满自信,不要让已拥有的东西占据自己的全部思想感情,不要过于忧虑,不要留意过去,尊重别人,勇于承担责任。福特的座右铭:“勇气”、“忍耐”、“锻炼”、“秩序”。李嘉诚的成功秘诀:勤学苦练、勇于拼搏、以诚相交、信誉为本、目光远大、稳健发展、人才至上、集思方益、抓住机遇、全力投入。
  • 我的彩蛋是美男

    我的彩蛋是美男

    “呀~呀~”奶声奶气的声音在浴室里响起来,听得人心里一阵犹如被牛奶滋润的舒服。可是看着木盒子里的小不点的沧澜一点都不觉得舒服!这个盒子里之前放的只不过是一个一直在变大的彩蛋,可是现在,彩蛋已经破开了,里面竟然坐着这个一丁点儿大的缩小版男孩纸!他的身上一丝不挂地,头上有一小撮毛发。眼睛圆圆地懵逼地看着四周,脸上有着可爱的婴儿肥。“呀~”他发现了沧澜,朝着她爬过去。“啊啊啊!”沧澜大叫一声,立马往后一跳靠在墙上,惊恐地捂着自己的嘴。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一个蛋在没有经过孵化的前提下养育出了一个人?天呐,她一定是在做梦,肯定是自己最近太沉迷于养成...
  • 第四十七号奇异世界

    第四十七号奇异世界

    千茹一个独立、乐观、坚强的女孩在这个魔法是生活的一部分的世界,却坚持着父辈的教导绝不使用魔法,但在更强大的危险面前,没有能力怎么守护自己的热爱。在各种不同的国家,各种不同的魔法秩序下又有着怎样的精彩和社会弊病,到底要如何制定秩序,又如何实行,才能让魔法也制约在秩序当中。破坏秩序的行为是因为秩序本身的弊病还是因为有破坏的能力,还是拥有能力的人内心的邪恶。来看看千茹是如何解答的。
  • 平凡的城市平凡的爱情

    平凡的城市平凡的爱情

    这部作品并没有什么华丽的修饰,也不像别的小说一样轰轰烈烈,但是偶尔还有一点奇遇。平凡的一部爱情,献给每个平凡的你们!
  • 择尊记

    择尊记

    剑无双,一剑在手,天下无双!他是独一无二的逆天君王,杀伐果断,杀尽世间一切该杀之人!他,更是掌控万道,亘古以来史上第一剑尊!书友群:609211275,欢迎各位大大们加入!
  • 都市隐修者

    都市隐修者

    仙本为凡,何来仙凡之说!此书有点慢热,且也是第一次写书,开头会有点平淡,但到后面有些出自己的风格来,请你看下去,小灿子有信心写好,也有那信心你们会喜欢的!-------------------------------------------------------------------推荐一位朋友的作品,叫《仙凡无别》下面有链接!书友群,大家可以踊跃参加:245030168此书向我最喜欢的《仙逆》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