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72200000023

第23章 隋朝皇帝的手腕与阴谋(1)

“飞鸟尽,良弓藏”,在我国封建帝国几千年的历史上,这样的闹剧一出又一出地上演着。每一个王朝都面临着这样的处境:作为帝王,既需要功臣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又担心功臣拥有的权力危及皇权;而作为功臣,他们辛辛苦苦帮君主打下了江山总想居功贪权享受一下,又怕君主过河拆桥、兔死狗烹,以致小命不保。整个历史陷入一个怪圈,无论你如何挣扎,终究不能走出循环,这是自然法则,是历史规律,大隋也难逃这一规律。

手腕与阴谋(一)

虞家两代被死

东汉末年,汉廷中央统治在黄巾农民大起义的沉重打击之下日益衰落,于是各地官吏和地主豪强势力展开了割据和兼并的斗争,全国形势一片混乱,国力大伤,边地的各少数民族势力也乘机发动大规模的起义,大有要称霸中原的架势。

一些民族从割据一方,到统一一个大区,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其中匈奴族的一个分支铁弗部率先大量内迁,并在西北地区建立了大夏政权。中国封建历史上,称这一混乱的时代为“五胡十六国”。当时属于匈奴铁弗部的虞庆则家族,也就在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入内地建功立业,并登上统治阶级高峰。从此开始了家族非常富贵的历史时期。

虞庆则曾任北周和隋朝两朝大臣,他原来姓鱼。在南北朝时期,他的父亲赫连祥出任灵武太守,所以全家也从这个时候搬到了灵州,后来又迁居京兆栎县。

他的家族世世代代都是北方的豪强,在当时也显赫一时。

生在这样一个富贵家庭的虞庆则在祖辈的影响下,也是自幼习武,身体特别的强壮而且武艺精湛,由于种族的原因,还懂得鲜卑族语。开始的时候,他是在北周做官,袭爵被封为沁源县公,后来立了大功,于是被任命为仪同大将军、并州总管长史、石州总管,授开府。

由于虞庆则的军事才能,他当时管辖境内的少数民族在他的威严之下,不敢轻举妄动,还有些少数民族归到了他的门下,在这一方面,可以说他为北周政权北部地区的安全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隋朝建立之后,他被任命为隋的大臣,于是他还怂恿杨坚诛灭前朝北周宇文氏宗族,为巩固新生的隋政权立了大功,被提升为大将军、内史监兼吏部尚书、京兆尹,封彭郡公,并担任营建新都的工程总监。这时,突厥可汗沙钵略的妻子也就是原北周的千金公主,对于隋文帝杨坚灭她娘家家族怀恨在心,便极力鼓动沙钵略攻打隋朝新政权,妄想恢复宇文家族的统治,而沙钵略也早有南下的扩张野心,夫妻俩达成了一致协议。

等突厥做了充分的准备之后,在开皇二年,沙钵略率十万多突厥大军,分东西两路齐头并进,同时越过河南、河西地区,并从木峡关和石门关,向隋朝的京畿腹地进犯。一时间,武威、天水、安定、金城、上郡、弘化、延安等地区都被突厥占领了,使整个西北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蒙受巨大损失,对刚刚建立不久的隋朝政权构成极大的威胁,突厥军还步步进逼。

起先,隋文帝杨坚命令右仆射虞庆则率军驻防弘化,防备敌军从灵州道、原州道内犯。当两地失守后,隋文帝再命令虞庆则领兵出原州道,河间王杨弘领兵出灵州道,左仆射高颎领兵出宁州,各为元帅,分别迎击来侵犯的突厥军。虞庆则军打得非常英勇,部将韩僧寿等在鸡头山和原州大败突厥军。但是,虞庆则的部队也是伤亡惨重,仅仅因冻伤的就有上千人以上,部将达奚长儒的骑兵两千多人也死了百分之八九十,隋朝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虞庆则本人却因战功而升为尚书右仆射,可谓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将军的功成名就不知道是以多少士兵的生命为代价换来的。

开皇四年,突厥侵犯隋朝失败之后,隋文帝又派虞庆则出使突厥汗国。这时,突厥内部出现分裂,达头可汗等称雄于西部,称西突厥,并经常对摄图所据的东突厥进行侵犯。乘东突厥处于这种内外交困的形势之下,虞庆则终于成功地说服沙钵略可汗向隋朝称臣,并于第二年率部众内迁,寄居到白道川,突厥从此对隋朝进贡,使得北方摆脱了战乱,广大边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休养生息。但是虞庆则在这次出使劝降中违背了隋文帝杨坚的旨意,因为杨坚曾经嘱咐他说:

“我想立把突厥纳到我大隋,如果他们有东西给你,比如马,你只收两三匹就可以了。”他不仅接受赠马千余匹,还纳可汗女儿为妻。但是隋文帝杨坚不仅因为他的功劳高而大大地奖赏,而且对于他的这些作为也不过问,还晋封他为上柱国、鲁国公,赐了他城县上千户,并奖封他的次子虞澄道为彭城公。虞庆则从而一跃位居宰相,爵为上公,他的家族儿女都得到了很大的奖赏,当时家中为此一片欢庆。

后来,虞庆则又于开皇十七年,奉命出任桂州道行军总管,担任征讨李世贤叛军的军事总指挥。在平定叛乱之后,虞庆则本来可以得到封赏的时候,但他心术不正的小舅子赵什柱却因为争宠并与他的爱妾通奸,设法陷害他,向皇上诬告他企图谋反。可悲的是,当时朝廷在没有经过认真调查核实和未掌握可靠证据的情况下,就草草把这样一位重臣、名将不明不白地给杀了,而奖励诬告人赵什柱为柱国。所以有人认为,这是历史上的一桩悬案与遗憾,其实也是因为虞庆则的功劳太大,权位太重,已经对朝廷和皇上本人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他的死也是命中注定的。在中国历史上由于功劳太大,而遭人嫉妒陷害的忠臣实在是太多了!

虞庆则有两个儿子,长子虞仁孝,次子虞澄道。仁孝小的时候身上就透露着一股大将的风范,就像他的父亲,之后又因为父亲的功绩,就被封为仪同,领晋王亲信,大有飞黄腾达的前途,但却因父亲冤案而被除名罢官。隋炀帝即位之后,追念老臣旧功,为虞家平了反,重新授予仁孝后卫长史兼领金谷兰,监禁苑。后来在征讨辽东时,仁孝又被授都水丞,主持后勤监运,建立了不小的功劳。但是在大业十一年,仁孝被人告发图谋不轨,又被冤杀。可怜虞家这两代功臣,将自己的性命献给了朝廷,而又因为被冤,真的被朝廷夺去了性命。

一代文才薛道衡之死

薛道衡史称隋代北方文坛宗匠,是山东门阀士族,历任北齐、北周、隋几代要职,但是后来因为得罪隋炀帝而被杀。那么他是怎样得罪隋炀帝,又是怎样被杀的呢?

薛道衡在隋文帝时期因为文才过人而得到文帝的重用,当时满朝文武大臣及诸王都争着和他交好,宰相高颎、杨素也非常推崇他,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就因为这样,当时他在皇帝和大臣的赞扬下名噪一时。

但是,隋文帝晚年对高颎、杨素等的猜忌,连累薛道衡也遭到排斥,被贬为襄州总管,转番州刺史。后来隋炀帝即位后,因为怜惜他的文才,便召他入阁任秘书监,负责皇帝文书的起草。但薛道衡却以年迈为由要求告老还乡推辞了,这主要是因为他不愿意侍奉行为不端的炀帝的托词,而且当时他还上奏一篇《高祖文皇帝颂》,赞颂文帝的恩德和功绩。里面是这样写的:“……天性弘慈,圣心恻隐,恩加禽兽,胎卵于是获全,仁沾草木,牛羊所以勿践。至于宪章重典,刑名大辟,申法而屈情,决断于俄顷。故能彝伦攸叙,上下斋肃。左右绝谄谀之路,缙绅无势力之门,小心翼翼,敬事于天地,终日乾乾,诫慎于亢极。陶黎萌于德化,致风俗于太康,公卿庶尹,遐迩岳牧,佥以天平地成,千载之嘉令,登封降禅,百王之盛典。”

隋炀帝读到这篇奏章,见薛道衡将文帝比做圣人,心中对他非常不满,认为“道衡誉美先朝,引‘鱼藻’之义也”。“鱼藻”是《诗经·小雅》中的篇名,他的意思是,“鱼藻”篇借歌颂武王而讥讽幽王,也就是说薛道衡借歌颂先帝而讽喻当朝的皇帝。同时,他又研究了薛道衡的诗《昔昔盐》:“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采桑秦氏女,织绵窦家妻。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一去无消息,哪能惜马蹄。”隋炀帝指出诗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一句是有意讽刺本朝皇帝是昏庸无道的作品,于是便将薛道衡抓进了监狱,要求其悔过并写道歉认错的奏章。但薛道衡自己认为没错,坚决不写。隋炀帝遭到了拒绝,觉得是不给他面子,于是便下令薛道衡自缢,结果一代文才颇丰的人就因为自己的诗歌得罪了隋炀帝而被迫死在狱中。

对于他的死,有后人评价说:“道衡遗恨何年绝,仍见空梁落燕泥。岂是骚人有讥刺,隋炀自是嫉佳诗。”但是也有人认为,隋炀帝处死他主要原因不在于他嫉贤忌能,而是因为他暴虐无道的本质,单单因为薛道衡赞先帝,又不依附于自己,于是就千方百计寻找借口以便杀死他,对待一个忠臣,只是因为他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就将他杀了,这样的皇帝最终也会把一个国家给“杀”了。

名家回眸

王夫之曾这样说:隋文帝建立新政权后,高颎是第一号人物,官职是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虞庆则是第二号人物,官职是内史兼吏部尚书。他们都是凭着文武兼备的本领,建立汗马功劳而获得政治地位,可是他们均荣宠于前而获罪于后,不得善终。有后人评价说:“道衡遗恨何年绝,仍见空梁落燕泥。岂是骚人有讥刺,隋炀自是嫉佳诗。”

手腕与阴谋(二)

功臣贺若弼的结局

贺若弼在平定陈朝的过程中屡立奇功,终于完成了父亲和自己的终生夙愿,心中自然是十分高兴。连隋文帝也赞叹道:“克定三吴,公之功也。”隋文帝在物质上与地位上是给予了贺若弼极大的享受与荣誉,但是作为大臣的贺若弼却是越来越不能清守如故,他不仅自恃功高,毫不遮拦地与另一大将韩擒虎争战功;在生活上也是越来越奢侈无度,每日就是和歌姬寻欢作乐,饮酒嬉戏。家中的珍宝数不胜数,宅邸物品也是越来越华丽。功成名就的贺若弼越来越自满,他和他父亲同样的毛病开始展现出来,那就是无比的自大和自满。自认为功劳第一的贺若弼开始不满于将军的职位,以为宰相之位非自己莫属,对其他的朝臣也是常常以宰相自居,但是事情的发展却很出乎他的意料。

开皇十二年(592年),国子博士何妥上书弹劾尚书右仆射苏威结党营私,并且揭露了苏威以前的一些劣迹。文帝知道后大怒,七月份的时候将苏威免官,十一月的时候上柱国韩擒虎病死,贺若弼更加自信自己能够成为宰相。但是让他想不到的是,这年十二月,内史令杨素代替苏威为尚书右仆射,与尚书左仆射高颎同掌朝政。贺若弼知道后非常不平,认为自己的内史令和相位被杨素抢走,因此对杨素极为怨恨,并且常常表现出不忿的样子。这引起了隋文帝的不满,但贺若弼依旧是我行我素,毫不悔改,依旧是大放怨言,贺若弼如此的表现招到了朝臣的弹劾,并因此被免官。

事情进展到这一地步,按理说贺若弼应该有些反省才对,但是他却是怨气愈盛,加之杨素的陷害,开皇十二年(592年)他被逮捕下狱。隋文帝本想杀掉贺若弼,但念其前功,于是便亲自审问他说:“你狂妄得出奇,常在大庭广众之下说高、杨二相是酒囊饭袋,这是为什么?”贺若弼说:“二相或为故交,或为亲情,了解底细,所以才那样说。”隋文帝又说:“你心怀不满,蛊惑人心,诽谤朝廷大臣,大臣都说依律当死,你还有继续活下去的理由吗?”贺若弼答道:

“臣曾率领八千军队,活捉陈叔宝,希望用这个功劳顶罪。”文帝说:“这件事我已经重重地奖赏过你了,怎么还能再提。”贺若弼又答道:“虽然已经受过赏赐,但是还是希望用这个功劳来活命。”文帝想了数天,最后还是惜其往日的功劳,下圣旨将其削职为民。一年后虽然又恢复了他宋国公的爵位,但隋文帝已不再重用他了。

开皇十九年(599年),隋文帝于仁寿宫赐宴王公,席问诏贺若弼为五言诗,诗中词意愤怨,隋文帝看后宽容了他,并没对他治罪。这年,宰相高颎因事获罪于隋文帝和独孤皇后,贺若弼毫无策略地站出来为高颎开脱,更加触怒了文帝,文帝又想把他逮捕下狱。事情未了,因隋文帝和独孤皇后谋废太子杨勇,立次子杨广为太子一事,贺若弼又站出来替杨勇说情。加之贺若弼想做宰相无望,又要求出镇扬州或荆江(今湖北江陵)。文帝以为荆、扬乃作乱之地,贺若弼居心叵测,更加猜疑他,于是再一次把他逮捕入狱。后来文帝自觉过分,才把他释放出来。

这时正好有突厥使者来朝拜,隋文帝为了显示国威,以周礼之仪举行射礼仪式并先请使者登坛射箭,不料使者一箭中的。这时文帝慌了手脚,他原来准备的是一般箭手,认为能应付一下即可,孰料如此神射,弄不好要丢面子的,思考再三,除贺若弼之外,谁也难于胜任,便命贺若弼执弓射箭。贺若弼果然不负所望,也是一箭中的,引得众人赞叹。隋文帝非常高兴,指着贺若弼对来使说:

“此公天赐我也!”

隋文帝虽然优待贺若弼,但是他的儿子杨广对贺若弼就没有那么客气了。仁寿二年(602年),已经是太子的杨广问贺若弼道:“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人,俱称良将,优劣如何?”这时,他自大的老毛病又发了,他说:“杨素是猛将,非谋将;韩擒虎是斗将,非领将;史万岁是骑将,非大将。”杨广又问他:

“到底谁是大将?”贺若弼再拜而答曰:“唯殿下所择!”他以大将自诩,并没有想到杨广问他的隋廷大将只提三人而不提他,已有轻他的意思,他反而对这三个人都有不良的批评,自认为自己才是隋廷的唯一大将,意在让杨广捧他一句,却不知杨广妒忌心很重,贺若弼的这种自满和自夸更是让杨广对他非常厌恶。

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驾崩。太子杨广随即继位,改年号为大业。杨广虽然对高颎、贺若弼等人依然亲厚,但是大大不如文帝时期了。

大业三年(607年),炀帝为了突厥问题而北巡榆林,仍命贺若弼随行。他建了一座可容千人的大帐幕,召见突厥启明可汗,但贺若弼却以为太奢侈了,他又和高颎、宇文弼等议论得失。这些事情被人揭发出来之后,隋炀帝大怒,认为这是诽谤朝政。高颎、宇文弼皆被杀,苏威也被免官。贺若弼也一同被杀,同时妻女都被罚为官奴,儿子贺若怀亮也因此被罚为奴,不久亦死。可怜这个威震江南的大将军,就这样因多言被杀,死后也要祸及家门。他的过失连魏征等人也为之扼腕叹息:“虽贺若弼倜傥英略,然贺若功成名立,矜伐不已,竟颠殒于非命,亦不密以失身。若念父临终之言,必不及于斯祸矣。”

贺若弼父亲临死时告诉他两件事:一件是灭陈,他做到了;另一件事是不可多嘴多舌,甚至引锥自刺其舌而出血,要他以此为炯诫。可惜他却对他父亲的戒言,完全置之脑后,仍以多嘴多舌遭杀身之祸,而且祸及妻子儿女与僚属,真是让人扼腕叹息!

第一名臣高颎惨遭迫害

同类推荐
  • 《崛起于一六三六》

    《崛起于一六三六》

    “倒买倒卖”“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大明皇帝陛下,你的皇宫卖不?”
  • 20世纪之帝国时代

    20世纪之帝国时代

    20世纪是一个帝国的时代!日不落帝国、沙俄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帝制在20世纪初仍然是主流,在这个帝国时代怎能少了中华帝国!李思不小心回到了1902年,然后他干翻满清,脚踏小日本,拳打北极熊,调戏山姆大叔……一不小心西伯利亚变为后花园,太平洋成为内湖,大洋洲是跑马场……在新建的皇宫里,李思猥琐的暗道:“这是一个帝国时代!”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 西晋原来不风流

    西晋原来不风流

    三国鼎立,终归于晋,其兴也勃焉。然巍巍西晋,仅历短短五十余春秋,二帝成俘,山河断送,其亡也忽焉。兴也,孰之功?亡也,孰之过?本书以正史记载的史实为基础,政治军事大事为主线,用轻松诙谐,易于理解的笔调,介绍西晋从肇始、承继,到丧乱、覆亡的全程,试图从思潮文化对社会变革和士人心理的影响出发,讨论西晋灭亡的根源,聊发千年一叹。
  • 晚清西南首富李耀庭传

    晚清西南首富李耀庭传

    生于晚清的李耀庭系位列重庆名人馆的名人。他经营在重庆的天顺祥商号,创建了辉煌。重庆开埠,他是重庆总商会首届会长。他开办了最早的川江轮船公司。他开办的烛川电灯公司,点亮了重庆第一盏电灯。“戊戌维新”中,他出资资助宣传新思想的《渝报》出刊,辛亥革命,他的两个留学过东洋的儿子,均贡献巨大,孙中山特为之手书条幅“高瞻远瞩”以褒扬。
  • 明——万里长城拱卫的社会

    明——万里长城拱卫的社会

    全书六章,包括皇权空前集中的帝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革、对外关系与中西文化交流、科技与建筑之光、文化艺术的繁荣、追新求精的社会生活。
热门推荐
  • 紫颜陌殇

    紫颜陌殇

    创世女神被最信任的人背叛继而坠入异世轮回,为了寻找身世之谜与真相,她决定变强,踏上修炼灵力之路。而在这条修炼之路上,认识了许多朋友,经历了许多生死,更因为那次坠崖意外,得到地球上最新发明智能1号,从而改变了魔幻大陆上的文明发展史,创造了一段又一段的辉煌传奇!(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遇见你时间正好

    遇见你时间正好

    于毅在第一次见林琦华的是时候,是在琦华九岁的时候,那时候于毅心里想,要当一个好哥哥,分别四年之后再度重逢,于毅决定要琦华的一辈子,陆景城第一次见林琦华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这个不是特别漂亮的女人所吸引,四年之后于毅归来,林琦华是坚守儿时誓言,还是与四年后相遇相知爱却不肯许诺她婚姻的陆易景?各位看官前面铺垫有点长,请耐心往下细看。
  • 天才男魔法

    天才男魔法

    满级送穿越大礼包。独一无二的副职业:魔法铁匠真、死亡之心一个、穿越资格一个、阿拉德大陆上唯一的男魔法师,还被一群女魔法给追杀。恭喜你穿越了……………………
  • 武世帝尊

    武世帝尊

    废物大少爷竟然拥有未开启的上古逆天神器,用鲜血灌溉后,开启,展开了一段逆天的修炼!称霸整个武世,成就武世帝尊!
  • 毒辣小王妃

    毒辣小王妃

    莫名其妙的穿越,又莫名其妙的被推上花轿,她是犯太岁吗?不管了,什么王爷王妃她统统不要,她要的是回到属于她的那个时代去。什么?不准?你算哪颗葱,准不准本姑娘说了算。什么?小三登堂入室,当她正派是死人吗?不行,走之前一定要先解决了小三小四才行。完了,她好像勇猛的过度了,弄都大家都追着她跑,她该怎么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王俊凯:南方有梦等归来

    王俊凯:南方有梦等归来

    遇见你,是时光给予我的一场意外;而喜欢上你,是我深藏已久的期待;我喜欢的人很少:只有你一个;而喜欢你的人却很多:不缺我一个。我们可以下雪天一起白头。这是我余生与你的愿望。“余生交给你了啊。”“那你准备好了吗?”“我准备不逃。”
  • 时空迷途——星际之战

    时空迷途——星际之战

    盛河创造出了一个不可能的神话,成为了星际霸主,原先的个大星系在地鼠星系的压迫之下走向覆灭。但天无绝人之路,星系精英们本就是特工,如今更是化身成为间谍,打入地鼠星内部,策划起一场叛乱。孰料盛河一个看似英明的决定,竟使得地鼠星如今的繁盛局面成为历史。流星为救自己心爱之人,在无意间推动了事情的发展,得到了宇宙之神娜丽雅的赏识,解开了风洞之谜。行空被地鼠星操控,在丧失所有记忆的情况下,仍对流星念念不忘,誓死要守护流星一生一世。“流星,我愿为你毁天灭地,但只有我,才能为你毁天灭地!”
  • 瀚海神魔传

    瀚海神魔传

    七千年前神龙作祟为祸人间,女娲指引着人间勇士打败了神龙,将其尸身钉在了山里,并告诫人们山不能被打开,更不能移动宝剑,否则恶魔临世,人类将永无安宁之日。人们谨遵女娲祖的告诫,派人世代守护这九座大山,然而随着时光推移,后代们渐渐将其遗忘,厄运也悄悄来到人们身边。
  • 殊途亦有真爱:冰心欲仙

    殊途亦有真爱:冰心欲仙

    冰妖与人的爱恋,冰妖为救心爱之人,倾尽灵力,耗尽修为,化为逝水,真爱感动天神,为其蜕换成人身,一生厮守......
  • 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用心感受世间情

    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用心感受世间情

    亲情如一首永远唱不倦的老歌,古老的曲调中饱含浓浓的真爱;亲情似一杯淡淡的绿茶,虽不浓郁但却散发着淡雅的醇香;亲情似大海里的一叶小舟,于惊涛骇浪中承载着风雨同舟、不离不弃的誓言。拥有亲情,便拥有了世间一切的美好,让这浓浓的爱、悠悠的情化作一缕春风,吹来桃红柳绿,吹开心底似锦的繁花……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亲情是最真诚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和安慰;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亲情是最清晰的路标,指引我们成功到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