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73600000019

第19章 爱是些许漫谈(2)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东坡在杭州四年,之后又官迁密州、徐州、湖州,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期间,王朝云始终紧紧相随。在黄州时,他们的生活十分清贫。元丰六年,王朝云为苏东坡生下了一子。

宋神宗驾崩后,宋哲宗继位,任用司马光为宰相,全部废除了王安石的新法,苏东坡又被召回京城升任龙图阁学士,兼任小皇帝的侍读。这时的苏东坡,十分受宣仁太皇太后和年仅十岁的小皇帝的赏识,政治上春风得意。

两年之后,苏东坡又出任杭州知府。杭州百姓非常爱戴他。此后苏东坡又先后出任颍州和扬州知府。宋哲宗用章敦为宰相,政见不同的苏东坡被贬往南蛮之地的惠州(今广东省惠阳县),这时他已经年近花甲了。身边姬妾陆续散去,只有王朝云始终追随。苏东坡专门写了一首《朝云诗》——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玄。

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

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因缘。

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阳云雨仙。

序中有云:“予家有数妾,四五年相继辞去,独朝云者随予南迁。因读乐天集,戏作此诗。”

王朝云在惠州又为苏东坡生下一子,产后身体虚弱,不久便溘然长逝,年仅三十四岁。

朝云死后,苏东坡将她葬在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上筑六如亭以纪念她,亭柱上镌有一副楹联:“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值得爱吗?若果正面回答,我们甚至会故作高尚,但是如果让我们从反面思考,我们则会着急忙慌地说:“我需要爱情、极度”。

——网易网友缪和讲的

终极需要

我们在这里谈论爱的理由很简单,因为爱是每个人最终极的、真正的需要,这种需要虽然没有明显地表露出来,但并不意味着它就不存在。

——弗洛姆《有的艺术》

什么是人类的终极目标,是金钱,是美女,还是权利,这些都不是,在我们生病在床,奄奄一息,我们想要的只是能好好的活下去,像活着一样活下去。

在现在的世界中,爱频频地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很多现代人都深受爱的困扰,关于爱的问题也让他们的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其实,爱到底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根本没有标准答案。对于“爱”这种关乎人类身、心、灵、性的问题,我们是不可能单靠哲学、宗教、科学、逻辑等学科或一些带有指涉性、功能性的角度来作出回答的。试图给爱一个解释,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尝试。而我们在这里讨论爱,也不是在“说教”或进行什么规劝,只是因为爱是一种每个人都需要的东西,它代表着人类最终极的需要。但是,爱并不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心灵状态,也没有生来就是懂得适应和管理爱的,尤其在爱之中还涉及了各种多变难测的情绪状态,这就令我们更加觉得爱是如此莫测高深。

作为人类,我们天生就需要爱,虽然这种需要没有很明显地彰示出来,我们也都未必知道如何去爱,应该爱谁。我们只能慢慢地去靠近它,就像耶稣的启示和禅宗的公案教给人们的那样:不要用头脑和智力去剖析、解释,而应是打开自己,用心去贴近我们生命这份终极的需要。在人的一生中并不是所有时间都用于爱情的,只有那么特定的某个时期,特别是青年时期,或者是中年的“疯癫”时期,极易身不由己地陷入爱河,并为之着迷。这时,那种朦胧的潜在欲望不时激起兴奋和期待的情感。这个时期,未婚男子会想象自己的梦中情人;妙龄少女往往对小说中的角色、偶像明星或她们的语文老师产生爱慕之情。青春是最强烈的情药。歌德在《浮士德》里借魔鬼之口说出:“喝下这碗情药,你就会在芸芸众生中找到你的海伦。”欲火焚身的人们开始急切地等待爱人的出现,于是从他身边走过的第一个令他们满意的人,就会点燃他们爱的烈焰。一次偶然的邂逅,有时就能促成一对情侣;有的男女由于一时的冲动而相互接近,过后才发现彼此之间存在着隔阂与分歧,甚至还有相互的轻蔑鄙视,爱到尽头便以憎恨而告终。

关于其他相遇的画面,我们也可做以下设想:有些平时很内向的人,有了爱恋的对象,通常也羞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欲望,把深深的爱恋埋在心间。大革命时期,法国的监狱造就了大批对爱情狂热而痴迷的女人。如果在和平时期,她们也就只是一些感情平平的妻子罢了。在女人的眼里男人的名誉就像是天边那道光鲜亮丽的云霞。女人们爱意萌动的时候就是男人们成功的那一瞬间。人们一个偶然的邂逅,有时就会不可名状地产生出爱意与幻觉,心灵瞬间便被满腔的期待所填满。有的时候,由于对方的一两句不经意的话语,就马上使另一个人对眼前的人另眼相看,彼此间交会一个眼神,就使他们禁不住燃起熊熊爱火。还有的时候,因为路途颠簸,两人肌肤刹那间的无意接触,就萌发出了对彼此的好感与爱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体验到了无比的愉悦与幸福。

人类爱情的神秘,是由于人在单纯的本能上,建立起了极其微妙复杂的感情城堡。爱的神秘魔力使得一对对与我们所有生灵同样自私、懦弱、粗野、见异思迁的不幸男女融为一体,共处于一个最亲密的境界。世间的冷漠或敌视,阶级差异,民族间的仇恨以及无法预料的未来等,在相爱的人看来,就像是海市蜃楼一样虚无缥缈,所有的一切在他们眼中都已不再重要。那种强烈的爱的欲望使他们跨过了自私这一关隘的阻拦,拥有了无以伦比的忍耐力,他们能够忘我地忍受原来无法忍受的东西,只因为对方是爱的对象。但是,欲望是短暂的,爱又是恒久的,怎样才能从人反复无常的本性中抽离出恒久不变的纯真情感呢?我们如果要想了解这些关于爱情的艺术,就必须首先解决“欲望的净化”这一问题。

爱是人的终极需要,这种需要是不需要借口来加以解释的,它存在于我们的心里,刻在我们的生命里。

——网易网友儿科恶忘

逃避孤独

了解同爱情之间还有另一个基本的关系,就是所谓希望同另一个人结合并借此来逃避自我孤独的监禁和另一个符合人性的愿望——认识“人的秘密”之间所产生的紧密联系。

——弗洛姆《爱的艺术》

爱的浅层含义是要让自己过得幸福、摆脱孤独,爱的深层含义即是要让自己摆脱心灵的孤独。

我们在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做好自己的工作之外,还需要寻求能与我们携手走过一生的伴侣。但是寻求伴侣这件事究竟是不是找个人陪你一起吃饭睡觉结婚生子那么简单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人,都是孤身一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的,生来就带有一种难以摆脱的孤独感。从婴儿以啼哭来寻求关爱,到少年调皮捣蛋渴望得到注意,再到我们积极追求所爱之人、希望与人结伴,我们一直都在用各种方式想要摆脱掉这种孤独的监禁。孤独仿佛人类内心最大的黑洞,不远离它,人就不会远离空虚和恐惧,所以,我们常常会去了解一个人,并在了解的过程中对这个人产生爱情,希望同这个人结合来逃避自我孤独感。

我们人性中除了逃避自我孤独感这个愿望之外,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愿望,就是认识“人的秘密”。我们的神话、宗教、哲学、科学几千几百年以来一直都在探索这个人的秘密,也试过各种方法,得出过各种不同的答案,但好像都不能成功说服所有人认同其中之一。但是,与爱有关的了解却给我们帮了大忙,了解一个人,与这个人结合的过程其实就是认识“人的秘密”的过程,而爱情也必然牵涉其中。

唐伯虎名寅,吴县(今属江苏)人,以诗、书、画三绝着称于明朝。因他早年生活放荡,刻过一方“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加上明清的小说、戏剧、弹唱又编造他“三笑点秋香”的风流韵事,在后人的印象中,唐伯虎是个风流才子。

唐伯虎一生娶过两个妻子。前妻徐氏,出身官宦人家,好享受、慕荣华,热望唐伯虎功成名就,出人头地。1498年,唐伯虎乡试第一,中了解元。徐氏喜出望外。谁知好景不长,第二年,唐伯虎进京会试,受到科场泄题案的无辜牵连,不幸锒铛入狱。徐氏得知,料定唐伯虎从此难以高升,就收拾细软,回娘家去了。从此两人分道扬镳。

后来,唐伯虎在青楼中认识了官妓沈九娘。九娘很敬重这位才子,为了使唐伯虎有个绘画的良好环境,她把妆阁收拾得十分整齐,唐伯虎作画时,九娘总是给他洗砚、调色、铺纸,唐伯虎有了这个好伴侣,画艺愈见精到。他画的美人,大都是从九娘身上体会到的风姿神采。九娘见唐伯虎不把她当做官妓看待,就益发敬重他了。天长日久,两人产生了爱情,成了夫妻。过了两年,九娘生了个女儿,取名桃笙。

1510年,苏州水灾。唐伯虎的卖画生涯自然艰难了,有时连柴米钱也无着落,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九娘苦心撑持。九娘终因操劳过度病倒了,唐伯虎请来医生,医生诊断后,告诉唐伯虎,九娘已经病入膏肓。唐伯虎尽力服侍九娘。无心于诗画。1512年冬至前,重病的九娘紧紧握着唐伯虎的手,说道:“承你不弃,要我做你妻子,我本想尽我心力理好家务,让你专心于诗画,成为大家。但我无福、无寿又无能,我快死了,望你善自保重。”听了这番话,唐伯虎禁不住泪如雨下。

沈九娘死后,唐伯虎再也没有继娶妻室,晚年皈依佛法。

逃避孤独的唯一办法便是把心里的爱变化成能包围自己的现实,让自己的心里充满爱,让自己的生活因为有了爱而变得不再枯燥,爱自由、享自由。

——网易网友据我,抗链

爱需理性

一旦我们有了客观性和理性的能力,就等于在精通爱的艺术之路上走完了一半的路程,但是,我们必须对每一个和我们发生关系的人都保持客观性和理性。如果一个人只想把客观性留给他所爱的人,而对他和世界的其他关系上省略掉客观性的话,那么,他不久就会发现,他在两边都失败了。

——弗洛姆《爱的艺术》

理性即是客观,客观即是实际,忽略爱情的客观性表现在忽略对方的客观性条件,忽略对方所处的位置,忽略对方的性格,忽略一切与自己想像不符合的因素,这些都是缺乏客观性的表现。

记得一位哲人曾经说过:“痛苦源于选择。”但爱情与世间那些俗事琐事的对抗,可不是熊掌与鱼那么简单的选择。没有熊掌,有条鱼也不错,但是没有了爱情,很可能就注定了我们一世的孤独。在这个世界上,关于爱情的问题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有的人视爱情为生命,可以为爱不顾一切。有的人现实一些,只将爱情视作生命中的一件小事,但也无可厚非。毕竟马克思在百年之前就曾告诉我们精神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

这种理论认为,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有密切的关系,需要的层次有高低的不同,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向上依次是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指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动机。同样在爱与被爱的关系中,这位心理学大师也指出——“人的需要涉及给予和接受爱,我们必须懂得爱,必须能教会爱、创造爱、预测爱。”可见,爱不是单纯的占有,一个人要获得爱,首先要明白爱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去爱,这样别人对我们的爱我们才会明白有多么的宝贵。正像前面所说的“四个人”,你要首先遇到你爱的人,才会明白爱的意义。

爱在本质上应该是给予,是一种奉献的激情,这种奉献的激情不是出于观念,不是出于伦理道德,不是出于责任,完全是出于感情。

这种理性其实就是一种宽容,是一种磨合,是用时间和两个人的心来努力经营,只有这样才能让爱情长久下去。在这个充满爱的社会里,大家也是在爱的滋润里长大的,虽然此爱非彼爱,但是在这些文化和教育也让我们每个人了解到爱是个很美丽很奇妙的东西,虽然没有经历过轰轰烈烈的爱情,但是爱情的概念在脑子中还是有一个境界经常浮现的。如果将爱情作为一门学问来说的话,它应该具备一些因素,否则爱情就不成立,至少不完整。

现实,也许这就是现实,现实是用来改造的,我们都在学习这个能力。前面是一堵墙,希望我们不是撞死在墙上的一头蚂蚁。最终,要善于运用中庸思想,没有100%理性的爱情,也没有100%感性的爱情。更要把两者结合在一起,达到和谐就是最大的幸福!

爱要以感性而开始,以理性而结束。只有满含感性才能不顾一切地去追求对方,只有晓之理性,才能在爱的路上走得更加悠然。

——搜狐网友很稳定的贫苦

爱的缺失

如果爱真的是对人类存在的问题唯一合理,也是唯一令人满意的回答,那么,任何排斥爱的发展的社会,都一定会腐烂、枯萎、最终毁灭于对人类本性最基本要求的否定。

——弗洛姆《爱的艺术》

商业化的社会会把世人的目光引向“钱”这座高峰并使人们在过程中互相对比,在好胜心的驱使下,人们之间互相成为潜在的敌人,每个人都在思索着不同的问题,但每个问题都把答案指向利欲二字。人与人之间的缝隙原来越大,拉开的不仅是距离,还有爱!

现今社会物质极丰,节奏极快,选择极多,人们的目光也顺理成章地急速变换,从此到彼,倏尔又眺过此,投向未知。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渐渐地,我们丢了一些东西,我们的脚步就像踩在云上,不得踏实。到底丢了什么,让我们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根本呢?就是爱。

在那个圣人辈出的年代,爱是人类最常用的语言,“仁者爱人”的道理作为社会正统思想,传唱了几千几百年,直至今日,渐渐式微。爱是人类最基本的要求,更是人类得以繁衍生息,永不消亡的保证。但是,看看我们的周围,你会悲哀地发现,很多旁的东西占据了爱原本的位置,人们不断在追求爱以外的东西:

金钱、车子、房子、地位和成就感。爱在这样的现实中不但得不到发展,还要不断地在给这些东西让位。

在弗洛姆看来,爱是对人类存在这一重大问题唯一合理又令人满意的回答,如果一个社会开始排斥爱,让爱不得发展,那么,它最终一定会枯萎、腐烂,一直走向毁灭。

同类推荐
  • 拿来就用的女人情绪掌控术

    拿来就用的女人情绪掌控术

    一个女人要想获得幸福,美貌、学历、事业或许不是必须的因素。但温婉的性格,优雅的气质,宽容的心态,必定会让一个女完美绽放。本书是心理学专家专为女性量身打造的实用情绪掌控术。针对女人的心理共性、生活共性、社交共性,详尽讲解一些随手可用并且简单有效的心理学技巧。指导读者学会修炼自己的性格,完善自己的人格,心如大海,宽容坦荡,偶尔让生活和情绪都慢下来,享受并掌控自己的美妙人生。
  • 哈佛大学第一堂心理课

    哈佛大学第一堂心理课

    本书献给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朋友。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包括什么内容,自己以往对心理学的理解是否是正确的,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答案。本书分为16章,从浅入深,由个人到社会,大略介绍了心理学最受关注领域的基础知识,并结合了一些案例,可以让读者朋友们拥有更快速的阅读体验。本书还结合生活,提出了一些立足于实际的建议,希望能为您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 心理学课堂05——销售心理学

    心理学课堂05——销售心理学

    《心理学课堂》套书共5册,包括《消费心理学》、《博弈心理学》、《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价格心理学》、《销售心理学》,《心理学课堂》从多方面总结和归纳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活动中的心理学,并配以生动的案例,增加了阅读趣味。阅读《心理学课堂》,可以使人们清醒的认识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并加以规避,从中得到人生智慧,使生活更加积极主动。
  • 老年心理健康枕边书

    老年心理健康枕边书

    心理养生将成为新时代一项备受关注的健康新课题。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最佳的状态,从心理上保持良好的平衡,以保证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转,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实践证明,拥有健康的心理是身体健康的保证,而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又是延年益寿的基础。因此,长寿靠养生,养身先养心,只有身心健康了,老年人才能尽享天寿之年,做到老有所悟,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本书为心理把脉,解读老年人心理困惑;做心理保健,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学心理养生,帮助老年人延年益寿。
  • 重口味心理学

    重口味心理学

    本书是心理学的最后一块隐秘,幽默另类、通俗易懂地讲述了各种重口味心理现象,如多重人格障碍、特定精神分裂、恋童癖、恋物癖、露阴癖、性欲倒错、特定对象恐惧症等,配有大量生动真实的案例,并附作者独到的分析,教你如何一眼看穿身边人的所有秘密和怪癖。
热门推荐
  • 洒家闯异世

    洒家闯异世

    现世位于福建深山的一所少林寺内,俗家弟子叶青自小被家人送去少林寺内习武,一天上山惊雷过后一道们出现从此揭开叶青的异世之路
  • 穿越之都市奇人

    穿越之都市奇人

    赤焰大陆,天道宗宗主的嫡传弟子凌天在探索仙帝空间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这让他得到天大的好处同时又来到了陌生的环境——地球。心软,嗜血,温情,无赖,还是——好色?凌天在这颗蔚蓝的星球,会给我们揭开哪些我们还不知道的秘密,让我们拭目以待……“都市奇人”
  • 中国2012年度诗歌精选

    中国2012年度诗歌精选

    2012年的中国诗歌相对于以往,更加安静与结实了。安静指的是诗人的胸怀。诗人与诗人之间,无论是网上还是各种关于诗歌的集会,前些年那种相互之间的指责、诋毁,甚至谩骂几乎没有了,留下的是真正的诗歌论争的声音。起眼东西南北,各路诗人、各种拳脚与路数都认清了一个道理,“拿作品说话”。以往那种各自“我是天下第一”的幼稚已经随风飘去。结实指的是创作的姿态以及作品呈现出的思考。尽管我们现在很难在众多的诗歌里挑出一首成就一个诗人。但平心而论,即使朦胧诗时代、即使“第三代”留下的“经典”,与现在诗人们的创造相比,现在的诗歌从技术层面、思想层面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
  • 天才阴阳师驾到:妖孽王爷请淡定

    天才阴阳师驾到:妖孽王爷请淡定

    这是个与21世纪完全挂不上钩的修玄大陆。她是21世纪有名的天才阴阳师,虽无父无母但起码有个老头照着。而她却是这星夜大陆中有名的废材小姐兼丑八怪,虽然受尽冷眼但她还有爹疼有哥爱。只因某个契机下两人既一朝结合,其影响可谓惊天动地~【大概】话说,修玄大陆什么的不应该是强者为尊才对的吗?为嘛那妖孽随便卖个萌就把本天才给拿下了呢?为嘛人家的宠兽什么的都是一副威风凛凛、气势十足的样子,而我的宠兽却一个比一个可爱呢?虽然是上古魔兽和千年难得一遇的神兽,但你们这么萌看上去是木有杀伤力的呀!!难道是我穿过来的方式不对?!某妖孽:娘子夜深了,过来为夫陪你就寝吧~本天才:卖你妹的萌啊!!看来这脱节时代强者还是次要、卖萌才是王道!!
  • 二程粹言

    二程粹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手机能穿越

    我的手机能穿越

    当郝健一巴掌拍飞从天而降的金手指后,牛逼的启程变成了苦逼的开始。但有位伟人曾经说过,什么叫牛逼?牛逼就是能把苦逼的生活,同样过得有滋有味。郝健坚信,终有一日能拨开云雾见青天。常言道,不经历风云,怎能见彩虹?他站在屋顶,对月狂呼:“就让暴风雨来得在猛烈一些吧!”PS:本文无节操,无下限,甚至无逻辑!入坑请慎重,自带避雷针。PPS:十八岁以上看官,请在未成年人陪同下观看本文。PPPS:张小花,金凯瑞,周星驰,快赐我力量。PPPPS:开文之初,楼下算命的张哑巴曾说……(P你大爷!入正文!)
  • 惊鸿流年

    惊鸿流年

    一个身不由己的忧伤故事。。。。真的要20个字吗?
  • 给夫妻101条忠告

    给夫妻101条忠告

    本书讲述了夫妻关系的营造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技巧。它教会你如何维系夫妻的感情。全书分为九章,有俊男靓女婚前必读,事业与家庭兼顾等章节。
  • 一生缘,定今生

    一生缘,定今生

    高二那年转学,她和他做了同桌。与他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她从未经历过的事,有惊险,有开心,有闹脾气,结果,大一,她转走了,他找了她好久好久…五年后,她回来了,却看见了他和别的女人结婚,参加婚礼,给予祝福,蹭了顿饭,走了,从她们常去的地方一栋三十多楼的大厦跳下。急诊室内,他泪流满面。“墨宫羽,你已经结婚了,别来找我了。”可是,我又怎么能放下你呢。(爱上了你,是我意料之中的事,被你渐渐的爱上,是我想不到的事——某羽毛)
  • 湘绮楼评词

    湘绮楼评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