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75600000010

第10章 在求学中领悟真义(3)

语出《论语·为政篇》。学问愈深,未知愈重;越是学识渊博,越要虚怀若谷。作为专家、学者,对不知道的东西,不仅应当老实地承认“不知道”,而且要敢于说“不知道”。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籍华人丁肇中在某大学作学术报告时,面对同学提问是“三问三不知”。这让在场的所有同学深感意外,但不久就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也许,一些人在说“不知道”时往往被看做是孤陋寡闻和无知的表现,但丁先生的“不知道”却体现着一种做人的谦逊和科学家治学的严谨态度,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人非圣贤,不可能生而知之,治学之要,行政之本,就在于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孜孜以求,来不得半点虚假。对不知道的东西,就不要充当“先知先觉”,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可以向贤人请教,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就不懂装懂,这样不但会被明白的人耻笑,而且还会错过向别人学习的机会。所以说,敢于正视自己的无知才是真正的智者。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语意:君子吃不求饱足,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语出《论语·学而篇》。好学的人需要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学,才能终有所成。古人认为,在生活条件方面,不宜过度追求舒适,甚至要刻意控制饮食。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如果每餐都是大鱼大肉,很难达到身体的平衡,是对身体不利的。同时,也要注意饮食有度,如果吃得太饱,胃里的血液就会抢夺大脑供血,不利于思考。如果长久如此,当然会影响学习。同理,住得太好,也会消磨人的意志,家长们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几乎有求必应,他们的良苦用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过于重视生活条件反而会消磨孩子的意志力,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在为人处世方面,也要精于思索,勤劳敏捷,多行动才能增加观察体验的机会。而时刻匡正自己的内心,对学习、工作而言也都是必须的。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以他人为师,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是很有用的处世智慧。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语意:心脏这个器官的职能在于思考,能思考便能得到事物的真谛,不思考便得不到。

语出《孟子·告子上》。心理学家说:“如果你每天花费一个小时,完全思考某一问题,五年后你会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以你自己为例,如果你知道自己还有发展的空间,可以变得更好,你将会寻求如何改变人生道路的方法。因此,你可以花费五年的时间,在这个漫长而艰辛的路上寻找答案,你应该相信,你一定可以找到答案。思考是最大的力量,你应该设法掌握这个过程,这样你就可以把握自己的人生。当然,也要看到,你的思考会受到正负两方面力量的影响:“正面”是创造性和建设性的因素,“负面”则是令人失望的和破坏性的因素。前者让你进步和改善,后者则让你放弃和被伤害。为了加深了解积极和消极的习惯性思考模式所产生的不同作用,想想以下的“情绪—思考—意象”的“启动过程”,将对你和周围人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喜悦、骄傲、爱、兴奋、乐观、热诚。接着比较恐惧、愤怒、罪恶、怨恨、嫉妒、绝望的影响。前者是使一个人具有创造性、建设性的影响,后者则相反。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积极或消极、建设性或破坏性地思考及行动。那么,怎么会有人选择消极呢?重点在于,没有人会故意选择消极思考。你可能让自己遵循习惯性的思考模式,不断重复。成人所有的思考几乎都有习惯性,具有潜意识的层次。英国的辞典编纂专家塞缪尔·约翰逊说:“习惯的锁链通常太小以至于难以察觉,但它又太坚固而难以打破。”我们平时养成了太多负面的思考习惯,我们都受制于某些习惯性的思考模式而不自知。“亡羊补牢,未为晚矣”,现在开始改掉坏习惯还不晚。不管我们的年纪有多大,习惯有多久,只要有改正行为的意识和技巧,我们就能改变它。我们可以不学那些自我挫败行为,而应学习一些积极的行为。成功的秘密就是成功者习惯了去做那些失败者不喜欢或不愿做的事。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语意:学习的人缺点有四类,教师必须知道才行:在学习中,有的失之于贪多,有的失之于过少,有的失之于把学习看得很容易,有的失之于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这四类缺点,是由于学习的人心理不同所致。了解他们的心理,才能补救他们的过失。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发扬他们的优点,补救他们的过失。

语出《礼记·学记》。传统的教育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一种单一、机械的模式化教育,面对兴趣爱好、知识基础、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千差万别的学生,他们往往忽视了孩子们的个性差异,为学生制定统一的目标,用同样的方法教学,要求学生保持同样的步伐,从而导致优等生吃不饱,而差生却消化不了,天才的学生不能脱颖而出。因而学生犹如被填充的容器,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原有的个性,这显然不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这种教学容易扼杀孩子的创新能力,导致学生因为别扭、困难而厌学,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丧失了原有的灵性。而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

因材施教要求教育者要对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有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出有助于他们成才的最优方案。其实这些原则对于大人同样适用,作为孩子的引导者,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意识到孩子是铁砧上的钢坯,需要反复锻打才能成形。而锻打方式若不得法,就会浪费一块好材料,得不偿失。

学问不厌,不知老之将至。

语意:不厌倦地学习请教,连将要衰老都忘了。

语出《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对于好学之人,学习绝对是件快乐的事儿。孔夫子便是如此,当他乐悠悠、喜滋滋地讲“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时,不知有多少学子愁眉苦脸,暗暗告饶。自然,对于有些学生来讲,学习是件苦差事,这不但与学习方法有关,也与学生的自主性有关。其实,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求知、思考、发现、试验的四重奏,若你用心学习,刻苦钻研,自会陶醉其中。你可以品尝文学艺术的精神大餐,也可以痴迷于数字王国的哲理逻辑;你可以细察物理化学的微观规律,也可以钻研宇宙星体的运行轨迹。多多少少都有“痴”的成分在内,而这份“痴”,正是其好学乐学的必然表现。正如“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旦你主动从学习中寻找,乐趣自然而来,那么,或狂或痴,也都会变得容易理解起来。

以前中国的读书人,多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不但诗琴书画要通,而且,医理射术也要懂些,如张衡,他不但是天文学家,还是文学家,他的《二京赋》名满京城,永垂青史。再如明末清初大儒傅山,诗书画三绝,医术也非常精湛,其妇科方面的著作在医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则是兼画家、雕刻家、数学家、工程师于一身。在他们身上,真正体现了“物艺相通”、“文理相通”。与他们相比,我们现在的年青人好像就懂得太少了。虽然时下信息发达,但多数人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满足表面知道,却不愿意深度思考。殊不知,思考的真正乐趣是那些站在门口看热闹的人所无法领会的。

君子不恤年之将衰,而忧志之有倦。

语意:君子不为年纪将衰而忧虑,而忧虑自己的意志倦怠。

语出东汉末徐幹的《中论》。在每一种追求中,作为成功的保证,与其说是才能,不如说是不屈不挠的意志。因此,意志力可以定义为一个人性格特征中的核心力量。概而言之,意志力就是人本身,意志是行动的动力之源。而且,它就是使现实生活绚丽多彩的希望。在所有的生物当中,人类的生活道路是最为曲折艰难的,因为只有人既有意志,又有思维,所以在我们每一次正确的选择之后,都需要以坚强的意志行为去实行它,否则不是因变故而走样,就是因引诱而迟疑。这不仅要克服客观上的困难、限制和阻挠,更重要的是要克服主观上的软弱、动摇和懒惰。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在充满崎岖的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最终到达我们期望的光辉的顶点。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优秀是一种习惯。如果说优秀是一种习惯,那么懒惰也是一种习惯。人出生的时候,除了脾气会因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东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家庭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我们有的人形成了很好的习惯,有的人形成了很坏的习惯。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使我们的优秀行为习以为常,变成我们的第二天性。让我们习惯性地去创造性思考,习惯性地去认真做事情,习惯性地对别人友好,习惯性地欣赏大自然。要长久地坚持这些行为习惯,需要的就是坚定的意志。

闻一以知十。

语意:听到一个道理,可以推知十个道理。

语出《论语·公冶长篇》。比喻人要善于学习,会动脑筋,强调的是思维创新的方法。

当人的思维陈旧时,若不能及时转换思维,人的头脑往往会被习惯性的思考方式给锁住。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摆脱僵化的思维模式,冲破固有的思维定式,灵活地思考问题,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你的人生也会因此而大放光彩。

在中国浙江流传着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两个青年一起开山,一个青年把石块砸成石子运到路边,卖给建房的人;另一个青年直接把石块运到码头,卖给杭州的花鸟商人,因为这里的石头总是奇形怪状。三年后,后者成了村里第一个盖瓦房的人。同样是考虑石头的用途,前者拘泥于定法,后者却考虑出新方法,开辟出新思路,赢得了新商机。可见,思维灵活对人有重要的影响,思维灵活的人不仅解决问题的速度较快,而且善于改变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思维灵活的人更善于调整自己,让自己拥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也更容易获得成功与快乐。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语意:衣食丰足、生活安逸但却没有接受教育的人和鸟兽没有什么差别。强调教育对于文明的重要性。

语出《孟子·滕文公上》。教育是打开人的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塑造人的灵魂的熔炉。一个在荒野中侥幸长大的孩子,不但他的智力和禽兽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他的作为人的灵魂也已经荡然无存了,这可以从曾经发现的狼孩儿身上得到证明。虽然它还没有完全丢失人的外形,但本质上已经和养育它的狼无异了。所以一个人的智愚程度以及他长大以后在社会上的形象,是和他在幼年、少年以及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密不可分的。但也应注意到,所谓教育,传授知识和培育道德,两者缺一不可。人没有知识固然不行,但只有知识而不知廉耻,则更为人所不齿。然而,我们常常过分地偏重传授知识,而偏废对人的道德培育。教育者灌输现代科学技术可谓不遗余力,相反对于怎样做人这样的大问题却看得过分简单。在教育别人之前,人应先反思自己,教育是两代人(师生、家长和子女)一起受教育的过程,是两代人一起成长的过程。

教育的关键是改造自己,当你在改造自己的时候,你也就在教育别人。当别人感受到你的改变时,你的教育就已经开始生效。当你感觉改造自己已经突飞猛进了,你的教育就快接近成功了。

学不可以已。

语意:求学不可停止,即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语出《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用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过去是注重对一个问题的反复推敲、时时感悟,在知识社会的今天,“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又有了一层新的含义: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我们必须经常“充充电”。古人云:“学无止境。”学习是件艰苦、长期的事情,来不得半点的虚假,也没有捷径可走。学不可以已,关键在勤。有道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无法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品尝不到丰收的甘甜;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探求不到知识的真谛。学习不是为了装点门面,不需要装腔作势,需要的是滴水穿石的钻劲。学习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一个手艺人,如果认为自己的手艺到了家,没有改进的余地了,那么就意味着他的长进就此停止。艺人什么时候一自满,他的手艺就再也不会提高。只有具备竹子那样的虚心,牛皮筋那样的坚韧,烈火那样的热情,才能产生出真正不朽的艺术作品。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否则,你前进的脚步只会就此停止。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语意:善于学习的人,会借用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语出《吕氏春秋·孟夏纪·用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的成功实践是自己的一面镜子。生命有涯,事业无限。有限的生命不可能体验所有的事物。直接经验是宝贵的,也是有限的,人的伟大就在于能借助思维从经验中获得智慧。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是自己获得智慧的途径之一。一个人的体验是有限的,重要的是向多数人学习,获得多方面的经验。也就是说,通过与人交往,从多数人的体验中学习。被称为日本“银座犹太人”的藤田冈,为了让下级学会观察和思索别人行为的成败,规定每月由公司出钱,选一部最新的关于训练经商头脑的电影,命令全体员工都必须去看,如果无特别的原因而缺席者,便从薪水中扣除一张电影票的钱,他本人也不例外。

真正善于学习的成功者,善于从已被实践反复证明的经典模式中学习,向对手学习,集众家之长是借他山之石的具体路径。善于从现有的状况中寻找有益的补充,就是在别人的成绩上建立自己的宫殿,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就自己的高度,望得也会更远。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语意:会提问题的人,就像砍伐坚硬的木头,先砍容易之处,然后再砍最硬的关节处。比喻做事要循序渐进。

同类推荐
  •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这是一本有趣的哲学简明史,也是人类最厉害的天才们自我折磨的历史。哲学家们只想在思考中寻找终极真理,但在他们的争吵中,世界却意外地被改变。从苏格拉底到笛卡尔,从休谟到康德,两千多年的哲学史,一代代哲学家不断思考,并对我们的世界做出形形色色的阐释,而哲学却并没有所谓的终极真理。那么,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他们在重复没有意义的活动吗?
  • 道德经

    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诗化的语言阐述哲学思想的巨著,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玄妙。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华文化,乃至影响到全世界。《道德经》博大精深,治国者能从中领悟治国之道,用兵者能从中看到用兵之法。同样,我们现代人也能从中悟到为人处世之道。本书以《道德经》原文81章为主线,设置原文、译文、解析、智慧典例四个板块。其中,智慧典例分为人之道、从政之道、经商之道等专题,采用古今著名故事进行例证,极富启发意义。此外,编者还从陈少梅、任伯年、程璋、徐悲鸿等著名画家的作品中,精心选取了80余幅与《道德经》的精神旨趣相契合的作品作为插图,以使读者获得双重的熏陶。
  • 海纳百川的中国哲学

    海纳百川的中国哲学

    本丛书是反映中国社会风貌的百科读物,通过精练的文字,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的文化、艺术等异彩纷呈的画卷。在这里,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的文化、艺术、民族等方方面面,是深入了解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全貌的重要依据。
  • 魏晋玄学会要

    魏晋玄学会要

    本书采用传统史书会要(主题)的体例,对存世的魏晋玄学史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搜集、归类和整理,这些史料见于正史、文集、笔记等各类文献中,经过作者长时期地收集和整理,本书成为魏晋玄学文献的渊薮,为研究者和读者了解魏晋玄学的面貌提供了方便,因而具有显著的学术意义。
  • 中华家训(第六卷)

    中华家训(第六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热门推荐
  • 幻花奇剑

    幻花奇剑

    何谓妖?何谓人?何谓神?我们活在人世,是为了什么?斩妖除魔?修道成仙?长生不老?还是放荡不羁,自由自在?到底怎样的追求才正确?……江湖之路,相遇是缘。拨剑相助,同行天下。……只愿他朝,把酒仗剑,逍遥天地间!
  • 穿越者名单

    穿越者名单

    穿越小说?历史小说?悬疑小说?科幻小说?无限流小说?都市小说?……这些都是,又都不是。听阿拉缓缓道来便是~一份又一份的穿越者名单出现在吴界的工作日程上。吴界对穿越到古代可没什么兴趣,他有十足的信心去劝服这些穿越者们回到现实。但随着业绩的不断提升,他似乎也在那虚拟的世界里越陷越深……《穿越者名单》读者交流群群号89021612
  • 我为至高神

    我为至高神

    黑色圆石把林峰带到了神魔大陆,从此林峰走上了一条斩神杀魔的大道,看林峰如何走向巅峰。神:我为世间带来光明。魔:我为世间带来黑暗。林峰:神挡杀神,魔挡杀魔――神魔皆可动
  • 王俊凯你说过会爱我的

    王俊凯你说过会爱我的

    王俊凯和冷冰默(听女主的名字就知道很冰山)冷冰默是一个从小到大一直很独立的冰山女神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会自己扛,但是遇到王俊凯慢慢的变得温柔可爱!但是面对陌生人一直只有冷漠!
  • 瘗旅文

    瘗旅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回眸千年,只为伊人笑

    回眸千年,只为伊人笑

    我猛然睁开眼睛,望着周围的一切,这是哪?古色古香的物件,到处充满古代的气息,难道………………
  • TFBOYS之唯美青春爱恋

    TFBOYS之唯美青春爱恋

    在学校中,三小只遇见了他们的挚爱,而我们女主也是,经过重重困难,我们的女主的三小只幸福地在一起了。虽然是唯美青春爱恋,但不经过考验,怎么知道对方是不是真的爱你呢,TFBOYS之唯美青春爱恋,敬请期待........................
  • 陌夏,浅忆忧伤

    陌夏,浅忆忧伤

    我依旧记得那日的黄昏,明明是盛夏,风却凉得彻骨。而你似乎就站在风的尽头,从耳边呼啸而过的风带起你的裙角,张扬浓烈。可你那双隐在凌乱头发下漆黑到毫无神采的眼睛却毫无征兆地刺痛了我的眼。
  • 礼运

    礼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帝皇纪元

    帝皇纪元

    世界上总有些人就算死了,他还会回来;总有些人纵是几度轮回,犹有渡船人;总有些人虽仅一世繁华,却震慑无数纪元;总有些人就算不复存在,依旧是禁忌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