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79600000048

第48章 创 作 思 想

第四十七章创作思想

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初被贬滴至湖北黄州。直至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初调离,苏轼在黄州共生活了四年又两个月。这时期造就了苏轼文学创作的第一个辉煌时期。创作思想也由起初的孤寂、凄苦,经历了田园的自适,到达了彻悟后的随缘,全然地潇洒、豁达、豪迈,超然物外,物我两忘。

贬滴黄州是苏轼人生中遭受到的第一次挫折,曾使他“魂飞汤火命如鸡”。苏轼在出狱当天即写下“平生文字为吾累”、“却对酒杯浑似梦”的诗句。

在被贬黄州途中,苏轼在麻城春风岭看见明艳高洁的梅花,触景生情,不禁自吟《梅花二首》。

春来空谷水潺潺,

的碟梅花草棘间。

昨夜东风吹石裂,

半随飞雪渡关山。

何人把酒慰深幽?

开自无聊落更愁。

幸有清溪三百曲,

不辞相送到黄州。

第一首,诗人借赞美生长在空谷草棘间的野梅,远离人世的绰约风姿及蓬勃的生命力,尽管生于荒野,却依然傲然不群。却如自己同眼前的梅花一样尽管明亮鲜艳却无人赏识;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君王赏识的心情。“半随飞雪渡关山”将诗人遭贬谪后内心的失落、苦闷跃然纸上。但诗人并未因自己的失意而与“草棘”同流合污,依然保持着如梅花般高洁的品格。

第二首紧承第一首,“开自无聊落更愁”一句寄托了诗人对梅花境遇的深切同情,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痛楚,并将自己与梅花落英融合为一体。英落清溪而不陷泥沼之中是花之大幸,摆脱官场樊篱而得珍贵的自由更是诗人之大幸。“幸”字浓缩了诗人对得失进退漫长而痛苦的思索过程。从梅花寂寞中的孤傲品格,我们看到了诗人“冲寂自妍,不求识赏”的孤清和高傲。

从苏轼另一首初到黄州的词中,我们也可以深刻地体会到苏轼这种孤寂心境和孤傲的人格理想。《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被贬滴黄州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也暗示出词人当时处境的凄凉。

这一时期,苏轼政治上陷人绝境,心理饱受摧残,生活困窘不堪。东坡先生《答秦太虚七首》之四:“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杈挑取一块,即藏去杈,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同时先生《蜜酒歌》中“先生年来穷到骨,问人乞米何曾得。”都是先生在黄州贫困至极的真实的生活写照。。虽囊中羞涩,心情落寞,却仍孤傲。

《黄州寒食诗帖》苏东坡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各种版本的苏轼选集中,都以《黄州寒食雨》为题,给人的印象是,作品表现的主题是“黄州寒食时节连绵的淫雨”:而这里作者用《黄州寒食》为题,给人印象是,作品表现的主题是“在黄州寒食时作者自己的感受”,题目去掉一个雨字,这首诗所表现的作者悲惨的境地和凄苦的苍凉惆怅心境就更突出、醒目。

以“燕支雪(胭脂雪)”来形容海棠的美丽动人,又以“泥污”来表现对海棠的遭遇的同情,对海棠绽开最盛、最美的时光被淫雨摧残表示十分痛惜。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却是无限烦恼的了。“两月秋萧瑟”东坡先生是说,寒食本是春天的节令,但由于“苦雨”却变成了秋天的景色,也是暗喻作者自己是满眼萧瑟的凄苦境遇和悲凉身世。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破灶本来就不聚气,作饭时四处冒烟,而又是湿芦苇,就更是火少烟多,偏又是连续两个月的淫雨,烟不往上升,就更烟气熏人,真实的反映出东坡先生当时的困顿情景。

之后,躬耕东坡,赋诗雪堂,参禅悟道,遨游长江,心境平静下来,两年以后,仿佛大彻大悟了。在到黄州的后两年多时间里,苏轼从思想到创作都有了质的飞跃。儒家人世思想使苏轼陷人困境,他开始以佛老思想作为自己在逆境中的处世哲学,在困境中的不断省思使他终于解脱出来。把那些“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满庭芳》)彻底抛诸脑后,用“又得浮生一日凉”(《鹤鸽天》)的旷达去面对自己的生活。

这一时期,苏轼的创作极力表现出了乐观豁达、随缘自适、随遇而安、顺其自然、不执着、不强求的自在状态。他以苦难为契机,把自己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境地,以一种更加成熟、超脱的心境迎接未来的生活。

请看《水调歌头?快哉亭赠张握佳》: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歌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这首词是苏轼送给朋友张握侄(张梦得)的,而张握佳和苏轼一样,也是被贬黄州的。词中完全看不到“谁见幽人独往来”的凄凉孤寂,而是通过对风的抒发,表达出一种人生哲学。快乐与否,并不取决于外在的环境和地位,而取决于内在的心境与修养。

躬耕东坡,那全然是一种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请看他写的《东坡》: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译文

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

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

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

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

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第一句是起手句,雨洗代表自己遭受的磨难,中国人喜欢用风雨来形容磨难;东坡是双关,既是地名也是自比;月色清代指自己历经磨难依然不改自己清白的志向。

末句以铿然为结语,意思是说不论自己人生的道路多么曲折,依然会自洁自爱,掷地有声的生活,表明作者不会与朝廷的小人们同流合污的决心。

铿然一词是表示声音的,与第一句表示视觉的月色清呼应,透过文字达到了视听相和的诗境。

中心思想: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但愿长醉山水间之意

东坡,在当时黄州州治黄冈(今属湖北)城东。它并不是什么风景胜地,但对作者来说,却是灌注了辛勤劳动、结下深厚感情的一个生活天地。宋神宗元丰初年,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弃置闲散,生活很困窘。老朋友马正卿看不过眼,给他从郡里申请下来一片撂荒的旧营地,苏轼加以整治,躬耕其中,这就是东坡。诗人在此不只经营禾稼果木,还筑起居室——雪堂,亲自写了“东坡雪堂”四个大字,并自称东坡居士了。所以,他对这里是倾注着爱的。

诗一开始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僻冈幽坡,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澡雪一新、珠水晶莹的万物上,这是何等澄明的境界!确实当得起一个“清”字。谢灵运写雨后丛林之象说:“密林含余清”。诗人的用字直可追步大谢。

诗人偏偏拈出夜景来写,不是无谓的。这个境界非“市人”所能享有。“日中为市”,市人为财利驱迫,只能在炎日嚣尘中奔波。唯有“野人”,脱离市集、置身名利圈外而躬耕的诗人,才有余裕独享这胜境。唯幽人才有雅事,所以“市人行尽野人行”。这读来极其自然平淡的一句诗,使我们不禁从“市人”身上嗅到一股奔走闹市嚣尘的喧闹气息,又从“野人”身上感受到一股幽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味道,而那自得、自矜之意,尽在不言中。诗人在另一首诗里说:“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那虽是咏定惠院海棠的,实际是借海棠自咏身世,正好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诗所包含的意境。

那么,在这个诗人独有的天地里,难道就没有一点缺憾吗?有的。那大石丛错、凸凹不平的坡头路,就够磨难人的了。然而有什么了不起呢?将拐杖着实地点在上面,铿然一声,便支撑起矫健的步伐,更加精神抖擞地前进了。没有艰险,哪里来征服的欢欣!没有“荦确坡头路”,哪有“铿然曳杖声”!一个“莫嫌”,一个“自爱”,那以险为乐、视险如夷的豪迈精神,都在这一反一正的强烈感情对比中凸现出来了。这“荦确坡头路”不就是作者脚下坎坷的仕途么?作者对待仕途挫折,从来就是抱着这种开朗乐观、意气昂扬的态度,绝不气馁颓丧。这种精神是能够给人以鼓舞和力量的。小诗所以感人,正由于诗人将这种可贵的精神与客观风物交融为一,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句句均是言景,又无句不是言情,寓情于景,托意深远,耐人咀嚼。同一时期,作者有《定风波》词写在风雨中的神态:“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与此诗可谓异曲同工,拿来对照一读,颇为有趣。

诗的第一段,通过景物描写,突出当时的静。说明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但愿长醉山水间之意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词人远谪黄州、抱病游清泉寺所作。上片写清泉寺的风光,下片情景生情,迸发一段坦荡、乐观、令人奋发的议论。

译文:

山脚下兰草嫩芽在潺潺溪流中漂浮,

松林间小路全是洁白的清沙没有半点污泥,

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泣啼。

谁说人老了就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奔流向西!

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杜鹃啼声凄婉,本是易引发羁旅之愁的。但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兼之疾病始愈,有医者相伴游赏,故杜鹃的啼叫亦未能搅乱作者此时之清兴。总之,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长歌行》)。“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少呢?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这种在“命压人头不奈何”的逆境中的乐观奋发的精神,是苏轼之所以受到后世尊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末句“休将白发唱黄鸡”中的“白发”和“黄鸡”都出自于白居易的《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时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居易感叹黄鸡催晓、白日催年、朱颜易逝,调子低沉。苏轼在这首词中是说不要伤悲叹白发,感慨黄鸡催晓,光阴易逝。这就一扫白诗的低沉调子,也冲淡了上片“潇潇暮雨子规啼”的悲凉气氛。,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谁说人生不可能再年轻?门前的流水尚可以一辈子朝西,又怎么可以唱那些黄鸡催晓的悲伤歌曲?这是苏东坡的人生哲学,老又如何?依然可以左牵黄右擎苍,努力进取。谁说人不似花,再无少年时?青春可以永驻,只要心不老,青春就永远不会老去,老去的,只是岁月本身。

苏东坡善于直抒胸臆,不假比兴,所以读之觉显露直白。他的词大多源于他的生活经验与人生感悟,看似不经意地脱口而出,实则是真正超脱的思想心情。

全词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上阕结句的子规啼声,隐隐折射出词人处境,也更显出词中达观态度的难能可贵,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谓:“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

这首诗,应推为东坡先生诗中精品,应当说,除杜甫以外,再也没有人能写得出来。

苏轼这种无视苦难、在苦难中保持淡定从容的态度并不只是一种自我安慰,而是他在对人生苦难进行了深刻的省思之后的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这种心境在《定风波》中表现得更加透彻。前已述及,《定风波》表现了东坡潇洒豁达的三种超脱境界。

至于写《前赤壁赋》,作者以一种智慧、超拔、饱经沧桑的充实和自信、一种光明的理性、坚定的成熟战胜了内心的烦恼,心境复归于清明澄澈。“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这里,仍然紧扣水和月展开富于哲理的思辨。江水日夜不停地流去,但千万年来却还是那样无穷无尽;月半盈满,月初虚损,但千万年来却既无消损又无增长,这就是变中有不变。若从变的角度看,人生固如蚌蟒一般短暂,而天地万物又何尝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若从不变的角度看,则天地万物固然是生生世世无穷无尽,而“我”亦同万物一样,也是无尽的。这种理论既是辩证的,又有老庄相对主义的成分,体现了作者高瞻远瞩的见识和达观从容的情怀。“物与我皆无尽也”,这里的“我”既是“大我”,也是“小我”。“大我”即指整个人类,作为个体而言,每一个人如同天地间的具体物体,都是极为短促的;然而,就整个人类而言,又同整个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因此,“而又何羡乎”明确地告诉客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完全不必要。既然“物我一致”,既“一瞬”又“无穷”,那么,“吾生须臾”不仅不能成为悲哀的原因,相反,却更应该成为珍惜生命的理由。可见,苏轼不仅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而且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自适”的生活意义。

“客喜而笑……不知东方之既白。”此时客的喜已非单纯的山水之乐,而是冲破了忧患意识的阴霆,显得分外欣慰和轻松。至此,客与苏子合二为一,是肉体和灵魂都得到再生和提升的苏轼,是更加觉悟、更加成熟超然的苏轼。

同类推荐
  • 弈林外史

    弈林外史

    棋坛腹黑少年,翩翩穿越,大明嘉靖。棋盘上,黑白争雄,屠龙打狗,拈花一笑,风起云涌。棋盘外,入锦衣卫,配飞鱼刀,审奇案,拥美女,结勋贵,斗严嵩,险象环生、步步惊心!
  • 混在晚清

    混在晚清

    宅男刘洋带着几个金大腿回到了晚清。刘洋胸无大志,只是想要低调的做一些小生意,找几个美人一起在乱世求生而已。可是,是金子永远不会被掩盖光芒,太过出色的男人总是非常容易被人发现的,为此他十分的烦恼。“袁大头想要我做他的女婿,将来当北洋领袖?太累了!不做!”“俄国沙皇死乞白赖的要把公主嫁我,割让西伯利亚当嫁妆?哦,为了两国友好,我收下了!”“日本说我全歼联合舰队?原来前几天被我游艇碰坏的几艘小船叫做联合舰队?我孤陋寡闻了!”“我的学生蒋百里蔡锷张孝淮请我带领他们去欧洲打一战?听说欧洲公主多,去抓几个回来。”“孙文说我毁了他的革命大业?我哪有那本事,我顶多也就是做些小买卖,当一个政府的小公务员,祸害一下外国公主而已。”这是一个国际大混混的成长史诗。
  • 国共往事风云录(二)

    国共往事风云录(二)

    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国共两党经历了从黄埔到北伐,从十年内战到联合抗日,从中国命运决战到坚定一个中国的信念。这期间,国共两党分分合合,政治较量与军事对抗,成为上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一代名人也都因此而深刻在历史的册页中。
  • 三国之殇

    三国之殇

    公元183年,十常侍当朝弄权,又有黄巾符道之流以“济世”惑民,以窃图天下,实是汉危难固。同年秋七月,有偌大陨星坠于东南,谣称紫微黯落。故事也是从那时开始的。。
  • 乱世桃花传

    乱世桃花传

    讲述春秋史上第一女政治家桃花夫人之跌宕人生,颇澜壮阔之传奇人生。桃花夫人,春秋四大美女之魁首。陈庄公之女,面带桃花而生,被视为不祥,幼时被弃于野,后辗转归陈。少时嫁与息侯,省亲途中遭蔡侯调戏。息侯闻听而震怒,引狼入室,引楚伐蔡,遂导致蔡、息二国覆灭。故而曾有言,桃花夫人亡两国而兴一邦,其一生跌宕起伏,不可不谓波澜壮阔矣……
热门推荐
  • 东临医妃传

    东临医妃传

    一觉醒来,变成了乐丞相家的四小姐乐思凝。当没办法再睡回到老家的时候,她决定继续坚守现代的职业——医生。冒充神医随父进宫替皇上看病,却碰上东临国人人惧怕的安宁王——凌郁霄。好撒,从不沾女色的凌郁霄,正是她乐思凝梦寐以求的盘中菜、床头伴。她正心心念念的想办法如何将他擒之,他却送上门来,她决定成全他的计谋——于是,她先下手为强。待生米煮成熟饭,她和他策划未来,哪知道,帝位争夺的暴风雨才刚刚开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妃成帝业

    妃成帝业

    他竟然把她当成别人送来的人肉礼物,当场就在浴池中侮辱她!原以为,事后可以逃离这勾心斗角的皇宫,谁知,他又揪着头发对她说,“贱女人,你这辈子只配做一个卑贱的侍婢!”
  • 超级模仿

    超级模仿

    仿生的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身怀仿生技能的少年来到都市,为师命,为前程,更为了让他神魂牵挂的美女师姐。魔物重出天下,震撼四海,霍乱苍生!天下如何才能安定?且看楚诚如何纵横寰宇,集美于身,枭霸天下!
  • 致你,524先生

    致你,524先生

    因为我喜欢你,所以我会对你喜欢的人很好很好很好。因为我喜欢你,所以我会一直一直一直不放弃。因为我喜欢你,所以我会很坚强。因为我喜欢你,所以我会慢慢改变自己,不要变成一个惹你讨厌的爱哭鬼。因为我喜欢你,所以我总是想方设法的试着去靠近你一点点。因为我喜欢你,所以为你做再多的事也不喊累。因为我喜欢你,所以我不会有任何骗你的事。因为我喜欢你,所以我总是小心翼翼的和你说话。因为我喜欢你,所以我总是对你绽放最真挚的笑。因为我喜欢你,所以只对你一个人坚持说晚安。因为我喜欢你,所以和你有关的所有都是我开心的缘由。因为我喜欢你,所以我不管有多难过在看到你时还是会觉得很安心。因为我喜欢你,所以我喜欢你。
  • 将军三嫁

    将军三嫁

    一个他不要的女人居然成为了抢手的香饽饽,宋瑾瑜表示这些人还真是喜欢捡他剩下的。无奈一张圣旨,那个他之前千方百计摆脱掉的女人居然又变成了他的夫人,这特么的还让不让人活了!圣心已决,断无反悔。宋瑾瑜装死表示天要亡他。慕容金也很头疼,听说她这次要嫁的人和她当年有所牵扯,可是为什么她一点都想不起来?喂!她身边的男子都是个顶个的英雄好汉,纯爷们,那个长着一张比女人还漂亮面孔的小白脸真的是男人吗?慕容金表示怀疑!内忧外患的,这次容不得她不嫁。之前种种,她真的想不起来了,这人既然这么渣,那就大不了和离呗。
  • 血色卡萨布兰卡  之   禁忌恋

    血色卡萨布兰卡 之 禁忌恋

    她深紫明亮若星辰的瞳眸闪烁着地狱之火,带着雄厚的资质与仇恨,扬着危险的笑靥站在仇人面前。他从小与家人失散,长大后却爱上了自已的亲妹妹,而收养其的父母却是仇家的世交!冥冥之中血缘之间神秘的纽带将他们的灵魂自命运的长河两端牵引!她心狠手辣却不失真情他一身正气却凶残暗藏******************卷一:恩怨情仇卷二:魔影紫光卷三:挚爱卷四:灵魂卷五:浩潮星辰卷六:炽日卷七:一梦一生~~~~~~~~~~~~~~~~~~~~~~~~~~~~~~~~~~~~~~~~~~~~~~~~``曾经写过的关于女主与亚斯·威尔逊的一段,与原文相差太大,所以全部删掉。
  • 君叹

    君叹

    《老子》云:“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世界之母也”。世界本为物,入心便成相。“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故成亦败,失亦得,微亦鸿,瞬亦恒。一蚍蜉尚可撼树,一粒粟尚可填海。日照虽和,夏炎易灼;星光熹微,夜深乃照。燕雀决起而飞止榆枋,鲲鹏一跃万里骤风雨;蜉蝣一日生死,明月贯古烁今。纵观千古,哀一生之须臾;酿墨深思,妄我世之恒久。何为大何为小?何为优劣?何为高低?何为善恶?世人先思忖,后有度量,故有标准。三生有幸,能成人之榜模;永世嗟叹,从未触她玉颈。生前难及人世之欢爱,生后能及万世之主又如何?承诺终成夙愿,情愫深烙心底,亦是万世折磨。后人切记:与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 何以长恨负相思

    何以长恨负相思

    一场大火将一切燃烧殆尽,她带着灭门之仇,苦苦寻找那予她约定的人,相隔七年,再见他时,他却从那个温柔少年摇身一变成为混世魔王,她的杀父仇人…上一世的爱恨情仇,今世要如何抉择?
  • 三校灵谈

    三校灵谈

    主人公来到新学校就读,却听说了一个死亡传闻,而传闻渐渐与自己的关系日益增厚,原来,主人公来到这里发生的一切,居然都是...
  • 我和女神的爆笑日常

    我和女神的爆笑日常

    男:卧槽,禽兽。连三岁小女孩都不放过,来人!拖出去,把小丁丁切了,这样的祸害不除,以后我们怎么出去泡妞。女:这书写的好感人,看得我都快哭了,超级好看,不过就是主角好变态。简介:《只有神知道的世界》和《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创意融合,一个全新的故事,内容是一个变态二货少年攻略各种女神,一本轻松又搞笑的追求各种女神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