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90600000017

第17章 政治(3)

中国清代管理宫廷事务的机构,为清代特有,始设于顺治初年。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仿明制改内务府为十三衙门;顺治十八年,裁十三衙门,复设内务府。自此遂为定制。

内务府的组织渊源于满族社会的包衣(奴仆)制度,其主要人员分别由满洲八旗中的上三旗(即镶黄、正黄、正白旗)所属包衣组成。最高长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正二品,由皇帝从满洲王公、内大臣、尚书、侍郎中特简,或从满洲侍卫、本府郎中、三院卿中升补。凡皇帝家的衣、食、住、行等各种事务,都由内务府承办。

内部主要机构有广储、都虞、掌仪 、会计、营造、慎刑、庆丰七司,分别主管皇室财务、库贮 、警卫扈从、山泽采捕、礼仪、皇庄租税、工程、刑罚、畜牧等事。另有上驷院管理御用马匹,武备院负责制造与收储伞盖、鞍甲、刀枪弓矢等物,奉宸苑掌各处苑囿的管理、修缮等事,统称七司三院。内务府还有三织造处等30多个附属机构。

此外负责管理太监、宫女及宫内一切事务的敬事房也隶属总管内务府大臣管辖。1911年辛亥革命后,废帝溥仪仍居宫内,为皇帝服务的内务府也得以保留,直至1924年溥仪被驱逐出宫为止。

“知县”的由来

知,就是管理、主持的意思。知县就是管县,管理、主持一县的政事。

知,解为管理、主持,古诗文中常常遇到。《左传》“子产其将知政矣”,就是说子产将要主持政事了。宋朝魏了翁《读书杂钞》指出:后世官职上加“知”字,就是从这里开始。韩愈《师说》:“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就是说,我(向他)学习的是道理,何必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宋史·苏拭传》说苏拭“知徐州”、“知湖州”、“知杭州”,就是说派苏拭去主持徐州,湖州,杭州的政事,即任这些州的知州。唐宋以后的知府、知州、知县、知事(知县又称县知事),都是这种意思。古诗词中,知也解为管。杜甫“翠襟浑短尽,红嘴漫多知”。多知即多管,意谓鹦鹉能学人语,多管闲事。王维“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不知即不管,是说为看红树而不管路远。

“使节”释源

在古代,使节并不是对人的称谓,而是一种官职凭证。卿大夫聘于诸侯时,国君要授给任职凭证,这种凭证就叫使节,又叫符信;使臣受命出国时。国君也要给予他出使凭证,这种凭证也叫使节、符节。那种叫做符信的使节大多用铜铸成,并根据任职地区的不同,分别铸成不同的动物图像。在山区任职的,授给他虎节;在平原任职的,授给他人节;在湖泽地任职的,授给他龙节。出使凭证一般都是用竹子为柄,上面缀些耗牛尾等装饰品,亦称旄节。张骞、苏武等出使匈奴时,持的就是这种使节。

现在,“使节”的含义有了变化,指一国常驻他国的外交官,或派驻他国临时办理事务的代表。

巡抚与总督

总督、巡抚是明清时期地方军政首长。总督的地位声望约高于巡抚。但就其设置而言,却是先有巡抚,后有总督。

巡抚之名,始于明太祖令太子朱标“巡抚”陕西。后来每年都要派中央官员巡抚地方。这一时期,巡抚性质问于“钦差”,本身不是官号,没有品级,可兼中央监察、组织部门的都御史和吏部尚书、传郎等官衔,以便主掌地方官吏考察和军民安抚。因为属中央官,所以有事派出,事毕返京。宣宗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以后,由于地方动乱,开始常设巡抚,并开始了以省为管辖单位的巡抚制。巡抚职权不断扩大,不仅掌政,而且掌军,实际上已成为地方军政首长,但其中央官性质未变,还必须经常上京汇报地方军政事务。清代康熙(公元1662年—1722年)以后,全国除直隶、四川外,每省都设一员巡抚,规定了巡抚品级。至此,巡抚才正式成为地方官。但仍遵行旧的兼衔制。

战乱时期,各地巡抚互不统属,往往贻误军机。为统一调度,就设立了专管军事的总督。总督性质同于前期的巡抚,兼衔一样,也不常置。自明宪宗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常设两广总督以后,才开始了正规的跨省总督制。从此,总督职权日益扩大,兼掌民政,实际上也成为地方军政首长。但其获得品级,正式成为地方官,也是清康熙以后的事。其时全国共设直隶、四川、两江、湖广、闽浙、两广、云贵、陕甘八员总督。

我国封建官制的发展有一个特点,即中央监察官容易演变为地方军政首长。这是因为,历代封建王朝为强化中央集权,经常派出中央监察官巡视地方,这些官代表皇帝,挟制地方,逐渐夺取地方军政大权。如汉刺史、魏晋都督、唐节度假都是由中央监察官演变为地方军政首长的。巡抚、总督由中央监察官演变为地方军政首长,则是这一特点在明清官制中的反映。

垂帘听政

垂帘听政简称“垂帘”。皇后、皇太后临朝听政,处理国家大事,因在宝座前设帘遮蔽,故称。历史上的“垂帘听政”多因嗣君年幼。《旧唐书·高宗纪》记载:“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垂帘听政”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旧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皇帝去世后,如果继位皇帝年纪幼小,可以由小皇帝的母亲辅政。但是根据宫廷的规定,朝中官员不得直接观看和接触皇太后,所以辅政的皇太后一般坐在皇帝理政厅堂侧面的房间里,在房间和厅堂之间挂一帘子,听官员们与皇帝谈论政务。于是,这种由母亲帮助皇帝辅政的制度,就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垂帘听政”。

最早的“垂帘听政”,要数战国时期的赵太后。赵太后听从触龙的讽谏,把幼子长安君送到齐国做人质,求得齐军帮助,解了越国之危。

以后历代也常有垂帘听政的事情发生。慈禧通过垂帘听政之途,操纵同治、光绪两朝皇帝,掌握清代朝政达48年之久。

宦官

宦官,俗称太监或“公公”。文书上的称谓很多,例如有阉人、阉宦、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太监、内监等等。宦官由外生殖器被阉割的男人进宫担当。

宦官在中国出现的很早,根据现有的资料推测,大约早在夏商周的宫廷中可能就有了宦官的存在,至于究竟有多少却难以详考。

据记载,我国先秦和西汉时期的宦官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才全部用阉人。这是由于在皇宫内廷,上自皇太后、太妃,本朝后、妃以及宫女等,女眷较多,如果允许男侍出入,难免会发生秽乱宫帷的事。为了保护后宫贞节,保住皇族血统,朝廷的后勤事务就由被阉割后失去性功能的不男不女的中性人担当。

宦官的职责主要是维护朝庭后勤事务的正常运作,原则上不得参与国家政务,但也有个别朝代存在宦官掌握国家政务大权的情况。

我国历代宦官的人数以明朝为最,号称l0万。清朝改革了明代臃肿的太监机构,并制定了一套管理制度即宫规宫法,将明崇祯末年的9万多太监,削减为9000人。清朝太监的等级极其严格,层层节制,一级管一级,一级压一级,统治得非常严密。

乌纱帽

乌纱,为古代官帽名。它始自东晋,那时乌纱并非官员所特有,而是不分贵贱,臣民皆可戴。到了唐代,才定为官帽。据《唐书舆服制》记载:“乌纱帽者,视朝及燕见宾客之服也。”也就是说,乌纱是官员们上朝和宴请宾客时所戴,平时在家不必戴,颇类似于今天某些着装行业的大盖帽。

最早的纱帽,并非全是黑色。晋朝时的高筒纱帽,贵族们用白纱制作,品级低下的官员才用黑纱。到了明朝,朝廷官员才全都戴乌纱帽。据史载,1370年,明政府规定:凡文武官员入朝,都要戴乌纱帽,穿团领衫。今天舞台上的传统戏,尤其是京剧,演员们穿的多是明装,我们见到的是明朝官员们的乌纱帽的样子。

乌纱帽,起初用藤编织,以草巾子为里,纱为表,而涂上漆。后来官帽用乌纱帽,由于纱经油漆后坚固而轻便,于是去掉藤里不用。又在纱帽上“平施两脚,以铁为之”,也就是帽子两侧伸出两支硬翅。这两“脚”,从宋初开始,逐渐加长,目的是防止官员们上朝站班时互相交头接耳说悄悄话。如果交头接耳,两支帽翅碍事,很可能会把帽碰掉地上,皇帝可以发现。

到清朝,乌纱帽虽被顶子花翎所取代,可“乌纱帽”已成为人们口头上官帽的代名词,所以在民间一直使用着。

同类推荐
  • 风生水起: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动实践

    风生水起: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动实践

    本书为作者多年从事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的经验探索,记录了浙江多年来走在前列的非遗保护历程和实践,是读者了解浙江非遗工作的一个窗口。全书主要分为四讲:第一讲为学法讲义,第二讲为论坛讲演,第三讲为会议讲话,第四讲为市县讲评。
  • 敦煌学与中国史研究论集纪念孙修身先生逝世一周年

    敦煌学与中国史研究论集纪念孙修身先生逝世一周年

    敦煌学与中国史研究论集纪念孙修身先生逝世一周年敦煌学与中国史研究论集纪念孙修身先生逝世一周年敦煌学与中国史研究论集纪念孙修身先生逝世一周年敦煌学与中国史研究论集纪念孙修身先生逝世一周年
  • 突破与跨越:宁夏统计改革发展历程

    突破与跨越:宁夏统计改革发展历程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全区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通过一系列战略决策的成功实施,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在打造现代产业集聚区、沿黄经济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内陆开发试验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上实现新突破,取得辉煌成就,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谚语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谚语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诗意村庄

    诗意村庄

    这是我国第一部写屈原诞生地乐平里的著作,写的是乐平里的骚坛诗人和奇妙故事,之所以说奇妙,是因为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这一群写诗的人,却一点都不诗意,他们是一群被岁月揉搓过的农民。他们的贫困和窘迫,与他们的笔呼墨号搭不上界,生活对于他们所呈现的寒意与他们对现实歌颂的温暖也不成比例。他们生活在自己用热忱与虔敬堆砌的幻觉里,并将其化为诗意。作者文笔优美,结构谨严,所写之人,特点鲜明,形象丰满生动。文章可圈可点,读后印象深刻。乐平里——它的庙宇,它的橘与兰草,它的稻谷,它的秋天,它的丰收后的山野,它的包谷和野猪,还有包谷酿的屈原酒及农家饭庄等等。
热门推荐
  • 亿万总裁的隐婚:宠爱隔壁学生妹

    亿万总裁的隐婚:宠爱隔壁学生妹

    她只是一个学生,她从来不知道隔壁住着豪门总裁。他只是一个大总裁,却爱上平凡学生,甘愿住在普通小区里。她要他用婚姻来赔偿青春的损失,他照办,他们头条瞒着父母,偷偷扯证。然而他无理取闹,他蛮横,他刻薄,他粗暴,甚至他没少花心暧昧。但他又莫名宠爱她,宠爱地无法无天,为此她都忍受所有不甘,只为这份甜蜜。然而当隐婚被发现后,更大的危机随之降临。
  • 一起长大的约定我曾经以为

    一起长大的约定我曾经以为

    大家好,我是依诺...很高兴大家能关注我写的小说各种豪门明星在这里,喜欢就快看看,不喜欢也要看看...恋爱y时代...
  • 盲钨

    盲钨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什么神,也从来没有什么凡人,有的只是那虚无的邪...
  • 冰城少年

    冰城少年

    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小白文,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有精彩的故事!冰城少年的奇遇历险等待着您真诚的收藏!
  • 卧底女老师

    卧底女老师

    毒岛的黑道老大最爱搞老师,每次有要她去买‘杜蕾斯’!农民企业家的公子,今天要她替他给‘姜丝儿’写情书,明天要她给‘葱丝儿’写分手信。她总是不经过大脑思考就踹得‘全市首富的公子’差点断子绝孙。以开殡仪馆为生的‘死神’总是爱粘着她说什么等她去了给她打折。
  • 盛世倾宠:妖娆王妃惊天下

    盛世倾宠:妖娆王妃惊天下

    凤卿大陆,都城凤府三小姐,凤倾歌,一个不折不扣的废物,人人唾弃。父亲为了护她周全牺牲。母亲苟延残喘的带她活着,最终也含恨离去。她,是个善良的女子,只求与相爱的人生生厮守。可当遭受着一次次的背叛,却总能微笑着说原谅。可是,当善良的内心被彻底磨灭,自己的性命被最至亲和最相爱的人亲手了结的时候。她没有一刻不再后悔。若再能重来一次,她不会再原谅那些伤害过她的人。当初的善良,已经被仇恨所代替。如今,不会再相信生世厮守。******凤倾歌,我告诉你,你可以不相信爱情。可是你怎么可以不相信我!倾歌,你记住了,这一生你都是我的女人,所以将自己的心封闭起来,留给我!倾歌,这一生我会就算倾尽所有,也会爱你。
  • 鏖兵台儿庄

    鏖兵台儿庄

    蒋介石是当时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他调兵遣将,任命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策定津浦线防御战;他下令处决韩复榘;他同李宗仁及台儿庄前线各高级将领保持密切的电报联系;在台儿庄最危险的时刻,他亲临前线巡视;在举国欢庆台儿庄大捷时,他通电全国,告诫军民保持清醒头脑,“闻胜勿骄”。
  • 玉心瓶

    玉心瓶

    一架宽体767客机翱翔在辽阔的白天中,豪华,宽敞的头等机舱里,靠窗坐着一对看上去有六十多岁的夫妇,先生衣着整洁,气宇不凡,身材笔挺,精神饱满,夫人雍容华贵,文雅大方,目慈,荣祥,气质高资,看过就知道,两人年轻时一定是英才,美女。白白细细的皱纹里,淡淡的透着饱经沧桑的痕迹......云天:“燕子,我们到家了。”
  • 英雄联盟之等我出破败

    英雄联盟之等我出破败

    那年没得有dopa,faker,有的只是一个屌丝少年为了电竞梦想不惜付出一切的热血和冲动
  • 重生之魔法剑客

    重生之魔法剑客

    他是站在世界巅峰的男人!他是可以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男人!他也是为了一个人可以抛弃一切的男人!“云,没有你,世界便没了意义。”————凌剑············轮回,不是开始,更不可能是结束。求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