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90600000017

第17章 政治(3)

中国清代管理宫廷事务的机构,为清代特有,始设于顺治初年。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仿明制改内务府为十三衙门;顺治十八年,裁十三衙门,复设内务府。自此遂为定制。

内务府的组织渊源于满族社会的包衣(奴仆)制度,其主要人员分别由满洲八旗中的上三旗(即镶黄、正黄、正白旗)所属包衣组成。最高长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正二品,由皇帝从满洲王公、内大臣、尚书、侍郎中特简,或从满洲侍卫、本府郎中、三院卿中升补。凡皇帝家的衣、食、住、行等各种事务,都由内务府承办。

内部主要机构有广储、都虞、掌仪 、会计、营造、慎刑、庆丰七司,分别主管皇室财务、库贮 、警卫扈从、山泽采捕、礼仪、皇庄租税、工程、刑罚、畜牧等事。另有上驷院管理御用马匹,武备院负责制造与收储伞盖、鞍甲、刀枪弓矢等物,奉宸苑掌各处苑囿的管理、修缮等事,统称七司三院。内务府还有三织造处等30多个附属机构。

此外负责管理太监、宫女及宫内一切事务的敬事房也隶属总管内务府大臣管辖。1911年辛亥革命后,废帝溥仪仍居宫内,为皇帝服务的内务府也得以保留,直至1924年溥仪被驱逐出宫为止。

“知县”的由来

知,就是管理、主持的意思。知县就是管县,管理、主持一县的政事。

知,解为管理、主持,古诗文中常常遇到。《左传》“子产其将知政矣”,就是说子产将要主持政事了。宋朝魏了翁《读书杂钞》指出:后世官职上加“知”字,就是从这里开始。韩愈《师说》:“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就是说,我(向他)学习的是道理,何必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宋史·苏拭传》说苏拭“知徐州”、“知湖州”、“知杭州”,就是说派苏拭去主持徐州,湖州,杭州的政事,即任这些州的知州。唐宋以后的知府、知州、知县、知事(知县又称县知事),都是这种意思。古诗词中,知也解为管。杜甫“翠襟浑短尽,红嘴漫多知”。多知即多管,意谓鹦鹉能学人语,多管闲事。王维“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不知即不管,是说为看红树而不管路远。

“使节”释源

在古代,使节并不是对人的称谓,而是一种官职凭证。卿大夫聘于诸侯时,国君要授给任职凭证,这种凭证就叫使节,又叫符信;使臣受命出国时。国君也要给予他出使凭证,这种凭证也叫使节、符节。那种叫做符信的使节大多用铜铸成,并根据任职地区的不同,分别铸成不同的动物图像。在山区任职的,授给他虎节;在平原任职的,授给他人节;在湖泽地任职的,授给他龙节。出使凭证一般都是用竹子为柄,上面缀些耗牛尾等装饰品,亦称旄节。张骞、苏武等出使匈奴时,持的就是这种使节。

现在,“使节”的含义有了变化,指一国常驻他国的外交官,或派驻他国临时办理事务的代表。

巡抚与总督

总督、巡抚是明清时期地方军政首长。总督的地位声望约高于巡抚。但就其设置而言,却是先有巡抚,后有总督。

巡抚之名,始于明太祖令太子朱标“巡抚”陕西。后来每年都要派中央官员巡抚地方。这一时期,巡抚性质问于“钦差”,本身不是官号,没有品级,可兼中央监察、组织部门的都御史和吏部尚书、传郎等官衔,以便主掌地方官吏考察和军民安抚。因为属中央官,所以有事派出,事毕返京。宣宗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以后,由于地方动乱,开始常设巡抚,并开始了以省为管辖单位的巡抚制。巡抚职权不断扩大,不仅掌政,而且掌军,实际上已成为地方军政首长,但其中央官性质未变,还必须经常上京汇报地方军政事务。清代康熙(公元1662年—1722年)以后,全国除直隶、四川外,每省都设一员巡抚,规定了巡抚品级。至此,巡抚才正式成为地方官。但仍遵行旧的兼衔制。

战乱时期,各地巡抚互不统属,往往贻误军机。为统一调度,就设立了专管军事的总督。总督性质同于前期的巡抚,兼衔一样,也不常置。自明宪宗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常设两广总督以后,才开始了正规的跨省总督制。从此,总督职权日益扩大,兼掌民政,实际上也成为地方军政首长。但其获得品级,正式成为地方官,也是清康熙以后的事。其时全国共设直隶、四川、两江、湖广、闽浙、两广、云贵、陕甘八员总督。

我国封建官制的发展有一个特点,即中央监察官容易演变为地方军政首长。这是因为,历代封建王朝为强化中央集权,经常派出中央监察官巡视地方,这些官代表皇帝,挟制地方,逐渐夺取地方军政大权。如汉刺史、魏晋都督、唐节度假都是由中央监察官演变为地方军政首长的。巡抚、总督由中央监察官演变为地方军政首长,则是这一特点在明清官制中的反映。

垂帘听政

垂帘听政简称“垂帘”。皇后、皇太后临朝听政,处理国家大事,因在宝座前设帘遮蔽,故称。历史上的“垂帘听政”多因嗣君年幼。《旧唐书·高宗纪》记载:“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垂帘听政”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旧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皇帝去世后,如果继位皇帝年纪幼小,可以由小皇帝的母亲辅政。但是根据宫廷的规定,朝中官员不得直接观看和接触皇太后,所以辅政的皇太后一般坐在皇帝理政厅堂侧面的房间里,在房间和厅堂之间挂一帘子,听官员们与皇帝谈论政务。于是,这种由母亲帮助皇帝辅政的制度,就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垂帘听政”。

最早的“垂帘听政”,要数战国时期的赵太后。赵太后听从触龙的讽谏,把幼子长安君送到齐国做人质,求得齐军帮助,解了越国之危。

以后历代也常有垂帘听政的事情发生。慈禧通过垂帘听政之途,操纵同治、光绪两朝皇帝,掌握清代朝政达48年之久。

宦官

宦官,俗称太监或“公公”。文书上的称谓很多,例如有阉人、阉宦、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太监、内监等等。宦官由外生殖器被阉割的男人进宫担当。

宦官在中国出现的很早,根据现有的资料推测,大约早在夏商周的宫廷中可能就有了宦官的存在,至于究竟有多少却难以详考。

据记载,我国先秦和西汉时期的宦官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才全部用阉人。这是由于在皇宫内廷,上自皇太后、太妃,本朝后、妃以及宫女等,女眷较多,如果允许男侍出入,难免会发生秽乱宫帷的事。为了保护后宫贞节,保住皇族血统,朝廷的后勤事务就由被阉割后失去性功能的不男不女的中性人担当。

宦官的职责主要是维护朝庭后勤事务的正常运作,原则上不得参与国家政务,但也有个别朝代存在宦官掌握国家政务大权的情况。

我国历代宦官的人数以明朝为最,号称l0万。清朝改革了明代臃肿的太监机构,并制定了一套管理制度即宫规宫法,将明崇祯末年的9万多太监,削减为9000人。清朝太监的等级极其严格,层层节制,一级管一级,一级压一级,统治得非常严密。

乌纱帽

乌纱,为古代官帽名。它始自东晋,那时乌纱并非官员所特有,而是不分贵贱,臣民皆可戴。到了唐代,才定为官帽。据《唐书舆服制》记载:“乌纱帽者,视朝及燕见宾客之服也。”也就是说,乌纱是官员们上朝和宴请宾客时所戴,平时在家不必戴,颇类似于今天某些着装行业的大盖帽。

最早的纱帽,并非全是黑色。晋朝时的高筒纱帽,贵族们用白纱制作,品级低下的官员才用黑纱。到了明朝,朝廷官员才全都戴乌纱帽。据史载,1370年,明政府规定:凡文武官员入朝,都要戴乌纱帽,穿团领衫。今天舞台上的传统戏,尤其是京剧,演员们穿的多是明装,我们见到的是明朝官员们的乌纱帽的样子。

乌纱帽,起初用藤编织,以草巾子为里,纱为表,而涂上漆。后来官帽用乌纱帽,由于纱经油漆后坚固而轻便,于是去掉藤里不用。又在纱帽上“平施两脚,以铁为之”,也就是帽子两侧伸出两支硬翅。这两“脚”,从宋初开始,逐渐加长,目的是防止官员们上朝站班时互相交头接耳说悄悄话。如果交头接耳,两支帽翅碍事,很可能会把帽碰掉地上,皇帝可以发现。

到清朝,乌纱帽虽被顶子花翎所取代,可“乌纱帽”已成为人们口头上官帽的代名词,所以在民间一直使用着。

同类推荐
  • 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以重庆为视角

    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以重庆为视角

    本书在全面、系统阐述文化创意旅游基本理论基础上,首次以重庆为视角,对重庆创意旅游综合体、旅游主题街区、动漫旅游及影视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本书内容翔实、案例丰富,创新性较强,是一部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的著作。
  • 马瑞芳说聊斋

    马瑞芳说聊斋

    《聊斋志异》谈狐说鬼,瑰丽迷人,这些神奇变幻的精灵们不知拨动过多少人的寂寞的心弦,触发过多少人的神外之思。《聊斋志异》,一个花鬼狐妖的世界,一篇篇亦庄亦谐的故事。蒲松龄笔下的美女为什么总会爱上书生?远离人间的牛鬼蛇神为什么比君子更可爱?
  •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世界各国的文化与教育各有所长,如何汇集国外文化与教育的优势资源,建立符合本国实际的先进的文化与教育体系和模式?《西方文化与教育史》就是致力于这一目的的研究成果。我国文化与教育的深刻变革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需要经过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想真正地赶上和超过国际先进文化与教育发展水平,必须要有一个大的跨越,必须对西方几千年来文化与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整体的梳理,对与孔子齐名的一大批教育思想家及其教育理论进行认真的分析、批判和总结,必须通过对其整体脉络的发展变化的把握来对国人进行思路的创新,才能够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
  • 格萨尔王全传

    格萨尔王全传

    本书对古代藏族部联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人民的经济生活、生产劳动、意识形态、理想愿望等,都作了生动真实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描绘。
  • 中国传统文化原典选读

    中国传统文化原典选读

    本书以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原典作为核心内容,选取了国学经典中最有代表性的十一部作品,从传播学的角度将文化原典产生的社会背景、各个时期的传承情况以及围绕经典重大问题研究的不同观点一一陈述,力求从全新的角度建构出文化经典学习的多维知识体系,以帮助读者更方便地领悟。
热门推荐
  • 画昆仑

    画昆仑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流传着一幅画着巍峨山峰的画,每一个见过这幅画的人都会为之神迷,据说画中所描绘的就是传说中的昆仑山,于是有传闻:“得画者可得羽化登仙之契机!”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传奇诞生

    传奇诞生

    回首往昔,人类最大的敌人永远是人类自己本身。时光的流逝和探索外层空间的渴望,只能稍稍抚平植根于人类灵魂深处的火种,一旦出现些微小诱因,就必定会迸发出毁天灭地般的能量。数以万亿计的人将新伊甸视为家园,而人种间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必须开疆拓土,这常常就会导致带来灾难性后果的暴力冲突。维持四大种族之间的均势是不切实际的,政治言论只能表达出各自民族自我保护的意愿强烈与否,却没有什么实际说服力。新伊甸唯一亘古不变的平衡,存在于两类人群间的争斗之中:一类人渴求绝对的权力,而另一类人则不计代价反抗压迫。
  • 冷酷邪王神偷妃

    冷酷邪王神偷妃

    她堂堂绝世神偷居然落到如此地步?先是从天台逃跑降落伞居然打不开,然后悲催穿越。穿就穿嘛,为毛别人穿越不是千金就是王妃,顶多就是不受宠或痴傻罢了。而她刚穿就被误认为刺客,然后她怎么就奇葩的跑到了青楼??算了,她要发挥她的能力,让一群无知的古代人好好认识现代人的智慧!
  • 仙之大世界大战

    仙之大世界大战

    别人都是穿越成了公子哥大少爷,我却穿越成了别人的召唤兽还好我的主人是个美少女,虽然胸部有待发育,但脸长得很可爱从此我过上了老黄牛一样的生活,不仅要陪着小公主对战危险的敌人。还要料理她的生活起居什么起床穿衣,沐浴搓背,大保健按摩,帮她打发追求者,替她背黑锅,这些都是我的活唉,先不说了,还有两条主人的小内裤等着我去洗呢
  • 少年,原来你是我的最重要

    少年,原来你是我的最重要

    不良少女被开除数次,男友提出分手,而她却没有多大的思想波动,继续过她的潇洒生活。一次意外邂逅,将两个人的命运捆绑。
  • 骄女惹爱

    骄女惹爱

    [花雨授权]不是他生性奇特爱找辣美人,只不过那个看海的夜晚风太朦胧,一瞬间就让他对这个女子情有独钟。可惜说起来时运不济公子无用,刚刚展开追求就发现情路阻碍重重。私生女的身份,上一辈的恩怨,令他对她简直无法追求——
  • 穿未三千年

    穿未三千年

    熟女安琥珀不仅身患绝症,还惨遭闺蜜挖墙脚,更倒霉的是,居然连搭个电梯都会遇上坠梯,坠梯不死也就罢了,她居然还坠到穿越去了,穿越也就罢了,好歹她的历史知识够丰富,汉朝唐朝清朝什么的都难不倒她,可穿到5016年……且看有着熟女年纪少女心、时而双商飙高、时而脑子秀逗的安琥珀是怎么混迹三千年后……
  • 哪能都只若初见

    哪能都只若初见

    知名插画师苏沫单恋那个渣男萧瑟无声?吾家有凤笑了笑,才不管什么pk榜第一杀人算不算欺负人,杀到你删号为止。暗黑城堡第一美女陌桑桑还想再争剑啸江湖的第一美女?何处染红衣笑了笑,不妨试试看能不能排到第五先。
  • 快递小哥的外星闺蜜

    快递小哥的外星闺蜜

    平凡的快递员偶然救起一位外星公主,偷偷带回家中。外星公主为报答他,利用其超自然能力,协助他工作、泡女神……成为他背后的全能闺蜜。
  • 职场风云录

    职场风云录

    用现代人的眼光,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去解析古代那些位高权重的帝王,将军和重臣。看他们是如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摇身一变,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