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90600000022

第22章 军事(2)

《武备志》的价值首先在于它辑录了古代许多其他书中很少记载的珍贵资料。如一些杂家阵法阵图,这是在专门研究阵法阵图的著作如《续武经总要》中都没有记载的,但在《武备志》中却有详细的记载。尤其是它收录了“郑和航海图”,“航海天文图”以及明代一些少见的舰船兵器及火器等,更显可贵。

另外,它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使我们可以在数百年后看到古代兵器、车船等的形制以及山川河流的概貌。

茅元仪在《武备志》中表现了要加强武备,富国强兵等思想。在国家防御上,他主张边、海、江防要并重,不能有所编颇,使敌人有机可乘。他还认识到物极必反的道理,用这一道理论证盛世潜伏危机的道理,劝说朝廷振兴武备,提高警惕。他对历代的兵制,兵器等有自己精辟的见解,指出了各种武器的渊源。

总而言之,《武备志》是一部以资料价值为主,理论价值为辅的大型资料性著作,它既保存了古代大量的军事资料,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材料,同时又为我们提供了无数的线索,称为之中国古代的兵书宝库实不为过。

然而,由于茅元仪长期与清政权处于敌对阵营,书中又有许多对女真族和后金的不敬之语。毋庸讳言,《武备志》虽有不足,但该书在军事史上的价值仍为后世所推重。

兵符

兵符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拨军队用的信物。一般用铜、玉或木石制成,形状若伏虎,因而又名虎符。符背上铸有铭文,分为左右两半,左半发给地方官吏或统兵的将帅,右半留存在中央。调拨军队时,须由使臣持符验合,方能生效。

兵符之所以造成虎形,与我国古代对虎形象的崇拜有很大关联。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战国、秦、汉。与虎符性质相近的还有节、牌等。

现存最早的虎形符节是战国时期的“辟大夫虎节”和“韩将庶虎节”,其形制、作用与虎符皆同,可视为虎符前身。使用虎符有严格的规定,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

虎符要与诏书同时使用。节的使用没有地域限制。羽檄曾一度独立作为发兵信物,表示情况紧迫,请求援助的信物。西汉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强,调兵权掌握在皇帝手中,东汉地方统兵权与调兵权逐渐合一,虎符发兵之制很大程度上被破坏,节不断流行起来。

虎符在古代战争中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发生了很多与其相关的故事。《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的公元前257年,秦国发兵围困赵国国都邯郸,赵平原君因夫人为魏信陵君之姊,乃求援于魏王及信陵君,魏王使老将晋鄙率10万军队救援赵国,但后来又畏惧秦国的强大,又命令驻军观望。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为了驰援邯郸,遂与魏王夫人如姬密谋,使如姬在魏王卧室内窃得虎符,并以此虎符夺取了晋鄙的军队,大破秦兵,救了赵国。

在历史上,虎符的形状、数量、刻铭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较大的变化。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以右为尊。隋朝时改为麟符。唐朝因为讳虎,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改用龟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元朝则用虎头牌,后世演变为铜牌。

军旗的由来

军旗是象征军队或建制部队的旗帜,是该军队或国家的一种标志。最初的军旗实际上是部落居民图腾崇拜在军事应用上的反映。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出现军旗最早的国家之一,从原始社会后期起即以旗帜作为聚集族人的标志。

中国古代的军旗常有图腾崇拜色彩。进军打仗时打的一种旗,上面画鸟隼图形。《释名·释兵》里说:“熊虎为旗,军将所建,象其如猛虎”。指的就是一种以虎为图案的军旗。将帅出阵,背后有旗叫纛,乃是最古老的军旗名称。有的朝代还将军旗称作“戎旃”、“戎锋”。唐元结诗中有“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韩愈诗中有“戎旆暂停辞社树,门里先下敬乡人”等句。

古代军旗旗色、旗幅大小、旗杆长短和装饰的不同,表明率兵者的地位,同时反映其文化心理。各朝代的军旗均在旗幅上标有朝代简称的字样。如绣有“唐”宇,便是唐朝军队。另外,统帅和将领常在旗幅上绣自己的姓,以与别的军队区别。像关羽之军打“关”字旗,岳家军打“岳”字旗。也有以称号为旗的,如闯王李自成的起义军打“闯”字旗。

随着社会发展和指挥军队的需要,旗帜样式不断改进,种类不断增多。明朝军事家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设有主将用的三军司命旗,识别将领身份的认旗等。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八旗就是根据旗帜图案而命名的,即画龙和不画龙的黄、红、白、蓝四色共八种旗帜。清太宗皇太极时代,八旗军的旗帜不再画龙,而是用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和镶黄、镶白、镶红、镶蓝等颜色的不同相区别。

此外,旗帜可以表示方位,如青旗表示东方,白旗表示西方,赤旗表示南方,黑旗表示北方,黄旗表示中央。旗帜还有指挥队形阵势的作用,在战斗操练时,举青旗布直阵,举白旗布方阵,举赤旗布锐阵,举黑旗布曲阵,举黄旗布环阵。旗帜还可用于指挥和开道等。

三军

在中华文化中,“三军”的说法并非现代人头脑中普遍意义上的陆、海、空三军。“三军”的说法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

春秋时,大国通常都设三军,但各国称谓有所区别,如楚国称中军、左军、右军;晋国、齐国、鲁国和吴国都称上、中、下三军。其中中军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三军合三万七千五百人。三军各设将、佐等军衔,中军将可统帅三军。

随着时代演进,上、下、中军渐渐被前军、中军、后军所代替。三军也渐渐成为军队的通称。如《论语·子罕》中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唐、宋代以后,三军的编制已成为军队的固定建制。这时三军的主要标志是担任不同作战任务的各种部队。前军是先锋部队;中军是主将统率的部队,也是主力;后军主要担任掩护和警戒任务。

在中国古代的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就是军。军的编制,历代沿袭,但人数多少不一样。汉代实行5人一伍,2伍为火,5火为队,2 队为官,2官为曲,2曲为部,2部为校,2校为裨,2 裨为军的编制。

古时三军也曾指步、车、骑三种兵种。如《六韬·战车》中说:“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三军同名而异用。”

如今,前军、中军、后军的编制已完全消亡,而被现代的陆、海、空三军所替代。

大将军

大将军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也是古代领兵的最高统帅。战国时始置,汉代沿置,职掌统兵征战。事实上多由贵戚担任,掌握政权,职位甚高。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三国时夏侯敦、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

汉武帝时以大司马为大将军所兼官号,霍光、王凤等均以大司马、大将军预闻政事,为中朝官领袖。亦有在大将军之上冠以称号者,如骠骑大将军之类。

三国至南北朝时,大臣秉政,多加以“大将军”之号。

北周时行府兵制,编24军,每军设开府一人以统领,两开府则由一大将军统领。24军共有12位大将军,两大将军由一位柱国统领。

隋代左右武卫、左右武侯等各置大将军,为统率禁军之高级将领。

唐代之府兵12卫,每卫有上大将军1人,大将军1人,将军2人。禁军之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等亦设大将军,往往以宦官任之。

宋代之16卫大将军已属空衔,无统兵实权。

明清两代于战争时由皇帝特派大将军统兵,或于大将军上再加称号,如清代,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皆统兵作战,战后即废。

娘子军的由来

隋朝末年,李渊起兵造反。李渊的三女儿李氏回到山西鄠县故乡,变卖家产,招募了一支私人性质的小型部队,又与当地农民武装的几支零散起义军联合,兵力扩充到7万。

公元617年,李氏率这支队伍与李世民在渭北会师,宣布了隋王朝的末日。李渊称帝后,李氏被封为平阳公主。这以后,李氏统领的军队号称“娘子军”,但这支娘子军只是以娘子为将,士兵则多为男性。

女子基本成员有严密组织的娘子军,是从太平天国的女军开始的。太平天国的女军是在男女平等的政治纲领指导下成立的,以前、后、左、中、右和数字一至八编排番号,共40军,每军两千余人,总计十万之众。

十八般兵器

“十八般兵器”之称是从“十八般武艺”一词演化而来。“十八般武艺”始见于南宋华岳编的兵书《翠微北征录》,华岳曾中过武状元。此书编成于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他在书中自称“臣闻”,可见“十八般武艺”的说法实际上还要早。可惜宋代的兵书多毁于兵燹,今传者寥寥无几,“十八般武艺”的原始出处和内涵今天已无从查考。

事实上,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种武艺,其内容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

十八般兵器常见的说法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镗棍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

同类推荐
  • 中国物质文明史

    中国物质文明史

    本书以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为线索,撷取北京直立人遗址、河姆渡文化遗址、良渚文化遗址、安阳殷墟、先秦钱币、秦始皇陵、马王堆汉墓、四大佛教石窟、宋代官窑、明清紫禁城等留存于地上和地下的著名文化遗存,以点涉面,以史带论,就中国的远古人类、史前文化、古代玉器、古代青铜器、古代钱币、古代墓葬、古代纺织与服饰、古代佛教艺术、古代陶瓷、古代建筑等独特的物质文化展开较系统的介绍和探讨,内容涉及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宗教学、艺术学、农学、钱币学、矿物学、冶金技术、纺织技术、陶瓷工艺、建筑工程等众多学科领域。
  • 文化的力量——浙江社会发展的引擎

    文化的力量——浙江社会发展的引擎

    有人将文化比作一条来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来的河,这是说文化的传统,通过纵向传承和横向传递,生生不息地影响和引领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有人说文化是人类的思想、智慧、信仰、情感和生活的载体、方式和方法,这是将文化作为人们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的整体。我们说,文化为群体生活提供规范、方式与环境,文化通过传承为社会进步发挥基础作用,文化会促进或制约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 国学必读

    国学必读

    《国学必读》分上下两册,上册为“文学通论”,凡收录三十七家文章四十四篇,杂记七十五则,目的是使学生“读之而古今文章之利病可以析焉”;下册为“国故概论”,凡收录二十家文章三十六篇,杂记三则,目的亦是使学生“读之而古今学术之源流于是备焉”。全书讲解深入浅出,实乃国学入门之必备。
  • 龙文鞭影(中华国学经典)

    龙文鞭影(中华国学经典)

    《龙文鞭影》形象地反映了该书“逸而功倍”的效果。该书内容主要来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同时又从《庄子》和古代神话、小说、笔记如《搜神记》、《列仙传》、《世说新语》等书中广泛收集故事。辑录了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孔子、诸葛亮、司马迁、李白、杜甫、朱熹等人的轶闻趣事。全书共收辑了包括孟母断机、毛遂自荐、荆轲刺秦、鹬蚌相争、董永卖身、红叶题诗等两千多典故,文字简练扼要,而能阐明故事梗概,可称之为一本典故大全。该书全文都用四言,成一短句,上下对偶,各讲一个典故。逐联押韵,全书按韵编排,是一本重要的蒙学读物。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旅游手册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旅游手册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以下几大省市的旅游常识:北京市、河北省、江苏省、安徽省、山西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广东省、香港、澳门、海南省、陕西省……等等。
热门推荐
  • 猫咪杂货铺

    猫咪杂货铺

    夏天只是去打工,却意外与人签订了契约。随着一个个故事展开,他身上的故事也浮出水面……用生命保证,这是篇萌文
  • 玄幻篮球之菜鸟成神之路

    玄幻篮球之菜鸟成神之路

    当篮球菜鸟遇上外星科技?!玄幻篮球不玄幻修炼篮球真修炼每周一、四更新,你可以骂我,但别催我~谢谢
  • 末世之无上王者

    末世之无上王者

    末世来临,天崩地裂,无数人类变成让人畏惧的丧尸,无数生物都产生变异,不仅仅如此还有外来生物龙族、虫族、恶魔、狼人甚至是吸血鬼纷纷破空而来……在生活在末世30年的萧邪却是意外重生,拥有一世经验记忆的萧邪这次必定绽放夺目光彩不会重蹈覆辙,末世称王登上无上王座……
  • 恨长生

    恨长生

    人人都只道长生好,可长生的背后,却只剩寂寥。一入红尘,便误一生。
  • 噬阳神录

    噬阳神录

    贝格府上的奴隶艾克有一项特殊的能力,别人需要花大把时间领悟的功法、武技、作战要领,他只需要按照内容抄几遍,就能够领悟。像普通人看不懂的上古功法《噬阳神录》,霸道难学的武技《神怒天雷》,还有传说中的战阵《万兽战图》。都拿来吧!看不懂没有关系!抄录!抄录才是王道!不管十遍、百遍,肯定能够领悟。当他有一天不满足自己的身份,终于扛起一柄剑,至此改变命运!
  • 孽债魔咒:妖孽倾情

    孽债魔咒:妖孽倾情

    十世情缘,十世诅咒,每一世,爱人都离他而去。今生,遇到一个天使般的女子,难道,是上天派来要解除这个魔咒的?然而,有一天,女孩被送进医院,医生一纸诊断:她只剩三个月的生命。
  • 白狼寒枭之亢龙行空

    白狼寒枭之亢龙行空

    白狼山,鬼门关。第三代白狼山之主寒枭身世奇异,武功高深,与蒙古王爷争雄,与天下英雄争霸,与扶桑高手争胜,有高手对决的铁血,有爱恨交织的悱恻,当然更有百战称雄的苍茫。
  • 贞观游记

    贞观游记

    一不小心就穿越到了大唐贞观年间,在迷茫了一段时间之后,李云决定要做个不自弃的好人。╮(╯_╰)╭咱就是那传说中不自弃的好人╮(╯_╰)╭不自弃╮(╯_╰)╭好人╮(╯_╰)╭啦啦啦啦啦
  • THE CYCLOPS

    THE CYCLOP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校园纯爱

    校园纯爱

    林欣儿,十七岁,湘南中学的三大校花之一,身高165cm,玲珑有致的傲人身姿,丰而不满,错落有致。完美的五官,温婉柔美,娴静雅致,结合古代和现代于一体的气质美女。也是学校男生心目中的人气最高的女神,不过很少有人表白,大家都有感于自己的条件,觉得远观更适合。QQ:452682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