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90600000022

第22章 军事(2)

《武备志》的价值首先在于它辑录了古代许多其他书中很少记载的珍贵资料。如一些杂家阵法阵图,这是在专门研究阵法阵图的著作如《续武经总要》中都没有记载的,但在《武备志》中却有详细的记载。尤其是它收录了“郑和航海图”,“航海天文图”以及明代一些少见的舰船兵器及火器等,更显可贵。

另外,它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使我们可以在数百年后看到古代兵器、车船等的形制以及山川河流的概貌。

茅元仪在《武备志》中表现了要加强武备,富国强兵等思想。在国家防御上,他主张边、海、江防要并重,不能有所编颇,使敌人有机可乘。他还认识到物极必反的道理,用这一道理论证盛世潜伏危机的道理,劝说朝廷振兴武备,提高警惕。他对历代的兵制,兵器等有自己精辟的见解,指出了各种武器的渊源。

总而言之,《武备志》是一部以资料价值为主,理论价值为辅的大型资料性著作,它既保存了古代大量的军事资料,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材料,同时又为我们提供了无数的线索,称为之中国古代的兵书宝库实不为过。

然而,由于茅元仪长期与清政权处于敌对阵营,书中又有许多对女真族和后金的不敬之语。毋庸讳言,《武备志》虽有不足,但该书在军事史上的价值仍为后世所推重。

兵符

兵符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拨军队用的信物。一般用铜、玉或木石制成,形状若伏虎,因而又名虎符。符背上铸有铭文,分为左右两半,左半发给地方官吏或统兵的将帅,右半留存在中央。调拨军队时,须由使臣持符验合,方能生效。

兵符之所以造成虎形,与我国古代对虎形象的崇拜有很大关联。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战国、秦、汉。与虎符性质相近的还有节、牌等。

现存最早的虎形符节是战国时期的“辟大夫虎节”和“韩将庶虎节”,其形制、作用与虎符皆同,可视为虎符前身。使用虎符有严格的规定,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

虎符要与诏书同时使用。节的使用没有地域限制。羽檄曾一度独立作为发兵信物,表示情况紧迫,请求援助的信物。西汉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强,调兵权掌握在皇帝手中,东汉地方统兵权与调兵权逐渐合一,虎符发兵之制很大程度上被破坏,节不断流行起来。

虎符在古代战争中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发生了很多与其相关的故事。《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的公元前257年,秦国发兵围困赵国国都邯郸,赵平原君因夫人为魏信陵君之姊,乃求援于魏王及信陵君,魏王使老将晋鄙率10万军队救援赵国,但后来又畏惧秦国的强大,又命令驻军观望。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为了驰援邯郸,遂与魏王夫人如姬密谋,使如姬在魏王卧室内窃得虎符,并以此虎符夺取了晋鄙的军队,大破秦兵,救了赵国。

在历史上,虎符的形状、数量、刻铭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较大的变化。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以右为尊。隋朝时改为麟符。唐朝因为讳虎,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改用龟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元朝则用虎头牌,后世演变为铜牌。

军旗的由来

军旗是象征军队或建制部队的旗帜,是该军队或国家的一种标志。最初的军旗实际上是部落居民图腾崇拜在军事应用上的反映。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出现军旗最早的国家之一,从原始社会后期起即以旗帜作为聚集族人的标志。

中国古代的军旗常有图腾崇拜色彩。进军打仗时打的一种旗,上面画鸟隼图形。《释名·释兵》里说:“熊虎为旗,军将所建,象其如猛虎”。指的就是一种以虎为图案的军旗。将帅出阵,背后有旗叫纛,乃是最古老的军旗名称。有的朝代还将军旗称作“戎旃”、“戎锋”。唐元结诗中有“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韩愈诗中有“戎旆暂停辞社树,门里先下敬乡人”等句。

古代军旗旗色、旗幅大小、旗杆长短和装饰的不同,表明率兵者的地位,同时反映其文化心理。各朝代的军旗均在旗幅上标有朝代简称的字样。如绣有“唐”宇,便是唐朝军队。另外,统帅和将领常在旗幅上绣自己的姓,以与别的军队区别。像关羽之军打“关”字旗,岳家军打“岳”字旗。也有以称号为旗的,如闯王李自成的起义军打“闯”字旗。

随着社会发展和指挥军队的需要,旗帜样式不断改进,种类不断增多。明朝军事家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设有主将用的三军司命旗,识别将领身份的认旗等。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八旗就是根据旗帜图案而命名的,即画龙和不画龙的黄、红、白、蓝四色共八种旗帜。清太宗皇太极时代,八旗军的旗帜不再画龙,而是用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和镶黄、镶白、镶红、镶蓝等颜色的不同相区别。

此外,旗帜可以表示方位,如青旗表示东方,白旗表示西方,赤旗表示南方,黑旗表示北方,黄旗表示中央。旗帜还有指挥队形阵势的作用,在战斗操练时,举青旗布直阵,举白旗布方阵,举赤旗布锐阵,举黑旗布曲阵,举黄旗布环阵。旗帜还可用于指挥和开道等。

三军

在中华文化中,“三军”的说法并非现代人头脑中普遍意义上的陆、海、空三军。“三军”的说法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

春秋时,大国通常都设三军,但各国称谓有所区别,如楚国称中军、左军、右军;晋国、齐国、鲁国和吴国都称上、中、下三军。其中中军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三军合三万七千五百人。三军各设将、佐等军衔,中军将可统帅三军。

随着时代演进,上、下、中军渐渐被前军、中军、后军所代替。三军也渐渐成为军队的通称。如《论语·子罕》中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唐、宋代以后,三军的编制已成为军队的固定建制。这时三军的主要标志是担任不同作战任务的各种部队。前军是先锋部队;中军是主将统率的部队,也是主力;后军主要担任掩护和警戒任务。

在中国古代的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就是军。军的编制,历代沿袭,但人数多少不一样。汉代实行5人一伍,2伍为火,5火为队,2 队为官,2官为曲,2曲为部,2部为校,2校为裨,2 裨为军的编制。

古时三军也曾指步、车、骑三种兵种。如《六韬·战车》中说:“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三军同名而异用。”

如今,前军、中军、后军的编制已完全消亡,而被现代的陆、海、空三军所替代。

大将军

大将军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也是古代领兵的最高统帅。战国时始置,汉代沿置,职掌统兵征战。事实上多由贵戚担任,掌握政权,职位甚高。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三国时夏侯敦、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

汉武帝时以大司马为大将军所兼官号,霍光、王凤等均以大司马、大将军预闻政事,为中朝官领袖。亦有在大将军之上冠以称号者,如骠骑大将军之类。

三国至南北朝时,大臣秉政,多加以“大将军”之号。

北周时行府兵制,编24军,每军设开府一人以统领,两开府则由一大将军统领。24军共有12位大将军,两大将军由一位柱国统领。

隋代左右武卫、左右武侯等各置大将军,为统率禁军之高级将领。

唐代之府兵12卫,每卫有上大将军1人,大将军1人,将军2人。禁军之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等亦设大将军,往往以宦官任之。

宋代之16卫大将军已属空衔,无统兵实权。

明清两代于战争时由皇帝特派大将军统兵,或于大将军上再加称号,如清代,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皆统兵作战,战后即废。

娘子军的由来

隋朝末年,李渊起兵造反。李渊的三女儿李氏回到山西鄠县故乡,变卖家产,招募了一支私人性质的小型部队,又与当地农民武装的几支零散起义军联合,兵力扩充到7万。

公元617年,李氏率这支队伍与李世民在渭北会师,宣布了隋王朝的末日。李渊称帝后,李氏被封为平阳公主。这以后,李氏统领的军队号称“娘子军”,但这支娘子军只是以娘子为将,士兵则多为男性。

女子基本成员有严密组织的娘子军,是从太平天国的女军开始的。太平天国的女军是在男女平等的政治纲领指导下成立的,以前、后、左、中、右和数字一至八编排番号,共40军,每军两千余人,总计十万之众。

十八般兵器

“十八般兵器”之称是从“十八般武艺”一词演化而来。“十八般武艺”始见于南宋华岳编的兵书《翠微北征录》,华岳曾中过武状元。此书编成于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他在书中自称“臣闻”,可见“十八般武艺”的说法实际上还要早。可惜宋代的兵书多毁于兵燹,今传者寥寥无几,“十八般武艺”的原始出处和内涵今天已无从查考。

事实上,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种武艺,其内容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

十八般兵器常见的说法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镗棍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

同类推荐
  • 水浒黑白绰号谭

    水浒黑白绰号谭

    长期以来,世人对《水浒》人物及其姓名和绰号颇有兴味,它们已被视为水浒文化的标识,它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如天罡星群中林冲的绰号“豹子头”,王英绰号“矮脚虎”等,认识、研究中华人文,可以借读本书人物的绰号,探寻它们的由来、发展和影响,以及它们所蕴涵的社会众生相和时代风尚。
  • 西口文化

    西口文化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三晋人文资;T.彼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在中华民族的煌煌文化巨著里,博大精深的三晋文化是其中极为绚丽和厚重的重要篇章。进入新世纪,山西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板应对经济社会和时代发展形势。
  • 家具里的中国

    家具里的中国

    中央电视台历时四年之久拍摄的纪录片《家具里的中国》,在央视播出半年之后,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整理编撰成书,以飨读者。取景广泛,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家具中的精湛的技艺与文化。文字凝练、插图精致、设计精良、包装精美,兼具阅读、馈赠与收藏价值。
  • 安徽泾县

    安徽泾县

    以泾县至今留存的大量古建筑、古遗址为线索,以本地历史人物、民间风情为介质,凸显中国古代汉民族文化的经典与细腻。即使泾县独有的宣纸和花砖,也只是依附于当地深厚文化蕴藏的两道风景。这种深厚蕴藏,使得李白于泾县桃花潭赠汪伦诗,也显得十分寻常。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诚实守信(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诚实守信(下)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倾落梅华:和亲公主复仇记

    倾落梅华:和亲公主复仇记

    公主沦落为乞儿,也没什么好怕的,金子在哪儿都能发光!帮着老板把客栈弄得风风火火,未婚夫芝兰玉树,见不着我便一路画出了名声……从今日起,本文由每日两更改为每日一更,每更保量2000字。求收藏,求推荐,求书评!多谢点击支持!
  • 一剑凌仙

    一剑凌仙

    人生如梦亦如烟两袖清风几欲仙剑意无痕何须酒独孤御道醉神游
  • 妖精传

    妖精传

    我是妖精,我拥有让人回到过去的能力。而我会帮助一些心地善良的人回到过去,当然这只在我心情好的时候。但是我每年却必须帮助一个人,因为这是我对一个人的承诺。其实我本来不是妖精,可是自从遇到了一个自称妖精的男人,我的命运就发生了改变。当我用完八次回到过去的机会,却依旧没有救回全部的亲人。这时,妖精又出现了。他告诉我,我还拥有最后一次机会……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伊索寓言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伊索寓言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迷糊新娘苏小丫

    迷糊新娘苏小丫

    一天,苏小丫在压马路时,一帅哥挡住苏小丫的去路?帅哥问:“单身吗?”苏小丫木然点头“我帅吗?”苏小丫点头“喜欢我吗?”苏小丫还是点头“我们结婚吧!”苏小丫依旧机械化地点头,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答应了什么帅哥满意的笑了,就知道自己是很有魅力的帅哥走了好久,苏小丫才回过神来,自言自语:“苏小丫,你又做白日梦了,还是在马路上。”苏小丫自己都有些鄙视自己了第二天,苏小丫还在睡懒觉时,就被人从被窝里捞出来,拖进了民政局出了民政局,苏小丫才意识清醒看向身旁的男人,疑惑的问到:“请问,你是谁?”听到苏小丫的问话,男子火冒三丈,横眉竖眼的,“苏小丫,你可以再迟钝,再笨一点吗?”苏小丫点点头,“可以。”男子吐血
  • 鞭笞天下

    鞭笞天下

    李修诚,22岁,出身农民家庭,大学毕业为了跟心爱的女朋友在一起,毅然选择来到了天朝的高原省工作,但由于女友的拜金与背叛,受情伤的李修诚在一次游玩中得到上古黄帝的传承,进而展开了他------奋百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天下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创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看绿

    看绿

    这是一篇用现实主义手法写成的散文,作者对生活和现实的真实感受,对现实的忠实描述,表达了作者纯朴的心意和愿望。
  • 总裁降爱记:夫人哪里跑

    总裁降爱记:夫人哪里跑

    前男友为了继承权和其他女人结婚,曲云夏为了报复渣男,装怀孕,装艾滋,最终破坏了婚礼,抛弃了渣男,又遇上了渣男他哥。现男友为了稳定公司和其他女人结婚,曲云夏带着孩子参加他亲生父亲和别人的婚礼。
  • 千妖奇话

    千妖奇话

    褚新瑞,一个拥有妖王之印的人类,一个捉妖师家族最弱的捉妖师,却无意间驯服了妖族高高在上的妖主殿下。从此以后,他的人生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惊艳”花“妃之重婚

    惊艳”花“妃之重婚

    第一次写,大家多体谅........我对不起你的爱,我不愿入海,宫门我不愿进。........皇位永远是那么孤独,我陪你走,我相信皇弟能做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