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11500000016

第16章 举重若轻

佛教学者唐一玄居士曾任军队医院院长多年,后来在各个佛教学院授课,佛教著作甚多,由于与我的观念风格不同,对我一向批判多于赞美,但有一次,他竟然很高兴地赞美我处理事情“举重若轻”。我一生受人批判也好,赞美也好,多不介意,但唐老的这一句“举重若轻”,颇令我感到受宠若惊。继而回想自己一生立身行事,的确是本着香严智闲禅师的诗偈“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来待人接物,这句话和“竹影扫阶尘不动,雁过寒潭水无痕”的意义相同,也就是说什么事过去了就算了,绝不会计较得失,或是留恋或懊悔。唐老以“举重若轻”四个字来形容我的为人处事,自觉堪能承当。

记得刚来台湾的时候,我曾在寺院里担任打水、挑担、拉车、采购等工作。寺里的住众看我无论做什么粗重的工作都好像一副驾轻就熟的样子,所以凡是需要用力气的事情,他们都叫我去做。其实我每次拉车拉到要上坡的时候,往往因为用尽全身的力气而晕眩呕吐,但是因为我常怀惭愧感恩之心,所以能产生源源不断的力量服务大众。四十多年前,我为教界长老编辑杂志之余,还经常为其他报章刊物撰写佛教文章,长老看我勤于写稿,又不收分文稿费,以为我笔到神来,“举重若轻”,所以连发行、邮寄等一切工作也都交由我包办,其实我常常为了写稿而搜索枯肠,通宵达旦,不过因为我心中充满弘法利生的使命感,所以不论给我多少工作,我一样都心甘情愿,胜任愉快。后来我经常南北弘法,以火车、汽车为办公室,准备文稿,所以每到一个地方我都能即刻乐说不倦,信徒以为我才思敏捷,“举重若轻”,更加喜欢邀请我去说法开示。其实,弘法的最初几年中,我经常为了一篇讲稿而案牍劳神,镇日思维;如今我年届七十余岁,经常一天讲话下来,就感到身乏口干,但每次看到信众们渴望佛法的眼神,就忘记一切辛苦,所以依然精勤度众,乐此不疲。

有人说:“如果要跟谁过不去,就叫他去办教育,编杂志,建道场。”但是许多年来,我教育也办了,杂志也编了,道场也建了,其中各有不同的问题,有的频道人为的阻碍,像福山寺的寺院登记执照因有关主管互踢皮球而一再延迟,直至八年后,才给予核准;西来寺初建的时候,因异教徒排斥而遭到抗议。有的饱受天灾的侵袭,像佛光山台风来时的洪水、山崩,极乐寺墙瓦的坍方、倒塌……往往将多年的建设毁于一旦。有的是接管别人办不下去的事业,例如接收福国寺、圆福寺之后,才知道还要偿付前人的债务。凡此都因为我稍具发心、愿力,所以虽然困难重重,我也不觉其难;因为我非常注重情义和结缘,所以尽管备尝艰苦,我也甘之如饴;因为我肯随缘、随喜,所以即使忙碌不堪,我不觉得忙不过来;因为我愿意忍耐、承担,所以纵然一无所有,我不觉得空乏无力。总之,无论什么繁复的事情到了我这里,都因为我心甘情愿,无怨无悔,所以自觉能够“举重若轻”地承担。

文殊菩萨以“无”为不二法门,慧开禅师以“无”为宗门一关,惠能大师以“无”摄受傲慢的同道,道树禅师以“无”屈服外道的神通。“无”可以说是世上最美妙的道理!我一生中所遭遇的棘手事件不知凡几,像寿山寺建好之后,军团司令部下令强制拆除;悍民想穿越佛光山作为产业道路,不惜以暴力威胁逼迫;台北七号公园观音事件,眼见即将酿成政教冲突;佛牙来台,异教唆使教徒捣乱阻挠。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险厄,有时我以理说服,有时我以静制动,有时我以诚感化,有时我以慈折服。总之,我没有特定的方式,但是因为我心中常保空“无”,如明镜一般,胡来胡现,所以能够产生“无尽”的力量,“举重若轻”地统摄了有尽的招术。

五十年前,没有法师愿意久留宜兰,我自告奋勇前往弘法。到了那里,才知道不但寺院内住满军眷,僧俗杂处,而且信徒涵盖老、中、青三代,他们有的亲近寺院很久,但所接触的未必是正信佛法;有的忠心耿耿,但个性强悍;有的男众性情特别刚烈;有的年轻活泼,蹦蹦跳跳,不易为保守的老成信徒所接受。我一待数十余年之久,不但和当地民众水乳交融,和谐相处,而且将正信佛法带动起来,让宜兰成为台湾佛教发展的摇篮。当年宜兰的信徒,直到现在,仍对我关怀备至,一听说我有什么事情,比谁都热心着急。像礁溪的佛光大学,从土地取得到建筑工程,他们都卖力参与,功不可没。很多人惊讶地问我当年是用了什么方法,能在他们心目中一直具有“举重若轻”的形象?我想大概是由于我掌握住老年人的经验、中年人的稳健及青年人的力量吧!

后来,我在各处建道场,信徒的性格种类更是多得不胜枚举,但我依然应付自如:来的是军人,我和他讲军人法;来的是商人,我和他讲商人法;来的是儿童,我和他讲儿童法;来的是老人,我和他讲老人法;来的是妇女,我和他讲妇女法;来的是伤残,我和他讲伤残法。此外,对于喜欢修持的人,我举办禅坐班、念佛会;对于追求慧解的人,我开设佛学班、读书会;对于擅长艺文的人,我举办技艺班、写作社;对于偏好慈善的人,我成立服务队、救济会。总之,我应机说法,让信众能将佛法带到日常生活之中;我观机逗教,让大家发挥所长,所以就能够“举重若轻”地将佛教带动起来。

俗语说:“宁带一团兵,不带一团僧。”出家人的性格虽然比较超逸淡泊,无所勉求,但相对地,因为不求名,不求利,有时候也很难动之以情,动之以理,所以教育僧团徒众,不像带领世俗企业里的员工那么容易。而我,除了分布在全球各地百万名信徒之外,还收了一千多位出家弟子。我每天不但必须处理忙不完的法务,还得分神为他们处理情绪问题、读书问题、修持问题、弘法问题、养病问题、请假问题。每次主持教育座谈会时,总有人问我如何带领这么多弟子。其实这就像《维摩诘经》所说:“弟子众尘劳,随意之所转。”尘劳虽多,但是如果我们能够随意转化,就可以“举重若轻”地转烦恼为菩提,转愚痴为智慧。徒众亦然,无论他们有多少人,有多少问题,因为我在思想上能够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我在方法上,能够随着各人的根性施以不同的教化;我对于弟子不如法的地方能够心怀慈悲,循循善诱;我对于他们不懂事的地方,能够宽容谅解,不去计较,所以再冥顽不灵的人,我都可以“举重若轻”予以转化。

信徒婚姻的危机,我以一句“爱,才能赢得爱”来挽回;演艺人员间的冲突,我以长生童子忍辱的故事来化解;政治人物的心结,我以“退一步,海阔天空”劝和;信徒失去亲人的伤痛,我以“死如移民”的比喻给予抚平,余如信徒财产纠纷、儿女问题,教界人士间的勃溪误解等一切疑难杂症,都由于我能认识问题症结所在,直接切入核心,给予大家,所以能“举重若轻”,片言化解。

我经常参加各种活动、法会,像马来西亚莎亚南体育馆弘法活动、慈悲爱心人誓师运动,各有八万人参加;每年固定在国父纪念馆及香港红磡体育馆等地的讲经,每场也都是数万观众聆听;每年的国际佛光会世界会员大会暨理监事会有来自各地数千名代表及观礼员等前往与会;经常在各地为筹募佛光大学建校基金而发起的园游会,共襄盛举者动辄数万人,甚至十余万人。许多人好奇地问我:“怎么有办法举办这么多的活动,同时还能解决这么多人的吃住问题呢?”我想最主要的秘诀是因为我们平时训练人才,事前周密计划,开会讨论意见,懂得分工合作,所以无论来的人再多,时间再紧凑,都能够达到“举重若轻”,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最初设立佛学院时,信徒警告我:“你没有经费,又要办学,以后就没有人敢再接近你,你一定会办不下去!”教界也有人说:“你没有经验,办不起来的。”我最初到美国建寺弘法时,同道讥笑我:“你不会英文,哪里能在岛外弘法?”我登记成立佛光大学之初,官员们提醒我:“办大学耗财费力,必须三思!”佛光山三十周年纪念日那天,我宣布封山,有人劝我:“封山以后,没有油香来源,僧众的生活立刻就会成为问题。”诚然,经验、语文、钱财、物资是弘法利生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是对于出家人而言,这些都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佛法、信心、道念、正见,就是因为具备了这些基本条件,我“举重若轻”地在岛内外办了十六所佛教学院,丛林学院历史长三十年以上,从未中断;如今我在全球五大洲成立的别分院、布教所一百多间,目前还在陆续增加中;我在美国的西来大学已有十年之久,在台湾办的大学第一届学生将于明年毕业,不但学生增多,校务蒸蒸日上,而且还和其他国家的大学及文教组织频繁交流;佛光山封山之后,僧众们尽管过着清贫生活,但每个周末仍举办假日修道会,供应上千人食宿,此外还有不定期的禅修、佛七、短期出家、讲习会议等文教活动,两年来度众无数,看起来,这也是“举重若轻”呀!

曾经有人为我计算,我一生在台湾佛教界拥有五十余个“第一”:第一支佛教歌咏队、第一个在电视台弘法的人、第一张佛教唱片、建第一间讲堂、第一本精装佛书、第一个组织信徒穿着制服、第一个创设僧众等级制度、第一个组织青年学生会、第一个成立信徒讲习会、第一个成立儿童班、第一个成立星期学校、第一个成立幼教研习中心、第一个发起光明灯法会、第一个使用幻灯机和投影机弘法、第一所教育部承认的印度文化研究所、第一个大专佛学夏令营、第一个都市佛学院、第一个云水医院、第一所民众图书馆、第一座安宁病房、第一个信徒服务中心(檀信楼)、第一个举行报恩法会、第一个举行园游会、第一个发起供僧法会、第一个建高楼寺院、第一个举行环岛托钵行脚活动、第一个举办世界佛学会考、第一个举行禅净密三修法会、第一次办回归佛陀时代的活动、成立第一所佛教文物陈列馆、第一次台湾举行传法退位大典、第一个举办短期出家、第一部将藏经重新分段标点的佛光大藏经、第一部获得金鼎奖的《佛光大辞典》、第一个到三军官校各种兵团以及离岛布教说法的人、第一个率领两百人前往印度朝圣、第一位到梵蒂冈与教宗会谈……大家看我拥有这么多“第一”的头衔,都说我福报俱全,其实,但开风气不为师,这一些都是佛教共成的第一,都是尽心尽力“举重若轻”所共成。

其实,这其中我不知经历过多少挫折,例如四十多年前,我用白话文写作,文艺教界一些传统人士表示不以为然;我率领佛教青年一起出外布教,引起佛教保守人士的反对;我组织佛教歌咏队,借着跃动的音符将佛法传递到各个角落,却受到强烈的批评;我使用幻灯机布教,幻灯机被警察无理地没收;我在市区的高楼里成立寺院接引民众学佛,有关单位以屋顶无翘角为由,至今仍不准办理寺院登记;我录制电视弘法节目,已经与电视台签约,但临时却被有关单位取消,理由是和尚不能上电视;余如在庙口市街布教被当场取缔,更是常有的事。但这一切阻碍都无法将我打倒,因为我相信“有佛法就有办法”,所以无论多么艰巨的事情,我自信都能“举重若轻”地完成。

凭着愈挫愈勇的精神,近十年来,我将脚步拓展到岛外,在国际间作了许多突破。一九八六年,我在佛光山举行世界显密佛学会议,让汉藏佛教人士在一起促膝畅谈,建立共识,此后彼此互有往来。海峡两岸自从一九四九年之后,很长时间交流不多,我率领“弘法探亲团”到大陆弘法探亲。一九八八年的世界佛教徒友谊会在西来寺举办,我让两岸代表首度坐在同一个会议厅里面开会,赢得全场人士不绝于耳的掌声及欣喜交加的热泪;僧信组织自古有之,可惜彼此向来缺乏联系,甚至有各行其事之憾,一九九二年,我为信众成立国际佛光会之后,和佛光山僧团互相配合,有如人之两臂,鸟之两翼,在弘法度众方面发挥前所未有的功能,也为僧信融和作出了良好的示范;南传国家的比丘尼戒困战乱及上座比丘把持等原因而失传两百多年之久,我经过多次的努力,于一九九八年二月,在佛教的祖国--印度菩提伽耶举办国际三坛大戒,让二百多位大小乘比丘在二十六位大小乘戒师的证盟下如愿顶受具足戒。就在此时,西藏贡噶喇嘛表示愿将其教派珍藏已久的佛牙舍利赠送给我,许多人问他,国际佛教界人士这么多,为什么独钟于我?他举出上列诸项事实,回答大家:“因为星云某人在国际间具有‘举重若轻’的地位,所以我们相信他能够妥善保存佛牙舍利。举重若轻”四个字看似容易,其实这是我一生本着弘法奉献的理念,努力为教筹划,为众谋福得来的些许成绩,而对十方大众又何足道哉?

在佛教的历史长河里,拥有“举重若轻”地位者不知凡几,我只不过是一滴微不足道的小水珠而已。像伟大的佛陀,在当时阶级分明的时代里倡导四姓平等,竟能得到朝野上下的支持;在各种宗教杂陈的社会中,还能将佛法迅速地传遍整个印度;在多国鼎立争强的土地上,往往以一席建言化干戈为玉帛;即使在极为恶劣难堪的处境下,也能够以善巧方便来化导顽愚……凡此“举重若轻”的风范,两千五百年来一直是亿万佛教徒心目中永不磨灭的精神依赖。佛法初传汉地时,迦摄摩腾以一首正气凛然的偈语慑服外道,“举重若轻”地奠定了佛教在中国的基础;昙无竭不顾生命危险到西域求法、法显度海、玄奘经过沙漠到印度取经、法眼禅师以诗偈驳斥皇上、慧远大师的《沙门不敬王者论》、杨仁山的金陵刻经处等,这些举止,外在是如此的“举重若轻”,但内容有千万斤的重力。他们这种大慈悲、大智慧、大勇猛、大无畏的精神,是多么地令人敬佩仰慕!

所以,“举重若轻”的真义,并不是在表面上将“重”的事物变“轻”,而是要我们做好心理的建设,不将“重”的感觉摆在前面,自然就能获得“举重若轻”的泉源,如流水载物般,处处无碍;“举重若轻”的要诀,也不是刻意躲避“重”任,“轻”率行事,而是要我们遇事承担,运用智慧,自然就能培养“举重若轻”的能力,如狮子奋迅般,冲破难关。

(一九九九年七月)

同类推荐
  • 圆融

    圆融

    星云大师说,清净无碍读书人,妙有圆融看世界。这是一本给你清净之心,教你妙看世界的人生哲理书,涉及处世、幸福、智慧、情感等人生重要话题。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娓娓道出星云大师返璞归真的大智慧;以幽默含蓄的小故事,描摹世间百态;以博大精深的佛法,为读者点亮一盏心灵的指路明灯。当下人们普遍处在浮躁烦嚣的生活状态中,容易内心空虚、迷失自我,就让我们放慢脚步,聆听大师的教诲,让眼界豁然开朗,从大师毕生的修行心得中,体悟幸福与快乐的真谛,发现人生的价值!
  • 一口气读懂禅宗的故事

    一口气读懂禅宗的故事

    本书为读者精心搜集了最经典的禅宗小故事,每一则佛禅意蕴的故事都充盈着佛教智慧,蕴含着人生真谛。书中从禅宗故事和生活感悟出发,运用禅理,回答了人们在工作及生活中的各种困惑,通俗易懂,发人深思,有助于人们身心的成长和升华。
  •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是诞生于明万历年间的一部奇书。在这部书中,洪应明以一位通达人生智慧的成熟之士,用他精微深刻的语言表达出了旷达高远的智识,将儒家的自强不息、佛家的宽忍宏大和道家的超脱玄妙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套回味无穷的入世出世的方法体系,并且以其对于中国几千年来处世哲学与人生智慧的精确总结和有力诠释而历久弥新。虽然已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变幻,却始终让人品味不尽。问世以来,更是得到了“急功近利者服之,可当清凉散;萎靡不振者服之,可当益智膏”的极高评价。为一部集结了中国古代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大智慧大学问的经典著作,《菜根谭》更是给世人带来了无穷的思索和无尽的收获。虽然现代人与……
  • 光明大手印:智慧人生

    光明大手印:智慧人生

    《智慧人生》写大手印文化对世界和人生的诸多智慧“看法”,分为两个部分:人生方向——智慧路标,人生选择——智慧问答,内容涉及怎么在工作中兼顾修行,怎么读书、怎么处理家庭矛盾、怎么影响家人、怎么对待爱情、怎么处理人际关系、修行人怎么面对日常纠纷、怎么看待社会热议的一些问题,等等。第一部分为散谈随笔,第二部分为问答形式。问答多临阵相遇,直面“交锋”,机锋外露,流于自性,妙趣盎然。本书有两个特点,一是直指人心,一针见血,切中“要害”,二是鲜活生动,包罗万象——因为问者的年龄、性别、身份、职业、行业、心病不同,问答之间便显出了一种大海般的宽广,集结了当下生活和修行中的方方面。
  •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是台湾学者郭永进先生经过真修实证以后的解经之作,通过很多幻灯片的生动演示,图文并茂地来诠释《心经》这部深奥经典的真正内涵。让很多人都能轻松读懂这部“无字天书”,透过这些超越经典、超越文字的“心路”,直接指引大家去看到那活生生的生活,进而通过实证而渐入心灵自由的解脱之境。
热门推荐
  • 极品总裁的贴身保安

    极品总裁的贴身保安

    本想安安稳稳做小保安,却不料都市的战场原比真正的战场激烈。窈窕上司意图攻陷他的床,貌美军花更是不限场所就想开战。正事之余还得义务撵恶狗,哄小妹,罩兄弟,混场子。这一来二去,竟是比做兵王还要麻烦。不过老子就是乐意,能咋滴?!
  • 异界征战之一统天下

    异界征战之一统天下

    在现代他空有一身武艺,但却没有什么有用的作为。但是在异界这片随时充满了杀戮的世界,让他有一展身手的机会。在异异界,朝廷腐败,贪官污吏横行霸道,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在异界这个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地方,为了生存,他只能选择四处征战。
  • 倾城绝恋2

    倾城绝恋2

    “签了它,你就是相太太。过去难为过你的,背叛过你的人以后都得看你的脸色。”他把契约书放到她的面前。她签了合约,伤了自己,丢了身心。“相逸臣,我可先告诉你了,如果你背叛我,我会让你一辈子都不得安宁。”她笑着说出只有她知道,那是认真无比的誓言。最终誓言化成鲜血,背叛的刀子刺入她的身体——“契约结束,咱们好聚好散。”他将离婚协议甩给她,让她带着破碎的身心离开……再见面时,他已不再万人敬仰,她俯看他如视尘泥。他抓着她的手,“伊恩,嫁给我吧!”她嫌恶地甩开他,偎进未婚夫的怀抱,“你早已失去了资格。”。
  • 都市至强废少

    都市至强废少

    也许,这是一个发生在你的身边的故事。也许,你就是主角。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魔鬼,可以毁灭别人,也可以毁灭自己。我们都曾有过热血不羁的青春,也曾有过年少轻狂的岁月,战胜自己,就是最强!
  • 永安县志

    永安县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复生的路人甲

    复生的路人甲

    一个It宅男,在感情,事业,亲情,最低谷的时候,意外死亡。带着悔恨,悲痛,哀伤,和孤僻,看他如何打开心扉,接受挑战,是什么事和什么人又让他改变,他的内心和情感将何去何从。
  • 怪力乱神

    怪力乱神

    “今日元吉,举霞飞升!列名紫篇,位为仙卿!”当天劫降下的时候,正在开坛讲法的上清派大长老林云之,激动地闭上了双眼。他的意识渐渐消散,犹如坠入了深洞之中。不知过去多久,当他清醒过来的时候,已经来到了陌生的世界。“嘀嘀——”本以为将是诸仙相迎,九帝来朝的一幕,却没想到回响在他耳边的,却是刺耳的鸣笛声;吸入体内的,竟是浑浊不堪的天地之气。“老头,你让让好不?堵着马路还让不让车过啊!”抗议声不绝于耳。就在这时,一位看上去不到十六岁的阳光少年嬉皮笑脸地向他走来……“老大爷,我扶您过马路吧。”
  • 梦中红颜

    梦中红颜

    他,混沌于世,不思进取,十足的一个穷二代,她,已为人妻,举案齐眉,只待寂寞无人相随,或许是上天的玩笑,让两人彼此有了一些世人之闲言,我未婚你已嫁,究竟真爱是哪一方。。。
  • 天下误仙

    天下误仙

    怅惘幽幽满沧海,辗转即逝三千载。青衣如故不曾改,年年岁岁遥徘徊!仙尊的逆鳞触又何妨?三千年前为了下界众修敢之,三千年后为了自己又有何不敢?
  • 一婚又一婚

    一婚又一婚

    高承爵想跟梁馨求婚,可偏偏每次都张不开口,每次都是被虐后摔门离开,求婚失败。腹黑毒舌,冷漠深沉,别扭傲娇……高承爵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梁馨,你给我等着,我早晚能把你娶回家,让你给我们老高家生一窝孙子!”为此,在想要把梁馨娶回家的路上,他做了很多荒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