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11500000008

第8章 要永远休息的时候

自从加入弘法利生行列近五十年来,到处行脚,不曾停止,尤以近几年来周游五大洲,更是席不暇暖。有人关心,问我:“你为什么不休息呢?”我都如是回答:“将来有永远休息的时候。”

从小到大,我一直喜欢阅读名人传记,在神游古今中外时,经常发现成功几乎都属于勤奋工作的人,而骄奢放逸的人注定要走向失败的命运。多年来,我踏遍全球各地,在考察人文风俗,经过一番比较之后,深深感到前途充满希望的国家,往往都拥有乐观进取的人民;反之,落后贫穷的国度里,不知勤奋生产的人比比皆是。我发现,那些具有恒心毅力、能够百折不挠的朋友们活得最为充实幸福。我自己做过各类不同的苦工、劳役,只要利济有情的事业,纵使经过一番辛苦奋斗,都能令我终身回味无穷。所以我经常告诫徒众说……精进勤劳是善德,是财富;懈怠放逸是罪恶,是贫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自然中,四季轮流递嬗,行星运转不息,我们是大自然里的一份子,又何能遁逃于天地之间?而“止水易生虫,滚石不生苔”的现象,更说明了惟有将自己“动”起来,才能创造无限的活力;惟有精进不懈,才是顺应天心,安身立命之道。因此,我对那些劝我不要忙碌,好好保重身体的人说:“忙,才是保重。”因为将来我们都有一个永远休息的时间。

隋朝智者大师在读到《法华经药王菩萨品》时,了悟“心缘苦行,是名真精进”,顿时豁然开悟,我虽自叹无此福德能善入佛慧,但半个世纪来的出家生涯,及数十年来的忧患相煎,使我确实体会到修行并不是表相上的苦乐荣衰,而是在真参实学中显发自性的光芒,在志行坚固中流露悲愿的力量。就拿忙与闲来说,宁可忙着死去,也不要闲着生活。因为基本上,过分的休息就等于冬眠,就等于浪费生命。

我常看到一些原本大有所为的青年,在学佛以后,不是急着闭关念佛,入山修禅,作为躲避忙碌的借口,就是想要去兴建家庙,广收弟子,以募款化缘,自图温饱为足,结果不是在寂静的岁月里消磨了志气,就是在丰厚的供养中埋葬了慈心悲愿,心中真是良感哀痛!

反观佛陀在证悟真理后,还四处弘法利生,及至八十高龄,仍然拖着疲惫的病躯行化于恒河两岸。我们又看到历劫菩萨在因地修行时,精进不懈,苦忍辛劳,度脱有情,乃至虽舍身首脑髓、国城妻子,而不起丝毫嗔恨之心。圣贤之所以能长久在生死海中作福兴善,永无疲厌,是因为他们都立定远大的志向,坚此百忍,无怨无悔。吾等一介衲僧,浅慧薄福,有无尽的众生需要度脱,有无量的法门需要学习,哪里还敢贪逸恶劳,坐享其成?想要断除无边的烦恼,勤求无上的佛道,岂是只知隐迹遁世或一味人世媚俗者所能轻易成就!

所谓“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如果我们不能把握当下积极行道,让时光悠悠而过,一旦无所奉献,就业报命尽,岂不有负十方大众信施?倘若袈裟下失却人身,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更是愧对诸佛菩萨的慈悲。

曾经有一位在外参学多年的徒众,回来向我销假时,惊异地说道:“师父!您怎么一点也没有老?”

我回答:“因为我没有时间老。”

孔子曾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老”,最怕是心力的衰退,而非年龄的增加。有些人虽然年纪轻轻,心却已经老了,所以只有坐以待毙,如行尸走肉般生活在世间。有些人尽管满头银发,却精神饱满,老当益壮。像东汉马援以耄耋高龄,在沙场上冲锋陷阵,发出“马革裹尸”的豪语,令人荡气回肠;以色列的梅尔夫人,年届八十,仍在烽火中折冲樽俎,她曾豁达地说道:“我从不担忧年老。年老就像飞机在暴风雨中飞行,你既然无法遏止风雨,也不能停止飞机,所以不如乐天知命,让它飞吧!”

不管是在五欲六尘的人生战场里奔波也好,或是在五味杂陈的世间风雨中驰骋也罢,光阴如流水,易逝而难返,要以有涯的生命去完成无穷的使命,就得把精神武装起来,和时间作长期的赛跑。所以我尽量以最快的速度办事,一些堆积很久、棘手难办的问题,只要到我这里来,立刻解决,因此有“马上办中心”之称;无论行程多么忙碌,凡是答应别人的邀约,我一定想尽办法准时赴会,故而得到“限时快递”的美誉。

早年我从走路布教到单车弘法,后来又以火车、汽车代步,南来北往,现在尽管经常搭乘飞机,穿梭于洲际之间,但是每天仍是忙不过来。在生活上,我力求简单,洗脸一把半,剃头五分钟,为的是节俭时间,做更多的事。长久以来,我训练自己随遇而安,所以无论在机舱、车厢、闹市、卧铺,我都能自在地看报读书,借着用功吸收新知,督促自己能与时俱进。我在出家时,从排班、走路中,利用零碎时间学习,直至今日,即使几分钟的散步,开示中的空当,我都不轻易浪费。一份计划大纲,几张结缘的书法,经常都在这些时候完成的。我恨不得一天当一年用,一周当一世用,只觉得时间太少,怎么会有时间老呢?

有时接到信徒的来函,信尾祝福我“少病少恼”,其实我既然没有时间老,当然也没有时间生病,更没有时间烦恼。维摩诘居士说:“众生病,是故我病。”赵州禅师说:“佛是烦恼,烦恼是佛。”菩萨道的行者,因为能从平等一如的佛性和自他不二的关系上看待众生,所以视众生的疾病为自己的疾病,视众生的烦恼为自己的烦恼,因而能心甘情愿地为众生做牛做马,不以为苦。我自幼厕身丛林,日夜熏习,以前贤为师,所以日夜不停课徒授业,给人欢喜,不敢稍怠;我栉风沐雨接引佛子,布施无畏,不知怨悔。我将“他受用”的法喜,转为“自受用”的禅悦;我将“自受用”的所得,转为“他受用”的利益。多年以来,一直觉得为他人做事好像是在为自己工作,所以兴味益浓,即使遭逢挫折阻碍,也不曾退心转意;纵然病恙染身,也照常工作,乐此不疲。

数年前,我的腿跌断了,许多关怀的声音随之而起:“师父!您的腿不好,不要走太多路!”

我的腿就是不能走了,还有手啊!古人不是常说“双手万能”吗?

一晃眼,几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我不但绕着地球跑了好几圈,甚至为了筹措西来大学、佛光大学建校基金,写了不下一千张的毛笔字,拿去义卖。

近年来,我的视力日益减退,医师曾警告我,如果不好好保养,将有失明之虞,顿时,耳边又多了许多叮咛:“师父!您的眼睛不好,不能太费神!”

我的眼睛就是不中用了,还有口啊!嘴巴最容易做功德了。

数年的时光匆匆而过,我不但看了上千篇文稿,还主持过无数场的讲经、开示。

半年前,我的心口闷痛转剧,出息入息时感不畅,真正感受到人命就在呼吸之间,更觉得不能随便休息,所以不时鞭策自己,加速弘法的脚步。

最近,我做了心脏手术,一些来探望的弟子都说:“师父!您的心脏不好,不要太累了!”

肉团心虽有小损,真如心何尝有缺?只要“有心”,无事不办!

他们经常劝我:“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乍闻此语,似乎很有道理,其实“休息”并不必然能“走长远的路”。社会上一般人即使晚上睡觉时合着双眼,心念却还流连在白天的事情上,因此,辗转床第者有之,夜不安枕者有之。平常闲暇时更不用说了,六根门头不断地向外攀缘,不但不能达到休息的目的,甚至还增添许多无明烦恼,扰乱了工作时的情绪。所以真正的休息,应该是“休”歇六根,“息”止妄念。果能如此,真心现前,自然就能进一步善用根尘,转识成智,普济天下有情,故到“不休息而休息,休息而不休息”的境地。像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成就念佛圆通;观世音菩萨“初于闻中,人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故能“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我自愧行持浅薄,没有如此深厚功力,但是因为能保有一颗宁静的心灵,所以我可以同时听话、回答、看信、吃饭……而且还能招呼附近每一个人。录制电视节目时,我也能在不备文稿、不看钟表的情况下,安然地说出一则则法语、故事,并且准时结束,从不NG。所以我常说:只要人忙心不忙,工作中可以休息,休息中也能工作。所谓“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无住生心,随缘应物,虽千钧加顶,也能举重若轻。

人生的意义在于创造宇宙继起的生命,至于能否“走长远的路”,并不重要。像僧肇虽然英年早逝,他的《肇论》却是佛教传入中国初期的重要宝典;蔡锷虽然仅仅活到而立之龄,但是由于他奋不顾身,揭穿洪宪帝制的阴谋,使亿万人民免于君主专制的厄运,朝露虽易逝,但它润泽了大地;冬阳虽短暂,然而能销融冰霜。我们应该趁着一息尚存,及时努力,燃烧生命的火花,留下璀璨的光辉,照亮后人,因为将来“有永远休息的时候”。

古圣先贤行愿精进,不肯轻易虚掷光阴,往往坚持到最后一刹那,像道安大师在大座说法中立化,慧远大师在声声佛号中西归,玄奘大师在振笔译经时圆寂,佛印禅师在接引信徒时坐灭,他们的行止风仪是多么的洒脱自在!我今已七十而知天命,生灭荣衰于我有如云淡风轻,但是所谓“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若能有此福报,在精进工作中奄然而去,不也得其所哉,意义非凡!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

同类推荐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往事百语(三)

    往事百语(三)

    回想我的一生,曲折多变,苦难连连,往往因为长辈的一句话,或是师友的一句话,若有所悟,牢记在心,继而活用,成为我一生待人处世的格言,从其中得到了无尽的般若宝藏。即使面临山穷水尽的困境,仍能坚忍不拔,无怨无悔。令我深深体会一句话所散发的力量。
  • 禅宗的基本常识

    禅宗的基本常识

    本书主要介绍了禅宗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禅宗的创建发展,还介绍了许多为禅宗作出贡献的高僧和一些著名的丛林清规的知识以及阐述禅宗文化的各个方面等同时还精选了历代许多富含深刻哲理寓意的禅宗公案。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 佛教的故事

    佛教的故事

    《佛教的故事》本书力图通过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佛教的产:尘及在中尉的弘扬。著者在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从历史、文化和艺术等多种角度来探索佛救,以故事形式讲述佛教,使读者真切感受佛教文化的博人精深。
热门推荐
  • 因为爱,所以请深爱

    因为爱,所以请深爱

    不是铭心刻骨、死去活来的爱情才叫爱情,不是互相伤害、互相亏欠的青春才叫青春。爱情,是让彼此变成更好的模样。
  • TARTUFFE OR THE HYPOCRITE

    TARTUFFE OR THE HYPOCRIT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复仇迷途之小妻别想逃

    复仇迷途之小妻别想逃

    八年前她妈妈被杀害,爸爸带着另外一个女人和一个七岁的小女孩,爸爸派人追杀她,她被一个亿万富翁救走……八年后她建立了一个强大帮派——鬼魅帮,她和她乔转打扮进了樱花学院开始了她们的复仇之路,却遇见了他和他,他冷酷,他花心,但是这样的他们却融化了她们的心,她们的复仇之路又会如何,他们的相遇是命中注定还是命运多舛……
  • 李贺之后再无校草

    李贺之后再无校草

    这本书写的是我遐想中的一个女孩儿在最美好的年纪遇见李贺的时光,那时他还叫李贺。
  • 小别新昏

    小别新昏

    因为一卦占卜被人盯上,被男友设计失忆卖给了现任老公,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有一个记忆超群,智商超高的霸道总裁款老公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郭沐觉得自己有点方,需要冷静冷静。但就在她以为波折结束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一切才刚刚开始……
  • 都市穿越高手

    都市穿越高手

    在20世纪,华夏风云四起,一个玉佩,一个人,将改变一个世界。
  • 笑世猖狂

    笑世猖狂

    几世轮回,几世愁心。她与他终将修成正果却非要历经离别之苦。‘最后一是将圆满,其余几世曲曲折折’
  • 笑问仙路

    笑问仙路

    修仙前,我学会了‘心眼’。赌骰?盅内的骰子我能直接看到!赌石?神识不可穿透,但我能!炼丹?我闭着眼睛掌握完美火候!幻阵?对我没用啊!……讲述一个腹黑、爱财的少年问鼎仙路的故事。
  • 贞观幽明谭

    贞观幽明谭

    故事以唐代贞观末年的长安为背景,描写了一个自幼背负诅咒的少年巫师明崇俨在追寻自己身世之秘的过程中,卷入了太子、虬髯客、南昭郡王等争夺王位的阴谋。与此同时,日本、新罗、百济等周边国家的奇才异能之士也怀着各自的目的纷纷登场。作品中人物众多,架构也铺陈得极开,但是内容精彩紧凑,各条线索交织依存,扑朔迷离,对读者有极大的吸引力。
  • 年少春衫薄

    年少春衫薄

    春末初夏,满城的柳絮残留在热浪的风里,绿叶匪气怒涨。他是最稚气的男主,而她是带着女汉子气息不喜欢修边幅有时温柔傲娇的“校草”女主。一场漫不经心的相遇,却注定了他们颠沛流离的盛大青春。年轻时候的喜欢大多不长,最终不是错过就还是错过。其实好像在人生中,错过才是中心思想,遇见不过只是点缀。青春它总是先干为敬,少年们喝的酩酊大醉,酒醒人散。最放肆的青春总是快如光年,最怀念的总是最快烟消云散,可那之后,却会留下漫长而短暂的一生苟延残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