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11700000034

第34章 南宋军事外交的强盛(1)

§§§第一节 东京保卫战

建炎元年十二月,金兵分三路:讹里朵、兀术(宗弼)率东路军攻山东,娄室率西路军攻陕西,粘罕(宗翰)率中路军攻河南,来势汹汹,企图一举摧毁南宋王朝。开封是金兵进攻的重点。于是,粘罕率领金兵主力向河南推进,兀术也率领部分东路金兵指向开封,配合粘罕的攻势。面对金兵的进攻,将领们有的主张集沿河各州县的宋军,“并兵力战”;有的主张断河梁,“坚守自固”。宗泽笑道:“去年京城陷落,正由于此,难道可以沿袭吗?”“戒诸将不得轻动,极力保护河梁”。宗泽派统制刘衍、刘达,各带兵两万,战车二百辆,分头驰援郑州和滑州,以分金兵东西夹击之势,然后集中兵力,等待时机,寻找突破点,痛歼来犯之敌,然后渡过黄河,切断滞留黄河南岸金兵的退路,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兀术率领的东路金兵被拒于滑州城下,又得不到粮草补充,不得不退往山东。越过黄河从北面佯攻的金兵,闻讯后,恐被宗泽切断退路,连夜逃回河北。粘罕见夹攻计划彻底破产,只得放弃原来的打算,率领中路金兵的主力转掠西京(河南洛阳)。金兵第一次对开封的攻势,就被宗泽轻而易举的瓦解了。

建炎二年(1128)正月,在春节元宵期间,粘罕以为宋军无备,从郑州方向进袭开封。宗泽在开封近郊设伏以待,派刘衍率部在郑、滑间伺机而动。宗泽为了诱敌深入,特张榜公告全城:元宵节张灯5天,暂时解除宵禁。在这几天里,开封城内张灯结彩,车来人往,异常热闹。金兵游骑窜到开封城下窥探,回去后报告所见的情景。金帅自以为得计,气焰更加嚣张,率军长驱直入,抵达距开封城仅三四十里的白沙镇。宗泽属下闻讯后,急忙向宗泽报告。这时,宗泽正与宾客下围棋,谈笑风生,对金兵到达白沙镇似乎充耳不闻。将士们只得自动了起吊桥,关闭城门,登城守御。宗泽得知后,召集将领,对他们说:“何事要如此慌张!”下令将士们解甲归寨。正当开封百姓欢度元宵节时,金兵大队人马悄悄到达开封城西七里的板桥,完全进入宗泽部署的伏击圈。这时,刘衍率军向金兵发起猛攻,埋伏的宋军同时出击,四面包围,左右夹击,金兵溃不成军,宋军乘胜追击,收复了延津、胙城。河阴等地,一直追到滑州。滑州之西30里,有一个金兵的营寨,是金兵军需的重要供给地。刘衍分兵连夜进袭,一举攻破,缴获了大量的辎重和粮草。

粘罕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二月初,调集军队,又从郑州方向再次进犯开封。宗泽派统制李景良、阎中立及统领郭俊民领兵万余,前往郑州迎敌。他们在途中和金兵遭遇,由于李景良等轻敌大意,仓促应战,阎中立战死,郭俊民投降金兵,李景良战败后弃军而逃。败讯传来,宗泽震怒,下令将李景良追捕归案,怒斥道:“胜负兵家之常,不胜罪可恕,私逃是无主也。”按军法处以斩决。几天后,郭俊民和金将史官人等奉金帅之命,前来诱降,在八角镇为都巡检了进擒获,押进开封城。宗泽见郭俊民竟敢为敌人做说客,大怒道:“今你全躯苟活,反为敌人持书相诱,有何面目见人乎?”下令将他推出斩首。对史官人说:“你们不敢正面与我们交锋,却以儿女语来胁迫我,你以为我是可以利诱的吗?”亦命斩之。对他们的随从则说:“你们本是宋人,被胁迫而来,并非自愿。”给以衣食,将他们释放。

粘罕的诱降活动失败后,趁刘衍率部回开封休整之时,二月中旬又向滑州发动进攻。宗泽说:“滑当冲要必争之地,有变则京师不可守。”准备亲自率军迎战。这时,右武大夫、果州防御使张撝挺身而出,坚决要求代替宗泽领兵杀敌,保卫滑州。宗泽同意张撝的请求,选派精兵五千归他指挥,并嘱咐他:“若众寡不敌,毋轻战,以待援师。”张撝兼程赶到滑州。当时金兵十倍于宋军,张撝毫不气馁,带领士兵向敌人冲杀过去,战到傍晚,杀伤相当。宗泽考虑到滑州敌众我寡,又派统领王宣率骑兵五千驰援,并告诫王宣:“敌惟持众,当设奇以取胜。”当王宣到达滑州时,张撝已英勇战死。王宣率部与金兵继续战斗,迫使金兵退到黄河岸边。王宣估计金兵会趁夜渡河逃遁,便收兵以待。果然,金兵趁夜渡河,王宣率部待其半渡猛击之,大败金兵,彻底粉碎了金兵对滑州的进犯。宗泽见王宣机智勇敢,令王宣知滑州,以防金兵卷土重来。宗泽又命王宣将张撝的遗体运回开封,在佛寺为张撝隆重祭奠,亲自为之披麻守灵,并上奏朝廷,请求厚恤张撝的家属。同时派遣属下官吏,去其他阵亡将士家中慰问和抚恤。宗泽的所作所为,感动了广大将士,都说:“死亦荣矣!”极大地鼓舞了他们的斗志。

面对金兵气势汹汹的大举进攻,宗泽敏锐地洞察金兵的战略部署。根据敌我情况,采取以攻为守的方针,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一再挫败金兵的攻势。尤其滑州之战后,金兵退往黄河北岸,从此不敢向开封发动大规模进攻。开封成了金兵难以逾越的屏障,确保了南宋王朝的安全。在开封保卫战中,充分展现了宗泽高超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从此,宗泽的威名远扬,当时金人提及宗泽,都以敬畏的心情称他为“宗爷爷”。

李纲罢相后,黄潜善、汪伯彦分居左、右相,独揽朝政,朝廷成为主和派的一统天下。他们横行无忌,加紧南迁步伐,派人营缮扬州、金陵,迎奉元祐太后、六宫后妃等去金陵,遣使去开封奉太庙木主赴扬州。宗泽闻讯后非常愤慨,认为此举关系到“天下治乱”和“王室安危”。虽明知自己势单力薄,仍奋起抗争,在九月一个月中,五上《乞回銮疏》,竭力劝阻高宗南巡。在这些奏疏中,首先强调指出开封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宋王朝二百年建都于此,又是宗庙社稷之所在,“且以中国之倚恃,实为两河之盛强”,是“诸夏之本根”。高宗不回归京师,等于放弃两河,放弃中原。如果“敌人乘之而纵横,则中国将何以制御?”宋王朝大一统基业必将毁于一旦。同时痛斥黄潜善、汪伯彦等是奸邪之辈,他们“皆无远识见,无公议论,偏颇回派,惟富贵是念,朝人一言,暮人一说,皆欲赞陛下南幸”。反复劝说高宗要以社稷为重,不要听信馋言,“迁幸大计不独谋之一二大臣,当与亿万之众同之”。

宗泽的忠言直谏,丝毫没能改变高宗的态度。当南迁的准备工作完成后,高宗藉口“金人欲犯江、浙”,下诏宣称“暂驻淮甸,捍卫稍定,即还京阙”,并下令,“敢妄议摇动朝廷者,许人告”,予以严惩,以压制反对南迁的意见。十月一日,高宗以巡幸为名,从南京前往扬州。宗泽虽不相信高宗“即还京阙”的诺言,但仍一再上疏上表,敦促高宗及早回归京师,并说:想陛下“必不肯失信于天下”。

宗泽在粉碎金兵冬季大规模攻势之后,金兵被迫退守,形势对抗金有利,北伐时机已经成熟。建炎二年正月,宗泽再次上疏乞请高宗回銮北伐,并在该疏上表示,“臣若有毫发误国之计,臣有一子五孙,甘被诛戮,以谢天下”,不顾一切坚决与主和派抗争。同月又派遣属吏范世延赴扬州面陈,建议高宗“亲御六龙,直抵沙漠”,将金兵驱逐出境。宗泽的建议名正言顺,合情合理,

高宗也难以公开反对,于是采取敷衍的态度,用晋爵、赏赐等手段进行安抚,心里对宗泽却越来越不满。主和派经过一番策划后,二月就抛出了两个诏谕:其一是指责宗泽联络和招募义兵,是“假勤王之名,公为聚寇之患”,以“聚寇”的罪名加害宗泽,并企图阻止宗泽领导的抗金力量的扩展;其二是调任宗泽为“尚书兵部郎中,进御镇江,为统领都统元帅”,用釜底抽薪的办法,企图弃毁宗泽在开封组织起来的抗金力量。宗泽对朝廷的种种荒谬举措,坚决予以批判和抵制。从一月至五月,他连上了11封《乞回銮疏》,还派遣属吏范世延、呼延次升及其子宗颖,三次赴扬州乞请,报告北伐准备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反复强调,“天下之事见机而为之,待时而措之,则事无不成”,希望高宗不要放过中兴大宋的大好时机。到了五月,北伐的筹划基本就绪。金兵的优势以骑兵见长,从历史经验和当时实际情况看,在炎热的夏天,骑兵“皆难于致用”,因此,宗泽提出了六月进兵渡河的计划,盼望高宗回京主持北伐大计。

宗泽的北伐计划分军事和外交两大部分。在军事上:“遣王彦等自滑州渡河取怀、卫、浚、相等处;遣王再兴等自郑州直护西京陵寝;遣马扩等自大名取洺、赵、真定;杨进、王善、丁进、李贵等诸头项,各以所领之兵分路并进。既过河,则山寨忠义之民相应者不只百万,契丹、汉儿亦必同心歼殓金贼。”在外交上:“遣一使泛海道入高丽”,以“元丰惇好之旧”,约其出兵攻金;“遣官从间道趋河东,谕折氏(云中大族)修其旧职,以固吾圉。使三隆交攻金贼,令彼应敌不暇”;“北首燕路,访大辽子孙,兴灭继绝,约为与国”,联合辽国人民共同抗金。这个计划相当周密,也切实可行,如能付之实施,对金兵则形成合围之势,何患不能马到功成,一举夺取抗金斗争的彻底胜利。

然而,高宗对宗泽提出的北伐计划,置若罔闻,千方百计拒绝回銮京师。五月,谣传高宗弟弟信王赵榛将渡河入京师。高宗深恐他和宗泽结合起来,形成与自己对峙的又一个赵宋政权,急忙下诏宣布“联将还阙”。事后察觉这个信息不确实,“还阙”之事就再也不提了。但是,高宗对宗泽却越来越不放心,于是派遣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郭仲荀为东京副留守,就近监视宗泽,阻止六月进兵渡河计划的实施。宗泽忠心耿耿效力宋王朝,却得不到高宗的理解和支持,反而“信而见疑,忠而见谤”,眼看自己弹心竭力筹划的六月进兵渡河计划已成泡影,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前来探望,宗泽说:“我的病是由于不能北伐,积愤所致。你们如能继承我的志愿,我虽死无恨。”将领们都感动得流下眼泪,齐声道:“我们一定尽力报国。”诸将退出后,宗泽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不由吟起了杜甫的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七月十二日,宗泽在弥留之际,无一语及家事,唯念念不忘北伐,最后连呼三声“渡河!渡河!渡河!”怀着悲愤的心请与世长辞了,时年70岁。后来由儿子宗颖和爱将岳飞一起扶枢归镇江,与夫人合葬于京岘山上。

宗泽抗金救国的壮举充分体现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他那各族人民和平相处的政治主张和联合一切抗金力量组成统一战线的所作所为,反映了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符合中华民族发展的必然趋势。没有宗泽的磁州阻驾,就不可能有以后的宋高宗;没有宗泽坚守开封,南宋王朝就不可能存在。倘若宋高宗能采纳宗泽的24道《乞回銮疏》,亲临开封前线,稳定军心、民心,支持宗泽渡河北伐,就有望收复中原,实现全国统一。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为国家、民族,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而宗泽的悲剧在于,他承袭了古人的忠君思想。虽然他为北宋王朝和后来的南宋王朝战功显赫,却未能在有生之年看到钦徽二帝回到故里,而拒绝了他北伐的宋高宗,却依旧眷恋着皇位,在长江天堑的佑护下,偏安一隅。于是,“西湖歌舞几时休”成了爱国志士的愤怒呐喊!

§§§第二节 韩世忠大战黄天荡

长江天堑自古如此,早在隋朝时期,南朝的陈政权就凭借长江,偏安江南。当赵构的朝廷在杭州刚刚喘气的时候,金兵的铁骑依然窥视长江,而这里的守卫者韩世忠巧妙利用这一天堑,与金兵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黄天荡之战。

韩世忠(1089—1151),字良臣,陕西延安人,是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之一。他出身贫苦,好酒尚气,身材魁梧,鸷通过人。18岁时应征为本州敢勇乡兵,苦练杀敌本领,能挽300斤的强弓,经常手舞铁槊,奔驰在天郎山的峭壁间,十分勇敢。北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延州乡兵奉调为党万部所属,开赴前线,参加了进攻西夏银川(今陕西米脂)的战斗,后来又跟随党万战于嵩平岭、跟随刘延庆征战,多次立有战功,被补为进义副尉的小官。

宣和二年(1120)冬天,浙江方腊在睦州(今浙江建德)起义造反,宋朝统治者遂调集西北军前往镇压,韩世忠率所部敢勇士50人随军出征。韩世忠作为王禀裨将,跟随童贯南下镇压起义。次年四月,方腊败退到清溪帮源洞,韩世忠入洞生擒方腊而出。因此他转为承节郎,升为有品级的小武官。

金兵的不断南下,使得韩世忠踏上了抵抗金军入侵的民族战场。靖康元年(1126)正月,韩世忠跟随内侍梁方平出屯浚州(今河南浚县)黄河桥以抗击金军,梁方平畏敌如鼠,指挥失当,见到金兵压境,即率数万宋军仓促溃逃。韩世忠奋战突围,烧断桥缆,阻止金兵于河北,自己则退往汴京开封。金军围攻开封时,韩世忠升为统领,参与守卫京城。六月,韩世忠奉命讨伐叛军,以功升领单州团练使,屯驻滹沱河。当时王渊镇守赵州(今河北赵县),他闻听金兵进攻赵州,遂引兵驰援,亲率敢死军300人直捣敌营,使得敌军自相残杀,伤亡颇重。至此韩世忠声名远播,以功迁升为嘉州防御使,还屯大名,后被任命为前军统制。

靖康二年(1127)正月,康王赵构到达济州(今山东巨野)随行大臣劝说其即位,重建赵宋政权,韩世忠也带领军队前往投奔。四月,韩世忠部将击退侵犯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的金军,自己则护卫康王赵构到达南京。建炎元年(1127)五月初一日,康王赵构即皇帝位,史称宋高宗。韩世忠升领光州观察使。建炎年间,历任定国军承宣使、御营司左军统制、御营司平寇左将军等职务,尤其在平定苗、刘之变中,韩世忠为高宗赵构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被加授检校少保,擢升为武胜军节度使、御前左军都统制,还获得高宗手书“忠勇”的制旗。

宋高宗建立南宋以后,并无抗金的坚决信心,在投降派的怂恿下,很快趋向与之议和。他宠信奸臣黄潜善、王伯彦之徒,为了表明与金议和的决心,不仅遣散了李纲、宗泽好不容易才有规模地组织起来的南宋官军,而且还强行遣散了在黄河流域附近的各路起义军,甚至出动官军去攻打起义军,造成抗金形势一片混乱。

建炎三年(1129)二月,金军乘宋朝兵力空虚之时再次发动大军,渡过黄河,直向南宋都城攻打过来。宋高宗此时正在做着安守、议和的美梦,一听到金兵突然冲过黄河,攻打了过来,立刻仓促南逃。他先坐船渡长江到镇江,后来觉得镇江也不安全,再次逃跑直到杭州,最后安顿在建康(今南京)城。金兵这次只是小规模地南下,所以只是烧杀抢掠一番就转头回去了,并没有再南下攻宋。

同类推荐
  • 大皇帝

    大皇帝

    我是福朝的皇帝,我会招募张良、诸葛亮、魏征、狄仁杰、包拯、张居正等一班文官。我也会招募项羽、关羽、李元霸、宇文成都、薛仁贵、尉迟恭等一班武将。中华五千年的文人墨客还有武士大侠都将被我召募,为我所用!组建了梁山特殊部队,只靠一百零八个人就战胜拿破仑!“小东子,我是小桂子啊!”等等……似乎有点儿乱,为什么会他妈会有韦小宝乱入啊!还有李元芳?!还有谁……各代的书法家、画家、医家都汇聚在我的朝堂。一个混乱的时空,由我做主!我下达圣旨,治理一方领土,也让武将带兵讨伐,高丽、倭国、大不列颠、美利坚,最终都将成为我大福王朝的!我就是举世无双的大皇帝!(友情提示:未满十八岁请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阅读)
  • 红衣少年末日漫游记

    红衣少年末日漫游记

    末日到来前夕,一个对人类失望的艺术家为了寻找值得人类为之延续的希望而走上漫游的道路。在漫游的途中他遭遇到各种离奇而令人悲哀的经历,终于对人类绝望,隐居到一个无人知道的地方。
  • 宜川县军事志

    宜川县军事志

    本志上限为事物发端,下限至公元2005年,设军事地理、军事组织、兵事战事、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后勤工作、兵役、民众武装、国防动员、军事人物十章内容。
  • 快活管家

    快活管家

    回到古代当管家,奴颜屈膝,欺下瞒上?非也!敛巨财,解国难……好生快活!有新颖的敛财手法,有曲折的情感故事,更有铁血的沙场看小人物如何腰缠万贯,如何博得佳人芳心,如何权倾一时逍遥快活!
  • 文明的命运

    文明的命运

    这不是小说,而是一部人类史。从人类开智写到人类消亡。《物种起源》告诉我们人类不是最初的物种,这里将告诉你人类也不是最后的物种。为什么许多古老的文明都消亡在历史的尘烟中?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能够延续至今?为什么中国没有走向海洋殖民道路并开创工业文明?为什么西欧能脱胎于落后的中世纪走向海洋并于19世纪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为什么少数民族能两次在中国建立正统的王朝?······是什么决定着历史上人类各文明兴衰进程?在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人类的未来在哪里?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华文明的未来在哪里?这里会告诉你。
热门推荐
  • 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

    本书不仅是一个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伟大实践、弘扬时代精神的好书,而且是以长篇报告文学形式描绘声绘色精神文明的一次壮举,是一件带有开阳意义的工作。正当全党全国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工作,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的时候,解放军文艺出版社重点推出这部报告文学,具有特殊的意义。可以相信,它的面世将支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充分发挥出激励人、鼓舞人、鞭策人的积极的作用。
  • 挥刀战天下

    挥刀战天下

    曾有许多人怀疑,世间并不只有地球一个世界。与此同时,在万千大陆有两个古老而神秘的组织——神域和冥域,一正一邪。神域云曦就在这正邪之争中开启了他的天下征程。有人说他狂傲,有人说他残忍,有人说他多变,有人说他......
  • 红颜落——褒姒传

    红颜落——褒姒传

    一个咒语,禁锢了整整一个王朝。一个女子,经过灾难,又成为灾难。她只活了十几年,而上苍却用百年的时间和灾难来成全她的心愿。红颜祸水,祸及每一个与她相遇的人。伊人不再逢,不再逢此歌舞升平的盛世,不再逢此舞烂长袖的悲凉…………
  • 拾忆璃淮

    拾忆璃淮

    两相往,勿相忘。李家与顾家的爱恨情仇远比我想象的纠缠得远,到现在才发现与你两情相悦是多么值得感叹,从出生到现在至未来,李绍璃与顾绍怀命中已注定。15岁那年我出现在你的世界,你说:“小丫头,我的女人不能只会软弱,好好锻炼,我等你。”你可知道,无数次想放弃的念头不知为何就变成莫名的坚持,直到21岁,你出现。“顾绍怀,原来你就是这样一个连女人都保护不了的男…人,你说我凭什么喜欢你。”我笑莹莹的看着你。你抬起我的下巴“小璃儿,让我尝尝荔枝到底甜不甜。”那嘴角的一丝坏笑与坚定,看得我眼都不眨。上上辈那民国的秘密,爸妈辈这近代的恩怨;可是谁又知道,我只想大声告诉全世界我爱你仅此而已。
  • 光阴苍老了谁的等待

    光阴苍老了谁的等待

    分离永远比相聚更久一点,我一度以为我们今生不会再见了。茫茫人海中,我认识了那么多人,但是能留在心上的,只有你。我们用尽全力去写一个结局,但结局永远在我们笔外。
  • 昆虫记

    昆虫记

    法布尔的《昆虫记》誉满全球,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昆虫记》所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惊人的灵性。法布尔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大部分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以人性照应虫性,虫性、人性交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多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这样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诚属空前绝后。
  • 闯你心房,占你的床

    闯你心房,占你的床

    因为在百里殿外听见自己要出嫁的消息,慌忙带着银狐逃到凡间,随后被天界追寻,却被转世的西方炽天使索救,名东方韵,为当朝七王爷,在王府修身养性,所不知爱情渐渐产生。宫斗,怨妇,心机boy……开始了“你赢,我陪你君临天下;你输,我陪你东山再起。”的爆笑生活……
  • 陌上云开

    陌上云开

    "你说过,你不会再离开我了,可是为什么你又食言,我再也不要相信你了,再也...再也不要...不要相信你"这是一段青春,一场遗失的心跳,……
  • 提前

    提前

    这部小说讲的是:因为相貌的歧视,女主饱受痛苦,在一次“可怕”的经历后,发生了一件令她哭笑不得的“怪事”。
  • 轻狂中成长的青春

    轻狂中成长的青春

    生活是变幻不停的像是一场戏剧,能不能在这场演绎中做主角,只有成功后才会辉煌。路途中的艰辛却难以被知晓。所以在一次次的经历中,高伟东在校园中体验到了人心的险恶,让这个来自农村的他从稚嫩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