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11700000039

第39章 南宋文化科技的辉煌(2)

宋代理学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在南宋时达到了高峰,进入其成熟期。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二程和张载的思想,尤其突出二程的“理”本论,并加以补充完善,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哲学理论体系。由於朱熹对理学发展有着最杰出的贡献,他身後自然也被列入理学的道统,按其门人所说:“由孔子而後,曾子、子思继其微,至孟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後,周、程、张子继其绝,至熹而始著。”

宋代的理学,自南宋后期开始受到了官方统治者的重视,逐步登上统治思想的宝座。支配着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整个意识形态领域,其影响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同时,它的辐射还远播海外,影响到整个东亚文化圈,如李朝朝代的朝鲜、德川幕府时代的日本,都已程朱理学作为统治的正统思想。

以上就是程朱理学发展历程的鸟瞰。我们看到两宋时期是中国儒学发展的一个兴盛期,名儒辈出,群星灿烂。但在“三教并立”的大环境下,儒家思想是如何将自己的学说、观点普及和传播的呢?这就不得不再次提及两宋时繁荣的书院教育。

宋代书院与宋代学术思想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宋代书院是宋代思想的摇篮。一方面,宋代书院基本体现了掌教者主持人的学术和教育思想。思想家在书院聚徒讲学时,大都将自己的思想定了教育宗旨。另一方面,书院也是传播思想的场所,尤其是理学家通过掌教书院和私人讲学,推动理学的发展。北宋范仲淹曾经在当时四大书院之一的睢阳书院讲学,孙泰曾在泰山书院讲学,胡援在苏州、湖州讲学,胡瑗、孙复、石介被称为“宋初三先生”,周敦颐讲学景濂书院,还曾到苏门山讲学,和当地大儒切磋,这都对对当时的书院教育有重大影响。

在四大书院中历史最悠久、最富盛名的,恐怕要算白鹿洞书院了。可能更多的是由于大思想家朱熹曾经在此讲学。其位于江西南康府庐山,白鹿洞并非有洞,其名称来源于人文传说和地理名称,唐代时李渤任江州刺史,就在其地建台榭,命名为白鹿洞,南唐时曾在此建立国学,后北宋在此基础上建立书院,成就非凡,受到朝廷的赏赐,四方有志之士前来求学,后毁于战火。在南宋时由理学大师朱熹主教,他在南康做官时,令人重建书院,经常到书院讲学,解答疑难,教诲不倦,净产和师生在林间山涧游息,制定了《白鹿洞书堂揭示》,以“四书”“五经”授课,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吕祖谦作《白鹿洞书院记》,陆九渊曾经到书院讲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留下了著名的《白鹿洞书堂讲义》,后来又建造了孔子雕塑,朝廷褒扬,自此开始名扬天下。书院对南宋理学思潮的推演亦有重大促进作用。举凡著名书院都是理学的重镇和基地:一方面,理学家们充分利用书院的特殊条件潜心研究学问,建构他们的理学思想体系;另一方面,理学家们又在书院培育传人、传播其学说思想,造就理学人材群体,形成发展诸理学流派,并借书院的特殊环境开展各种学术活动,使理学获得愈益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当时兴办书皖最盛的江西、湖南、福建皆为“理学名邦”、道学传扬基地,这也反映出书院对理学的发展确有重要影响。

§§§第三节 婉约李清照,豪迈辛弃疾(上)

提及宋代文学,人们头脑中马上会出现“唐诗宋词”四个字。的确,宋代文学继唐代之后,有了进一步发展,各种文学形式广泛兴起、革新、发展,散文、诗、词、书法、绘画等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整个文学艺术呈现的是一幅繁荣、瑰丽的景象。但宋代文学成就是高的当属宋词,它以其高度的繁荣与唐诗并称为我国文学双绝,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皇冠上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文学史上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宋代近300多年的历史中,词人灿如群星,作品郑帙浩繁,灿如星斗。据唐圭璋所编《全宋词》,共收录词人1330多家,词作19900多首,出现了柳永、苏轼、王安石、欧阳修、黄庭坚、陆游、李清照、辛弃疾、姜夔、柳永真等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的词人,创作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等千古绝唱。两宋时期,许多著名的诗人都是词的创作者,如欧阳修、苏轼等,都是词作大家;还有一些是著名的政治家,如范仲淹;还有更多的以词名世的,如柳永、李清照、辛弃疾等。参与词之创作的人如此广泛,也说明了两宋时期词之盛况。

唐代文学诗歌达到了鼎峰,两宋时为什么没有延续诗歌的辉煌,而独辟溪径,反而将唐末出现的词推向了发展的巅峰呢?这不得不让我们再次对宋代的文化进行了思索和剖析,解读宋词兴盛的原因。

在中国古代诗受到特殊的重视。在《诗·大序》云:“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乎诗。”尤其到了唐朝,将诗的发展推向了顶峰。从形式到音律、风格都达到了美伦美奂的程度。正如王国维所云:“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它体,以自解脱。”词本身就兼有文学和音乐两方面的特点,今天宋词唱法虽已失传,但我们读其依谱所填的词时,仍然可以从其字里行间中感受到音乐节奏之美,或闲雅幽远,或缠绵宛转,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令人荡气回肠,别有一种感染能力。如此巨大的感染力,引起文人骚客的共鸣,吸引他们投身其中,不断地创作出脍炙人口的佳作。宋时,士大夫和文人闲暇和宴会应酬日益增多,他们需要一种更会自由的文风来表达他们心中的渴望和诉求。而词自由奔放、能歌能唱、易于传播,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崭新的天地,自由发挥的空间。于是,大批文人才子投入到词的创作之中。

宋词的繁荣本身也适应了社会娱乐消费的需要。正如我们所知,宋代城市规模庞大,由于手工业、商业的迅速发展,市民文化呈现了繁荣的景象。出现了瓦舍勾栏等娱乐场所,词由于通俗易懂、抒发感情,易于传唱等特点,作为佐欢侑酒的娱乐手段,得到了市民阶层的欢迎,便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发展起来了。宋人云:“凡有井水饮处,皆歌柳咏词”,可见宋词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传播。

在君主集权的环境下,皇帝的好恶也影响着文学的发展进程。如唐代因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一时整个国家以女子丰满为美。宋代君主虽缺乏鸿图大志,治国才略,但在艺术方面却取得了很深的造诣,经常以词的好坏,作为提拔官员的标准。如苏轼就曾经以《水调歌头》一词获得爱君之叹。这种名利的诱惑下,自然上下成风,词作者日众,造成宋词普遍发展的盛况。

词大多是作者抒发情感之作,由市民文化发展而来的宋词市民气息浓厚,被视为消遣娱乐、佐欢侑酒的工具。随着宋词的发展,风格了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词风婉约清丽为特色的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靖康之变对词的影响十分明显。在题材上表现为爱国词大量涌现,豪放派成为重要旋律,出现了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的爱国主义词人,陆游曾赞誉他“其激昂感慨者,稼轩不能过。”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李格非之女,丈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学家。夫妻二人共同致力地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考证鉴别。后金人占领中原后,被迫流于江南。丈夫赵明诚死后,颠沛流离,飘泊于金华,履遭打击,最后投靠其弟,晚年凄凉。李清照才华横溢,文笔秀婉,才艺出众,工诗文,善丹青,犹以词的创作最高。李清照的词作造语新奇,自辟蹊径,以寻常语句入词,婉约多情,在词的表现上有独到之处。其作品风格和内容也随着北宋的灭亡,赵氏王朝的南迁分成明显两个界限。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她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之所以在诗词方面有极高的造诣,与其不寻常的家事背景不关系。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了狱,也是北宋著名的文人,精通经史,长于散文,家中藏书极多,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加之父母常于文人交结,她自幼随父母周旋这些叔伯之间,终日耳濡目染,加之天资聪颖,促成了他文学上的非凡成就。

1101年,李清照与长她3岁的赵明诚结婚。作为金石家的赵明诚酷爱其术,在他的影响下,李清照也对金石学产生了兴趣,夫妻两人学术上互相切磋,艺术上共同砥砺,相同的爱好和兴趣,使他们成为志同道合的神仙倦侣,过着恬静的富于诗意的幸福生活。自幼生活在幸福殷实的官宦之家,过着不知人间愁知味的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主要描述少女情怀。李清照爱酒之深可以与李白、苏轼等同列,酒与她的诗词一样,随着她的人生经历的跌宕起伏而变化,让人浮想联翩。正如那首活泼清新,语意隽秀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正是她早年的无忧生活才能写出这么清新的作品。

李清照婚后,常与丈夫报以诗词。一年重阳,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50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是哪三句,陆德夫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与赵明诚屏居乡里的时间,在10年以上。他们“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更加努力地访求古碑、文物。大约在宣和三年(1121),赵明诚又重新出仕。这一时期,他们开始编写《金石录》,并继续搜集古物、碑铭,一同鉴赏、考订,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靖康元年,金人围攻汴京。次年,赵明诚母死于金陵,明诚携书15车南下奔丧。随之,北宋亡。高宗即位后,明诚起知建康府。这时北方大乱,赵家青州故第十余屋的书册什物被焚。建炎三年,明城被罢,二人决定去洪州暂住,一路上,二人谈论的都是国家兴亡,赵明诚说:“古代蜀国望帝禅位出奔,还日夜思念故国,化为啼血的子规。如今,二帝蒙尘,神州板荡,又有谁思念我们这风雨飘摇的故国呢?”船队进入和州境内,李清照指着北岸的一道水流对赵明城说:“那就是霸王自刎的乌江啊!你刚才说的好,望帝怀念故国,化作子规,啼血哀呜,那就是漫山遍野的杜娟,也变作了他们满腔碧血!楚霸王逐鹿败北,无颜见江东父老,宁肯一死以谢天下。这比起那弃天下百姓于不顾,敬且偷生,偏安一隅的人,要有气节的多!”言罢,禁不住放声吟道:“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刺徽宗高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淋漓尽致。

夫妻二人一路南下,从山东流亡到南京,沿途风霜劳顿,不久赵明城病死于南京。丈夫的死无疑给李清照带来了巨大的精神打击。她怀着极大的悲痛敛葬了丈夫。李清照连遭国破、家亡、夫死之痛,所作词章更为深沉感人。比如那首著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掺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两盏三杯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者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作,其前期与后期在风格上相差极大。国破家亡的不安定感和个人生活的不幸遭遇,使她的精神受到了很大的创伤。因此,她的词一改往日的清丽、明快,而是充满了凄凉、悲苦之音,主要是抒发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亦有怀念故国之思。如《菩萨蛮》、《蝶恋花》以及慢词《永遇乐》等,寄托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声声慢》、《清平乐》等,将亡国之痛与个人孤苦凄惨的生活晚景融为一体,悲伤愁绪渲染极致,可以说这是时代的苦难与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失去了丈夫的李清照,意味着失去了未来的依靠,在兵荒马乱中只好前往台州投靠其弟弟,自此姐弟二人相依为命。由于亲人相继离世,收集的金石字画在战乱中遗失,加之亡国之耻,使之充满悲愤之情,51岁的李清照写了《金石录后序》,记录了早年的幸福生活和乱离中的颠沛之苦。她晚年流浪江南,死时年岁已无从考。

李清照晚年的生活,留给我们一个不可轻易而解的迷。据李清照的一封信《上内翰綦(崇礼)启》,有人推断,李清照在赵明诚去世三年后曾改嫁给张汝舟,后因二人“视听才分,实难共处”,“遂肆侵凌,日加殴击”而解除婚约。而一些学者也提出质疑,认为李清照改嫁之事不可信。出生于官宦之家的李清照,及与赵明诚深厚的感情,不可能会背叛其死去的丈夫。历史的真实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现在还无法弄清楚,还有待于我们持之以恒的探索。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管李清照晚年如何生活,经历什么,她留给我们的是永远是文学上的光芒和精神上的震憾,永远被世人所称颂和纪念。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的《词论》极重视词的特殊格调和协律性,所以能够独辟门径,在丰富词的表现手法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李清照是抒情的能手,她创作了不少优秀的抒情词,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闺中生活和流落异乡的思想情感。她巧于构思,常常选取一些生活片段写入词中,极具体、细致地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武陵春》通过“也拟泛轻舟”和“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矛盾,来表现自己的痛苦处境。她又善于运用白描手法,通过写具体的行动或事物,将抽象的内心活动形象化,如《永遇乐》中以“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写自己情怀之恶;《一翦梅》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情状来写相思之深。她的抒情既委婉、含蓄,又极其自然,毫无矫揉造作的毛病。她的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但也偶有豪放之作,像《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即被称赞为“浑成大雅,无一毫钗粉气”,很值得重视。

同类推荐
  • 爆炸吧!水浒传

    爆炸吧!水浒传

    于浩是一个小职员,经济的不景气,加上自己不小心的犯错而被老板开除,心情极差的他准备自暴自弃,他准备好了烧烤架,挖野菜来烧烤的时候一个不小心坠落悬崖……
  • 夕阳铁旅

    夕阳铁旅

    王朝的野心自安逸萌芽,带起战火焚尽沧海良田。家国动荡纷乱,少年横刀立马。最后一支铁旅,最后一位名将,扶将倾之大厦,挽既倒之狂澜。他挺身而出,成为帝国柱石,只因宫墙内,她曾风华绝代。
  • 中国历史的侧面Ⅱ:近代史疑案的另类观察

    中国历史的侧面Ⅱ:近代史疑案的另类观察

    中国近代史是复杂和精彩的,有时又是颠覆的,这里的讲述,与我们记忆里的古板印象迥然不同,绝非一般历史书上的忠奸两列、黑白分明。作者挖掘出了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让那些我们曾经熟悉的故事再次拥有震撼人心的温度与力量。本书不仅彰显了历史巨大的魅力和诱惑力,对于读者更有激发思考、助力当今的实际意义。
  • 借党项人说事

    借党项人说事

    《借党项人说事》是一本读书随笔,全书共81篇,是作者读西夏党项历史资料后有感而发的文章,评析了历史上西夏人的政治、经济、生活、习俗,为后人总结出一些可借鉴的经验。书中具体包括了:李德明“不敢窥边”的效果、党项风俗片断、党项人的黑色幽默、读拓跋兴宗“请致仕侍亲表”等文章。
  • 民国少年狂

    民国少年狂

    一位民国孤儿,战争毁了他的家,在那种特殊的年代早早进入社会,巧遇一位外国神父,这位神秘的神父教授曾经乃是高级特工,神父的一身本领让他迅速成长,带着失去所有亲人的仇恨,开始了一系列的暗杀报复。驻扎在城里的日军一个接一个离奇死亡,城里百姓无不拍手称快。杀人之心固然冷酷,后来偶遇了少年时期的初恋,正当相爱的时候,长期暗杀还是被日军盯上,日军派当地黑帮追杀,以姑娘为人质逼他就范,此刻他该怎么办,危机里他是否找到办法救人,险境中他是否保护得了自己心爱的姑娘……
热门推荐
  • 猎鬼灵录

    猎鬼灵录

    我叫王宁,一个阳光帅气的美院新生,但我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猎鬼师!原本不是这样的,故事要那天说起。话说在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我正准备去酒吧来一场轰轰烈烈的艳偶。出门就看到一个老乞丐,阴差阳错的买了一本小人书,从此……
  • 永不逝去的星河

    永不逝去的星河

    在他们的眼里,她们是在舞台上璀璨耀眼的明星;在她们眼里,她们却是在台下努力练习的学生,十六岁的花季,她们能否散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她们能否创造不一样的奇迹,完成她们的梦想?穿梭于明星与校园的双重身份的青春演奏曲,华丽上演!
  • 等一个人,等一丝记忆

    等一个人,等一丝记忆

    梁初瑾等了盛浩南20年,当盛浩南再次出现在梁初瑾的面前时,故事将要结束......
  • 吸血进化论

    吸血进化论

    安继莎,血族女将军,她被尊崇为战鹰军团的神,痴迷她的血族们为她而在战场上前赴后继,只为求得她的一句赞赏。斯图宇和弟弟斯图非,身为帝国的将军,他们和安继莎之间的故事将在碰撞中展开。这是一场强者之间的戏。
  • 苏婆呼童子请问经

    苏婆呼童子请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尸夜

    尸夜

    我和老齐因债主相逼,踏上了盗尸者不归之途,每当夜晚,我们蜷缩匍匐在九阴炼尸阵之下痛苦煎熬,终有一日我们重获自由,却猛然发现尸阵之后隐藏着惊天秘密……
  • 萌宠碗里来:厨神大小姐

    萌宠碗里来:厨神大小姐

    娇蛮大小姐花样作死,香消玉殒,神厨特工意外穿越取而代之。没有灵力?抱歉,只是天赋太好来得太晚而已。娇蛮任性?呵呵,让你知道什么是冷面杀手。死缠烂打?师兄,就你这样的,给我一打我都懒得要。不学无术?拜托,没见我身后跟着一只霸气神兽吗。男主何在?嘿嘿,你猜。
  • 樱花盗墓者

    樱花盗墓者

    她是组织里最厉害的盗墓者。却没想到,在一次行动中不小心踩到了机关,穿越了。穿越后她是樱花世家的继承人,揭开了一场怎样的血雨腥风?
  • 腹黑吴世勋的傲娇宠

    腹黑吴世勋的傲娇宠

    那一夜,他强行要了她并承诺婚礼,她意外离去,三年后从返归来,誓与他厮守终身
  • 一加二原味

    一加二原味

    无意中外银河系的‘一号’也就是‘joan’来到了这个世界,并进入了慕葉的脑海里,慕葉得到了未来的科技产品,拥有了神奇的能力,从此他的人生变得不再平凡!透视功能,赌石无往不利。未来科技,让慕葉成就商业帝国,训练系统,成就非凡身手……慕葉的人生,变得无限,正在这个期间有不少的美女聚在了他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