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我们的方针:第一条,就是老子的哲学,叫做“不为天下先”。就是说,我们不打第一枪。第二条,就是《左传》上讲的“退避三舍”。你来,我们就向后转开步走,走一舍是三十里,三舍是九十里,不过这也不一定,要看地方大小。我们讲退避三舍,就是你来了,我们让一下的意思。第三条,是《礼记》上讲的“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亦非礼也,就是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文集》第三卷,第326页。
“不为天下先”一语出自《老子》:“我恒有三宝,恃而宝之:一日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器长。”意思是:我常有三件法宝,我掌握着并珍惜着它们:一是“柔慈”,二是“俭约”,三是“不敢先天下人有所为”,故能成为天下的首领。这是老子讲“道”的原则在政治军事上的具体运用的一段话。
“退避三舍”的典故出于《左传》。《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春秋晋公子重耳亡命过楚国,楚成王待之以礼,问若得返国,将何以报楚。重耳答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后晋楚城濮之战,晋师果退三舍,以避楚军。舍:行军三十里为一舍。
“礼尚往来”一语出自《礼记·曲礼上》。原文是:“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意思是说:礼贵在有来有往,有往而无来,不能称作礼;有来而无往,也不能称作礼。
1945年4月23日,中共“七大”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开幕。4月24日,毛泽东向大会提交_『《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同一天,他又向大会做了口头报告。在口头报告中,毛泽东就对国民党的自卫与反击问题指出,我们要站在自卫的立场反击国民党的进攻,一个是自卫,一个是反击。一切国民党的大小进攻,必须给以反击,给以回答。不论是文的也好,武的也好,特别是武的,只要它进攻,就要把它消灭干净。接着,毛泽东用“不为天下先”、“退避三舍”、“礼尚往来”这样三条古语或典故来说明我党对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所采取的方针。
毛泽东讲这段话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的前夜。全国人民都渴望在战争结束后尽快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中国,中国共产党在此时提出结束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局面,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得到全国各界人士的广泛赞同。但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始终不接受这一正确主张。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国民党内顽固势力的反共气焰也在逐步升级。他们一面做出国共谈判的姿态,一面加紧对共产党军队的进攻。
对于国民党顽固势力的进攻,中国共产党一贯采取的是决不衅自我出的自卫原则。如1944年3月,毛泽东同朱德、彭德怀在两次致罗荣桓、黎玉、萧华并滕代远、邓小平的电报中都指出,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应坚持自卫原则,决不衅自我出,以保持我党经常的政治主动地位。这也就是毛泽东所说“不为天下先”的方针。
“退避三舍”有避让、妥协的含义。毛泽东在这里引用这个典故,意在说明当时我党对于国民党顽固势力的挑衅采取自卫原则的一个方面。抗战期间,国民党顽固势力对共产党所领导的武装力量的进攻始终没有停息过,先后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企图以武力消灭共产党。为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一面本着自卫的原则下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一面也在军事上、政治上给予了适当的让步和妥协。抗战后期,为了尽快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好同国民党的关系问题上尽了最大的努力。1944年5月,中共代表林伯渠等赴重庆同国民党政府谈判。在谈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为了表示诚意,将最初所提的20条意见改为12条,其余8条作为口头要求提出。即便作了这样的妥协,国民党政府仍不肯接受,一度使谈判陷入僵局。1944年11月,毛泽东对到延安访问的美国总统特使赫尔利表示,在不破坏解放区抗战力量及不妨碍民主的基础上,我们愿意和蒋介石先生取得妥协,即使问题解决得少一些,慢一些也可以,但是要破坏解放区抗战力量和妨碍民主,那就不行了。1945年4月1日,毛泽东在同美军观察组成员谢伟思的谈话中还表示,我们对国民党的政策仍旧是:一方面批评并试图激励其进步;另一方面提出能够作为实现真正统一、民主和使全国一切力量致力于赢得战争的基础的妥协。这个妥协必须意味着国民党和蒋介石专政的结束,这个妥协必须包括承认共产党军队是国家军队的一部分,解放区政权是合法的地方政府。可见,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战后国内的和平,表现出了最大的诚意和让步。
但和平局面不是靠单纯的妥协和让步能够取得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坚持在斗争中争取和平的方针,对国民党不断挑起的磨擦,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这就是毛泽东这里所说的“礼尚往来”的原则,也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策略。
总之,从“不为天下先”、“退避三舍”到“礼尚往来”的方针,是毛泽东对我党抗战即将取得最后胜利之时对国民党政策的高度概括。这三条方针总的精神就是在争取实现国内和平的目标下,对国民党的挑衅和进攻实行自卫与反击的原则,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主张在战后和平建国的真诚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