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红军,不走由扩大地方赤卫队、地方红军到扩大红军主力军的路线,而要走“招兵买马”“招降纳叛”的路线。……凡此一切流寇思想的表现,极大地妨碍着红军去执行正确的任务,故肃清流寇思想,实为红军党内思想斗争的一个重要目标。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1929年12月),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94页。
“招兵买马”一语见于元代戏剧本《白兔记》:“朝廷有旨,着俺招军买马,积草聚粮。”意即从各方面拉拢人。
“招降纳叛”一语源于《宋史·刘光世传》:“楚州破,命光世节制诸镇,力守通泰。完颜昌屯承楚,光世知其众思归,欲携贰之,乃铸金银铜钱,文曰‘招纳信宝’。”“招纳信宝”后来演变成“招降纳叛”,意即从敌方拉拢、接收人员。
“招兵买马”与“招降纳叛”都是千方百计不择对象地扩大实力的意思。后者现多用于贬义。毛泽东引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批评当时党内盛行的流寇思想。
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到1929年12月这两年多的时期内,红军中的共产党员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学到了许多东西,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逐步成熟起来。这一时期,红军的扩大和根据地的发展,使红军除了打仗之外,还要筹款,做群众工作。由于长期处在分散的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红军的成分比较复杂,其中包括北伐军中的雇佣士兵、大量的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人。这些成分将旧军队的坏作风和小资产阶级的习气带进了红军的队伍,有的主张走到哪里吃到哪里,有的认为军事高于一切,有的感到党委、支部的决议和制度是个约束,喜欢“长官说了算”,有的干部打骂士兵,对逃兵采取野蛮的处置方法,所有这些非无产阶级的错误倾向,对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新的变化,建立一支党领导下的真正的人民军队,1929年12月28、29日,中共红四军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了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毛泽东为这次代表大会所写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就是对这一时期的总结。
毛泽东在文章中列举了流寇思想的三种表现:一是不愿做艰苦工作建立根据地,建立人民政权,并由此扩大政治影响,而只想用流动游击的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二是不走扩大地方赤卫队、地方红军到扩大红军的路线,而要走“招兵买马”、“招降纳叛”的路线;三是不愿和群众一起做艰苦的斗争,只想跑到大城市去大吃大喝。毛泽东还比较详细地分析了流寇思想的危害和产生的根源,提出了纠正的方法,为加强党在红军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保持红军的纯洁和提高红军的战斗力作出了伟大的历史性贡献。
这篇文章,不仅成为红四军党的工作干部所遵循的基本原则,而且在后来成为全党全军思想建设方面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它为一支新型的无产阶级的军队指明了方向,使红军肃清了旧军队的影响,完全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在马列主义的基础之上。它解决了怎样使一支主要由穿军装的农民组成的人民军队保持无产阶级军队性质这样一个重大课题,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招兵买马”一语,又见于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1945年4月24日)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