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幼年没有进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校,学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套,这种学习的内容虽然陈旧了,但是对我也有好处,因为我识字便是从这里学来的。
《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2月1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18页。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语,出自《论语·学而篇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孔子说,学习知识而且经常温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说”通“悦”。
这是《论语》全篇的第一句话,《论语》是古代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和“五经”(《诗经》、《尚书》、《礼经》、《易经》、《春秋》)中的第一篇。毛泽东这里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这句话来指代“四书”“五经”之类的旧学。
《整顿党的作风》是毛泽东1942年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的演说,延安整风时期成为全党学习的重要文献。
毛泽东在经历了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几年抗日战争之后,积累了十分丰富的革命经验,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并写下了许多马列主义的经典之作。根据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要求,为了建设一个能够胜任历史使命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毛泽东及时向全党发出了一系列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的号召,并倡导组织了全党的整风运动。
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深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运动,它最初的酝酿可以追溯到1938年9月召开的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会议并号召开展全党的学习竞赛。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党的高级干部开始整风。1941年7月和8月,中共中央先后发布《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和《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9月26日,中央成立了高级学习组,组织在延安的高级领导干部120余人,学习了党的六大前后的历史文件,研究马列主义理论和党的历史经验。1941年12月,毛泽东亲自主持编印了《六大以来》。翌年10月,又编印了《六大以前》,供党的高级干部学习。12月17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1941年底至1942年初,中共中央改组了中共中央党校,由毛泽东任政治指导,任弼时负责组织指导,彭真任教育长。从1941年5月至1942年2月,党的高级干部的整风学习,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为全党整风运动作了充分准备。
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和在中央宣传部干部会议上作《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全面论述了,整风的任务、内容、办法和意义,这标志着整风学习在党的各级干部和党员中普遍开始进行。
在《整顿党的作用》一文中,毛泽东指出,整风的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关于主观主义,毛泽东指出:党内的主观主义有两种,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这两种主观主义,都是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因此要反对主观主义,就必须使有书本知识的人向实际方面发展,然后才可以不停止在书本上,才可以不犯教条主义的错误。有工作经验的人,要向理论方面学习,要认真读书,然后才可以使经验带上条理性、综合性,上升成为理论,然后才可以不把局部经验误认为即是普遍真理,才可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在论述到学习理论以避免犯经验主义错误的问题时,毛泽东又谈到了学习理论与学习文化的关系问题。他强调,“我们的工农干部要学理论,必须首先学文化。没有文化,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就学不进去。学好了文化,随时都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接着他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指出,自己幼年并没有进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校,而是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类的陈旧文化,“但是对我也有好处,因为我识字便是从这里学来的。”言下之意就是:学好文化知识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基础。接着毛泽东指出,何况现在不是学的孔夫子,学的是新鲜的国语、历史、地理和自然常识,这些文化课学好了,到处有用。他说,我们党中央现在着重要求工农干部学习文化,因为学了文化以后,政治、军事、经济哪一门都可学。否则工农干部虽有丰富的经验,却没有学习理论的可能。
强调学习文化知识,并把它当作提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一个基础,这是毛泽东根据延安时期的具体情况所提出的一条具体要求。虽然这只是一个常识性的建议,但它对延安整风的顺利开展,仍然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