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32400000014

第14章

一是诸葛深知,此时在文臣中只有法正是自己最有力最现实的竞争对手,由于法正深得刘备宠信,自己是难以直接撼动其地位的,因此只有纵其进一步违法乱纪,以招罢官甚至杀身之祸,自己才有可能取而代之。只是诸葛亮的这一招“捧杀”尚未见大效,法正便逝去了。

二是诸葛亮不愿得罪或得罪不起法正。因为法正此时的功绩、地位远在诸葛之上,诸葛亮给刘备预定计划中先夺荆州再图西川,荆州是诸葛亮夺的,而西川却是法正出谋划策得来的。刘备在西川能站住脚全靠了法正。《三国志》说:“亮又知先主雅爱信正,故言如此。”言下之意就是法正有那么大的功劳,正是大王面前的红人,他杀几个人算什么,在他已经杀了数人后,去阻止他都是完全没必要的,因为那会让他不痛快。法正不痛快了,就是刘备不痛快。刘备不痛快了,当属下的尤其是劝阻的人则更会“不痛快”。跟慈禧老佛爷说的一样:“谁让我一时不高兴,我让谁一生不痛快”。诸葛亮可不傻,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谁愿意做谁去做吧!他决不出头。

在这件事情上,诸葛亮的反应和处理方式,与他一贯被人推崇的所谓的“赏罚之信,足感神明”风格和品质,出现了极大的偏差。在他而言,所谓的国法、军法要不要执行,纯粹是取决于被执行对象的重要性,以及是否有执法的政治需要,而不是在于对象事实上是不是有过失和犯罪行为。

诸葛亮依据这种窥测上意而不惜牺牲别人利益换取刘备的信任。真是妄为一代“贤相”之称谓。他不为实际,一味讨好刘备,顺刘备意愿行事,这种情况长此以往造成刘备决策时时处于危机之中。猇亭之战就是一个典型。

关羽被杀,荆州丢失。刘备顾及兄弟情义,又因为荆州是蜀国一直颇为重视的战略要地,现在丢失,刘备一心想夺回来。但是,刘备弃魏伐吴本是不从众愿,况且也有背于《隆中对》中的计策。刘备报仇心切,一意孤行。蜀国大臣纷纷劝谏,一向少言寡语的赵云都劝刘备不能出兵。诸葛亮看出刘备心意:以借助报兄弟之仇名义,出兵攻打目前势力较弱的东吴。诸葛亮却抬出已经死了的法正,说是只有法正在,就能劝阻刘备了。很显然是不可能的事,用一个低级借口把自己脱离事外。结果刘备带领七十二万大军,贸然攻打东吴,被东吴大将陆逊火烧联营七百里。从此蜀国国力一蹶不振。

诸葛亮自认为奉承刘备会给自己带来好处,哪里想到蜀国利益问题。可叹枭雄刘备大风大浪都走过,不成想在小河沟翻船了。

生活中有些人常常精于谄媚阿谀、奉承巴结之术,他们四处投机,寻找主人,看到哪个有身份,有地位,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就恬不知耻,用肉麻语言奉承。被奉承者得意忘形,结果迷失自己。为人所利用而不自知。奉承人者则乘机捞取好处,小者窃钱,大者窃权,窃钱者损利,窃权者误国。只有保持理智,冷静的分析自己,了解自己,认清自己,华丽的词藻并不代表一个人的真心。真正的人是看他如何去做,而不是看他如何会说。诸葛亮的行为也许能给我们再次敲响警惕的钟声。

以退为进

清朝末期,曾国藩剿灭太平军有功劳,可是当时清政府并没有给曾国藩升官,反而只让他担任两江总督,实则是降职。为此很多人想不明白,都为曾国藩鸣不平。可是曾国藩却欣然接受,并且还逼迫他的弟弟曾国荃称病回乡。曾国藩担心的是自家功名太甚,引起清廷猜忌,导致富贵不保,晚节有亏,于是处处表示谦退。诸葛亮一出岐山失败,他自贬三级,甘愿放弃众多权力。曾国藩是有功而退,诸葛亮是有过而退。诸葛亮的退是为什么呢?他是真心的吗?难道事情就只有这么简单?

《三国志·诸葛亮传》注所引张俨《默记》中有这样描述:“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诸葛丞相诚有匡佐之才,然处孤绝之地,战士不满五万,自可闭关守险,君臣无事。空劳师旅,无岁不征,未能进咫尺之地,开帝王之基,而使国内受其荒残,西土苦其役调。魏司马懿才用兵众,未易可轻,量敌而进,兵家所慎:若丞相必有以策之,则来见坦然之勋,若无策以裁之,则非明哲之谓,海内归向之意也。”

欲擒故纵、欲扬先抑、欲进先退等等都可用之为官之道。一个人非常想得到某个东西,但是表面上却不能表现太明显。尽量表现自己对此事漠不关心,其实暗地时时关注。这也是一种权术。“权”字本身就有“权变”之意,也就是“诈”。权术,可以说是官场上的武器,用以官场争斗。

在官场,唯权是尊,有人玩权术可以达到非常精湛的程度。所以一提到“权术”,就让人想到官场上的明争暗斗。权术是封建专制下的产物,它暴露的是权力的绝对自私。即使在家族亲情之间,也是血淋淋的,没有调和的余地。在权力这块地盘上,寸土不让,它展示的完全是人的欲望和绝对占有欲。

清乾隆皇帝退位后,明面是太上皇,不问朝政,实质上依然把持朝纲。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日,在太和殿举行乾隆禅位、嘉庆登极大典。乾隆皇帝归政之后,以太上皇名义训政。当时有两个年号:宫内皇历仍用“乾隆”年号,各省改用“嘉庆”年号。

乾隆帝退位后,本应住在宁寿宫,让新皇帝住在养心殿,但他不愿迁出,而让嘉庆居毓庆宫,赐名“继德堂”。乾隆经常御殿,受百官朝贺,嘉庆则处于陪侍的地位。

朝鲜使臣到北京,目击记载说:嘉庆“侍坐太上皇,上喜则亦喜,笑则亦笑”。又记载:赐宴之时,嘉庆“侍坐上皇之侧,只视上皇之动静,而一不转瞩”。《清史稿·仁宗本纪》也记道:“初逢训政,恭谨无违。”

乾隆的退位只是个假象,真正掌权的还是自己。乾隆曾经说过:“不敢上同皇祖(康熙)纪元六十载之数”,为了表示他尽孝道,遵守自己诺言,执政六十年宣布退位。但是主掌清朝权力仍然是自己,嘉庆只作为一个挡箭牌而已。

当政与不当政只是个名的问题。支撑他如此热衷位置,不是他有多么高思想情操,而是在这个位子背后的权力。宋徽宗退位,让位于宋钦宗,他是怕宋朝在他手中灭亡,无脸去见宋朝列祖列宗,但是宋朝为什么势力微弱呢,还不是他一手造成的,以为退了位,就可以没他什么事了,岂不是自欺欺人。

三国“奸雄”曹操“割发代首”能说明他什么呢?建安三年夏四月张绣作乱,曹操兴兵讨伐。行军到了一个地方,看见麦子已经成熟,当地百姓因为听说有官兵来,都躲了起来,不敢出来收割。于是曹操下令说:“吾奉天子明诏,出兵讨逆,与民除害。方今麦熟之时,不得已而起兵,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军法甚严,尔民勿得惊疑。”百姓听说无不欢欣鼓舞。官军经过麦田,皆下马以手扶麦,递相传送而过,并不敢践踏。说来也巧正好曹操骑的马因为麦田里突然飞起的鸟受惊,窜入麦地,践坏了一大块麦田。

曹操叫来行军主簿,拟议自己践麦之罪。主簿曰:“丞相岂可议罪?”操曰:“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服众?”即掣所佩之剑欲自刎。众急救住。郭嘉曰:“古者《春秋》之义:法不加于尊。丞相总统大军,岂可自戕?”操沉吟良久,乃曰:“既《春秋》有法不加于尊之义,吾姑免死。”乃以剑割自己之发,掷于地曰:“割发权代首。”使人以发传示三军曰:“丞相践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于是三军悚然,无不懔遵军令。

曹操“割发代首”,玩的就是一个狡诈。诚然,颁布号令之时他也没有预料到自己会遇到这种情况。马受惊吓践踏麦田是个偶然事件,可就是这个偶然事件中突出暴露他的狡猾。事情发生了,曹操如何解决?如果他装做什么事都没有,那他前面颁布的号令成了一句废话。等于是自己否定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按照命令处罚吧!还没有哪个发布号令的人因为自己的命令把自己砍头的呢!曹操在这方面可不想做“开天辟地”的事。于是他把这个棘手的事推给了行军主簿。

行军主簿也不能确定到底如何处理这件事,只好说你不用处罚了,曹操索性不依不饶,好像跟自己有多大仇似的。进而要拔剑自刎。曹操是做做样子,如果他真想自杀,还叫行军主簿干什么,直接抹脖子得了。经过大家又求又劝,曹操割掉自己头上一绺头发,以发代头,算是惩罚了自己。曹操这样做一是解决了这件事;二是没有违背自己的号令;三是在众人心中留下秉公执法的美名;四是试探一下大家对自己的忠心。一举四得,曹操这次做的买卖赚大了。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留下一首诗说:“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

孙子兵法中说“兵者诡道”,诸葛亮在街亭兵败后,帅诸军回到汉中,检讨出兵得失。依春秋“责帅”之例,上书自贬三级,刘禅只好降诸葛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赵云按例坐贬,由镇东贬为镇军将军。同时“戮马谡以谢众”,并斩将军张休、李盛,夺去将军董袭的兵权。只有王平掩护退兵有功,破格提拔:“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诸葛亮又从退回来的败军中,奖励立功将士,哪怕有点小功劳的人;对阵亡的人员,一一做好安抚家属的工作。并“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

诸葛亮为什么要自责?这是诸葛亮玩的一次权术。一次北伐失败,是因为诸葛亮“违众拔谡”。不管别人理解不理解,事实已经摆在面前。与其被动面对朝廷的处罚,不如主动请罪。有点儿“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意思。诸葛亮主动请求处罚,也确实得到了“从宽”处理。刘禅贬他三级,但是却“统管如前”,等于没有受到处罚一样。主动请罪也成了一次“作秀”。

诸葛亮之所以敢于主动请求处罚。他是有一定把握的。早在刘禅即位后,诸葛亮一直以托孤老臣自居。幼主称他为“相父”,一切事务“咸决于亮”。军政大权全部都在诸葛亮手中掌握。北伐出师前,诸葛亮给刘禅一封“劝谏信”———《出师表》,罗列了一些自己心腹人员,安排在刘禅左右,牢牢掌握军政大权。即使诸葛亮被贬,他的这些朝中死党也会听命于他,而不会听命幼主或是李严等人。退一万步讲,即使这些人不听诸葛亮调遣,也有可能不听刘禅命令。弄不好,还可能出现叛乱之事。

诸葛亮自贬三级,既挡住朝中大臣的嘴,又很好保护了自己,权利也没有丧失,第二次北伐中,诸葛亮刚刚取得一些成绩,刘禅赶紧下旨恢复诸葛亮权力。

无论是曹操还是诸葛亮、乾隆他们对于权力具有极度占有欲望。正因为有这种权力欲才致使他们想方设法去获得权力。欲望是支配或左右人的行为的中坚力量,而正是由于权力欲的存在,才使得政客们甘愿为权力付出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心血。

同类推荐
  • 非牛非马集

    非牛非马集

    所收入诗词为作者退休后所写诗词作品中精选二百首而成。按文体分为六辑,有诗词、对韵,有唱和、歌谣,有杂体、古诗。大多是作者退休后所见所闻有感而发。内容上贴近现实,长于针砭时弊;手法上偏于讽喻,富有幽默感。
  • 幽谷里的芬芳:最受喜爱的精美散文

    幽谷里的芬芳:最受喜爱的精美散文

    本书编入了百余篇精美散文,或细致入微,或深刻感人,如微微泛波的河面上漂流的一叶小舟,让你在掩卷之际,不禁回味咀嚼。这些散文将多彩感情、生活小事等方面的描写作为切入点,以精简准确的闪亮语丝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精美散文之后都有回味和咀嚼,为其中的“精”所吸引,为其中的“美”所折服。"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亚非现代文学大作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亚非现代文学大作

    文章主要以亚洲现代文学精品和非洲现代文学精品来讲述。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
  • 中国古代士风与文学研究

    中国古代士风与文学研究

    本书主要是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点导师组带领研究生所进行的教学科研相结合培养模式的成果。培养研究生学习、研究过程中的全局意识,研究古代文学不能脱离时代的影响。从古代文学研究的角度看,研究士风与文学的关系,是本专业研究者必须做的前提和基础。研究一个时代文学为何高亢,为何低迷,透过历史我们能学到什么,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我们今天如何培养昂扬向上的社会风气,或许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 一树叶子

    一树叶子

    学诗几十年了,对什么是好诗,仍然感到惶惑。尤其是面对发展变化中的新诗,面对诗歌审美理论的种种声音,面对网络每日涌现的成千上万的诗选诗作,真的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诗真是一个说不清的东西。
热门推荐
  • 我的美女总监老婆

    我的美女总监老婆

    意外的邂逅,被强拉去冒充老公,不料小姨子又进来横插一脚。各种搞笑与尴尬……昔日高手本想选择过平静生活,却不曾总是事与愿违,他能否再战天下,揪出黑手,与所爱之人平安度过危机?
  • 倾世朝华

    倾世朝华

    千万轻骑军闯入了皇宫,夜王朝覆灭,夜景帝在龙椅上死去,皇宫一片哭号。柔妃搂着她的孩子在案桌之下沉默地哭泣,连颤抖都没有,因为有人推开了门。
  • 萌萌哒的小狐妖:校花表示很苦恼

    萌萌哒的小狐妖:校花表示很苦恼

    十年前,蓝水狐妖一族被屠门,蓝铃逃过一劫。十年后,蓝铃来到了妖怪最多的清风镇,在这读了高中。途中,认识了一个很厉害很帅的二货道士平丘皓和为等待情人千年的痴情书妖徐知知。不过,蓝铃很烦:学校的知识不懂,因身体的原因引来许多怪物......哎!她的学校生活怎么这么苦恼?
  • 莫行

    莫行

    地球青年莫行经百世轮回最终降临在灵战大陆,拥有百世经验的他掀起一场绝世风波。
  • 翻海

    翻海

    我想写的是一个繁杂的玄幻故事。故事中有我最欢喜的魔,有最深刻的佛,更不会少了一个别样的道。这是一片庞大地域,有最繁华的国都,有着复杂的权弄,有着斗智斗勇的商战,更少不了指点江山,捍卫江河的气概。这里有一位金贵的少年,却没有一个富贵的命。少年一路高歌嬉笑唱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 修复之门

    修复之门

    这部小说是一个围绕着遨游、幻想、神奇、美妙让读者乐趣无限
  • 笨鸟飞仙

    笨鸟飞仙

    这是一只鸟因身怀灵琴,从而化身萝莉踏上修仙不归路,最终成了...倒卖后悔药的江湖骗纸的故事。独家珍藏后悔药:逆流时光,世上仅此一家。有了它,误会可以解释。有了它,过错可以改正。有了它,想要的邂逅可以制造。有了它.....姑娘你等等,这是一篇修仙文,不是给你推销假药用的,您能不能干点正事?比如修修仙,打打怪,顺便把关闭了上千年的仙门打开.....某鸟:可这就是我的修炼方式啊!
  • 异界无敌万剑归宗

    异界无敌万剑归宗

    雄霸天下中的无敌人物——无名在死之后又奇迹的穿越到了另一个大陆从新开始了他的武功生涯练习了万剑归宗但这一次他不单练习了万剑归宗他想近一切办法加入了那个大陆的十大门派中的六个分别是——融剑门,锐金门、巨木门、洪水门、烈火门、厚土门学到了六种上程功法分别是——融剑术,锐金术、巨木术、洪水术、烈火术、厚土术。炼化了五行之力和轩辕剑成了一代剑师。最终雄霸天下。
  • 我想做个好孩子

    我想做个好孩子

    王了机灵懂事,就是不会读书。王了的家乡,小孩要脱掉农民这身皮,只有读书一条路。不会读书的王了,以后只能像父母一样在农村摸爬滚打,艰难度日!父母为了生计,无法在乎这种孩子,随他在学校混个毕业证了事。王了不想在学校混日子,同学老师的话语眼光能让王了嗅到歧视嘲讽的呛人味道,但是为了让疼爱他的妈妈放心,王了只能选择难熬漫长的学校生活。最后,孤独的王了被有意亲近他的人骗去抢劫。面对缉拿他的警察,王了吓破了胆的哭声,撕碎了自己做好孩子的梦;揉碎了父母的心,家破了。
  • 御神学院

    御神学院

    九个人的命运相连千年。三段悲欢离合的恋情,终究逃不开命运的安排。纵然被他伤害过,纵然失去一切,她也是心甘情愿;这就是动情的代价,就算没有人逼你,你也心甘情愿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