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34100000018

第18章 华藏遍《普贤行愿品》学记第五讲(1)

请大家合掌跟我念——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

华严海会佛菩萨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苦惑有情燃亮正法灯

知佛欲涅槃合掌速祈请

住世无量劫莫令世间迷

如是诸行事所积一切善

以彼愿消除有情一切苦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摩诃萨

首先请诸位善知识发无上的菩提心。前天我讲到了普贤行愿法门的第五“随喜功德”和第六“请转法轮”。“随喜功德”是最善巧方便积功累德的法门,是消除嫉妒心,感得广大眷属的阿伽陀药。“请转法轮”,是我们希望能够超出轮回,就一定要能够闻到正法。“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唯智能度。”如何生起智慧呢?一定要请诸佛转正法轮。那我们讲到了外层、内层、密层和极密层,四个层次的请佛说正法。

外层的“请转法轮”,是如大梵天王和帝释天,以吉祥的缘起,奉献千辐法轮和右旋吉祥法螺,来请佛为众生说法。

内层的是我们自身对于佛法有体悟,愿与众生说,这样请自心佛说法。密层是请自心佛说法,度自心的众生。我们自心起妄念,马上能够提起正念来。然后念念觉即是念念佛出世。所以“照空妄念成真念,转得凡心即佛心。”照与转的功夫,就是我们修行的下手处,就是我们运用如来的般若,观照般若,由文字般若而起观照般若,而证入实相般若。所以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修法,只有按照这个修法,我们才能够烦恼一天一天少,智慧一天一天显发。如六祖大师初见五祖弘忍禅师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就需要这个密层的“请转法轮”。

极密层的“请转法轮”,是“当相即道,即事而真。”能够悟入法界的本性,就能够常转自性法轮。那么这时候,在他的耳中听到的一切声音,都是佛说法的声音,听到一切器世间和有情世间的所有音声,都是佛的开示,都在说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法。没有开悟的人,一切凡夫众生,他迷失本性,所以见色就执著于色法,闻声就执著于声尘;不知道一切的水流、鸟鸣、风吹树动,一切的万物都是在演说妙法,念念之间恒转不息。如果开悟以后,听到一切的音声都是佛在说妙法,所以是尽未来际“无有间断”。

但是凡夫众生因为执著于六尘缘影,生灭不停的妄心,错认为是真心,所以以妄心就执妄境,对于生灭不停的、成住坏空的、虚妄的外境,就执著于它是实有的;起了实执以后,更进一步就起分别;起分别以后就起贪瞋,所以就造业流转生死。

见到色尘的时候,就执著于分别色尘的外相,虚妄地计较它的美丑、大小、方圆种种,被色尘所障碍。闻到声尘呢,就分别声尘的悦耳或者难听,然后起心动念,妄起贪瞋,被声尘障碍住了。

现在我们要以大智慧,透过六尘的生灭的妄相,照见它不生不灭的法性,知道它都是我不生不灭的真心所起的妙用,所显现的妙相。能够这样体悟,就是极密层的“请转法轮”。

《华严经出现品》上说,“知声如响,而请转法轮。了知诸法真实性故,于一音中,出一切音,而转法轮。毕竟无生故。”那也就是说,我们听到这个虚幻的声音,能够透过它,“当相即道”,见到不生不灭的法性。一切有情世间的声音,好像莺啼鸟语、蝉鸣雀噪、燕子呢喃、鸡鸣犬吠,乃至于一切人的声音,小孩子啼哭的声音,都是法相上是有生有灭的,体性上都是真如自性的妙用。所以“当相即道,即事而真。”一切无情世间的声音,比方说风声、雨声、山涧里面流水声、大浪淘沙的声音、梧桐叶落的声音,一切音声也是如此,也是法相上是有生有灭,法性上是如如不动,不生不灭的。

所以经上说,“能令三界所有声,闻者皆是如来音。”所以苏轼就也会有一个偈子说,“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明日如何举似人?”听到流水的声音,都是佛在出广长舌相说法。有一位祖师开悟也说,“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那么一切的音声,在开悟的圣者听起来,都是“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都是法身佛在演说妙法。

法身佛就是我们的真如自性,一一全体即是真如法界,这样子我们才能够理解经典上所说的,“如来不涅槃,法亦不灭尽”这个密意。为什么说“如来不涅槃”呢?这是法身如来不涅槃,不生不灭。“法亦不灭尽”呢?是一切的外相都是法身佛的显现,都是法身佛的妙用。我们也才能够真正理解《法华》上所说的“是法住法位,世问相常住”。这个都是极密层的法身佛转法轮,显示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

所以我们可以明白,外层和内层的“请转法轮”是化身佛转法轮;密层是报身佛转法轮,报身就是智慧,我们保持智慧观照,这个是“请转法轮”,内心时时刻刻保持觉悟,常生智慧,这个是报身佛转法轮;极密层是法身佛转法轮。

有一位祖师开悟以后上堂说法,说,“老僧三十年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寻师访道呢,得个入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现在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们可以知道吗,这位祖师他的这一段法语,就已经包括了外层的“请转法轮”,密层的、极密层的“请转法轮”都在其中。

第一个层次,他最早,刚开始,“三十年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那么他跟凡夫一样,都是怎么样?都是分别执著于山河大地的外相。他不知道见到它的法性,只是执著于它的外相,看山就分别山的外相,看水呢,分别水的外相,不能够见到它不生不灭的法性。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依靠外在的善知识,来开示佛法,让他明白,让他契入,这个是外层的“请转法轮”,破除凡夫以生灭的妄心,分别执著于外境山河大地,生灭虚妄相的颠倒梦想,才能够超出生死轮回。这个是外层的“请转法轮”。

所以六祖惠能大师说:“迷时师度,悟时自度。”五祖弘忍禅师也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大丈夫、天人师、佛。”所以我们一开始需要外层的“请转法轮”。

得个人处,他自己开悟了,能够内心生起智慧来了,这是内层的“请转法轮”。然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呢,这个时候他是修行人。前面第一个层次他是凡夫,现在呢,他已经达到“看山不是山”了,这时候他是修行人,他能够离相而见性,是密层的“请转法轮”。我们一定要明白,他“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什么境界呢?是他正在修行用功路上的境界,并没有大彻大悟。这时候他已经能够见到一切山河大地都在一片的大光明境界之中。“乐明无念”,也有一些经典说是“乐明空”,这个是临近开悟以前的境界,但是还没有真正开悟,没有真正大彻大悟。也就是说,他看一切外境的时候,他就能够离相而见性,离开外在的生灭相,见到不生不灭的法性。但是还有一个什么?还有一个偏空在。所以虽然是在那种大光明境界之中,“乐明无念”的境界之中,并不是说真正就明心见性、开悟了、成就了。

还差一步,还需要继续加功用行。然后桶底脱落,豁然显露。所以就到了第三个层次,就是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个时候他是明白人。

所以这位禅师,他最初“看山是山”是凡夫;后来“看山不是山”呢?是修行人;现在“看山还是山”呢?他是明白人。也就是说,他是大彻大悟,开悟的圣人。他已经能够“当相即道,即事而真”,是极密层的“请转法轮”。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都是能够听到佛在说妙法。所以真正大彻大悟的圣贤,他们听到的一切的声音,看到的一切外相,都能够当下契入真如自性。

唐朝的王维有一首诗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如果从禅的角度来看,从修行的角度来看,“明月松间照”和“清泉石上流”,都是无情说法。器世间的明月朗照松树林,可以让我们透过这个色尘,见到本性;也就是这个色尘都是法身佛在说法。“清泉石上流”呢?也是器世间的声尘在转法轮。“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有情世间的声尘、色尘转妙法轮。

所以很多的禅师他都可以就在六尘境界里面悟道。比方我们以前所说的那个天龙禅师,天龙禅师度化俱胝禅师。然后俱胝禅师度化他那个小徒弟,小沙弥,砍了他一个手指,让那个沙弥大彻大悟。为什么?沙弥为什么能够大彻大悟?这个手指虽然没有了,但是怎么样?我能够举这个手的这个功能,是不生不灭的,这个手指的外相,它是有生有灭的。

还有比方说,禅师他拿起一朵花来,问,“这是什么?”我们怎么回答呢?你要说这是花。这是花,那就说明什么?说明你的心执著于这个花的表相,那你的心就着在花上了,就着相了。着相你就给这个花就粘住了,所以你就会去起分别,分别它是红色的、是黄色的、是白色的,这样子就起爱憎,就会迷惑,就造业,所以肯定错了,“增益谤”。

然后如果说,你说不是花,对不对呢?还是不对。为什么还是不对?就算你真的修行达到那种视而不见的境界,还是“石头压草”,还是“内守幽闲,犹是法尘分别影事。”这个就是卧轮禅师那个修行的方法:“能断百思想”。“能断百思想”就偏了,就是石头压草,压住妄念,这个是不了义的修行方法,是“减损谤”。

那么怎么回答呢?事实上有很多种方法都可以回答,但是要超越于凡夫的这种分别执著的境界。如果你回答说,我透过这个花,透过这个生灭的花,见到不生不灭的法性,对不对呢?从教理上来说是对的,但是这个不是你的,因为这是你听得来的。禅师说“从门入者不是家珍,”你从外面听来的,你没有契入本心,不是自己的悟境,不是本有家珍,不是你的悟境。

所以如何答呢?如果用语言来答,一定要不著空,不著有,而又能够显示你已经悟入这个不生不灭的真性。那如何答?其实很多方法都可以答。但是,如果没有一个体悟呢,就怎么答都错;有体悟呢,怎么答都对。

如果有人拿起一朵花问你,“这个是什么?”你就可以回答他,“你知道。”知道什么?我们说你知道,事实上这个就已经很巧妙地就已经回答了。就是说,这个花它所显现的是我们不生不灭的真性,真如自性。那现在你能问我,我能回答,都是依靠什么?都是我们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所显现的妙用。但是大家听了以后不要执著,不要说就只是这么答就对了,那不是。怎么答都对,只要你真正悟入了。

如果你没有悟入,再问你,再追问你,你回答说,“你知道。”那我再追问你,“你知道什么?”知道什么呢?进一步回答可以说,“和盘托出。”和盘托出就是说,现在我们能够对答的,都是不生不灭的真心的显露。

所以禅门里面它这个悟境,一般来说的话,那个禅宗的公案,参得久了,流传得久了,所以有一些人,他就这里看看,那里看看,一开始呢,一两个回答还是好像,像那么一回事情。但是他最多就答一次两次,再追问下去呢,他就答不上来了,就露出破绽来了。所以那个叫做“蛤蟆禅”,癞蛤蟆跳两三跳,跳不动了。

所以一定要能够真正用功。我们前面一开始就已经指出了,“大方广”,我们的真心,她的体、相、用是“大方广”,这是我们的本修因,这个就是圣胎。你能够体悟,那么在你这个生灭的身中,就已经显发了、种下了圣胎。那么你好好的在水边林下,长养圣胎。好好地护持,好好地修持,然后能够显发妙用。

所以我们才能够明白,释迦牟尼佛传禅法,他是没有说话的,灵山会上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禅宗的法门就传下来了。

所以洞山良价禅师,去参访云偃禅师,也是这样子开悟的。他问云偃禅师一个问题,说,“如何是无情说法呢?”无情的万物,它怎么能够给我们说法呢?

云偃禅师开示他说,“汝岂不闻《阿弥陀经》上所说,水鸟树林皆演妙法?”

那么洞山禅师豁然大悟。因为他用功已经用得很深了,给他一点破呢,当下他就开悟了。他就说了一个偈子说,“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声方得知。”

用眼睛听声音,用耳朵看光明,可能吗?事实上,这个都是开示我们,不是我们凡夫这种执著于外境的去眼见耳听,而是要入流亡所;要体悟到六根的根性;要舍识用根;要照见一切事物呢,都是法身本体所起的妙用;要照见事物的法性,不为事物的外相所转,了知我们能见的见性、能见的功能正是我们的本性。所以说用眼听声音,其实就是默契,就是神会,就是领悟。这样子才可以明白,“眼处闻声方得知”。

那么这是说极密层的“请转法轮”。

结显无尽

底下是缩显无尽。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常劝请一切诸佛转正法轮,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尽未来际,我都请外在的显现的无量的化身佛转法轮,开示众生;也请我内在的不生不灭的自性清净涅槃,也就是说请我内在的不生不灭的真心,法身佛转法轮。

我们看那个禅宗的,东土禅宗的二祖慧可禅师,是我们“请转法轮”的一个榜样。他断臂求法,得到达摩祖师的开示,好像经上所说的常啼菩萨,东行去求般若法,卖身给长者。并且他又为了请善知识说法,要清扫这个地方。清扫这个地方呢,没有水,因为魔的干扰没有水,他怎么办呢?他就刺身出血,刺伤自己的身体,让血流出来,然后用这个血水呢,来清净这个灰尘,把它打扫干净。据说常啼菩萨刺血来净地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成都昭觉寺那个地方,这个也是“请转法轮”的典范。还有我们中国的法显法师、玄奘法师、义净法师,他们的西行取经求法,都是为法忘躯,都是“请转法轮”的典范。

请佛住世愿

接下来是第七愿,请佛住世愿。

【复次善男子。言请佛住世者。】

“请佛住世”,其实是劝请中的别义。本来“请转法轮”,请求佛陀那个就应该可以包含这个“请佛住世”。但是特别把它单列出来,圭峰宗密禅师在《行愿品别行疏钞》上面说,“十方一切佛,若欲舍寿者;我今头面礼,劝请令久住。”这是“请佛住世”。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般涅槃者。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我悉劝请莫入涅槃。经于一切佛刹极微尘数劫。为欲利乐一切众生。】

这样子的“请佛住世”,经过无量无量劫,都劝请佛住世,久住世间,劝请善知识久住世间,不要入涅槃,是为了让一切众生得到解脱的利乐。那么也就是说,观想我们尽虚空、遍法界,我们在一切的广大的浩瀚无边的诸佛菩萨,声闻、缘觉、善知识的面前,我都幻化出身体来劝请大德莫入涅槃,久住世间,利益众生,赐予众生暂时的人天快乐和究竟的解脱涅槃的安乐。

涅槃,这里面讲到了“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般涅槃”,般涅槃呢?事实上也有一些把它按照意译为圆寂,“德无不圆,惑无不寂。”

有些经典上面说三种涅槃。

第一是性净涅槃,“法尔无缺称为圆,体自真常称为寂。”这种性净涅槃呢?是我们一切众生都有的,也就是说,“法尔如是,如如不动。”也就是自性清净法身。

第二是方便净涅槃,“万德成满称为圆,众累永息称为寂。”事实上这个就是指我们智慧功德圆满,所以众累永息,永断生死轮回,永断变异生死,分段生死都息灭了。

第三是应化涅槃,“化用周遍称为圆,用息归体称为寂。”这是化身佛,度化众生遍满法界,这一期教化的因缘已了就示现涅槃。

那么我们这里面的请佛莫入涅槃呢,是指第三种应化涅槃,莫入这种示现的涅槃,而久住于世间。

同类推荐
  • 伊斯兰教史

    伊斯兰教史

    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佛教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产生至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至今还在影响着世界的广大人口,《伊斯兰教史》对伊斯兰教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将让读者对此教育有个较为全面了解。伊斯兰教是具有国际性、民族性和群众性的宗教,至今影响着世界的广大人口,它的存在和发展,必然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应当充分认识的长期和复杂性,加强对它的研究,着重根据它“借以产生和取得统治地位的历史条件,去说明它的起源和发展”。伊斯兰教产生至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在这斯间,有众多的穆斯林学者,从自身的信仰出发,著书立说,从各方面阐述伊斯兰教。
  •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宽容》讲述的就是“宽容”,以佛学与国学中涉及的饶恕、包容、谦让、忍耐为基础,告诉读者一个获得淡定、幸福人生最简单的诀窍: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知交遍天下,朋友之间不必事事计较;因为宽容,我们才能步步登高,胸怀的宽广决定了人生舞台的大小;因为宽容,我们才能家和万事兴,血浓于水的亲情不可被私欲沾染;因为宽容,我们才能优雅行事,息事宁人总好过无事生非;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笑口常开,放下执念,收获的是一整片蓝天!
  •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2)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2)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沉思录II

    沉思录II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先师、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此书中,作者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追求理想的生活。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对背负巨大生活压力、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
热门推荐
  • 君天下之月染华裙

    君天下之月染华裙

    龙夕颜出生平凡,是明朝乡下大夫之女,自小跟随父亲行医,陪着母亲务农,一场瘟疫,却让她的人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双亲惨死之后,她也阴差阳错的被卖到高丽,收为进献女,准备代替高丽将军之女进宫…………
  • 寒武纪元

    寒武纪元

    寒武大战;十万对战一百万,打不过!借数万地府阴兵再打!募妖界大军无畏参战!造精绝机关战争继续!御灵魄仙剑纵横沙场!兄弟舍生忘死给的援助和支持,十万对战一百万,怎么能输?杀!杀!杀!
  • 最美暗恋

    最美暗恋

    她暗恋他,很久,直到最后遍体鳞伤,终于想要放弃,她终于遇到了最美的他共度一生。
  • 人生之命运

    人生之命运

    玄学:人之财富,一命,二运,三风水。命运就像一条看不到的线,左右着每个人的人生。
  • 凤影金声

    凤影金声

    一次不经意的相逢,一袭火红的嫁衣,将洛阳绣娘云蔚带入乱世风云。风神如玉的白衣公子、雍雅悠闲的神秘“天人”、冷峻傲世的修罗杀手、游历天下的长白”医仙”,冥冥中,迥异的命运如星辰般错综交会。苗疆深林、苍茫雪山、幻音密境、塞外古城……当面对爱情、友情、道义、良心的重重拷问,当未知的劫难接踵而至,狼烟四起双星争辉,她是就此沉沦,还是选择浴火重生?风起帆叠千层浪,云澹水攸一叶舟。浮沉漂泊间,年华暗转,人事皆非,所求为何,所得又为何?同行同止,相忆相惜,然而彼此之间,是迷惘的过客,还是牵系的情缘?历尽劫波,巅峰重逢。当幼时的两小无猜经历时光的淘洗,他们能否守住漫天花雨中的约定?
  • 特种军刀

    特种军刀

    一把军刺,一双透视眼,从混子到军人,兵王之子,是龙终啸九天。一座空坟,一身绿军装,承载着期望,也铭记着怨恨,攘外安内,震慑敌人胆魄。热血男儿,立足报国征途,有我在,雄关美,军威壮,祖国强!(各位书友,推荐猛将新书《绝世特种兵之浴火战龙》)
  • 末世纪年

    末世纪年

    2150,末日战争后,五十年。人类在废墟上重新建造了城市,恢复了科技,拾起了文明,制订了法律,维护着秩序。一切,都向着美好的未来,前进着。然而,这只是在高高的钢铁围墙里面。在城墙外,目光所及之处,大地干裂,寸草不生,何止万里!科技的世界,科技的战争,带给人类的,就是科技的毁灭。已五十年,这世界还没有恢复,以为恢复得只是人类。
  • 酱油党修仙录

    酱油党修仙录

    她不过是到超市买个酱油而已,下一秒却成了合欢宗宗主新认的义女......唯物主义的工科女被逼修真也就罢了,采阳补阴神马的,是不是太重口了点?新人新书,求推荐求包养!*^_^*你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 离去之前叫醒我

    离去之前叫醒我

    我曾说,我的故事会成一本很精彩的书,只是这会以我的悲伤为代价。如果可以,我想成为你们世界里的阳光。谢谢你们,出现在我最至爱的时光里。
  • 溺爱成婚:首席的追妻令

    溺爱成婚:首席的追妻令

    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女人跟老公搞在了一起,不仅每天给她下避孕药,还怀了老公的孩子。她不忿,却不想被老公一巴掌打晕,在医院里昏睡了三个月。三个月后醒来,一切翻天覆地,她从天堂,坠入了地狱。为了惩罚那对狗男女,她不惜和整个京城最有权势的男人做交易,闯入另一个地狱。那晚,她从枕头下摸出他的手枪,抵在他的胸膛,“一年的同居期限到了,你可以放过我了吧?”男人扬唇,笑颜魅惑地在她耳边呵气如兰,“孩子都能打酱油了,你还走得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