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34100000022

第22章 华藏遍《普贤行愿品》学记第六讲(1)

请大家合掌跟我念——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

华严海会佛菩萨

大行菩萨称普贤重重愿海浩无边

端严示坐六牙象智慧化生七宝莲

一切三昧皆自在本来妙德尽周圆

宝威来赞娑婆化灵感神通震大千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摩诃萨

诸位善知识,首先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为了帮助一切的如母有情,能够迅速地脱离六道轮回的苦海,深入普贤行愿法门,早成佛道,我们来学习《普贤行愿品》。

昨天下午,我们讲了第七“请佛住世”、第八“常随佛学”、第九“恒顺众生”。

“恒顺众生”这一愿,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核心,至关重要。

我们真正做到了“恒顺众生”,就能够把凡夫的以自我为中心,转变为以众生为中心;就能够把凡夫的我爱执,转变为他爱执。凡夫因为我爱执,所以流转生死。现在修习普贤菩萨的“恒顺众生”,就能够破除人我执,圆满福慧资粮。

所以我们看下面的经文,是列举菩萨如何行菩萨道,如何“恒顺众生”。

昨天我讲到了,对于众生我们要“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如果称性体而观照的话,确实是“等无有异”的。都是同一真性,所以我们要平等供养,没有差别,“等无有异”。

【于诸病苦,为作良医。】

对于有病苦的人,我们作为良医去治疗他们,帮助他们。身体有病,就治身病;心里有烦恼病呢?就治烦恼。所以说:身体健康无病苦,心灵健康无烦恼,灵性健康消业障。

灵性健康就是说我们能够体悟到我们的真性,我们的真如自性,就是不生不灭的。所以就能够作实相忏悔,以实相忏来消业障。

【于失道者,示其正路。】

对于那些迷失正道的人,能够给他指示正路。那么从事相上来讲,就是众生如果在旷野之中迷失道路了,菩萨来给他指示。比方说,玄奘法师西行求法,在沙漠中间,一失手把水囊打翻了,一滴水都没有了,沙漠之中没有水,那就有很大的生命危险。那么他以念诵《般若心经》的力量,感得观世音菩萨化现为泉水,化现为青草,所以得救了。这个是事相上来说。

如果从理上来说呢,凡夫众生在六道生死苦海里面流转,不知道超出轮回的方法,这个是失道者。所以修习普贤行愿法门的菩萨,能够以“恒顺众生”来为他们开示超出轮回的方法。

如果从广义上来讲,因为普贤行愿法门是很高的法门,是为等觉位的大菩萨所说的法门,所以如果从本经的究竟意趣上来讲,不单单是说六道轮回是失道者,乃至于二乘声闻、缘觉也是失道者,因为他们虽然断见思惑,还有尘沙惑、无明惑,还没有究竟的明心见性;乃至于十地以下的菩萨,严格来说也可以说是失道者,因为他们虽然见性,功德还未圆满,还需要断生相无明。所以这个是严格来说。

当然了,在此地,我们来修学的话就说,在六道轮回里面就是失道者。我们要超出轮回,我们要念阿弥陀佛,修净土法门,往生极乐,这个是示其正路。我们修学普贤行愿法门,能够劝一切众生,具足信愿行,求生极乐世界,即有念而巧入无念,因往生而得证无生。这样子是示其正路。

【于暗夜中,为作光明。】

众生在生死轮回的大梦之中,在无始无明的无边黑暗之中,所以不知道业果如理取舍,不知道显发本有的智慧光明,所以就“从暗入暗,从苦入苦。”我们“恒顺众生”,要为他们说法,让他们启发本有的心性的光明。

【于贫穷者,令得伏藏。】

从事相上来说,就是对于那些贫苦的众生,让他们得到金银财宝的伏藏。从理体上来说是,一切众生虽然真如自性之中具足无量的智慧、福德、神通、三昧、辩才,但是不能起用,所以说是“贫穷者”。那么这个“伏藏”呢?就是指我们真心自性的“大方广”。我们不生不灭的真心,我们的如来藏性,本来圆满具足一切功德,所以我们说她是“伏藏”。那么也就是说,我们修学普贤行愿法门,“恒顺众生”,众生不知道修行呢,我们为他开示佛法,让他能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能够明心见性,这个是“于贫穷者,令得伏藏”。

【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

那么菩萨能够这样子地以平等心、以广大心、慈悲心、智慧心,来修平等行,来饶益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得到暂时的和究竟的利益。

【何以故。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那么也就说,我们能够“恒顺众生”,就是随顺供养诸佛。因为我们能够恒顺众生,就是破除我执,显发我们的真心,那么就是法供养,就是真法供养如来。所以说随顺众生,就是供养诸佛。

尊重众生就是尊重如来,也就是说,尊重我们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尊重我们的法身佛。

令众生生欢喜,则令如来生欢喜,为什么呢?因为佛陀出世的本怀,就是为了度化一切众生,所以佛陀看一切众生,胜过于父母关爱自己的独生子女。父母虽然无比地关爱独生子女,但是只是一生一世;而佛菩萨度化众生是生生世世,尽未来际,“无有间断,无有疲厌。”所以如果能够令众生生欢喜,就能令诸佛生欢喜。

第二个方面,是因为我们能够按照普贤菩萨的教导,去“恒顺众生”,所以就能够超出生死轮回,那么如来生欢喜心。因为我们是依教奉行,是真法供养如来,所以如来生欢喜。如来出世的本怀,就是为了帮助众生,超出轮回,得到解脱。

事实上,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个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是无佛、无众生、无凡夫,没有这些差别之相。因为法界是平等的,法性是平等的,是不生不灭,离缘独立的,是本来清净的。那为什么会有差别相呢?为什么会由一真法界,变现出十法界、四圣六凡呢?是因为凡夫的心想不平等,所以平等法界就变成差别法界,一真法界就变现出十法界。所以说平等法界是真的,差别法界是假的。

“恒顺众生”,就是要我们把差别甩掉,那么一真法界就现前了,那么我们也就明心见性了。“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心清净了,诸法实相就现前了。

所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能够帮助我们达到究竟圆满的境界。那我们修学普贤十大愿王,“恒顺众生”,在差别的法界里面见到平等,这个是自己的修行证果,是自度圆满;在平等的法界里面见到差别,随众生的根器而教化,这个是菩萨,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度化众生,是度他圆满。

【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这个是佛法修证的心要。为什么说令众生欢喜,则令诸佛欢喜呢?因为“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观经》上面也说,“佛心者,大慈悲是。”佛心就是大慈悲心。并且因为有大慈悲心,才有佛教。

我们看释迦牟尼佛为悉达多太子的时候,就是因为见到六道众生的生死轮回的痛苦,所以生起大悲心,想着如果不出家修行的话,就算是做转轮圣王,物质上面能够帮助众生,但是那个是不究竟的。所以悉达多太子以大慈悲心,出家修行成佛,才有了我们现在能够学习的如来圣教。所以说有大慈悲才有佛教。所以说普贤行愿法门,是《华严经》的核心和精髓,是等觉菩萨要圆满成佛而修行的法门。

而在这个普贤十大愿王里面,最核心的法门就是第九愿“恒顺众生”。前面的从“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开始,一直到“常随佛学”,这些前面的八愿的一切内容,都是为“恒顺众生”打基础的。所以说学佛,我们要成佛,成佛要建立在度众生的基础之上,离开众生就不能成佛。在修行道路上的最初、中间和最后圆满成佛,众生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将以前的、凡夫的以自我为中心,转变为以众生为中心,将我爱执转变为他爱执,所以这个是最重要。

在成佛道路上面,最初、中间和最后,众生都是至关重要的。最初我们因为观见众生苦,悲悯众生苦,而生起大悲心来,“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是故于此中,缘起大悲心。”因为大悲心,所以能够发起菩提心来,所以说“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这个是修行成佛道路上的最初,因众生而起大悲,而生菩提心。

中间呢?就是我们生起愿菩提心以后,要广修六度万行,以实践、以行动,去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在度众生的过程之中,圆满自性本具的,显发冉性本具的福德智慧。所以说中间修六度万行,也离不开众生。

最后呢?圆满成佛是为了真正地有大能力、大智慧、大慈悲,能够究竟圆满地帮助众生得到解脱,帮助众生成佛。所以最后圆满成佛,众生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说“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所以诸佛如来,一切的诸佛如来,他们之所以发菩提心,都是因为在因地观见众生恒处在六道轮回的生死苦海之中,造诸恶业,受无量的痛苦,所以心生悲悯,发愿拔济他们的痛苦,“因于大悲生菩提心”。

菩提心有两个方面,利他心和成佛心,这个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是完整的菩提心。单单有利他心,是世间的善心,也有利他心,好像雷锋一样,但是他没有成佛心,所以不是菩提心。单单有成佛心,没有利他心,就会退堕到二乘,只求自己解脱。所以要两者兼具,所以前面已经发了为利有情愿成佛的愿菩提心,所以要行持。

因为前面已经以大悲心的缘故,“慈能予乐,悲能拔苦”,愿意帮众生,拔济出生死的苦海,但是我们刚刚发愿,在因地上面,能力还是非常不够,非常有限的。惟有成佛,才有大能力,所以我们要发愿成佛救度众生,这样子地来生起为利有情愿成佛的愿菩提心。发起愿菩提心以后,就付诸行动,就广修六度万行,圆满福慧二资粮成就佛道。

在《理趣六波罗蜜经》上面说,“佛告慈氏”,佛陀开示弥勒菩萨,“大乘万行大悲为先。譬如长者,唯有一子,父母怜爱,彻于骨髓。菩萨大悲亦复如是,于诸有情,住于极爱一子之地。”那么佛菩萨关爱众生,胜过于父母亲爱护自己的独生子女。父母亲爱护独生子女,一个是止于一生一世;而菩萨是多生累劫都会教化。父母亲爱护子女,还是有亲疏分别、有变化,子女很孝顺,父母亲很欢喜,子女很忤逆呢,父母亲的爱护心也渐渐地淡漠一些;那佛菩萨呢,越是恶业重的众生,佛菩萨越会救度他、帮助他,以大慈悲心怜悯他,不会去起分别。所以说,胜于父母爱护独生子女。

“又此大悲,能作方便,成办一切助菩提法故;又此大悲,能悟无师自然之智故;又此大悲,能除一切自心热恼,随顺有情,为饶益故。是故如来以此为体。”所以如来以大悲心为体。

底下是打比方。

【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这是打比方,我们种一棵树,我们在树根上浇水,自然地它就会成长,就会开花,就会结果。同样的一切众生是树根,我们以大悲心饶益众生,才能够圆满福慧资粮,才能够开菩萨的般若花,结佛陀的无上正等正觉果。

这里面就包括了三因佛性:正因佛性、缘因佛性和了因佛性。

正因佛性就是众生具有清净本觉的树根,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个是用树根来比喻。

所以众生虽然有正因佛性的清净本觉的树根,但是恒处在生死轮回的旷野之中,处在烦恼痛苦的沙石之中,难以开菩萨的般若花、结成佛的圆满果。所以诸佛菩萨要以种种的方便,令众生远离烦恼的沙石,来皈依三宝,这个是缘困佛性。

然后以大悲心为众生说法,让众生开发本有的智慧,生起始觉的观照,以始觉照本觉,照见不生不灭的真心本觉,这个是了因佛性。

所以说正因佛性、缘因佛性、了因佛性都有了,这样子就能够生长出诸佛菩萨的智慧花果。所以说以大悲心饶益众生,就能成就诸佛菩萨的智慧花果,我们以大悲水来浇灌树根,树就能开花结果。

【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菩萨要成佛,就要“以大悲水饶益众生”。那么就是说,菩萨要以大慈悲心,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饶益众生”,我们如何饶益呢?众生的苦难,我们首先要找到他的病根,我们要尽心尽力帮助众生,脱离苦难,要知道他的病根在哪里,才能够真正彻底地帮他。

那众生的苦难,都是因为迷惑颠倒,都是因为有人我执和法我执。所以因为有人我执,所以就错认地、水、火、风四大假合之体,这个假我错认为真我,所以就以妄认妄为真,迷真逐妄。所以六道的众生,都是因为迷惑颠倒的浅深、广狭程度不同,而变现出六道。人天迷惑颠倒浅一点;那么饿鬼畜生迷惑颠倒深一点;地狱极恶众生是完全错误,迷惑颠倒到极点。

所以菩萨要以大悲心帮助他们破迷开悟,就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因为我们的真心,尽虚空、遍法界,所以众生是我们真心内的众生。所以说要生起同体大悲来,自己与他人是本自不二的,所以利他就是利自,帮助众生就是成就自己。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之中,破除人我执和法我执,积累福慧二资粮,显发不生不灭、遍满法界的真心,圆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

【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这个有两重解释。

第一重是对缘释。也就是前面所讲的,为什么说菩提属于众生呢?因为没有众生,菩萨不能成佛。最初发心,中间修六度万行,最后圆满成佛,都需要有众生,因为有众生,所以可度,才能够广修六度万行,所以我们要以众生为中心。

观心释呢?也就是说,我们要在生灭的妄心、念头里面转念,要显发不生不灭的真心,就是成佛。所以说修行不是压制,不是压制妄念,不是消灭妄念,而是转化它。压制妄念的念头,还是一个妄念,还是法尘分别影事。所以“菩提属于众生”,也就是说,烦恼即菩提。我们在这个烦恼的念头里面,转念过来,就转为菩提,念念觉就是念念成佛,所以就能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面,如果攀缘妄想就是众生;如果以智慧禅定来观照妄念本空,“照见五蕴皆空”,见缘起性空的、毕竟空的自性,就能够契合真如觉性,就是成佛。

众生比佛重要

所以这一段的经文,就告诉我们一个观点,就是说,在某一个层面上来说,众生比佛更重要。为什么呢?为什么会众生比佛更重要呢?这个要看你在哪个层次上,有些人认为是佛最重要,有一些人认为是众生比佛还重要。所以“恒顺众生”这一愿,是《行愿品》的核心,是佛教的重点,是佛教修行法门的核心关键。要圆满成佛,我们要“恒顺众生”。

如果一个人他永远想当众生的话,那么佛菩萨对他来说,永远都是最重要的。因为他需要依赖佛菩萨,永远都是希望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和保佑;从来就没有想到过要去帮助别人,要去转迷成悟。对于这一类人来说,佛菩萨最重要。但是这一类人的话呢,是浅层的学佛,只会求佛菩萨保佑,不会向佛菩萨学习,所以说浅层的学佛,只是求佛菩萨保佑。

上等的学佛是向佛菩萨学习,学习佛菩萨的大慈悲、大智慧,学习佛菩萨“恒顺众生”的胸怀,然后自己也能够圆成佛道。

同类推荐
  • 《旧约》中的民俗

    《旧约》中的民俗

    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旧约〉中的民俗》是弗雷泽的另一部名著,是他在写作《金枝》过程中将有关《圣经》旧约故事的民俗材料汇集起来,并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有关事例作比较,专门创作的一部著作。这部书已成为人类学和《圣经》研究者的必备读物,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称它是“一部人类学传奇”。
  • 佛度有心人

    佛度有心人

    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问。”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的,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
  • 佛教常识问答

    佛教常识问答

    佛也称佛陀,译为“觉者”,能彻证人人本具的、寂然不动的、光明遍照的觉性:觉了一切烦恼都是因缘和合,虛妄不实:不受烦恼的干扰,朗然大觉,就称为佛。尝闻师言:世间无论千万最大事,都抵不过一个死:千万个死,抵不过我一修;千万个修,抵不过我一觉。觉则心空,此是最上福德,轻重利害,不可比拟。佛法的实践,一般叫做修行。修是修理,这说明自性本来清;争自在,因受尘垢妄执的蒙蔽,所以要加以修理,以恢复本来的样子,否则就应该叫做建造:行是行行不息的活动,这说明修习佛法,要在一切时、一切处自强不息,行行重行行,深入又深入,不能时续时断,不能一曝十寒。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本书着重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佛教的内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先是从佛教的历史、典籍、教义、仪轨制度和寺院殿堂多个侧面,阐明佛教构成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为文化实体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从政治意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民俗六个方面,探索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阐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规律。内容充实,雅俗共赏,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入门书。
  •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即心是佛。佛心是什么?佛心就是佛的一切,或者说是佛的精神、要旨。佛心并不仅存于寺院中,更存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本书共分八章,分别是佛心是放下,佛心是宽容,佛心是智慧,佛心是无欲,佛心是平常心,佛心是慈悲,佛心是力量,佛心是随缘。每一章下均设若干节内容,每一节下分“佛陀格言”、“佛学故事”、“佛心领悟”、“佛心慧语”、“佛林百科”等板块内容。本书通俗易懂,抛开了那些令平常人难以读懂的佛学理论,很好地阐释了“佛法本平常”这个主题,使读者可以无障碍地理解佛理、感受佛法。以一颗佛心去看待人间万相,怀一颗佛心去做人做事,你就是佛。
热门推荐
  • 恶霸校草恋上我

    恶霸校草恋上我

    美丽的校花的初恋是人人爱慕的校草,所有人都说他们是天地造设的一对,可命运的作弄,让他的初恋被闺蜜抢走。一场意外的英雄救美让他们相识········他是亚洲最大黑帮老大,英俊无比,无数女人想爬上他的床,可他对此却一屑不顾,唯独她才能让他如此动心赴汤蹈火········请点开全文,更多精彩,即将期待!!!!
  • 天玄大帝

    天玄大帝

    一人,一剑。少年一人,独闯大陆,闻名大陆后又闯向了另一个位面,踏上了新的征程。从此走上了艰难又辉煌道路。。。
  • 终极空寂

    终极空寂

    现充,不定时更新。能动手,尽量不BB。感觉还行的,随手收藏下。
  • 灵魁世纪

    灵魁世纪

    无数觉醒的流星,朝地球袭来,人类灵者坚守最后的防线。一个叫许朦的人狂呼:我们反攻!灵魁两族与星目族的巅峰一战,随盘古的陨落而久远。地球,从此消失在灵族家园。纹盘,曾记录着生命的信息,血腥与辉煌。纹盘面世,众生觉醒!无数封闭的灵虫空间、魁类洞穴、星目通道,为止洞开!你还能沉睡?《灵》厚积而薄发,4月首发,欢迎朋友阅读、收藏、点评。江湖A群:76749722.
  • 逆天腹黑狂女:独宠冷妃

    逆天腹黑狂女:独宠冷妃

    【男强女强,痴情腹黑】墨家是当代隐世的古武家族,有着不为人知的历史,然而身怀灵术的天才少女,在一次意外中,回到了原本属于她的时代。且看她如何叱咤风云,逆转乾坤,绝色容颜,美目盼兮,回眸一笑,百媚丛生,已现。某男见到她心情是多么激动与欢喜,多想与她温存。某女像是看出了某男的心思,主动上前,吻他的唇,如同蜻蜓点水般瞬间离开。某男顿时心花怒放:“不够。”某女无奈,望向别处,不理她。某男却霸道下命令:“先记上帐。”“好。”某女圈住他的脖子,温热的气息吐气如兰,故意吹拂在他的耳边。某男:“你这样我会忍不住……。”“怎样……嗯。”【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始星传说之破世

    始星传说之破世

    茫茫宇宙,点点星河,数不尽的古老文明。星核破碎,危机乍现,又有谁能够置身事外;黑暗侵袭,星宇毁灭,又有谁能够挺身而出?布衣少年,踏上那始星之路,任那星宇毁灭,山河破碎,也挡不住其前进的步伐,且看少年如何成就那无上始境。修行者,筑六体,转三魂,入神行,修帝境,成主宰,极之上,为始境。
  • 人生续集2015

    人生续集2015

    接过路遥先生的接力棒,把《人生》的故事讲下去。高家林回村后干了什么事?他又和谁相爱了呢?
  • 媚世修仙之娘子妖娆
  • 鬼手医仙:妖孽王爷追妻忙

    鬼手医仙:妖孽王爷追妻忙

    谁不认识秦落璃?年纪轻轻就成了中央刑侦局的首席法医,智商超群,解剖刀在手,连鬼见了都要绕道走。谁不认识琴落璃?丞相府的四小姐,永乐皇城里最有名的花痴+草包,为了追求廉王爷,竟然脱光了衣服去抢亲,最后亲没抢到不说,还成了全城的笑柄。一朝穿越,法医成庶女,天才变草包。本是璞玉,又怎会怕灰尘的掩埋?跟她耍心机是不是?你以为她心理学专家的名号是虚名吗?说她是草包是不是?你见过草包能指挥千军万马攻下敌城吗?想扑倒她是不是?彪悍的二十一世纪妹子是会反扑的!
  • 长生天墓

    长生天墓

    我叫江九,是一个道士,从天罡山而下,只为寻找久别的师父与那关于长生的天墓之地。途中我经历了可人可尸的人尸,百鬼夜行的鬼城,万人同葬的冥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