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34100000032

第32章 华藏遍《普贤行愿品》学记第八讲(2)

智德圆满,佛陀具有一切种智,有如所有智,尽所有智,能够穷法底源,对一切法都究竟了知,是全知者,而同时又能够观察众生的根基。佛陀虽然证德很圆满,如果他不能够观我们的根基,他所说的法门我们不相应,那我们也没有用,所以也能够应机说法,适应众生的种种根基。“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所以这个智德圆满。

然后,佛陀不单单是断德,智德圆满,福德圆满,而且慈悲心也是圆满无量的,悲德,佛陀能够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方便善巧地运用智慧来救度十方法界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也都能够得到解脱。

佛陀他救度众生,他那个救苦救难的大慈大悲心,不单单是局限于一人一事,一地区,一世界,而是遍及于十方一切无量世界,遍及于一切众生,拔济一切的苦难,所以佛陀的这个悲德圆满。就是佛陀对我们的恩德非常大,佛陀的慈悲心非常深切广大,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因此我们要常随佛学,以佛走向解脱的道路为榜样,深信我们沿着佛陀的足迹走下去,我们像圣者那样子修行,我们也能够迅速地圆满成佛。这是我随一切如来学,常随佛学的总纲领,总原则,这个是第一个方面。

就是说总纲领是三个:

第一,就是说学佛以佛为师表,不取一事一技之长为师表。你不要只是学一点点,不要得少为足,要广泛地随佛所学。佛陀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一个补特伽罗要成佛所需要的,所以不要以一经一法一咒为究竟,要常随佛学。

第二,学佛者以普贤圆满次第行愿法门,为修学的决定法门。门门深入,不执一门为究竟,不以一法为圆满,这是第二句,“修习普贤圆满行。”

普贤的圆满行,第一个是称性起修。称自性而来修,以修德显发性德。第二个是在日常生活之中修,在五欲六尘的境界里面回头,显发自己的真心。“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在这个里面去修,去成就,也就是六祖大师所说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第三种特质是无我利他,而能够成就自利。总而言之,普贤圆满行,功德无量无边,这是“修习普贤圆满行”。

第三,学佛者应该礼敬供养,承事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仰祈三世诸佛加被,能够意乐网满。所以底下的这个“供养过去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未来一切天人师,”我们随过现未三世佛修学,学什么?学佛陀意乐圆满。佛陀的起心动念都是与真理相应,与智慧相应,与道德慈悲相应啊。

反过来,我们凡夫的内心,所起的念头,总是充满了妄想,困惑,烦恼,甚至还有种种的损人利己的想法,所以凡夫的意乐是不圆满的,是有缺陷的,所以说我们要“一切意乐皆圆满。”

要常随佛学,就是学佛的意乐圆满。所以佛陀他举心动念,先有光明;凡夫起心动念呢?尘劳先起;所以我们要常随佛学,学佛的意乐圆满。学佛一样,举心动念都是与真理相应,这个是什么?是法身佛。与智慧相应是什么?是报身佛。“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是报身佛。与道德慈悲相应是化身佛,帮助众生,无我利他。所以我们要学佛的意乐圆满,就是我们举心动念,都是念念与真理、与智慧、与慈悲、与道德相应。怎么修呢?六祖大师有个开示,“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这样子地去修,一定能够一切意乐皆圆满,这个是“常随佛学”的境界。

“常随佛学”,我们这个学修的总道,总原则,总纲领就是这个三条。第一条,就是以佛为师表,不会取一事一技之长为师表。第二条,就是学佛,我们以普贤圆满次第的行愿法门为修学法门,门门深入。第三条,就是我们礼赞供养过、现、未的佛,学佛的意乐圆满。

常随佛学的境的第二个方面是快速方便。就是两句,半个偈子。

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

我愿意普遍地跟随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一切佛,向三世的一切佛陀学习,就能够很快地成就大菩提。成佛以后,以种种的方便去弘扬佛法,救度众生。所以我们得到了诸佛意乐圆满的加持,诸佛他已经意乐圆满了,能够加持我们,我们更加要修自心。我们自心要钦佩佛,要喜乐法,钦佛乐法,这样子的意乐一生起来以后,我们就能够生起勤奋勇敢的精进的修行,所以就一定能够快速成就。这个是快速的方便。

如何能够快速成佛呢?就是这个两句话,“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学佛的意乐网满,同时又能够普随三世佛学,又能够勤奋勇敢精进去修学,并且能够普聚资粮。就是尽三世诸佛所学而不让,多闻遍通三世如来,已得成就之成法,这个是普随三世学。随普贤圆满次第之殊胜行愿法门修行而无缺、无漏,这个就能够善修意乐,就能够真正做到普随三世学。

这个还是有仪轨,我们只是略说一下,讲经嘛,只是略说一下。那个温萨巴尊者,他有这方面的修行的仪轨。那每一天修六次,意乐圆满就一定能够生起来;生起来以后的话,一定能够稳速不退;叉稳当,又快速,又不退转,这样子地来成佛。稳速不退登大觉位,这样子都是因为普修学普贤行愿法门,常随佛学的功德。

境,常随佛学的境,最后事义就有两个颂子,第一个颂是亲近诸佛。第二个颂是教化众生。

亲近诸佛这个颂,就说:

所有十方一切刹广大清净妙庄严

众会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

这一偈就是开示我们,我们不是要常随佛学吗?那我们就要亲近诸佛,我们就要依止诸佛去求学。求学的话,如何如理如法地依止呢?他的法要,他的原则是什么呢?原则是四条,就是这个偈颂就概括了。

第一条是不局限于一地一处,而是怎么样?而是所有十方一切刹,我们常随佛学依止佛,这个范围境界是很广大的,所有十方世界一切佛刹,我们都依止佛修学。不会坐井观天,不会好像坐井观天的青蛙一样,得少为足,听到一点点就满足了,这样子就错误的。不会好像蝴蝶一样,浅尝辄止,心浮气躁,飘忽不定。那蝴蝶这里飞飞,那里飞飞,这个样子的话,不是常随佛学,如理依止的方法,这个样子是错误的。我们要能够常时地亲近诸佛,并且所有在十方一切佛刹之中,去常随佛学。

第二个依止求学的原则,亲近诸佛的原则,就是要随大众和合学习,大众也一定要戒德清净。

第三个原则就是时常亲近诸佛,不离开。佛陀说法的每一次法会,我们都参加,心里面明白,有一次法会我没有参加的话,那就会缺少一类的方便善巧,我们的修行就难以圆满。这个是第三个原则,事实上就是第三句,怎么样?“众会围绕诸如来。”

“众会围绕诸如来。”“众会”就是在大众之中修学。“围绕诸如来”就是常时亲近不离。这是常随佛学的方法。

第四个原则就是妙庄严。“妙庄严”就是说法者妙德庄严。

“广大清净妙庄严”诸佛呢,他的佛土是广大清净妙庄严的,也是因为佛陀福慧两足尊,所以才能够成就“广大清净妙庄严”,这个是说法主妙德庄严。

然后会众庄严,大众庄严是什么?“众会围绕诸如来”,都是大菩萨围绕诸如来,我们随佛学,大众也庄严,诸大菩萨为伴侣。

觉树庄严就是第四句,“悉在菩提树王下。”这个是比方我们觉树庄严,我们本觉的树根,得到大悲水的浇灌,得到智慧的滋润,能够开花结果。所以说这个一颂,亲近诸佛这一颂,事实上就是说什么?就是说依师法,道之根本依师法。

第二颂就是教化众生。

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

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

普贤行愿法门的教化众生,“普”就是普利众生,一个众生也不会舍弃。

“贤”就是贤德教化,次第圆满,按照普贤十大愿王次第修学,门门深入。

所以“十方所有诸众生”,这个就是我们常随佛学以后,教化的对象,我们是教化十方所有的一切众生。

教化的方法是什么?教化的方法就是“愿离忧患常安乐。”最初是教导众生要离忧患。如何离忧患呢?如何帮助众生远离那些愁忧灾患呢?远离那些烦恼痛苦呢?如何帮助众生永不历三恶道之苦,息灭三恶道轮转生死的苦难呢?我们怎么教化他呢?要教化他,息心就是息灾。要教化他不要起贪瞋痴,不要造恶业,不要造非福业。不起贪瞋痴,就能够后世不堕三恶道,现在就能够远离愁忧,灾患,烦恼,痛苦。这个是第一步,这个是“愿离忧患”。

如何能够“常安乐”呢?如何能够帮助众生,教化众生“常安乐”呢?“常安乐”,那么就要教他广修善法;然后更进一步,要教化他,能够通达无我;乃至于教化他,能够断一切见。提婆菩萨说,初遮止非福,中间就通达无我,最后就断一切见。初遮止非福,中通达无我,后舍一切见,后断一切见,知此为善巧。知道这样修行,就是善巧方便了,就是有善巧,有智慧。就能够帮助众生,得到人天的暂时安乐和常乐我净涅槃的究竟解脱的安乐。这是“愿离忧患常安乐”。

更进一步怎么样?还有更深的法门,更进一步,就是教化众生,能够得到大乘普贤菩萨的不可思议境界,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的法门。我们这个本品叫做《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大乘普贤菩萨不思议解脱境界的行愿法门,这个我们也应该常随佛学,去教化众生,让他们都能够知道,都能够修学。为什么说是不思议解脱的境界法门呢?因为第一个,我们修普贤行,无我利他,而能够自己获得法利,所以说它是甚深,“获得甚深正法利。”你看,我们修学普贤行,尽虚空遍法界去修行,这个是无我,这个是利他。我们尽虚空遍法界地去帮助众生,完全无我的时候,实际上怎么样?非常微妙的,我自己成就很快,帮助众生就是成就自己,自己能够获得甚深正法利,所以说它很甚深。利他,能够自利,一般人不理解,不了解,不透彻,不能深信,所以普贤行愿法门,所以说它甚深。

“正法利,”正,是因为无我,无我就为正。

第二,修普贤行愿法门,发广大的菩提心,尽虚空遍法界尽未来际不间断地教化众生,这样子地去行持,不说断自烦恼,而自烦恼自然就能够灭除尽无余。以菩提心,甚深广大的菩提心,尽未来际帮助众生,不需要刻意地去断自己的烦恼,烦恼自然呢,“灭除烦恼尽无余”,自然断尽无余,所以说她甚深。所以现在我们就可以明白了,教化众生,他的对象是十方所有诸众生。他的方法是“愿离忧患常安乐,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首先教众生离忧患的方法,然后教众生得安乐的方法,然后教众生修学普贤不思议解脱法门,能够“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迅速成佛。所以这个普贤法门是不可思议的法门,我们学佛最大的利益,就是开发智慧,断除烦恼,就能够清净自在。

有一些人学了佛,他没有正知正见了,他老是着相修行。老是说,哎呀,哪个寺院开光了,哎呀,我见到佛了,我在虚空中见到菩萨了,我见到观音菩萨了。这个很糟糕,你看海南那个南山寺,他们那个海上观音开光,就有人伪造,电脑上面制作,在空中间现一个观音菩萨,然后到处送。噢,这是我们开光时候显出来的观音菩萨像。这样子是执著,愚痴,迷惑。还有很多拿着这个相片流通,你看看,这个观音菩萨感应,你看看,在海南南山寺那个空中就现出来了,这个没有正知正见。我就看到很多法师也好,居士也好,拿给我来看,还很高兴。这个是没有正知正见,怎么这样子?

如果你烦恼没有断,你见到佛菩萨又怎么样?你见到观音菩萨现身,你又怎么样?最关键是要开发智慧,不要着相修行。不要开口闭口说,哎呀,我见到佛了。

我们原来岐山开光,也是这样子,他们有人跟我说,“哎呀,我看到现场,观音在空中。”

我说,“哎呀,随喜,随喜,你功德大,我看不到,我业障重。”

不是说看不到,如果你修行相应,真的有禅定智慧,肯定可以。但是不要着相修行,不要在表面上下功夫,不要只是片面地宣扬这些,那你就错了。如果你烦恼没有断,你见到佛,佛还是佛,你还是你。你烦恼的时候,你还是痛苦不堪,有什么用?所以归根结蒂,学佛是智慧的成就。我们学了这个颂,我们就可以明白,对不对?

还有一些人说,“哎呀,我学佛,我学打坐,我修禅定,我开发了神通啦。你看,我不用望远镜,我可以看到千里万里之外。”先不管你是不是打妄语,就算是你真的有这个神通,如果你没有开发智慧,如果你没有断烦恼,那也是没有用。

为什么没有用?烦恼来的时候,你看得越远,你就烦恼越多。不看还好,越看就越烦恼,一看气就来了。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断烦恼,你还有贪瞋痴嘛。那你这个神通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利益?没有,只会障碍你,对不对?

所以如果在你无我空慧没有成就的时候,你有了神通,那人家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诽谤你,某某人怎么样怎么样,说得你一无是处。但是你有神通,你马上你就知道了。一知道呢,烦恼一来,糟糕就来了,麻烦就来了,为什么?你起瞋恨心了,你瞋恨心一起,烦恼一来,你瞋恨心比其他任何人都还要厉害。为什么?因为你有了神通,你瞋心一起,破坏性就很大了,造的罪业也就很大了,对不对?

所以学佛是要以智慧断烦恼,不要着相修行,不要求那些枝末的神通,不要单单去修禅定,最关键是要先成就智慧。所以普通情况下,如果没有了解佛法,没有正知正念,要说求什么禅定法,我是不会教。为什么?没有用。你烦恼没有断,你就算成就禅定又怎么样?你就算显发神通又怎么样?你显发神通了,人家很远很远说你了,你的瞋心一起,糟糕了,是不是?你没有神通,人家骂你,你听不到那就算了。所以如果没有断烦恼,没有开智慧,你要有神通,你就糟糕了。为什么糟糕了?因为你破坏力更大,你造的罪就更深,就更大,你下地狱比任何人都快,射箭一样,坐火箭一下就冲下去了。那不是很糟糕了?

所以归根结蒂,我们学了这个要明白,是智慧成就。“灭除烦恼尽无余”,这个才是最重要的。“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你看,他们有一些人修那个大威德法,有一点功夫了,观行有一点功夫了,但是他没有证悟空性。那怎么样?哪个对他不好,他眼睛瞪起来,看人家一眼,那个人就死掉了。那这个不是麻烦了,你看,这个恶业造多大?所以其实就算你有了神通,也不值得炫耀,也不值得到处去宣扬,去夸耀。

学佛,归根结蒂是要学修普贤行门,要开发智慧,要运用佛陀的智慧,运用普贤菩萨行愿法门的智慧,让我们的修行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以修持指导生活,以生活体现修持。以修持指导生活,是偏重于对居士讲的,我们在生活中间了生死。以生活体现修持,是对法师讲的,是偏重于在了生死中生活。所以在生活中间了生死,在了生死中间生活,这样子,是真正地修学普贤行愿法门。

那么前面这个四个颂,是讲我们常随佛学的境界。

2.常随佛学的行持

接下来的四个颂,是讲常随佛学的行持,也分为三个方面,愿行要点一个颂,说法利人一个颂,精密证解两个颂。

愿行要点就是“我为菩提修行时”,这个很重要。

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

同类推荐
  •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对所有在红尘中还为“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尤其是郁闷、忙碌、焦虑的上班族来说,想要像佛一样淡定,似乎是天方夜谭……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为什么很多人不快乐不幸福?为什么很多人活得很累?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原因在于缺乏智慧。佛说,有大智慧者,方能得大圆满。佛学博大精深,蕴涵着人生的大智慧。佛学中所讲的智慧,除了指聪明、明事理之外,主要是指灭除人生的烦恼和欲望,通过修行而达到人生的解脱与圆满的方式方法。《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和工作,以佛禅哲理故事的形式,从快乐、平常心、放下、慈悲、无欲、包容、智慧、成功、得道、随缘等十个方面入手,对佛家智慧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常读这些佛禅故事,不但能对佛学有所了解,更能增长智慧——大智慧。
  • 光明大手印:智慧人生

    光明大手印:智慧人生

    《智慧人生》写大手印文化对世界和人生的诸多智慧“看法”,分为两个部分:人生方向——智慧路标,人生选择——智慧问答,内容涉及怎么在工作中兼顾修行,怎么读书、怎么处理家庭矛盾、怎么影响家人、怎么对待爱情、怎么处理人际关系、修行人怎么面对日常纠纷、怎么看待社会热议的一些问题,等等。第一部分为散谈随笔,第二部分为问答形式。问答多临阵相遇,直面“交锋”,机锋外露,流于自性,妙趣盎然。本书有两个特点,一是直指人心,一针见血,切中“要害”,二是鲜活生动,包罗万象——因为问者的年龄、性别、身份、职业、行业、心病不同,问答之间便显出了一种大海般的宽广,集结了当下生活和修行中的方方面。
  • 禅悟人生

    禅悟人生

    释果宁法师,西藏工作八年,赵朴初学生,由原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大和尚剃度出家,在莆田广化寺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大和尚授比丘大戒。
热门推荐
  • KPOP偶像学院

    KPOP偶像学院

    你们是我们这辈子想要依靠的守护.所以,别离开的太快,请让我们陪你们走的更远.人气偶像再度踏入校园,专属于偶像的highschool,多多期待吧!
  • 跟毛泽东行读天下

    跟毛泽东行读天下

    本书以照片和小故事展现了毛泽东行走天下荡气回肠的历程,带读者重游祖国大好河山。
  • 九日

    九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演绎游戏

    演绎游戏

    这个时代,人类的寿命被药物延长许多倍。这个时代,人类已经研究出人造资源。在这个无须为生命而担忧的世界,科学家研制了一个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扮演他人来和其他玩家杀戮吧。完成游戏里的任务,得到更多的精神满足吧。为了减少日渐增长过多的人口,科学家们选择了这种方式。“如果说获胜了,能够获得一段崭新而美好的人生。”“那么,你会选择留在游戏中吗?”
  • 尸坟秘录

    尸坟秘录

    人死之后,魂魄华散,归九阴,葬幽冥。而亦有邪尸扶棺凝卧,久弥成灵;尸壳蜕现,重塑三尸之气。烜尸,奸恶之人,拟烜尸坟,破尸还阳;悖天地之法理,逆尸坟之鬼路。尸鬼破棺,积怨而生。一个从死坟里爬出来的女人,能否活在世上?尸体,为何我的尸体活过来了?草帽中人,过路行者;红眼鹤,镇魂香……为何他们去往那沉寂多年的死墓花坟、月夜荒宅?
  • 在现代的仙魔

    在现代的仙魔

    一个远古死去的最后一只魔,经历转化投胎,那一刻在都市的平凡一面他和所有的普通人一样,但命运来临的时候,人生就不再是哪一种平凡,而是不断的....泡妞,教别人做人的低调一直是我的座右铭
  • 青春异能使者

    青春异能使者

    一个无父无母孤儿,在初三时,以为与同学打架,将其重伤,劳教一年,出来之后。一次意外获得上次文明所留下科技芯片,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青春靓丽的校花,妩媚动人的御姐等等美女如云,创造商业帝国,黑道霸主......带领走上人类走向文明的巅峰
  • 千凯:你还好吗

    千凯:你还好吗

    当初的遇见后来的相识慢慢的相恋最后的分开这一切看似平淡无味但实际两人的心已经支离破碎你,还好嘛
  • 谁动了朕的摄政王

    谁动了朕的摄政王

    女帝凤阮,十五岁登基,十八岁亲政,斗宗亲、平内乱、除奸臣……功绩赫赫,唯独奈何不了一个人。摄政王段无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铁血手腕令人闻风丧胆,传闻他把持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陛下,大臣们私下里说您最怕一个人。”女帝勃然大怒:“放屁,朕哪里怕过他?朕不过是让着他。”“陛下,奴才还没说您怕的是谁呢!”女帝仰天长叹:“江山好坐,老公却不好管啊!”【片段一】女帝VS摄政王“你想要什么,朕都会满足你。”“如果我想要你的江山呢?”“人都是你的,区区江山拿去便是。”女帝慷慨道。摄政王狠狠弹了一下她的脑袋:“一点志气都没有。”“那……那你来抢啊,抢到了就是你的,这样会不会有气势一点?”摄政王抽了抽嘴角:“你留着吧。”【片段二】女帝VS侧君毕善“你立了大功,想要什么赏赐?”“臣想要的,怕是陛下给不起。”“啊?你不会也想要朕的江山吧?”毕善带着一丝兴味道:“谁要你的江山,我要你册封我为凤君。”“别闹了,毕善,你是个断袖怎么做凤君,我的凤君是段无极啊!”“如果我说,我袖子没断呢?”“呃……毕善,你觉得朕的江山怎么样?”【片段三】女帝VS大将军北寒轩“轩啊,朕该死,朕有罪,如今朕悔的肠子都绿了,你就行行好……休了朕吧。”女帝几乎快给对方跪下了。大将军冷冷一瞥:“是为了段无极?”女帝连忙摇头:“不是不是,是朕自己的主意。”“哼,陛下待臣恩重如山,臣又怎敢逾越君权休掉陛下呢,若是陛下想废了臣,还请陛下指出臣的过错,否则,臣永远是陛下的侧君。”“小轩,朕没得罪你吧?”女帝欲哭无泪。“陛下,就算你遣散了后宫,摄政王也不会回来了。”女帝狠狠的一咬牙:“那朕明天开始选秀,看他回不回来!”【片段四】“女皇大人,亲政之后,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百姓安居乐业,我西凉每季大丰收,朝臣和睦融洽,子民免受战乱之苦。”“说人话!”“干掉摄政王,掰直六部尚书,打倒辅政大臣,收拾宗亲,然后……再扩充下后宫。”“……”
  • 机械的魔法师

    机械的魔法师

    这是一个科学与魔法共存的文明,名为“奥斯雅格文明”。奥斯雅格文明存在于“多维利亚大陆”,这个大陆充满了杀伐与战争,强大的魔兽、杀戮的种族,在这个大陆不断地斗争着。人族在这个大陆上一直是被猎杀者。但所有种族都没有料到的是,弱小的人族依靠科学与魔法的力量,逐渐拥有压倒性地力量,成为了大陆的霸主,并且在大陆之上建立起两大国家——“科技”的零械王国与“魔法”的龙泽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