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34100000007

第7章 华藏遍《普贤行愿品》学记第二讲(3)

第一是所求平等,我们现在平等地遍礼十方三世无量诸佛,将来我们也能够平等地证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不思议解脱境界。

第二是所化平等,如十方诸佛教化法界无量无边的众生,那么我们现在平等礼敬呢,将来也能够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

第三是所断平等,断见思烦恼、尘沙烦恼和无明烦恼,一切惑业断尽无余。

第四是事行平等,日常生活之中无论大事小事,点点滴滴,都要能够称法界性,都要能够心与法相应。

第五是理行平等,一一行都与自性相应,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能够与自性相应。

第六是无碍行平等,是理事无碍境界。

第七是融通行平等,是事事无碍。

事实上也就是《华严》上所说的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和事事无碍法界。

第八是所起大用平等,德用周遍法界。

第九是所行处平等,横遍法界,横遍十方啊,一切诸佛的刹土与自己的身心无二无别,就是契入到一真法界,知道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一个自己,都是我的真心,佛外无心,心外无佛。

第十是修行时平等,从时间上来说,是念劫圆融的。普贤菩萨的每一愿,我们看这个十大愿王,每一愿呢,都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愿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于众生烦恼无有穷尽,普贤菩萨的行愿也无有穷尽,不疲不厌。这个说明修行时平等,念劫圆融。

以上是我们说要礼过去佛,礼现在佛,札未来佛。

并且还有一个层面,我们要能够礼自性天真佛,显发我们的自性,戒定慧生佛出世,贪瞋痴起佛灭度。我们要能够成就清净心,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我们在礼敬诸佛的时候,就是成就我们的清净心的时候。修学佛法不能够离开自己的清净心,到外面去寻找佛菩萨。那样子呢,就是缘木求鱼,就是离佛道越来越远了。我们离开自己的清净心,也就离开了诸佛菩萨,所以要礼自性天真佛。

六祖大师说,“前念迷即是凡夫,后念悟即是佛。前念著境即是烦恼,后念离境即是菩提。”那我们后念悟就是佛,这一个念头,事实上这个就是说,我们每一天,都要能够保持觉照,都要能够成就清净心,都要能够保持智慧观照,要能够照见五蕴皆空。这样子呢,就是“礼敬诸佛”。我后念悟,我后念这一个念头,就是觉悟的,就是佛。

那每一天呢,我今天能够有一个念头成佛;明天呢,我更加保持,我能够有五个念头、十个念头成佛,渐渐地功夫成片。这样子呢,这个是一个非常殊胜的法门。攻其一点不计其余,在我们的这个精神的最小的一个单位,念头上下手。凡圣在一念之间,把这个念头转过来,这样子呢,念念觉悟就是念念“礼敬诸佛”。我们能够将每一天的八万四千念头,都转为清净光明,都与不生不灭的真心、自性相应。那么这个转念的功夫,就是“礼敬诸佛”,就是念念都在“礼敬诸佛”,也就是诵经,也就等于是我们每一天,都诵了八万四千卷经。所以要礼自性天真佛。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普贤行,普贤十大行愿,每一个都说“念念相续”。这个如何通呢?我“念念相续”都在礼佛,都在称赞如来,都在广修供养。这个怎么会通呢?因为我们要知道,普贤行是不可思议的圆成佛道的等觉位的大菩萨,所修行的微妙法门。他一行就具足一切行,一切行也都可以含摄在一行之中,所以说互摄互融啊,不可思议。

那我们普贤菩萨的“礼敬诸佛”的法门,是不间断,不疲厌。凡夫礼佛呢,有间断,容易疲厌。为什么?因为凡夫他礼佛,他是以生灭心来取相而礼,所以就有间断,今天拜一百拜,明天拜两百拜,其它时间呢,就没有“礼敬诸佛”,所以就有间断。因为他是生灭心来礼佛,并且是著相而礼,所以就容易生疲厌。所以我们要学习普贤菩萨,以不生不灭的真心,不著相而“礼敬诸佛”,每一个念头,都与真心自性相应,每一个念头,就都是在“礼敬诸佛”,成就平等心。

五台山有一个文殊发塔。这个也是文殊菩萨开示我们如何成就平等心。当时的五台山,那个大显通寺,原来与塔院寺是连为一体的。显通寺里面做无遮法会,十方来的一切人,都可以得到供养,都可以用斋。就有一个妇女,手里面牵一个小孩子,另一手就抱着一个小孩子,并且还有一条狗跟着,也到显通寺来赶斋了。她没有什么供养,拿剪刀剪下一缕头发,就供养给寺院里面。

这个知客就给她一份斋饭,然后她就说,“我这个小孩子跟我来的,还要有一份。”然后也就给她一份。

然后她又再说,“我抱的这个小孩子,还要有一份。”又给她一份。

然后说,“我这个狗也要有一份。”也给她一份。

最后她还说,“我肚子里面还怀了一个,还要一份。”

这个知客就忍不住了,说:“你这个人这么贪,你就是献了一点点头发,那么贪。”就呵斥她。

哪里知道这个女子马上一下子就腾空而起。那条狗就变为狮子;这个女子,就转为文殊菩萨;那个两个小孩子,就转为童子。

然后就说了一个偈子说,“众生学平等,心随万境波;百骸俱舍尽,其如爱憎何?”

修行要成就平等心,要学习普贤菩萨。但是这个在凡夫地位是很难的,凡夫因为是生灭心用事,所以很容易就分别,就起爱憎。

所以我们学习了普贤菩萨的“礼敬诸佛”的法门,应该我们以后在礼佛的时候,都要能够按照普贤菩萨这个方法,以不生不灭的真心来礼佛。因为真心遍满法界,所以我也能够现无量无边的身,到一一佛刹土去礼无量无边的诸佛。我们修三十五佛大礼拜,也应该如此地修。

并且经上赞叹说,我们礼佛的功德无量无边,每一拜拜下去,随他这个身量的大小,由这个地面到虚空之中,每一粒微尘,都是一个转轮圣王的果报。所以我们说礼佛一拜,罪灭河沙。一定要能够按照普贤菩萨的行门。

称赞如来愿

第二是称赞如来愿。

【复次善男子。言称赞如来者。】

赞叹可以得到四无碍辩的功德。称赞如来,如来有法身如来、报身如来、应身如来。《金刚经》上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这个是法身如来;《转法轮经》上说,“一切智名如,正觉名来”,这个是报身如来;《成实论》上说,“乘如实道,来成正觉”,这是指应化身的如来。

一般来说,经典上讲“佛”,这个是侧重于从相上来说,从事上来说,从修德上来说;那么说“如来”呢,是偏重于从本性上来说,从理体上来说,从性德上来说。

前面的一愿是“礼敬诸佛”,就是说我们对于佛菩萨,尊重礼拜,那我们对于凡夫,对于鬼神,对一切众生,我们也都尊敬,尊重,与诸佛没有两样,乃至于对于一切的万事万物,我们都有一个尊重心,无有差别。所以说“礼敬诸佛”是无条件的。

“称赞如来”呢?是有条件的。对于那些造恶业的人,比方说,犯杀生业的人,我们平等地按照普贤行,“礼敬诸佛”,平等地礼敬。但是对他们所做的事情,我们不能称赞。称赞,它是有条件的,必须要它的善行与自性相应。与自性不相应,我们就礼敬,但是不称赞。

我们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其中有三个人,一个是胜热婆罗门,一个是甘露火王,一个是伐苏蜜多女。这三个人,善财童子对他们是平等地礼敬、顶礼,但是没有赞叹,他们显现上面是贪、瞋、痴。

那么所称赞的果境,佛果境界是: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极微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间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会围绕。我当悉以甚深胜解现前知见。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

这个是讲所称赞的果境和能赞的因心,以及能赞的舌相。

“称赞如来”,事实上可以含摄我们的修行,无量的修行法门。

我们诵经,我们诵任何的经典,这个都是“称赞如来”;我们修净土法门,念阿弥陀佛,这个也是“称赞如来”;我们持咒,也是“称赞如来”。所以你看,我们修净土,修天台、贤首,修密,修一切法门,都是“称赞如来”的功德。非常殊胜的呢,我们《行愿品》是净土的第四经,我们念阿弥陀佛,这个就是“称赞如来”,并且是总持法门,“称赞如来”的陀罗尼法门,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善导大师说,“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释迦牟尼佛出现于世间,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就是为了把阿弥陀佛的本愿之海,介绍给众生,让大家都能够起信愿行,往生极乐。所以我们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在总持地修“称赞如来”。

我们现在讲经,听经,也是“称赞如来”。我们为了报四恩,把学佛的真实的好处利益,普遍地介绍和推荐给一切众生,这个是“称赞如来”;我们劝人念佛,这个是“称赞如来”。这一切都是“称赞如来”的法门。我们如法地修,现前的感应就是能够开智慧,能够得辩才。

“称赞如来”还有一层深意,如来是讲真如本性,“称赞如来”就是称赞我们自己本具的真如自性。

“称赞如来”的法门,在修学佛法之中非常重要。凡夫因为嫉妒心、我慢心作怪,所以总是喜欢去挑别人的毛病,挑别人的缺点;因为我慢心很重,所以好胜心很强,别人无论在哪一方面超过自己,不单单是不承认自己不如别人,反过来还认为自己处处都胜过别人。这样子就是以一种我慢心来学。所以我们要能够“称赞如来”,要能够赞叹一切众生本具的如来智慧德相;要能够显发、赞叹,自身本具的如来智慧德相。

称赞如来的功德

如来功德呢,广说就无量无边,略说是三德二利。断德、智德、悲德,是三德;二利,就是自利利他,自觉觉他。

断德上来说,断除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所显示的常乐我净的涅槃功德。凡夫总是充满了贪、瞋、痴、慢的种种烦恼;佛陀完全断除了三惑,圆证三德。

智德就是,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圆满成就,无所不知,这样子是智德。这个不同于凡夫的聪明才智,世智辩聪;能够解脱痛苦烦恼,证得真理的一种能力,大般若智慧。

悲德,一般也可以说就是恩德。佛对我们有极大的恩情,悲悯众生无始以来流转轮回的痛苦,把自己了脱生死,圆成佛道的具体修行方法,毫无保留地开示给我们,对众生充满无限的悲心,这个是悲德。所以说呢,这些展开来说,都是无量无边的功德。

“称赞如来”的法门,释迦如来也曾经精进修行过。释迦牟尼佛因地的时候,与弥勒菩萨,共同在古佛面前,发菩提心修行,释迦牟尼佛就很精进,他曾经在弗沙佛所,精进地以偈来赞颂佛功德,就是我们现在都很熟悉的、都在念的:

天上天下无如佛,

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间所有我尽见,

一切无有如佛者。

因为累劫的时间,翘勤以偈赞佛,所以释迦牟尼佛,以精进的力量,先于弥勒菩萨而圆成佛道。

“称赞如来”的法门,对于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非常契机。《首楞严经》上面,释迦牟尼佛,让二十五位圣贤、大菩萨、大阿罗汉,来说他们成就的法门,二十五圣修证圆通。然后让文殊师利菩萨,来选择哪一种法门,最适合娑婆世界的众生修。文殊菩萨就选择了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最契合娑婆世界众生的根机。经上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从闻中入;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那么我们要能够,听到声音的时候,不要缘这个声尘,而是返闻,回头来看,我们能闻的闻性是不生不灭的,所以说“性成无上道”。

《妙法莲华经》上也说,“娑婆世界以音声为佛事”。因此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上,提到修行,大多都是借助于念、诵、读、唱,比方说,念佛、持咒、诵经、唱梵呗、讲经说法,这些都是“以音声为佛事”,都是“称赞如来”。《法华经》上说,“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称赞如来功德,是音声佛事的主要内容。

我们能够修普贤菩萨的“称赞如来”的法门,是非常甚深微妙的。在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每一粒微尘里面都有无量的佛,每一尊佛都有无量的菩萨海会围绕。我以普贤行愿法门,在一一佛前都现身来赞叹。因为佛菩萨,他们已经证得了深寂的离戏光明无为法,所以具足小中现大、大融于小的无碍的境界。在一微尘中,就有十方三世一切佛土微尘数的诸佛,每一尊佛都处在无量菩萨海会围绕之中,都在转妙法轮。一粒微尘是这样子,法界之中,每一粒微尘都是这样,被诸佛海会大众所充满。这种境界,不是我们凡夫的心量所能接受的。只有以法性的不可思议的力量,诸佛如来的加持力量,普贤菩萨行愿的力量,以及自己闻思修的智慧力,才能够信解,才能够甚深胜解,朗然明观,所以现前知见。

面对如此殊胜的对境,我以普贤行门,出如海潮音,大海的海潮音一样的无量的音声;每一音声都出无量的,美妙动听的,悦耳的言辞;尽于未来漫无边际的一切时,一切劫中,不停地赞叹诸佛如来,浩瀚无边的,广大无涯的功德大海。这是“称赞如来”的法门。

关于能赞的舌根,这里面有一个比方,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这个辩才天女,可以作两种理解。

一种是《华严经如来出现品》中所说的辩才天女,是自在天王的采女。这个辩才天女,她有五百个舌根,每一个舌根都能够发出五百种音声,她所发出的每一种音声,都非常的美妙悦耳动听,好像是几百种、几千种乐器,伴奏发出来的音乐,这样子美妙的音声。那么我也以这样子的妙音来赞佛。

同类推荐
  • 佛教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传入我国。
  • 圣经故事轻松读

    圣经故事轻松读

    创世的故事告诉我们神怎样用话语从混沌中创造了有序的世界,因为“神的话没有一句不带能力”,所以人们称上帝为“造物主”,人可以从身边存在的物质认识到造物主的存在。圣经用“起初,神创造天地”一语概述了创造者、被造物和伟大的创造作为,简洁地描写了神创造万物的过程,怎样从混沌空虚中将光和暗、天和地、陆地和海洋分开。在造物主的眼中,他创造的这个世界十分美好。他使万物布满天空、陆地、海洋;他安排日、月、星辰的运转;创造飞禽、走兽和水中生物,最后,他照着自己的形像创造了人。
  • 全然接受: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联系

    全然接受: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联系

    布莱克拥有担任禅修老师和心理治疗师20年的丰富经验,在本书中对许多学生、客户的案例做了详实的分析与阐释,为我们提供系统化的实修方法,告诉我们如何转化悲伤情绪并重获完整的人格。塔拉也从身为一个女人的角度出发,陈述了她作为禅修行者,是如何面对并接纳自己的失败、伤痛与缺乏自我价值的感受;以及她的客户和学生是如何以书中介绍的实修方法,彻底接纳自己和他人。塔拉抱持慈悲与宽容之心,为重建人的尊严而奉献生命的岁月,她的教导既及时又实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每一个人都是佛,都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圆满。最重要的是,本书能够重新唤醒我们的佛性,也就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喜乐与自在的权利。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热门推荐
  • 权落红颜处

    权落红颜处

    她是启石国唯一的公主,却未随国姓,而是同生母姓墨。她母后是启石国唯一的皇后,独占后宫,受尽恩宠,却从未让皇上近身半步。如此种种,她竟从未怀疑。一次预谋使她常年困于谷底,久经离别,再回来已物是人非,知晓真相后,被逼强权加身,虽向往平凡,却只得周旋其中。
  • 美食菜肴营养百科

    美食菜肴营养百科

    常见营养元素有哪些,它们的来源是什么?如何做到营养丰富和膳食平衡?
  • 夜魅亡灵

    夜魅亡灵

    乱世时期,朝廷风雨莫测,一时间面对朝廷的明争暗斗,生活在暗处的一批妖魔瞅到了好时机,撕毁了与人类百年来的协议大肆掠夺,烧杀人类,一时建遍地血流,儿童,青年,老人的哭喊声,哀嚎声,惊恐的尖叫声充斥的朝廷中那群攀比富贵不理事物的大臣们,为了保命这时候谁会去管朝政呢?就是一个这样的乱世动荡的年代妖魔肆意民不聊生,一夜间突然出现了身怀绝技的驱灵人。他们斩妖除魔在如此混乱的时候拼尽全力将妖魔平息,但是他们所付出的代价也很大。喋血沙场,尸横遍野
  • 九玄神尊

    九玄神尊

    一个家族普通少年,因玄功陷入滔天阴谋,处处打压。不屈少年的苦苦挣扎,凭借九天玄功,上于九天取造化,下于黄泉炼碧落。大地苍茫,我主沉浮。
  • 红妆素裹,倾城女知县

    红妆素裹,倾城女知县

    新文《重生嫡女,辣手皇后》火热开坑!请猛戳。*他不知道该如何唤醒沉睡的她,然后倾其一生去告诉她,其实这个睨视天下的狂傲男人,只爱她。*她是闻名国内的美貌法官,一朝穿越成了名动天下的倾国知县。清明端方间英姿飒爽,一心只为百姓谋福,却不料款款回身间,那满身清冷便无端欠下诸多情债。他身世莫测,邪魅纨绔却内敛深沉,覆尽天下,只博一笑,是怎样的疯狂?他驰骋天下,傲然冷冽却如火炽热,运筹帷幄,肆意纵横,是怎样的狂傲?迈过烽烟弥漫,看过花落花开,此生执手之人,除你以外,不作他想!
  • 傲天神武

    傲天神武

    踩千万人为我傲世,血屠满天神魔为我大武神尊。
  • 浮云劫

    浮云劫

    简洁版:这个故事讲述了一群逗逼的穿越人在古代修仙加复仇的故事...啰嗦版:作为一个穿越人,陈可馨可以说是具备了配角的所有特征:与世无争的浮云派里逗逼的三师姐,上有极其不靠谱的师傅,下有只会卖萌的师弟,陈可馨表示鸭梨山大啊!当然,最可怕的是——当她伤感的看见自己像个弱鸡一样被经典坏人“黑衣人”小朋友杀掉后,睁开眼睛——卧槽她竟然还活着!于是怀着悲愤的陈可馨开始了她的修仙世界复仇之旅。
  • 公考爱情

    公考爱情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青春旅程的最后一站大学生活的结束。也代表着我们要告别无忧无虑的生活,步入到竞争激烈的社会校园中来。经济不景气,从外语学院毕业后的F4,都回到了温宁市。关彤和吴易峰毕业后打算回家考县里的公务员,庄亦凡因为喜欢关彤而放弃外地的工作,也准备回家里来考公务员。杨晨和王寒则合伙在县高中附近开起了酒吧。就这样一场充满青春、爱情、友情的故事展开了。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地球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地球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关于地球方方面面的知识,将逐一为朋友们解开这些谜底,且内容条理清晰,好读易懂,并配有相关插图。
  • 异界龙魂

    异界龙魂

    龙傲天因庶出从小失宠,洗礼的时候更被查出是九阴绝脉无法修炼武技,被所有人冷嘲热讽。当他的血激活了拣来流星里的神器戒指,拜神为师并修炼超级功法血法,从此开始不断变强,参军征战屡建奇功,统领大军横扫大陆,挑战最强武者,屠神灭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