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38600000049

第49章 在东北“点了一把火”(1)

在中国政治局面发展的关键时刻,失去一位阵前大将的哀痛,好几夜啮咬着邓小平的心。几天下来,邓小平的脸都似乎小了一圈。

卓琳劝他节哀,邓小平叹口气说,我当时是劝他“保守治疗”的,我当时态度要是再坚决一些就好了。

这些天,使邓小平特别忧心的,还有一个江淮平原连月大旱的消息。安徽一带的大批农民又放弃抗旱,拉家带口离开龟裂的土地,拿起讨饭棒外出乞讨。这期间他收到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的一封来信,内中谈到,目前中央的农村政策不合理处颇多,不利于农业生产,也不利于当前农村群众的抗旱。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针,似乎应对当前的农村政策进行较大幅度的改变。安徽准备在这个方面做些尝试,不然就对不起安徽百姓。

至于怎么做尝试,万里在信中没有提及。邓小平放下信函,望着窗外似火的骄阳,心田似乎也有些龟裂。

万里如果要动,他是支持的。万里一九七五年担任铁道部长期间,对邓小平的“全面整顿”贯彻得非常得力,对各个铁路局的班子都动了手术,狠狠打压了派性,一下子就使全国的大动脉得到了畅通。如今万里主政安徽,一定也会继续他的魄力与想法。

一个秉承实事求是的方针处理一切问题的省委书记,眼下殊为难得。

连续考察了安徽二十多个市、区、县的省委第一书记万里,一回到合肥,当天下午就召集省委班子开了会。农民放弃抗旱、离开土地、成群逃荒的情景一直盘旋在他脑海里,同时盘旋在他脑海里的还有一些慷慨激昂但又觉得无计可施的年轻的农村基层干部,这里面包括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那个叫刘金锁的生产队长。

万里其实是接到刘金锁的一封信以后,开始这次考察行程的。他首先就到了凤阳,并且在田头听到了刘金锁连珠炮似的对所谓的“农业学大寨”的炮轰。刘金锁那一天很激动,也很坦率,不仅话语激烈,连手势都很激烈。他在这位新任的省委书记面前显得无所顾忌,似乎他知道这位曾经在铁道战线大张旗鼓搞“整顿”的老部长一定会耐心听他意见似的。

那一天,田野上的风很干燥,刘金锁的嘴唇都干裂了,但是他的话一直如同连珠炮。他激烈地对省委书记说,我们要的不是空洞的理论,要的是实实在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方法。农民积极投入生产的动因,在农民的内心,而不是公社干部和县里的干部在大会上举着拳头喊的口号。刘金锁直截了当说,现在农村现行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政策是行“左”实右,不符合农村实际,也不符合农民人心。我不知道大寨大队的实际情况怎么样,但是不能说大寨取消了自留地,我们这里也要取消自留地;大寨那个带头人当上了昔阳县委书记之后,全县都取消了自留地。他们县里的积极性咋样,我也不清楚,但是我知道,我们这里是不能这样干的。那个人说自留地就是家庭的一个资本主义司令部,就是指挥着农民去搞资本主义,就必须要搞掉。我是不同意那种看法的,那是空想社会主义,绝对的行“左”实右。我在这里敢说一句过头话,大寨这样搞,昔阳这样搞,都不可能持久,农民会起来反对的。这不是农民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而是这种做法违背了生产发展的规律的问题,是脱离了实际的问题。

在这位生产队长激烈地打着手势的时候,万里一直在微笑,甚至对方的一些唾沫星子随风飘舞着,他也没有在意。他耐心地听着,心里想,这就是一个农民基层干部最真实的声音,而这种声音是在组织生产的实践当中发出来的。

刘金锁还对这位省委书记说,听说从山西大寨直接上调到国务院的那个陈副总理还给中央写信,要求将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过渡到以“生产大队”为核算单位,更是胡扯淡。中央幸亏没有听,听了更完蛋。

万里听到这里,不由得笑了起来,他后来才了解到,这位姓刘的生产队长是个中专毕业生,学过政治经济学。

万里离开凤阳,在其他县区视察的时候,也听到了类似的声音。有些说得很明朗,有些说得躲躲闪闪,但总的意思都是对农村现行政策不满意,认为搞垮农业生产的原因,除了大旱以外,就是政策不行。

在这个骄阳似火的午后,万里坐在闷热的小会议室里,用极其沉重的嗓音,说他没想到,安徽农村的现状是如此穷困。他举了个例子,说凤阳县有个前王生产队,紧靠津浦铁路。这个十户人家六十八口人的生产队,四户没有门,三户没水缸,五户没有桌子。队长史成德是个复员军人,一家十口人只有一床被子、七个饭碗,筷子全是树条或秸秆做的。安徽农村的情况并非个别现象。据原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统计的数字,一九七八年,全国农民每人年均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仅有七十四元六角七分钱,其中两亿农民的年均收入低于五十元。有一亿一千两百万人每天能挣到一角一分钱,一亿九千万人每天能挣一角三分钱,有两亿七千万人每天能挣一角四分钱。相当多的农民辛辛苦苦干一年不仅挣不到钱,还倒欠生产队的钱。

他还说,目前安徽的农业局势非常危急,全省二十八万个生产队,只有十分之一能维持温饱,近七成的生产队人均年收入不到人民币六十元。去年光是凤阳县,就有一万三千人逃荒。

接着,万里叙述了连月旱情的严重性,说有的农村基层干部提出,可以采取借地种麦的办法,加紧种上保命麦。否则撂荒了,旱季庄稼将颗粒无收。

万里说到这里,就扬起一份刚刚起草完毕的文件说,省委要听取农村基层干部的合理意见,采取果断措施,立即调整目前的农业政策。

万里当即吩咐,把这份已经打印出来的文件发到所有与会者的手里。文件的标题是“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有六条内容,其核心思想是,安徽农村的一切工作以发展生产为中心。

文件一发到大家手里,会议室的气氛顿时就紧张了。马上就有一个常委举手说,我反对这个危险的提法,如果明确说农村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那就和刚刚下发的中央49号文件的精神截然相反,这是完全行不通的。

另一个常委马上附和说,我们这个草案如果通过,就意味着把农民刚刚割掉的资本主义尾巴又接上了。我认为这六条,条条犯忌,条条都是犯错误的。

这时候万里就站起来了。万里把面前的茶杯盖砰砰地敲了两下说,我提醒同志们注意了,大家可以提意见,但是不能乱扣帽子!我看,这个文件的制订,遵从了毛主席实事求是的指导原则,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总是允许的吧?

会议室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省委班子的每个成员都觉得他们的书记这会儿是想动真格的了,而且是想触碰“政治高压线”了。万书记的胆子一向是大,但是大到这种程度,班子里的许多同志还是始料未及的。他们这时候又听万书记这样斩钉截铁地说,学大寨也要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大寨的有些做法不符合安徽的实际,我们不能学,也学不起,我们不能只看领导的眼色行事,一切要从安徽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必须对本省人民负责。这才是我们这个班子应该做的事,而且我相信,我们是能够做好这件事的!

虽然这个大胆的文件在这次常委会上以全票通过,但是万里也估计到会有人以某种渠道向中央反映这些情况。他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龟裂的土地要紧,安徽老百姓的肚子要紧,实事求是要紧,而那些又假又空的口号是最不要紧的。

这就是万里那天开完省委常委会后的心境。他知道,他的这种心境在中央至少是有一个人会理解的,那就是邓小平。

刘金锁当天晚上就把他在田头与省委书记单独谈了半小时的情景,告诉了神情疑惑的夏建红,而夏建红也在第二天向公社领导转报了刘金锁与省委书记的谈话内容。当然,这些内容她都是听刘金锁说的,内容可能并不完整。

公社陶书记这时候也把刘金锁叫到公社,详细询问了当时的情况。因为那一天刘金锁与省委万书记边走边谈,走得很远,把所有陪同人员都落在了后面,大家都不知道这两个人谈了什么,只看到万里书记拍了小伙子好几下肩膀。

刘金锁向大家叙述的内容,只是他对目前实行的农村政策的不满与担心,他并没有说他自己想带头做一点改革的尝试。他觉得跟公社说这些话,甚至与夏建红说这些话,都还为时过早。他只是对万里书记说了自己的想法。

刘金锁的想法,是“单干”。

“单干”比较难听,他用了一个词,叫作“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分田包干,生产责任分解到家庭”。

他记得他说这些的时候,万书记一直是很严肃地听着。万书记虽然始终没有表态,但是却伸手在他的肩膀上拍了两下。刘金锁从这两下拍的动作中感觉到了省委书记的某种赞许,可能赞许的不是他的具体计划,而是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思路。

这重要的一段,刘金锁没有向上面汇报,也没做任何透露。他知道时机可能还不一定成熟。

一个礼拜之后,正在北大悄悄排练话剧《于无声处》的田源就看到了刘金锁寄自安徽的信,感受到了他与省委书记交谈的那种喜悦。刘金锁在信中对田源说,你记得我对你说过我总要想一个办法带领乡亲们挖去穷根吧?我目前正在考虑一个计划,想把它付诸实施。如果我的计划出成效了,那对我们整个梨园公社、整个凤阳县乃至整个安徽,都会是有帮助的。其实这也是当年朱元璋要做的事情,朱元璋不也是想带领农民走出讨饭的生活吗?

田源把这封信读了三四遍,觉得刘金锁这位小老弟很有思想。田源又想,我现在每天悄悄排练的,不也是在谋求一种“振聋发聩”吗?到时候我在舞台上振臂一呼,不也是会有许多臂膀像森林一般举起来的吗?

田源在剧中扮演的是男主角李源。他们每次悄悄排练都在位置非常隐蔽的学生会道具仓库里,而且每次都把仓库的门紧紧关上,不让声音漏出去。

导演夏建国对他的表演总有一点挑剔,总是要他再来一遍、再来一遍。

而他这位“李源”,也每次都忍住气,密切配合。此刻,“李源”就大步站上一处台阶,忽然返身,以手直指一位面目不清的中年男子,大声说,你以为我不能认出你来么?——我在广场上看见过你!我在大街上看见过你!我在小巷里看见过你!我在家门口看见过你!

那中年男子后缩了一下。

一群青年男女渐渐围上来。

李源慷慨激昂地说,你以为我看不见你裤带上挂着一副手铐么?我到底犯了什么王法?

中年男子说,你,你不要无法无天!

李源说,关心人民冷暖的周总理离开了我们,我们悼念总理有什么错?我们送花圈,我们念诗文,我们怀念自己国家的总理,犯的是哪条王法?

中年男子向围观人群挥拳喊,走开!走开!

人群不理。

李源说,操劳百姓温饱的好领导被赶下了台,我们呼吁他回来有什么错?我们喊口号,我们流眼泪,我们要他回来整顿这个被糟蹋得不成样子的国家,犯的是哪条王法?

人群激动地说,他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他是英雄,他是英雄!

李源被人群高高地抬了起来。

中年男子连连后退。

一瞬间,布景电闪雷鸣。当然此刻的“电闪雷鸣”还不存在,是学生剧社的几位工作人员用喉咙吼的,但是吼声够大,近乎雷鸣。

于是,人群说,惊雷响了,惊雷响了!他喊出了我们中国人心里的声音!

李源接着就深情朗诵: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人群掌声雷动,口号震天。

导演夏建国这时候就说,好,这一遍演得好,通过了!

田源刚松下一口气,人还没有坐在一只木箱上,忽然又触电般跳了起来。不仅他跳了起来,在场的学生剧社成员,一个个都跳了起来。原来是仓库的门被人悄悄推开了,一个面目阴沉的来自学校保卫部的人员出现在了门口。

那保卫干部皱着眉说,听你们在这儿哇哇地喊口号,不是有关政治的吧?

夏建国马上笑着迎上去说,不是,哪能呢?

保卫干部缓了神色,说,那好,没事,我不过是提醒一句。

待他走后,夏建国立即对大家说,刚才进来的是谁?为什么没把门插紧?我不是再三关照过,门一定要锁紧的吗?另外,以后我们学打雷的声音也好,呼喊口号也好,都要低两个八度,不能忘乎所以。记住,我们稍有不慎,立即就砸锅。我们的演出生命在于严守秘密。

北京饭店那位上了年纪的理发师傅进了米粮库胡同,是王秘书专门把他请来给邓小平理发的。

按照中央的工作安排,邓小平要出访一趟朝鲜,但是从朝鲜坐火车回国以后,邓小平却有一个计划,要到东三省走一走。有些关键的话,他在北京讲不方便,而在北京以外的地方讲,可能会有好的效果。

有些话,在东北讲是合适的。而且,要讲就要讲透,要直接把“两个凡是”点出来,不能再打迂回战,而要打攻坚战。这样的话,让别人讲,看起来都不合适,只有自己来讲。

邓小平听着理发剪子在自己头上咔嚓咔嚓响的时候,一直在思考这个严肃的问题。那理发剪子的咔嚓咔嚓声,似乎就是他未来的专列在东北平原上跑动时的呼隆呼隆声。

这把火,我一定要点一下,他想。

这时候他就感觉到理发师傅在按摩他的头皮了。那师傅的手势轻重有致,十分熟练。

理发师说,首长,感觉好些吗?

邓小平说,好。

理发师说,首长,你有瘀啊,我一上手就有数。

邓小平说,哦。

理发师说,脑瓜子里的血,跟四肢的血一样,都要流通,通则畅,畅则和,和则安。

邓小平心里笑了一下。

理发师说,像您这样的大首长啊,心思都重,脑瓜里的血最容易淤积,一定要多按按。人家都说我这双手有福啊,能摸大首长的脑袋,人家连握个手的机会都没有。首长啊,年岁大了,不能老坐着,老开会,走得动还是要多走走,对活血化瘀有好处。

邓小平说,你最后这句话,我听得进。

理发师高兴地说,您看,给首长剃头剃多了,我这脑瓜子里也有政治水平了。

邓小平理完发以后,觉得自己的心境好多了。

邓小平在去东北视察前,想到了鞍钢。

鞍钢这个老旧的中国钢铁基地必须尽快改造。缺乏优质钢铁,中国的现代化就根本无从谈起。但是采用哪一套改造办法,还值得斟酌。这时候邓小平又想再听夏默讲一讲他随谷牧出访西欧五国的有关情况,他让夏默把一些拍摄的影像资料都带到米粮库胡同。

同类推荐
  • 诺贝尔文学课

    诺贝尔文学课

    本书为读者介绍了莫言、川端康成、福克纳、萨特、贝克特、罗曼·罗兰、泰戈尔等23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对每位作家的介绍包括作家小传和作品赏析两个部分。让广大读者能够通过了解这些作家的生平更准确地把握他们的作品,领悟他们文学创作的动机与创作的灵感。
  • 最厉害的皇帝:朕是刘邦

    最厉害的皇帝:朕是刘邦

    楚汉争霸的最后赢家,四百年大汉王朝的创建者!很多人都认为刘邦是一个无赖混混,然而,一个无赖混混能打败军事天才项羽吗?能团结一大批当时一流的人物一起打天下吗?能收拾好秦朝留下的破烂摊子吗?《最厉害的皇帝:朕是刘邦》将揭开刘邦的成功之谜。
  • 血胆将军——巴顿

    血胆将军——巴顿

    《血胆将军·巴顿(插图版)》: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袁世凯全传

    袁世凯全传

    《袁世凯全传》是一部全面介绍袁世凯生平事迹的人物传记。本书从客观事实入手,自当时的历史环境出发,再现了袁世凯在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小站练兵、庚子事变、宪政运动、丁未政潮、辛亥革命、二次革命、交涉《二十一条》、洪宪帝制等诸多事件中的所作所为,以充分揭示其历史地位和作用,而不做空泛的议论。本书着意刻画了每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国际、国内背景,使读者能够确切了解引发事件的原因,从而做出自己的判断。《袁世凯全传》还配以大量的图片,并以附录的形式,介绍了与事件相关的人和事,以增加趣味性和真实感。
  • 元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元朝十五帝

    元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元朝十五帝

    纵观蒙元历史,就是血淋淋的征服与统治的历史。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在50多年的时间里,以总数不到40万人的军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一一蒙古帝国。本书以元朝十五位帝王为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再现了成吉思汗家族的兴衰荣辱。文中既有小故事的穿插,又再现了历史原貌,极具知识性,是一部完整的元朝历史。
热门推荐
  • 兽王·九央烈马

    兽王·九央烈马

    兰虎等人来云岩城执行抓捕凶兽任务,刚下飞船就遭到了当地部落杀手的刺杀,惊心动魄中众人在向无云家族的大本营、云岩城第一大势力向家堡中安顿下来。被兰虎用“封鱼剑”击败的“粉碎机”孔敖的弟弟孔玄夜为了替兄长报仇,尽遣帐下高手,配合两个仇视新人类的将军的手下追杀至云岩城。 沙漠部落的圣女突然到访,意图与兰虎结盟,更令兰虎对向家堡的家主向天道有了全新的了解。在圣女的指点下,兰虎找到了向家堡位于沙漠中的秘密地下基地……战火重新燃起,兰虎再次举起了神剑,为生存而战……
  • 早安,夕阳

    早安,夕阳

    鬼来哟,鬼来吧~——如果遇见一只鬼,你会干什么?——没有如果啦。——。。。我就叫如果!!!——【装纯脸】我怎么知道你干什么哦。
  • 文娱终结者

    文娱终结者

    他用“小李飞刀,例无虚发”对垒“华山论剑,东西南北”;他用“莫欺少年穷”反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他用“我要这铁棒有何用”诠释“不要死,也不要孤独的活”;他用……他生活的世界有这么一群神奇的人,这群神奇的人持才傲物,总有无穷的才华,来写书写歌写诗词,来拍电视拍电影搞综艺,来创造属于他们的文娱世界。但,这是平行世界,是他生活的世界。他用,不,他说:“我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言必行,行必果,当时只道是寻常,他叫周寻常。
  • 升龙座

    升龙座

    别人靠速度制胜时;他已领悟七星步法。别人拿着上品名器时;他已手握神器冰魄。练体通脉,武技剑法;精气真气,印章神奇。寒冰宝座,升龙座,千奇百怪寻觅中。剑师,刀客;天赋武者,体术武师;还有神兽幻化,也有暗袭强人,包罗万象亘古中。前一世的嚣张狂妄,让他落得身死魂灭。可神奇灵珠又使他重生少年之时。带着消失的记忆,踏上寻找记忆的练武途,他会再次循着前世的痕迹落得身死魂灭?还是逆天改命,书写一段不朽传奇!
  • 腹黑宝贝懒娘亲

    腹黑宝贝懒娘亲

    田心,天羽国大公主,成亲当天遭遇刺客掉下山崖,六年之后,她带着宝贝女儿重归故里,招摇过市,横行霸道,开青楼,闹皇宫,惩恶人。母女俩同心协力,任你是恶毒贵妃还是嚣张公主,来一个打一个,来一双灭一双。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奈何虚与实

    奈何虚与实

    李沛军,现实里的高三狗,却在一次梦境中穿越到了30亿年前,被召唤为时间审判者去纠正过往历史轨迹的偏差.....PS:这不是小说,是骚话段子
  • 超级土豪

    超级土豪

    从小无依无靠的小农民毛小乐机缘巧合得到一个聚宝盆。这块看似不起眼的花盆,却让他得到了富可敌国的财富,权倾天下的地位,成就超级土豪。
  • 5cm微蓝

    5cm微蓝

    17岁的女孩夏溪一直依恋着自己捡来的“哥哥”夏宇夜,仰望着他就像仰望夜空中的月亮。但是,她忘记了,月亮也许正装饰别人的梦。一次偶然的疯癫,夏溪遇到了安尹辰,两人关系一路疾行,从车快速升级至床,安尹辰那太阳般的炽爱温暖夏溪也灼伤夏溪。而忽然冒出的信则如星辰般闪耀,在夏溪伤后给出闪烁的感动。一个结缘于海的水蓝色梦幻女孩,一个纠结于情的粉嫩色强势女生,“哥哥”爱上他的姐姐,弟弟爱上他的“妹妹”,姐姐纠缠于纷乱的家族式婚姻,妹妹徘徊于三个男人左右……面对爱情,抉择艰难。究竟一个个俘获?还是放手?当善良对决阴谋,真爱可以逃逸吗?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无赖王爷的宠妃

    无赖王爷的宠妃

    “娘子~你怎么能抛弃我呢?”某王爷幽怨的看着前面那一抹倩影.“哼,禽兽。”某倩影瞪了一眼身后一直紧跟着她的某男,某男看着那气冲冲地身影眼底满满的宠溺
  • 碎月如歌

    碎月如歌

    在父母的葬身之地,她穿越而来,在带给众人惊艳的同时,她也在努力寻找可以依靠的家,她谨慎地把心交付,却受到无底的伤害……倚靠宝物,她不光能穿越过来,还能穿越回去,在两个世界,她同样的骄傲,却只嫁给了一个连聘礼都给不起的人,只因为前世今生,对他的亏欠与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