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38600000074

第74章 闭幕讲话其实是启幕讲话,是进军号(5)

这个世界连续几夜都没有睡好觉。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都明显地感觉到了来自中国的冲击波。

刘金锁站在仓库门口,把头缩在破棉袄里,看着他的乡亲们一个又一个地绕过残破的土墙,弯腰钻进这座破旧的生产队仓库。

风很大,也很冷。刘金锁不住地跺着脚,跟一个个迎面而来的乡亲打招呼,但是每一声招呼都压得很低。

这又是一个秘密会议。他要率领小岗生产队的十八家农户,完成一个生产方式上的巨大的转变。

这天上午,他刚去公社会议室,与所有的生产大队、生产队的干部们挤在那台小小的黑白电视机前,听着播音员用慷慨激昂的声调播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听完以后,他甚至来不及听公社书记进行例行的学习任务的布置,头一个就离开了公社,跨上他那辆破自行车回到了小岗村,并且同时发出了全队农户立即秘密聚会的通知。

实际上,关于这次秘密聚会,各家各户已经悄悄地酝酿多日,所以大家在弯腰钻进生产队仓库的那一刻都互相点头,心照不宣。

刘金锁心里琢磨,党中央最高领导机构都已经在这么号召全党解放思想了,作为基层生产队,我们还等什么?吃饭保命与生活致富是每个中国庄稼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就冲着这个需求去布置生产,这还有什么好犹豫的?还有什么这主义那主义的?眼看过了冬就开春了,土地不等人,再不横下一条心就晚了。

本着这一信念,他在人员到齐以后就把仓库门关紧了。他看定大家说,全队十八户,都是户主,人齐了。大家听好了,咱们今天办的这事儿,是了不得的大事。

这时候有人提醒他说,要防着你那北京下来的干妹子。刘金锁说,建红去县上办事还没回来,她不在就没事儿。他又说,作为生产队长,我发起干这件事,分田包干到户,心里也是沉着石头的。大家知道,报纸上三令五申,是严禁干这事儿的。

严德旺接口说,知道,知道,这算是反革命,不然早干了。

刘金锁看十七位农户代表都点头了,便从怀中取出一页条文,说,要救自己,只有分田,只有搞大包干,没别的办法。邓小平好几次说过黄猫黑猫的道理,我也就信这句话,今天我们就按这个道理干。大家伙知道不知道,邓小平在好多讲话中都提到我们农村的问题。他说过,一块水田没种上庄稼,社员就睡不着觉。他还说,如果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就会被葬送。大家听听邓小平说的对不对?我们今天的做法其实就是按他的说法在做。我们是实事求是地挖穷根,就这样分田大包干,豁出去了。大家伙儿看怎么样?

大家都说对。

刘金锁说,大家要清楚,大包干之后,我们收下的粮食,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才是自己的。

大家又说对。

看着十七家农户都没有异议,刘金锁就拿出了已经拟好的保证书,要求大家共同来作一个保证,也就是:第一条,分田到户要严守秘密,任何人不准对外说。第二条,收了粮食,该完成国家的就完成国家的,该完成集体的就完成集体的。粮食多了,要向国家多做贡献,谁也不要犯罪!

刘金锁念完了这两条,问大家怎么样,大家都说该这样,宋学友还说金锁到底是队干部。

刘金锁说,该不该?

众人说,该!

严德旺忽然举手说,不该!

刘金锁说,怎么?

严德旺说,不是说这一条不该,我是说,只有两条不该。你条文里还缺一条。

刘金锁掏出笔来说,老严你说,缺哪一条?

严德旺说,第三条,如果生产队干部因包干到户倒霉,我们甘愿把队干部的娃抚养到十八岁。

众人一听,都有些发愣,刘金锁也皱了眉。

严德旺走到刘金锁身边,拍拍他的肩说,金锁,你是打头的,你担风险啊。你不是已经打算结婚了吗?有家就要有娃了嘛。大家伙听好了,万一打头的队干部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大家都要帮衬,把他的娃拉扯大。

大家听严德旺这么说,眼眶都红了,七嘴八舌说,就得这样,我们都愿意保证!

刘金锁说,那就这样吧,我也不客气了,我添上。于是刘金锁就取过笔,立即添写了一条。

然后就是签名与按手印,刘金锁首先签下自己的大名,然后取出早已备好的红印盒,伸出大拇指,在自己的签名后面按了一下。接着就是挨个儿签名与按手印,谁也没犹豫。

刘金锁说,不会签名的,我代签,但是手印得是自己的。

保证书很快就签好了。

严德旺说,签完了,金锁,可以分田了吧?

刘金锁说,我把队上的地图带来了,队里的地全在这儿。我事先已经分了十八块,大家认领就是。按照住家的远近分,互相谦让点儿。最后剩下的一块,归我。

严德旺说,最后一块归我就行,金锁你第一个挑。

刘金锁说,我咋能第一个挑?我是队长,当然最后一个挑。我提议,让我们队里的两位寡嫂先挑,她们家没有男劳力,要把最好的地分给她们两位。大家伙说咋样?

众人一齐说,该这样,没问题。

被刘金锁引到木桌前的两位寡嫂你看我,我看你,一时都不知该怎么挑。刘金锁弯下腰,手指地图耐心地指点说,依我看,这块好,这一块也好。

一位寡嫂忽然鼻子一酸,哭了起来。刘金锁慌了,说,怎么了,嫂子?

寡嫂说,金锁啊,咱们这么干,真的是被逼的啊,真的不是想反共产党啊。

刘金锁沉默了一下,抬起脸说,嫂子,各位父老乡亲,你们听我说,咱们谁都不是反共产党!咱们这是先走一步。大家记住我今天说的这句话,将来很多乡亲都得走这条道!再说,党中央开的三中全会闭幕了,许多好政策还要不断下来呢。放心吧,咱包干到户,也是干社会主义,就是有人误解我们,拉咱坐牢,咱也不怕。咱心底里是拥护共产党,拥护政府的。

这番话一说,在接下来的半个多钟头里,十八块地便很顺利地分完了,只是大家对刘金锁取最后一块地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刘金锁说,这有什么不妥的?你们看着吧,秋后打的粮,我不会比你们少。

刘金锁一回到家里,母亲就问他分完没有,刘金锁说分完了。母亲说没事吧,刘金锁就把严德旺增添保证书第三条的事儿讲了。母亲说乡里乡亲的,真是贴心啊,又说建红回来要知道了怎么办。刘金锁说怎么能让她知道,谁都不会给她透露一个字儿。说实话,咱把她蒙在鼓里是对她最大的保护,她可不能在政治上出事儿。

果然,三天后夏建红回到小岗村,谁见了她都笑着跟她打招呼,同往常一样,没半点儿破绽,但是夏建红仍然觉得了异样。虽说是寒风凛冽,但是乡亲们都不像往常一样窝在家里烤火哼曲儿,一个个都上了地里,有的在整理田垄,有的在修沟渠,有的在堆灰肥,都忙活得厉害。

夏建红拉着刘金锁说,这小岗我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呀,这才十几天,怎么队里好像换了个样儿了?社员干起农活来欢得很,金锁,你是怎么弄的?

刘金锁说,老道理嘛,生产力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过来影响生产力,就是这么一回事嘛。你不是学过政治经济学的吗?

夏建红说,我怎么听不懂你的话?

刘金锁说,十一届三中全会,这就是动力、活力。

夏建红想想也对,可能真是刘金锁很好地组织了学习,宣讲了三中全会精神,把大家伙“学大寨”的劲儿猛地推了上去。于是夏建红连夜写了一篇广播稿,题目是“三中全会精神学得透,小岗村学大寨更上一层楼”。第二天,公社广播站就把这篇稿子广播了。小岗村家家户户的广播匣子呱呱响,但是谁也没听见,男女老少都上地里了。

中国的土地与摆弄土地的人之间的关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其实刘金锁在安徽凤阳小岗村所做的悄悄事,不是单例,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就如冻土下的种子,已在春气之中悄然萌动了。

而上海“宝钢”的顺利开工,也使得全国工业战线的精神为之一振。宝钢开工的这一天,正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在白天的爆竹、气球、红旗、歌声、口号、眼泪与拥抱结束之后,当天晚上,坐在宝钢建设总指挥部值班室的夏默,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把电话直接接通了北京米粮库胡同。他用激动得几乎哽咽的声音对邓小平说,小平同志,我是夏默,我在上海吴淞口。今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日子,我向您报喜啊,上海宝山钢铁总厂正式开工建设了!

接着了这个报喜电话的邓小平,心里高兴。他在电话里对夏默说,你们这个经济专家组的任务,完成得很好。

夏默在电话里又说,小平同志,我顺便来向您报告一件家里的私事。我那儿子,也就是北京大学排演话剧《于无声处》的导演,也在今天入了党。我心里今天特别激动。我知道这些话不该跟您说,您日理万机,这是打搅,可是我忍不住,一颗心今天像开锅似的沸腾了。

邓小平一连声说“好,好,好”,直至搁了电话,脸上的笑意还没有退去。

见邓小平笑得这么长久,王秘书心里也高兴,走出门厅,正好碰见邓榕,便悄声对她说,老爷子这几天特别开心,脸上一直笑眯眯的。邓榕马上说,让眠眠去闹闹爷爷。我去叫眠眠,让眠眠给爷爷唱歌,对爷爷说晚安。

同类推荐
  •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1)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1)

    名人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自有许多特别之处。我们在追溯名人的成长历程时可以发现,虽然他们的成长背景各不相同,但或多或少都具有影响他们人生的重要事件,成为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契机,使他们从此走上追求真正人生的道路,并获得人生的成功。名人有成功的契机,但他们决不仅仅依靠幸运和机会。机遇只给有所准备的人,这是永远的真理。因此,我们不要抱怨没有幸运和机遇,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做好思想准备,开始人生的真正行动,这样,才会获得人生的灵感和成功的契机。
  • 自由的老虎

    自由的老虎

    作者在高二那年因一个交换生项目赴美,之后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在这个培育过无数英才、尤其是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母校里,开始了四年的生活。她写作这本书的初衷,是向自己钟爱的作家菲茨杰拉德致敬,却在查阅资料时无意发现,原来菲茨杰拉德还曾深深影响过许多曾在普林斯顿就读的学生,其中有杰出的外交家乔治凯南George Kennan,知名传记作家斯科特伯格A Scott Berg,炙手可热的金融记者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还有因写作《江城》《寻路中国》而在中国声名鹊起的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命运似乎在无意之中成为一个神秘的圆环……
  • 名人传记丛书——王羲之

    名人传记丛书——王羲之

    一位自幼喜爱书法的宦门子弟,厌弃贵族的争斗,潜心研习书法,最终将中国书法艺术推向了高峰,成为古今行书的始祖。他有着经世治国的才能和卓越的政治见解,是当时东晋王朝的中流砥柱,可留给历史的却只有一个“书圣”的称号。本书讲述了王羲之从宦门子弟到书法大家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一生的坎坷际遇,青少年读者可以通过本书的阅读,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一代“书圣”的另面人生。
  • 相对论之父和新思维首倡者:爱因斯坦

    相对论之父和新思维首倡者:爱因斯坦

    1953年,天才的物理学家、伟大的思想家爱因斯坦在总结中国为什么没有近代科学,而西方的近代科学却发展飞快时指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西方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
  • 茶者圣:吴觉农传

    茶者圣:吴觉农传

    如果说,在那悠远的唐代,茶圣陆羽曾架一叶扁舟探索了茶之源流的幽深与浩瀚,那么20世纪以降,当我们祖国的茶叶在危难中面临枯萎凋零之时,吴觉农先生,像一位高瞻远瞩的船长,引领着中国一代茶人走出困境、饶过激流险滩。本书传记了吴觉农先生将学者与茶人高尚的人格力量结合、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的伟大一生。
热门推荐
  • 完虐末世之天下

    完虐末世之天下

    系统在手,天下我有!装逼一下,美女一群!装逼一下,敌人一群!敢跟我抢妞?就算是朋友也要揍,别说敌人了!
  • 花间集新注

    花间集新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风雷刀

    风雷刀

    项羽自刎乌江,留下绝世好刀——风雷!江湖传言,得风雷刀者威霸天下。他日,风雷再现,血雨腥风,重塑江湖秩序;饮恨高歌,剑啸天下,谁晓乱世欢愁!铅华洗净,霸业空逝,恰似过眼烟云。昔日大杀之器,今日渡劫神兵!且看武林风云,谁主浮沉!
  • 化器时代

    化器时代

    一位神的儿子,手拿神器榜第三神器。“我是帝!”“你是器帝又如何,一刀屠之!”“我是神!”“你是神又如何,我将是你顶头上司!”
  • 天降桃花缘

    天降桃花缘

    穿越,无妄之灾?…天降之喜?…好吧,世人说她痴傻愚钝,竟也能惹一身桃花,岂知世上从来横祸乱飞,无人只占悲喜一端。她小心翼翼,怎奈老天将一个个“惊喜”砸得她晕头转向;遇见又错过,天降的缘又怎会真的唾手即得?……只好伸长小短手,牢牢抓住,即使做梦也不放手……———————————————————————————原名《若爱星辰》———————
  • 穿越之我是吕雉

    穿越之我是吕雉

    楚汉争霸,谁与争锋,历史遗留,英雄末路,在这么一个烽火连天的乱世中,我,21世纪的现代人穿越了,哇哈哈哈,吕雉是我,我竟然会是吕雉,看我怎样改变历史命运,怎样诠释另类吕雉新生。嫁为人妇贤惠朴实坚韧的娥姁还是唯美坚强智慧于一身的汉高皇后!爱情亲情权力一个穿越者的完美重生。
  • 暗夜星空

    暗夜星空

    邪教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组织,它起源于秦朝时期。当时秦灭六国,弄得中原大地久经战火,生灵涂汰。当时就有人利用古代的神秘传说,建立了邪教,邪教的人认为他们可以和妖魔沟通,他们精通很多巫术,但是其中有很多残忍的制度,比如每隔三十年举行一次水祭仪式,每隔三十年就要选出一位年轻的少女,他们先让少女喝下含有剧毒的酒,然后在少女的皮肤上擦上剧毒,然后丢弃在水里,成为水祭圣女,这样就算少女没有被淹死,全身上下也会被腐烂而死,而作为交换条件,魔王可以实现少女的一个心愿。所谓正邪不两立,邪教曾一度灭亡,然后在汉朝灭亡之后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当时已是北魏和南齐割据的场面,这个时候邪教才又被复兴了起来。她的灵魂穿越到了古代的魏晋南北朝,为了破除命运的诅咒,她遇到了深爱她的萧衍,以及北魏的皇帝元恪和她现世的恋人长得一样的慕容世家的公子,她的命运将何去何从?围绕邪教的兴亡,慕容世家的复兴,女该如何面对?
  • 最具影响力的政坛伟人(下)

    最具影响力的政坛伟人(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主要有政坛伟人、发明始祖、经济导师、军事将帅、科技精英、谋略奇才、企业富豪、思想先驱、外交巨擎、文坛巨匠、艺术大师。阅读这些世界名人的个人简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风采与成功智慧,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能够激励我们的理想和志向,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和事业发展。
  • 四度空间

    四度空间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着许多未知的神秘事物等待我们的发现,而这些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么简单……神秘的组织、诡异的能力、神奇的人物,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看不到的!而死亡究竟是什么?
  • 《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本书从历史名著《资治通鉴》中精选500则故事原文,加以注释、翻译、点评,旨在给读者提供一些历史知识,使读者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