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39500000015

第15章 脏象要旨(6)

“肝肾同源”是阐述五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之一,又称“乙癸同源”。由于肝与肾在五行、天干、方位等配属上,肝属东方甲乙木,肾属北方壬癸水。因肝与胆相表里,胆为腑与天干相配属甲;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为腑与天干相配属壬。所以肝脏属“乙木”、肾脏属“癸水”,习惯又称“乙癸同源”。

“肝肾同源”,主要是阐述肝与肾二脏关系之密切,其含义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1)肝肾二脏之阴可相互滋养,“肝藏血”、“肾藏精”,精与血都化源于水谷精微。且精与血在生理活动中还可互生,即肾精可化生肝血,肝血亦可化生为肾精。所以称“肝肾同源”。

(2)肝和肾均内藏相火,而相火源于命门。临床上肝或肾之阴虚而致相火妄动,常是二者并治,或采用滋水涵木,或采用补肝兼养肾之法,便是以此立论的。也可以说肝。肾两脏在临床上无论虚证还是实证,其补泻原则皆是二者兼顾的。正如《医宗必读》所说:“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另外也有人认为肝与肾两脏,同居于下焦,在生理上自然关系密切。也作为解释“肝肾同源”的理由之一。

由于肝肾两脏生理关系极为密切,当然在病理上也必然相互影响。生理上,肝血须依赖于肾精滋养,肝才能有藏血和疏泄功能活动;反之,也只有肝血充盛,使血化为精,肾精才能充满,肾才能有藏精,主生殖发育等功能活动。所以病理上,当一脏亏损时,另一脏也必然导致不足。如肾精亏损,可导致肝血不足;肝血不足也可引起肾精亏损。又由于肝肾同居下焦,肝血与肾精互生,二者之阳皆属相火,同源于命门,所以肝阴、肝阳,肾阴、肾阳之间有相互制约的关系。若因某种原因引起一方不足,就可以导致另一方的偏亢;反之,一方的偏亢还可导致另一方的不足。如肾阴不足,肝失濡养,可导致肝阳偏亢,见眩晕、头痛头胀、急躁易怒等,习惯称“水不涵木”。若肝火太盛,阳气有余,亦可伤及肾阴,导致肾阴不足,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盗汗等。由于病理上的相互影响,就决定了在临床治疗肝病与肾病必须二者兼顾,即肝血虚,补养肝血亦当填补肾精;肾精不足,补益肾精亦当滋养肝血。又如阳刚上亢往往是阴不足而致,故平肝潜阳,亦当滋补肾阴。只有二者兼顾才能使阴阳平衡,恢复正常生理活动。

“心主身之血脉”与“肺朝百脉”的中西医理解如何?

《素问·痿论》说:“心主身之血脉”,是指心脏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的作用。脉为血之府,与心相连,是血液运行的隧道,心之所以能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不已,全赖心气的作用,因为“心藏血脉之气”。《医学入门》中更明确地指出:“人心动,则血行诸经,是心主血也。”

“肺朝百脉”,朝即“朝会”之意,指全身血液,都要流经于肺。《素问·经脉别论》说:“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即脉中水谷精微之气,流行于经脉。全身之经脉(即百脉)之气,又均朝会于肺,因而有“肺朝百脉”之说。

心主血,肺主气,由于肺气贯通于百脉,故能协助心脏主持血液循行。《类经》云:“经脉流通,必由于气,气注于肺。”故肺为百脉之朝会。只有心、肺二脏相互协作、协调,才能使人体气血不断循环周流不息,清气和水谷精微得以输布全身,将其代谢的废物不断排于体外。

“心主身之血脉”,是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运行的情况是:“动脉血”从左心室驱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流向全身各器官及组织,在身体的毛细血管中进行物质交换,把氧气(即清气)和营养物质(水谷精微)运送给组织细胞,并带走组织细胞新陈代谢的产物和二氧化碳(中医统称之为浊),变成“静脉血”,流入小静脉,再经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返回右心房。这一整个循环过程,叫做“体循环”,也叫“大循环”,其动力来自心气。“静脉血”经右心房流入右心室,由右心室将其驱入“肺动脉”,然后到肺,在肺泡壁的毛细血管中进行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碳(浊气),吸收新鲜氧气,又变成了“动脉血”,再经肺静脉将血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的过程,叫做“肺循环”又叫“小循环”。同样也是靠心气推动的结果。

左心房的血再进入左心室,左心室又将动脉血输送出来。就这样,血液在由“体循环”和“肺循环”连续构成的密闭的环行管道系统中周而复始,循环无端,以保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体循环和肺循环同时进行,在正常情况下,单位时间内流经这两部分的血液量是相等的。而流入和流出心脏的血液量也相等,如果不相等,便是病态的表现。

正由于体循环的静脉血流入右心房,肺循环的动脉血经肺静脉流入左心房,所以有“诸血皆归入于心”的说法。又全身静脉血流入右心房,由右心房进入右心室,再经右心室将其驱人于肺动脉到肺,进行气体交换。这就是中医学所说“肺朝百脉”或“百脉朝会于肺”的本意。

脾与胃在生理上如何相互配合?

脾胃属土,同居中焦。脾为阴土,喜燥而恶湿;胃为阳土,喜润而恶燥。脾与胃共同完成水谷受纳、腐熟、消化吸收与输布。脾气的特点以升为顺,胃气的特点以降为和,二者经脉互相络属,配合成脏腑阴阳表里关系。

脾主运化转输,胃主受纳腐熟。胃与脾一纳一运互相配合,才能完成消化吸收输送营养的功能。如果胃不能正常纳谷与腐熟,必然影响脾的运化;若脾不能健运,也会影响胃的受纳与腐熟。所以临床上往往是食欲不振、厌食纳呆与食后饱胀、消化不良同时并见。前者属胃不受纳,后者属脾不健运。在治疗时“和胃”、“开胃”、“降胃气”,与“健脾”、“醒脾”、“助脾升清”往往是同时并用。

脾与胃在病理上如何相互影响?

脾主升清,以升为顺。脾气将水谷精微上归于肺,借宗气以输布营养周身。上至头目,旁及四肢,内而脏腑,外而肌腠皮毛。

胃主降浊,以降为和,胃将受纳腐熟的水谷,不断下传至肠中,保持肠胃的虚实更替,食纳与消化正常,气血才有化生之源。若脾胃升降失调,则必然相互影响发生病理。若脾气运化失职,清气不升,可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出现纳呆、呕恶或呕吐、嗳气、脘腹膜胀等症。反之,若饮食不节,食滞胃脘,浊气不降,也同样影响脾气升清与运化,出现腹胀、泄泻等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膜胀”,就是对脾胃升降失调的病理概括。

五脏所藏及其脏气虚实的病证表现是什么?

五脏所藏及脏气虚实的病证表现为:

(1)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2)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泾溲不利。

(3)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4)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

(5)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

什么是“三焦”?

“三焦”的含义,一般来说有三个。

(1)三焦腑,为六腑之一,《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素问·五脏别论》又说:“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从上述经文分析,三焦与脾胃、大小肠、膀胱等脏器,既是营养物的仓库,又有传化糟粕的作用,既能摄入五味化生营养,又能排泄代谢糟粕,故称“传化之腑”。在《灵枢·五癃津液别》篇对三焦阐述似乎更为明确:“水谷皆入于口,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说三焦是水谷精微之气——津液出入于肌腠之间的通道,肌腠依靠三焦为通道,才能得到水谷精气的温煦滋养。三焦不仅能输送水谷精气,并有气化功能,使气(即水气)化为津液,从玄府(汗孔)排出则为汗,从膀胱排出则为尿(即溺)。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是主管体内水液流通和排泄的器官,也是水液流通和排泄的通道,它把肺、肾、膀胱、腠理密切联系在一起,成为水液代谢贯穿始终的通道,所以称三焦为“中渎之府”(《灵枢·本输》)。在十二脏中“惟三焦最大,诸脏无与匹者,故名是孤之腑也”(《类经》)。

综合以上所引《内经》、《类经》有关记载足以证明,三焦是遍布全身内外、肌腠之间的水谷精气、津液和五脏之气出入的通道,这就是六腑中三焦的基本含义。

从现代医学观点来分析,“三焦”似指遍布于全身的组织间隙和细胞间隙,是细胞外液循行的通道,通过细胞外液的循行代谢,供给机体细胞以进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氧气、各种营养物质和酶、水、盐类,以及各种激素,并把细胞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废物引带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这跟《金匮要略》所说的“腠者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气血所注”,和《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以及《中藏经·论三焦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概括《内经》有关记述所提出的“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的记述,虽然中医西医名词术语不同,但其实质是基本相符的。由此可见,《类经》关于“三焦者,分明确有一腑,盖即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故有中渎是孤之名,而亦有大腑之形”,有主持诸气,总司人体气化功能,为元气和水谷运行之通道等认识,应该说是对中医学的重大贡献。

(2)通常所说上焦、中焦、下焦之“三焦”,与上述六腑之一的三焦概念不同。上、中、下三焦主要指人体躯干部位的划分,即横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与肺两脏;横膈以下至脐为中焦,包括脾与胃等脏器;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肝、肾、大肠、小肠、膀胱等脏器。概括其生理功能:上焦司呼吸、主血脉,将精气敷布于全身,以温养肌肤、筋骨,通调腠理。《灵枢·营卫生会》篇将这一功能形容为“上焦如雾”。又吸入之清气,和人体所需之水谷必经过上焦而纳入人体,所以又说“上焦主纳”。中焦主要腐熟水谷,并将精微物质,化生营血。《灵枢·营卫生会》篇将腐熟水谷的功能形容为“中焦如沤”。水谷必须经腐熟才能化生为人体需要的精微,所以又说“中焦主化”。下焦主要是泌别清浊,并将糟粕以及代谢水液排泄于外,《灵枢·营卫生会》篇将这一功能形容为“下焦如渎”。体内的糟粕与代谢水液必经下焦排出体外,所以又说“下焦主出”。

(3)“三焦辨证”的“三焦”。清代吴鞠通等医家将“三焦”的概念加以引申,在温病学中作为说明病理变化和病情发展阶段的一种辨证方法。主要是针对温热病而使用的,它与上述三焦的两个含义皆不相同。

从古至今,千百年来,对三焦之争,从未停息,其认识一直没有得到统一,今综合诸医家之说,略如上述,仅供参考。

什么是营气与卫气?

营气与卫气是中医学中生命物质的代表。对营气与卫气的认识应从经文人手,分以下几个方面:

(1)产生。“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此句经文说明营气、卫气产生的物质基础是水谷,产生的部位是胃。

(2)性质。“清者为营,浊者为卫”。其中的“清”、“浊”是指营气、卫气的质性,唐容川注:“清浊以刚柔言,阴气柔和为清,阳气刚悍为浊。”总体来说,营气、卫气均化生于水谷精微,营气属于水谷精微中柔和部分,卫气属于水谷精微中刚悍部分。

(3)存在环境。“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脉中,指血脉之中,所谓营分;脉外,指血脉之外,分肉之问,所谓卫分。即营气在血脉之中运行,卫气在血脉之外、分肉之间运行。

(4)运行方式。“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1)营卫沿十二经相伴行,营在脉中,卫在脉外,昼夜沿十二经行50周。

(2)卫气昼夜调节运行。昼日散行,由头部散行于诸阳经,又从脉上行于头,行于阳25周;入夜从足少阴分间入肾,以相克模式行于五脏及三阴经,所谓行于阴25周。

营卫之气的运行与睡眠有什么关系?

(1)经曰:“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说明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入于阴则入睡,出于阳则醒寤。

(2)经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荣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此句经文形象地说明了年轻人与年老的人气血盛衰影响了肌肉间气道通畅与否,进而影响气道中营卫之气运行。气道通畅则卫气能正常出阳入阴,而人昼精夜眠;气道枯涩则卫气不能应时出表入里,则引起昼不精而夜不眠。这正是年轻人与年老的人昼夜睡眠差异的主要原因。

上焦之气的发出部位及功能特点是什么?

“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一般将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以及头面部,称作上焦。上焦的生理功能为“上焦如雾”。《灵枢·决气》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说明上焦宣发敷布水谷精气如雾露那样弥漫灌溉至全身,实际上主要是心肺输布气血的作用。

中焦之气的发出部位及功能是什么?

“中焦亦并胃口,出上焦之后。”现在一般认为中焦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其所属脏腑主要是脾胃。其功能为:“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说明中焦有腐熟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化生血液的功能。所谓“中焦如沤”,实际上是指脾胃对饮食物的腐熟消化、吸收和输布水谷精微的功能,指出中焦是气血生化之源。

下焦之气的发出部位及功能是什么?

“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明代虞抟说:“脐之下曰下焦。”现一般以脐以下的部位为下焦,包括小肠、大肠、肾、膀胱等脏腑。下焦的功能为:“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即将胃传下的谷食经小肠分清别浊,其清者即水液渗入膀胱排出体外,其浊者即糟粕归人大肠排出体外。所以概括为“下焦如渎”。

为什么说三焦总司人体气化功能?

气化,总的含义是通过气的运动对体内精、气、血、津液等物质进行一系列的加工与改造作用,也可以说是新陈代谢的生化过程。

三焦是水谷精气、津液出入的通道,其气化功能是指三焦能使气化为津液,从腠理皮毛排出则为汗,从膀胱排出则为溺,从膀胱经脉发泄则为“气”。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三焦气化与肾阳之气化、膀胱之气化功能有什么关系?

肾阳的气化作用,是指肾主水液代谢的功能,主要表现肾对水液的升清降浊作用。即水入于胃,由脾上输于肺,肺气肃降则水下流归于肾。肾主水液是通过肾阳的气化作用,一方面将归于肾之水液,使清者再上升归于肺而输布全身,浊者下注入膀胱排出体外;另一方面是肾中阳气为全身阳气之根,肺的宣降、三焦气化、膀胱气化,以及脾的运化水湿等功能,都需肾中阳气之蒸化才能进行,才能维持全身水液代谢的平衡。所以说“肾主水”。

膀胱气化有两个方面:一是指膀胱的排尿作用,即《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二是指由膀胱经脉发泄则为“气”。

同类推荐
  • 气血津液病证妙谛

    气血津液病证妙谛

    本书作者分郁病、汗证、消渴、内伤发热、虚劳、积聚、厥证、血证、肥胖症、瘿病10章,以名著经典精讲、名家经验精粹、名方应用精析的形式探讨了各种气血津液病证的成因、症状及证候分类、病理转归、名医诊治经验等,以帮助中医师领悟其中的奥秘,使之悟于心中,触类而旁通,达到切实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的作用。
  • 基层医生临床综合治疗实用全书

    基层医生临床综合治疗实用全书

    本书主要面向基层医务人员,是一本全面介绍最新西医综合治疗方法的大型实用参考书。本书根据基层医疗单位和基层医务人员的特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详尽介绍了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方药疗法、推拿按摩疗法、按压经穴疗法、灸疗法、拔罐疗法、穴位贴敷疗法、刮痧疗法、针刺疗法、手足按摩疗法、饮食疗法等简便、实用、高效的治疗法;下篇详细阐述了各种疾病的现代西医综合治疗的主要方法。每种疾病都有全面详细的治疗方案,尤其突出每一治疗方法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便于诊疗时参照使用。
  • 我是医学知识大王

    我是医学知识大王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就有男女之别,通过这样的方式延续着新的生命,一代又一代的延绵不息。生命是个奇特的个体,它有着最为原始的魅力令人痴迷;它有着自身独特的奥秘激发人们去不断的认识它。如何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怎样加强疾病的自我预防?碰到伤及生命的意外情况怎么处理?如何正确的识别运用药品?……《我是医学知识大王》,以通俗讲解的形式、精炼有趣的语言生动有趣地介绍了生命健康的科学知识,以使广大少年读者了解身体结构,增强防病保健能力,更加快乐、健康地成长。
  • 骨科疾病影像诊断及护理知识问答

    骨科疾病影像诊断及护理知识问答

    本书将常见骨骼疾病以及常见护理知识收纳其中,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以利于医护人员随时方便查阅。分别对创伤、感染、肿瘤、肿瘤样病变等疾病进行简洁概述。
  • 内科急症救治指南

    内科急症救治指南

    本书由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教研室组织编写,系统论述了32种内科急症的诊断要点、治疗规范及急救步骤和医疗措施,本书内容全面,科学实用,适合临床一线医生和家庭医生学习参考。
热门推荐
  • 花季萌动

    花季萌动

    作品中的花季少女夏兮虽不是女神,却有许多喜欢她的人,她误把好感当成爱,误认为爱是永恒不变的,一次感情经历让她谨慎面对爱情,让她趋向成熟,又一次次经历,让她相信早恋是不切实际的,她走出了早恋的泥塘,淡然面对感情。。。
  • 请爱上废柴一样的我

    请爱上废柴一样的我

    因为亲眼目睹自己心爱的男朋友劈腿,并不小心掉下楼梯的童心媛,苏醒后开始过着颓废的生活。差不多30岁的女人没车没房没正式的工作,只靠做临工过活,最离谱的是她大部分的收入都会贡献给小白脸。本来以为一生都是废柴命的自己居然会再次遇上已经变成天王巨星的前男朋友,几经波折两人又在一起的故事。
  • 大傻

    大傻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
  • 寻找生命中的贵人

    寻找生命中的贵人

    贵人在什么地方?生命中有哪些贵人?如何才能找到生命中的贵人?《寻找生命中的贵人》系统论述了贵人的种类和作用,结合中外名人依靠贵人取得成功的案例,说明寻找和结交贵人的方法和途径,帮助读者更新自身的成功观念,树立贵人意识,找到自己生命中的贵人,编织一张牢不可破的贵人网络,依靠贵人的力量实现自己的雄心和抱负,克服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障碍和困难,迅速取得成功,成就事业和人生的辉煌。
  • 游戏宅异界行

    游戏宅异界行

    一个失恋的苦逼宅被雷劈到异界重生后的救世之旅。
  • 甜甜圈之我爱你

    甜甜圈之我爱你

    她是X国有名的公主,他是X国位高权重的少爷,他是X国的王子,她是X国公主的朋友,是位高权重的少爷的前女友,他和她,他和她,会擦出怎么样的火花?她和她的友谊会因他而破裂吗?一切尽在<<甜甜圈之我爱你>>!时间会告诉你答案,满足你们的好奇心!
  • 巨星作家

    巨星作家

    从一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人到一著名作家,到经历了什么,她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 恶魔的平凡公主

    恶魔的平凡公主

    一个家境平凡的她,长相甜美,但由于家境却不愿有人与她交往,身份尊贵的他,上学时被她撞了一下,看着她道歉,却有种莫名感觉,究竟,她会遇到什么?他又会做些什么?
  • 未知深空

    未知深空

    夜晚……在遥望夜空时……有你未知的领域,深邃的夜空中有无数颗星球,无数个故事,无数的历史尘埃,无数的悲欢离合。这里依然有着成长与温情,却更充斥着阴谋与背叛……远方,依旧迷茫,一个少年不得不去挣脱未知的黑暗……
  • 魔影神踪

    魔影神踪

    凌隐风本不信神魔之说,然而却无意中遇到一条修仙的小蛇,从此便一步步被带入那个修仙的世界。本以为修仙不过如此,天下间再也没有对手,却继续遇大劫,是继续还是放弃?劫该如何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