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43000000004

第4章 历法·节气(4)

天坛,它是“圜丘”和“祈年”两坛的总称。其主要建筑在坛内,即“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尤其是北面“祈谷坛”的“祈年殿”建筑,格外典型,同时亦格外引人入胜。建造宫殿的艺术大师们,将“祈年殿”建筑的设计构思,同“天圆地方”和“天有九重”及“天数”说,以及与我国独创的农业“二十四节气”密切相结合。根据古老的“天圆地方”之说,建筑大师们将“祈年殿”建筑成为圆形,以示象征天。由于自古流传下来认为是“积阳为天,天有九重”;而“九九”这二数字的概念,古时又是代表“天数”;所以建筑大师们将“祈年殿”结构的高度,设计并建筑成为九丈九,以示象征天有九重。而“祈年殿”内中央有四根大圆柱子,以示象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但为何将殿内中层和外层设计建筑成两排柱子各有十二根呢?殿内中层的十二根柱子,以示象征一年有十二个月;殿内外层的十二根柱子,以示象征每天的十二个时辰一一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那么每月有三十天,怎样象征表示呢?建筑大师们亦想出了恰到好处的办法,就是将“祈年殿”的殿顶建筑成为周长三十丈,以示象征一个月三十天。然而更巧的是:将殿内中层和外层两排柱子加起来,恰好是二十四根,它又以示象征一年春夏秋冬的“二十四节气”。

由于祭天的活动由来已久,历代形成了一套复杂的制度。以前,在霜降节气时祭天,明清时代日期有了变动,将每年的冬至节作为举行祭天典礼的日期。

祭天前,皇帝要斋戒三天,住在天坛的斋宫里。斋宫外面有一座石亭,里面有一手持戒牌的铜人,是为了提醒皇帝到这里是来斋戒的。

地坛公园在安定门外大街路东、二环路雍和宫桥以北;总面积43公顷。前身足明清两朝皇帝祭地的场所。

祭地是古代礼制的主要内容之一,《周礼》中就有“夏至日祭地于泽中方丘”的记载,自西汉末在长安城北郊那祭地之坛,历代都城都建有祭地之坛。金海陵王天德年间始在中都城通玄门外建北郊方丘,夏至日祭皇地祗。明成祖迁都北京时遵循天地合祀的祖制在南郊建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明世宗更定祀典,实行天地分祀,在北郊另建专用以祭地的方泽坛。嘉靖十三年(1534年)方泽坛改称地坛。清朝多次对地坛扩充改建,在乾隆十七年(1752年)形成现在的形制。

地坛的布局以北向为上,与传统布局方式相反。由两重正方形坛墙环绕,分成内坛和外坛,正门在西侧,朝向安定门外大街。主要建筑有方泽坛、皇祗室和斋宫,还有神库、宰牲亭、钟楼、神马圈等附属建筑,其中钟楼已无存。

方泽坛是地坛的主体建筑,坐南朝北,两层,平面正方形,坛面墁石为正方形石块。坛立面包砌黄琉璃砖,四面各八级台阶,下层东西两侧设五岳、五镇、五陵山、四海、四渎石座。坛四周有水渠环绕,名为方泽,祭前由暗沟引水注于泽中。方泽坛下层边长35米,两层总高2.53米。北京诸坛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多为方形,方泽坛是其中最高、边长最长的一座。坛以外有两重正方形围墙,墙顶覆黄琉璃瓦,四面各有白石棂星门。方泽坛的形制以古代宇宙观为依据:正方形平面象征“天圆地方”,坐南朝北的布局和坛面墁石按六八阴数铺成象征“地为阴”,黄琉璃砖瓦“地谓之黄”,以水渠环绕是附会“祭地于泽中方丘”的古代制度。

皇祗室在方泽坛正南,坐南朝北,面阔五间,屋顶覆黄琉璃瓦。平时皇地祗神位供奉于此,祭祀时才移到方泽坛上。皇祗室内檐彩画是清乾隆年间原物,为最高等级的和玺彩画,全部以凤为题材,这种做法在现存古建筑中十分罕见。

方泽坛西北有斋宫,东向,正殿七间,南北配殿各七间,配殿后守卫房各七间。东有内宫门三间。其外有宫墙一道,正门一间。大祀的前一天,皇帝斋宿于此。

“夏至”祭地每年一到夏季农历五月“夏至”祭地。一般说来,皆由皇帝亲祭。如果出现皇帝不能亲祭时,亦要由亲王和大臣代祭。如乾隆皇帝作亲王时,就曾经代表雍正皇帝进行过两次祭地的活动。

祭地的行祭礼在“祭台”上层坛的南面,正位为皇地祗,配位为先皇的神主;在“祭台”下层的东边,为“五岳”和“四海神位”,西边为“五镇”、“四渎神位”。上下层的各神位,皆各覆以三层明黄色幄幔。

祭礼,在日出前举行每年在“夏至”日出前举行祭礼。此时,祭台灯火通明,香烟袅袅,在古乐声中,身穿祭服的皇帝,在神位前上香,行三跪九拜礼,同时还要献帛、献爵、进俎,直到最后埋完祭品,祭地的祭祀活动仪式才宣告结束。

朝会与冬至节

“朝”和“会”,原为不同含义的两个字。“朝”,为古代诸侯见天子、臣见君,以及子见父母,皆通称为“朝”。“会”,如会见、聚会、聚合等。此二宇,逐渐被人们合在一起使用,使“朝会”的内容含义成为显示封建皇权尊严的一种礼仪活动形式。如清代,每逢皇帝即位、大婚、册立皇后和每年元旦、冬至、万寿节(皇帝生日)等,皇帝都要亲临“金銮殿”(即今北京故宫内的“太和殿”),接受文武百官及外国使臣的朝贺。

为什么封建朝廷将“冬至节”亦列入“朝会”大典,为什么这样重视“冬至节”呢?

古时,将“冬至”称为“日南至”,最突出的特征是: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所以,人们将冬至又别称为“短至”。但古时,人们亦有取“冬至”这天为白昼开始延长之意,故将“冬至”又别称为“长至”。

至明清两代,帝王为了以示祭祀古代科学家们对人类做出的贡献,以及以示帝王重视农业和“二十四节气”,所以,封建朝廷对“冬至”与皇帝即位、大婚、册立皇后一样,不仅重视,而且,被列入“朝会”大典,每年“冬至”这天,都要在“金銮殿”举行一次隆重的庆典活动。

“春分”祭日,“秋分”祭月

我国古代,将太阳视为“大明神”,而且生活中逐渐形成多种形式的祭日风俗。例如,从前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中和节”,就是属于祭日风俗。古籍《帝京岁时纪胜》里的记载:“京师于是日(二月初一)以米为糕,上印金乌圆光,用以祀日”。

特别是明永乐和嘉靖年问,大规模修建北京城时,封建朝廷密切结合皇帝祭祀天、地、日、月神精神生活上的需要,就取我国最早测定出的“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大节气之日,进行祭祀天地日月神。所以,修建北京城时,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和嘉靖九年(1530年),分别在京城的南面和北面,各修建了一座祭祀天地神的“天坛”和“地坛”;明嘉靖九年,分别在京城的东面“朝阳门”外和西面“阜成门”外,亦各修建了一座祭祀日月神的“日坛”和“月坛”。每年“春分祭日,秋分祭月”。(《帝京岁时纪胜》)

日坛落成后,就成为明清两代祭祀“太阳神”(太阳)的处所,每年春分日出(寅时)行祭祀。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北京著名的“日坛公园”了。

为了纪念古代科学家在历法方面的重大贡献,人们不仅将月亮视为“夜明神”,而且逐渐形成多种形式的祭月风俗。

那么如何进行祭月呢?《中国名胜词典》作了介绍,即“每年秋分亥时(人定亥时)行祭礼,配祀28宿,木火土金水五星及周围星辰。”所以,北京阜成门外的“月坛”,就成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夜明神”(月亮)的好场所。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北京著名的“月坛公园”了。

汉字与“二十四节气”相结合的“酒令”

一字多一横,两横字成二,

二月立春又雨水。

二字多一横,三横字成三,

三月惊蛰又春分。

口内多一八,口八字成四,

四月清明又谷雨。

三横又两竖,组合字成五,

五月立夏又小满。

一点横又八,拼成字成六,

六月芒种又夏至。

一横加一捺,变了字成七,

七月小暑又大暑。

一撇又一捺,并列字成八,

八月立秋又处暑。

几字两出头,一变字成九,

九月白露又秋分。

一横又一竖,加起字成十,

十月寒露又霜降。

十字旁加一,中文成十一,

十一月立冬小雪。

十一加一横,中文成十二,

十二月,大雪和冬至。

一岁始于首,为阴历一月,

一月值小寒大寒。

“知时岛”

大雁和小燕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一说起“知时鸟”,自然就会想到大雁和小燕。

雁的生活习性很有趣,一旦找到“伴侣”,就结为终身“夫妻”。一对大雁,当失去一方,另一方就再也不“配偶”结婚了。而失去配偶的孤雁,就专门为双双对对的雁群守夜打更,即雁群如遇袭击,则呜叫报警。人们将这种孤雁名曰为“雁奴”。

雁很准时,春来秋去。

每年春秋之际,迁徙的雁群,便在天空中排列成整齐的“人”字,或“一”字形队伍,缓缓地摇动着翅膀,不时地发出“嘎嘎嘎”的鸣叫声。

古时,将“小燕”名为“玄鸟”。小燕(即燕子)每年春天来,秋天去。大雁每年“热归塞北,寒来江南”。因大雁和小燕对自然气候规律性变化的反映比较典型,因此被人们看做是“知时鸟”。由于,大雁和小燕皆被选列入“七十二候”的候鸟,人们将“春分”一候的“候鸟”,概括名曰为“玄鸟至”;将秋季“白露”节气二候的“候鸟”,概括叫做“玄鸟归”;将春季“雨水”节气二候的“候鸟”,概括称作“候雁北”;将秋季“白露”节气一候的“候鸟”,概括称之为“鸿雁来”。

仓庚鸣仓庚,亦名为“黄莺”、“黄鸟”、“黄鹂”等,它属于观赏鸟。在长期农业生产和生活实践活动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仓庚”这种鸟对节气规律性变化的反映亦比较突出,即每年一到春季“惊蛰”节气,就会出现黄鹂婉转悦耳的鸣叫声。人们结合二十四节气,把它与大雁和小燕一样,也列入七十二候,作为春季“惊蛰”节气二候的候应,概括叫做“仓庚鸣”。

戴胜降于桑戴胜,属于一种鸟,嗜食昆虫,常见于园地或郊野,并遍及我国各地。此鸟的特征:羽毛长得特别漂亮,人们形容它穿了一身“花衣裳”。头上的羽冠,呈美丽的棕栗色,而又有黑色的端斑,并且有的羽毛黑斑下还有白斑;颈和胸部的羽毛,同头上羽冠相比较,为略淡一点棕栗色;下背和肩羽呈黑褐而淡棕色的横斑;翅和尾大部分为黑色。

戴胜尾脂腺能分泌臭液,起抵御敌害保护自己的作用。这种鸟尽管外表羽毛长得漂亮好看,因分泌臭液,不能惹人喜爱,不能作为观赏鸟,所以,又被人们称为“臭姑鸪”。

戴胜这种鸟,尽管它味臭,又懒得很,但它对我国农业科学方面却做出了贡献,即每年一到春季“谷雨”节气前后,正值养蚕大忙季节,就会看见戴胜鸟停落在桑树上,以此示意和提醒人们应该注意采桑养好蚕。所以,戴胜同大雁和小燕一样,亦属于“知时鸟”。所以,戴胜亦被选列入七十二候,作为“谷雨”节气三候的候应,概括叫做“戴胜降于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鸣鸠拂羽和鹰始挚鸟类中的“鹃鸠”,即布谷鸟,对节气规律性变化的反映,亦比较典型,即每年一到“谷雨”节气,它“飞而翼拍其身”, “布谷、布谷、布谷”呜叫,以示“趋农急矣”,即提醒人们农事活动要抓紧,不要耽误农时。所以自古始,将布谷鸟对节气规律性变化的这种反映,概括称之为“鸣鸠拂羽”,列入七十二候,作为春季“谷雨”节气二候的候应。

鸟类中的鹰,嘴弯曲而锐,四趾具钩爪。性猛,肉食,昼问活动。多栖息山林或平原地带。

在长期农业生产和生活实践活动中,人们发现鹰对夏季节气规律性变化的反映,比较典型,即每年一到“小暑”节气,捕杀肉食的鹰,为了生存,就会出现一种本能的“始习于击”的现象,所以自古始,将鹰对节气规律性变化的反映,概括名曰为“鹰始挚”,列入七十二候,作为“小暑”节气三候的候应。

□始鸣和反舌无声 □,鸟名,即为“伯劳”的旧称。此鸟与众鸟格外不同。鸟,一般居多春日喜鸣,如“春日载阳,有鸣仓庚。”“仓庚”,即“黄莺”、“黄鸟”、“黄鹂”。而“□”这种鸟,与观赏鸟仓庚春日喜鸣不一样,它是每年夏季“芒种”节气,才开始鸣叫。所以,它与大雁、小燕和黄鹂一样,亦被列入七十二候,概括叫做“□始鸣”,作为“芒种”节气二候的候应。

鸟类中的“反舌”,亦名为“百舌”,其特征全身黑色,唯嘴黄,善鸣,鸣声又多变化,故称之为“百舌”。“反舌”这种鸟,与“鸱”则恰恰相反,每年一到夏季“芒种”节气,反而不呜叫了。所以,将它概括为“反舌无声”,作为“芒种”节气三候的候应。

鸿雁来和鸿雁来宾及雁北乡 我国常见的有鸿雁、豆雁、白额雁等。鸟类中的这种大型游禽,对节气规律性变化的反映,比较典型,即它们“热归塞北,寒来江南。”自古始,除了将春季“雨水”节气二候的候应,概括叫做“候雁北”外,每年一到秋季“白露”节气,雁就会开始从北方飞回南方,古人叫做雁“自北而来南也。”

“知时之鸟[指雁],热归塞北,寒来江南。”“雁从仲秋先至[指先飞回南方的雁],季秋后至者为宾[雁]。”(《月令气候图说》)所以古时把秋季农历八月(仲秋之月)先飞回南方的雁,誉名为“主雁”;把秋季农历九月(季秋之月)后飞回到南方的雁,称之为“宾雁”。故将秋季农历八月“白露”节气一候的候应,概括叫做“鸿雁来”;将农历九月“寒露”节气一候的候应,概括名曰“鸿雁来宾”。

冬季农历十二月“小寒”节气一候的候应,之所以概括叫做“雁北乡”,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做了比较透彻的解释:“雁北乡,乡,向导之义。二阳之候,雁将避热而回。今则乡北飞之,至立春后皆归矣。”

鹊始巢和征鸟厉疾 鹊,亦称“喜鹊”。它为我国分布极广的一种留鸟。旧时生活中,渐渐形成一种习俗,就是以鹊噪为喜兆,故称“鹊喜”。它对冬季节气规律性变化的反映,亦比较典型,即每年一到冬季“小寒”节气,鸟类中的鹊,开始啄树枝和草等物搭巢,因冬季居多刮北风寒冷,它本能地将搭的巢门面向南开,故云“鹊知所向”。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将鹊对节气规律性变化的这种反映,作了归纳概括,说每年一到冬季农历十二月“鹊始巢,喜鹊也。鹊巢之门,每向太岁,冬至天元之始,至后二阳,已得来年之节气,鹊遂可为巢知所向也。”所以,鹊同别的“知时鸟”一样,亦被选列入七十二候,作为“小寒”节气二候的候应,概括叫做“鹊始巢”。

继“小寒”之后的节气,为“大寒”。此节气二候的候应,概括名曰“征鸟厉疾”,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做了比较透彻的解释:每年一到冬季“大寒[农历]十二月中,……二候征鸟厉疾。征,伐也,杀伐之鸟,乃鹰隼之属,至此[指每年一到‘大寒’节气]而猛厉迅疾也。”而所谓“乃鹰隼之属”,即指“鹎”,据《玉篇·鸟部》里的解释,“鹎,祝鸠也,急疾之鸟也。”所以,将这种鸟对冬季节气规律性变化的反映,列入七十二候,作为“大寒”节气二候的候应,概括叫做“征鸟厉疾”。

雉鸲和鸡乳雉,亦称“野鸡”,亦属于鸟纲,雉科。雄者,羽毛华丽,颈下有一显著白色环纹。雌者,与雄相比,体型较小,尾也较短。

每年一到冬季农历十二月“小寒”节气,“野鸡”鸣的特征是:一鸣则是雄雌同鸣,所以,自古始,将“野鸡”对节气规律性变化的反映,与别的“知时鸟”一样,亦被列入七十二候,作为“小寒”节气三候的“候应”,概括名曰为“雉鸲”。

家禽,雄鸡能啼更报晓,母鸡能孵小鸡,所以,古时,人们称为“鸡乳”。

古时,人们将孵小鸡,称之为“鸡乳”。一般说来,每年在“立春”节气前,即在“大寒”节气时,为“鸡乳”的季节。所以,“鸡乳”与别的“知时鸟”一样,亦被列入七十二候,作为“大寒”节气一候的候应,概括叫做“鸡乳”。

“知时虫”

同类推荐
  • 当代俄罗斯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究

    当代俄罗斯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究

    俄罗斯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对于俄罗斯这一多族群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族政策历来是俄罗斯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理论部分对当代俄罗斯的民族和族群理论所进行的系统阐述和比较分析,将会推进俄罗斯现代民族和族群理论在中国的认知和研究。
  • 文化创意产业前沿——对话:启迪与反思

    文化创意产业前沿——对话:启迪与反思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适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战略选择。在创意经济时代,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的相互交融、相互推动,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新时期文化的多重价值和意义,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全面认识,进而增强发展文化的自觉性,提高发展文化的真本领。因此,发展和繁荣文化建设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 军事,国家的骨骼

    军事,国家的骨骼

    在地球上,战争比和平更早出现。从人类开始出现,为争夺食物、栖息地,而发展出战争。战争从未曾长久停歇过,它几乎在每一个国家都存在过。中国各个朝代的灭亡与崛起,军事战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该书通过描述古代的战争史,展现这种文化的独特性,让人了解战争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从而更好地指引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
  • 事说石嘴山

    事说石嘴山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 人生礼俗

    人生礼俗

    所谓人生,就是人这种特殊动物的生存与生活,生存是生命的保存,往往被认为更多地带有自然性;生活则是为了生存、发展而进行的活动,更多地被赋予了社会、文化的色彩。人类未必是惟一对死亡有清醒认识的动物(据说大象也有类似人类葬礼的行为),但却是惟一能对死亡有所思考有所作为的动物。人类可以在他的生命之轮的前行运转中为自己安排种种的活动,帮助自己生存得更好,从而也使自己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人生礼谷(民俗学的规范术语为人生仪礼,鉴于“礼俗”一词更容易为大众接受,故而书名使用“人生礼人俗”)正是人类安排的使自己的生命有内容、有价值的活动之一。
热门推荐
  • 天机地王

    天机地王

    “天机”是一块有来头、有传承的石头;“地王”不是一块地,而是一个人的绰号。一块天机石,成就一个豪门。杨淮带着屈辱和不甘,意外重生在古墓中,得到迷失千年的天机石,逆天传承上身。神秘风水师、地产幸运儿,两个身份系于一身;美女、香车、豪宅、光环、机遇……纷至沓来。神秘易学、江湖恩怨、商战风云,爱恨情仇,出身草根的他,开始了逆袭地王的传奇生涯。励志、幽默,多角度、全方位、深度揭秘地产、风水等热门行业内幕。
  • 老板是条鱼

    老板是条鱼

    倒霉女学生偶遇人鱼族高富帅,本以为是一场跨种族的浪漫爱情的开始,没想到却是一段被人鱼支配的苦逼的生活的前奏,看蒋渔如何在人鱼的压迫下翻身当家做主人的吧!
  • 世界最伟大推销员乔·吉拉德的推销智慧

    世界最伟大推销员乔·吉拉德的推销智慧

    本书在讲述乔·吉拉德的人生历程的同时,着重介绍这位销售大师在销售过程中总结出的成功经验及方法、策略,并辅以销售实例,旨在帮助所有推销员有一个良好的学习途径,并不断提升自己的销售能力。
  • 魔君驸马:公主跟我回家

    魔君驸马:公主跟我回家

    一袭白衣的冷漠少年,身负着血与灵的封印,锁下的血魔是暴戾无情的存在。然,谁又知,血魔承载的并非毁灭,化身为人类模样的血魔的灵魂原是世人无可避免的劫。冰冷的俊容上永远是漠然。救赎?没有人会救他,被世界、世人放弃的恶魔,滚回地狱去吧!
  • 永恒仙狂

    永恒仙狂

    手握日月摘星辰,脚踏乾坤八方震。天若有情天亦老,仙路争锋我为狂!这是一个小人物逆天改命的故事,踏天途,震群雄,群美环绕,逍遥永恒。
  • 无限痴情:霸道狼王的溺宠

    无限痴情:霸道狼王的溺宠

    倩儿,一位单纯的深山绝色女子,幼时深山采药,无意救下一只白色小狼,却成就了一个长达千年之久的神话——狼人之恋。一代红颜倾国倾城,挑起三个绝色男人的最原始情愫,为了夺得美人,发生了情敌之间的战争,死伤无数,血流成河,奈何,几死几伤,均能化险为夷。
  • 教师创新思维与语言表达

    教师创新思维与语言表达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而思维是语言的内核,思维的内容决定语言表达的形式;思维水平的差异,也直接影响语言表达水平的高低。《教师创新思维与语言表达》由贺永立、张万仪编著,本书是作者长期思考和教学的成果,原书首次出版之后得到了学者和语文老师的认可,本书主要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创新思维的要素、思维定势及分类、转换视角进行思考、创新思维的优化及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收敛思维,以及语言表达在这些环节中的运用。中间穿插了很多相关案例和思考题,对于教师的教学具有比较强的启发性。
  • 佩离殇

    佩离殇

    你看,青山之巅谁在翘首,他剑拔山河,拈花不语,舞墨清风,霸占天下,始终是失了她。你看,天下之物被谁而倾,她,醉笑陪君三千场,从不诉离殇。
  • 回流时光

    回流时光

    时光倒流,我站在回忆的影子上看望未来——那个再也没有你的未来。
  • EXO之弃恋

    EXO之弃恋

    世界总是那么奇妙。当初的一个相遇却是以后的噩梦.....她,血族女王,从生下来就决定了命运。他们,狼族王子,各有千秋。当呆萌,可爱,冷酷,霸气,邪魅的他们,遇到封闭内心的她,是否能用温暖和爱去打开她的心扉?当她接受他们,与他们不离不弃,一件件阴谋却涌了出来。她被他们伤透了心,却还是爱他们。身份知晓,拥有着血海深仇的两组,相恋的继承者们该怎么办?这些阴谋究竟多久才是始端?幕后黑手到底是谁?她(他)们守护的爱情究竟何去何从?(本故事及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