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43000000007

第7章 春季节气与“候应”(1)

1.“立春”节气与“候应”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时间正值

·农历正月·

立春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对一年春夏秋冬季节性的认识和划分,不仅相当早,而且作了相当符合科学认识性的高度概括。例如,在相传西汉戴圣编纂的名著《礼记·孔子闲居》里记载:“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流传千古的《三字经》里,对“天有四时,春、秋、冬、夏”,亦作了认识性的反映记载,“日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其意为“此言岁时之序也。一岁之序,分为四时。应乎北斗,斗柄东指,在寅卯辰,万物发生,于时为春。斗柄南指,在已午未,万物扬茂,于时为夏。斗柄西指,在申酉戌,万物收敛,于时为秋。斗柄北指,在亥子丑,万物闭藏,于时为冬。四时之循环不已,运转无穷,寒暑迭易,而岁功成焉。”(转引自《白话三字经》)

随着社会生产、生活不断向前发展,逐渐出现了将一年中“春、秋、冬、夏”四时的首日,定名为“立春”、“立秋”、“立冬”、“立夏”,作为一年四季——春季、秋季、冬季、夏季的开始。对此,宋元时期的学者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做了比较透彻恰到好处的解释,他说“正月节[指‘立春’节气],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

那么,“立春”日,究竟在哪一天,有什么规律性呢?东汉时期的学者高诱在注释名著《吕氏春秋·十二纪》里的文句“是月也,此立春”时,作了具有规律性的认识解释,他说:每年“冬至后四十六日而立春,立春之节多在是月也。”(指“正月”)古籍《燕京岁时记》里,亦云“打春即立春,在正月者居多。”

若说起“立春”这个节气来,古时候,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人们的思想意识里,极为重视,重视到什么程度呢?这里,可举上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一个例子,就是《礼记·月令》里记载:

是月也,以立春。先立春三日,大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齐。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反,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庆赐遂行,毋有不当。

《礼记·月令》里记载的这段文字,其意大体上是说:今日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习惯俗话所说的“打春”,即指“立春”,其时间规律,一般说来,每年在正月(征月)者居多,故云“是月也,以立春。”而且每年一快到“立春”这个节气的时候,即在“立春”前三天,朝廷特派出巡之大臣,——大史拜见天子云;“某一日是立春,陛下或曰‘朕’应在这一日昭示自己(天子)的德行。”天子于是就“斋戒”三日。而所谓“斋戒”,是指古人于祭祀之前,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以示诚敬,称为“斋戒”。不仅是以此种形式表示重视“立春”,而且特别是一到“立春”这天,古时候的统治者——“天子”或曰“真龙天子”帝王(皇帝),尤其讲究要亲自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郊举行迎春大礼。礼毕返回朝堂或曰朝廷后,天子或曰帝王、或曰皇帝、或曰“朕”,要进行赏赐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们;同时,还令“三公”发布天子的恩德命令,以示天子行善事,布施恩惠,表明“真龙天子”周济天下贫乏困苦的“兆民”——百姓,并强调不要出什么偏差;以此示意“真龙天子”帝王或曰皇帝是极为重视“立春”的。

极为重视“立春”的思想意识,延续了几千年,一直延续到清代。这里,只要将清末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里记载的原文转引出来,您一阅读,就会使您深切地感到:在人们的思想意识里,是极为重视“立春”的。

所以,第二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燕京岁时记》里的记载:

打春即立春,在正月者居多。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至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日打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日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

谨按礼部则例载:立春前一日,顺天府尹率僚属朝服迎春于东直门外,棘役舁芒神土牛,导以鼓乐,至府署前,陈于綵棚。立春日,大兴、宛平县令设案于午门外正中,奉恭进皇帝、皇太后、皇后芒神土牛,配以春山。府县生员舁进,礼部官前导,尚书、侍郎、府尹及丞后随,由午门中门入,至乾清门、慈宁门恭进,内监各接奏,礼毕皆退。府尹乃出土牛环击,以示劝农之意。又涌幢小品载,前明正统中,每岁立春,顺天府别造春牛春花进御前及仁寿宫,凡三座。每座用金银珠翠等物,费钱九万余。景皇即位,谕明年春日当後增三座。宛平坊民相率陈愬,乃以时花充用。

“立春”节气与“候应” 所谓“候应”,是指我国独创的农业二十四节气,其特征是:以五日为一候,三候十五日为一个节气,一年四季为“二十四节气”,共有“七十二候”,而每一候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叫做“候应”,表示一年中“物候”和“气候”的一般变化情况。因其随节候而变异,故称“物候”。例如,唐诗人杨炯在《登秘书省阁诗序》里,就说到了“物候”,他说“平看日月,唐都之物候可知。”唐诗人杜审言在《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诗里,亦云:“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其实,所谓“物候”,概括说来,其内容主要是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从我国历史上来看,有关物候的记载,亦甚早,例如: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写的著名的杂家代表作《吕氏春秋》里,就已经有记载了。“物候”,可作为指示农时以确定农作物栽培技术的一种依据,亦可用以预报天气的参考。

总而言之,农业二十四节气的“七十二候”的“候应”,其内容尽管繁多复杂,但概括说来,其“候应”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生物物候,其中有动物的,如鸿雁来,寒蝉鸣,蚯蚓出,螳螂生,□始鸣,鹿角解等;亦有植物的,如桃始华,萍始生,苦菜秀,半夏生,禾乃登,草木黄落等。另一类是非生物物候,如凉风至,白露降,雷始收声,水始冰,虹藏不见,天气上升等。农业二十四节气的“七十二候”起源甚早,《逸周书》中所记载的已告完全确立。对农事活动曾起过一定作用。

“立春”节气的三候应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东风解冻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对自然界反映出来的一种自然现象,即对“风”的认识,不仅是比较早,而且归纳总结出相当符合科学的认识,即认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其风的规律性,有“八方风”,即除了有方向比较正的“四风”——东、南、西、北风而外,还有偏方向的“四风”——东北、西北、东南、西南风(《观象玩占·八方暴风占》)。

不仅如此,而且密切结合农业生产和“二十四节气”的需要,人们还进一步具体归纳总结出每年基本上从“立春”开始,到“春分”这段45天时间内,居多刮东风。特别每年“立春”后10天左右,就到“七九”河开的时候了。因为东风对春季或曰“春天”开始一“立春”节气规律性变化的反映,比较典型,所以被列入了“七十二候”,作为“立春”节气一候的“候应”,归纳叫做“东风解冻”。

蛰虫始振 虫类中,有的“冬眠”,亦称“冬蛰”,即冬季不活动和陷入“昏睡”的状态。凡是这类“蛰虫”,其特征是每年一到“立春”,天气开始渐渐转暖和了,从农业生产上来说藏在泥土中的各种“蛰虫”,随着天气转暖的变化,亦就结束“冬眠”不食不动的“昏睡”状态,而渐渐振作起来。为提醒和引起人们在农业生产重视防治地下害虫,有利于农业生产,有利于农业能够“五谷丰登”,所以将“蛰虫”对节气规律性变化的反映,归纳叫做“蛰虫始振”,列入了“七十二候”,作为“立春”节气第二候的“候应”。对此,在古籍名著《礼记·月令》里,就已经有记载了,即云:“[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

《吕氏春秋·十二纪》、《周书·时训解》、《礼记·月令》,皆日正月节[指“立春”节气]的“候应”,为“蛰虫始振”,只有《淮南子·时则训》里云:“蛰虫始振苏”,虽然多了一个字,但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鱼上冰俗称,学名为“鱼陟负冰”。在长期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发现水中的鱼,对节气规律性变化的反映,亦比较典型,即每年一到“立春”节气,河流渐渐开始融化时,鱼就会从水底下游浮上近于冰。所以,被人们俗称为“鱼上冰”,并被列入了“七十二候”作为“立春”第三候的“候应”,归纳叫做“鱼陟负冰”。但为什么被人们俗称为“鱼上冰”?对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学者吴澄做了比较透彻的解释,他说“鱼当寒威之时,伏于水下逐其温暖,正月阳气即上,鱼游于水,上近于冰。”

其实,“立春”节气的这一“候应”,在著名的《夏小正传》里,就已经有记载了,指出正月节(指“立春”节气)三候的“候应”,为“陟,升也。负冰云者,解蛰也。”其意思是说,每年一到正月,天气开始渐渐转暖,鱼由水底上升近冰层之处,如背负冰然,故曰“鱼陟负冰”。所以,在《淮南子·时则训》里,就出现了“鱼上负冰”,不仅如此,在生活实践中,渐渐就出现了人们干脆就叫做“鱼上冰”。

最后,说一说“立春”节气的三个“候应”,在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写的著名的杂家代表作《吕氏春秋·十二纪》里,不仅是有记载,而且亦还有东汉时期的学者,高诱所作的解释,其原文为:“立春”节气的三个“候应”,叫做“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东方木,木火母也。火气温,故东风解冻”,“蛰伏之虫,乘阳始振,动苏生也。”“鱼鲤鲋之属也,应阳而动,上负冰。”

2.“雨水”节气与“候应”

——獭祭鱼·候雁北·草木萌动

雨水 “立春”后,继之为“雨水”。其一般规律性,每年一到此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或俗称的“下雨”,就会开始逐渐增加。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出现人们将“立春”后的节气,归纳叫做“雨水”。对此节气,宋元时期的学者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作了如下解释,他说每年一到“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水者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

獭祭鱼一年农业生产中,秋季能否“五谷丰登”,与春季能否“风调雨顺”关系极为密切。所以,自古始,出现祝愿春季能够“风调雨顺”,秋季才会出现“五谷丰登”的好年景,这属于农家历来喜丰收的一种美好愿望。随之就产生了人们精神生活上的一种寄托,而比较典型的事例,就出现了每年一到春季“雨水”节气时,人们讲究捉拿“贼鱼”进行祭天,以示祈求“天神”保佑春季或曰春天能“风调雨顺”,秋季才会有“五谷丰登”的好年景。对古时候,社会生活实践中,出现的这种情形,宋元时期的学者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作了记载,他说“祭鱼,獭一名水狗也,贼鱼者也。”“祭鱼,取鱼祭天也。”所以,古时候,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就逐渐出现了人们将“立春”后继之“雨水”节气一候的“候应”,归纳叫做“獭祭鱼”了。

对“雨水”节气一候的“候应”,在古籍名著《礼记·月令》、《吕氏春秋·十二纪》、《周书·时训解》、《淮南·时则训》里,皆名曰为“獭祭鱼”。

候雁北 自古始,雁是属于鸟类中的一种大型游禽,对节气规律性变化的反映,尤为突出,用宋元时期的学者吴澄的话来说,叫做“热归塞北,寒来江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以,雁被列入“七十二候”,作为“雨水”节气第二候的“候应”,归纳为“候雁北”。

然而,对“雨水”节气的这一“候应”,在《夏小正传》里,却名为“雁北乡”,为什么?有这样一段文字,请您阅读和欣赏“先言雁而后言乡者何也?见雁而后数其乡也。乡者何也?乡其居也。雁以北方为居。何以谓之居?生且长焉耳。九月□鸿雁,先言□而后言鸿雁何也?见递而后知之则鸿雁也。何不谓南乡也?曰:非其居也,故不谓南乡。记鸿雁之□也,如不记其乡何也?曰:鸿不必当小正之□者也。”

草木萌动其一般规律为,每年一到“春季”“雨水”节气,大地上的百草树木,逐渐开始发芽新生。按照宋元时期的学者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认识和解释,叫做“天地之气交而为泰,故草木萌生发动矣。”按照《吕氏春秋·十二纪》的认识和解释,为每年一到正月,即“是月也”,“立春”节气三候的“候应”,因为此时,“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合同”,故为“草木繁动”。所以,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逐渐将这种认识,归纳为“草木萌动”,并被列入了“七十二候”,作为“雨水”节气三候的“候应”,叫做“草木萌动”。

对“雨水”节气和它的“候应”——草木萌动,在古籍名著《礼记·月令》里,则不仅有记载,而且在其文字里,充分反映说明古代时,其帝王或曰“天子”,是极为重视的,下面请您阅读和欣赏原文,即可一目了然。

《礼记·月令》里的原文:

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径术,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必躬亲之,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

其原文大体上是说,每年一到农历正月“雨水”节气,自然气候变化反映出的一般规律性,可以说是“天气下沉,地气上升,天地之气融为一体”,所以大地上的百草树木,就会渐渐开始“萌动”,或曰“萌芽”。古时,每年一到这个季节时,帝王或曰“天子”,就要下命令布置农事,派遣主管农事的官员住在东郊,主持修复耕地边界,将小路、小沟等,进行查明修正(或曰“修整”)。要认真考虑各种不同地形,因地适宜种植农作物;不仅如此还要把五谷种植的方法教给农民,这一切都必须得亲自去做。特别是当田地清理(或曰“整理”)完毕,要先确定种植方法,农民才不会迷失方向,或曰农民才不会迷惑。

其实,《礼记·月令》里记载有关这方面内容的文字,在《吕氏春秋·十二纪》里亦有,这里就不再重复。

然而,有趣的是:偏巧,古时认为每年一到农历正月(征月)的季节,一般规律性是“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合同,草木萌动”,这种认识使明代大小说家吴承恩亦受到了影响。为了紧密配合虚构、夸张、刻画描写神话长篇小说《西游记》内容上的需要,吴承恩巧妙而又恰到好处,将“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合同,草木萌动”的内容,亦给撰写进了小说《西游记》第一回里了。

下面,请您阅读和欣赏一下原文,亦是挺有意思的。《西游记》第一回里的简短原文:

……。历曰: “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阴阳交合。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寅会,生人,生兽,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日,人生于寅。

这里很显然,吴承恩并没有原封不动将其文句照搬进《西游记》小说里,而是加以修改,即将“地气上腾”修改成为“地气上升”;将“天地合同,草木萌动”,给修改成为“天地交合,群物皆生”,尽管是作了这样的修改,其实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实质上其认识是一样的,为了创作《西游记》小说内容上的需要,做这样的修改应用,亦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3.“惊蛰”节气与“候应”

——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时间正值

·农历二月·

惊蛰 自然气候一般的规律性,每年一到农历二月,天气转暖,雨水逐渐增多,并渐渐开始出现有春雷的现象,随之冬眠的动物,就渐渐出土活动。所以,古时候社会生活实践中,渐渐就出现了人们将“雨水”后的节气,归纳为“惊蛰”。

对农业“二十四节气”中的这一节气,宋元时期的学者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做了比较透彻的解释,他说:每年“雨水”后十五日,斗柄指甲,为惊蛰二月节。《夏小正》曰:正月啓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为雷,故日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同类推荐
  • 走过风雨——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化

    走过风雨——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化

    经历苏联解体、政体更迭与经济震荡的当今俄罗斯文化表现出鲜明而复杂的转型特色,这种特色深刻体现在俄罗斯文学、艺术和传媒的发展进程之中。正因为这样,本书将分别从上述三个方面对此作一描述。内容包括: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学,转型中的俄罗斯艺术,转型中的俄罗斯传媒三方面。
  • 春节

    春节

    春节,俗称新年,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为悠久、内涵最为丰富、庆贺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几千年的岁月长河中,赤县神州的亿万子孙,从呀呀学语,就巴望过年,到耄耋高龄,仍难忘贺岁。一年复一年,谁曾不过年?说起新年的掌故和风俗,人人都能津津有味地来上一段。剥一句旧时的名言:中华儿女,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他都可以凭春节的风俗和记忆,给自己找到同胞。
  •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信仰仁爱、和谐、真诚。以前我们提倡文化的复兴,现在我们需要提倡信仰的复兴,信仰的复兴是一项宏伟的精神家园建设工程。民族的复兴,文化复兴是基础,信仰复兴是关键。过去十年间,我们的文化已经走上复兴之路,现在正迎接中华民族伟大的信仰复兴。复兴是在保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我们永远恪守夫子“述而不作”的原则,不是创造、不是革新,是接受、是弘扬。关注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建设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这是一个漫长而温柔的呵护过程。我们在这里赞美的信仰,就是中国人的传统信仰。我们看到,传统的精华,正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贡献巨大智慧。我们的信仰就是人类的共同信仰:我们用仁爱、和谐、真诚,建设人类共有家园。
  • 关中方言代词研究

    关中方言代词研究

    最近几年来,陕西省关中地区的汉语方言引起了海内外方言学家的广泛注意。这个地区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和人文地位,是研究汉语方言互相接触,互相交流,进而研究方言发展演变的一个典型地带。孙立新先生是关中人,倾注心力于关中方言多年,著有多种论著。现在读者看到的《关中方言代词研究》,是其中最新的一种。研究方言很需要区域性的全面比较和描写,它可以展示多种相邻或相近方言的共性和特性。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更需要区域性的专题研究,它可以使研究更加深入,讨论更加集中深刻。这是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的。很显然,《关中方言代词研究》是一种专题性的研究,是值得读者一读的。
  •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

    “国学”一说,最早见于章太炎先生的《国故论衡》以及《国学概论》演讲,又可称为国故。国学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以及历代史学等内容,形成了恢弘的经、史、子、集四大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热门推荐
  • 创战国

    创战国

    入秋,微风,小雨,长平。漫漫大地,万里伏尸。周赧王四十五年,秦军越过韩国决战赵国于长平,赵军大败。战场尸横遍野,马革裹尸。天空微风细雨,唯有大地怜悯着战场上的英豪。
  • 来自外星的我

    来自外星的我

    琴樱因为回归星球而发生意外,重伤跌落地球,丢失记忆……琴樱是来自外星的人,因为去别的星球接待客人回来的时候传送器出现了故障而掉落地球。
  • 慎世苍歌

    慎世苍歌

    宿世命,轮回劫。太古恨,千年别。幽冥祸,本无邪。众生叛,半道决!
  • 紫眸魅世:全能三小姐

    紫眸魅世:全能三小姐

    她,慕容家传人,明面上是医学圣者,一手银针出神入化,实际则是杀伐果断的杀手。她,废物嫡女,人人可辱。当她换成她,昔日的懦弱无能成就了今日的有所担当。迷茫的双眼闪烁着狡黠,那竟然是暗紫的。退去面具,墨发飞扬,此刻光芒万丈,风华绝代。膝下更是灵兽成群,美男相伴。拂开云雾,站在她身旁的却是···而她的真实身份竟是···本文轻松,男女主腹黑强大,望多支持
  • 中职生就业指导读本——成功求职全攻略

    中职生就业指导读本——成功求职全攻略

    求职,是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向企事业单位寻求为其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的一种过程。本书能教会你如何求职,从如何准备就业材料到面试、笔记,及就业手续的办理。
  • 快穿之恶毒女配要逆袭

    快穿之恶毒女配要逆袭

    各位书友好,此书为快穿文啦!有很多很多的位面,等着宿主去呢。“宿主大人,女主在教室!”“废话,我当然知道!”“宿主大人,你很棒”“这不是事实吗?”“宿主大人,你太聪明了”“从小就是这样”“宿主大人,你怎么知道答案”“废话,那里不就写着”“我怎么没看到”“大概因为你没眼睛吧”“宿主大人,你竟然算出剧情来咯”“是人都会。”“宿主大人……”某系统还没说完,就被一个鞋子砸中!“别废话,我要去下个任务了!”
  • 异世凡人之混沌

    异世凡人之混沌

    人生是自己选择还是被别人选择,拥有无上的力量是或就可以走自己想走的路
  • 反恐精英之断刃

    反恐精英之断刃

    这里有最精锐的反恐战士。这里有最残暴的恐怖分子。激情、热血、硬汉、柔情……铁肩担道义,铁骨铸忠诚。
  • 绝世行者

    绝世行者

    吴江因天生携有天地秽毒成为废物,机遇偶然的遇到异时空神秘生物,从此受尽磨难为努力修行,意外惊喜的本源灵力,风中注定活今世情缘,坎坷拼搏,走上逆天绝世的修行之路。
  • 傲视凌天

    傲视凌天

    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世界,五域鼎立,禁地现世,魔王破封,中州圣战,书写着可歌可泣的故事。百族鼎力,争斗不断,谁将问鼎乾坤?三大神体,十大圣体依次出世,书写出一代人的辉煌。少年身负阴阳神体,踏五域,闯禁地,剑指魔族。嬉笑怒骂中高歌猛进,书写出属于自己的不朽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