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夜雨涨秋池,山风急吹,山雨更急,东方上善伫立房前檐下,抬眼望天,寻找天权之光。
今夜无星,云雾笼罩,雨幕重重,天地阴沉。
东方上善走进房内,席地而坐,打开神识,向北方的天空探去,希望能够有所收获。
初时,神识千里一瞬,直冲九霄,片刻过后,似有阻碍。神识尽头,缓慢穿行,时而凝滞徘徊,时而突飞猛进,时而摇摆不定,时而停滞不动。
神识越飘越远,象一片轻盈的羽毛飞舞在狂风中,只是拼命挣扎,却没有落地。
天地之间似有天地罗网,那无数光线,或隐或现,但对东方上善而言无任何亲近感,看来,那是别人的菜。
那片羽毛继续挣扎飞舞,寻寻觅觅,想找一点落脚之地,而狂风肆虐,似乎目标又遍寻不着。
就在东方上善感觉希望渺茫难以为继的时候,那片狂风中的羽毛似乎被定住了,不再飘荡。
因为一根线缠住了她,绕着她,把她固定了下来。
星光缠绕神识,二者再不分开,一刹那,熟悉的感觉充斥全身,那么温煦,那么愉悦。
这样也行?
东方上善的幸福来得猝不及防,不论晴空还是阴雨天,都不影响星与人的联系,太好了,这对急需锤炼自己,恨不得向老天再借九年时光的东方上善而言,太重要了。
东方上善非常兴奋,觉得自己的前景一片光明。
甚至,东方上善还思考着一个问题,白天无星,是否可行?
东方上善不知道自己现在的修炼情形。是否已经开始修炼?这样的引星光入体是否有效?他都不知道,但是,东方家学以及大陆武学基本常识,还是比教熟稔的,要知道,为了能够走上武修一途,东方上善连命都可以搭上,相关的准备工作,可谓是十分充分,一应俱全。
九洲大陆所有修者皆以天地灵气为本,化真元之力,巩后天之基,冲先天之境。一般六至十岁即启智,测定身体与天地灵气的亲和度。亲和度在百分之八十以上者,皆为天赋优异,传闻九洲大陆武圣姜尚七岁测得亲和度为百分之九十五,修行两百年,最终冲破九境瓶颈,成就武道至境,人、妖两族所属圣阶高手分封神位。再就是九洲大陆大秦王朝太上皇,当朝武道第一人秦政九岁测试其亲和度为百分之九十,现已经过百岁,据传已达九境初阶,登堂入室窥得仙班指日可待。
亲和度在百分之五十以上者,即可由五境强者醍醐灌顶,打开身体宝藏,接纳天地灵气,开始洗精伐髓,只有洗髓成功,才算进入修者行列。
亲和度在百分之五十以下者,一般八境强者都不敢保证可以帮助其洗髓成功,除非九境之上的圣阶高手自损百年修为,以下跌两个境界的代价,才敢一试。
平时五境强者也是极为少见,一般武修世家,五境强者都不多,何况还要九境之上的圣阶高手自损修为境界下跌?因此,在亲和度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想踏入修者的行列,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寻常人家的子弟,如果亲和度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则依靠某个武修世家,获得醍醐灌顶机会,从此脱离凡夫俗子,改变自身命运。即使不能超凡脱俗踏入圣阶,也可以一世荣华富贵,保得家人一生平安。
洗髓之后引天地灵气入体,转化为人体真元,真元达到一定容量,才可以导真元游走全身一周,真元导游九九八十一周,即入通灵境界,脱离凡俗体质,即为三境。
三境通灵,灵选修行方向。有人以剑通灵,剑灵成型,御剑飞行;有人以刀通灵,刀灵凝聚,隔空斩首;有人以体通灵,灵体为器,铸就金身。
这是人三境,之后为地三境,天三境,即第四境至第六境,第七境至第九境。
东方上善无法启智,更谈不上引灵气入体,但这并没有让东方上善丧失一颗修者的心,平时看的,听的,想的,做得都是武修,关于修行的知识一点都不比别人少。
没吃过猪肉,但见过猪跑。
但是,引灵气入体与引星光入体毕竟不同,况且自己从来没有听闻过类似的事情,虽然身体从未感到不适,相反感知变得更加灵敏,身体变得更加柔韧,但东方上善仍然不敢盲目向前,家有名师,为何不用?
东方上善准备找爷爷谈谈。
就在东方上善神识与光线缠绕的那一瞬间,千里之外的京都城西,两座庙宇模样的三层建筑物里,一块铜卦轰地炸开,而附近六块铜卦完好无损。
损坏铜卦居另外六卦正中,七卦依稀北斗七星排布,而损坏的铜卦,正是天权所在。
庙宇模样的三楼檐下,三个大字闪着金光:司天台。
司天台,钦天监府。
千里之外的大秦皇宫养心殿深处,一道身影仰望星空,长叹一声:摘星之源,引星之力,难道又是大乱之兆?
万里之遥的黑海深处、偏远未知的蛮荒地带、相传九州大陆几大圣地等,隐隐约约不断有意念传出:大陆又有谁突破九境?
东方上善根本不知道神识牵引星光入体的意义。
大陆强者只能引动天地灵气,八境之下,不敢动念,意念离体,一旦受损,轻则折损大量寿元,境界下跌,重则神念崩塌,丢掉性命。
星光照人,无声无息,人引星源,惊天动地。
星光万千条,我只取一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