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54900000010

第10章 找寻失落的文明(5)

因此,无论是谁选定的这个塔址,都应该对地球体结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等有充分了解。显然,在五六千年前的古埃及人不可能具有这种能力。

谁能相信,这一系列的数据,仅仅只是些偶然的巧合?

此外,人们通常把52°的角称为“自然塌落现象的极限角和稳定角”。奇怪的是,金字塔正好是51°50"59"。这说明,它就是按照这种“极限角和稳定角”来设计和建造的。

还有,金字塔的塔基正好处于磁力线中心,它随着磁力线的运动而运动,随着地球的运动而运动,因此,它所承受的振幅极其微弱,地震对它的影响也就不大了。

但是,好几千年前的古人,怎么知道52°角是稳定角?又怎么知道把庞大的塔基奠定在磁力线的中心?这仍然是一个难解之谜。

■ 金字塔能量之谜

有科学家们研究表明,金字塔的形状,使它贮存着一种奇异的“能”,据说,这种能量有着许多用途和奇特的功效。

把种子放在金字塔模型内,可加快出芽。断根的农作物栽在模型内的土壤里,可促其继续生长。金字塔形温室里的作物,生长快,产量高。

金字塔形是一种简单的几何图形,其模型的制作和试验都很简便。据介绍,可采取底边长12厘米,棱长11.4厘米,高8厘米或底边9厘米,棱长8.55厘米,高6厘米两种比例。模型的大小可根据被试验物情况,从8厘米至2.3米高。试验时一定要对准南北方向,不要把模型靠近墙壁、金属物和电器旁。

有人说金字塔形的构造物,其内部产生着一种无形的、特殊的能量,故称之为“金字塔能”。

法国人博维用硬纸板做了一个底边0.9米的大金字塔的模型。并将其4个方位配合上东西南北的方向,再将猫的尸体放在与墓室相同的距底部1/3高度之处。结果他发现过了数日,猫的尸体竟然变成了木乃伊。

接着,他又用肉片及蛋等加以实验,结果确认不论放入什么全都不会腐烂。

所谓的“金字塔能”究竟有没有?它是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引出上述种种神奇的效果?为什么它正好聚集于胡夫殡室的位置上,即塔高三分之一的地方?这是巧合,还是古人已掌握了这种能源?

各国的金字塔谜们大多认为,“金字塔能”是当代科学还不能解释的“客观存在着的一种自然现象”。在这个前提下,有的人认为金字塔形状等于一个大镜头或电容器,里面积聚着无名的能源;有的人说金字塔形状能在其内部聚集宇宙射线、磁性震荡和某些未名的射线。

此外,还有的人设想这种能源是由于某种宇宙的力量和地球引力相结合的产物;有的人推测金字塔形内部能产生一种高频震荡,影响着人体的细胞和肌肉,使之处于最佳状态;有的人解释说,不仅是金字塔形状,各种形状和大小的构造物都会在其内部产生一种力场,一种能源。这种特殊的力场或与自然力场相互抵消,或增强或减弱自然力场。

■ 英格兰巨石阵的疑团

在英格兰南部的索尔兹伯里,耸立着一组高大的巨石阵。一根根巨大的石柱排列成几个完整的同心圆,巨石高约5~10米,一般重量是25~30吨,石阵周边是直径约90米的环形土岗和深沟,紧靠土岗的内侧由56个等距离的坑构成又一个圆,坑用灰土填满,里面还夹杂着人类的骨灰。

巨石阵规模宏伟,结构神奇,工程浩大,蕴意深邃。一直以来,它到底是什么?它是怎样建造的?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

据考察,巨石阵的建成比埃及最古老的金字塔还要早700年,而且,索尔兹伯里平原附近,不能为巨石阵提供必需的石材。这些石材均采自直线距离在200千米以上的甘布利亚山地和威尔顿夏北部。在5000年前的原始社会,工具简陋,人口稀少,要完成如此浩繁的工程,其难度可想而知。

有人认为这是当地早期居民凯尔特人建造的墓穴;也有人认为是古罗马人为天神希拉建造的圣殿;还有人认为是丹麦人建造用来举行祭奠的地方。然而这些虚无缥缈的想象都没有确凿的证据。

20世纪60年代,牛津大学的霍金教授认定这群石柱是一台推演天文历法的“计算机”,它能准确无误地表示日食、月食的时间。然而,5000年前的原始人类,又怎么知道用如此粗陋的石块,来完成如此高科技的天文观察任务呢?

■ 布列塔尼石列之谜

在法国北部的布列塔尼半岛,在长达8千米的范围内竖立着近3000块巨石,排列成几条平行的直线,这些石柱属于史前遗迹,高度从5.4~6米不等,最高的一块达7米,参差错落,蔚为大观,这就是著名的布列塔尼石列。

这一列巨石阵的性质是什么?为什么要建造它?是谁建造的?迄今为止仍然没有谁能够解答。

关于这些石列的来历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公元前56年,恺撒征服高卢。被罗马人打败的卡纳克守护神科内利逃到了城北的山坡上,眼看就要被追上了,情急之下,就用魔法将追赶他的罗马士兵变成了一队队排列整齐的石阵。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在18世纪,不少学者坚信石阵营造于恺撒时代。

据考证,这个石列大约是从公元前4300年到公元前1500年,分期竖立的。至于那些遥远的古人把这数以千计的巨石,整整齐齐地埋成行,埋成列,到底用来干什么,至今还没有人能够说得明白。

考古学家发现,石列附近有些用石头搭成的史前墓葬,由此猜想这些石柱是为了纪念死者而竖立的。

有人则认为石柱是用来祭祀太阳的,因为石列沿东西方向排列,位置显然与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的日出方向一致。

有人又推测,石列是占星祭司所设置的观月台,用来观察天象,预测月食的时间,又可能是生育能力的象征,因为当时的人念念不忘获得丰收和健康的子女。还有人认为石列是蛇崇拜的产物。

■ 神秘的南方巨石

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以东70千米处,有一个举世闻名的巴勒贝克古城遗址。这里有硕大无比的巨石庙宇,巍峨雄壮的围城……处处透着一股神秘色彩。

巴勒贝克,意思就是“太阳城”。这里最早的庙宇,是闪米特人为供奉他们的日光之神巴勒和他的妻子阿斯泰特女神而建立的。公元前63年,这里被罗马人占领,皇帝奥古斯都毁弃了闪米特人的庙宇,建起了罗马主神朱庇特、酒神巴卡斯和爱神维纳斯的神殿。可惜的是,这些神殿均在1759年的一次地震中,纷纷倒塌,留下了一片废墟。

朱庇特神庙还残存着6根高大的门廊列柱,柱呈圆形,高19米,直径2.3米,柱顶用石榫相接,横梁上雕有许多狮子头,栩栩如生,人们称之为“朱庇特之柱”。

朱庇特神庙左边的酒神庙规模略小,虽已倒塌荒废,但气势犹存。

在这些废弃的建筑物的外墙上,残存着一段三石塔。三石塔是由三块凿好的巨石呈门洞式搭构而成。这座三石塔的巨石特别重,每块都重约750吨,其中有一块巨石必须要升高6.6米,平放在另外两块摆放整齐的巨石顶上。当时并没有起重设备,他们是怎样把如此巨大的石头垒上去的,实在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在三石塔附近的石矿场中,有一块被称为“南方巨石”的巨大石块。这块巨石长20.8米,高和宽都超过4米,重达1200吨以上,仅这一石块,就可造三幢高5层,正面宽6米,深12米的公寓大楼。

如此巨大的石头是做什么用的?那些石器时代的古人,又是怎样开采、搬运这个庞然大物的?实在是一个未解之谜。

■ 肯尼亚的19根巨石柱之谜

在肯尼亚的北部,图尔卡纳湖西边,有一片广阔的荒原,在荒原上屹立着19根石柱,每根石柱的长短和大小各不相同,重量达200~300吨,都是用整块花岗岩雕琢而成的。这些石柱插入地下的角度各不相同,石柱之间的间隔很小,一般距离不超过1米。

石柱上刻着许多奇形怪状的花纹、左右对称的图案,包括一些毒蛇和鳄鱼等动物形象,较多的是酷似字母“E”的图形,19根石柱全向北倾斜。当地居民图尔卡纳族人把荒原石柱称为“纳穆拉图恩加”,意思是“变成了石头的人”。

这19根石柱过去没有引起考古学家的注意,直到1975年,才有考古学家对其进行研究和考察。经过长期调查,大家一致认定:这19根石柱,是2000多年前古人特意建造的一座石头天文台。

用放射性碳的分析法测定,这座石头天文台的年龄为2285年。由此可知,这19根石柱大约是公元前300年左右竖立起来的。

石柱之间连续形成的几何线条可以确定天空中一些星座的位置。西侧的第15号和第18号石柱,是观察天空星座的基本石柱,观察者站在它们的背后,就能经过其他石柱的顶端划出一条条线,指明星座出现的空间位置和这些星座在天空中移动的踪迹。这种观察,能达到较为精确的程度。

在这19根石柱中,最高的是第11号石柱,最矮的是第19号石柱,似乎没有任何一根线要通过这两根石柱的顶端向天空延伸,这两根石柱组成的线条不指向任何一个星座。究竟这两根石柱的作用是什么呢?至今考古学家还无法弄清原因。

石柱上所刻酷似字母“E”的图形又表示什么意思呢?据调查,肯尼亚的莱恩基列族人爱在身上和家畜身上盖上“E”字图形的标记。那么,石柱上所刻“E”字形图形与莱恩基列族人所盖的“E”字图形之间是否又有某种联系呢?这也是一个不解之谜。

■ 无法理解的海岛石柱

在南太平洋的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中,有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名为纳玛托岛,岛上有无数巨型石柱整齐地码放在那里,堆成了一座十多米高的石头山。

经考察证实,这是一处远古时代的建筑废墟。这些石柱是加工过的玄武岩柱,由冷却的火山熔岩凝成,每根重达数吨。瑞士人冯·丹尼肯研究发现,这座石山共由4328根石柱组成,连同各处地上散乱的石柱、若干墓室和一道860米长的石砌围墙,岛上的古建筑废墟总计共用了约40万根石柱。

岛上的建筑没有浮雕,没有装饰,没有南太平洋建筑常见的雕刻花纹。只有数不清的玄武岩石柱和纵横交错的运河水道,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建筑呢?

更令人困惑不解的是,纳玛托岛本身并不产玄武岩,这些石柱是从波纳佩岛运来的。两岛之间只有水路通航,人们认为是用当地一种叫卡塔玛兰斯的独木舟运输的。这种独木舟一次只能运一根石柱,据计算,如果一天运4根,波纳佩的岛民就需要工作296年,才能把40万根石柱运完。

但是,太平洋岛民向来慵懒、散漫而自足,这样一个巨大的工程,对他们来说,没有特殊的动力是难以想象的。

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岛上的建筑显然并未完工,一部分城墙还未来得及建好,就由于某种原因突然放弃了,在纳玛托岛到处可以见到散乱在地上的石柱。

到底是谁在这个岛上建造了这样奇怪的建筑?它是什么时候建造的?有什么用途?为什么尚未完工又被突然放弃了?这些构成了纳玛托岛石柱的不可理解的谜团。

■ 马耳他岛巨石建筑之谜

马耳他岛位于利比亚与西西里岛之间的地中海上。在这个岛上,有着众多的地下史前建筑。这些不可思议的史前地下建筑的设计者是谁?在石器时代,他们为什么花费这么大的精力来建造这些巨大的地下建筑?人们百思不得其解。

最令人觉得不可理解的是蒙娜亚德拉神庙,这座庙宇又被称作太阳神庙。一个名叫保罗·麦克列夫的马耳他绘图员仔细测量了这座神庙后发现,这座神庙实际上是一座相当精确的太阳钟。根据太阳光线投射在神庙内的祭坛和石柱上的位置,可以准确地显示夏至、冬至等一年中的主要时令。

而更令人震惊的是,从太阳光线与祭坛的关系推测,可以毫不犹豫地得出结论:这座神庙是公元前10 205年建成的,离现在已经整整1.2万年了。

这座神庙的存在,又一次打乱了人们的正常思维方式。1.2万年以前,神庙的建造者们居然能有那么高深的天文学和历法知识,能够周密地计算出太阳光线的位置,设计出那么精确的太阳钟和日历柱。这一切该怎么解释呢?

石器时代的马耳他岛居民真有这么高的智慧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他们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为什么他们在其他领域却没有相应的发展?是什么因素激发了他们建造巨石建筑的疯狂热情?而这些知识又为什么莫明其妙地中断了?这一切至今仍没有人能够回答。

巨石建筑如今仍旧无言地耸立着,把一切高深莫测的疑问保持在一片沉默中。

■ 印第安人的峭壁建筑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梅萨维德地区的沙漠、峡谷之中,有一片神奇的建筑群落。从它被外界发现开始,就吸引着无数学者、游人前来观光、凭吊。这些神奇的建筑就是北美著名的文化遗址——印第安人阿纳萨扎伊部落的峭壁建筑群落。他们的所有建筑都建在峭壁之上,这足见他们文化习俗的奇特。

阿纳萨扎伊部落在13世纪遗弃了这片生存之地,不知去向。人们面对着这些空荡荡的建筑时,总不免会感到一丝神秘。

据考证,这个神秘的印第安部落从2000多年前就开始在这里修建他们的居住地。到了公元1050年,他们就已经在这里建成了12座城镇。从那时起,这里成了这个部落的宗教、政治、商业中心,是一个具有5000多名居民的核心居民点。

虽然这个北美印第安人的古代聚居地已被废弃了700多年,但是,建筑并没有遭到太大的损害。

今天人们看到的峭壁建筑共有500多幢。其中,被称为“峭壁王宫”的最大建筑物,约建成于11世纪。它有200个房间,用了几十万块扁石头和2万多条松木十分考究地修建起来的。所有石料都凿打得有棱有角,石块之间用一层薄泥加固。

在峭壁王宫的周围,有着很多地下室。每一间地下室都有一个用木料挤成的蜂巢形顶盖,顶盖的最上端塞满了土块和碎石。唯一的入口是屋顶上的豁口。屋内的地上都有一个神洞。考古学家认为,这种地下室是供部族内部进行社交活动和敬神用的。

在峡谷两侧的坡地上还保留着峭壁居民开凿的梯田,谷底有他们修建的水池。在这里还发现了一些由他们制作的各种造型精巧、黑白纹的陶器。

大量考古发现表明:阿纳萨扎伊人的创造力十分丰富。他们没有文字和计算方法,可他们同样有着相当高的文明程度,工艺水平堪称一绝。

这就使人难以理解,阿纳萨扎伊人有着发达的文明,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频频发生旱情的荒凉峡谷作为本部落的生存之地?为什么要把房屋都建在峭壁之上?后来,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放弃了这块世代居住的地方?

同类推荐
  • 金钱的革命

    金钱的革命

    具体对尊重金钱就是尊重你自己、掌握现代理财方法、花钱的学问等十四章内容进行了阐述。
  • 图文版中国经典民俗故事

    图文版中国经典民俗故事

    AstheoldChinesesayinggoes:"Askaboutthecustomsandtaboosinanystrangeplaceyouaregoingtovisitinordertoavoidtrouble."Thisissoundadvice.Inthiscontext,inordertoreallyunderstandChineseculture,foreignersneedtolearnaboutChinesecustomsandhabitsfirst.
  • 祝酒辞与红白喜事致辞金典

    祝酒辞与红白喜事致辞金典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祝酒辞。通过从酒的起源到祝酒辞的兴起、发展、演变,乃至最后成型,对祝酒辞进行了全方位阐述,希望读者了解祝酒辞的“前世今生”,并对酒文化有一个重新的认识。此外,还遴选出数百例题材丰富的祝酒实例。下篇为红白喜事致辞。书中对红白喜事的礼俗和红白喜事致辞的特色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同样选取了诸如婚礼、生日、节日、会议、商务庆典、送行、就职、升迁、升学、乔迁等多种不同场景的案例供参考。本书具有很强的阅读性和实用性。“一杯美酒,笑迎五湖四海宾客;一本奇书,恭奉千秋万代读者。”
  • 华夏黄帝:中华文化探源

    华夏黄帝:中华文化探源

    从历史渊源、民族血缘、文化根脉,证实黄帝的真实存在,他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从河图,洛书的视角,探究中华文化的起源;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
  • 锦绣回乡——吴忠

    锦绣回乡——吴忠

    《走进宁夏丛书·锦绣回乡(吴忠)》的主编是朱昌平。《走进宁夏丛书·锦绣回乡(吴忠)》图文并茂,以中、英、阿三种文字对照的形式,介绍吴忠的社会文化,包括吴忠概况、风俗习惯、饮食文化、旅游观光、回族风情、教育科技等,为中外游客畅游宁夏提供一个融系统性、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参考工具书。
热门推荐
  • 冥王宠妻,公主驾到

    冥王宠妻,公主驾到

    她是承龙国嫡公主,却从小毫无武道天赋,当然,这没什么,自己又不是男的,依旧是父皇宠母后爱哥哥姐姐让,又在除武道外的其他方面都天资奇佳,更是名冠天下。可----这宠爱真的没问题吗?无限制的宠爱让她愈加单纯,无情最是帝王家,这紫禁城,注定不适合这些心性单纯的人。北峰国要来和亲,据说和亲的对象早已是妻妾成群。父皇要嫁姐姐,可笑自己竟还去求情,岂不知,姐姐早已找了替罪羊。。。一朝重生,自己竟来到了一个完全未闻的朝代,这一世,人若犯我,我必十倍还之。
  • 王俊凯,你失去了我好过吗

    王俊凯,你失去了我好过吗

    【此人(此人是大大,大大是作者,作者是小关,小关就是大大,好绕(¬д¬。),,,)很懒,神马也没留下←_←,,,】
  • 道论

    道论

    看本文需要不你对道的理解全部抛开,专心的来看本文。因为书重在的是解释,而不是引导。写出一些关于‘道’的事情而已。如有雷同,那也是在写作当中。本书分为四篇。第一篇为道篇,第二篇为论篇,第三篇为法篇。更新为不定天数更新。注:装13者勿看,傻13者勿看,理解能力有限责勿看,自以为是者勿看,咬文嚼字者勿读,境界高深者勿进,懂得不得了的勿进。本文只供观赏,请勿乱加批评和乱喷。
  • 绝世红神

    绝世红神

    当地下城规则应用到现实世界会怎样?拳王?一拳打爆。武神?一脚踢倒。武帝?武尊?斗帝?魂斗罗?一样直接秒。我是绝世红神。
  • 都市召魂

    都市召魂

    一个拥有两个召魂的小人物,却莫名陷入了一次次不由自主的争斗当中。亲情,还无法寻觅。爱情,却败于现实。几乎一无所有的他,又该何去何从?(不出意外的话,一天最少两更。请大家放心收藏。)
  • 天地之城

    天地之城

    失忆男子倒在煤矿口上,身世迷离,随着记忆在一次次意外中丝丝恢复,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关系也更神秘。地下迷城露出端倪,土地之下的城市,天堂?地狱?还是异象?真相却难以想象……
  • 宁醉一场青春

    宁醉一场青春

    我是一个很悲观的人,在我的世界中所有人都是戴着面具生活的,对于这个世界我一直觉得很无奈,我以为我也将戴着面具生活下去,不过很庆幸的是我的生命中出现了一个人,他照亮了我的世界……
  • 送赵舒处士归庐山

    送赵舒处士归庐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

    1936年春天,中国革命的形势正处在两个高潮之间。中央红军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率领下已经跋涉长征两万五千里,胜利地到达了陕北根据地。这时,红二方面军在任弼时、贺龙等同志率领下开始了伟大的长征。这是最末一批进行长征的红军主力部队。正因为是最末一批,它所遭遇到的困难也是极多的。这本书,就是描写在这一巨大的行动中的一个片断:一支红军的先头部附在通过云南、西康等地遇到的国民党军队阻拦、追赶,以及通过藏族史弟地区和亘古无人烟的雪山所遭遇到的种种困难。
  • 荼蘼尘烟

    荼蘼尘烟

    开到荼蘼花事了,尘烟过,知多少?民国乱世,难容儿女情长...宿缘际会,不问是劫是缘...荼蘼尘烟,民国时期的深婉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