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54900000007

第7章 找寻失落的文明(2)

据说,示巴商人当时已经会利用红海的季风之便远洋航行了。他们在每年2~8月海风吹向印度洋和远东时,便加大对这个地区的贸易运输量。等到8月以后海风回吹时,他们又溯红海而上与以色列和埃及交往。这个季风的秘密长期未被泄露,直至公元1世纪时才被希腊人发现。

示巴的陆路贸易也很发达,他们的骆驼商队活跃在阿拉伯半岛和西亚的广阔地带上。

关于示巴王国,《圣经》中还有这么一个故事:公元前10世纪中叶,示巴女王马克纳美丽而聪颖,治国有方,王国版图不断扩大,与当时所罗门统治的以色列相得益彰。由于仰慕所罗门的智慧和声名,示巴女王在庞大的扈从队陪同下带着香料、宝石和黄金,浩浩荡荡地抵达耶路撒冷,拜见以色列国王。

示巴女王在《圣经》中偶然闪烁的神秘色彩,引起了历代史学家、文学家、诗人和民间艺人的极大兴趣,由此引出了各种传说、臆想和荒诞不经的故事。

但是,有关示巴女王的种种事迹都缺乏考古或文字所提供的可靠依据。示巴女王是否确有其人,至今还是一个谜。同时,示巴古迹的发掘,已透射出这个文明古国的奇光异彩。但失落的示巴文化这个历史之谜,还远未全部揭开。

■ 米诺斯文明之谜

有关克里特的传说是希腊最古老的神话。传说中,克里特岛上有座极其复杂的迷宫,这座迷宫是在克里特的著名国王米诺斯时代建造的。在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修昔底斯等人的著作里,都曾提到过米诺斯的名字。

但是,历史上真有这么一座面积广阔、结构复杂的迷宫吗?如果有,它又坐落在克里特岛的什么地方呢?

经过漫长的考古工作和发掘,英国学者阿尔图·伊文思解开了这个谜团。1900年,经过长期的准备、选点和初探之后,他在一个叫做凯夫拉山的缓坡上,真的挖出了一个占地2万平方米的巨大宫殿遗址。

宫殿分为东、西两宫,西宫是两层的小楼,东宫则是四层楼,中央是一个60米×30米的长方形露天庭院,周围分布着1500多间宫室,各宫室有长廊、门厅、复道、阶梯相连,千门百廊,曲巷暗堂,忽分忽合,前堵后通,扑朔迷离,和传说里的一样,结构之复杂令人叫绝。

王宫墙壁上的壁画色彩鲜艳,富丽堂皇,其中的一个房间里还藏着国王的印章以及无数的黄金和宝石。东宫北侧有露天剧场,西边有一狭长的仓库,仓库里也盛满了粮食、酒以及战车和兵器。王宫内上下水道完善,寝宫里附有浴室、厕所等卫生设施。另外,他们还发现了几万张刻着文字的泥板,记录着米诺斯人的文明程度。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米诺斯王宫到底是什么年代的产物?为何它能保存得如此完整?它又是怎样废弃的?

克里特文化是爱琴海文化的杰出代表,这里的居民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已经懂得使用青铜器,而米诺斯的文化正是从那时候一直持续到公元前1500年的。就在该文化的中期,岛上建立了国家,修建了王宫。

在公元前1700年左右,当地曾遭受一次大地震,岛上建筑受到了很大的损害,但重建后的王宫比之以前的显得更加雄伟壮丽。可是200年后,迷宫忽然销声匿迹,米诺斯文化突然中断。伊文思发掘的遗址,就是这座最后复建的王宫。那么,克里特人有能力重建被毁的建筑物,为什么晚期反而弃之而去,销声匿迹呢?他们到哪里去了呢?

后来从这里出土的泥板文字证明,接着统治这里的已经换成了迈锡尼人。但是迈锡尼人又为何不去享用这座宫殿呢?却忍心把它毁掉呢?

有关米诺斯迷宫的各种谜团,目前世界各国的考古工作者和史学工作者还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我们期待着米诺斯文明之谜能早日大白于天下。

■ 迈锡尼文明之谜

迈锡尼曾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文化中心之一,在公元前12世纪达到了繁荣的极点。迈锡尼的考古遗址,位于伯罗奔尼撒东北部。

迈锡尼文明是谁缔造的?在史学界,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迈锡尼城堡享有“黄金之城”的美誉,在已发掘出的迈锡尼城堡的皇家墓井里,人们发现的很多尸体都是由黄金所包裹着的,有一具男尸脸上还戴着精致的黄金面具,妇女头上也装饰了各种黄金首饰,连墓内的小孩儿也被黄金片所覆盖。但是,令人疑惑的是,迈锡尼本身并不出产黄金,那么多的黄金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公元前13世纪,迈锡尼的自负国君倾尽全力去攻打特洛伊,花费了10年时间,耗尽了人力和财力,虽然最终将特洛伊城攻克,整个国家却已经大大地伤了元气。迈锡尼文明从此一蹶不振。几百年之后,它自己的城池也被攻破,迈锡尼就永久地消失于人类的视线中了。

迈锡尼城雄踞在高山之上,也算是固若金汤,但在历史上却多次被攻破,这又是为什么呢?

另外,更让人迷惑不解的是,迈锡尼文明已经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并且被用来书写进行贸易时的货物清单,但他们却不在墓碑上刻下死者的名字和业绩,这有别于同时代及后世民族的树立丰碑的习惯,又是为什么呢?

■ 苏美尔文明之谜

位于西亚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平原)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这里哺育了包括古巴比伦在内的许多古代文明,但是这些文明的最初源头却要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的苏美尔文明。

苏美尔人很早就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和高超的技术。他们在两河之间修建了复杂的水利系统,治理了时常泛滥的河水,开垦出富饶的田地。他们不仅发明了楔形文字,记录下许多神话、史诗、演讲词等作品,还发明了1~5的数字,历法也颇为先进。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们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就是后来的巴比伦人根据苏美尔法典订立的。

但是,人们感到困惑的是:开创了辉煌文明的苏美尔民族究竟从何而来?这个问题至今仍未有明确的答案。它的出现就好像奇迹一般。

不少人坚持认为苏美尔人是某个古老民族的一支。他们的神庙往往建在由泥砖堆起来的建筑物上,看上去很像坐落在群山之巅,于是有些学者猜测他们来自东方的山区。

从出土的一些图章看,苏美尔与古印度文明的图章风格极为相似。因此有人认为他们与印度人有某种联系;还有人从语音上考证,认为苏美尔人可能来自中国。众说纷纭,看来要想得出结论,还需专家学者作进一步的研究。

■ 埃特鲁斯坎人之谜

公元前8世纪中叶,在意大利半岛靠第勒尼安海的西侧,自北部到中部,埃特鲁斯坎人一共建立了12座城市,号称埃特鲁斯坎帝国。他们还开始通过陆路和海路,与希腊和西亚、北非的一些国家建立联系,进行海外贸易。

到公元前6世纪时,埃特鲁斯坎人的社会繁荣达到了高峰。他们以意大利北部的托斯卡纳为中心,积极向半岛的中部和西部扩张,不仅征服了罗马城,而且还将科西嘉岛纳入了自己的版图。

但是,让史学家们感到头疼的是:埃特鲁斯坎人究竟来自何处?

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曾提出,埃特鲁斯坎人来自小亚细亚的吕底亚(今土耳其阿纳托利亚地区),由于饥荒来到意大利;但公元1世纪的史学家狄奥尼斯奥斯却认为,埃特鲁斯坎人是意大利最早的土著居民;到18世纪时,又有人认为埃特鲁斯坎人来自中欧地区。

遗憾的是,目前这三种观点都拿不出确凿的证据来证实自己,看来这个难解之谜只有寄希望于考古学的新发现了。

另外,埃特鲁斯坎人在经历了长期的繁荣之后却突然衰落了,这又是一个难解之谜。多数史学家认为,公元前4世纪,由于克尔特人的入侵和罗马人的崛起,使得埃特鲁斯坎人逐渐走向了衰落。

在出土的埃特鲁斯坎人的文字中发现,他们的这种文字体系不属于印欧语系,世界上也没有某种已知的古代语言文字,能与之加以类比,帮助人们破译。这就是说,埃特鲁斯坎文字对现代人来说仍然是无法读懂的“天书”。

■ 曾经繁华的庞贝城

公元79年8月24日,距罗马200千米的庞贝城像过去一样,迎来了又一个盛夏的黎明。2.5万多居民陆续走出了房间,人们各自忙碌起来,城市苏醒了。

上午8点左右,街道上已是车马如流,人群熙攘,好一派热闹的景象。可谁能想到,这一切竟是这个繁华都市的末日图景呢。

5个小时后,即公元79年8月24日下午1点,庞贝城附近的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巨大的火山灰喷涌而出,顷刻之间,整个庞贝城被淹没在火山灰下。

在这场灾难中,有近2000余人丧生。如果不是一个幸免于难的16岁少年把当时目击的灾难情景写成文字寄给了罗马的朋友的话,后人恐怕就难以了解庞贝城毁灭时的景象了。

19世纪初,曾有一批人来到庞贝城遗址挖掘财宝。直到1860年,人们才正式开始发掘庞贝城遗址。经过100多年的努力,庞贝古城终于重见天日。

整座庞贝城犹如一座庞大的博物院,栩栩如生地展现了1900年前庞贝城的风貌和古罗马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

在这个拥有25000居民的城市里,有罗马皇帝华丽的行宫,众多富族的别墅,当时生活的挥霍奢侈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城内还有一座大型圆形体育馆,其规模之宏大令人惊叹。城市商业发达,仅面包作坊就有40余家,1900年前烤好的面包如今仍旧放在烤箱中。城内还有20余家印染作坊,有3座大型公共浴场,用水管道设施齐全。市容整齐,主要马路均铺有人行道。

大概当时的人们已有养狗的风气吧。今天在有的别墅地面上,还可清楚地看到用马赛克拼成的狗像,旁边还有提醒来客注意的“小心狗咬”字样。除了赤贫人家,庞贝城的一般住家都有水管,设有浴室……

目睹庞贝遗址的人,无不为其不可思议而震惊。是谁给了这座城市如此高度的文明?仅仅是我们人类自己吗?

我们不敢相信这竟是座1900年前的城市,一切恍然就在昨天。

■ 迦太基文明遗址

驰名世界的迦太基古迹,位于突尼斯城东北17千米处,濒临地中海,扼守突尼斯海峡,据东西地中海要冲。公元前814年为腓尼基人所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城之一。

迦太基简直就是一座“国家考古公园”。由于它往昔的繁华,使它成为可与意大利庞贝城相比的著名古迹。古代的迦太基城占地315公顷,是第一个城市国家。

从公元前9世纪末起的600余年中,迦太基城曾是有名的奴隶制强国迦太基国的都城,繁荣富庶,威甲一方。公元前3世纪,罗马与迦太基发生激烈战争,从公元前264年开始,双方先后进行了3次布匿战争,到公元前146年以迦太基战败告终。

战败后,迦太基城遭罗马军烧毁,夷为废墟。现在所见到的迦太基古城遗址,是罗马人在公元前146~公元439年占领时期重建的,该城曾发展为当时仅次于罗马的第二大城市。其主要建筑有长34千米,高13米,厚8米的城墙以及宫殿、神庙、别墅、住房、公共浴室、竞技场、跑马场、剧场、基地和港口等,现在仍然依稀可辨。

紧靠海边的安东尼浴池,为2世纪罗马皇帝安东尼时期建成,从残存的遗迹上可以看出它巨大的规模,面积达3.5公顷。从底层结构上可以清楚看到两边对称排列着更衣室、热水游泳池、按摩室、蒸汽浴室、逐渐降温的热水室、温水室、冷水室、健身操室等。

古城内发掘出的腓尼基时代的遗物,大多是坟墓、石棺、墓葬品等。有几具公元前400年的石棺,棺盖上有死者的雕像,大小和真人差不多,陈列出来的墓葬品有水壳、陪葬者石雕像和装饰品等。

壮丽宏伟的罗马剧场,矗立在一座公园的小山之上。这个露天剧场共有21级,分成3个部分,各用栅栏隔开,乐队席后都有5个大台阶,舞台前都有几个壁龛。后墙有3个门,舞台两侧的门直通剧场外面的柱廊,舞台对面是半圆形的观众席,全部是石头制作的,一层一层上垒,把整个舞台围住。

此外,还有古老的迦太基神庙等遗迹。迦太基神庙在迦太基城建立前就是一个神圣的地方,高大宏伟,气势庄严,富有古希腊的建筑艺术特色。在神庙里可以看到发掘出来的一层层堆积着的石碑和盛放祭神后的儿童尸骨的容器……

迦太基,不愧是地中海地区各种古代文明汇集的橱窗,由于它的存在,地中海的古代文明发出了光辉。

■ 摩亨佐·达罗古城为何毁灭

1922年,考古学家经过多年挖掘,终于使掩埋在厚厚土层下的印度史前文明古城摩亨佐·达罗重见天日。发掘结果表明,印度古代灿烂文明的创造者是黑色皮肤的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而不是以前认为的外来入侵者雅利安人。

古城占地达260公顷,由卫城和下城两部分组成,卫城四周建有高耸的塔楼。

城内有大浴池、大粮仓、宽敞的会议厅以及其他许多公共建筑。除此以外,古城还有宽阔的大道、合理配置的小巷、完整的排水系统和精致的汲水井等。这些都显示了古达罗毗荼人建造城市时的周密设计和高超的技术水平。

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摩亨佐·达罗是一座繁荣美丽的城市。然而,到了公元前18世纪中叶,摩亨佐·达罗却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在古城的残迹中,到处可见男女老少的尸骨,整座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人们称之为“死亡的山丘”。“摩亨佐·达罗”一词在印度语中即是“死亡谷地”的意思。

那么,摩亨佐·达罗是如何毁灭的?这一问题成了考古学家探测的重要课题。

经过长期的探索与研究,这个历史之谜终于解开了。原来它是被一场特大的爆炸和大火毁灭的。巨大的爆炸力不仅使古城半径1千米内所有建筑物被摧毁,而且使走在街上和待在家里的人和动物,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杀戮。

科学家证实,这种巨大的爆炸力来源于大气中电磁场和宇宙射线的双重作用。空气中非常活跃的化学微粒,导致气溶胶的产生,并迅速积聚占据了广阔的空间,形成大小不等的球体。这种物理化学性球体有的被称之为“冷球”,是一种未曾燃烧起来的色暗不透明的“黑色闪电”;有的是一种“发亮”的球体,呈柠檬黄色或亮白色。

摩亨佐·达罗的居民,大概是受到有毒空气的折腾后,紧接着又经历了剧烈的爆炸,使他们连同他们创造的文明一道同归于尽的。

科学总算暂时解开了这一历史的千古之谜。但是,还有新的解释吗?科学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我们画下的只是一个暂时的句号。

■ 巨人建造的城——蒂瓦纳科

1548年,一支西班牙探险队在南美洲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以西约60千米的地方,发现了一座古代城市遗迹。当地的印加人称这座城市遗迹为“蒂瓦纳科”,意思是“巨人建造的城市”。

这里海拔足足有4000米,气压很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也相应很少。看起来,它是那么的孤独,那么的荒凉。

同类推荐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创新实证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创新实证研究

    本书以宜昌市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为背景,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为例,探索县级基层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中的机制创新问题,尤其是探索如何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但经济又欠发达的县级政府如何建立更好的机制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 兰州历史文化:书画碑刻

    兰州历史文化:书画碑刻

    “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革命星火”描述了星火燃烧的岁月,兰州的革命先烈的大义凛然,革命斗争的曲折残酷,令后辈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历史名人”介绍了兰州地区的杰出才俊,黄河之都不仅人杰地灵,而且藏龙卧虎;“文物名胜”尽悉兰州的大地珍藏,兰州的史籍非常丰富;兰州虽处偏僻的大西北,却孕育着较为发达的士人文化,那些才高八斗的士子们,演绎了一段段凄美厚重而又委婉动人的传奇故事;更能体味到那种相袭久远的古朴民风将为人们装点展示出一个色彩缤纷的未来。
  • 唐诗万象——唐朝风情面面观

    唐诗万象——唐朝风情面面观

    本书从唐人尚诗、盛世风趣、仕进多途、文士风流、佛道盛行、女性风采和开放兼容等七大方面,较系统构筑了唐代社会的文明画卷,并且通过对相关唐诗的研读来展示这一文明。
  • 中国人的身体观念

    中国人的身体观念

    《中国人的身体观念》一书,不仅对西方学者的身体意识有所梳理,而且对中国人的身体观念和行为模式有独到的阐释,值得学界关注。认识自己其实就是认识自己的身体。人的身体是由身心这两个要素构成的,对身心关系的处理是一个关涉到能否感到幸福的问题。
  •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丁明秀编著的《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为丛书之一,介绍了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的有关内容。《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热门推荐
  • 我的总裁老婆

    我的总裁老婆

    不同的感觉有着不同的品位,这是性格分明的女性,同时也是一种生活状态一个男人有两面,要了解不难,但一个女人却有着千面万面,与其去苦捞海底针,不如就唱一首简单爱…徐遥,都市里的一个看似平凡的小人物,原来小人物却有着许多的不平凡人生就如一场戏,他正经历着一场精心谋划的“人性”越狱,成则寻找到梦想天堂!败则坠入无间地狱!平凡男人就如一枚普通鸡蛋,但为了自己的梦想与追求,就算是鸡蛋,无奈也要碰一碰石头改变和伪装保护自己不难,难的是改变生活的轨迹,保护自己所爱的人
  • 恕门

    恕门

    经书《民数记》载:上古有逃城,是接纳逃亡者悔过的地方,就是庇护城。并寄居的外邦人,也都可以享受这恩典。逃到这里的人,已经走到世界的尽头。他们等待的也许是下一个轮回。中土有座城,传说是逃城之一虽然人们都没能证明那遗迹就是逃城,只留下了无数的传说在云里、在风中。迷失的人寻找逃城却找回了自己;守护的人持守遗迹却得到了救赎。旁观的人擦肩而过也在苦涩中品到一丝甘甜、灰霾中一缕阳光。能证明那是逃城的,是心境,是上苍,是未来。
  • 不朽剑君

    不朽剑君

    一剑破万法,君心量天下!仗剑扫荆棘,不朽证长生!往圣珠玉在前,我辈怎甘庸碌!…………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真正的强者以食肉者为鄙。可却叫宗泽这个荤素不忌的家伙搅和了个翻天覆地。尽请品鉴:宗泽的白衣轻衫,仗剑高歌……
  • 特种高手在都市

    特种高手在都市

    曾经的超级兵王带着故人的怀念回归都市,邂逅女神级美女老板娘,暴力警花,风韵熟美的女白领,古灵精怪的大学也校花以及各路极品美女。伴随的却是一身甩不掉的麻烦。萝莉,御女,警花,校花,都市白领,制服诱惑,情趣内……咳咳,跑题了。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特种高手在都市》。
  • 嗜血开天

    嗜血开天

    天地衍生三界,三界孕育万物。然天地不仁,每衍生三界众生,即以灾劫灭世,周而复始,以证天道。吾以吾身,超脱三界,化为嗜血僵尸,受永世之诅咒。
  • 三国之蜀汉刘备

    三国之蜀汉刘备

    咳咳,大家好,我是刘备,熟悉我的人叫我“流氓王爷”。我为自己代言!欧耶!新人新书,希望书友们相互转告,求点击、求推荐、求书评,各种求!各位放心,此书绝对不会太监。。。。
  • 不孤独的一个人

    不孤独的一个人

    一个人的小时光,不寂寞,不孤独,不是因为只有爱好,因为身边还有其他人的故事。
  • 青风西来,漠漠相守

    青风西来,漠漠相守

    大神有颜,有钱,有才华,爱慕者众多。爱慕者们狂追,狂爱,狂表白,唯大神是从。嘘!大神只能勾引!不能表白!没有一见钟情,咱还不能日久生情吗?余生太长,你太难忘。我不舍放手,所以请你别走。
  • 僵尸修仙记

    僵尸修仙记

    穿越或许是好事,但是穿越到了僵尸身上,可就不怎么妙了……可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晕血……晕血……血……
  • 猎影都市

    猎影都市

    古代可以有神兽、神器、神仙、神殿,为什么现代不能有?九星连珠引发压抑千年的神力,上古神物惊现当代社会,神农架、罗布泊、长城之脊、金字塔之魄、百慕大、蚩尤之子、修罗之界,让我们跟随主角游历这熟悉却又陌生的世界。快似鬼魅的御风行、情痴小和尚花冷、钢筋铁骨的星河、十步杀一人的黎鹰,当然还有媚入骨髓的碧瑶、美如天人的柳如烟、纯洁似雪的月影儿、星级御姐夏小曼……对,这是一个你无比熟悉的世界,但你却非常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