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56800000002

第2章 帝国之初(2)

吕产一死,周勃便放手大清洗。他下令全城搜捕吕氏家人,不分男女老少,一律格杀勿论。于是,继梁王吕产、赘其侯吕更始之后,赵王吕禄、燕王吕通、临光侯吕(读如须,吕后妹,樊哙妻),也先后被捕被杀。

这可真是惊天血案。

但,此案可疑。

按照后世的说法,此案的起因是诸吕擅权,图谋不轨,危害刘氏。然而这种说法却只有罪名,没有罪证。反倒是诸吕一死,刘家就有人跟着倒霉。大臣会议宣布:小皇帝刘弘不是惠帝的儿子,应该废掉,另立天子。

这并不奇怪。刘弘,是吕后所立嘛!

只不过,出乎意料的是,被另立者并非踌躇满志的齐王刘襄,而是鲜为人知、一贯低调的代王刘恒。

说来这也是刘襄自作自受。

刘襄发难后,第一步就是夺琅琊王刘泽之兵。他派人去见刘泽,谎称自己年轻不懂事,愿以齐军相归属。刘泽上当受骗,跑到临淄接兵,却被刘襄扣押。

于是刘泽对刘襄说:大王是高帝长孙,臣泽在刘家年纪最大。现在大臣们犹豫,不知立谁为好,最后恐怕还得听泽的,为什么不让泽去游说群臣呢?

刘襄觉得有理,立即派车送刘泽回京。

然而刘泽说这话,不过是为了脱身,哪里会帮刘襄谋求帝位?相反,在讨论另立天子的会议上,第一个跳出来投反对票的就是刘泽。刘泽说,齐王的丈母娘家就像戴帽子的老虎。立齐王,不等于再立吕产和吕禄吗?

群臣均以为是。

现在,轮到刘襄有苦难言了。齐国虽兵强马壮,但真要西进长安,仍力不能及,也只好偃旗息鼓。此公以欺诈手段兼并他人实力,又因急于上位而被出卖,恐怕只能自己咽下苦果。连带刘章,也成了为人作嫁。

刘章和他弟弟刘兴居,后来倒是得到了酬劳。第二年,新皇帝刘恒封刘章为城阳王,兴居为济北王。城阳郡原本就是齐王刘肥割让给鲁元公主的,济北郡更是齐地,刘襄一点便宜没占着,刘恒也一点没亏损。

刘章被封,功在打前站;兴居受赏,功在断后路。大臣会议做出立刘恒为帝的决定后,刘兴居说:灭诸吕我没功劳,请让我去皇宫打扫卫生。于是与汝阳侯夏侯婴一起将小皇帝刘弘驱逐,然后迎刘恒进宫。

当晚,小皇帝刘弘和淮阳王刘武、常山王刘朝、济川王刘太都被杀死。刘弘死在少府,三王死在王府。实施谋杀的,据说是帝国的有关部门(有司)。

吕家人死光了。皇宫和京城里的刘盈一族,现在也死光了。请问这是安刘吗?请问这是平叛吗?

不,是政变。

政变是需要理由的,否则就没有合法性和正当性。对于陈平和周勃,就更是如此。

弥天大谎

陈平和周勃,都曾挺吕。

汉惠帝去世后第二年,吕后就动议要封诸吕为王。这并不奇怪,也未必不妥。看看下一页的地图就知道,当时的中央政府十分脆弱。诸侯们的王国占据了汉帝国的大半壁江山,直属中央的郡县十分有限。

所以,汉初的形势,跟当年的秦与六国无异。这才逼得刘邦不讲信义也不要脸面,痛下毒手灭掉或废掉燕王臧荼、韩王信、赵王张敖、楚王韩信、梁王彭越和淮南王英布,只留下无伤大雅的长沙王吴芮父子装门面。

废掉的异姓诸侯六国,封给或分给了刘家人。他们是:

刘邦长子齐王刘肥,三子赵王如意,四子代王刘恒,五子梁王刘恢,六子淮阳王刘友,七子淮南王刘长,八子燕王刘建,堂兄荆王刘贾,四弟楚王刘交,侄儿吴王刘濞(读如譬)。至此,天下才基本上姓了刘。

引自田昌五、安作璋主编《秦汉史》第103页。

但,异姓王靠不住,同姓就靠得住吗?

也靠不住。

这一点,刘邦其实心里有数。汉高祖十一年,刘邦封刘濞为吴王时,就曾摸着他的背半开玩笑说:阿濞呀阿濞,你他妈的以后可别造反啊!

刘濞顿首:臣不敢!

不敢?后来七国之乱,领头的就是刘濞。

实际上,汉初同姓诸侯王不反,是因为有刘邦、吕后和惠帝。惠帝虽然懦弱,却毕竟是战争年代过来的人,又是嫡子,还有吕后撑腰、群臣护卫,当然坐得稳江山。

惠帝之后的小皇帝,就不好说了。小皇帝有两个,第一个叫刘恭,第二个叫刘弘。刘恭后来被吕后杀死,史称前少帝。之后是刘弘,为后少帝。两人都号称惠帝与宫女所生,其实可能是吕后胡乱立的,哪里镇得住?

吕后别无选择,只能临朝称制。

这时,萧何、曹参、张良、樊哙一班功臣元老,都已相继去世。朝中重臣,是右丞相王陵、左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吕后要封诸吕为王,必须跟他们三人商量。

结果,王陵反对,陈平和周勃赞成。

赞成并不奇怪,也无不妥。因为当时的中央,不是少帝而是吕后。吕后安全,中央才安全。中央安全,帝国才安全。吕后效法刘邦封同姓为王,其实是要维稳。

因此,陈平和周勃是对的,王陵反倒是不对的。

麻烦在于,后来政变了。主导和牵头的,则正是陈平和周勃。这跟他们当年赞成诸吕封王一样,都是不可更改的事实,却又互相矛盾,该怎么自圆其说呢?

这就要讲故事。

第一个故事说,刘邦曾杀白马与群臣盟约:从今往后,封王称王者若非刘氏,天下共击之。

这就叫“白马之盟”。

显然,此盟如果属实,吕后就是背约。齐王刘襄起兵,周勃和陈平起事,也就有了法理上的依据。

毫无疑问,这是一件大事。

然而如此大事,历史上却没有明确的记载。白马之盟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参加的都有谁?有没有盟书?如果有,存放在哪里?一概不知。

更奇怪的是,《史记》的《高祖本纪》对白马之盟只字不提,后来齐王刘襄的“讨吕檄文”也只字不提,只有《吕太后本纪》提到此事,还首先出自王陵之口。

王陵是当时的右丞相。他提到白马之盟,当然是为了阻止吕后封诸吕为王。后来,吕后临终前也旧话重提。她对吕产和吕禄说,高皇帝与群臣有白马之盟。如今我们吕氏封王,大臣不平,你们要小心!

这么说,白马之盟,吕后是知情的。

同样,陈平和周勃,也应该是知情的。

所以退朝之后,王陵就指责两人:高皇帝与群臣歃血为盟,二位当时难道不在场吗?如今二位为了逢迎女主放弃原则,将来有什么脸面见先帝于九泉?

陈平和周勃却回答:今日当廷力争,我等确实不如大人。将来保全社稷,安定刘氏,大人恐不如我等。

言外之意也很清楚:我们是“曲线救国”。

这就为后来的政变埋下了伏笔。陈平和周勃也不但没有历史污点,反倒比王陵更像政治家。问题是,他俩为什么会如此默契?心有灵犀吗?

不,是因为陆贾。

陆贾是与郦食其齐名的纵横家。天下在马上得,不能在马上治,就是他的名言。据说,为了最终能够顺利解决诸吕擅权乱政的问题,他曾经主动去见陈平。

陈平却不怎么搭理他。

陆贾说:什么事让丞相如此忧心?

陈平说:你猜。

陆贾说:诸吕吧?

陈平说:是。为之奈何?

陆贾说: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谐心往一处想,则无往而不胜。

陈平这才与周勃同心协力。

故事很精彩,可惜穿帮了。陆贾为陈平出主意,可是在诸吕封王以后。吕后征求意见和王陵指责他们时,他俩的说法为什么会高度一致呢?

所以,还得再编故事。

这故事说,刘邦临终前,吕后曾经请示他:陛下百年之后,如果萧相国也不在了,请问谁可以接替?

刘邦说:曹参。

吕后又问:曹参之后呢?

刘邦说:王陵。不过,王陵年轻,为人憨直,所以得让陈平协助。陈平多智,却难以独任,这就要靠周勃。周勃稳重忠厚朴实无华,安定刘氏的一定是他。

吕后又问:他们之后呢?

刘邦说:这就不是你能知道的了。

请注意,这里的原文不是“此后亦非我所知也”,而是“此后亦非而(你)所知也”。呵呵,当然不能是吕后所能知的,因为王陵、陈平、周勃之后,吕家会完蛋。

好一个神机妙算的“临终嘱咐”!

看来,刘邦早就料定自己死后吕氏一定会作乱,平叛的一定是周勃,助一臂之力的一定是陈平。至于作证白马之盟确有其事的,则一定是王陵。

吕后也很听话。她居然在汉惠帝六年,同时任命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周勃为太尉,亲手为家族的覆灭和自己的败亡,安排了掘墓人。

精彩吗?精彩。

靠谱吗?不靠谱。

事实上,这故事如果属实,就等于说,日本偷袭珍珠港,是为了让美国在世界上当老大。不可笑吗?

很清楚,什么临终嘱咐,什么曲线救国,什么陆贾之谋,都不过是西汉官方事后编出来的弥天大谎。而且那着作权,很可能属于陈平。

当然,也可能是集体创作。

众口一词,司马迁也没有办法,只能照录。

不过,司马迁毕竟是司马迁,他把所有的破绽和漏洞都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等待后人去发现,去破译。看不出这一点,只能怪自己笨。同样,如果因此而认为陈平和周勃失却道义,也大错特错。

政变事出有因

现在看,吕氏一族是很可怜的。

血染京师以后,吕后和她的家人就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然而遍查史书,却不知他们罪在哪里。所谓“诸吕用事擅权,欲为乱”云云,恐怕是不实之词。至少,没见过像他们那样不成体统毫无准备的乱党。

其实想想就知道,吕禄如果真有野心,为什么郦寄三言两语就让他晕头转向,不假思索就放弃了兵权?吕产如果图谋不轨,为什么进宫时不带一兵一卒,南军将士也不见踪影?很简单,他们根本就没打算谋反。

没有政治野心,就不会有思想准备、组织系统、心腹爪牙。所以事到临头,吕家竟全无主张;齐王起兵,也只能派出灌婴。结果怎么样呢?前徒倒戈。

吕产和吕禄,真正成了孤家寡人。

陈平和周勃发动的政变,却得到了最广泛的支持。曹参的儿子、御史大夫平阳侯曹(读如烛)为他们通风报信,襄平侯纪通持节矫旨为周勃骗开营门,郦寄的部下刘揭从吕禄那里取来将印,未央宫的卫尉守住殿门不让吕产入内。周勃进入北军,命令效忠吕氏的右袒(露出右胸或右臂),效忠刘氏的左袒,结果全军皆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里面未尝没有原因。

原因在营垒的变化。

同类推荐
  • 盛世小民

    盛世小民

    他,林一凡,莫名其妙的来到一个自己不知道的年代;他,不愿做王侯将相,只想在家相妻教子;他,以文成名,以商养家,以工济世;
  • 追美三千记

    追美三千记

    新书《牧史》发布
  • 汉狮之西域传奇

    汉狮之西域传奇

    男儿当建功于边陲,封侯于万里-----千百年来,西域一直为人们所热切向往。因为她拥有不同于中原内地的风物人情,是不一样的中国,因为她自秦汉时起就是一个象征,一个可以让男人驰骋沙场、纵横捭阖、建功立业的沙场,让女人胡旋舞蹈、楼兰美貌、女儿国度的梦乡。
  • 异界水浒

    异界水浒

    张问心发生车祸死亡,一阵落雷将他灵魂带往未知世界,茫然漂流的过程中,他无意间使用网路上看过的太极心法稳固己身,等到再次张开眼时,赫然发现自己身处宋朝,接着还从父母那里听说自己的名字叫武植,弟弟的名字叫武松?!本书已出版,保证全本,大家可以放心收藏!看的爽,别忘了推荐下下!有什么意见就到本书首页发表意见!所有精华全部发放,不留一个!先到先得哦!
  • 明未小药师

    明未小药师

    周子武是一个从小被一个老人收养,和老人在山中居住。周子武继承了老人的回天医术,一天因为意外触电而穿越到明末洪武1634年
热门推荐
  • The Federalist Papers

    The Federalist Pap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默默给你讲故事

    默默给你讲故事

    这本书中有许多不同的故事,情节新颖,妙趣横生!愿你看了它,可以走出悲伤,勇敢去爱;振作精神,向未来进发!据说看完这本故事的人最后都能寻找到自己的真爱呦!
  • 梵夜音凰

    梵夜音凰

    一朝转世擦肩相遇,那祸起萧墙谁人问津,为王为后只等你把行繷收拾。踏遍天下只为红尘一笑,倾城千金只卖美人一笑,风雨共渡等来千年灵怨,谁又能懂?“楚轩,今日你该怎么回答我,你等了我一生一世,等了今生,等了来世,等到天荒地老,值得吗?”“值得,无论如何都是值得的,等了今生等了来生,即便你会变成怎么样,你依旧是我最爱的女人。”“不值得,我是永远都不能再爱的了,你不要再等了。”“那是不可能的,梵音,我们走了这么长的路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既然你不能爱我,那让我来爱你好了。”
  • 三言二拍-警世通言一

    三言二拍-警世通言一

    《警世通言》的40篇,风格较接近。作为话本小说集,虽然各篇不相联属,而且产生时代又包括宋元明三朝,历经数百年,但它们沿着一个系统发展下来,仍具有相近的特色。其中最成功的作品,同时,也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中最伟大的作品,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这篇小说都堪称完美。
  • 久慕卿不再

    久慕卿不再

    十个小故事送给能看懂的人,教你世间冷暖需自知。
  • Rowdy of the Cross L

    Rowdy of the Cross 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军事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军事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英国著名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言:用伟人的事迹来激励孩子,远胜于一切教育。该书就是遵循这一教育理念,遴选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名人,以生动的故事娓娓讲述了他们的成长历程。让孩子们读这161位世界名人故事,依循他们的成长路径前行,“名人”的桂冠就有可能在前面。
  • 绝世酷男

    绝世酷男

    一次穿越,成就其绝世人生。在经历无数挫折磨难,他用自己的睿智去度过,最后实现了人生的辉煌。
  • 无情何必生斯世:那些穿越沧桑的经典爱情美文

    无情何必生斯世:那些穿越沧桑的经典爱情美文

    122篇爱情美文,122段让人豁然开朗的爱情感悟,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纯爱心灵。不需要模仿,只要感悟就好,在感悟中它们就会在你心灵的土壤中成长,成为你一生的财富。
  • 被遗忘的情

    被遗忘的情

    一个帅气的王子遇到了属于他的丑小鸭,纵使时光流逝童话遇到现实也终究幻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