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57500000009

第9章 《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1)

《普通教育学》是赫尔巴特教育学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在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是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也被后人认为是独立教育学诞生的标志。本书所提出的教学四步法,后被赫尔巴特的学生们发扬光大,这个思想的魅力经久不衰,影响深远。

[作者简介]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FriedrichHerbart,1776—1841)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1776年5月4日,赫尔巴特生于德国西北部普鲁士王国的奥尔登堡。童年曾受过良好的古典文学和哲学教育。

1788年,12岁的赫尔巴特被送入当地一所文科中学进行为期六年的学习。在这所拉丁文学校,赫尔巴特作为哲学家和演说家的才华逐渐显露。

1894年,从奥尔登堡拉丁文学校毕业后,在父母的建议下,赫尔巴特进入耶拿大学学习法律。在耶拿大学,赫尔巴特的哲学天赋很快得到了费希特的赏识。他对心理学的关注和对科学的尊重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费希特的影响。

1797—1799年,赫尔巴特担任一位瑞士贵族的家庭教师,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裴斯泰洛齐,并受其思想的深刻影响。

1800年,赫尔巴特潜心阅读哲学著作,准备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的考试。两年后顺利考取,后又受聘该校担任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讲师,前后达七年。

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了其主要教育著作《普通教育学》,明确提出把教育建设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本书既是赫尔巴特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学理论体系的标志,也被后世的教育史家认为是独立教育学诞生的标志。

1808年,应哥尼斯堡大学的聘请,赫尔巴特支持该校的哲学与教育学教席。

从1809—1833年的哥尼斯堡时期,赫尔巴特除主持哲学教席之外,还举办了教育研讨班,建立了附属学校,并潜心于心理学研究,发表了大量心理学著作和论文。1833年,赫尔巴特重新回到哥廷根大学任教,并于1835年出版《教育学讲授纲要》,它被视为《普通教育学》的姊妹篇。1841年8月14日,赫尔巴特逝世,享年65岁。

赫尔巴特勤于笔耕,著述甚丰。主要教育著作有:《普通教育学》(1806年)、《公共协作下的教育》(1810年)、《音乐之心理研究》(1811年)、《关于教育的黑暗面》(1812年)、《教育与生活的关系》(1818年)、《关于心理学应用于教育学的几封信》(1831年)、《教育学讲授纲要》(1835年)等。其中,《普通教育学》一书是反映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经典和代表作。

[作品内容]

《普通教育学》出版于1806年,书的全称为《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全书共分三编,三编之前加有一个“绪论”。第一编的标题是“教育的一般目的”,共分两章,第一章为“儿童的管理”,第二章为“真正的教育”。本编主要论述了管理和教育的一般目的问题。

第二编的标题是“兴趣的多方面性”,共分六章,各章依次为:“多方面兴趣的概念”、“兴趣的概念”、“多方面兴趣的对象”、“教学”、“教学的过程”、“教学的效果”。本编主要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问题,并以此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科设置,阐述了教学的过程,环节等一系列教学论问题。

第三编的标题是“性格的道德力量”,共分六章,各章依次为:“究竟什么叫做性格”、“论道德的概念”、“道德性格的表现形式”、“性格形成的自然过程”、“训育”、“训育特殊性的考察”。本编主要论述了训育和道德性格的形成问题。

在赫尔巴特的思想深处,一方面充满着对自由、解放和社会变革的热切盼望,希望建立一个以道德与理性为主导的美好社会,另一方面则对新道德持有抵触的情绪,对旧的秩序和权威持有保守的态度。这种矛盾的态度也反映在他的教育思想中:一方面是对旧教育不遗余力的批判,一方面又保留了旧有的教育秩序和权威。

该书所阐述的学校管理制度、道德教育的理论以及教育目的等,是为政治“安定”和当时的社会秩序服务的,但是,该书所论述的教学理论,说明了心理学对于教育学的意义,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了教育性的教学这一概念,特别是指出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意义。所有这些,在教育史上都有一定的影响也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在世界各国得到传播的原因之一。

一、教育目的论的理论基础

(一)伦理学与教育目的论

赫尔巴特指出,教育理论体系有2个基础,即伦理学和心理学。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说明教育的目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

赫尔巴特指出教育目的应该依据伦理学。道德是人类的最高目的,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因此,实践哲学,即伦理学,应该成为教育学的基础。

(二)五道念与教育目的论

五道念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目的论的理论基础。五道念即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

1.“内心自由”的观念。“自由”的观念要求个人的意志和行为能摆脱一切外在影响的束缚而只受制于人的内在判断,归之于人的内在自律,归之于人的理性自觉,从而使人的意志、理性与外在行为完全协调起来。而服从“理性”所指引的善的方向。

2.“完善”的观念。赫尔巴特认识到,在实际的道德实践中,人由意志、理性所作出的内心判断往往难于与外在行为完全协调起来,人之理性判断外发之为道德行为,往往受客观条件和人的其他心理品质的影响。当内外发生矛盾且这一矛盾不能调和之时,即需依靠“完善”的观念去加以解决,即用多方面的意志力和坚强而紧张的毅力加以“内部的协调”。

3.“仁慈”的观念。亦即“绝对的善”的观念,“完善”的观念得以发生作用的法宝是人的意志等理智能力。这一观念要求个人意志与他人意志和谐一致,当个人意志与他人意志发生冲突时,服从他人的意志。这样,社会冲突就不可能发生,社会秩序就会得以安定。

4.“正义”的观念。如果说“仁慈”的观念类似于“将心比心”由己推人的忠恕之道,那么,“正义”的观念则是“守法”的观念。如果“仁慈”的观念还不足以遏制人与他人发生冲突的恶意冲动,就必须通过“正义”的观念,即根据人们志愿协调所制定的守法观念或法律条文予以解决。这一观念要求当两种或数种意志发生冲突时,须根据人们自愿协调所制定的守法观念解决争端。

5.“公平”的观念。亦即“报偿”的观念。如果通过“正义”的观念还不能够解决不同意志之间的矛盾,就必须通过“公平”的观念,对那些预先思量过的错误行为予以应受的惩罚,使之不失为公道。“公平”的观念的本质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赫尔巴特认为,五道念为人人所共有,是人类的永恒的美德,它将人类的一切美德都网罗其中。在以上的5种道德观念中,“内心自由”和“完善”的观念是针对个人的道德修养而言的,而“仁慈”、“正义”和“公平或报偿”的观念则是指个人与他人或社会发生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这5种观念包含着意志道德的一切类型,并是巩固世界秩序的“永恒真理”。

五道念是一个层层剥笋,步步递进的关系,愈到最后,其道德自律的成份愈少,而道律他律的成分愈多。

二、儿童的管理

赫尔巴特认为,在进行教学前,必须首先对学生进行管理。因为儿童生来便有一种处处都会表现出来的不服从的烈性。如果不紧紧而灵巧地抓住管理的缰绳,那么任何课都是无法进行的。这种烈性就是不守秩序的根源。对于这种“烈性”、“冲动”,不从小加以“约束”,不仅学业难成,而且有可能在将来发展成“反社会的倾向”。

因此,在对儿童的管理方面,赫尔巴特建意采用以下管理方法:

1.威胁。这是一切管理首先采取的措施,是种特殊手段。但是,这种方法不可滥用,否则,一方面有些本性顽强的儿童蔑视任何威胁,敢于做他们可以想做的一切;另一方面有更多的儿童,他们太软弱,以致不能承受威胁。

另外,威胁的方法必须与其他方法结合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监督。由于威胁在某些情况下,成为极不可信赖的手段,因此,长期以来,监督就是儿童管理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滥用监督又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一是经常的监督对于监督者及被监督者都成为一种负担;二是监督会妨碍儿童自己控制自己,自己考验自己;三是长期的监督可能使儿童的性格变得软弱或古怪。对于在长期的监督下成长起来的人,不可能要求他们机智敏捷,具有创造能力,具有果断精神和自信行为。但也不要认为,对孩子不加监督,不加教养,放任他们撒野,就能培养出伟大品格。

3.权威与爱。权威能约束人使之不至产生超出常规的活动。为了防止或克服威胁、监督的不良后果,权威与爱可以作为补救的手段。另外,爱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因为一旦获得了爱,它就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减轻管理的困难。在家庭中,父母可分别扮演“权威”和“爱”的角色。

同类推荐
  • 安全教育高一(上)

    安全教育高一(上)

    《安全教育》系列编写的是孩子安全教育的图书。本书主要讲述的是自我保护能力是孩子们快乐健康成长的必备能力。只有学会自我保护,远离危险,我们的孩子才能拥有幸福,享受美好的生活。
  • 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共10册),即《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著名教育家成才故事》等,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自然辩证法纲要

    自然辩证法纲要

    本书共分11章,主要包括七部分内容:自然辩证法与创新人才培养、自然观的演变与创新、科学观与知识创新的规律、科学认识与知识创新方法、技术观与技术发展的规律、技术的创新模式与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本书不仅可以作为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程的主要教学参考书,还可作为本科生文化素质选修课程的教学用书,对党政干部科技知识和创新理论的培训同样也是一本很有现实意义的教材。
  •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瓷器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瓷器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木版年画》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本书分为原始瓷器产生与发展;唐五代瓷器;粤菜;唐五代瓷器;元代的瓷器等内容。
  • 共同赢得未来

    共同赢得未来

    广阔无垠的旷野上,一群狼踏着积雪寻找猎物。它们单列行进,一匹挨一匹。领头狼作为开路先锋,他在松软的雪地上率先冲开一条小路,以便让后边的狼保存体力。领头狼累了时,便会让到一边,让紧跟在身后的那匹狼接替它的位置。它就跟在队尾,轻松一下,养精蓄锐,迎接新的挑战。一旦攻击目标确定,头狼发号施令,群狼各就各位,嗥叫之声此起彼伏,互为呼应,有序而不乱。待头狼昂首一呼,主攻者奋勇向前,佯攻者避实击虚,助攻者嗥叫助阵。世界500强黄金培训课程之一!真正适合公司的超级管理经典,培育员工精神的第一黄金读本,打造卓越企业的必备培训教材,世界500强提升职业素质最佳典范。
热门推荐
  • 魂斗末世

    魂斗末世

    一场车祸,刘哲和他的同学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丛林,到处都是恐怖的怪物,艰难走出丛林是,他们才发现世界已经不是原来的世界......
  • 萌宝嫁到:总裁,靠边站

    萌宝嫁到:总裁,靠边站

    幼时的相遇,成了他唯一的温暖,但,却也造就了她今后坎坷的路程.他付出所有,只为搏她一笑,水到渠成的因缘背后,竟是灾难的来临.'你只需要记住,无论何时何地何事,我相信,你永远做的都是对的.'他的承诺,能否兑现?
  • 鬼厌

    鬼厌

    多行夜路必遇鬼,午夜被喊莫答声。切莫总回头,长明三盏灯。十字路口,人鬼同行……
  • 邪王宠妖妃:穿越成草包小姐

    邪王宠妖妃:穿越成草包小姐

    她,二十一世纪最出色的杀手,腹黑狡诈、智商天才、沉稳淡定。却因最信任伙伴而背叛。她,青龙国将军府的废材草包大小姐,因六岁测试没有灵力而被世人嘲笑,被自己的妹妹辱骂、欺压。一朝穿越,她变成了将军府的废材小姐.可惜世人无知,沦为笑柄的女子竟如此惊才艳艳。一鸣惊人,大放光彩,我命由我不由天!他,青龙国人人尊贵的邪王殿下。却因她那晨星般闪烁的眼眸而心动。“陌邪,我们把他们带回去喂大黄好不好?”亦凌眨巴着大眼睛问。“好,今天让大黄开荤。”陌邪邪邪一笑回答道。
  • 茅山宗之捉鬼人

    茅山宗之捉鬼人

    茅山弟子张文轩因宗门传统离开师傅独闯繁华都市,帮基友捉鬼,与厉鬼大战,误闯古墓勇斗尸王,乡村老尸,池塘水鬼,医院捉鬼及龙山大妖,看张文轩如何捉鬼降妖,化险为夷……ps:新作写得不好请谅解!
  • 雁字回时(小城逸事之一)

    雁字回时(小城逸事之一)

    [花雨授权]平凡的邮差先生与电台主持人偶然邂逅,DJ小姐居然闻到了他身散发一股迷人的饭香?爱的火花慢慢点燃……一拍即合,细水长流的真情,没有见过没有吵闹的爱情吧?简直媲美爱情之中的童话,只记得彼此的好,渐入佳境……
  • 玄:猫

    玄:猫

    玄猫,它是罪恶的源头,灾难的引导者,还是在为因发生灾难而哭泣?玄猫,如何在都市中生存,最终又会怎样?
  • 向来风花雪月:江南爱情笔记

    向来风花雪月:江南爱情笔记

    杭州最适合谈情说爱之处,或者说最易触景生情之处,应该还是在西湖边上。触景生情,小时候学写作文总是学不会,总是假生情或生假情。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在杭州生活的笔记,书中记录的是风景,记录的是历史,记录的是文化,记录的更是感情!
  • 独家试爱,腹黑总裁别太狠

    独家试爱,腹黑总裁别太狠

    对杨佳若来说,楚风扬是这世上最厚颜无耻的男人。明明已经有了未婚妻,却不惜用尽一切手段斩尽她所有的桃花,只因为她有一对小梨涡。他追的虎视眈眈,她逃的咬牙切齿,恨不得他立马消失。却不料,到了最后,为了他的未婚妻,他对她下了狠手,“你不该动她。”“为什么?”漫天雨丝中,她泪流满面。他的眼神冷酷无情,“不为什么,她是我的救命恩人,我答应她,不再让她伤心。”婚后,楚先生吩咐佣人在三餐的菜单上务必加上一道木瓜牛奶羹,一个月后,某总裁实地考察成果,丈量后,凝眉,“怎么效果不大?”楚太太怒,“又不是汽球,说大就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沈夕的自白

    沈夕的自白

    我从来不知道为什么,奶奶会这样的对我。难道只是因为我是另外一个女人生的?不,我从来没有过这种想法,至少,他没有。他是我的哥哥,从我一想到他,我就认为他是我的哥哥,他可以陪我,可以和我一直在一起。所以,我可以为了我的哥哥,牺牲任何我能拥有的东西。只是,为了拥抱,只是为了只属于我们两个人的世界。至于奶奶,从我一想到她,我就觉得,我爱着她,从来没有犹豫过。只是,她好像并不爱我,于是,有些人或者有些事就这样永远的从你的生活中消失。多年以后,我才明白,原来,奶奶并不爱我。是的,她不爱我,在她慈爱眼眸的中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我的哥哥。可是,这该怪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