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59600000010

第10章 继承与发展——俄罗斯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1)

俄罗斯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历史演进

俄罗斯在1991年独立后,在课程改革方面,继续沿着苏联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行改革的方向前进,但同时又具有许多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的新内容。

一、前苏联时期中小学课程的发展及改革

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苏维埃政府的诞生,新政府改造旧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全面扫盲和普及四年制初等教育。历经了17年的艰苦奋斗,到1934年底,普及了四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消除了文盲。在这一时期,更为重要的是新成立的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统一劳动学校基本原则》,从而建立和制定了新的教育体制和课程计划,制定了与新学制相适应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并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做了调整,成为从苏维埃政府建立至二战结束这一时期的课程体系。前苏联的中小学课程,在二战以后作过几次大的改革,现分述如下:

1.1958年的中小学课程改革。1957年12月24日,前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布了《关于加强学校同生活的联系和进一步发展苏联国民教育制度的法律》,正式对中小学课程进行改革。中小学在劳动课与系统知识的教学科目之间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恢复了原来被取消的劳动课,系统知识学科课程受到了削弱。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时数大量地增加,俄语和数学这两门基础工具科目的教学时数相应地减少。中学开设了选修课,学生的负担加重。

2.1964年的中小学课程改革。1964年8月,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发布《关于改变劳动综合技术兼施生产教学的中等普通教育学校期限的决议》,又一场新的教育改革便拉开了帷幕,对中小学课程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改革,小学由四年制成功地过渡到三年制。在课程方面:(1)取消了原设在小学四年级的历史课和小学三、四年级每周两小时的义务劳动课;(2)自然课的课时增多,从二年级开始讲授;(3)原来的算术课改为数学课,三年学完过去四年的课程,每周为6个学时;(4)三年中的主要科目是俄语和数学,占小学总学时的2/3。中学课程方面,劳动课的学时大大减少,选修课的课时增加了。同时,课程内容改革幅度更大,教学内容逐级下放。这次课程改革具有课程目标的现代化、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教材编排和管理的精致化、教学设备的现代化和课程改革的科学化五大特点。

3.1977年的中小学课程改革。1977年12月29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普通学校学生的教学、教育和劳动训练的决议》,根据《决议》修改后的中小学新计划和新大纲,对中小学课程进行改革。小学方面,规定最高学习额为每周24学时,劳动教学和体育保证每周2学时。中学课程方面:(1)九、十年级增加劳动教学时数;(2)加强学校劳动教学的师资力量;(3)委派最熟练的工程师、农艺师和国民经济部门的其他专家担任这项任务;(4)修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使之包括有关科学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并保证所学学科的综合技术的、劳动的和教育的方向性、可接受性、各阶段的内在衔接性和逻辑性。

4.1984年的中小学课程改革。1984年12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发布了《苏联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改革的基本方针》,正式提出小学6岁入学,初等学校仍改为4年,普通学校的学制从十年制延长为十一年制。小学课程方面,修订了新的教学计划,1—4年级的周学时总数比原来的七年制普通学校计划所规定的学时数普遍减少,教学科目也有所调整。在中学课程方面,改进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提高教学和教育质量。《基本方针》规定,为完善教学内容,必须做到:(1)明确规定所学学科的名目和教材范围,取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分量过重的现象,删去其中过于复杂和次要的材料;(2)极其准确地叙述各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思想,保证在各学科中使科学和实践的新成就得到必要的反映;(3)从根本上改变学校中劳动教育、劳动教学和职业指导工作;加强教养内容的综合技术方向性;要加强实践作业和实验作业,更加重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其他学科原理的工艺运用的演示;(4)使学生掌握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技能和技巧,在教学中广泛运用计算机,为此应建立学校或校际的专用教室;(5)按每门学科和每个年级确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和技巧的适宜范围。《基本方针》还规定,现行的各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都必须加以修改和完善,同时还要编好新的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根据《基本方针》的精神还制定了《中等普通教育学校标准教学计划》,该《计划》有如下几个特点:(1)课程内容的进一步现代化;(2)课程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3)加强了普通课程和职业课程的联系;(4)课程结构更为合理;(5)课程的灵活性增强了。

5.1988年的中小学课程改革。1988年,国家教委主任亚戈金在全苏联教育工作者代表大会上作了《通过人道化和民主化达到教育高质量》的报告,提出了基础教育的重组必须遵循的六个原则:连续性、去中心化、民主化、人文化、分化和整合,先后制定了《苏联普通教育学校暂行条例》和《苏联国家中等学校基础教学计划》等一系列决议,再次对中小学课程进行改革。新制定的中小学教学计划在名称和内容上都有变革,它把整个中等教育内容分成三个部分:全苏教学内容、加盟共和国教学内容和学校教学内容。此次教改的核心是打破教育的集中性和统一性,强调教育的人道化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减少必修课,实施分化教育,减少教学计划中的教学科目和各年级的教学科目,合并相近科目,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遵照整合原则逐步实现了中学课程的整体化。

二、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中小学课程的发展及改革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继承苏联原有教育系统的基础上,逐步进行了具有强烈时代性、民族性的课程改革。1992年,叶利钦总统签署了《俄罗斯联邦教育法》,确立了这次教育改革的基本框架和特征,即满足个性、社会和国家的教育需要,开设国立的和非国立的教育教学机构,建立和实现接受教育的统一标准,教育的适应性和人道主义方向等。《教育法》对教育内容即学校课程的总要求是:

1.教育内容是社会、经济进步的要素之一。它应以保证个人的自我选择并为其自我实现创造条件、发展公民社会、巩固和完善法制国家为最终目的。

2.教育内容应保证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世界标准的教育程度和知识水平,养成符合世界标准的社会总的文化修养和职业修养水平。达到个性在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体系中的一体化,培养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并以完善此社会为己任的具有个性的公民,复兴和发展社会的人才潜力。

3.教育内容应能促进不同肤色、种族、宗教信仰和社会团体的人们彼此理解。

4.某一具体教育机构中的教育内容由该教育机构自行制定、通过并实施的教育大纲来确定。国家教育管理机构保证在国家教育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示范性教育大纲。

5.根据章程中所规定的目的和任务,除实施确定其地位的基本教育大纲之外,教育机构亦实施补充教育大纲,进行补充教育。

1993年,俄联邦公布了《俄罗斯联邦普通学校基础教学计划》。基础教学计划包括不变部分和可变部分,都必须包含三种课程:必修课、供学生选择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教学计划规定小学课程主要培养小学生具有以下文化的基础:认识文化;交际文化;美学文化;劳动文化;体育文化。具体的课程设置上,高度重视本族语和文学的教学,重视艺术和体育,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特长,选修课比重提高。中学课程改革方面,根据《教育法》和《基础教学计划》,包括不变部分和可变部分。不变部分由9类课程构成,它们是俄语、语言和文学、艺术、社会学科、自然学科、数学、信息、体育和工艺学。可变部分由用于有选择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个别课和小组课组成。初中阶段,不变部分即国家统一课程占总课时量的78.9%,可变部分即地方课程占21.1%;高中阶段,两者的比例是55.3%和44.7%。初、高中各阶段均设有选修课,其占课时总量的比例分别为8.8%和15.9%。

从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课程改革的历程看,其特点为:

(1)实行多极化的课程管理;

(2)向个性化的课程目标迈进;

(3)课程的结构趋向灵活、多样;

(4)课程设置体现教育的人道性;

(5)重视反映民族传统的内容;

(6)课程的人文化倾向;

(7)广泛设立综合课程。

三、前苏联和俄罗斯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由于我国的社会制度和前苏联一样,在教育领域受前苏联的影响也较大,因此,前苏联在课程改革中所针对的问题,也是我国课程改革所经历或要面临的问题。俄罗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所进行的一系列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经验,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前苏联和俄罗斯中小学课程改革给我们以如下的启示:

1.要解决好课程内容现代化问题。这是一个全球性的课程改革难题,即如何使中小学课程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2.要解决好知识教学与劳动教学的问题。这可以说是贯穿前苏联70多年来的整个课程发展史的一个“两难”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略赋予了前苏联的课程改革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色,也是困扰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两难”问题。

3.要减轻学生负担的问题。

4.要处理好课程传统与课程改革的关系。

俄罗斯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特征分析

20世纪末,世界课程改革运动风起云涌。一方面,世界很多国家的教育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亟待解决,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另一方面,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能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占据优势地位,各国再次把目光聚焦在了教育上,试图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来改善本国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赢得下个世纪的竞争做好准备。在世界课程改革运动中,俄罗斯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在课程目标、课程管理和课程结构的改革上都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特征,正确把握这些特征对于看清世界课程改革的方向,深入思考课程改革问题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俄罗斯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的特征

1.课程目标改革:注重基础学力与注重个性发展的对立与融合

俄罗斯在课程改革中开始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对教育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其中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改变了过去忽视学生个性的学校教育,把发展学生的个性作为了新的培养目标。俄罗斯教育部指出,各学校对课程教学改革要有清醒的认识,教学的重点应是学生个性的发展,“在中学各教学阶段,应让学生有更多的课程、教学选择余地,要提供多维的教学大纲,进行个别教学指导”。在此思想的指导下,俄罗斯通过教学计划的多种方案,充分开发个人课程,增加高中阶段自我选择课程的比例,以求实现教育个性化的目标。

在课程目标改革上,俄罗斯过去重视基础学力教育,现在俄罗斯则开始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努力消除过去由于课程目标上的片面性所带来的弊端。把提高基础学力同个性化教育恰当地结合起来,努力消解二者的对立,使二者走向融合。

2.课程管理改革:注重集权与注重分权的对立与融合

俄罗斯一直以来都实行的是集权式的课程管理体制,这种整齐划一的课程管理体制虽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管理,有利于保证教育质量,但却严重脱离各个地方和学校的实际,限制了地方和学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由此,80年代后俄罗斯开始着手改变集权式的课程管理体制,加大了地方、学校的自主权。俄罗斯在课程管理改革上一改前苏联时期高度集中的管理方式,实行了中央、地方和学校三级分权管理模式。这突出表现在俄罗斯把基础教学计划分成了不变部分和可变部分。所谓不变部分即为国家统一课程,可变部分即为地方性课程,其中可变部分在初中阶段占到了21.1%,而在高中阶段则占到了44.7%之多。另外,国家还提供了数十个教学计划供学校灵活使用。这些无疑给了地方和学校极大的自主性,使它们能够根据自身特点灵活的设置课程、组织教学。

在课程管理的改革中,俄罗斯吸取了美国的分权式的课程管理体制,也没有抛弃课程管理上的集权主义传统。不再把两种课程管理体制对立起来,而是相互取长补短,使二者合理结合,从而较好地克服了课程管理体制上的缺陷。

3.课程结构改革:注重各类课程的合理化结合

(1)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合理结合。

俄罗斯在80、90年代的改革中则致力于改变传统的国家课程一统“天下”,课程设置整齐划一,缺乏灵活性的弊病,削减了国家统一课程科目,加强了选修课程的设置。俄罗斯在课程设置上给了学生很大的选择权利,大大拓展了选修课的范围,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都有选修课而且比重逐步增加。90年代俄罗斯学校选修课程的比例已经达到了11%左右。俄罗斯在保证统一必修课占主导地位的基础上都加大了选修课的比例,增加了课程结构的灵活性,也使课程结构变得更加合理。

(2)科学课程与人文课程的合理结合。

俄罗斯一贯注重发展科学技术,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纪,俄罗斯把发展科技作为下个世纪领先于世界的重要手段。自然科学课程受到俄罗斯的高度重视。然而在重视科学教育的同时,俄罗斯也认识到了轻视人文教育将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也使人们清醒地看到:“现代化是一个创造与毁灭并举的过程,它是以人的错位和痛苦的高昂代价换来新的机会和新的前景。”由此,俄罗斯在课程改革中加强了人文教育,提高了人文课程的比例,使自然科学课程与人文课程的比例趋向于均衡。俄罗斯在改革中更是极大地重视了人文学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人文教育,使俄罗斯的学校课程具有了明显的人文化倾向。

(3)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合理结合。

同类推荐
  • 穿越沧桑的经典爱情美文

    穿越沧桑的经典爱情美文

    《穿越沧桑的经典爱情美文》共分为五部分,由中外知名作家向我们阐释了爱是什么、爱的态度、初恋、思念、婚姻等永恒的话题,关于爱情的真谛,希望我们能从《穿越沧桑的经典爱情美文》中找到!内容有爱是什么——原来爱情是这样、爱的态度——爱情不风流等。
  • 中学化学课程资源丛书-化学新里程

    中学化学课程资源丛书-化学新里程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本套丛书集知识性与实用性于一体,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及教师在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套实用工具书。
  • 呐喊与彷徨

    呐喊与彷徨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远离毒品深渊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远离毒品深渊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
  •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木偶奇遇记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木偶奇遇记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热门推荐
  • 三分管人七分做人Ⅱ——成就伟大事业的基础

    三分管人七分做人Ⅱ——成就伟大事业的基础

    本书分为“成大事者,内圣而外王”、“其身正,不令而行”、“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三篇,收录了311则管理智慧。
  • 记得那年的青春

    记得那年的青春

    如果再来一次,我一定不会这么做........《记得那年的青春》讲的是从戏剧学院毕业的赵芸萱踏入娱乐圈,发生的种种故事,被潜规则,被经纪人逼迫陪睡,放弃那段美好的感情,如果当初我没有做这样的选择,结局会不会不同........【周末更新/最少一章(除非小萱有事)】
  • 天才幻医

    天才幻医

    九脉银针,活死人肉白骨;青囊灵诀,降恶人诛厉鬼。他是医圣传人,更是武道天才;只要有他在,任何疾病都不成问题。不求财色,而财色自来;不问名利,而名利自显。
  • 火影之枫凌天下

    火影之枫凌天下

    一名杀手死亡之际却因为一块玉佩穿越火影世界,拳打木叶长老团,脚踩忍刀七人众,一米以下全放倒,太平间里一跺脚,“不服气的站起来”连个喘气的都没有,看一个杀(逗)手(比),战胜一个个敌人成为忍界巅峰强者的故事。
  • 永世霸道

    永世霸道

    原本是生一个娃,末了却离奇变成了双胞胎——二少琼风的意外降临,不仅打乱了琼府原有的平静,更彻底摧毁了盛羽大陆当下的势力平衡。搅动地上三羽,大闹神界九天。没本事他张狂,有本事更嚣张!“呀呀呸!本少爷姓琼,可志不穷!”“今日我当道,虽远必诛!”
  • 凡帝尔

    凡帝尔

    与孤独为伴,与暗影相拥,与死亡同台,与历史共舞。我,是行走于人们身后的人,我是暗影术士,艾伦·格林尼治。
  • 血染彼岸:腹黑三小姐

    血染彼岸:腹黑三小姐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杀手,不过眨眼,便杀人于无形,一朝穿越,成为软弱无能,饱受欺负的三小姐。疼爱她的爷爷归来,守护她的哥哥仍在,谁还敢再说她一句不是?乱棍打死!夫人?夫你妹啊,姐姐?妹妹?就知道欺负她是吧?好得很,好到该报复一下了!他,神出鬼没,意外救起濒死的她,被人小鬼大的她吸引。红衣妖娆,游戏,才刚刚开始……
  • 凤凰斗:皇叔你不要太妖孽

    凤凰斗:皇叔你不要太妖孽

    【此书已换名《绝色风华:误惹妖孽皇叔》,作者:秋大掌柜,欢迎亲们移步。】一不小心穿越了?没事儿,不就是喝茶聊天晒太阳吗?最多也就动动脑子休个夫。只是,谁能告诉她,她不就休个夫么,怎么也能惹来一匹大灰狼?这大灰狼貌似年龄有点儿大,长得有点儿妖,身段有点儿软,还没开过荤,又饥又渴,她好怕!某日,某人儿揉着又酸又疼的腰,焉焉地想支走某只太闲的情兽。“喂,东方睿那厮好像在筹谋着将我抢回去,你快去对付他。”“不怕,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你是他皇婶,他不敢抢。”“那楚幽璃……欸!你做什么?”“赶紧生个小狐狸出来对付他们,然后我就可以带着你游山玩水。”“……”她的初衷,不是这样的……
  • 职业和尚

    职业和尚

    一个深山寺庙里的俗家小和尚,独身一人闯荡社会,出师不利的他,会自暴自弃吗?当面对家族人的陷害,从高高在上的公子哥变成一无所有的穷要饭的,从面对繁华社会的诱惑,他会怎样面对呢?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他眼里又是怎样的一个理解?ps:各种求!!!
  • 九命丑猫

    九命丑猫

    她是一只流浪的九命丑猫,漂洋过海,咳,其实是船翻了。暴风把她送到了一个远离人类文明的世界,她在那里经历了很多事,等她回到原来的世界时,还把那里的王给带了出来,不是私奔,是走投无路啊,这其中的原由,哎,说来话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