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61100000041

第41章 中国古代诗歌细读分析案例(7)

纵观这三首诗,既可以各自独立成篇,又可以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经过诗人精心结构,通过统一的社会生活内容把它们凝聚在一起的。这三首诗都是写诗人回羌村探亲时的情景,这是其一致之处;但又各有其侧重面:第一首是写到家时的情境,着重描写诗人和自家人、邻人见面时异常的感情和心理;第二首写回家后的情境,主要抒写诗人既忧国忧民又牵念家人矛盾痛苦的心理;第三首是写因本村父老乡亲们看望诗人而引发的诗人更加深重、更加矛盾煎熬的痛苦心理。在写法上,诗人通过独特的艺术眼光,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表情看心理,抓住了包括自己在内的人们一致异常心理状态进行描绘,让读者透过这异常心理,来寻找造成这种异常心理的社会原因,“反常合道、曲尽其妙”,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让人们去理解造成这种社会灾难的深层原因。

七、固化在爱情体验中的多重人生经验和情结

——李商隐《无题》诗的还原细读批评

(一)诗歌文本“还原细读法”

诗歌文本还原细读分析法就是一种立足于诗歌文本语言、语义、语境和结构的分析方法。好的诗是诗人用语言、语义和语象精心构筑起来的人类思想情感经验的结构体,是诗人对宇宙、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情拥抱与真切感知,是诗人用血泪和生命书写的人生华章,是诗人痛苦的眼泪和痛定思痛后的人生经验发散、提纯、凝固后的透明结晶体。正如钱钟书所说:

“世界上最美丽最动人最不朽的诗篇都是用最痛苦最忧伤的眼泪写成的。”

①也就是说,通过对诗歌这个用眼泪、生命和人生经验写就的透明的语言结构体的解读,能够给人以幽微深美的情感体验和思想经验启示,使人有所感,又有所悟。所以,对诗的分析必须从语言、语义和结构的还原细读分析入手,通过对文本语言、语义和语象最大限度的分析与阐释,来充分地释放、还原隐含在诗歌文本中人类原初的带着原始芬芳的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经验和固化在诗人心灵要邈幽深处至深至美至曲的情思与幽韵,使人“像感知和闻见玫瑰花香一样的感知和闻见思想”。

②因为好的诗歌是通过对诗人显意识心灵的抒写使人洞幽其丰富、复杂和幽微的潜意识世界,通过对个性化情感的抒写来表现人类共有和普遍的思想情感经验。诚如大诗人艾略特所说:

“诗不应该直抒感情,直抒个性,诗应当逃避感情,逃避个性。”

③这就是有名的“非个性化原则”。其要义是要求诗人在创作中要把这种“小我”的情感转化为“大我”的情感,把主观化的情感体验转化成理性化了的思想情感经验。因此,通过对文本的还原细读分析,不仅可以了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是如何把人类种种丰富复杂、矛盾对立的思想情感和心理经验,如何通过文本的语言、语义、象征、意象、隐喻等“客观对应物”的形式将其有机有序有效的组织、结构和安排在一起,使它们在作品所表达的丰富复杂的人生经验和人生精义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也可以深切感受诗人投入到诗中个人化的生命激情和种种浓得化不开的人生情结。这不仅是文本还原细读分析的意义,也是文本还原细读分析的魅力。

李商隐的这首《无题》诗,虽然篇幅短小,但由于其语义模糊、意象朦胧、结构复杂、思想精微、意蕴丰富、表现深微,以至造成对该诗主旨的理解歧义丛生、见仁见智。古有政治寄托说、爱情本事说、友情离合说、悼念亡妻说;今人则大多把它当作一首纯粹的爱情诗来读,而王蒙先生则用“通情通境说”来概括李商隐《无题》诸诗的主题。本文拟从新批评文本细读还原分析的角度对这首《无题》诗所包含的“通情通境说”的多重人生蕴涵作以新解读,用一种有异于传统古典文学研究知人论世的实证视角和以意逆志、情感品味的印象批评传统来审视李义山的这首经典之作。向来有人认为:

“诗的好处,有口说不出的意思,想来却是逼真的。”

④就是说诗是无法分析的,一分析便失去了诗,这样就形成两种读诗的态度和方法:客观语义分析和主观情感体验。与之相应也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诗学理论:分析和体验。分析是西方的传统,而中国是体验诗学的大国。这两种说诗方式和诗学理论在具体的诗歌批评中水火不容,其实可以把它们融合起来,那就是在语义细读的基础上体验诗情诗意,即体验式的细读,亦即刘勰所说“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⑤和“书亦国华,玩绎方美”

⑥的体验式的阅读方式。明清之际的大批评家金圣叹一生致力于文本分析,他曾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他文本分析的诀窍:

“读诗要从笔尖和语言上追出神理来。”因为,诗歌是用精美的语言、语义构筑起来的情感世界,所以,读诗、赏诗、解诗就必须从语言的解读和分析入手,通过对语言的细读分析去深入地体验和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诗人个人化的情感和心理,以细读强化体验,又以体验升华细读,最后又将这种有效的阅读体验提高和升华到人类的情感经验层面,挖掘和还原出潜藏在诗歌文本中诗人乃至人类共有的丰富复杂的人生经验和人生情结,以此来窥探诗人心灵要邈幽深处种种丰富复杂的情思幽韵和催生诗人诗思、诗情产生的种种人生精义,这就是所谓“还原细读批评”,也就是一种“追体验式”的细读。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还原式细读和追体验的细读,与新批评只注重对单个文本分析而抛弃对作者研究和读者感受考察的“意图谬误”和“感受谬误”的狭隘细读不同,它是一种把新批评重文本内在的语义细读、经验还原,与我国古代诗歌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和情感品味相结合的一种中西分析范式。下面就运用这种中西结合的分析范式,在立足文本内语境和作家创作外语境的基础上,对李商隐这首经典的《无题》诗作以语义细读、情感体验、经验还原。通过这种追体验和还原式的细读批评,来挖掘和还原固化在这个爱情文本中诗人多重的人生经验和人生情结,以此来窥探诗人心灵深处的幽情与壮采。

(二)对《无题》还原式细读

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两个“难”字组成一个悖论。这里诗人用“衬叠法”,用前一个“难”衬叠后一个“难”

字,从反面翻出一层新义。按常理“相见难”可理解,“别亦难”就难以理解。但正是通过这两个“难”字,表达了诗人一种复杂、矛盾、痛苦和无法言传的爱情体验和爱情心理,这是一种典型的悖论写法。它是说由于两个有情人长久的隔绝和分离,使他(她)们无法在一起长久的分享爱情的快乐与甜蜜,见一面非常之不易,然见面后的团聚和甜蜜又是匆匆短暂的,正由于这种团聚是短暂的、靠不住的和非长久的,这短暂的团聚将意味着长久的分离和永远的失去。所以,这种离别就更加令人难舍难分、更加令人痛苦不堪了,正是情何以堪、意何以悲。两个“难”字,写尽了人世间男女痛苦的恋情、别情和离情。这正是这一句悖论诗中所包含的诗人乃至人类丰富复杂、矛盾深刻的爱情心理和爱情经验。不难看出,正是在两个“难”字上,使上述悖论性的人类爱情经验变得具有可理解性。同时,这种“见难别亦难”不仅是诗人对人类典型的爱情心理和爱情经验的一种经验性的描述和高度化的概括,也是诗人对其一生夫妻之情、朋友之情、知遇之情和人生离合之情的一种深于情、伤于情而又困与情的尴尬处境的经验性的描述。另外,纵观全诗,在透过这种“别难”文本语境的后面,实际上是“相见难”,“相见难”

才是全诗着力表现的主要内容。

“见难”是痛苦之源、痛苦之因,而“别难”则是痛苦之果,全诗都笼罩在这种“见难”阻隔重深之境的描述以及对别后相思痛苦幽怨之情的倾诉与回忆上。结合诗人的人生悲戚身世和坎坷的仕途经历,不难看出,这种“见难”的离情背后有可能潜藏着诗人某种阻隔重深的仕途体验和虚幻疏离的人生身世之感。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是写景又是一个隐喻和象征,还是一个典型的复义。这句诗紧承上一句而来,不仅通过写景把这种“别难”的痛苦情绪作了客观化和意象化的直观呈现,同时,又渲染了一种沉重的离情别绪氛围,古人称之为借景抒情。它的作用不仅在于渲染了一种沉重的离情别绪氛围,营造了一种“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的意境,同时,它又在诗情诗意上构成一个潜在的隐喻和象征。是说这种痛苦的分离已成定局,就像暮春时节的无力东风再也无法使春天的花再艳丽、再开放一次,暗示这种分离的长久性和诀别性。同时,它又是一个文学复义,它在语义构成上有这样几重含义:一是点名离别时节正值“暮春”;二是着力渲染了一种沉重、无奈、感伤的离情别绪氛围;三是隐喻两人甜蜜的爱情生活和团圆美好的时光将随着暮春落花消失殆尽;四是暗示这种分离已成定局、无法挽回。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

“诗者,根情、苗言、花声、实义。”

⑦情感是构成诗歌价值的根本和灵魂,解读一首诗就在于通过对“苗言”、“花声”、“实义”的分析,挖掘和还原出其根深叶茂的情感内核。因为诗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情感始终是诗歌价值的生命和灵魂。诚如王国维所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既是一个隐喻和象征,又是一个典型的复义和悖论。诗人以春蚕吐丝隐喻对爱人绵长久远的相思之情;以“蜡泪”形容别泪。此处以蚕丝双关相思,以蜡泪双关别泪,亦物亦人、亦人亦物,人物合一。同时,这两句诗又潜在的隐含着一个爱情悖论:本来人类的爱情是美好甜蜜的,而诗人却在这两句中把人类的爱情写得如此的痛苦和绝望,这与一般人所理解爱情的美好与甜蜜就形成了一定的距离和反差。同时,这两句诗在语言、意义和情感基调上内含着一种紧张的矛盾、张力和悖论关系:对爱情既绝望痛苦又热烈执着、既凄婉伤感又义无返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呢?我们认为这恰好表达了人类爱情本身的悖论性:爱情既能给人幸福、美好和甜蜜,又能够使人们痛苦不堪。这两句诗在人类复杂矛盾的爱情经验和爱情心理的基础上达到统一,这正是这两句诗所体现的人类情感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同时,这两句又是诗人对其一生人生经验和经历的一种高度化的概括和总结、一种隐喻和象征,具有某种永恒的精神价值高度和无限还原阐释的可能。这两句诗与李商隐其他《无题》诗所写的爱情一样,大都是一种无望之爱、阻隔重深之爱、无果之爱、痛苦之爱,明知这种爱是爱而无果、爱而不能,但诗人还是那样一味的沉溺其中,热烈、执着、义无返顾,甚至为这种爱宁愿粉身碎骨、宁愿献身和殉道。

这种深沉持久的人生苦恋意识、强烈执着的爱情期盼情结,和明知不可爱而爱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生献身精神和壮烈的殉道情怀,是李商隐《无题》诸诗以一灌之的一种思想、情感和价值基调。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这不仅是诗人对爱情的态度,也是诗人对人生、仕途和生命价值、内涵和意义的一种深刻理解和直觉感悟,也是诗人一生所追求和坚守的一种人生信条。所以,这两句诗就具有了某种普遍深广的人生经验性质,因而也就具有某种普遍人生象征意味和哲理蕴涵。因此,人们将此诗理解为爱情诗、离别诗、政治寄托诗、友情诗和悼亡诗,这些理解都有道理,但都理解得太实了。殊不知作为人类思想情感经验和灵魂要渺幽深处情思幽韵的诗歌,它是人类思想情感经验的象征符号和生命形式的同构对应物,它的要义就在于通过对种种具体化情事象征性地描写来表现人类某种普遍化的思想和情感经验,给人类这种普遍化的思想情感经验赋予某种普遍化、象征化的结构形式,从而引发人们更普遍更深广的思想情感共鸣和心灵经验沟通。这才是诗之为诗要渺幽深和精微之所在。因此,上述爱情说、本事说、离别说、政治寄托说、友情说和悼亡说,在某些方面都抓住了此诗在思想情感上的总体基调,它们在诗歌所描写的普遍化的人生经验和人生精义的基础上达到了统一,即在作品所蕴涵的深广人生情感经验内涵的基础上达到统一,它们在一起共同完成了《无题》诗多重和复义主题的建构。当代诗人郑敏说:

“好的诗歌结构应该是一个有高层或多层的建构,它是一首诗的灵魂,它决定着一首诗的生命的开始、展开和终结。”

⑧这两句诗在结构和意义上就是一个“高层或多层的建构。”陶文鹏则指出:

“李商隐有过长期丰富隐秘的爱情体验,他那些以《无题》

为代表的艳情诗往往由于模糊了爱的主体和对象,也舍弃了对爱情事件的具体描写,而意在抒发一种热烈缠绵、深沉执着的爱情境界,但往往又融入了诗人极为广泛、丰富和深刻的人生体验和经历。诗歌中的爱情警句,多是具象与抽象的结合、深情与哲理的交融,因而能够引发读者心灵深处广泛而持久的思想共鸣、情感体验和哲理启示。”

⑨而刘学楷、余恕诚二先生又进一步指出:

“由于诗人曾经有过一段刻骨铭心和创伤性的爱情体验和仕途经历,所以在书写这种失意、痛苦和伤感爱情体验的时候,就有可能引发与诗人此种体验相类似的某种悲剧性的政治仕途体验和人生体验,而在抒写这种失意痛苦的政治仕途和人生体验的同时也就又可能引发诗人内心某种创伤性的爱情体验,就是说,在《无题》诸诗中,爱情、政治和人生三重体验达到了某种三元性的同构与融合。”

⑩王蒙先生则把李商隐《无题》诸诗中所写的这种人类共同共通的爱情经验和境界概括为“通情通境说”讹,就是看到了《无题》诗在情感和意境的描写方面与诗人的仕途经历、人生经验所具有的相融互通性,另一方面又看到了其诗在思想情感经验和意境的描写方面所具有的普遍概括性。“既可以言情,又可以喻人生之道”。(孙诛语)“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对这两句的理解争议很大,有人认为这两句是唐诗中的一种“惯例”写法,即“诗从对面飞来”,言我想念对方,但不直言我想,却说对方想念我。这样的理解没有错,但我认为这两句还有更为含混、更为复杂的人生象征意蕴,也是一个典型的复义句。学术界有两种解说:一种认为前一句写女方,后一句写男方。前一句是诗人想象中的女方对他的思念情景,后一句写自己清冷孤寒的处境;第二种理解则把它纯粹解释为诗人对女方的想象、推测和关爱之词。总之,无论怎样解释,这两句诗都表达了诗人在离别后对他所爱的那位女子的刻骨相思和思念之情,是这种思念之情直观化和形象化的表现。

同类推荐
  • 好天气谁给题名

    好天气谁给题名

    本书是仙枝的散文集,收录了在《三三集刊》上发表的51篇散文。作者围绕日常生活的主题,写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的人情世故。天真烂漫的笔触里,蕴涵深厚的中国文化素养;清新隽永的描摹下,藏不住对人性的见微知著。
  • 表意的焦虑

    表意的焦虑

    从“文革”后的历史意识,到“先锋派”的形式主义实验,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从九十年代的“晚生代”到“时尚前卫”,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变化紧张而匆忙。本书既揭示出那些最具有活力的创新景观,也分析那些激进变革引发的矛盾和困境。作者以雄健的理论思辨,集历史宏观把握与艺术微观透视于一体,其阐释高屋建瓴而又生动精辟。在同类研究中,本书独树一帜,不愧为一次勇敢的探索和开拓。
  • 那些渐行渐远的爱情

    那些渐行渐远的爱情

    这个世间,无论是否亲人,有爱,便不会寂寞。谢谢命运赐我们不相尽同的忧喜哀乐,谢谢于千万年间千万人间千万种相遇之间的这一场遇见……书中融合了爱情、亲情、友情等,对当下都市女白领们的小资情调作了细腻、感人、真挚的抒发和阐释,知己般倾听她们的心声,闺密般大慰这批女人的情愁之苦。这些情感和执着,如静静的花溪潺潺,温润着我们在劳碌生活中日益冷漠的心,亦如花香洇染,如片云微度,走过成长的迷茫,有一种感动和感悟悄悄落在心间,分明清晰。
  • 岁月书签

    岁月书签

    春节前,故乡散文女作家孔瑞平来家,请我为她将出的散文集作序。我非散文家,却不自量力,愿为之效劳,全在故乡情结。浏览全书“总目”,已逾百篇之巨,作者从全部文稿中选出二十余篇,复印成三宋大字,供我这老年人作序文时参阅。
  •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论文集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论文集

    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概括地总结了邓小平伟大光辉的一生,以此追忆伟人的音容笑貌,铭记伟人的丰功伟绩。
热门推荐
  • 金枝泪

    金枝泪

    她是乾隆帝最宠爱的女儿,她是嘉庆帝最疼爱的妹妹。因为宠爱,还是孩子时父亲就为她安排了最合适的女婿人选;因为疼爱,哥哥在她夫家出事时尽力帮她留住了家业。表面上是风光无限,奢华一世,可事实上,身边的亲人一个个地离开,至亲的丈夫遇挫折后的消极颓废……种种打击,令她苦不堪言。没有什么可以多说,只是金枝不易做,欢颜背后是无尽的泪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乱世妖瞳2

    乱世妖瞳2

    传说,紫眸为妖,妖瞳势必祸乱世间。她本是不可一世的佣兵之首,一次任务,一场谋杀,她带着所有的辉煌和悲凉离开了这个令她痛苦不堪的世界。重生于异世,有幸拥有一个美满的家,但终究逃不过命运,家族纷争,逼得一双紫眸妖瞳再次祸乱天下。他是年轻的王者,不被世俗所困扰,唯独对她宠爱有加,世人皆骂她是废材,他却视她如珍宝,张狂放肆“你,只属于我!”他与她,这一生这一世的纠缠,是偶然,还是冥冥中天注定。……“西门萧寒,你凭什么管我!”“就凭你是我养大的。”“好,那你养我用了多少钱,我还你还不成吗?”“我是用心养的,除非你把你的心给我。”他邪肆的笑着,拥她入怀“记住,你的一切都是我的。”未完待续,精彩不断
  • 兽御天地

    兽御天地

    邪族入侵,大陆水火,破败废墟之上,一个少年,三只宠兽,傲然而立!为了家园,为了人类,悲鸣声中,沉默者,不再沉默,平凡者,闯不平凡路!
  • 妖孽离我远一点

    妖孽离我远一点

    一身傲骨,未赢过思念你这场仗!他冷笑着说:“上穷碧落下黄泉,我也一定要把你这只贼猫给逮回来!”一朝穿越,偷了谁的情又丢了谁的心?她头也不回的说:“妖孽,离我远一点!”当离开变成无法选择时,两颗孤独而又逞强的心该如何选择?意外穿越,重新安排了谁和谁的相遇?且看恶劣女如何俘获冰山美男!寻寻觅觅,躲躲藏藏,原来,爱情不过就是一曲长相守!
  • 都市狂战

    都市狂战

    杀人狂魔闯入校园,打开杀戒,身具异能的方言受伤,后被选入猎人组织,他开始了猎人训练。修为不断突破,一步一步走向巅峰,凭一己之力,扬名异能界,凭借惊才绝艳的天赋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他一路上披荆斩棘,终于成为人间至强者。
  • 灵武震苍穹

    灵武震苍穹

    这是一个以武为尊的世界,这里没有斗气、魔法…有的只有灵力,废材变天才,扮猪吃虎,且看主角如何在这个世界握阴阳、掌五行,成就武道巅峰…
  • 紫傅

    紫傅

    陈傅本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乞丐,却因为一个偶然机会进入了修仙宗门,没有修仙资质的他却意外获得一个至宝,从此他便不再平凡,开始了他那一段传奇的修仙之旅。
  • 萌主殿下恋爱吧

    萌主殿下恋爱吧

    她从来没有想过会有人喜欢她,居然还到了痴迷的地步。他眼里,她就像星光,那样耀眼。她是指引他获得新生的天使,他会不顾所有的守护她。友情和爱情碰撞时,他还能理智的选择吗?冷漠如冰块的恶魔骑士,温暖如春风的完美王子,又会给原本不属于那个世界的灰姑娘带去怎么样的奇妙旅程。最后谁又会成功的为灰姑娘穿上水晶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腹黑郡主:妖孽夫君

    腹黑郡主:妖孽夫君

    她本是一抹飘荡游离的孤魂,机缘巧合之下,竟穿越到了大颂国汝阳郡主的身上。一觉醒来,面对郡主的刁蛮骄纵,愚昧粗鄙,她有些丝丝意外,不过最令她感到意外的还是——这位郡主居然拥有五位帅到不像话的夫君!五位夫君?天呐,这究竟是什么世道?不行,不行,坚决不行!那么多男人,哪能个个吃的消啊?于是思量再三,她决定休夫!可是休夫就休夫,为什么她的夫君一个不少,却反而越来越多了呢?
  • 带着包子找男人

    带着包子找男人

    一个男人带着自己生下的小包子。苦苦的寻找着包子的另一个爸爸。辛小宝,你再皮就把你扔到树林里让大灰狼叼走。切,现在傻子才相信有大灰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