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67200000023

第23章 化学之谜(1)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世界上的物质形形色色,各种各样,但是构成这大千物质世界的基本微粒——元素却不多,目前已知的也只不过百余种。科学家们把这一百多种元素,按照它们的原子核所带的电荷的多少(即原子序数)依次由少到多进行排列,并把性质相似元素排在一起,这样就得到了一个表,这个表就叫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元素之间内在的本质规律,它是科学家们研究化学的指南。

1.探索元素的规律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其他规律的发现一样,也是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历程。

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100年间,每两年半才有一种新元素问世。到1869年,科学家共发现了63种新元素,积累了许多关于这些新元素性质的研究资料。但是这些资料却是杂乱无章的,搞得科学家们眼花缭乱。其实早在19世纪初,当陆续发现近40种元素的时候,科学家们就在思考:自然界中究竟有多少种元素?元素与元素之间究竟有什么内在联系?化学家们依照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比较典型的有:1829年德国的化学教授多贝赖因纳提出的“三元素组”,它是把性质相似的3个元素归成一组;1864年德国人J·L。迈尔提出的“六元素表”,它是把六个元素归为一组;1862年法国矿物学教授陈库图瓦提出的“螺旋图”,它是按原子量把元素排成螺旋状;1865年英国人纽兰兹提出的“八音律”,它是在发现每8个元素就出现性质相似的元素的基础上提出的。自19世纪,人们就开始归纳总结元素知识,试图从中找出规律。在1869年以前的这种探索有几十起之多,从“三元素”到“八音律”一步一步向真理逼近,为周期律的发现开辟了道路。

2.门捷列夫的发现

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也投身于元素规律的探索之中。门捷列夫于1834年2月7日出生于托波尔斯克的中学教授家庭,自幼丧父,他是在他姐夫的启迪下爱上科学的。门捷列夫一生在化学上的贡献很多,其最主要的贡献就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1865年,门捷列夫在彼得堡大学教授无机化学。当他准备着手编写无机化学教科书《化学原理》时,面对那些杂乱无章的元素,他不知如何排列为好。“于是他便停止了教科书的编写,开始探索元素世界的奥秘。他对前人所做的大量实验事实进行验证、分析和概括,而后细细地思索,寻找其中的规律。整天满脑子的化学元素搅得他寝食不安,然而几年过去仍无头绪。

门捷列夫爱玩纸牌,1868年的冬天,他别出心裁地想到把已知的63种元素制成纸牌来“玩一玩”,看能否找出什么规律来。于是他剪出了63张大小相同的卡片,他在每张卡片写上一种元素的名称、符号、原子量和主要性质。每个元素一张卡片,共63张,好像一副扑克牌。于是,他摆弄起这副特殊的扑克牌来。

开始,他按照元素的颜色排列卡片、比较各个元素,希望能找出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但很快他就发现这行不通,因为任何元素在温度改变时都能发生状态的转变,而且有许多元素在状态不同的情况下,颜色并不相同。他又想去比较各种元素的比重,但是他发现,比重和元素的某些其他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一样,都不是元素的根本性质,它们都会随条件变化而变化。就这样,他一连拨弄了三天三夜,仍然什么结果也没有。他又回过头来认真研究前人所做的工作、所积累的资料,总结失败的教训。

在研究的过程中,他发现原子量是永久伴随着元素而又始终不变的量。他把元素扑克牌按原子量大小进行排列,惊奇地发现有几处都是每隔7个元素又出现一个与这个元素性质十分相似的元素。于是按照这一启示,门捷列夫又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终于发现元素的性质是按原子量的大小在作周期性的重复。这就是著名的元素周期律的最初发现。

3.严峻的考验

但是,门捷列夫的这一发现,当时并没有使他出名,引来的却是人们的冷嘲热讽。1869年3月,俄罗斯化学会邀请各方专家进行专门学术讨论。会上门捷列夫仍然使用那副奇特的扑克牌向专家们演示了他的发现。不过这一次他给性质相似的元素的扑克牌上涂上相同的颜色,这样性质不同地依次被涂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当这63种元素扑克牌按原子量大小排成一条线时,七种颜色就像画出的光谱一样,每隔7张就有规律地重复一次。当门捷列夫把它们一截一截断开,相同颜色的上下对齐时,就能看出颜色相同的一列元素性质相似,非常直观地显示出元素的周期性变化。

可是到会的专家教授们大都在这个问题上钻研了若干年,手上也不知被实验烧了多少疤,掉了多少皮,怎能接受一个青年人用“扑克牌”作的见解。有的人当场刁难门捷列夫,问道:“门捷列夫先生,我看你那几张牌也未必就能将元素的规律演示清楚。你看六年前发现的元素钢,原子量是75.4,应排在砷和硒之间,可是这种砷就无法和它相似的磷排在一列了,硒也被挤出了硫那一列,这还算什么规律?”

对这一问题门捷列夫早已思考过,他胸有成竹地说:“我看钢的原子量很可疑,它的性质和铝相似,依我推算它的原子量就是113.1(后来事实上测得钢的原子量是114.82),它本来就不应排在砷后面,而应排在铜和锡之间”。

这时一位寿眉双垂、银须齐胸的长者发火了,他是门捷列夫的老师齐宁。过去他一直很赏识门捷列夫的才华,此时却蛮横地斥责道:“赶快收起你这一套,身为教授、科学家,不在实验室做实验,却异想天开,摆摆纸牌就想发现什么规律。这些元素难道就任你这样摆布吗?”门捷列夫见状,只好委屈地收起纸牌告退了。

门捷列夫回到家里继续摆弄着他那副纸牌。对于那些与铟的情况类似,原子量和其他元素接近而性质却不相似的元素排列时,他就预见可能有什么元素的原子量不准确。这样,他共改正了钢、铍、钛、铈、铀、铂等元素的原子量。后来这些都得到了验证。

他在研究砷元素时,发现按原子量,砷应排在锌之后,性质和铅相似,但事实上它的性质却和磷相似。他在验证了砷的原子量正确之后,心想:既然元素是一个一个被发现的,那么就应该给未被发现的元素保留一席之地。他大胆地预见在锌和砷之间,应该还有两个元素,他把它们称为“类铝”、“类硅”元素。像这样他共预见了“类硼”等11个元素的存在。

在考虑了某些元素的原子量有错误和某些来被发现的元素之后,门捷列夫又重新把元素按原子量的大小排列,性质相似的元素上下对齐。这时元素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更加明显。可是当他把这一新的元素排列表公布之后,带给门捷列夫的是更为激烈的冷嘲热讽,有些权威一口否定了门捷列夫的发现。但真理终归是真理,真金不怕火炼,事实胜于雄辩。

1875年的一天,当门捷列夫正在品酒赏书时,他突然发现一则消息:法国科学院宣布布瓦博德明在1875年9月发现了一种新元素——镓。喜得他酒杯扔出了老远,大声呼喊:“这不就是我预见的那‘类铝’元素吗?”

于是他立即提笔给布瓦博德明写了一封短信:“先生,您发现的镓,就是我5年前预言的‘类铝’,只是它的比重应该是5.9,而您却测得是4.7,请您再做一次实验,我想大概是您的新物质还不够纯的缘故吧。”

布瓦博德明接到门捷列夫的这封信感到很奇怪,全世界就只有他拥有这么一点镓,这个俄国人怎么能知道它的比重应是5.9呢?于是他半信半疑,立即将仅有的1.15g镓经过提纯重新实验,结果发现铸的比重果然是5.94。他给门捷列夫回信道:“尊敬的门捷列夫先生,祝贺您的胜利,我能说什么呢?我的实验和发现,只不过是您元素周期律的一个小注解。这是您元素周期律的伟大之所在的最好例证。”

这下,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在科学界才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连同他的老师齐宁也亲自登门谢罪,称赞门捷列夫是俄国人的骄傲,是科学界的骄傲。

1879年瑞典人尼尔逊发现了钪,经过测定它就是门捷列夫预言的“类硼”;1886年德国人温克勒尔发现的锗就是门捷列夫预言的“类硅”,还有他预言的11种元素中的其他元素后来也都相继被发现,都恰如其分地进入到了门捷列夫为它们安排的位置。特别是氦、氖、氩、氪、氙、氡的发现又给元素周期律增添了新的一族。至止,元素周期表更加完善了。

1913年,英国科学家摩斯莱在研究x射线波长和对阴极不同元素材料的关系时,提出原子序数的概念,原子序数等于元素的核电荷数,又等于元素的质子数。三年后,德国化学家把原子序数引入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律才变成了现在的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的核电荷数的递增呈周期性的变化。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促使了无机化学研究的兴起,对后来整个化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门捷列夫为化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55年,化学家们为了纪念门捷夫的伟大功绩,把101号元素命名钔。

物质到底存在着几种状态

初提这个问题,人们也许会十分肯定地回答,物质存在有三态,即气态、液态、固态。这种认识理所当然地是正确的,因为我们从接触化学、物理的那天起,就是这么学的。

对于这三种状态我们不妨先复习一下,在气态中,组成气体的原子或分子的能量非常高,各个分离的分子间的引力较低,以致各个分子可以独立地进行不规则的运动。如果分子或原子的能量降低到某点,那么分子就不能再保持其独立性而相互之间开始发生关联,但此时尚有足够的能量可供给分子进行运动,使分子在其他分子之间流动,这就是液体。假使分子的能量进一步降低到某一点时,分子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各个分离的分子不能互相流动,而被固定到了某个位置上,这时我们就称之为固态。

物质的这三种存在形式为我们提供了空气、水和生活的陆地。然而,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渐渐地发现,物质好像并不是严格地按照这三种状态存在着,在它们之外,还有着其它存在的形式。那么这些都是什么呢?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物质的其他存在形式的认识越来越清楚了。到了今天,终于有科学家提出,物质还存在着另外四种形式,即等离子态、超高压态、辐射场态、超离子态。

等离子态:当温度升高到数百万度或更高时,物质组成的基本单元——原子的核外电子,就会全部变成游离状态,此时气体就成为自由电子和裸露的原子核的混合物了。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认为,在一定的超高温的条件下,任何物质都有可能成为等离子态。例如水银灯中、雷雨天中的闪电里都有这种等离子态存在。目前,等离子态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高能物理研究、激光、核聚变等。

超高压态:如果对于某种物质施加几百万个大气压时,其物质中原子核的核外电子就会被压变形,使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压在一起,这样物质就会变得结构十分密集。其密度大得惊人,每立方厘米的超固态物质,可达几万吨。天文学家是最早的超高压态的发现者,他们通过对宇宙中的矮星、中子星等观察,推测这些星球的密度就处于这种超高压态。目前,这种超高压态的物质在我们地球上也成功地被制造,由于其密度极大而十分坚硬,通常用于钻探、切割等方面。对于超离子态、辐射场态目前了解得还很少,至于它们将会为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们暂时无法预知。在我们对物质之态有所了解之后,又发现了这几种物质存在形式,那么物质是否还有其他的存在形式呢?只能由未来科学告诉我们了。

放射性元素的由来

在自然界或科学实验中,有一些原子是极不安分的,它们能够自发地产生变化,有高能粒子或r射线光子从它们的原子核中逃掉。由于原子核中的粒子数的减少,因而这种原子就变成了另外一种原子,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可以称为这种元素的同位素,这种能够从原子核释放出高能粒子和r射线的原子,我们一般称之为有放射性的原子,由这种原子构成,或由放射性同位素昕组成的元素,就是放射性元素。

放射性元素一般分为两类:天然放射性元素如铀、钍、锕等;另外是人工合成的人工放射性元素,如钷、锔、锝等。化学元素周期表显示的情况表明,在已发现的107种化学元素中,排在靠后的基本上都是放射性元素,并且以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元素居多。另外一些本身并无放射性的元素,其同位素却具有放射性,这类放射性同位素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放射性元素都具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其原子不断进行变化并释放高能粒子和Y射线,这种变化根据自身元素的不同,时间则长短不一,长者可达数亿年,短则仅仅为几千分之一秒。因而,我们对于这种放射性元素的寿命很难估测,在化学上通常采用一种称为“半衰期”的计算方法,就是一种元素其衰变为原一半所需的时间。这种半衰期的测定既复杂、又简单,说其复杂,包括对元素内部原子活动情况的测定,这种原子发生变化可能是瞬间完成的,也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所以其原子变化是较难观测的;说其简单,这是当原子发生变化后,则很容易计算出其整体变化。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实际上就是对于该元素的稳定性的一种制定。如钍(上标323)这种同位素的半衰期为140亿年,那以无论从宏观还是从微观来讲,几乎与非放射元素一样具有着较高的稳定性。而氦(上标5)这种同位素,其半衰期仅仅有一千亿亿亿分之一秒,因此人们是很难看到它的存在的。

放射性元素最早是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尔勒尔于1896年发现的,从那时起,人们就开始探索放射性元素为什么会有放射性。目前研究结果使人们对此有了大概的了解和认识,一般元素其原子核中有84个或多于84个质子的元素都是放射性元素。在原子核中,质子是带有正电荷的,根据库仑定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理论,这种质子之间的相排斥力使得原子核结构很不稳定,因而,只有放出带正电荷的质子才能保持稳定状态。当质子被释放后,其原子核中质子数目减少,因而就变成了另外一种元素。一种元素是否稳定,主要取决于原子核内的中子与质子数值的比,即n:p。这个比值太大或太小都是原子核不稳定的因素所在,通常认为在1.2:1-1.5:1的范围内,是元素稳定的条件。

同类推荐
  • 感动心灵的美文·开心女孩卷

    感动心灵的美文·开心女孩卷

    本书根据青春转型期少女的心灵成长的需要,以塑造美好心灵、提升道德品质和培养文学兴趣为宗旨,选取百余篇精短美文,为他们提供优质的课外文学阅读精神食粮。
  • 玩出来的智慧:全脑开发婴幼儿潜能

    玩出来的智慧:全脑开发婴幼儿潜能

    玩出来的智慧(全脑开发婴幼儿潜能的400个益智游戏)》中的游戏按月龄进行编排,父母可以根据宝宝所处年龄进行选择,并且可以对同一种游戏进行多种变化和孩子延伸,让宝宝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 法布尔与昆虫记

    法布尔与昆虫记

    我知道抓蝗虫是一件吸引孩子们的事情,所以我叫上了两个小孩子当我的助手,一块儿抓蝗虫。其中,那个男孩名叫小保尔,那个女孩叫玛丽。只见小保尔身轻如燕,手脚灵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他在菊花簇里面看见了一只正在沉思的蝗虫。当他靠近时,蝗虫却如惊弓之鸟一样突然飞起。小保尔拼命地追,可是还是让它给跑了。玛丽就要幸运一些,她发现了一只蝗虫,然后举起自己的手,靠近,靠近,按下。哈,逮住了!
  • 风雨雷电(自然瞭望书坊)

    风雨雷电(自然瞭望书坊)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大自然美丽而神奇,无论是广阔的天空,还是浩瀚的海洋,无论是遥远的地球两极,还足近在身边熟悉的土地,总有那么一些现代科学努力探索却又无法清楚解释的未知事物和神秘现象。这些扑朔迷离的谜团既令人惊奇,又引人深思,勾起人们探索的兴致。
  • 挖呀挖,挖出一个大房子

    挖呀挖,挖出一个大房子

    《知道不知道》系列从地理、历史、生物、天文等各方面进行叙述,探究其深层次的奥秘。每一门类独立成册,帮助孩子们认识和理解所生活的世界,引导他们主动探寻问题和答案,对小学生思维的训练和潜能开发有着重要的影响。纸上魔方编著的《挖呀挖挖出一个大房子》为其中一册。《挖呀挖挖出一个大房子》是一本关于趣味考古科普书籍。经过历史的变迁,有些房子会被深深埋在地底下,而有些房子则光鲜亮丽、完好无损的呈现在世人面前。带着好奇翻开本书,让青少年读者们随同考古学家一起挖出让世人惊叹的文明遗址,并从它们身上探索未知的奥秘。
热门推荐
  • 是男人就要成功

    是男人就要成功

    男人理应去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志在辉煌地去闯荡自己的事业。每一个男人都将撑起一片天,但天空是否广阔,将完全取决于我们能否成功。这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我们每个男人都必须要去学习、磨砺、锻造。但具体如何操作,并不为每一个男士所熟知,而《是男人就要成功》所做的一切就是要弥补这一缺撼,一定要让男人成功!
  • 洪荒极道录

    洪荒极道录

    (在下是新手,请各位大神多多关照)什么准提无耻是因为人家穷,可是三清大神兄弟比准提更饥渴更无耻,“不好了,佛母”那东方的三清圣人又来守保护费了,那原始圣人说什么你把他家的通天的徒弟给拐走,现在在门口要人而且还要准备好先天灵宝不然要轰炸我们灵山,准提和接引一脸黑线!
  • 九天龙王

    九天龙王

    子书少龙因辜负父母的期望而跳下悬崖,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得到一位神龙的传承,一件件好事在他身上发生,经过一步步的努力成为天龙最后统治天下。
  • 清浅年华温如歌

    清浅年华温如歌

    意外离家的温如歌在十五岁被找回,认识了本不该出现在自己生命中的人,却一次次无奈的沦陷,但却遭到无情的阻止,温如歌能否跟不该相爱的人修成正果?敬请期待
  • 二手男人我不要:嚣张鬼妻太抢手

    二手男人我不要:嚣张鬼妻太抢手

    赵凯说:“我答应过你不骗你,所以我不能保证在你死后我还会不会爱上别人。这是因为,我不想骗你。”林红说:“你死了以后,你男人的钱是我的,你男人的车子是我的,你男人的房子是我的,你男人的人也是我的。所以~~你怎么才死啊!害我白等了这么多年。”阎越说:“穷其一生,都不会再有一个人,哪怕是变成鬼还会让我这么心动的了。”
  • 九世为仙

    九世为仙

    九世轮回,世世为仙;九转轮回,法力通天;九大仙剑,纷纷出世;遇神杀神,遇仙诛仙;
  • 婚后相爱,我们恋爱吧

    婚后相爱,我们恋爱吧

    她是普通人,生的不美不丑,长的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没有什么突出的特点,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艺,甚至最高荣誉只拿过小学的三好学生。他也是个普通人,至少婚前是。他很帅,挺有钱,据说荣誉一大把,手里还有各种专利项目。相亲的时候,她其实该去隔壁桌,跟一个谢顶的叔叔相亲的。但是奈何……一场误会,让他们相识。她急着嫁人,他着急继承财产。两个人都有所隐瞒,却又一拍即合,当即闪婚。她一心想着一起攒钱供房供车,一点点的守着婚姻,做个幸福的普通女人,却没想到一纸遗嘱,将她推向了完全相悖的道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豪门危险娇妻要抱抱

    豪门危险娇妻要抱抱

    第一天上班就被老板吃干抹净,what?还要我负责?!某人邪魅一笑:“或者你可以选择赔钱?给你打个一折,一亿!”袁若琳双手抱胸嘟着嘴不想理会身旁的某人,季景辰长臂一挥将袁若琳拦入怀中暧昧的在她耳边说“宝贝你是逃不掉的”
  • 男神老公好给力

    男神老公好给力

    “我要她!”两大家族的相亲,他舍弃了聪慧的姐姐,选择了痴傻的妹妹;大婚之日,他却一脸嫌恶:“看到你这个傻子,我就恶心!”她哭着跑上街头却惨遭车祸,醒后竟恢复了聪慧;“你这个傻子,竟然没被撞死!”他一次次对她施以残暴,她忍辱继续装傻;“我爱你。”唯一令他动心的是一个戴着半脸面具的神秘女人,然而……“你不配说爱!”女人却一次次残虐着他的心;当面具破碎的那一刻,他才方知自己深爱的女人竟是……
  • 孽缘情深:夺妻

    孽缘情深:夺妻

    婚礼还未举行,未婚夫却意外离世,许念开始独自撑起一个分崩离析的家庭。然而,看似平静的一切,都因为仇人的归来而发生剧变——更要命的是,那个男人竟然说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