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表明,“借口症”成为不成功的人、学习失败者的一种通病。“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和他是否有‘借口症’有很大的关系”。“借口症”就是把失败的原因归于某种客观的事物,而不是从自身寻找原因。例如某次考试没有取得理想成绩,没有“借口症”的学生,能面对挫折,不气馁,主动寻找个人在近期学习中失误的原因,使不足很快得以弥补。而对于“借口症”的学生,他们马上就会找出各种理由,例如:“老师出的题太难了”,“我们家的学习环境太差了,没法学习”,等等。借口症的危害很大,有了借口症,遇到挫折就要推脱责任,找借口,使自己犹如落入陷井,不能自拔;二是患者每找一次借口,就在自己的潜意识中进行一次强化,使借口症越来越顽固。
借口症有许多种,如才智借口症、运气借口症、兴趣借口症、勤奋借口症、环境借口症等。它们极大地危害着我们的学习,阻碍着我们成功,那么怎样才能纠正借口症呢?
1.才智借口症
才智借口症就是把学习中的失败或挫折归结为自己的智力原因。例如:“我脑子笨”或“我能力太低”,所以只能是这个样子。大多数人都在这方面有那么一点症状,即认为自己的智力不理想,但与才智借口症是不同的。患有才智借口症的人,从口头上到内心深处都认为自己才智不行。他们通常有三种错误的认识和态度,一是低估自己的智力;二是看不到态度、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巨大作用;三是过高地估计他人,不敢与他人竞争。因此他们常常处于自卑之中,自贬身价,自己看不起自己,安于现状,没有进取心。才智借口症可以这样纠正:
第一,不要低估自己。据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20万人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智力特别高的人约占千分之三,智力特别低的人也约占千分之三,而绝大多数正常人的天赋都是相差无几的。也就是说:谁也不比谁苯多少,谁也不比谁聪明多少。因此不要低估自己,也不要高估他人,不要没有自信,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要挖掘自己的潜力,展示和发挥自己的专长。在这里需要特别记住:人拥有多少才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去应用才智,才智的应用比才智的拥有更重要。
第二,培养“我能行”的心态。每天提醒自己:“我的态度比我的才智更重要。”多想一下自己对学习是否积极、兴趣是否浓厚、是否热情、是否勤奋和有毅力。努力培养自己“我会成功”,“我能行”的心态。
第三,行动比才智更珍贵。在具体的行动中发现自己的才智,才能建立信心;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要经常这样自勉:“我要创造历史”,“我完全可以创造未来”,避免惰性与借口。
2.运气借口症
每次考试下来总有同学说:“我的运气太差了,复习记忆的东西一个也没考,专考我没做过的题”。有的学生因迟到或吸烟受到老师批评语后,会丧气的说:“我真倒霉,又被老师碰上了”。这些学生的表现就是运气借口症。有少数学生为了解自己的运气,甚至去找算命先生去抽签,并且信以为真,使运气借口症更严重。
患有运气借口症的人,常常把遭受挫折或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个人运气不佳,不是从挫折失败中接受教训,转败为胜,而是坐等好运,进而严重妨碍自己的学习进步。防治方法有两个:
第一,接受科学的因果观念。我们都知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我们也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可以把学习成功的人与学习差的人比较一下,看看成功与失败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运气起多少作用。从而明白学习成绩好靠的是勤奋加好方法,绝不是运气。
第二,不能妄想不劳而获。靠运气不会成功,算命先生不能预卜你的前程。只有靠自己,靠实践,靠科学方法,靠自己的拼搏和奋斗,才是迈向成功之路的正确途径。
3.兴趣借口症
有些学生某学科学得不好,成绩很差,问他们是什么原因,他会理直气壮地说:“我没兴趣!”有些学生说:“我对学习没有兴趣,我学不好,我不学了!”不想学习就说没有兴趣,不愿干的事也说对某事没有兴趣,这类人常以兴趣为借口,行其懒惰不愿做事之实,我们称之为兴趣借口症。
兴趣借口症的主要症状是不愿意学习或不愿意做事,其实质是懒惰:一是思想懒惰,对学习的内容不愿下功夫,不愿意记忆,更不愿意动脑筋思考,因此学不会;二是行动懒惰,不愿实干,更不刻苦钻研,连基本的作业任务也不完成。
可见,不愿意学习或做事的主要原因是懒惰,而不是没有兴趣。防治兴趣借口症首要的是勤奋和认真,努力认真地去学就会有收获,就会有兴趣,也就不再以没兴趣为借口;其次,正确认识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努力的结果,兴趣是后天培养的,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也是不断改变的。
4.勤奋借口症
勤奋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但勤奋不是成功的唯一条件,要想成功,除勤奋之外,还需要方法、内在动力等因素。有些学生片面强调勤奋的重要性而不顾及其它因素,一旦考试失败,仍抱住勤奋不放,耗时间,死学习,以苦为安慰,以此为借口,说什么“我尽到努力了,学不好没办法”。有的学生学习废寝忘食,不辞辛苦,可称为“拼命三郎”,但效果如何却全不在意,只求心理安慰,“我尽力了!我勤奋了!我无愧了!”这些表现就是勤奋借口症。
怎么防治勤奋借口症呢?
一是勤奋加方法,在勤奋的基础上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学会记忆和思考,提高学习质量;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加强自我调控能力,发挥主动性等。总之,讲究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是防治勤奋症的一剂良药。
二是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勤奋和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条件下,体验学有所获的喜悦,能增强学习兴趣,兴趣浓学习效果更好。善于思考,充满兴趣的勤奋,才是学习成功的基本保证。
三是激发深层次的学习动力。即进一步激发高层次的求知、创造和审美的需要。把学习当作自己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当作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样,潜能的激发就能达到最高水平,只顾蛮干、盲目学习而不顾效果的勤奋借口症就能彻底治愈。
5.环境借口症
环境借口症的学生学习不努力,学习效果不好,不从自己的主观方面找原因,反而埋怨环境条件差,把自己学习失败的原因全推向客观环境。他们常抱怨学校差,生活条件也差,不能安心学习;也埋怨教室不安宁,老师讲课听不懂;也有学生为家庭条件差而自卑,比不上别人有吃有穿有钱用等等,治疗此症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正确对待环境。人很难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以积极的态度从外部环境条件中吸取有益养分,为我所用,不能只看到环境差的一面。正确态度就像魏书生所说:“改变自我,天高地阔;埋怨环境,天昏地暗,与己无补”。要记住求人不如求己。
第二,认清决定学习成败的因素,环境是重要因素之一,但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观因素。外界环境是外因,人的主观因素是内因。治疗环境借口症首先得学会从自身找原因,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第三,寻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比如,学会记忆和思考,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增强自信和自尊,发挥个体潜能和激发内心的动力等。
2.7应对偏科的方法
最近,国内一教育机构对全国近百所中小学调查发现,8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科现象,而且随着年龄的递增,偏科现象越严重。许多学生往往因为一门学科“拖后腿”而影响了学习信心和升学。
偏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个人兴趣所致。有些学生就是对某些科目不感兴趣,从开始学习时就不能很好地进入状态,所以一直存在偏科较为严重的情况,这样的学生往往在其他科目上会表现得特别突出。
外界因素影响。比如,因对教授这一学科的教师不满而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学习这门功课,从而导致了偏科现象的出现。
个人努力不够,缺少成功体验。由于在某一学科上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不足,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而导致偏科。
那么,在认识了偏科的成因之后,在学习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纠正偏科:
1.纠偏要循序渐进。凡是不擅长的学科,大都是不感兴趣的。因此,如果一开始你便在差的科目上投入大量时间,必然会倍增烦躁与厌倦。正确的方法是按照学习目的制定出一份时间表来。比如你今天只复习某一科的某一小节,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在这半小时里踏踏实实地把这一小节搞定了,就改学别的科目。时间一长,对差科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培养起来。还可以将差的科目夹在强的科目中学,时间同样不要太长,以避免枯燥无味的学习。
2.做题从简单的入手。对于自己不擅长的科目,不要一上去就选那些太难的习题做。因为你在这个科目上基础差,所以做难题只会浪费你的时间,对你的提高没有多大帮助,只能摧毁你的自信心。正确的方法是从简单一些的习题入手,牢固掌握课本上最基础的知识,在确保自己对简单的题目已完全掌握后,再适当提高题目难度。
3.找出差中之差。即使是对于差的学科,你也并不是所有问题都一无所知,有些问题还是略知一二的,真正拖累你的是这个科目中某一点或两点。如果你能把这个差中之差找出来,来一个强化或突击性的训练,就可以在短时间里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到了那时候你会发现,原来你的差科并不那么差呀!
4.自我摸底。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努力后,你觉得对差的科目仍然心里没底,不知学得如何,这时候你可以找一份试卷来,像真正考试那样做一遍,做完后对着答案给自己打分,这就像彩排一样,如果彩排的效果很好,正式演出也不会差。你也可以请一个家庭教师来,让他帮助你把这段时间的所学加以整理,然后考一考你学得怎么样。如果你考得不差,那么你就应该有信心了,你的差科现在已经不差了。
5.亲其师信其道。对于外界原因造成的对学科不感兴趣,如因为某一科目的老师批评过自己,就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从而也开始不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那么请换个角度来考虑,仔细想一想,自己到底有哪些缺点?老师批评得对不对?如果批评的对的话,就不应该因为老师批评自己而不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如果老师批评的不对,对你确实有一些误会,你也应该认识到,不能因为某位老师的原因而不喜欢甚至不接受这位老师指导,这种自暴自弃的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
轻松阅读:
名师王金战的“差生”路
王金战是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副校长兼网校校长,数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他曾坦言自己上中学时就是“差生”,经历过被人看不起、鄙视的过程,最清楚“差生”的心理。他常拿自己早年的经历向学生现身说法。
上中学时,全班有50来个学生,王金战成绩排在40名以后。那会儿他根本不想学,一心想着快点毕业,接父亲的班参加工作。
1978年寒假刚过,班主任动员成绩排在前5名的学生备考。“我是那种不知好歹的人,找老师说,我也想今年考大学。哎呀!班主任看我就像看一个外星人一样。是那种又鄙视、又不让你看出来的感觉。那种眼神,让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耻辱,突然之间,我的自尊心脱落了。”学习好的那几个同学,也嘲笑他:“如果你能考上大学,我们就能直接大学毕业了。”一个眼神、一通奚落,刺痛了王金战的自尊心,他发誓一定要考上大学。到后来,他对学习达到痴迷的地步,不学就浑身难受。
当时他正住校,晚上过了9点学校就不发电,只能点煤油灯。宿舍里都是通铺,铺上全是草垫,容易着火,所以学校严禁点煤油灯。因为王金战一而再、再而三地在煤油灯下学习,校长火了,把他的灯摔碎,并责令他在全校大会上做检讨。
王金战仍不死心,四下找学习的地方,终于发现了一个空地窖。“我的内心一阵狂喜!每天晚上,别人回宿舍了,我就提着煤油灯到菜窖里看书,一看看到半夜,那种感觉太好了。记得有天晚上,学到深夜,突然狂风大作,几次把灯吹灭,之后雷电交加,而我感受到的却是一种奋斗的快乐,一种全身心投入的充实。”王金战后来是班上唯一考上大学的学生。
“能把自己放进地窖里学,不顾一切地学,不学习就没法儿活,人要是进入到这种状态,可以说是无坚不摧,我敢说,每一个进入这种状态的学生,都可以考进名牌大学。”
他常鼓励那些“差生”:要想让别人看得起你,首先得看得起自己。你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很落后,但只要不服输,在我眼里,你仍然是好学生。我最看不起的学生,就是自己承认不行的学生。哀莫大于心死,你心都死了,什么人来也救不了你。只要你自己想学,没有学不好的。只要一息尚存,就有可能创造奇迹。
感悟:名师王金战的“差生”经历对于那些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同学可谓是一针清醒剂,一个在50人的班级中排名40以后的真正的“差生”,仅仅依靠寒假后半年时间的拼搏努力,成为班上唯一考上大学的学生。正如王金战经常说的那样“只要你自己想学,没有学不好的”,只要同学们看得起自己,把不服输的精神转化为行动,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