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97600000023

第23章 1954年(2)

(1)《红楼梦》是感叹自己身世的,雪芹为人是很孤傲自负的,看他底一生历史和书中宝玉底性格,便可知道;并且还穷愁潦倒了一生。所以在本书引子里说道:

“风尘碌碌,一事无成。”

“当此日……以致今目,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

那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已无才不得入选,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石兄,你这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来有些趣味,故镌写在此。”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其中想必有个翻过斤头来的。也未可知。”(以上引文,皆见《红接梦》第一第二两回)

从这些话看来,可以说是明白极了。石头自怨一段,把雪芹怀才不遇的悲愤,完全写出。第二回贾雨村论宝玉一段,亦是自负。书中凡贬宝玉只是牢骚话头,不可认为实话。如第三回《西江月》一词,似骂似赞,痛快之极。一则曰,“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二则曰,“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世人诽谤可以不顾,正足见雪芹特立独行,翛然物外。无能不肖,虽是近于骂,而第一无双,则竟是赞。凡书中说宝玉处,莫不如此,足见雪芹自命之高,感愤之深,所以《红楼梦》一节,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名《石头记》,自然以宝玉为主体,所以一切叙述情事,皆只是画工底后衬,戏台上底背景,并不占最重要的位置。世人读《红楼梦》记得一个大观园,真是“买椟还珠”啊!

(2)《红楼梦》是情场忏悔而作的。雪芹底原意或者是要叫宝玉出家的,不过总在穷途潦倒之后,与高鹗续作稍有点不同。这层意思,也很明显,可以从《红楼梦》一名《情僧录》看出。所以原书上说:

“知我之负罪固多。”

“更于书中间用梦幻等字,都是此书本旨,兼寓提醒阅者之意。”

空空道人遂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改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见第一回)

警幻说:“……或冀将来一悟,未可知也。”

“快休前进,作速回头要紧!”(均见第五回)

书中类此等甚多,此处不过举几个例子来证实这层揣想罢了。

照高鹗补的四十回看,宝玉亦是因情场忏悔而出家的。宝玉之走,即由于黛玉之死,这是极平常的套话。依我悬想,宝玉底出家,虽是忏悔情孽,却不仅由于失意、忏悔底原故,我想或由于往日欢情悉已变灭,穷愁孤苦,不可自聊,所以到年近半百,才出了家。书中甄士隐,智通寺老僧·皆是宝玉底影子。这些虽大半是我底空想。但在书中也不无暗示。十二钗曲名《红楼梦》,现即以之名《石头记》。《红楼梦曲》《引子》上说:“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飞鸟各投林》曲末尾说:“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自茫茫大地翼干净。”(第五回)秦氏说:“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第十三回)从此等地方看来,似十二钗底结局,皆为宝玉所及见的。所以开宗明义第一回就说:“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又说:“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既曰曾历过梦幻,则现在是梦醒了;既曰当日所有,则此日无有又可知。总之,宝玉出家既在中年以后,又非专为一人一事而如此的。颉刚以为甄士隐是贾宝玉底晚年影子,这层设想,我极相信。宝玉底末路尽在下边所引这几句话写出:

士隐乃读书之人,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一二年,越发穷了,……士隐……急忿怨庸,已有积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第一回)

从这里看去,宝玉出家除情悔以外,还有生活上底逼迫,做这件事情底动机。雪芹底晚年,亦是穷得不堪的,更可以拿来做说明了。如敦诚赠诗。有“环堵蓬蒿屯”之句,有“举家食粥酒常赊”之句,虽文人之笔不免浮夸,然说举家食粥,则雪芹之穷亦可知。在本书上说宝玉后来落于穷困也屡见:

蓬牖,茅缘,绳床,瓦灶。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见第一回)

贫穷难耐凄凉。(见第三回《西江月》宝玉赞)

高鹦以为宝玉仿佛成了仙佛去了;但雪芹心中底宝玉,每每是他自己底影子,是极飘零憔悴的苦况的。必如此,红楼方成一梦,而文字方极其摇荡感慨之致。

(3)《红楼梦》是为十二钗作本传的。除掉上边所说感慨身世忏悔情孽这两点以外,书中最主要的人物,就是十二钗了。在这一方面,《水浒》和《红楼梦》有相同的目的。大家都知道,《水浒》作者要描写出他心目中一百零八个好汉来。但《红楼梦》作者底意思。亦复如此,他亦想把他念念不忘的十二钗,充分在书中表现出来。这层意思虽很浅显,而自来读《红楼梦》的人都忽略了,闹出许多可惜的误会。为什么知道雪芹是要为十二钗作传呢?这亦是从他自己底话得来的,我引几条如下:

“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

“知我之负罪固多,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已短,一并使其泯灭也。”

“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衍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

“萁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

“……竟不如我半世亲见亲闻的这几个女子……但观其事迹原委,亦可消愁破闷。”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又题曰《金陵十二钗》。(均见第一回)

这竟是极清楚的话,无须我再添什么了。既认定雪芹意思是要使闰阁昭传;那么,有许多“红学家”简直是作者底罪人了。他们每每说,这里边底女子没有一个好的。其实这未免深文周纳。就是在第六十六回柳湘莲说:

“你们东府里除了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

但这说的是宁国府,也并没有说大观园里的人个个不干净啊。

还有一种很流行的观念,他们以为《红楼梦》是一部变相的《春秋经》,以为处处都有褒贬。最普通的信念,是右黛而左钗。因此凡他们以为是宝钗一党的人——如袭人凤姐王夫人之类——作者都痛恨不置的。作者和他们一唱一和,真是好看煞人。但雪芹先生恐怕不肯承认罢。

我先以原文证此说之谬,然后再推求他们所以致谬底原因。作者在《红楼梦曲》《引子》上说:

“悲金博玉的红棱梦。”

是曲既为十二钗而作,则金是钗玉是黛,很无可疑的。悲悼犹我们说惋惜,既日惋惜,当然与痛哭有些不同罢。这是雪芹不肯痛骂宝钗的一个铁证。且书中钗黛每每并提,若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极其妙莫能相下,必如此方极情场之盛,必如此方尽文章之妙。若宝钗稀糟,黛玉又岂有身分之可言。与事实既不符,与文情亦不合,雪芹何所取而非如此做不可呢?雪芹仿佛会先知的,所以他自己先声明一下,对于上述两种误会,作一个正式的抗辩。他在第一回里说:

“况且那野史中,或汕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最易坏人子弟。……在作者不过要写出自己的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捏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添一小人拨乱其间,如戏中小丑一般。”

第一句话是驳第一派的,第二句话是驳第二派的,试想雪芹若不是个疯子,他怎会自己骂自己呢?依第一派,大观园里没有一个好人,这明明是“汕谤君相贬人妻女”了。依第二派说,宝黛好事被人离阻,这又明明是“假捏出男女二人,一小人拨乱其间”了。

这两派底谬处已断定了。现在分析致谬底原因:第一派所以如此,因为他们解释《红楼梦》底本事弄错了。《红楼梦》是按自己底事体情理做的,他们却以为《红楼梦》是说的人家底事情。《红楼梦》有自传的性质,以前人说的很少。(有却也是有的,不过大家都不相信注意。如江顺怡做的《读红楼梦杂记》。就说《红楼梦》所记之事,皆作者自道其生平。)他们未读《红楼梦》以前,先有一部《金瓶梅》做底子。《金瓶梅》跟《红楼梦》虽有关联,两书立意不同,拿读《金瓶梅》底眼光来读《红楼梦》,难免发生错误。既以为是人家底事情,贬斥汕谤,自然是或有的;但若知道这是他自己底事情,即便有这类的事,亦很应该“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啊。(《红楼梦》于秦氏多微词,即是为此。)

第二派底致谬底原因有两层:(1)他们最初是上了高鹗续作底当了。第一个说后四十回是高君补的,是清人张问陶(字船山,见于他底诗跟诗注。在我曾祖曲园先生《小浮梅闲话》曾引过他;但那时候不大有人注意到)。他们那时候,自然相信《红楼梦》是百二十回的。从后四十回看宝钗袭人凤姐都是极阴毒并且讨厌的;读者既不能分别读去,当然要发生嫌恶宝钗一派人底情感。其实后四十回与《红楼梦》作者很不相干,单读八十同本的《红楼梦》,我敢断言右黛左钗底感情,决不会这样热烈的。(2)既然向失意者——黛玉——表同情,既然对于“钗党”有先入的恶感;这颜色眼镜已经戴上了,如何再能发见作者底态度。感情这类状态,从主观上投射到客观方面,是很容易的。自己这般说,不知不觉的擅定作者也这般说。于是凡他所喜欢的人,作者定是要褒的;他所痛恨的,作者定是要贬的,这并非作者之意,不过读者底偏见罢了。

作者做书底三层意思,我这几段芜杂的文字里已大致表现清楚了。作者底真态度虽不能备知,却也可以窥测一部分,那些陈袭的误会也解释了许多。在下篇更要转入另外一面,就是从这种态度发生的文章风格如何的问题。

俞平伯:红楼梦底风格

上篇所说有些偏于考证的。这篇全是从文学的眼光来读《红楼梦》。原来批评文学底眼光是很容易有偏好的,所以甲是乙非了无标准。俗语所谓“麻油拌韭菜,各人心里爱”,就是这类情景底写照了。我在这里想竭力避免那些可能排去的偏见私好,至于排不干净的主观色彩,只好请读者原谅了。

在现今我们中国文艺界中,《红楼梦》仍为第一等的作品,实际上的确如此。在高鹗续书那时候,已脍炙人口二十余年了。自刻本通行以后。《红楼梦》已成为极有势力的民间文学,差不多人人都看,并且人人都喜欢谈,所以京师竹枝词有“开口不谈《红楼梦》。此公缺典定糊涂”之语,可见《红楼梦》行世后,人心颠倒之深。(此语见清同治年间,梦痴学人所著的《梦痴说梦》所引。)即我们研究《红楼梦》底嗜好,也未始不是在那种空气中间养成的。

《红楼梦》底风格。我觉得较无论哪一种旧小说都要高些。所以风格高上底缘故,正因《红楼梦》作者底态度与他书作者态度有些不同。

从作者自传这个观念,对于《红楼梦》风格底批评有很大的影响。书中底人物事情都有蓝本,所以《红楼梦》作者底最大手段是写生。世人往往把创造看作空中楼阁,而把写实看作模拟,却不晓得想像中底空中楼阁,也有过去经验作蓝本,若真离弃一切的经验,心灵便无从活动了。虚构和写实都靠着经验,不过中间的那些上下文底排列,有些不同罢了。写生既较逼近于事实,所以从这手段做成的作品所留下的印象感想,亦较为明活深切。

《红楼梦》作者底手段是写生。他自己在第一回,说得明明白白:

“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

因见上面大旨不过谈情,亦只实录其事。

我们看,凡《红楼梦》中底人物都是极平凡的并且有许多极污下不堪的。人多以为这是《红楼梦》作者故意骂人,所以如此;却不知道作者底态度只是一面镜子,到了面前便须眉毕露无可逃避了,妍媸虽必从镜子里看出,但所以妍所以媸的原故,镜子却不能负责。以我底偏好,觉得《红楼梦》作者第一本领,是善写人情。细细看去,凡写书中人没有一个不适如其分际,没有一个过火的;写事写景亦然。我说:“好一面公平的镜子啊!”

我还觉得《红楼梦》所表现的人格,其弱点较为显露。作者对于十二钗,是爱而知其恶的。所以如秦氏底淫乱,凤姐底权诈,探春底凉薄,迎春底柔懦,妙玉底矫情,皆不讳言之。即钗黛是他底真意中入了;但钗则写其城府深严,黛则写其口尖量小,其实都不能算全才。全才原是理想中有的,作者是面镜子如何会照得出全才呢?这正是作者极老实处,却也是极聪明处,妙解人情看去似乎极难,说老实话又似极容易,其实真是一件事底两面。《红楼梦》在这一点上,旧小说中能出他的只有《水浒》。《水浒》中有百零八个好汉,却没有一个全才。这两位作者,大概在这里很有同心了。

《红楼梦》中人格都是平凡这句话,我晓得必要引起多少读者底疑猜,因为他们心目中至少有一个人是超平凡的。谁呢?就是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依我们从前浑沦吞枣的读法,宝玉底人格确近乎超人的。我们试想一个纨绔公子,放荡奢侈无所不至的,幼年失学,长大忽然中举了。这便是个奇迹,颇含着些神秘性的了。何况一中举便出了家,并且以后就不知所终了,这真是不可思议。但所以生这类印象,我们都被高先生所误,因为我们太读惯了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引起不自觉的错误来。若断然只读八十回,便另有一个平凡的宝玉,印在我们心上。

依雪芹写法,宝玉底弱点亦很多的。他既做书自忏,决不会像现在人自己替自己登广告啊。所以他在第一回里,既屡次明说。在第三回《西江月》又自骂一起,什么“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这怕也是超人底形景吗?是决不然的。至于统观八十回所留给我们,宝玉底人格,可以约略举一点。他天分极高,却因为环境关系,以致失学而被摧残。他底两性底情和欲,都是极热烈的,所以警幻很大胆的说:“好色即淫,知情更淫。”一扫从来迂腐可厌的鬼话。他是极富于文学上的趣味,哲学上的玄想,所以人家说他是痴子;其实宝玉并非痴慧参半,痴是慧底外相·慧即是痴底骨子。在这一点作者颇有些自诩,不过总依然不离乎人情底范围。

依我们底推测,宝玉大约是终于出家;但他底出家,恐不专因忏情,并且还有生计底影响,在上边已说过了,出家原是很平凡的,不过像续作里所描写的,却颇有些超越气象,况且做和尚和成仙成佛,颇有些不同。照高君续作看来,宝玉结果是成了仙佛,却并不是做和尚。所以贾政刚写到宝玉的事,宝玉就在雪影里面光头赤脑披了大红斗篷,向他下拜,后来僧道夹之而去,霎时不见踪迹(事见第百二十回),试问世界上有这种和尚么?后来皇帝还封了文妙真人,简直是肉体飞升了。神仙佛祖是超人,和尚是人,这个区别无人不清楚的。雪芹不过叫宝玉出家,所以是平凡的。高鹗叫宝玉出世,所以是超越的。《红楼梦》中人格是平凡的这个印象,非先有分别的眼光读原书不可。否则没有不迷眩的。

同类推荐
  • 王景诗集:走进历史深处

    王景诗集:走进历史深处

    本书突出记载了笔者走进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册“历史深处”时留下的思考和感悟。
  • 唐宋词人审美心理研究

    唐宋词人审美心理研究

    本书内容包括:唐五代词人审美心理研究、北宋词人审美心理研究、南宋词人审美心理研究、审美之旅与现实人生。
  • 中国动力

    中国动力

    本书主要从历史的角度,以科学的精神、哲学的眼光、人文的情怀全方位观照玉柴,探寻了中国民族工业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成长的秘密,揭示了玉柴这个创造动力的企业自身成长的强大文化动力。全书结构严谨又大开大合,主题集中却神思飞扬。作家完全摈弃传统报告文学的小说笔法,以散文的风格、论文的思辨和转叙述、潜对话的行文,在频繁的人称转换中,将历史现场行云流水般地表达出来。这种探索性文体在长篇报告文中尚属另类。
  • 说文解艺

    说文解艺

    杜书瀛兄嘱序于我,我先看目录,很大一部分竟是我没有读过的,于是把书稿看了一遍,有些学理性强的文章还没消化,或还似懂非懂,但我觉得应该来写这篇小序。书序可以有种种写法,有些著名的序言体文字,是就所序这一本书的中心内容或某一论点加以补充,生发开去,甚或是借题发挥,本身就形成一篇论文,限于学力,这是我做不到的。而人们近年常常批评一些人之写序,说有的是“友情出场”,有的是为了“促销”,有的通篇不过是些“感想”……总之应该列为写序之大忌的,——我现在要写的正不出这个范围。
  • 我们把月亮忘记了

    我们把月亮忘记了

    《我们把月亮忘记了》为王跃文作品中摘录的精彩文字集结,主题包括官事、世俗、社会、历史、日常、写作、修养、骗子共8章。其中,每章下面收集若干精彩段落,每段文字前面提炼一个关键词。文字幽默风趣,富于较强的感染力。
热门推荐
  • Boss大人:求放过

    Boss大人:求放过

    五年前,叶天璇走错了房间谁错了人,竟然还生下了孩子。五年后,孩子在机场走丢,竟然阴差阳错的回到了亲爹手里。“女人,你偷了我的东西,而且还不知一样。”
  • 网游之烈火战神

    网游之烈火战神

    他是一个小小的打金团成员,长期生活在游戏最低层,因为得罪老板被赶出工作室,却因此被美女收留,组成工作室,开始了和众美女同居的美好日子!
  • 求仙者

    求仙者

    英雄白骨,红粉骷髅,凡世千姿,终究难逃因果轮回。红尘百转,浮华皆虚,匆匆碌碌,但问众生所求为何?**********************************************她本凡尘孤女,幼时偶得机缘踏入修仙界。从此命运悄转,几经波折探上古遗址,闯百族禁地跨茫茫乱海,越万里险山……借丹药符箓,用法宝灵兽,遣阵法之道,辅功法秘术……学的是逆天术,行的是通天路无数劫难,生死历险不问因果,但求成仙!
  • 尹少追妻,老婆请入坑

    尹少追妻,老婆请入坑

    莫名地被看光光,莫名地做了家教,莫名地假扮他女友,莫名地被追求……自从孟梓莹遇到尹夜白以来,似乎莫名的事一件接着一件。OK,给你弟弟做家教没问题,假扮你的女友没问题,毕竟都是合同约定的。但是,这需要本姑娘苦心孤诣讲解题目到口渴的尹钰宸,竟是清华大学的保送生?这是什么鬼。感情从一开始这都是你算计好的?呵,反正我们本非一个世界的人,以后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再也不要有交集了!不要有交集?有这么容易吗?尹夜白挂着一贯的微笑,整装出发,再次出现在她的面前,对着呆愣的孟梓莹伸手一笑:“你好,我是新来的IT技术员工——尹夜白,请多多关照。”孟梓莹僵着笑脸和对方握手,IT……你真的很挨踢啊!
  • 网游之终极统治1

    网游之终极统治1

    沉寂的神器,被罪恶所控制的神兽,在这个危险的世界,谁才能拯救它,统治它?
  • 十法界

    十法界

    深夜里,一个特殊的食堂,为特殊的人群服务,简单固定的几个菜,表面上冷冷清清,实际上总有不为人所知的人和事等着店长去处理,店长会走到哪一层呢?拭目以待吧
  • 虚无之外

    虚无之外

    无尽的黑暗,抹除不掉我的希望;冷血的人情,冷不掉我火热的内心;残酷的现实,坏不掉我的坚持。茫茫大的世界,想要活下去,你就得是最优秀的,不管对手是人,是妖,还是神。无尽的龙火会抹除了大地,希望的雨露会再次降临,只有活着的人,才能带领希望继续在这绝望之中前行。
  • 月杀曲

    月杀曲

    杀手是不能有感情的。作为一名杀手,温月比谁都清楚这一点。但从她遇见他的第一眼起,她还是陷进去了,并且一发不可收拾。最后当她如愿嫁与他时,她才惊觉,他对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谎言。
  • 谁把青春言

    谁把青春言

    离去的都是风景,留下的才是人生。谢谢你还在。
  • 五味人生

    五味人生

    本书是甘肃省知名民营企业家朱万祥先生的人生故事,记述了这个出自于甘肃农村的农民企业家的生活和奋斗经历,记述了朱万祥先生在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后所表现出的创造美好生活、带领一方乡亲脱贫致富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