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97600000037

第37章 1962年(1)

1月30日,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在谈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从17世纪开始经过了好几百年的时候,说过这样一段话:“17世纪是什么时代呢?那是中国的明朝末年和清朝初年。再过一个世纪,到18世纪上半期,就是清朝乾隆时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就生活在那个时代,就是产生贾宝玉这种不满意封建制度的小说人物的时代。乾隆时代,中国已经有了一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是还是封建社会。这就是出现大观园里的那一群小说人物的社会背景。”毛泽东认为,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历史背景,也是形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命运的历史背景,这两个方面的思想内涵是一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对封建社会来说是矛盾的。这一矛盾必然要影响到作者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的思想倾向,从而形成作品主题的内在矛盾。

春,当时还在英国伦敦教书的吴世昌在新加坡《南洋商报》发表《我怎样写〈红楼梦探源〉》长文,文有新意,《光明日报》曾在出版内部刊物上全文转载。4月14日到21日在该报《东风》副刊选登其中两节《脂砚斋是谁》和《曹雪芹生卒年》,并在文后加以说明。毛泽东看了两文,连文后小注也看了,满有兴趣。他说,既然《光明日报》刊用其中两节,一定有其全文,请为他找份全文阅读;便要去刊登全文的内部刊物和吴世昌的《红楼梦探源》英文版。

§§§附录:

吴世昌:我怎样写《红楼梦探源》

一、引言

在西欧,从来最畅销的书是《新旧约圣经》;在中国,自18世纪末年以后,最畅销的书(除了《时宪书》——即日历一和幼童教本如《百家姓》、《千字文》之外),要算是《红楼梦》。把《圣经》来比言情小说,似乎有点不伦不类。那末,我们可以说:中国的《红楼梦》,大致相当于英国的莎士比亚。但沙翁作品在英国一向被尊为文学宝典,是学校中主要课本,而《红楼梦》则在近年以前,常被中国道学先生认为“闲书”,不宜给学生看的,虽然道学先生们自己,往往躲起来偷看。莎翁和曹雪芹在他们的作品中都创造了400多个人物,但莎翁的人物,分配在30多个剧本中,而且许多王侯、侍从、男女仆人。性格大致相类;在不同的剧本中“跑龙套”的人物,原不必有多大区别。而曹雪芹的400多个人物,却严密地组织在一个大单位中,各人的面目、性格、身份、语言,都不相同;不可互易,也不能弄错。这部小说,即使放在全世界最伟大的10部名著之中,也会突出地站在前面。

英国学童从十一二岁即开始读莎翁剧本。直到中学毕业会考,几本重要作品,至少要“读”10来次,还有在戏台上,在无线电广播和电视中“看”和“听”的机会。但在中国,至少在我的学生时代,从小学至大学研究院,《红楼梦》这书名从未列入课程表中。我第一次看《红楼梦》是在初中三年级,有一次生病,无法上学,才把它当“闲书”看着消遣的。至于研究《红楼梦》,说来惭愧,虽然也看过别人写的有关此书的论著,自己在出国以前,从未下过功夫。抗战时期,许多在昆明和重庆的朋友,在“莫谈国事”的大前提之下,觉得谈“红学”最妥当,最“卫生”,于是谈得很起劲。可是我那时在桂林,不但听不到,连“红学”的文字也看不到。倒是来到英国之后,因为有的学生研究《红楼梦》,由我指导,使我不得不对此书前后两部分的作者、著作过程和版本年代这些问题重新加以考虑。接着,1954年起,国内由李希凡、蓝翎等讨论《红楼梦》问题所引起的大辩论,受到丁国际的注意。北京及各地报刊大量登载辩论的文章,“讨论集”由一册出至四册,——而尤其重要的,是一部七十八回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即高鹗未改以前的曹雪芹原稿抄本,在1955年由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用朱墨二色套版照相影印出版,牛滓大学买到一部。同时,由巴黎、海牙联合出版的《汉学要籍纲目》(Revue Bibliographique de Sinologie)的编者,要我为此书作提要。我于是把这部曹雪芹的原著和脂砚斋的数千条评语,仔细研究了一下。可是“提要”限制字数甚严,没甚可说,而从这抄本中所发现的问题,繁多而且复杂。既已发现,便不能丢开;既然复杂,就需要清理。一清理,牵连的问题就更多了。许多前人以为已解决了的,新的证据证明并未解决,或解错了。许多前人从未发现的问题,陆续出现,需要解决,等到一批问题解决了,连带的又引出另一批以前未曾注意的问题。这样,我觉得非把一切有关《红楼梦》及其作者可能得到的全部材料收集起来,加以彻底的、全面性的研究,无法完成这两份工作。我于是开始收集材料。

我应该感谢的是国内近年大批出版这些材料。上述七十八回抄本,其实在1933年即在北京发现〔胡适曾有一跋文,却把它误称为“庚辰(1760年)”本,正如同把他自己在1927年买到的十六回残本误称为“甲戌(1754年)”本一样,这两个误称到现在还被沿用着〕。可是这些“珍本”,过去是私人的“枕中鸿宝”,是“学者”们的“血本”。“良工不示人以璞”,如果印出来。阿猫阿狗也可以研究,红学专家们便不能长久“专”下去了。说也奇怪,据说“破坏中国文化”的北京人民政府,却鼓励这个古本公开发行,连欧美的学者。也可以看到了。不但此也,胡适私人藏了33年(1927—1960)不公开的十六回残本,即所谓“甲戌”本,其中有许多脂砚斋评语(曾由他的学生录出),连同别的抄本的脂评,也一起由俞平伯编为《脂砚斋红楼梦辑评》,在1954年年底出版。此外,有许多曹雪芹友好的诗文集,如敦诚的《四松堂集》,敦敏的《懋斋诗抄》,明义的《绿烟琐窗集》,张宜泉的《春柳堂诗稿》,裕瑞的《枣窗闲笔》等等,有些是连以前的红学专家都未见到的材料,现在都影印出版了。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的公开,我的工作是无法开始的。此外,尚须提到一部重要著作,即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周君书中有许多主要的结论是错的(例如脂砚斋,又署“畸笏叟”,他以为即是“史湘云”,简直是匪夷所思)。但他书中搜罗了许多不易经见的材料,对于曹氏家世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许多人对此书批评很苛,只是评他的文学观点。但如把它当作一部史料书来看,是有价值的。“采葑采菲,无以下体。”我倒受了周君不少帮助,应该感谢他的劳绩。

二、红楼梦探源的主旨和步骤

我写这书,本来不是批评《红楼梦》的文学价值,所以谈不到什么理论观点,也不是研究此书的“微言大义”或社会问题。这些当然都是非常重要、值得郑重研究的。而在这方面,近年国内已有许多研究论文出版,其中颇有精彩之作。但我觉得在研究这些问题之前,尚须先弄清楚若干基本问题:例如,在全书一百二十回中,哪一部分是曹氏的作品,哪一部分是高氏续作?在曹氏作品中,哪些部分是他的真正原作,哪些部分曾经高氏删改?在高氏续作中,有元曹氏原稿材料在内?如果不把这些问题弄清楚,则在批评曹雪芹思想时,会把高鹗的思想算在他的账上,在研究曹氏的文艺造就时,也会把经高鹗删改的结果,归诸雪芹。如果不先弄清楚脂砚斋是男是女,他和曹家关系如何,便不能确定他的数千条评语有何价值。在研究他的评语时,如果不能鉴定哪些评语出于脂砚斋之手,哪些是别人写的,也就无法判断这些评语有多少价值,对于了解雪芹的身世和《红楼梦》成书过程有何帮助。在鉴定了脂评以后,如果不能区别各期评语的写作年份,也就不能看出某些评语和作者生活及小说内容有何关系。——但是,尤其重要的,尤其基本的,是判断分析几个重要抄本的年代。这是过去中国经学大师对于校勘学和考证学上最注意的初步基本问题。不把这个基础打得正确坚实,则修造在这基础上的上层建筑,是很容易东倒西歪、甚至于垮下来的。不幸这两个抄本一出现,立刻被“有历史癣”的胡适博士加上了违反历史的名称。他那十六回残本是一个过录脂评本,并非脂砚手批本。在这过录本的底本中,明明有脂砚斋乾隆甲午(1774年)八月的评语。而胡博士却硬把它叫作“甲戌(1754年)”本。后来在徐星署家中发现的七十八回抄本,又是一个用四个不同底本拼凑起来的过录本,其原底本中即有乾隆丁亥(1767年)的评语,而胡博士又硬把它叫作“庚辰(1760年)”本。这种时代错误,不合科学的说法,使《红楼梦》考证在近30年中,长久停留在粗疏幼稚的阶段,无法走上科学的道路。胡博士所定的这两个名称颇有催眠作用,近人许多考据文字,都盲目地沿用“甲戌”本、“庚辰”本这些名称,使读者在看到原抄本之前,已造成了“先入为主”的成见,这是任何科学性的研究所不该有的。所以在开始考察这些抄本的年代时,第一步,我首先抛弃这两个引入迷途的名称,姑且把这两个抄本称为“脂评甲本”和“脂评丙本”(另有一个次要的所谓“己卯”本则改称为“脂评乙本”)。庄子说:“名者实之宾。”用惯了错误的名称,脑筋养成了“条件反射”,则对于一切有关抄本和脂评年代的判断,都会失去标准尺度,陷入错误(现在“甲本”改称脂残本,“乙本”改称脂京本)。

至于脂砚斋,周汝昌君认为是“史湘云”,固然是错的,有人把他定为作者曹雪芹自己,亦即书中的“宝玉”。就是“那块爱吃胭脂的顽石”,则尤其荒谬。评语中有许多称赞《红楼梦》的优点和作者的天才,指出描写如何新雅,故事如何别致,古今无比等等。如果评者即作者,那就等于说,曹雪芹在替自己肉麻地作广告。我想,曹雪芹没有在美国大学中学过广告术,大概不会有这套本领。这且不说。更重要的是:在十六回残本第一回“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这首诗上面的眉批明明说: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1763年)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本(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1774年)八月泪笔。

如果脂砚即雪芹,则他不但有耶稣复活的神通,而且有孙行者化身的本领:壬午除夕死了,“隔了十年又是一条好汉”,摇身一变,变成“脂砚斋”,洒着一把眼泪在替自己的书写评!不料乾、嘉大师所建立的科学的考据学,在一百多年以后,反而退步到变成了神话了。

所以,我的第二步主要工作,是要考出:脂砚斋到底是谁?他和曹雪芹有何关系?这关系是朋友,还是亲戚?他为什么要评《红楼梦》,从1754年以前,一直评到1774年?他和《红楼梦》的背景有无关系?他是曹雪芹的什么人?他的年龄比曹雪芹大或小若干岁?他为什么为《红楼梦》一书这样伤感,批评得眼泪都要流尽了?他一共写了几次评语?每次是在哪一年写的?

在求出了上述各种问题的答案以后,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有关作者曹雪芹的许多问题。例如作者的生卒年,就有许多不同的说法,迄无定论。作者的家世,与小说内容有密切关系,也有充分阐明的必要。作者何时开始写此书?那时他几岁?作者的生平事迹,朋友交往,我们也要知道得更详细些。可以帮助了解他著书的经过。要了解这些问题,主要材料依然是脂评和作者朋友们的诗文集,这是第三步工作。

其次,就要考察《红楼梦》成书的过程。作者在第一回中自己说:“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十载在他生命中占哪一段时间?在未删改以前,这部书的初稿是什么情形?在历次的增删中,主要故事有无改变?文字细节如何更动?《红楼梦》书中故事的背景,有的说在南京,有的说在北京,历来聚讼纷纭,迄无定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书中“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此话的根据是什么?这根据的来源是否可靠?作者既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显然他的初稿已成全书,才能“披阅”;他所“增删”的,也应该是指全书而言。然则何以《石头记》只有八十回抄本(七十八回本至第八十回止,但其中缺第六十四、六十七两回)?如果初稿已有全书后半部的故事,这些故事内容是怎样的?其中主要人物,如黛玉、宝玉、宝钗、王熙风等,如何下场?是否和现存高氏所补后四十回内容相符?如有不同,其差异若何?要解决这一大串问题,主要的要凭原本前八十回的线索。这是最可靠的内证。其次是脂评中所说到的后半部内容,这也是极可靠的同时人的证见。脂评对于《红楼梦》研究最重要的贡献,除了供给我们关于作者生平家世的材料外,要算这些有关初稿的消息,尤其是原稿后半部故事的轮廓,最为重要。因为,只有知道了雪芹全部原稿的内容——那怕只是一个大概,我们才算看见了他的思想的全部,而不是把三分之二(八十回)的雪芹思想,三分之一(四十回)的高鹗思想混在一起,当作雪芹的全部思想,张冠李戴,叫他代人受过或无功受禄。根据现有材料,推求雪芹原稿中后半部故事的内容,是我所承担的第四步工作。

三、关于后四十回

同类推荐
  • 天使知道我爱你

    天使知道我爱你

    本书所选散文均来自杂志《青年文摘》。作者为杂志超人气作家。选文共分8个栏目,包括:力透纸背的爱,凤仙花的忧伤,睡在风里的蒲公英,送你一窗阳光,找回的戒指分送的玫瑰,有一种欺骗叫真爱,两只柜子的幸福生活,相爱是一种命运。爱,哪有没有问题的,爱,就是一堆问题。
  • 好时光

    好时光

    自2006年出版第一本个人诗集,已过去六年。光阴荏苒,恍然如梦。这六年是青春岁月最真实的见证。生命中珍贵的善缘被一一遇见,疼痛和锤炼一一经历。也许得到和失去了些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成长过程中心灵和智慧开启——瞬间的灵感,犹如冥冥之中不可言说神灵的指引和护佑、仁慈智慧的光芒顷刻注满,将我从黯淡、琐碎、奔波的尘世生活中提升、擦亮,看见那些“看不见的金黄”,听见“下午的麦田”的心跳……于是有了这本诗集,你所触摸到的呼吸……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本书包括了亲情之暖、友情之暖、爱情之暖、陌生人之暖四部分。全书收录《十四岁少年失忆事件》、《永远的粉丝》、《不寻常的生日礼物》、《神秘的刘教授》、《我欠父亲一颗真心》等36个故事。
  • 解读阎府

    解读阎府

    本书共分为沧桑阎府和魅力民俗两个部分,分别从阎锡山及其家族、阎府的主要建筑、阎府的建筑风格、阎府的雕刻艺术等方面解读阎府。
  • 程门立雪:一个文人家庭的作品集

    程门立雪:一个文人家庭的作品集

    该书收集了著名作家程树榛和妻子郭晓岚及女儿程丹梅、程黧眉、程湘梅发表过的小说、散文、诗歌和报告文学作品。作者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后人,这部内容跨越时代、题材迥异、辈分不同、却洋溢家庭文学之传统的著作,为文学书籍的新样式开创了先例。
热门推荐
  • 剑之秋殇

    剑之秋殇

    三生石前,誓定三生!苍天塔下,北沫消弑!还不得感唤你?你怎生的如此绝情?殊不知,回头崖上,秋风,卷枯叶!————落风
  • 無明烬

    無明烬

    嘻嘻戏戏,栾栾乱乱,小民无他,沧海何缘。贪怨嗔痴皆有情,无无明尽是法门,三人问道沧桑路,亘古难销须臾仇。天下四极的恩仇,波诡云谲的气象,孤鹜少年寻仙路,漠醉沙弥求佛时,一承百世的怨尤,在今朝破空而来,羽化成蝶。
  • 市场、核心能力与企业持续发展

    市场、核心能力与企业持续发展

    本书试图在产业组织理论与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基础上,构建融通经济学与管理学与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提出并论述了企业持续发展是在异质性的基点上市场与核心能力匹配互动的结果的观点。
  • 我用青丝换你衣袖飘飘

    我用青丝换你衣袖飘飘

    一夜间她青丝变成了白发,她却笑的比谁都灿烂,他要回来了。“姑娘,请问你找谁?”他用陌生的眼神看着她。“你不认识我了吗?我是,也罢只要你能回来就好,其它的都不重要。只要他还活着。”从此墨府就多了一道风景线,无论墨情少爷到哪,总会有一个白衣女子跟在他身后。“姑娘为什么你每天都跟着我?”他很不奈烦地说道。“因为我答应过你,只要你能够回来我就一直将侍在你身边。”“什么?”(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风动永恒

    风动永恒

    北苍国帝城大比,一个神秘少年背负一柄钝剑挑落了一个又一个备受瞩目的天才少年!然而,身为一个毫无背景的天才少年在大家族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段之下险死还生,身陷绝境!天见犹怜,少年得贵人相助,最终顺利脱身,出帝城扬长而去。。。
  • 上古之一念神魔

    上古之一念神魔

    他、凌宇大陆修炼世家的少主,淡漠出尘,仿佛世间没有任何事可以打破他的平静,直到她的出现。她,世间唯一一棵菩提树,十万年修行,一朝化形成人。朝夕相处,情根深种,一切是命中注定,还是另有隐情,直到他的出现……
  • 红墙回忆(下)

    红墙回忆(下)

    红墙高大雄阔,红墙阻断了普通百姓的视线。红墙内是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红墙内是共和国领袖的住地。这里,有波澜起伏的政治风云,有领袖人物的真实人生,有领袖们的感情生活。
  • 凤盗天下:踩了帝王尾巴

    凤盗天下:踩了帝王尾巴

    她,腹黑邪恶,以盗宝为乐,却莫名穿越时空,进宫参加选秀!嘿,好嘛!她左偷偷,右偷偷,集合宝贝出去卖!怎料,莫名偷了几颗男人心,这东西什么价?没人要的东西,大减价处理得了!谁知,心的主人不同意了,一个个堵住她的房门。怎么还想造反不成!
  • 御速者

    御速者

    银河系中的一颗高级文明行星即将毁灭,其主宰者,因探索到地球的存在而展开一系列入侵计划,在计划中将其星球上独有的能力传播到了地球,使得地球上的有缘人得到了这份特殊能力变成---御速者,这对地球的文明是福?是祸?一切都是未知数!宇宙里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没有对与错!
  • 造化领域

    造化领域

    绯色之月,天外异族降临,人族大殇。九天之上,一尊怒目金刚镇压而下,嘣碎了喜马拉雅山,万里沉浮。浩瀚星域,有大鹏展翅,遥击九万里,浮尸亿万。破碎虚空,有灭世之手,囊括九天十地,苍穹坍塌。华夏大地,有年轻人仰天咆哮,要为天下证道。......这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诸神并世,群魔乱舞。这是一个天骄争霸的传说,群星璀璨,百舸争流。当诸强的后代走出传承之地,破碎的虚空掀起了混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