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00600000011

第11章 四句箴言思量计较苦,放下便是福(1)

人的生活越简单就越幸福,这个道理并不是人人都懂。世人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随波逐流,只去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就要经常面对各种生活压力与精神压力,长期下去这样的精神负担将会使人苦不堪言。而要想达到一个轻松自在的思想境界,就必须懂得凡事随遇而安,顺天由命而不必苛求。

——星云大师

星云大师说,做人,要像一只皮箱,能够提得起,也要能够放得下。

我们对于功名富贵放不下,生命就在功名富贵里徘徊;我们对于悲欢离合放不下,我们就在悲欢离合里挣扎。甚至,有人对是非放不下、对得失放不下、对善恶放不下,那他们就会在是非、善恶、得失里纠缠,终日不得安宁。

人的心,嗔恨嫉妒、忧悲苦恼,负担太重,应该放下;责任公理、慈心悲愿,应该提起。放下的未必是好,提起的也未必是不好。总之,还是一句话:人,要像一只皮箱,当提起时,你要提得起;当放下时,你也要能放得下。

1.无欲则刚,淡泊名利

无欲则刚,出自郑板桥的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千仞峭壁之所以能巍然屹立,是因为它没有世俗的欲望,以此来借喻人只有做到抛离了世俗的欲望,才能达到大义凛然(即刚)的境界。星云大师借以告诫人们:只有摆脱了各种烦扰的欲望,才能静心做自己的事,达到刚的境界。

圣人无名

所谓“闲名”,不过就是没有用的名望。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加之于人心反而是一种沉重,不得自由。不过,大多数人不仅不懂得除去闲名的道理,反而极其功利地去追求,最终弄巧成拙,有的甚至身败名裂。

真正圣贤的人是不需要有名的,名气再大,名声再盛,也只当它是过眼烟云而已。

唐朝时候,禅宗第四祖信道大师在黄梅住了三十多年。贞观年间,唐太宗仰慕信道大师的仙风道骨,就派遣使臣前往迎请,希望信道大师能进京与自己见面,并要赐予大师尊贵的名号。

使臣到了黄梅,向信道大师面告太宗皇帝的旨意,信道大师听后只是淡淡地说道:“请你为我回谢皇上的盛意,我年老了,过惯了山林生活,不愿再入繁华的市井。”

使臣将信道大师的意思回复了太宗,太宗不死心,第二次派遣使臣前来黄梅迎请信道大师。信道大师再次告诉使臣:“请你禀告皇上,我年老多病,不能进京。”信道大师这样倔强,使臣毫无办法,只好又把信道大师的意思禀告唐太宗。

唐太宗见信道大师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辞,非常不悦,觉得信道不尊重自己的九五之尊。

虽然如此,唐太宗仍然派遣使臣用轿子恭敬地迎接信道大师进京。哪知,又被信道大师拒绝了。

“一之为甚,其可再乎?”太宗终于发怒了,就令使臣前去黄梅,威吓信道大师:“若再不应诏进京,当取首级前去!”

信道大师的徒弟们这时候都被吓得面无血色,纷纷劝其进京面圣,而大师却不但没有慌张,反而静静地伸颈就刀,令使臣大惊。使臣也不敢造次,连忙抛刀扶着信道大师,向大师顶礼忏悔。回京后把这情形禀告唐太宗。

太宗听后,对信道大师的志向敬重不已,并赐以珍帛,以满足大师修行于山林的志向。

像这位信道大师一样,中国自古就有很多圣贤之人,视珍宝如粪土,看功名如浮云。然而能够像信道大师这样,做到宠辱不惊,以至将生死置之度外,不为权势所迫,的确不是凡夫俗子能够望其项背的。

四海闻名的东山禅师感觉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了。这个消息传出去以后,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连朝廷也派人来了。

东山禅师走了出来,脸上洋溢着净莲般的微笑。他看着满院的僧众,大声说:“我在世间沾了一点儿闲名,如今躯壳即将散坏,闲名也该去除。你们之中有谁能够替我除去闲名?”

殿前一片寂静,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院子里只有沉静。

忽然,一个前几日才上山的小和尚走到禅师面前,恭敬地顶礼之后,高声说道:“请问和尚法号是什么?”

话刚一出口,所有的人都投来埋怨的目光。有的人低声斥责小沙弥目无尊长,对禅师不敬,有的人埋怨小沙弥无知,院子里乱成一片。

不料,东山禅师听了小和尚的问话,却大声笑着说:“好啊!现在我没有闲名了,还是小和尚聪明呀!”于是坐下来闭目合十,就此离去。

小和尚眼中的泪水再也止不住,流了下来,他看着师父的身体,庆幸在师父圆寂之前,自己还能替师父除去闲名。

这位小和尚是聪明的,只有他参透了东山禅师的意思。

现实中的很多人总是追名逐利,贪慕虚名,他们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相信自己的名字会永垂不朽,自己是天地间最完美的,因此要求别人看自己的时候都要仰视。这往往适得其反,他越是如此,在别人看来越是低贱。只有那些看破名利,谦虚自持的人才能被人们真正地崇敬;只有那些不刻意追求名声的人,才会自然地得到人们歌颂的好名声。

用不松不紧的张弛度轻松生活

生活中,很多人都抱怨生活太累。其实,苦累的生活恰恰是他们自己找来的。如果没有那么多欲望,就能够时不时让自己放松,又怎么会活的那么累呢?

一位禅师听到了一阵悦耳的琴声。走近一看,是一个年轻人正在弹奏。

“你的弦拉满了吗?”禅师问。

年轻人回答:“没有。”

“那么,你是把它放松了吗?”禅师又问。

他回答:“没有。”

“那么你是怎么调它的?”禅师故作不解。

他答道:“不松不紧,这样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禅师赞叹道:“生命,就是一场游戏,正如此琴般。若众生对待每一件事,皆轻松却不轻浮去面对,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在琴弦不松不紧的时候,才能弹奏出美妙的乐音来。”

年轻人听后,谢过禅师点化,并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感悟此意,渐渐地得到了人生的真正乐趣。

禅师的话道出了深深的哲理,其实,学习、生活、做事都一样,不能急功近利,要保持一种不松不紧的状态。急功近利则“欲速不达”,不松不紧则“事半功倍”。说白了,急功近利也是一种欲望的驱使,只有放下它,才会获得快乐人生。

2.修养心性,勿生邪念

心性是人最深刻的品质,它不同于性格、脾气等外在的表现,而更多的是一种源自心灵深处的气质。一个人的心性对他的人生无疑有着巨大的影响。星云大师在他的一生中总是注意修心养性,因此最后能够看破尘世,达到心神合一、心性平和的境界。

净心,让心性趋于平和

有的人心里始终不能安稳平静,那是因为他们的心不够净。学会净心,摒除心里的污垢,才能让心性趋于平和。

星云大师常说:“境由心生。”事情的境遇往往是由人心变化而产生的后果。想要做到佛法中的无我、净心是非常困难的,疑心太重的人总是杯弓蛇影,自己让自己得不到安宁。修行者尚且如此,何况凡夫俗子。

从前,在一座深山中有一个平和安乐的小村庄。

有一天,村庄里来了一个奇特的老人,他在众目睽睽之下,生了一把火,把一只碗放在火上烤,并且用一根棍子在碗里不停地搅拌。搅着搅着,竟然从碗中掉出一粒粒的金块来。

村里的人见了,都十分惊讶。老人说这就是炼金术,只要把一些泥土和水放在碗中搅一搅,再用火烧一烧,就会炼出金子来。

村长请求老人告诉他们秘诀。经不住村民一再的恳求,老人终于点头答应了。

老人把炼金的步骤告诉了村长。之后,老人又对大家说:“在炼金的过程中,千万不可以想树上的猴子,否则就炼不出金块来。”

大家听了,都觉得这很容易办到,等老人走了以后,由村长开始炼金,他一直告诉自己不可想树上的猴子,可是越想着不想,偏偏猴子越是不断地浮现在眼前。

他只好交给另一个人,并一再叮咛不可想树上的猴子。

就这样,全村的人都试过了,却没有一人能炼出金子,因为每个人在炼金的时候,都会有树上的猴子从心中跑出来。

古语云:“心宁则智生,智生而事成。”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干一件事,尤其是干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一个人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完全投入也是很困难的。俗谚有云:“威猛的狮子,即使只是为了捕捉一只弱小的兔子,也必须全力以赴。”

星云大师经常强调净心的重要性,他把很多人的失败都归结为心不够净。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可见这个“心”在我们的生命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若想“心静”则必须先“净心”。一个整天胡思乱想、疑心重重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净心的,这种人,即便有理想、有抱负,也很难实现,因而只能在心浮气躁中消耗残生。

心中有慈悲,处处皆菩萨

心性影响人的行言举止。当你怀着一颗恶毒的心对待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也会以同样的面目来对待你;当你怀着菩萨的慈悲之心对待他人时,他人也就把你当作可以亲近的人。心生毒害,人就沦为畜生;心生慈悲,则处处皆是菩萨。

惠心禅师见弟子终日打坐,有一次便问道:“你为什么终日打坐呢?”

弟子回答:“我参禅啊!”

惠心禅师说:“参禅与打坐完全不是一回事。”

弟子回答:“可是你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要守住容易迷失的心,清净地观察一切,终日坐禅不可躺卧吗?”

惠心禅师说:“终日打坐,这不是禅,而是在折磨自己的身体。”

弟子糊涂了。

惠心禅师紧接着说道:“禅定,不是整个人像木头、石头一样地死坐着,而是一种身心极度宁静、清明的状态。离开外界一切物相,是禅;内心安宁不散乱,是定。如果执著人间的物相,内心即散乱;如果离开一切物相的诱惑及困扰,心灵就不会散乱了。我们的心灵本来很清净安宁,只因为被外界物相迷惑困扰,如同明镜蒙尘,就活得愚昧迷失了。”

弟子躬身问道:“那么怎样才能祛除妄念,不被世间之事所迷惑呢?”

惠心禅师开导说:“思量人间的善事,心就是天堂;思量人间的邪恶,就化为地狱。心生毒害,人就沦为畜生;心生慈悲,处处都是菩萨;心生智慧,无处不是乐土;心里愚痴,处处都是苦海了。”

弟子终于有所醒悟。

正如惠心禅师所说,心中所想,往往会映射到现实中去。整天想着人世间的善,自己便活得开心,像处于天堂一般;反之,如果整天想着人间的邪恶,那么自己也会郁郁寡欢,如同在地狱一般。参禅如此,人生也是如此。

心中有路,便不愁脚下无路

有时候,我们也许会走到路的尽头,面对一堵高墙,再也不能前进一步;有时候,我们也许会走到岔路口,面对诸多支径,不知道该选择哪一条前行。止步的人和徘徊的人之所以不能继续前行,是因为他们心中无路。倘若心中有路,自会顺利走到终点。

约翰很喜欢徒步旅行。他在旅行时总是带很少的行李,别人好心提醒他多带些必备品,他总是说:“路没有那么长,用不着那么多东西。”

有一次,约翰独自一人去一座森林里旅行。同样,他还是带着很少的物品。他在森林里走着走着,最后走到了森林深处。眼前已经没有路了,被一片茂密的树林挡住了前方。

约翰停了下来,左右看看。这时,一棵树后面走出来一位女神。女神对约翰说:“旅行者啊,我是这森林的守护神。你可知道前方已经没有了道路?快快转身回去吧。”

约翰笑着说:“尊敬的女神,感谢您的指引。虽然我的路被树木所遮掩,但是只要我心中有路,我的脚下就一定会有路。”说着,约翰就径直向前走去。

说来也奇怪,等到约翰走到近前,面前挡住去路的树木竟向两边闪了开来,给约翰让出了一条路。约翰便继续向前走,最后终于走出了森林。

森林中的猴子见此情形,纷纷询问森林女神:“为什么在本没有路的地方出现了一条路?”

女神笑着回答:“因为那条路是他心中的路。”

心中有路,这对于任何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心中有一条始终指引自己向前走的道路,才会有继续走下去的勇气,才会找到自己的方向,才能够平心静气、排除杂念,坚定不移地向自己的目标前行。

3.韬光养晦,以退为进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这些都是告诫世人不要太张扬的。因为太过张扬会引起别人的嫉妒和不满,给自己招来不幸。与之相反的,韬光养晦是智者的做法。这就是说,不要过于表露自己,而要善于隐藏自己的能力,不到不得已的时候不发挥出来,这样才能一鸣惊人。而且,这种低调为人处事的方式,又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学会克制欲望

身处物质社会里,人总会催生出各种各样的欲望。如果不能加以克制,最后只会坠入欲望的深渊而无法自拔。

欲望是人类最大的敌人之一。佛家认为:“一寸道九寸魔。”说明修炼品德是一件很艰苦的事,如果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虽然也下了功夫,但最终还是会功败垂成。理性的克制力,对一个追求成功的人来说,不是束缚的锁链,而是强韧的护身甲,虽然披挂上它不免有些累赘,但是它能让你避免误入歧途,早日达成所愿。

佛陀时代,波罗脂国有两个虔诚的比丘。

一天,他们听说佛陀要在舍卫国大开法筵,演说妙法。二人便相约,一同前去听佛陀开示法要。

炎炎烈日下,二人挥汗如雨地低头疾行,走着走着,越来越觉得口干舌燥,但一路上却没有发现半点水源,二人只得耐着口渴,继续往前赶路。

正当二人走得精疲力竭的时候,突然,眼前一亮!一口水井就在前面不远处!

二人宛如沙漠逢甘霖般,欣喜地前去汲水。

然而,当他们把水汲出井后,却发现水中有虫。这时,其中一位比丘顾不得水中有虫,就迫不及待地一饮而下。而另一位比丘,只是默然地站立于井边。

喝了水的比丘见状就问:“你不是也很渴吗?为什么现在却不喝了呢?”这位比丘答道:“佛陀有制戒,水中有虫不得饮用,饮了即犯杀生戒。”

喝了水的比丘就相劝说:“你还是喝了吧,不然渴死了,连佛陀都见不到,更别说听经闻法了!”

另一个比丘听完,不为所动,说道:“我宁可渴死,也不愿意破戒而苟活!”

这位坚持不喝水的比丘就因此而丧命了,但由于持戒的功德,比丘往生后立即升到天道,当天晚上就以神通力抵达佛所,顶礼佛陀,佛为他说法,便得到了法眼净。

欲望是人的天性,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没有了欲望就没有了动力。但是,要想成功就必须很好地运用自己的欲望,而不能被它所左右。成功与失败之间最大的差别,往往不是智商和能力的差别,而是韧性和耐心的差别,是内心欲望克制程度的差别。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时刻克制自己的欲望,才能有所收益。

以退为进是大智慧

很多时候,为了自己的目标,人们总会陷入一种盲目的追求中无法自拔,即使明明知道此路行不通,即使明明知道继续下去的代价将是飞蛾扑火般的灭亡,但依然无法说服自己后退,只能放任自己继续沉沦、再沉沦。其实,后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前方是死路却还要固执地走下去,那只能是灭亡。殊不知,退后一步天地宽。以退为进,才能使自己积蓄更多的力量,再次出发。

禅院中的学僧在寺前的围墙上画了一幅龙争虎斗的画像,画中龙在云端盘旋将下,虎踞山头,作势欲扑。虽然多次修改,学僧依然不满意,总认为画中龙虎动态不足。其时恰逢度业禅师从外面回来,学僧就请禅师评价一番。

同类推荐
  • 成就你一生的心态全集

    成就你一生的心态全集

    心态决定命运。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本书在向读者阐释了积极心态对人收获幸福、取得成功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同时,又有针对性地对好心态的培养和运用提供了许多有效方法。从而帮助读者以平静的心态来面对人生的取舍得失,以乐观的心态来应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现状,成为命运的主人!
  • 淡定的女人最幸福

    淡定的女人最幸福

    本书是一本写给女人的心灵鸡汤,书中选取了88则浓缩了生活智慧与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涵盖了心态、爱情、婚姻、事业等方方面面。一个个深刻的寓言故事,给女人醍醐灌顶的彻悟,告诉女人幸福的奥秘,帮助女人解决生活中的困惑,体悟到生命的真谛。
  • 学会自己长大

    学会自己长大

    走吧,走吧,人总要学会自己长大。任何人都不能代替你成长,你的人生需要被你自己掌控。这是一本关于成长的书,涉及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无法避开的七类问题:自我问题、学习问题、情绪问题、行为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感问题和目标生涯规划问题,是北大博士和云峰老师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青春自助手册。书中没有倚老卖老的姿态,没有千篇一律的说教,完全是平等而真诚的态度,充满着机智诙谐的幽默。如果阅读时,书中的一些言语打动了你,一些文字启发了你,那么这些都仅仅是一个开始,最重要的是你要把这些知识运用到你的生命中去。再好的方法也需要你的执行,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改变一点点,坚持下去,一年后,变化超乎你的想象!
  • 穷人穷心灵,富人富思维

    穷人穷心灵,富人富思维

    本书告诉大家的是一些鲜为人知的财富规律和投资理财方面的技巧和观念,能够让你掌握更专业的投资技巧和理财方法,并获得较多的回报,迅速跻身于富人的行列。
  • 与伤痕干杯-失小节伤大雅

    与伤痕干杯-失小节伤大雅

    本书阐明把不愉快的都忘记,把创伤用宽容包起来,平凡的日子才会变得富有情趣,沉重的生活才会轻松活泼,苦难的经历才会弥足珍贵,而你人生的珠链才会让每一颗都完美无暇。
热门推荐
  • 小投资大回报

    小投资大回报

    本书以一个规模不大的商场为场景,以12个自我创业者为主角,向人们讲述了现实社会中人们创业的艰辛、创业的痛苦、创业的成功、创业的快乐。书中的创业者每人独立成篇,他们各自的情况不尽相同,但是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 佑天

    佑天

    一个质朴善良的孩子!一个奇遇不断的孩子!一个心智如金的孩子!他有时腹黑,有时刚强,他大声笑,他无声泪。他用慈悲感化这个世界,他用魔欲征服这个宇宙,他用自己的努力坚持证明了自己,续写了一个千古无出其右的传奇,他就是天佑!少时天佑我,壮时我佑天!
  • 叙事:中国版第二辑

    叙事:中国版第二辑

    本书收录了“叙事、病残与身份”、“短篇小说的叙事进程:语料库文体学方法初探”、“关于建构诗歌叙事学的设想”、“广义叙述学:一个建议”等文章。
  • 天气

    天气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那些美好

    那些美好

    梅先生和梅太太勾搭史——她追他的时候,他傲娇;他追她的时候,她拒绝。总之,这夫妻俩就这么能闹腾。某宵随笔,致那些美好的爱恋,欢迎戳~(≧▽≦)/~某宵新浪微博名:【清_宵】欢迎关注!
  • 生前路

    生前路

    生前路这条路,一旦踏上,唯有死亡,才是解脱。
  • 美国FBI重案实录

    美国FBI重案实录

    《美国FBI重案实录》是一本极其难得的外文引进版图书,作者在两年中走访了多位美国FBI联邦调查局退役特工,根据他们口述,将其特工生涯中主办或参与的几十起轰动全美的案件破获过程记录下来,并在此基础上经过加工写成此小说。文中涉及的案件全部为真人真事,许多案例曾被改编为享誉全世界的好莱坞电影。在这些令人发指的案件背后,读者不仅能见识到一个个诡异、狡诈的案犯,也能感受到为正义出击的FBI特工们舍生忘死、追寻真相的气魄,更能体验到破译谜题的快感和学到FBI侦破疑难案件的经验与知识。本书收录案件8起,为重案系列的第一部。
  • 旧爱成敌:废后倾天下

    旧爱成敌:废后倾天下

    青葱岁月,她与他相识于偶然,纵使身份相差甚多,依然相爱。经年后,再相见时,她是燕国皇后,而他是敌国权倾天下的摄政王。他满怀仇恨而来,却依然拿这个为了富贵尊崇背叛他的女人毫无办法……
  • 绝爱千殇

    绝爱千殇

    命运兜兜转转,爱恨之间,可若是爱了,是非黑白也就不那么重要了,不是吗?
  • 星学院之十二星守护者

    星学院之十二星守护者

    千年后的星学院中会发生怎样令人期待的故事?十二星座心石又会拥有什么神奇的力量?(背景设定在文中有交代,延续了星学院一、二季的一些设定,稍微有更改)读者群:534341226,敲门砖:书中任意角色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