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00600000013

第13章 四句箴言思量计较苦,放下便是福(3)

苑通禅师笑道:“难怪这样顽赖!”

随之,两人握手,相对而笑,再一同回方丈室。

容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思想修为,更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一个人越能够容人之攻——对别人的讥讽之词不计较;容人之长——对别人的优点虚心学习;容人之短——对别人的缺点正确看待;容人之过——对别人的错误不记旧账,其包容心愈大,成就的事业也就愈大。所以,要想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必须有容人的雅量。反过来讲,只有自己能容人,别人才能容自己。

做人,唯有宽大容物才能成就自己。胸襟宽广,就能够团结一切人,能够成就大事。反之,心胸狭窄,容不得他人强过自己、容不得他人轻视自己,很多时候只会使自己局限于一隅,难以有所建树。

从容面对的智慧

星云大师认为,人生应该有这样的境界:心胸如海,吸纳百川,潮起潮落,自强不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容面对世间一切荣辱得失、悲欢离合、爱恨情仇。这样,人就可以进入自由的境界,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碍。

磐帮禅师说禅时,各宗各派以及各个阶层的人都欣然受教。他说的法既不引经据典,也不沉迷于学术讨论,而是从心底流出的。

磐帮禅师的听众愈来愈多,结果激怒了日莲宗的一位法师,因为这位法师的信徒全都跑到磐帮这儿来听禅了。

这位法师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心里很不服气,决定到磐帮的寺院找他辩论,一决雌雄。

“磐帮禅师,听说来这儿听法的无人不崇拜你,服从你,而像我这样的人就不服你,你能使我服从吗?”

“到我旁边来,我可做给你看。”磐帮不动声色地答道。

这位法师昂然推开众人,走向前去。

“到我左边来。”磐帮微笑着说道。

法师走到了他的左边。

“你最好到右边来,我们也许可以靠得更近一些。”

法师傲然地向前跨了一步,又走到了磐帮的右边。

磐帮平静地说道:“你瞧,你已在服从我了,因此我想你是一位非常随和的人。”

磐邦禅师给我们的启示是:无论遇到什么事,我们都可以采取两种截然相反的方法处理。一种是寸步不让,据理力争;另一种是开怀一笑,从容面对。前者看似精明,后者实则大气。

随缘处世,省却烦恼

佛理讲求的是“一切随缘”、“顺其自然”。一切随缘才能保持心态的平和;顺其自然,才能把握机缘,促使一切水到渠成。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一样,用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来面对,才发现其实事情往往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

天热了,学校离海不远,校长把学生带到海边去玩。他自己站在水深处,规定学生以他为界,只准在水浅处玩。

小孩都乐疯了,连极胆小的也下了水,终于,大家都玩得尽兴了,纷纷上岸。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把校长吓得目瞪口呆。

原来,那些一二年级的小女孩上得岸来,觉得衣服湿了不舒服,便当众把衣服脱了,在那里拧起水来。光天化日之下,她们竟然造成了一小圈天体营。

校长第一个冲动便是想冲上前去喝止——但好在,凭着一个教育家的直觉,他等了几秒钟。这一等的功夫,他发现四下里其实没有人大惊小怪。高年级的同学没有投来异样的眼光,傻傻的小男生更不知道他们的女同学不够淑女,海滩上一片天真欢乐。小女孩做的事不曾骚扰任何人,她们很快拧干了衣服,重新穿上——像船过水无痕,什么麻烦都没有留下。

可以想象,如果当时校长一声吼骂,会给那个快乐的海滩之旅带来多么尴尬的阴影。小女孩会永远记得自己当众丢了丑,而大孩子便学会了鄙视别人的“无行”,并为自己的“有行”而沾沾自喜。

事实上,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们是不必拭擦尘埃的,因为他们是大地,尘埃对他们而言是无妨无碍的,他们不必急着学会为不合礼俗规范而羞惭,他们不必那么快学会成人社会的琐碎小节。

7.心净,则万事皆净

心的净,不同于尘世的干净。我们之所以会有烦恼,正是因为我们的心不够净,仍然有杂质和尘埃蒙蔽了心灵的天空。如果心净了,那么世间万物在我们看来就都净了。

纯净的心是福德的本源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能总是希求生活会用隆重的仪式来接待我们。要知道,只有一个纯净的心才能寻找到心灵的美好和宁静,浮华的外物只会扰乱自己的心神、阻碍自己追求快乐的脚步。就像用疱牲来祭祀,祭祀的人并没有纯净的心,他们想到的只是用来换取自己的利益,他们根本没想过杀生流血会造成更大的罪孽。

婆罗门教的神殿里灯烛辉煌,十分热闹。大梵天王神的塑像庄严地供奉在座上。教徒们正忙碌着,一盘盘的猪、鸡、鸭等庖牲都抬上来了。他们恭恭敬敬地奉献着。

“你们为什么要用庖牲做祭品呢?”佛问。

“因为用庖牲祭祀,可以得到天神降福,赐我们大量财富,农作物丰收,人民安乐,命终后还可以投生天堂。”

“不对,用庖牲祭祀是野蛮的行为。杀生流血,只会做成更大的罪业,罪业的行为,怎能带来福泽呢?”

婆罗门教徒很惭愧,就问:“那么,要怎样才可以祈福呢?”

“只有奉行众善,纯洁身心,才是福德的本源。”佛陀回答道。

婆罗门教徒听了,立刻信服,就跪在地上忏悔,以后再也不用庖牲祭祀了。

佛陀的话无疑是富于智慧的。向佛祖祭祀,并不需要什么稀有物,只需要纯洁身心就足够了。只有纯净的心,才能给人们带来无限的福德。

先审视自己的内心

欲望,对于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来说都不陌生。正是因为有了欲望的促使和左右,才会有那么多好色、贪财、爱名之人。很多时候,他们被自己的贪念蒙蔽了双眼,就无法分辨事物的对错、人的好坏,很容易上当受骗。所以,如果别人欺骗了你,不要急着找对方寻仇报复,请首先审视自己的内心。

佛陀在讲道途中,路过一座苦行林,他在树下静坐了一会,像等待着什么似的。这时,有一个拿了很大包裹的女人,从佛陀的前面过去。没过多久,很多高大的汉子走来,他们见到佛陀,异口同声地问道:“刚才您有见到一个拿着东西的女人从此经过吗?”

“我没有注意,你们找她做什么?”佛陀反问道。

“我们这一行共三十人,同住在离这里不远的森林之中,我们二十九人都有妻子,只有一个人至今还没有娶亲。我们非常同情,因此昨天就为他寻来一个女人,哪知道她不是普通的女人,说来真不怕人见笑,原来她是一个卖淫的妓女。她在一夜之中,讲了许多无耻的话,把我们三十个人都诱惑了。今天起来,看到我们的东西都给她拐逃,因此这时要追赶她,要把她找回来,您究竟有没有见到她呢?”

佛陀静静地看着他们,然后说道:“是这样一回事吗?我来问你们,你们自己的身体要紧呢?还是女人和东西要紧呢?”

“自己的身体比什么都要紧。”这群男人回答,像都清醒过来。

“那你们不要再去追赶女人,你们来找自己的心才是要紧的大事。”

后来他们都皈依佛陀做了其弟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被坏人欺骗的时候,应该首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你自己没起贪念、没有弱点而被对方利用的话,那简直是不可能的。我们每一次上当受骗,都应当首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不是自己的贪欲作祟,让自己轻易相信了骗子的谎言?

佛祖就在心中

星云大师说:“真正心诚之人,不以外物所扰。因此,我们看待一个人也要看他的内心,而不应该只看外表。”

过客问一名整日囚在寺庙中颂经的小和尚:“难道你不愿意到外面的世界去吗?”

“为何?”刚刚皈依佛门的小和尚不解地问。

“外面的世界宽敞明亮,要什么有什么,不愁吃喝,你何必在这里做个苦修僧呢。”

“可我现在也很好啊。我每天一心向佛,佛祖赐我屋檐遮挡风雨,风不吹头雨不打脸,还可以天天和师父交流得道的乐趣。”

“可是你自由吗?”小和尚沉默了。

于是,过客从怀里掏出一扇门,并且以胜利者的姿态把小和尚带到了外面的世界,安排在了一处豪华奢靡的人家。

一年之后,过客突然想起了小和尚,便去看他。

他问小和尚:“啊,我的佛祖,你过得还好吗?”

小和尚答道:“我佛慈悲,我活得还好。”

“那么,你能谈谈在这个精彩的世界里生活的感受吗?”过客表现得很真诚的样子说。

小和尚长叹一声,说:“唉,这里什么都好,只是这寺庙太大了,我每天早上一醒来就看见满院子的佛光普照,比起我待的那个小寺庙好多了。”

说话间,小和尚已然入定。

我们总是赞扬、向往着心灵美,可是我们大多数人还是用眼睛去看人,不是用心去看,因而心灵美就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所以,做人要用心做,看人要用心看,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8.舍己为人,纵使我入地狱也心甘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想必这句话人人皆知。能够有这样一种胸怀的人,肯定是非常博爱、愿意为他人付出和奉献的人。舍己为人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只有心灵非常纯粹、美丽的人才会达到人生的至高境界。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唐代著名禅师从谂认为:“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意思是说,金佛通不过熔炉,木佛通不过火烧,泥佛通不过水洗,只有真佛在心里坐着。言外之意,就是说庙里供奉的用金、木、泥塑成的佛像均是偶像,经不起水火的考验,只有自身修炼而悟得的真理,才是真正的心中之佛,才是永存的佛。

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很长时间都在从谂禅师那里接受教诲,但却一直没有得道。

一日,将军又去拜见从谂禅师,问:“法师,我死后会往升极乐还是入地狱?”

从谂禅师说:“入地狱。”

将军又问:“那法师您呢?”

从谂禅师回答道:“老僧最先下地狱!”

将军说:“我是杀人无数,理所当然入地狱。法师修行一生,为什么也入地狱呢?难道法师一生白白修行了吗?”

从谂禅师当头棒喝道:“我如果不下,又有谁来地狱教化你?”

星云大师曾描述佛经中的地狱:“地狱是阴深、冷酷、黑暗和充满恐怖的地方,地狱里的犯人饱受刑烙、鞭笞、饥饿、寒冷、酷热,说不尽的惶恐战栗,讲不完的哀愁痛苦,得不到外界的关心,受不到他人的同情,度日如年,更何况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死死生生,无有穷尽。”

然而,无数佛家子弟却甘愿付出他们最大的爱心,要亲自到地狱里去,为的就是要拯救那里的众生。不但要进地狱,而且誓要度尽地狱里的众生。这种济世救人的精神,实在是太伟大、太难得了。可以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是旷古绝今最伟大的一种德行,体现了佛家对芸芸众生的责任感,表达了佛家甘为人梯、济世救人的高尚和无畏。

舍己助人,天且助之

星云大师说,佛家的智慧很多时候就是一种舍己的智慧,这种舍己是以他人之乐为乐,以他人之苦为苦,完全抛开了个人的私利和小我的局限。我们的道德修养有限,自然无法达到佛的境界,但它至少应该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应该是我们追求的境界,毕竟,人人为我的前提,必须且一定是“我为人人”。

从前有个人非常贫穷,无以自立,但志行高洁,从不做非法、非礼之事。但是,因为家里实在太穷,无法生活,他就去给一些商人当仆人。

有一次,这些商人带着这个穷人一起入海采宝。他们采到不少宝贝便张帆返航,但是到半路不知怎么船停了下来,无论怎么划桨也无法让船前进半步。

所有商人都惊恐万状,知道是因为采宝而得罪了海神,海神来惩罚他们了。于是连忙跪下祈祷,请海神放他们一条生路。而那个穷人,因为自己平生不做亏心事,所以没有参与他们的祈祷。

船之所以开不动,果然是因为海神作怪。海神有心想惩罚这些亵渎了自己的商人们,但船上的这个穷人可是好人,不应该连累他。他想来想去,整整想了七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海神想:“让我考验一下这些商人吧!如果他们经得起考验,我就饶恕他们;如果他们经不起考验,那我施行惩罚时,也不会连累了那个穷人。”

船在海上整整停了七天,一动也不能动,商人们都急坏了。

第七天夜里,一个商人做了个梦,梦见海神对他说:只要你们把船上的这个穷人送给我当牺牲品我就放你们走。

他醒来之后,把这个梦跟其他人一说,其他人也都做了同样的梦。

正当商人们秘密商议如何处置时,穷人知道了这件事。

穷人慨然说:“好吧!就让我做海神的牺牲品吧!不要因为我一个人,而连累你们大家。”

商人们一听穷人自愿牺牲,高兴极了,因为这样便少了许多麻烦。他们扎了个小木筏,在木筏上放了些水和粮食,让穷人上了木筏之后,就扬长而去。

海神见到这情况,便卷起一股大浪把商人们的船打翻,使他们个个葬身鱼腹;同时,又吹起一股顺风,把穷人的木筏直送到岸边。

穷人就这样安全地回到家乡,与妻儿团聚了。

这个故事中的穷人,正是有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无上情怀。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

与人为善,是一种境界

星云大师说:“邀千百人之欢,不如释一人之怨;希千百事之荣,不如免一事之丑。”与人为善,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才是真正领悟了禅的境界的人。

民国初年军阀割据时代,一位高僧受大帅邀请素宴。席间,却发现在满桌精致的素肴中,有一盘菜里竟然有一块“猪肉”,高僧的徒弟故意用筷子把肉翻出来,高僧却立刻用自己的筷子把肉掩盖起来。一会儿,徒弟又把猪肉翻出来,打算让大帅看到,高僧再度把肉遮盖起来,并且在徒弟的耳畔轻声说:“如果你再把肉翻出来,我就把它吃掉!”徒弟听到后就再也不敢把肉翻出来了。

宴席后高僧辞别了大帅。归寺途中,徒弟不解地问:“师傅,刚才那厨子明明知道我们不吃荤的,为什么把猪肉放在素菜中,我当时只是要让大帅知道,处罚他而已。”

高僧说:“每个人都会犯错,无论是‘有心’或‘无心’。如果刚才大帅看见了猪肉,盛怒之下把厨师枪毙或严重惩罚,这都不是我所愿见的,所以我宁愿把肉吃下去。”

徒弟点着头,用心体悟着这个道理。

人生在世,与别人打交道,不是善待他人,就是不善待他人,没有其他的选择。两相比较,无论对自己、对别人,还是对社会,善待他人都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善待他人能很好地推动人们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合作,做成做好各种事情;能很好地促进人们同心协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从而使每个人都感到温暖和快乐。

同类推荐
  • 决定一生的66条职场警示

    决定一生的66条职场警示

    本书从一个员工经常遇到的66个问题入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目前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大量的案例也为众多奋斗在职场上的员工提供了借鉴。
  • 指引人生丛书:指引人生的成功智慧

    指引人生丛书:指引人生的成功智慧

    《指引人生丛书:指引人生的成功智慧》中的每一则小故事都发人自省、启人深思。不但有助于我们处理日常生活中偶发的困难情况,而且许多故事和寓言具有的伟大的智慧理念,将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自我及人类的本质,由此领悟更多的人生哲理。许多故事已经过数百年的世代传承,历经时间的锤炼也沉淀了时代的智慧。在每一则故事或寓言中,我们附以精彩的格言,这些都是最贴切的提示,有画龙点睛之妙。《指引人生丛书:指引人生的成功智慧》部分的解读至情至理、丝丝人扣,是对故事或寓言的完美诠释。
  • 宁静致远

    宁静致远

    本书将怎样做一个宁静致远的人的重要思想详尽地陈述了出来。书中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深入浅出的分析,启迪读者的智慧。全书内容包括:静能修身——生命是一种寂寞的独行,静能养心——抛开争名逐利享受人生之静美,荣辱不惊——淡定才能平和地应对得失等。
  • 左手马云右手唐骏

    左手马云右手唐骏

    马云和唐骏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企业家,是新时代的商界精英,是创造财富的领军人物,是传奇故事的缔造者……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之上,他们一方面不断创新、开拓进取,承担着带领企业发展壮大的使命,另一方面,他们还扮演着榜样的角色,给所有崇拜者带来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力量,并不断用自己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警醒后来者
  • 快乐的人生

    快乐的人生

    卡耐基生前总是建议读者把本书与《人性的优点》放在一起阅读。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性的优点》主要告诉人们克服忧虑的一些基本原则,《快乐的人生》则更多的是指导人们如何获得快乐。
热门推荐
  • 缥渺苍穹录

    缥渺苍穹录

    一部似乎完全没卵用的天书,一把看起来不怎么值钱的宝剑,一个自称曾经是山大王的中年大叔,一个不知道怎么就自来熟的算命先生。天道!人道!究竟该如何抉择。机缘巧合下穿越的张巡兄弟为了各自的信念开始了神秘的修真之路。
  • 校草的调皮丫头

    校草的调皮丫头

    某一天,学校来了两个人,自称是爸爸和哥哥。被收养后,美人哥哥变未婚夫?这太草率了吧,有没有问过我意见!!!!那晚,他压住对她说:“小丫头,引火可是要负责灭火哦。”她笑起来:“那就灭你一辈子”。。。。(听着怪怪的。)
  • 小道士伏魔记

    小道士伏魔记

    曾凡龙是一个老实人,也是名副其实得屌丝,更是一位大学生,在他22岁那年一场车祸让他失去了生命,自从有个老道士救了他以后,老道士收他为徒,教他道术,那他到底经历过什么,请大家跟我一起看!
  • 爱在最美的华年

    爱在最美的华年

    这个冬天,没有漫天飞舞的雪花,只有一些规则或不规则的小雪片,零落的洒在那个拥有古典艺术和现代气息的北方城市。或许,应该有一束阳光温暖一下寒冬了,让冰结的往事一点点融化,让失落的心情重新充满热情,让久违的微笑问候一下尘封的心。彼此似乎已经错过了五年的叶诗佳和程子扬,偏偏又在情人节的日子重逢,心底的感情在轻轻地颤动。他的身边不乏追求者,而她的身边也多了另一个他,他们是否能够成为彼此最初的与最后的爱?
  • 苍茫神主

    苍茫神主

    酷爱游戏地苦逼销售穿越到了修真界,对古代神话十分感兴趣地他很是惊喜,开始了一段精彩纷呈、曲折离奇地闯荡异界之旅。天材地宝、绝世美女都是我的,大能异士、诸天神佛都让开吧,未来将是我的天下,你们都颤抖吧!
  • 斗剑之尊

    斗剑之尊

    十年苦修,为感悟封妖北流天一剑,武魄全灭;白昊不甘,逆天再修,创三魄同修术,剑斗诸天圣者。一剑群魔,伴之一生,万千剑雨,我的道,亡魂中见!
  • 周立波评说——周立波研究与文化繁荣学术研讨会文集

    周立波评说——周立波研究与文化繁荣学术研讨会文集

    作为一位文学教育家,周立波在文艺教育战线上是革命文学新人的良师,是从延安走向全国的大批青年革命文艺战士的辛勤培育者之一,是包括著名诗人贺敬之在内的延安鲁艺同学们永久怀念的授业之师,是学识渊博、深谙艺术真谛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教育家。正是在周立波同志的帮助与带动下,上世纪60年代初,湖南文坛群星灿烂,佳作连连,出现了新中国文学流派——“茶子花派”享誉一时,至今绵延不绝。周立波由此被誉为当代湖南文学之父!
  • 女朋友最近的样子有点奇怪

    女朋友最近的样子有点奇怪

    黎曦在醉酒后捡了个女人回家,重点是这他妈是一个失忆的女人。难不成老天爷也想让他脱单?“以后你就是我的……妹妹了,黎初。”女朋友什么的果然还是太快了QAQ*********剧情全部胡编乱造ヾ(?`Д??)没有任何可以考据的_(:з」∠)_如有雷同喝一杯如何
  • 科学修真笔记

    科学修真笔记

    被誉为科学天才的牛顿用了二十年来研究科学,但却用了四十年来研究神学,没人知道在他生命中最为重要的四十年里发现了什么……直到几百年之后,当科技飞速发展的人类开始冲出太阳系之后,才赫然发现那漫天的星辰原来只是虚幻的存在!科学的尽头是神学。************——绝对新奇的仙侠小说,已有百万字以上作品,新书已肥求收藏。
  • 载歌行

    载歌行

    意外穿越到仙侠世界的李歌行机缘巧合进入了天下三大门派之一的苍云观,然而当他开始修炼的时候发现自己竟是个经脉不通的废人,利用前世学到的运筹学知识李歌行给自己设计了一份修炼口诀,开启自己的修仙之路!